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法螺妙音》讲解01.pptx

《白法螺妙音》

第一课

(听打,供参考)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下《白法螺妙音.利益汉地信众之忠言》。其实副标题的名称是《白海螺妙音》,但是按照汉语或者一些国外的习惯用法,把白海螺妙音放在前面就比较有感觉。

可能很多人想里面到底讲的是什么?比如说顶果钦哲仁波切有一个教言,叫《明月》,前面把他的比喻讲出来。门措上师的传记叫做《白莲花》,这次我们把白莲花放在前面,光说白莲花的话——当然白莲花是比较多的,像麦彭仁波切的《释迦牟尼佛广传》也叫白莲花,然后《现观庄严论》的注释也有一个叫白莲花,还有《七句祈祷文》的注释也有白莲花,但是在这里指的是《传记》,这样的话可能比较有意义。

白海螺的话,它的颜色是吉祥的白色。而且海螺的妙音,我们都知道,在听法的时候,首先传出白色海螺的妙音,任何一个众生听到它以后,自相续当中种下解脱的善根。而且人们听到这种声音,心里特别爽快、舒服,有这样的。

这个教言主要是利益汉地信众的一个忠告。门措上师应该跟汉地众生结缘有几十年的时间了,所以这是针对汉地众生的一个忠言,或者说是一个教言。

当然这里说利益汉地众生并不是不利益藏地或者是其他地方的众生,不是的。主要是针对汉地众生,包括佛在世的时候,或者说其他高僧大德他们当场的请求者,或者当场的眷属仅限于个别人,但后来也是利益了千千万万的众生。像《楞严经》,当时佛陀主要是针对阿难尊者讲出的一个法,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不仅仅是阿难一个人,实际上有无量的众生得到利益。这个也是一样的,主要是对汉地信众,汉地修行人依靠这个教言修持的话,自相续当中很容易生起智慧和大悲心,有这个意义。

这个是门措空行母造的。门措空行母我想也不用介绍,大家都应该知道。可能一说起法王如意宝,我们这里好多后来的出家人、在家人并不是特别的清楚,因为法王圆寂到现在20多年了,可能现在很多人都比较陌生。而门措上师的话,应该每年都基本上给大家灌过顶,授过加持,所以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

今年我把门措上师的传记也翻译了。去年八月份的时候,他们有个别人让我翻译一下,然后从12月份开始,大概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已经翻译完了。其实这个《传记》是丹增活佛写的,写得非常好。只不过因为门措上师比较低调,并没有在课堂上或者是任何时候讲过自己的一些证悟境界,很多境界并没有讲,所以作者以非常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她——当今时代作为一个女性大德,她是非常非常了不起。

我们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比较熟悉,大家可能觉得理所当然,她每年都会给大家加持一下、灌顶一下,除此之外可能也没有什么。其实不仅仅是门措上师,很多上师在世的时候大家都不一定认为他很了不起,一旦不在身边,或者说离开了人间,那个时候大家都是纷纷的讲出他的功德,他的丰功伟绩,有这样的。这也是世人常有的一个行为,一个规律吧。

但我们的话,我这次为什么讲这个教言?一方面,过一段时间,这个《传记》大家应该都能拿到。拿到《传记》的时候,如果你们一遍都不能看的话,半年当中,半年当中一遍都不能看的话,不接受都可以。里面还有很多的照片,大概有200多张。门措上师她老人家虽然跟大家在一起,但是很多人不一定能这么近距离地从文字和图片上非常清楚的了解到,也许是没有的,也许你们很多人能比较近距离地看到。这样的话,过一段时间可能每个人都会得到,得到的时候,希望大家用自己的信心和欢喜心来阅读这部《传记》。

我是一边带着脆弱的身体,一边是对上师的一种报恩的心,也是对我们降魔胜利洲道友们的一个分享,我觉得上师在世的时候知道他的功德和对他产生信心是更重要的。

我也是比较感慨,看到这个《传记》以后,最后也是总结出:确实自古以来女性的大德,多是非常多的,不管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都是非常多的,但跟男性高僧大德相比,相对而言应该是比较少一点。尤其像门措上师那样——我们并不是因为是她的弟子就进行夸张,慈诚罗珠堪布前面也写了一个序,里面也是讲的比较客观。丹增活佛也是讲的非常客观。

我们不是因为弟子的原因就开始吹嘘,但确实从历史上看的话,这么一个伟大的上师应该说是非常罕见的。我们不敢说是没有,但因为她现在就在我们身边,哪些方面呢?比如说她大概在十七岁的时候就开始摄受非常多的弟子,开始讲经说法,这样的女性是比较少见的。

还有有这么多的人——从照片当中也是看得到,给这么多的出家人和在家人灌顶、传法——这样非常庄严的场面,在如今也好,以前的话,也确实是非常罕见的。

当时写《传记》的时候,前几年,应该是22年的时候,也就是57岁之前——她在57岁之前念了十亿多遍本尊心咒,十个亿。这个不要说女性男性,凡是很多修行人来讲都是比较罕见的。

尤其她对她的眷属和身边的人从来没有发过脾气。我看我们好多人,不要说是一辈子,可能一年当中、一个月当中不发脾气都很难,这些不是我虚吹的。当时刚开始说这个的时候,我也想:啊?会不会?一辈子对身边的人没有发过脾气是很难做到的。后来我自己观察一下自己的心,哇!应该是对的。

我个人而言,前前后后,如果所有的时间加起来,跟法王一起,跟门措上师他们一起,国内外大概有两年多的时间,比如说印度六个月,美国三个月,新加坡接近两个月,还有五台山等很多地方,好多年都这样去的话,全部加起来有很长时间,但从来都没有发现过她对我们发脾气,有过不开心的一些态度。在法王老人家和她母亲面前也是特别孝顺,从来都没有发现过对他们做一些不如法或者不满的行为。

有些事情可能是我们很难想象的,如果你没有观察的话是很难知道的,所以有诸如此类的很多功德。

尤其法王现在的传承弟子当中,应该在法王面前得法最多的是门措上师了。这在丹增活佛的《传记》当中也是有写的。因为门措上师出生以后,基本上对身边的这些教言全部都已经听了,一直到法王圆寂之间,所有的法,我们任何一个弟子都可能没有得到那么多的显密教法,诸如此类的很多功德。

尤其对女众求学者来讲,她也是女性的一种典范。因为现在出家人也是女性比较多;全世界学佛的人来讲,女性也是非常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她老人家是女性成就者的代表,也是女性成就者的一个象征,一个模范。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视角来进行思考。

这样的话,对我们每个人来讲,自己有一个三恩德的上师:讲过窍诀、讲过续部、灌过顶——对每个人来讲,门措上师就是这样的,只不过她老人家基本上不跟大家说很多话,再加上非常低调,这样的原因——现在末法时代的人喜欢虚吹,自己没有功德,说有功德;自己没有神通,说是有神通,这样的话很多人喜欢跟随、喜欢依止。

所以我想,这次也是依靠这么一个缘起,从我个人角度来讲,不管是世间方面也好,出世间方面也好,她的恩德是非常大的。

我刚才前面讲的一样,一方面这是门措上师对大家的一个教言。她的教言有部分在传记的后面,有一些上师瑜伽,还有一些对藏地、汉地信众的教言,还有一些基道果的安立,从这些教言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成就者金刚语的加持力和教义的深度。

所以我在这里不广说,如果你们想详细了知的话,过一段时间得到以后,大家应该以欢喜心来开始阅读。语言和文字是比较平淡的,但是里面的内容应该是非常殊胜的。

所以我们也一方面祈祷上师长久住世,另一方面大家也如理如法的闻思修行,这是任何一个上师长久住世、常转法轮最殊胜的一种因缘。

接下来我们就简单地给大家字面上做个介绍。因为一冬天都没有讲经说法,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好像有点,怎么讲呢?不是那么的畅通。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字面内容。

大悲事业恒趋入,广大汉地诸所化,

胜圣本尊妙吉祥,除意愚暗尊前礼。

这个主要是顶礼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他的大悲事业——文殊菩萨是智慧本尊,但他利益众生的大悲心也是非常广大;这样的大悲事业主要趋入于什么呢?趋入于广大汉地所化众生。

广大、大汉,以前说是大清,其实是大汉,汉地众生,文殊菩萨的大悲事业主要是趋入于汉地所化众生。

这样的殊胜本尊妙吉祥文殊菩萨,他是什么样的呢?他能遣除我们众生心里的愚痴黑暗——仅仅是忆念他的名号或者是心里观想文殊菩萨,就能遣除我们相续当中无始以来的无明愚痴黑暗。所以空行母在造论之前,在这样的文殊圣尊前,三门恭敬而顶礼!

作者先顶礼文殊菩萨。因为文殊菩萨与汉地众生是非常有缘的。一般来讲,大势至菩萨与印度众生很有缘;观世音菩萨的话,与藏地众生有缘;但现在来讲,好像藏地众生修文殊的比较多,黄文殊、四臂文殊;而汉地众生的话,家家户户修观世音和阿弥陀佛的比较多。对汉地众生而言,实际上与文殊菩萨的因缘更殊胜,所以我们大家也经常祈祷文殊菩萨。

去年我们大家一起修文殊菩萨,闭关之前都发愿念100万文殊心咒。我前一段时间念完了,自己还比较开心。本来念本尊心咒这些都不用说,但这是去年我们共同发愿的。然后我现在另外有一个其他的本尊心咒又开始念100万,每天都在这方面努力。我相信很多人应该都念完了,有些人听说当时闭关期间就已经念完了,有些人可能还没有念完。

不管怎么样,经常祈祷文殊菩萨,这个非常重要。我们经常祈祷,念文殊心咒、经常观想,包括出去的时候带着文殊菩萨的像。其实本尊的话,自己经常去忆念,从某种缘起上讲,好像我们对这个人经常呼唤的话,对方不得不答应。其实本尊也是这样的,以一颗真诚的心经常祈祷他的话,他自然而然对你进行加持。

所以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讲,开智慧也是很重要的,利益也是很重要的,祈祷文殊菩萨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是顶礼法王如意宝,也是撰写此论的一种求加持

值遇苦乐凶吉事,除无等师如意宝,

我无其余指望处,怙主加持撰写此。

空行母她自己的话,无论遇到任何的痛苦也好,快乐也好,凶恶也好,吉祥也好,任何的事情,除了无等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以外,没有其他的指望处、依靠处。

不管在任何时刻,快乐也是上师的加持,痛苦也是上师的加持,出现好的也好,甚至噩梦也好,吉祥也好,所有都是想到上师,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依靠,也没有祈祷其他的。

所以这次为汉地众生造的这个论典,也是先祈祷、祈求怙主上师如意宝,请您真诚地加持我,我要开始撰写这个教言!

这个应该是门措上师两年前写的,她老人家,实际上无论在任何时候,对自己的根本上师都是非常非常有信心的。

我们一般的人,如果对其他人的话,还是有信心的,但是对自己比较亲的人,往往都是没有信心。比如说一家人,或者说关系比较亲的人,那上师不会当做上师,当成自己的家人、朋友、亲人,这样的。

但空行母没有这样。这一点可以从《传记》里面看得出来。包括上师如意宝圆寂的时候,跟门措上师可能也讲了很多的事情,包括圆寂以后她现在的所作所为。所以法王离开人世间以后,一般来讲,她自己的舅舅,如果其他人的话,好像对自己的舅舅也没有这么恭敬的。我们从这个语言字里行间也可以看出来,她老人家对这个舅舅没有从世间的角度来对待,应该是从出世间,从根本上师的角度——除了您以外我没有什么指望处,无论即生当中遇到任何事情,我都是祈祷您,甚至我要讲教言的时候,也是祈祷您!

这一点我想我们能不能做得到?如果是自己的一个亲戚,可能会无所谓,可能有这种态度。

所以这里也可以看出来,老人家对舅舅、对法王如意宝的信心,在这里要请他加持:我要写这个教言。

下面讲到法器,这个教言对什么样的人有利。

缘于妙法具信心,尤乐顶乘密宗道,

于我欢喜恭敬众,奉上取舍善道语。

对什么样的众生有利呢?主要是缘于整个显宗、密宗正法有信心的人。

这里有三种人,对佛教徒来讲,这个教言是有利的;尤其特别喜欢顶乘,密宗金刚乘,对密法非常有信心的人也是有利益的。还有第三种是什么人呢?对门措上师——她说,对我有欢喜心、恭敬心的众生,对你们有利。

确实也应该是这样的,比如说我讲一个法,可能对佛法有信心、对密宗有信心,因为我是学密宗的。对我有信心的人,我的这堂课也许对他有利。如果对我没有信心,那我的教言对他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这里空行母说,总的来讲,对佛法有信心、尤其对密法有信心、还有对作者有信心,对这些人是有利益的;其他人,对作者没有信心,对密法没有信心、对佛法没有信心,一般外道的人,给他讲多少教言也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在这样的人面前,她很谦虚的说,我要给你们奉上一个什么呢?能取舍因果、取舍善恶、指明善道,真正指明一个很好的道的一个教言、一个语言,献给你们。

所以我们在座的人,你们自己也观察一下,你对佛法应该有信心,对密法应该有信心,对门措上师应该有信心吧?如果对这三个都没有信心的话,不一定要听这个教言,因为听了也是没有意义的。可能对法有信心,但是对密宗没有信心——下面很多道理都是讲的密宗的教言;如果对密宗和佛法有信心,但是对门措上师没有信心的话,也不一定对你有利,因为这些都是她的教言。

所以这里面已经说了,不仅仅是门措上师的教言,对任何一个上师,可能你先是一个佛教徒,如果他是密宗上师,对密法有信心,这两个基础上,你对这个上师有没有信心?如果对他有信心,可能他说的话对你有利。如果对他没有信心,那最好不要听他的法。

我们可以以此类推,每个人对其他的法的取舍应该是比较明白的。

接下来是真实的教言,先从无常开始讲

我等于此人世间,不能久留如前人,

终需前往后世处,不思此义诚愚痴。

我们这些众生,世界上的这些人,实际上不会久留很长的时间,不可能在这里一直是100年、200年,多少多少年,根本不可能的。

就像我们前代人、前辈人一样,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爷爷奶奶,我们祖辈的这些人,或者说一代一代的这些人,都没有留很多时间,最多是100年——这些教言很有意思的,不会留很长时间,就像前人一样。

所以,最终有一天需要前往后世处。我们终有一天要前往后世处。

如果你不思维这样的寿命无常的意义,那我们跟动物没有什么差别,特别愚痴。

我们看每天都是发生这么多的事情,不说什么个人的事情,像国际上的话,一会儿巴以冲突死了多少人,俄乌冲突死了多少人,台湾地震当中死了多少人,去年疫情当中死了多少人,我们身边人死了多少人,包括我们身边的金刚道友也死了多少人;去年我们讲考当中、去年我们听课的人当中,也是死了多少人,大家也是有所耳闻的。所以说死亡的话,实际上确实是特别特别的容易。

你这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对无常的道理一点都不去思考的话,确实是非常愚痴的。不过我们现在整个地球有70多亿人,真正思维死亡无常的人很少啊。

我有时候在想,这70多个亿当中,除了个别的佛教徒,明明知道自己会死,但是思维死亡无常的人有没有一两千万人?一个亿有没有?不一定有。有些宗教徒,有些佛教徒基本不去思考这些。

所以说我们修任何一个法,先修死亡无常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没有去思考的话,还是非常愚笨的意思。

那么思考以后,要怎么办呢?思考以后要修法,不过下面的修法有点深——她刚开始讲一个无常,然后慢慢慢慢把我们引入到非常深的中观见解当中去了,所以这个教言也是比较深的。看起来好像白海螺的妙音很简单,但是没有一定佛教基础的人,不一定能明白其中的甚深意义。

纵然无法免死亡,依昔先圣之事迹,

若知生死皆如梦,则具脱苦之方便。

纵然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避免死亡,世界上的所有众生一定会是死亡的,都是死路一条,谁也免不了的。有没有不死的办法呢?那个倒是没有的,除了像莲花生大士、布玛莫扎等个别的虹身成就者没有真实死亡外,其他依靠有漏身体的人全部都会死亡的。

不过死的时候我们有一种方法,根本不用恐惧,有一种获得生死自在的方便方法。就是依靠前辈的圣贤们、前辈的这些高僧大德们,按照他们的事迹,知道生死皆为如幻、如梦,知道这个以后,才能在轮回当中不会有痛苦。

以前米拉日巴尊者也不是说,我刚开始害怕死亡,到山里面去,然后我一直修死亡无常,现在我对死亡无常没有任何的恐惧心。所以一旦梦醒,获得佛果的时候,我们经常说是梦醒大喊:“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那个时候佛陀在梦当中已经醒了,真正的觉悟,获得他那样的佛位当然是不用害怕的。

即使你没有得到他那样的果位,但是基本上知道一切万法没有什么真实的实相,生死如梦如幻,懂得这个道理的话,实际上也比较容易不会有那么的痛苦。

当然这个法比较深,一般来讲可能不会很容易。很多人死亡的时候依靠祈祷上师等等这样的方法没有在这里讲。

菩萨是真正懂得生死如梦如幻的,就像《华严经》也讲[1]:“菩萨能善知,其性皆如梦,世间生灭法,众生去来相。”菩萨能知道一切万法的本性就像梦一样,而且世间的生死法也好,众生的这种来去都是非常清楚,跟梦没有什么差别。梦里的生死也好,梦里的来去都没有自性的。

当然我们如果真正懂得这样的话,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不过空行母可能用汉地比较喜欢的方式,汉地经常说:“人生是一场梦,一场游戏一场梦……”,有各种梦的比喻。

如果我们真正懂得,其实生存也好,或者死亡,都不是真实的,在显现当中是如梦如幻的,本性当中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懂得这个的时候,当你死的时候也是比较开心,不会有畏惧。你只不过是换一个身体而已,换一个肉身而已,实际上死了并不等于没有,只不过是梦的一种幻变。如果证悟境界高一点的话,是从梦中醒过来而已,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的。

所以这个地方讲的确实有点深,我们没有证悟空性的人,不一定知道如梦如幻;没有知道如梦如幻的话,那你在临死的时候要运用这样的境界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下面讲,要知道如梦的话,通过缘起空性法是最殊胜的,讲缘起空性。

显密法理大海藏,汇为缘起性空法,

若证双运如幻义,轮回之处无毫苦。

显宗和密宗的法理,像大海的法藏一样,如果全部都汇聚在一起,就包括在缘起空性法当中。

缘起性空,从本性当中来讲,完全是空性的,但是因缘不会错谬、不会错乱,所以显现的缘起和本体的空性是无二无别的,这叫做现空双运。如果我们证悟了这样现空双运如幻的意义——显现的时候是空性的,空的时候也可以完全显现,现空无二,其实如幻一样。“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实际上就是讲的这么一个道理。如果我们知道这样的道理,轮回当中所有的这些痛苦都可以遣除——不会有任何痛苦,可以从中获得解脱。

意思就是说,我们所有的佛法教义其实都包括在缘起空性当中,如果缘起空性的道理能真正明白的话,那轮回当中的痛苦也是没有的。我以前很想讲《入楞伽经》[2],记得里面有一句话:“观察于三界,一切如幻梦,若能如是观,修行得解脱。”这个很重要。如果我们能观察整个三界,实际上一切都是如梦如幻,没有真正的法。如果我们真正这样观的话,那修行很容易解脱,在轮回当中丝毫的痛苦也是不会有的。

所以,这个缘起空性真的很重要。但是光这样理论上说的话,怎么说呢?自己有时候好像也懂了一样,我有这种感觉。有时候的话,自己又一点都没有懂的感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其实听法的时候,感觉很重要。不管听任何的法,每一个道理看自己的心是不是已经入到这个里面去,如果是的话——有时候这个不是感觉,是错觉,即使是错觉,自己也已经深入其中,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所以缘起空性如果能明白的话,那轮回里的这种痛苦就不会害怕。因为要懂得缘起空性的话,我们可能要学中观啊,学《稻杆经》、《入中论》,还要学一些空性方面的,包括《楞严经》、《维摩诘经》这些经典,我相信一定会明白缘起空性。

确实到今天21世纪的时候,佛陀的这种智慧是非常非常了不起!依靠他的这种智慧观察的时候,我们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没办法对他进行辩驳,无机可乘。这个道理,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各位都应该明白。其实这是通过寻伺的方式来得到的一种定解,应该可以这样说。

接下来讲通达缘起空性的重要性

明观本尊亦需此,圆次光明亦需此,

大圆见修亦需此,缺此无望得解脱。

我们明观本尊生起次地的时候也需要缘起空性的法门,不然的话,你观一个实有的本尊,不可能得到解脱。

然后,修气脉明点圆满次第的光明,也需要这样的缘起空性。如果你把所有的风脉明点都观成实有、成实的话,那不可能获得解脱。

无上大圆满、光明大圆满的见解和修行,也需要这样的缘起空性。

缘起空性始终都贯穿着所有,从加行一直到最后果位的整个修行道路。

所以佛陀的这个般若法门真的也是非常了不起,为什么空行母在这里讲缘起空性?其实我觉得汉地的这些众生确实对缘起空性法门很感兴趣,比如说讲《华严经》也好,《金刚经》也好,《维摩诘经》也好,还有《心经》也好,很多人都对空性法门很有感觉。相对而言,对光明方面的了解,在汉传佛教当中并不是特别的强调。不像藏传佛教一样,比如说《大幻化网》、《宝性论》、还有《如来藏经》等等,这方面并没有特别讲,所谓的光明讲的比较少一点。

所以她这里说,缘起空性的法门,不管是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还是大圆满,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了,那你没有什么解脱的希望啊。

不仅仅是藏传佛教当中,我们反过来讲汉传佛教,不管是华严宗也好、禅宗也好、净土宗也好,任何一个宗派,缘起空性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了缘起空性,那这个法门就没办法修下去。只是一个简单的名相上的法,比如说我们讲净土法门,光念阿弥陀佛名号的时候,你不讲缘起空性也是可以的,但是到最后无相念佛,一心不乱的时候,就要讲到缘起空性。

所以这样的缘起空性,不管是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甚至原始的南传佛教也是非常重要。如果缘起空性你没有懂的话,那怎么证悟人无我、法无我,怎么能开悟呢?没办法的。

所以说缘起空性非常重要,是所有佛教的精髓要点,不可缺少的意思。当然缘起空性并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

下面讲证悟这样的空性是比较少的。

口述空性虽容易,心现空义实非多,

心造空性虽易修,彻断增益者非多。

口中说“空性、空性”,包括我们世间的一些人“四大皆空”、“万法皆空”、“如梦如幻”等等,口头上说空性是非常容易的,这样的人也是非常多。一些艺术品,什么当中都写《心经》,连拖鞋上面都有写“四大皆空”,写的是比较多;口头上说是可以的,现在好多佛教徒经常说:“没事,不要执着,四大皆空,一切都是空性的”,这样的人是比较多的,但是心中真的显现万法无有任何的实体,这样空性意义的人有多少?出家人当中有多少?在家人当中有多少?非佛教徒当中有多少?非佛教徒一般都不讲空性,一讲空性好像什么都不存在,懂得佛教空性意义的基本上不多的。

所以我们今天在座听课的当中,真正对空性的教义自己生起定解,并不是听别人说说而已,是通过自己的智慧真正观察而得到、心里真正显现空性意义的实在是不多了,比较少的。

“心造空性虽易修”,心里面一切都不存在,瓶子也不存在,柱子也不存在,万法都不存在这样的一个造作的、相似的空性,单空的,这样的空性是比较容易的。

什么都没有,心里这样想一想,这样的单空修行人比较多;但是通过上师的窍诀也好,佛陀的教言,能抉择一切万法确实是空性的,彻底断除一切增益的这些法,全部都断除的人也不是很多的。

你看阿难尊者也是,每次在佛陀面前遇到空性法门的时候他都不懂,阿难这么了不起的人都不懂的话,那我们很多人说懂的话,也不好说。我看现在汉地的好多居士,有些辅导总体上是很好的,大家学中观,学《中观庄严论释》;但有些的话,不管是讲的时候也好,辅导的时候也好,好像说的话有点大:“啊,这个没有什么不懂的,很简单的,你观一观空性,就是这个样子。”好像自己真的已经开悟了一样。但实际上的话,自己真正遇到一点点的烦恼,家里出现非常简单的一个事情的时候,你就空不了,所以刚才说大话的人跟后面特别痛苦的人判若两人。

所以真的,这个教言里面讲的,口中说的是非常多的,说空性、空性,但是到你自己身上的时候空不空?

依照空性修的人也比较多,也比较容易,但是内心当中真正断除增益,像法王如意宝,或者说前辈的一些大德,那样的人——真正断除了增益,世间当中什么对他都没有任何阻碍,心无挂碍,这样的人真的很少很少。

我刚才讲的一样,有时候自己在闻思的时候,好像依靠分别念真的没有了,好像自己有一点明白;但是有时候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心里就比较烦乱。不要说领悟空性,可能连一个理解都没有,不用别人来印证,自己都可以印证。

所以她这里也讲,说空性的人是比较多的,但是真正证悟空性的人不多;修空性的人是比较多的,但真正修成空性的人是很少的,说的一点都没错。

我希望我们对这些应该重视起来,我们并不是像六祖那样,“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话,一闻千悟,马上就开悟了,不是这样的。我们应该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这样比较好一点。

讲的很好,但是不知道自己做的时候——有时候讲和做,有点困难的。讲是我也会讲,你们也会讲,我想我们这里讲考班的人等一会下来的时候,个个都讲的时候,哇,他也开悟了,他也开悟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开悟者。但是下来以后,如果路上遇到了一点点事情,或者有个人把你的鞋藏了,或者说路上故意跟你试探一下的话,不知道,这种恐惧啊,这种嗔恨心啊,什么样也很难说的。

所以证悟空性确实是不容易的,我们不要说大话。很多人好像自己稍微有一点理解的时候,就爱说大话,这个没有必要,前辈的这些大德们都很谦虚的。所以我们谦虚一点,别人对你更有信心。如果自己说大话,现在很多人反而不信,所以这方面要注意一下,

接下来讲修道的次第

实修甚深此道时,初修加行五十万,

中间须具二方便,传承加持教理析。

真正缘起空性的道理要修的话,怎么修呢?并不是开始就是“一切都是空的”,不是这样的——这里的修行次第讲得很好。其实这个教言是很好的,我看你们有信心的话,以后背下来应该对你们很有帮助。因为这是对你们讲的,不是对我们讲的,但是我们也可以参加分享。

这里讲,实修这个甚深的法——刚才我们讲缘起空性,那缘起空性这么好的话,我们怎么修呢?修行的话,它有这样的次第。

首先应该要修五十万加行。不管是什么样的,你再好的根基,她建议还是要修五十万加行。

好像《传记》里面门措上师自己跟法王如意宝、阿里美珠一起修过一次加行,然后她自己又修过四次加行,一生当中总共修了五次加行;然后每年我们法会的这些咒语都是念一百万遍,等等等。

确实在修行善法方面比我们精进的多。有时候看我的五十万加行,应该数量上是圆满了,但是质量上我很想再修一下,自己确实在修行上面很差劲的。

所以先要修五十万加行。不管你学的再好,你是大学毕业也好,博士毕业也好,什么样的话,你如果想要真正修行的话,从五十万加行开始。你不要认为世间当中你的学问,你的财富,你的相貌,你是什么样的话,你如果要入于道的话,那就规规矩矩地从零开始修,这样比较好一点。

中间的话,必须具足的两个方便法。

第一个要获得传承上师的加持。这个就像六祖一样个别的,或者五十万加行修完了,不需要广闻博学,依靠传承上师的加持马上就会开悟,有这么一拨人。

还有一种,通过教证和理证进行分析,次第地闻思修行。

佛陀圣教里面是怎么讲的?因明当中是怎么推理的?中观当中是怎么讲的?详详细细的依靠教证和理证来分析、抉择,然后研讨,观察,这样以后才能获得。

所以这样的修行方法有两种。当然这里后者的道理讲的比较多一点。可能“上师加持教理析”这样方便一点。中间需要具备两个方便法。一个是获得上师加持而开悟,但这样的人不多的,像六祖一样的比较少。第二种的话,依靠教证和理证来进行分析,次第闻思,这就像神秀一样,依靠次第法门,我们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次第法门。

我们自己认为自己是顿悟者,也许有一定的危险,所以我们暂时按照自己是渐悟者来修行,这样比较好一点。

下面的教言主要是以渐悟者的方式来讲的,次第是怎么讲的呢?开始要闻思。

汝等汉人极聪慧,文殊大悲所化故,

当思正理诸法门,能悟现空虚幻性。

你们这些汉族人智慧比较不错的,很聪明、很有智慧。

确实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好像有时候,包括我们藏族的有些堪布和汉族堪布一起学电脑、学数字,这些方面差距很大的。有时候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汉人这边已经完全明白了。尤其是世俗方面的一些知识,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技巧,好多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马上都已经明白了。

那么这个是什么呢?主要是文殊师利菩萨大慈大悲的所化众生。

可能大悲方面的话,藏族人是比较好的,哪怕是一个小虫,也是发自内心、真正对它生悲心。很多人俱生就有一种大悲心,这个是有差别的。你们智慧方面很不错的,你们是文殊菩萨的所化众生,你如果不懂的话,那就不好意思了——文殊菩萨的弟子,怎么还没有打开智慧呢?那其他人谁教你啊?不是文殊菩萨,其他的一个所化众生来教你的话,那不可能的。所以说你们是文殊菩萨的所化众生,应该是很有智慧的。确实某种意义上讲,有时候还是很不错的。

那这样的话,你应当什么呢?思维正理的法门。通过正理,我们中观的推理、因明的推理,包括离一多因、金刚屑因,有无生因,还有七相推理等等等,各种各样观察胜义和世俗的理论、正理,法门、推理、比喻,这些来进行论证。进行论证的时候,任何法最后都没有真正的实质性,最后能开悟现空虚幻、现空如幻,这样的道理应该是明白的,并不是很难。

所以说你们是很聪明的,应该有文殊菩萨的加持,以后如果不懂的话,不好意思哦,是文殊菩萨的所化众生。所以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理门和途径来进行观察,那一定会是能证悟。

能证悟什么呢?现空如幻的境界——自己本来的心,应该是可以通达的。

确实我们学中观的时候,大家通过深入的学习,应该会对这个法门有所领悟。

下面讲,学习的过程还是比较艰难的,是艰难的一个历程,当然每个人并不是马上一听就开悟了,不是这样的,这个过程当中有些人可能怀疑比较多,怀疑多的话,也是比较好的。

初始如理证悟难,愈思疑惑愈增多,

疑惑愈多则表明,观察臻至最深入。

最开始的时候,你不可能马上听一句就开悟了,马上证悟了,这是很难的。

极个别的一些前世积累广大资粮的人以外,不可能一闻就马上开悟,没有这样的。

刚开始愈来愈进行闻思,愈来愈思择观察的时候,好像你的疑惑越来越多了。但这个并不是不好,疑惑越来越多的话,说明你的观察越来越深入。

当然汉地有“大疑大悟、中疑中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有怀疑也有大开悟的。当然有个别的人可能永远都在怀疑当中,没有开悟,这样的少数人应该是有的——天天都是怀疑,20年前也是怀疑重重,20年以后还是有怀疑,那一个人生当中有多少个20年。刚开始闻思中观的时候,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也是谁都想不出来的一些疑惑,也并不是重要的疑惑。有些人不知道是气脉明点有问题还是什么,提出来的问题都是怪怪的,不是真正的问题,不是问题呢,是问题;是问题呢,也不是问题,这样的比较多一点。

但不管怎么样,这里说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当然这里讲的是正确的疑惑,你有怀疑是很好的。刚开始谁都不可能没有怀疑,很多高僧大德刚开始入门的时候,他们也是次第的闻思修行。所以你刚开始有一些怀疑是很好的,你的怀疑越来越多,说明你的观察,你学的中观越来越深入,但最后应该是要断除疑惑。

当然最后要通达的是什么样呢?

非思佛说即如是,非思师说定真实,

依于自己深思索,内断增益即通达。

最后我们通达的是什么呢?并不是心里想:“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应该是这样的,佛陀在那个经典里是这么讲的,应该是这样的;这是麦彭仁波切上师说的;这是法王如意宝说的,应该是这样,应该是正确的,应该是真实的。”

当然一方面我们需要依靠一种教理来抉择,听从佛经,这是合理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就像我们《定解宝灯论》里面所讲的一样,依靠自己的甚深智慧抉择下来的,这才是真正的通达。

否则的话,“佛陀说的应该是这样”——别人说佛陀说的是假的,佛陀说的不准确,你对佛产生邪见的时候,你的见解也崩塌了。如果说“上师说的是正确的”,你对上师有信心时,你对这个道理会深信不疑,但是一旦别人说你的上师是假的,或者你自己发现上师不对,那个时候他的教言又土崩瓦解,没有立足之地。

所以作为一个真正闻思修行的人来讲,当然刚开始可以依靠佛经,也可以依靠上师的教言,但最重要的是依靠自己甚深的思考,反反复复地观察,最后产生完全确信无疑的定解。哪怕是一百个智者也好,一千个成就者来到你的面前,你的见解根本不会有任何的转变。自己有发自内心的一种定解,就像是云中出来的太阳一样,从内心当中断除了所有的怀疑、增益、分别念,这个时候才可以算是一种通达。

《一切有部毗奈耶经》当中佛陀也是对难陀说过,佛陀说你不要信赖我,你不要随顺我,你不要因为是我说的就怎么样。你应该独立自主,自己应该是自己的见证者,自己是自己的依靠处。因为自己最终抉择下来的话,是非常非常好的。佛陀也在我们经常引用的一些经典当中讲(师说藏语):“诸位比丘与智者,当如炼金细观察,切莫因是我之言,欣然接受而恭敬[3]。”对我的教言应该是像磨练了十六次的金子一样进行观察,不要因为我是佛陀就对我恭敬,你们应该自己理性地辨别,理性地思考,用非常强有力的逻辑来进行思考,最后得到的才是真正的通达。

西方的话,他们特别喜欢批判式的观察,当然他们有时候有点过激,对老师也不恭敬,对谁都不恭敬,用自己似是而非的分别念对这个观察,对那个观察。但是有时候,尤其是有智慧的人,他通过自己的观察,最后自己得到的信解是很重要的。

所以现在大家学中观、学因明、学《俱舍论》的话,一方面确实是要显露出自己不依靠别人、不被他人所夺的智慧——这种智慧要显露出来,这才是真正自己的东西,这个就叫做通达。

你通达空性不是说上师说了空性,“因为上师说的,应该是空性的;因为佛陀说是空性,所以我也认为是空性。”这样的话,一旦别人说不是空性的话,你没有任何自己的东西,因为你一直说的是上师的东西,佛的东西。

你自己如果在修学的过程当中反反复复地思考,最后知道确实是空性的话,当别人说不是空性时,你就可以辩论:“这是空性,我以前学的时候是怎么怎么辩论,怎么怎么抉择的,这个绝对是空性!”所以对佛法,一定要有一种自力的辨别、智慧。

跟其他的宗教不同,其他的一些宗教以信仰为主,比如说我们的教主怎么说的,我们的导师怎么说的。佛教也是重视导师和教主所说的,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理性的智慧,这个很重要。

所以这里讲,让我们不要迷信,不要想这是佛说的,应该可以了;这是上师说的,应该是这样的。不能这样的,应该依靠自己的甚深智慧来抉择,最后发自内心,从内心当中断除的话,那个时候就像是东方生起太阳一样,完全都是拨开所有的无明,完全豁然开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境界。

下面讲,修空性的时候要遣除一些歧途。

若未遣除诸疑惑,初自以为具定解,

如是造作觉受心,视为开悟极荒谬。

如果没有遣除真正的疑惑——在修行过程当中要断除这些疑惑,如果这些疑惑没有遣除,自己自认为已经生起了定解,不管是光明方面、空性方面,或者是现空双运方面的一个定解,自己认为应该是这样——原来它是一个造作的觉受。

觉受和证悟有一定的差别。觉受是修行过程当中的一种感受,一种感觉。当然感觉当中有些是好的觉受,有本尊的相,有很多的。但这毕竟是一个感觉,它并不是一个开悟的相。

如果闻思过程当中真正的怀疑没有遣除,自认为自己已经获得了定解,原来自己相续当中有一个明觉,或者是一种空的觉受,或者说是明乐无念的一个觉受,你把这个当做一个真正的开悟,到处都给别人说我已经大开悟了,这样的话,那是极其荒谬的事,非常可怕。

我们《楞严经》下面会讲五十种魔,好多都自以为自己开悟了,这个真的要注意!

我希望我们这里以后讲经说法的时候,即使你开悟也不要这么说,这样可能好一点。如果真正开悟——好多大德一直都是很谦虚的,像法王如意宝,除了在他的教言当中脱口而出的,基本上很少的。所以好多传承弟子也不会口口声声说我已经开悟了,不会这样的。

你自己没有真的开悟,只是一个觉受而已,但你把这个觉受当作一种开悟,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我们后面学《楞严经》的时候也会知道,这是一种魔的现象,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无误的道是什么呢?这个不行的话,那正确的道是什么呢?

前行皈依与发心,正行观修空性义,

后行深愿印摄持,即是无误正道要。

真正的修行是我们的三殊胜。

前行的时候,皈依和发心。任何一个法,包括我们修缘起空性,前面一定要修皈依、发心,念皈依三遍,念发心三遍,包括我们念《一子续》,修其他空性法门的时候,前面都要念。作为佛教徒,皈依和发心是很重要的。

正行,观修空性的意义。一般是正行无缘,或者是观修大悲空性的道理,观修空性的意义。

后行的话,应该有甚深的愿词来摄持。念《普贤行愿品》,发愿利益众生。

我们现在每天的课都是这样的,前面有皈依和发心,念《大自在祈祷文》这些;中间的话,大家在现空无二的境界当中,听课也好、学习也好,或者是禅修也好,都是在这样的一个境界当中。后面的话,大家用《普贤行愿品》等一些甚深的愿文来进行印持。

如果每天这样修行的话,这就是无误的道要——没有任何错误、正确的道要。

空行母的教言我数了一下,三十一颂。无垢光尊者有个《三十忠告论》,所以这个也可以算是一个三十忠告论,门措上师的三十忠告论也可以说。有时候多一个颂词,少一个颂词在历史上是允许的。如果前面的两个顶礼句算一个颂词,这样的话也是一个《三十忠告论》。

其实这里面,一个人求甚深空性的道次第、遣除歧途,好多都应该讲得很深。这次因为时间关系,如果讲的比较广一点,如果给它安一个真实的科判,可以讲很多道理。这是无误之道

下面讲我们思维空性的功德是什么呢?

了悟实相无需说,仅生合理之怀疑,

能坏三有之根本,故勿轻视常观想。

上面所讲到的缘起空性,确实是非常非常有功德的。我们不要说它了悟了真正的实相,仅仅是对空性法门产生了一个合理的怀疑:“应该是空性的”——

我们还没有完全断除怀疑,通过各方面观察,一切万法应该是空性的,你看我们学了《四百论》、《中观根本慧论》,我看到汉地很多的居士、出家人都是比较喜欢学空性。我让他们多学一点《入行论》,没有听说他们在自学的。我的想法是,他们很多人的悲心,不敢说欠缺,有提升的空间,所以我让他们学一下《入菩萨行论》,谁都不学,天天讲《中观根本慧论》。《中观根本慧论》也非常好,但是你如果悲心没有的话,“智慧方便”——所谓的方便,在《学集论》当中讲,智慧和悲心两个具足才能叫做方便。其实很多人喜欢空性,如果了悟了实相空性的意义就更不用说了。

仅仅是对它产生一个怀疑,“应该是空性的”这么一个合理的怀疑,那能毁坏三有的根本,整个三界轮回根本的种子都可以破坏掉。所以观修缘起空性并不是小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千万不要轻视他,应该常常去观修。

当然观修空性确实也需要福德,还有对它产生一个怀疑也需要福德。《四百论》当中讲(师说藏语):“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我们以前也引用过很多次。所以福报浅薄的人,对中观法门连一个怀疑都不会产生。现在的世间人,对是不是空性不要说是合理怀疑,连非理怀疑都不会产生;如果对它产生一个合理的怀疑,那摧毁了轮回的种子,不容易转生到轮回当中去。

所以福报还是很重要的。我想我们很多人应该对空性法门还是要重视起来。空性法门一定要重视,这样的话功德也是非常非常大的。如果我们每天都是修一些空性,先可能需要观察,然后自己懂得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在这样的境界当中安住的话,也是非常重要。

我记得法王如意宝在新加坡讲《文殊大圆满》第二节课上师瑜伽的时候,不是我们修上师瑜伽,最后进行安住嘛。安住的时候,法王说你如果能安住在光明大圆满的觉性当中,当然是最好的,如果实在是不能安住,那你什么都不想,自己待一会儿的话,这个也可以的。

所以我们有些人观空性不太会的话,你可以通过你的思维:“确实万事万物的法在实相当中是不存在的,”在这样的这种境界当中安住,安住多长时间都可以。如果你产生一些分别念的话,又稍微出来一下,又进行安住。这样反反复复、不断这样的话,最后慢慢慢慢心就可以调伏下来。

这样也是对空性的一种修行。如果你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当中修个空性的话,那功德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个非常重要。

下面讲显宗密宗的最高见解

外境观空是中观,内心观空大圆印,

大圆印可能好一点。有时候今天觉得这样翻译好一点,明天觉得那样翻译好一点,凡夫人的这种见解不是很确定,可能讲的时候更有这种感觉。

外境观修是空性的话,最后抉择下来的这种见解是中观的;内心通过观察,最后抉择下来这种空性的见解,实际上是大手印和大圆满。

若未知空实相见,则无大圆满见法。

如果你根本不知道空性的实相见,那你想见到大圆满的话,那无有是处,根本不可能的。

有些人觉得根本不需要中观的闻思,我直接进入大圆满——其实中观的基础没有,空性的基础没有,那大圆满根本没有办法的,大手印也是没有办法的。

它这里抉择的时候,当然外观的空性也有大手印和大中观,内观空性也有大中观。可能是主要来讲的,主要来讲的话,外观抉择为空性的话,这是大中观的见解。大中观的话,当然以外观为主,山河大地、外面的一切法,通过各种观察方式来抉择,抉择以后,最后离一切戏论。抉择成这样的这种见解,这个叫做大中观的见解。

然后内心,去年法王《西游回忆录》当中讲,内心安住的层面是大手印,内心自明自知的这种见解是大圆满,这样讲的。内心的这种观察最后抉择为空性,一个是安住当中的空性,或者是光明当中的空性,其实这两个没有什么大的差别。这就是分别为大手印的见解和大圆满的见解。

那大圆满和大手印的见解,确实需要一个中观的见解(师说藏语),我原来翻译的《定解宝灯论》,我现在重新改成了五个字的,那个里面记得是:“探求本来清净义,必须究竟应成见,仅从离戏分而言,二者无有差别也。”从离戏角度来分的话,其实中观的见解和应成派的见解没有什么差别。《定解宝灯论》里面还说:“印度具德月称师,藏地荣索秋桑尊,异口同声一密意,建立本净大空性。”其实与这里说的意思是一样的,显宗大中观,或者说应成派的见解和密宗大圆满见解,从某种意义上面讲他们两个没有什么差别。从另一个意义来讲的话,先应该有中观的见解,然后能通达大圆满的见解。所以不管怎么样,如果要证悟大圆满,中观的空性见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意思。

今天应该讲到这里就可以。其实禅宗的话,一般是从内心求佛,不是往外求佛,这样的境界当中也可以,刚才前面讲内心观空与禅宗的明心见性也是比较相同。不管怎么样,对成就者来讲,可能是文字上的一些运用方式不同而已,实际上应该是殊途同归,大同小异,究竟意趣和密意是一致的,应该是这样的。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剩下的部分我们明天再给大家分享。

门措上师的这个教言,我觉得非常非常受益,所以大家下来之后再好好的看一下。

——————————

[1]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八,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译。

[2] 《入楞伽经》卷第三,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3] 《三戒要解》第二十课:“如《智藏集经》中云:“诸位比丘与智者,当如炼金细观察,切莫因是我之言,欣然接受而恭敬。”这是佛陀亲口说的,至于它的来源,也有些说是《密严庄严经》里讲到的。佛陀说:诸位比丘和智者,就像黄金通过十六次锤炼以后,方能显出它真正的本来面目一样,对于我所说的语言,你们也应该反复观察,千万不要因为是佛陀所说而欣然接受,一定要经过详细的思维观察,找出本来的甚深意义以后,再去接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