智 者 入 门 论

智 者 入 门 论》

麦彭仁波切·造论

索达吉堪布·翻译

梵语:班智达雅那让阿瓦达绕莫康那玛夏札

藏语:刻波策拉杰波够意夏累丹玖

汉语:智者入门论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缘 起

第五 处 非处

第六

第七

第八 四 谛

第九

第十 有为 无为

附一 四 法 印

附二 四 无 碍 解

注:附一(四法印)、

附二(四无障解),虽然不属于《智者入门论》的十处,但也是麦彭仁波切所著,收录于《智者入门论》的藏文原著中。

智 者 入 门 论 》颂 词

第一 蕴

色受想行识,此等是五蕴。

色五根五境,法处所摄色,

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

眼境色分类,蓝黄白红本,

云烟尘雾光,影明暗八支。

形长短方圆,高低粗细等,

余贤劣中等,内分成多种。

声内之分类,有执受大种,

无执受大种,二俱大种声。

能诠有二种,有记无记别,

有记亦有二,世间圣安立,

贤劣中三者,内分无有量。

香分妙恶平,俱生合成等。

酸甜苦辣涩,及咸许六味,

余悦不悦意,中等多类别。

所触因与果,坚湿暖动因,

滑涩轻重饥,渴冷软松紧,

足病老死息,大勇等果触。

法处摄五色,极略极迥色,

受所引遍计,定生自在色。

极微微尘铁,水兔羊牛尘,

光虮虱麦指,递增成七倍,

廿四指一肘,四肘称一弓,

五百弓闻距,八闻距由旬。

受蕴之类别,乐苦等舍三,

身乐苦意乐,意苦舍受五。

眼聚接触中,所生受等六,

彼分苦乐舍,故成十八受。

复身受心受,有爱无爱受,

贪依离依等,分类成多种。

名为想蕴者,眼聚接触中,

所生想等六,执义名言二,

复有相无相,狭广及无量,

无所有想六,是作彼等类。

名为行蕴者,相应非相应,

与心相应者,五十一心所,

受想思作意,及触五遍行。

欲乐胜解念,定慧五别境。

受想除于外,余皆行蕴摄,

信不放逸安,舍惭及有愧,

无贪无嗔痴,不害与精进,

十一善心所,体善系彼善。

无明及贪嗔,我慢怀疑见,

根本六烦恼,彼见则分五,

萨迦耶见者,常断之边见,

邪见见取见,及戒禁取见。

五见五非见,根本十烦恼。

忿恨恼损害,嫉妒及谄诳,

无惭无愧覆,悭吝骄不信,

懈怠及放逸,忘念不正知,

昏沉掉散动,二十随烦恼。

三十烦恼中,坏聚边执见,

二相应无明,除外余欲界,

本体不善故,系彼业成恶。

眠恶作寻伺,是名四异转。

不相应廿四,得无得同分,

无想无想定,命根灭尽定,

生住老无常,名句字异生,

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时,

方数和合性,依此了知余。

识蕴即眼识,至意识六识,

及染意藏识,承许八识聚。

一切有为法,集于五蕴故,

亦语基具因,世间见处有,

欲乐与爱染,近取有漏蕴,

称有诤苦集,亦有出离名。

知五蕴类别,则执我唯一,

恶见得遣除,精通有为法。

第二 界

眼色眼识界,耳声耳识界,

鼻香鼻识界,舌味舌识界,

身触身识界,意法意识界,

六根六境识,如是十八界。

六灭无间识,彼则名意根。

法界分十六,择非择灭空,

善等三真如,无想灭尽定,

此二为无心,八种无为法,

受想行法处,及与五种色。

如是十八界,总集所知法,

当知有无漏,此等分类别。

六境所取因,六根是能取,

六识能取彼,证则除我见。

第三 处

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

触法十二处,眼色至意法,

应用处之名,七识界归意。

意乃诸有境,有寻意于法,

实假现遣余,违属境有境,

依种种名言,不昧所知义。

显现所取境,耽著照了境,

有境识分七,现而不定识,

伺察意不悟,颠倒识怀疑,

现量及比量,二种已决识。

识摄四不悟,颠倒疑正识。

遣余境心二,肯定与否定,

非有不容有,别有义基自,

三反体等类。相违分二种,

不并存互绝。初心境相违,

次直间接违。相属有二种,

同体及彼生。名言自类别,

心名用三者,见闻及辨别,

领受四名言。建立是与有,

无遮非遮破,破立四支名。

诸法归现色,心王属心所,

及不相应行,无为五事摄。

所用外六境,内六能受用,

彼等种种处,除我享者执。

第四 缘起

内外一切法,依于缘起生,

与外之因系,种芽叶枝茎,

花果次第生,彼系六种缘,

即地水火风,虚空以及时。

内缘起十二,有此而生彼,

无明行与识,名色六处触,

受爱以及取,有与生老死。

无明爱取惑,行有二是业,

余七则为苦,摄略集苦二。

有无明顺生,不断如火轮。

无明灭逆次,十二谛义成。

六缘系地水,火风空及识,

依缘空作意,生眼识等法,

因缘众合生,非时自在等。

讽诵灯镜印,火晶种酸声,

令蕴结生者,不迁智当证。

了悟缘起义,非常断非迁,

小因果亦大,因果知同类。

诸法非无因,非余非因生,

缘起显现故,除我作者见。

因缘缘起现,无生性寂见,

不昧证三时,八圣道诸法,

真见佛法身,见缘起者见。

第五 处非处

何法生不生,何法处非处,

分类无有量,七依他起表。

不欲欲清净,平起驾驭得,

威仪依他起,是说共有七。

能知处非处,明处数有十,

工巧医声因,内明大五明。

辞藻剧历算,律诗小五明。

外道五论议,数论吠陀裸,

胜论顺世派,略摄常断二。

有部及经部,唯识中观四。

境根识聚缘,彼生识有相,

自证与境证,有无分别等。

遍计依他起,圆成实三性。

析因金刚屑,析果破有无,

析体离一多,遍析大缘起。

由异法依他,知处非处理,

执我普驾驭,愚痴尽除已,

不昧诸所知,获得广大智。

第六 根

根有二十二,眼耳鼻舌身,

意男女命根,苦根意苦根,

乐意乐舍根,信勤念定慧,

未知当知根,已知具知根。

彼等于自业,功用得舍等,

当知根之分,依于经论说。

依证此根理,执我为境主,

愚痴等断已,精通正法理。

第七 时

过去今未来,是说为三时。

有时际刹那,成事刹那二。

时际一百二,乃彼时刹那,

彼六十顷刻,三十一须臾,

须臾日及月,递增三十倍,

十二月一年,年分四六季,

六息名漏分,六十一漏刻,

六十刻一日。太阳阴宫日,

春秋及夏季,初冬末夏春,

春秋是六季。成住坏空劫,

中劫及大劫,婴幼韶壮老,

观待外内法,安立此等时。

精通时则知,诸法动无常,

自除执我常,了知诸名义。

第八 四谛

苦集灭道谛,承许为四谛,

四谛十六相,各谛各有四。

苦空无我常,因集生缘相,

灭净妙离相,道如行出相。

成为苦谛基:不净器世界,

下基风水地,须弥七山海,

四洲八小洲,各别基及处。

情世界复合,黑绳众合号,

大号热极热,无间八热狱。

阿秋霍紧牙,具疱及疱裂,

裂如莲大莲,青莲八寒狱。

铁柱山剑林,尸粪泥煻煨,

四方有十六,名热狱近边,

及孤独地狱,名十八地狱。

饿鬼有二种,住界与空游,

内受业感相,分类有多种。

旁生亦有二,定居及散居,

无足二四足,多足等无量。

人分四八洲,胜身赡洲等,

男女黄门类,王族等众分。

非天罗睺王,星颈鬘净心,

非天内种姓,福寿齐天等。

四天王卅三,离争兜率天,

化乐他化天,名为六欲天。

色界十七处,四禅下至上,

初梵辅大梵,二少无量光,

三禅少净天,无量净遍净,

四无云福生,广果上五净,

无想烦善现,善见色究竟,

是四禅八处。空识无边处,

无所有有顶,名四无色处。

安立三界有,生有及死有,

中有前世有。狱鬼畜三恶,

人非天三善,总集为六道,

非天摄天中,余五说五趣。

彼真实决定,颠倒定不定,

三蕴有情趣,内分有种种。

化湿胎卵生,此即是四生。

段食触思食,识食为四食。

食眠按摩定,长养身四因。

生际必死亡,聚际必离散,

积际必灭尽,高堕为四际。

彼等情世界,法门摄略说:

地狱饿鬼畜,长寿天边野,

邪见喑哑者,无佛八无暇。

为人根具全,中土业无倒,

起信自圆满;有佛说法住,

入彼上师摄,乃五他圆满。

离无暇八暇,十圆满法依。

业惑异熟障,说为三种障。

安住于顺境,依止圣贤士,

自我善愿求,前有造福因,

具足法顺缘,名为四大轮。

法义欲解脱,说为四圆满。

长寿康貌美,善缘种姓高,

富财大智慧,是善趣七德。

利乐誉称欲,衰苦毁与讥,

是为非所欲,名世间八法。

寿时烦恼见,众生为五浊。

有情苦无量,略摄即苦苦,

变苦遍行苦,是三根本苦。

生老病与死,爱别怨憎会,

求不得近取,五蕴名八苦。

集谛业烦恼,初者业差别:

现受顺受业,如是有无漏,

有表无表业,大力微力业;

作积不积业,引业与满业,

善行恶行业,思与思生业。

身语意三业,善不善无记,

福非福不动,苦乐舍受三,

功过浊三业,白黑杂三业。

现法顺次生,顺后受三业,

及受不定四。有漏无漏业,

戒非戒中戒,中戒善不善,

戒分别解脱,禅定无漏戒。

比丘比丘尼,沙弥尼正学,

居士斋戒者,八种别解脱。

禅由禅色定,得无漏圣道。

善等三业中,本性相应随,

等起胜义等,类别阅经论。

施戒修所生,乃福德三事。

贪害心邪见,粗离间绮妄,

杀生盗邪淫,是十不善业。

断彼是十善,救生等殊胜。

异熟及同行,感受等流果,

增上士用果,说生业果理。

杀父母罗汉,恶出佛身血,

及破僧和合,是五无间业。

污母罗汉女,杀菩萨定处,

杀有学圣者,夺取僧团财,

毁坏佛塔五,说谓近无间。

建造善逝塔,于僧供精舍,

调解僧团合,修慈四梵福。

彼等善不善,众别经中知。

烦恼之类别,释说所生因,

未断诸随眠,对境近在前,

及非理作意,三聚生烦恼。

依其漏轮回,此是诸烦恼,

可值遇增长,彼名有漏法。

根本六烦恼,见疑及无明,

缘自类及上,是故名遍行。

彼亦见苦断,五见与怀疑,

见集谛所断,邪见见疑三,

彼相应无明,不共之无明,

十一名遍行。自类所断者,

五分皆随增,坏聚边执外,

九亦缘上地。见灭谛所断,

二邪见二疑,彼相应无明,

不共无明六,亦缘无漏法,

然不得增长,无我所治故。

所有非遍行,自类五所断。

烦恼心心所,相应何者增?

漏体诸烦恼,彼系心心所,

依眼等相应,有漏善亦缚,

随有漏恶习,相值缘随增,

相系六漏门,此名有漏法。

贪嗔及我慢,无明见取见,

疑嫉与悭吝,彼名谓九结。

欲求及害心,萨迦耶见疑,

戒禁取见取,五顺下分结。

坏见戒禁取,怀疑说三结。

色无色二贪,掉举及愚昧,

及与我慢结,名五顺上分。

谄诳骄与恼,恨害是六垢。

欲有贪嗔慢,无明见怀疑,

是为七随眠。昏睡掉悔嫉,

悭无惭无愧,是名为八缚。

欲有见无明,乃是四瀑流。

欲见戒禁取,我语四近取。

贪害戒禁取,实执四身结。

贪欲恚昏睡,掉悔疑五盖。

贪嗔及与痴,名死罪垢等,

欲有无明漏。欲有无明见,

四瀑流加行。欲有见戒禁,

是为四近取。见四谛所断,

一百一十二,九修道所断,

四百一十四。厌患断及基,

远分四对治。欲界上界苦,

集灭道所断,灭尽六遍知,

断顺下分结,灭尽色界漏,

漏尽九遍知。灭有圆不圆,

名言胜义灭,有无严罗汉,

有余无余二。罗汉功德分,

三明二解脱,六通及十智,

九定三等持,八解脱胜处,

无学之十法,十遍处无染,

愿智无漏蕴。道谛为五道,

资粮加行道,见修无学道。

资粮小中大,加行暖顶忍,

及世第一法。见道见法性,

十六智刹那,苦法忍法智,

类忍类智四,集灭道四种,

许为十六智。修道分九地,

欲四禅无色,修禅色等持。

七种作意者,即明知法相,

信解寂静生,喜摄与伺察,

加行际及果。各禅正行定,

得时彼分支,初禅有五支,

寻伺喜乐住。二净喜乐定。

三禅有舍念,正知乐安住。

四二舍念定,寻伺与呼吸,

二乐及二苦,离八过四定。

爱见慢无明,染定有染者,

离彼为清净,因生果二定,

有无漏增否?将禅未至定,

初正行粗胜,及后三静虑,

许静虑六地,增前三无色,

是静虑九地。加行无间道,

解脱胜进四。通速缓及道,

难易互有四。无贪心害心,

念定四法住。止观得理四,

是当知根等,自在摄余道,

道别有种种。加行末无间,

以金刚喻定,断障解脱道,

究竟无学道,尽智无生智,

无学具十法。八圣道解脱,

解脱智与见。戒定慧三学,

解脱解脱智,现见之蕴者,

名五无漏蕴。如是略说道,

得彼法差别,破胜烦恼蕴,

死主天子魔。自在与美貌,

福名及智慧,精进缘圆满,

名六善妙缘。随念佛法僧,

施戒及天尊,自生无为成,

具足智悲力,成就自他利,

具八德是佛。道明净对治,

灭无思二寂,离贪灭道证,

法亦具八德。证法为所诠,

能诠经教法,法初中末善,

句义双善妙,不染普圆净,

具四净梵行。大乘圣僧伽,

各证如尽所,解贪著劣障,

具明解八德。信施戒听闻,

知惭及有愧,智慧悉圆满,

名圣者七财。肉眼天法眼,

慧智为五眼。戒定慧总持,

菩萨四庄严。供佛持正法,

现身入佛刹,圆度成熟众,

修刹随行境,行有义大觉,

菩萨十大愿。众生世空法,

涅槃佛彼智,心缘佛行境,

世法智相续,十种无尽处,

愿成彼所有。思除众生苦,

如是置富足,欲以身利他,

住狱亦利众,生富欲利他,

自他苦乐换,圆满有情愿,

思他利成佛,大士之八想。

闻思与禅定,事业为三轮。

无常苦无我,不净死光明,

离贪不消化,不喜灭想十,

声闻于平日,所当依止此。

空无相无愿,是为三等持。

断贪及得慧,与现法乐住,

得见智等持,说为四等持。

骂而不还骂,如是打讥毁,

怒而不还怒,谓沙门四法。

发须齿甲汗,垢大小便唾,

涕泪皮肉血,筋脂骨髓脉,

肺心肝脾肾,胃小肠大肠,

直肠膀胱油,黄水脓及涎,

胆脑及脑浆,三十六不净。

浮肿虫啖想,红青黑肿想,

啖散焚坏烂,丑陃之九想。

骨锁想如是,散收缘净贪,

部分周遍证,压断五离贪。

本性以害依,优昧及对治,

遍知断有上,无上十离贪。

父母兄姊妹,子女远近亲,

友相修慈心,慈心所周遍。

彼于我或亲,三时害六想,

利敌三种相,九害生嗔息。

天人非人护,身心常安适,

毒刃不能害,得利生梵天,

获慈法八德。若修缘起义,

除痴得慧光,分析身心界,

择修息我慢。慢过慢慢慢,

我慢增上慢,卑慢及邪慢,

是为七种慢,为寂此当修。

妄念重对治,六忆念呼吸,

计数随行住,观转普清净。

世俗及胜义,许此为二谛,

精通四谛者,了知染净义。

灭除视我者,染污清净处,

何者转轮回,何者得还灭,

如何现及住,无余见真义。

第九 乘

乘数虽无量,略摄说五乘,

人天梵天乘,声缘菩萨乘,

前二增上生,后三定胜乘,

声缘是小乘,菩萨乃大乘。

预流亦来不,罗汉声闻果,

彼分向果等,成二十僧伽。

法类世俗智,他心苦集灭,

道尽无生智,是名为十智。

无师依独自,见缘起还灭,

悟四谛无我,证一半独觉。

所缘修行大,智勤巧方便,

成就事业大,具七大大乘。

以修所缘成,三无上亦胜。

心断证三大,所为依所缘,

披甲入资大,与三大等性。

无勤利众生,离边遍得智,

续际无间道,具八定生果。

大乘道略说,八十无尽法。

欲意行增意,六度四无量,

五通四摄事,四无碍解依,

二资卅七品,止观总持辩,

四法印一道,巧方便八十。

施戒忍精进,定慧为六度,

方便力愿智,增之许为十。

慈悲喜与舍,是为四无量。

天眼天耳通,他心宿命通,

神境为五通,增漏尽六通。

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事。

义法词辩才,是四无碍解。

不依人依法,不依句依义,

依了不依非,不依识依智。

依此不唐捐,教证法证密。

福慧二资粮,双运道圆利。

身受心与法,是为四念住,

此四本体慧,能见真实义。

为令善生增,不善寂不生,

是为四正断,能令发精进。

欲勤心与观,是为四神足,

此四本体定,敬勤住观智。

信勤及正念,定慧五根力。

正念及择法,勤喜与轻安,

等持及等舍,是为七觉支。

正见正分别,正语业际命,

正勤正念定,名为八圣道。

断五过八行,依因生寂止。

懈怠忘教言,沉掉不行行,

五过能除彼,信欲勤轻安,

正念知思维,等舍为八行。

住相续数住,近住调寂静,

最寂一境定,住心九方便。

闻思正念知,勤串习六力。

励力有无间,无勤四作意。

身心得轻安,获止断散乱,

本性外内相,粗劣六散动。

依善断胜止,于如所尽所,

成就辨极辨,思择胜观慧。

不忘陀罗尼,忍门名义咒,

名四陀罗尼。陀罗尼异名,

异熟闻定生,异生七净地,

彼为小中大。复说八总持:

妙音及清净,无尽珍宝箧,

回旋无边际,海印莲花严,

无贪等持定,佛加持共八。

无畏之辩才,如所尽所处,

速明利深广,辩才无间断,

念慧悟因生。总持伴辩胜,

持法具觉心,且能得安忍。

诸行皆无常,有漏悉痛苦,

诸法空无我,涅槃为寂灭,

此乃四法印。趋入平等性,

一行道一行,圆熟炼通速,

三宝种不断,方便智双融,

道伴巧方便,如地金月火,

藏宝源大海,金刚山药友,

如意宝日歌,王库及大路,

车乘与泉水,雅声河流云,

二十二发心。种姓信解法,

发心行施等,无过而趋入,

成熟诸有情,修行佛刹土,

不住之涅槃,大菩提说法。

种姓如来藏,身智无别界,

本智无为法,周遍无变迁。

自性净法性,入于客尘壳,

地下宝藏等,九喻诠表知。

嗔法及我见,畏轮回舍众,

是种姓四垢。能断彼等者,

信解法胜慧,等持慈悲四。

性随增种姓,苏醒信解法,

彼从外摄持,善得方便智,

双融般若教,当具内摄持。

发心行施等,彼即趋入地,

有寂平等性,净土巧方便,

圆满成熟净,后得大菩提,

事业不间断。大乘之五道,

四念住断足,行三资粮道,

根力加行道,具七觉支得,

见道极喜地,离五畏功德,

亦得十二百。具足八圣道,

修道九地序,无垢发光焰,

难胜现前远,不动及善慧,

法云十学地。渐断二障已,

勤治一切地。如所尽所智,

上增十地际,平等现诸法,

金刚喻定中,无学十一地,

尽得普光地,真如一切法,

转依得竟德。果位彼佛地,

四身五智摄,本性与法身,

报身化身四。二净无漏界,

现基种姓性,彼智分法身,

廿一无漏德。清净所化前,

色身竟报身,处身眷法时,

具彼五决定。法界大圆镜,

等性妙观察,成所作五智,

佛智身难思。菩提分无量,

解脱及等至,胜处与遍处,

无染愿智通,四无碍解净,

十力十自在,及与四无畏,

十八不共法,与三无护念,

不失净习气,大悲一切智,

无漏廿一法。有色观为色,

无色观为色,净色之解脱,

空无边等四,灭定八解脱。

内色想多少,形色二胜处,

内无色亦二,青黄白红八。

地水火风空,青黄白红识,

能遍于一切,是为十遍处。

四禅四无色,灭定九等至。

知处非处报,界信解根定,

道前世生死,漏尽为十力。

寿心及资具,业生与信解,

宏愿神境智,法自在共十。

身缘心与智,一切相四净。

说证断道障,是为四无畏。

无误无暴音,无忘念不定,

无想无不择,无舍行摄六。

欲正勤念慧,解脱之智见,

解脱无有退,是证所摄六。

身语意三业,随智转三行,

过去今未来,智入时摄三。

如是三六类,十八不共法。

闻不闻法俱,无贪嗔三念。

身语意断过,无覆三无护。

手足轮掌平,跟广踝不露,

臂长肩头圆,腨如鹿王相,

缦网指纤长,毛右旋上靡,

肤金色细薄,上身如狮子,

手足皆细软,七处隆满相,

颌轮丰舌长,最上味齿白,

平密四十整。绀目牛王睫,

身广直藏密,白毫无见顶,

梵音卅二相,见喜表大士。

甲铜色润高,指圆丰渐细,

脉不现无结,踝不现足平。

步匀如狮象,牛王及鹅王,

正右旋端庄。头圆额际明,

额宽复平正,发黑密而软,

不乱润齐香。目如青莲瓣,

黑白了分明,无翳视清净。

睫密眉修长,毛软润泽齐。

双耳平不衰,鼻梁隆清净,

面适唇如苹,舌软薄如莲。

齿圆尖利白,平齐正渐细,

语如雷和美。手长软如棉,

手纹明深长,身端严适度,

细分圆槐美,柔嫩无萎缩,

坚实肢舒展。无痣黑点瘢,

洁净如初拭。腰圆舒平适,

脐深理右旋,威仪净观喜,

吉祥纹动心,能仁八十好,

天等世间赞。流泽柔悦意,

可乐净离垢,明亮甘美声,

乐闻无破坏,可意调顺声,

不涩无粗恶,柔善悦耳声,

适身心勇锐,心喜悦乐声,

无热恼善知,明解显示声,

令喜喜爱声,令他善了知,

令他明解声,如理相应声,

远离重复过,如狮音象音,

雷吼龙王音,紧那罗梵音,

共命鸟振鼓,帝释善妙音,

不高不下声,随入一切声,

无缺减具足,无怯怖无劣,

令众心喜声,周遍无染污,

持续庄严声,圆满一切音,

诸根适悦声,无讥无轻转,

不卒入诸众,诸相悉具足,

佛六十梵音,摧贪嗔痴魔。

有际利乐众,平等行化身,

大菩提工巧,投生种种化。

佛业周遍常,任运无分别,

无灭而显现,如帝释鼓云,

梵日如意珠,声影虚空地,

有际任利他,瑜伽行者悟。

谁若精通乘,由乘行瑜伽,

故我瑜伽者,除慢见等愚。

尽入此无我,缘起道乘中,

能获得解脱,遍知无上果。

第十 有为无为

有为因生灭,无为则反之,

有为五蕴摄,因缘及果法。

能作俱生因,同类相应因,

遍行异熟因,承许为六因。

异熟增上果,等流士用果,

离系果五果。因缘等无间,

所缘增上缘,此等乃四缘。

无为之自性,真如之差别,

自性本清净,离客尘清净,

有垢无垢二,法人二无我,

基道果真如,空无相无愿。

外内外内空,空空及大空,

胜义有为空,无为离边空,

毕竟无散空,自性一切法,

自相不得空,无实体性空。

十六复摄四,有性无性空,

自性他性空。胜义由证悟,

相似真实二,证二谛双融。

深法有八种,生灭及真如,

所知能知行,无二巧方便。

有为漏尽中,得解脱无为,

除解不解基,我见之愚昧。

知有为无为,名通一切法。

知双融法界,证究竟谛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