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孔雀灭毒论10--(笔录初稿仅供参考)
现在讲第五品,初义真实义摄义。真实义分加行正行后行。加行分三。前两个讲完了。
戊三、讲述往昔因缘分二
己一、因善缘得人身
以宿因缘善缘分,今得此身十圆满,
生起稀有昼夜喜,今何不行利乐福?
我们今生获得人身不是无缘无故来的,以宿世善妙缘分,获得五种自圆满,五种他圆满,八种闲暇。十八暇满的人身得到了,要有稀有心,日日夜夜有欢喜心。为什么不行利益众生福乐之事?
大家知道这样的人身并不好得到,当然全世界有70多亿人口,正如米拉日巴尊者对猎人说:造恶业的人身并不难得和稀有,但真正行持善法,利益众生非常难得。而且获得这样的人身超过十万如意宝的价值,非常有意义。
如果了知自己获得这么难得的人身要日日夜夜有欢喜心。想到:“这么美好的时刻,如果今生中没好好的,对今生来世创造好因缘,那我太愚痴了。”所以每个人想到获得人身不容易。
《四十二章经》中云“人生难得,中土难生,佛法难遇,信心难生!”有四难得,人生很难得,生于佛法兴盛的中土也很难得,遇到佛法也特别难,遇到佛法后有的信心不足,这是很可惜的。所以我们现在因缘具足,大家应日日夜夜行持善法,利益众生。否则好像光是自己觉得“人身难得”不容易,光想这样没什么意义。
人生短暂会很快失坏,在有生之年行持善法,有的人觉得年老体衰没有希望,如果心力足够,也许将来要利益众生。以前虚云老和尚在113岁时亲自建道场,他也经常说:“道场坏了可以再建,而心散了,难重聚。”意思是心不要散,建道场有利益可以做的,所以心里具足,即使年龄高也是可以的。
可以看前辈大德的传记,像莲池大师、玄奘大师,在年老时还精进修学。莲池大师每天五万遍佛号一定完成,在三十年里夜不倒单。玄奘在印度求学后得到经函,来到内地在19年中不断的翻译,包括接近圆寂时,还在校对《大般若经》。前辈大德的精神值得学习。
虽然我不出名,对佛教也没有那么大的贡献,但至少每一个人,要想到人生很难得。人身难得不是无缘无故的,是以前做了很多善事在今生今世才有的机会。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做,不要浪费时间虚耗人身,有能力分配时间是很重要的。如果能分配时间,一个人在短暂的人生也可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有这么好的缘分,为什么不行持善法,利益众生?
己二、因宿愿出家发心
以清净愿出家已,舍私欲披愿行衣,
得胜心负利他任,入道享用胜乐食。
依靠往昔清净的发愿力,即生中出家。出家:有小乘的剃度出家,大乘的出家。远离自私自利的心,进入利他心称为出家。舍弃了私欲的心披上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袈裟,得到这么殊胜的菩提心以后,要肩负担任利益其他众生的责任,入了大乘道的人应该享用最殊胜的乐事。乐事是指度化众生,利益众生的事务。而不是天天吃什么菜,种什么田,心专注在吃喝玩乐上,这是很可笑的事。
这里是两方面意思:一方面舍俗出家,已披上袈裟利益众生。但更重要的是入大乘的出家,即真正利益他众。
2014年我发过微博:剃除须发,不是菩萨的出家,为了利益众生而非常精进,才是真正的菩萨出家。当时点击率高,确实从大乘角度讲只是剃除须发不是真正的出家,真正的出家是什么时候发了愿菩提心,什么时候发了行菩提心,那时才是真正的大乘出家人。大乘出家人和小乘出家人还是有区别,大乘出家人断除了私欲。
《大乘经庄严论》中说:“恒常住地狱不是大障碍,若起自利心,是大菩提障。”如果产生了自私自利的心,这是大菩提障。所以在这里的人应该想到,可能很多人已经在上师前发过心,已经得过灌顶,自己也承认:我要受愿菩提心,我要受行菩提心。既然你受了菩萨戒。这已经进入“利他”行业中,如果已经在诸佛菩萨前说“利益众生”,但整天的所作所为还为自利而行,那就属于骗了所有众生,骗了诸佛菩萨,自己是特别不负责任的誓言。
有时我们扪心自问,我在上师前受过菩萨戒,现实中有没有真正利益众生的心?用这种利他心帮助做世间琐事,做饭炒菜提水这些都是,但真正利他心是断除别人相续的烦恼,让众生安置在三菩提的果位,这是真正的利他。
我们出家不容易,出家人要有自己的责任。“利益众生”每次课堂上,尤其是讲大乘佛教,说了成千上万次,有些人稍微有这样的信念,有时说多了反而会产生厌烦心,不管怎样,众生的根基千差万别,应该有责任说自己尽心尽力的去做一点事。
如果相续中有菩提心就可以了。《大宝积经》中云:“菩提心最胜,如阿伽陀药,能除一切病,与一切安乐。”如果相续中有菩提最好,否则表面上是出家人,但实际上满腔都是自私自利,而且自私自利的心比普通人还粗重,烦恼更深重,遇到一点点小事,大发雷霆痛哭流涕,这样很惭愧。因为众生无始以来业力不可阻挡,难以在短时间控制,如果没认真学,今生短暂没有很好修持,来世人身能否得到都很难说。
以前有一个故事:有一老人死了以后到阎罗王那里,说我在人世间做了50年的善事,以后想做出家人。当时,阎罗王说:你现在这种善根只能做百户之官,但真正出家还不够。一般一个别解脱戒的出家人,要多少年的积累福德,是很不容易的!
全知无垢光说:“在世间中转轮王的身份,得过很多次,但是披袈裟可能只这一次。所以我们披着袈裟发菩提心,这并不是偶遇。是多生累劫积累资粮的果报。所以大家没有特别的违缘,不要舍弃珍贵的袈裟。有时可能不太方便,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中,好像看到出家人有点看不惯,有时有这样的。
但是很多事情也会有变化,如以时代为借口或者其他外缘的借口,将所有袈裟的标志删掉也不好。当然有时我们为了不出现违缘,让弘法利生能顺利完成,在形象上扮演不同角色。特殊情况在特殊时代也会有特殊开许,要把握分寸,否则过于极端肯定不太合理。大家要经常依正知正念摄持,否则到时自己做了恶行就变成正常化,因为曾经在上师、道友前,我们以什么样承诺发过愿,要唤醒过来。
丁二 正行 分三:
戊一、立誓断自利;戊二、立誓行利他;戊三 誓言破我执
戊一、立誓断自利分四:
己一、不求极乐刹
所有聚众复谛听,恶众如此之残暴,
无缘众生福德薄,我不愿求极乐国。
作者说现在这个时代这么恶劣,很多人的修法有很多冲击。我不想往生极乐世界,这里讲所有的邀请宾客:诸佛菩萨、恶鬼、罗刹、天龙、夜叉,所有都观想在前面虚空中,你们要好好谛听:前面讲了好多豪言壮语,承诺立誓,现在恶者特别残暴。不管在战场上,当然每个上师传记中当时也有战乱,复杂的事,凡夫世间每个时代都有。
《卫萨空行母的传记》、《敦珠法王的传记》、包括阿琼堪布、无垢光尊者的传记,好像当时的大德都对现实的世界不满,而且那时的社会有不同承度的动乱。现在更残酷,大家知道俄乌战争中可能有上百万人的死亡,巴以战争也死亡了很多儿童,现在很多国家热战在不断的升级。不仅仅战乱,还有饥荒、瘟疫、还有人们相续中的痛苦和烦恼日夜提升,因为时代太恶了,这些特别残暴的众生,还有无缘的众生的福报很浅薄。
现在全球经济、健康都不行,虽然从语言讲到美好的世界,可是实际上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无量寿经》云:“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宁息。”喝的是苦,吃的是毒,这样的现象从来没有停过,所以讲《无量寿经》时大家应该记的怎么解释,这个世界特别惨不忍睹非常糟糕。世界都乱了,这时我不管这些事情,所有的可怜众生我置之不理,一心求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面前求无漏安乐,那不太相合大乘佛子的行为。世界那么乱,这么多可怜众生不去度他们,自己自由自在的前往极乐世界,这在世间中是很不负责任的。
当年释迦牟尼佛发菩提心时,很多佛选择清净刹土,而释迦牟尼佛发了五百大愿,选择住世在恶劣的娑婆世界。这里给修净土法门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提个醒。我们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心想:有吃有喝没有痛苦,所以特别害怕娑婆世界的痛苦,还是往生极乐世界吧。这种自私自利的心不太好,作者很伟大,“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一样,宁可住在娑婆世界,利益福报浅薄的人,与恶缘粗重的人在一起作战,而不愿选择快乐刹土。
所以在座各位没有听不懂的,每偈颂简单没有听不懂、看不懂的,但其意义值得审视。我们虽然学过大乘小乘的论典,但没那么尖锐的语言能直击要害,我们天天念百万心咒去极乐世界,但对身边人却没有管。其实身边人需要有利他心,给他们讲一些佛法做开示,帮助他们从轮回泥坛中拔出来,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应考虑一下,这里度众生的事比往生更重要。
己二、不喜寂乐处
未积资粮无量鬼,诸恶趣众苦剧烈,
造罪众行如此故,我不喜住寂乐处。
在娑婆世界中痛苦众生太多,未积累资粮的众生,还有无量无边鬼神、恶魅,各种对众生造损害的,地狱饿鬼旁生三恶道痛苦如此剧烈,还有在人世间造罪业的杀人、偷盗、妄语的众生,犯佛制罪、自性罪、造五无间罪等,众生在烦恼牵引下造恶业,人世间造的罪业杀生有多少亿,现在科技发达利用工具杀害的海里众生、陆地众生那真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这样的娑婆世界如此不安痛苦,我怎么能欢喜住在寂静快乐的地方?
所以学习大乘法,不管出家人、在家人也好,前往安静神山,自己闭关修行,有这样好的传统,值得赞叹。但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并不是逃离人群看破红尘,自己应稍有能力便融入社会开始度可怜的众生。
想在一个寂静处有山有水有阳光,如果这是你的究竟目标,那不一定是大乘修行人。有的人回到家乡选择在深山老林特别寂静的地方,在那里泡茶、种菜,过特别自在的生活,当然这比违法的人好,很悠闲。但从大乘佛教角度,你悠闲的做着,每天看到众生在痛苦煎熬,怎么忍心?如母亲在杀场打仗,每天被折磨,自己做儿子的在寂静地方享福,这肯定不合理。
所以住于寂静安乐地并不是最终目标,最重要的是菩萨要去恶趣度众生,我们去地狱饿鬼处度化众生有困难,但看到旁生遭杀,很多身边人什么道理都不懂,每天造恶业,有没有办法给他们讲道理?哪怕能令一个人心转向正法,断恶行善,也有无量功德。
以前热扎瓦在寂静处修禅,受到大威德的授记。说:“在寂静处禅修不如在城市利益一个众生的功德大。”我想很多法师特别心切,有利众的心。但有的太累了,一直寻找快乐的地方,有的在海边,有的找秋冬不冷的地方,有的找水果五谷丰登粮食具足的地方,有些找比较有福报的人、大施主着重度这些众生,度有身份有福报的人。一方面每个菩萨的心各种各样没法测度,不管怎样要拼嘛!像做生意一样的,利益众生时也要开发市场,看我学的这些知识能不能利益众生。当时玄奘受到国王的尊重,他带来的法并未独自吞噬,而是不断翻译讲述。有些人不管到西藏学了多少年得到的东西,跟自己家乡的亲朋分享,没什么不可以的。如果不成功,再逃到山里泡茶聊天也可以,但真正在选择方面需要观察,不要认为自己选择是对的,有的人智慧还是有早熟晚熟的差别。
己三、不喜寂静处
凡愚对治易变换,魔众意行亦如是,
无常寿命不停逝,我不喜居寂静处。
世间的凡夫人心中生起对治法,不管是智慧也好,悲心也好,但就像空中云有变幻,一下荡然无存。世间中学的好一点,有点境界也并不长久,世间中魔众魔王波旬眷属的意行,思想行为如此猖狂,“因断慧命故为魔”龙猛菩萨说的。所以一些着魔的人行为特别恐怖。而且寿命无常是不断流逝,在这特殊的情况下,我不欢喜住在寂处。
如果住寂静处很难利益众生,如果道友四五十岁,那可能住世的时间不多了,已经六七十岁以后,你的健康、心态、记忆各方面退化厉害,那弘法利生时间也就十几年左右,这时如果不利益众生,时日不多,所以应看到当前状况,自己不要贪享乐,而应该看到众生这么可怜,自己的生命也是有限的、无常的,所以不喜住寂静处,大密虹身寂静处——色达。
我不喜欢住在喇荣,为什么?因为喇荣在度众方面是有的,多少年讲经说法很了不起,但是未来的方向有改变。度化众生就是在利益众生。在寂静处利益众生,除了老牦牛老山羊没什么可度。包括前辈大德在他们耳边讲了无数密法,所以不要像这样的人来,需要到世间度化众生。
有些道场是空着的,有些人心是空着的,有的人存在,但心被烦恼装满了。所以要针对不同的根基利益众生。很多人的佛教水平没问题,不管哪一个传承,这些法没问题。但关键的是我们缺少与人交往的能力,要大度宽容跟人方便的交流,这些是弘法利生不可缺少的。不可能所有的人听你的,因为世间人的心很复杂,如果你没讲好,别人说一句就不开心,稍有说词不当,别人开始绝望,这个时代特别明显。
所以我担心很多人弘法利生时,善巧方面差一点,大家要多学习《格言宝藏论》《二规教言论》,做人方面讲了比较多的内容,说话做人和别人交流,内部人要和众生相处,和别人怎样沟通,这个很重要。所以很多人没必要积聚在一起,有因缘到不同的刹土中,不管黑众生,黄众生,白众生,半黑半白这种群体也好。原来用蒲公英比喻,出家人住在哪里都无所谓,死在哪也无所谓。只要利益众生,到哪里都好,肉体在哪里死,化为土也没什么。只要心里不坏明点了悟心性。有这个不一定在寂静地方,这里的发愿词对各别人生活比较相应,看到时候众生的因缘。
修行人不喜欢住寂静地,虽然住在寂静的地方比较适应,但将来还要试一试,对我们来讲今生不试,何时有因缘?这次刚好有这种因缘时我们一边发心,一边遍地开花利益众生,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己四、不求空行刹
厌憎教法敌众多,成就坚地者鲜少,
浊世恶相如此盛,我不喜赴空行刹。
我们世界中厌憎教法的敌众那么多,以前有破坏僧众,让出家人还俗,佛教徒不让行持佛法,甚至殿堂用火烧,其实历史上佛教遭到过不同教派的群体毁灭。世间中成就者坚地者鲜少,佛法的违缘多,成就者少,浊世各种噩兆日益增多。这时每个人想去铜色吉祥山空行刹土、持明刹土,这样的选择是不合理的。不愿意到清净空行刹土去。
我要看佛法的敌人能否降伏,修行成就的人越来越少,有没有能否扭转现在的情况,而且浊世相如此猖狂的末法时代,有多少人修行?真正成就的不多,烦恼众生特别多。《涅槃经》有三种因缘,因时多,果时少,鱼籽多,成鱼的少,阎罗花,开花多,结果少,初地的菩萨发心多,得果少。为什么?因为刚开始发心多,有人说我发心受菩萨戒,但走着走着发心意乐就忘了,出家戒忘了,行持善法也忘了。和社会大锅慢慢染成一片,一点特色没保留下来。这种现象越来越多,所以在我们现实中这么不完美时,自己选择清净刹土不合理。
我们这有的持明者能选择清净刹土想走就走,有多少空行母想走就走,以无色哈达般的彩云印记。像《德钦朗巴自传》里所讲的那样,经常受到空行母印记,如果没有观清净相的印记,我们自己修时不要贪享乐,一定要想利益众生,我看到有些堪布堪母利益众生特别拼,很随喜,没有头衔也很努力,也许这些人更有前途,因为得到名称有限,大多数求学时没有名称,包括居士是一般的佛教徒,但法学的非常好,有善心的人带的也很好,不过带下面的粉丝,要掌握分寸不要过于安排各种(课),压力大也会有退心。
《入菩萨行论》里讲太累时要放弃助力。因为太累了会心生厌烦,就没兴趣了。非常感谢大家好好修行,自己精进,但对佛法太贪婪,怕时间体力精力跟不上,要了解大家状况,但也不要听懒惰人的诉求,因为他们什么都不做,天天玩手机,什么事情都不会完成,可能会一事无成。虽然我们不能马上前往空行刹土,但不要希求快乐地方,有些道友去一个道场不求佛法不管众生,只在乎自己吃喝等很不值得的小事。我们出去讲课时只要有吃喝就可以,不会花太多时间。我去的很多道场不管怎么安排都可以,只要有吃的,有水就可以的。有的人住的不对,换;吃的菜不对,换;有的人为了小事化大事,大事情成办时也不理想,自己要面对的人群时随遇而安,大乘佛子是这样的。
在喇荣我其实也不是没能力盖好房子,找几个人今天给我做藏餐、中餐、这个能力是有的。但这些没有意义,花时间用在弘法上,有时出去和道友陌生人交往时想哪些是大事,哪些是小事,小事花精力时间少一点,但欲界众生一点不花时间不可能。法王出去时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住的地方明亮点,老人家心脏不舒服,如果黑暗的地方会示现生病。如寺院窗户小,想打开大一点,但也不现实,因为他们是提前准备的。那时不像现在,通过电话微信,到了哪里知道给他安排什么样的。所以现实中没法改,法王这样的成就者出行很简单,有吃有住就行。很多道友出行过程中,健康没问题就要随遇而安。我认识的道友不管在哪里,随缘的话就不需调整心态,当年去的地方没有水电,但也过来了。
很多道友不要花时间选择像空行刹土一样特别快乐的地方,不然现在的人们会观察,表面上说:“上师你了不起,是大成就者。”但是私底下眼睛是两用的,一方面看功德,一方面看过失。私下时却说这个人从某地方来的,我觉得不怎么样,贪嗔痴很严重。洛克非勒的38个信奉中说:“贪心很重要的”。贪心不重人类没法发展,现在人类过度解读:一切发展的因是贪心。包括有些藏族人也在说这些,有时他们连佛教概念与世间贪心和希求发展都分不清楚有点可怜。也随缘吧!没办法的。所以我们要希求什么境界,“利益众生”最重要,这部法确实很好,早点讲有用,现在也很好!
戊二、立誓行利他 分六
己一、常住轮回
纵今一切世间界,诸大力者成我敌,
然我一毫亦不动,于此轮回披铠甲。
现在讲发誓利他众,分六,第一常住轮回,为什么住轮回?所有非人,人诸大力者全部会变成我的敌人很害怕。我度众生发菩提心的对境丝毫动摇都不会有。然我一毫汗毛都不会动摇,愿长期住于轮回中,披上铠甲利益众生。
所以这里不是求解脱出离轮回,看世界上有多少人变成敌人和他们打交道。《华严经》云:“若欲灭众生,无量身死苦,人间皆是缘,所发菩提心”。应该竖立坚定誓言,很快发菩提心。众生痛苦像无量身痛苦要灭掉,自己先发大乘菩提心,披上铠甲,这种过程中丝毫动摇也没有,这种发愿很伟大。
平时世间中害怕别人对我攻击,对我诽谤损害,但发了大乘心,凡是轮回中哪怕别人说谣言遍满世界,别人用兵器刺杀我,流血变成汪洋,凡事别人对我怎么损害,我也心甘情愿,愿住于轮回中度众生。不管有大力的、脆弱的人,我要住于轮回中,这样的利他心以后违缘会消失。
大德修行时会常有魔众干扰,修忿怒本尊时会暂时消失,还经常干扰。有一次对它产生悲心时外在的魔幻没有了。如果敌人越来越多,违缘的人多这是修行的机会。所有道友对亲人不满,包括其他人群,对我讨厌、厌烦娑婆世界,如果另一种思考:所有怨敌害我,把我吃了,这样反而恐惧和自私的心就没有了。因为这个原因,整个世间,会自然风平浪静,平时修行中遇到违缘时,一方面修忿怒本尊很重要,多念忿怒莲师咒语,多念金刚橛,大家很不容易得到传承,要多念。同时不要执着自我,执著自我整个世界都变成怨敌一样,特别不妙。如果自己慢慢把自己布施给别人,送给别人,这种发心以后,好像整个世界不会面目可憎,心静下来了自然温和,心静则国土静。大家应知道这个理念,利他时就住于轮回中最差的地方,有的道友说:“哪里不安全我去”“我试试吧”,这种心态了不起。
己二、常作医护
世间漫布传染病,严重瘟疫流行时,
愿为医生或护士,披上威猛大铠甲。
世间中漫布传染病时像新冠期间,想当年寸步难行,刷二维码,当年的名词现在没有,当年日记记了病毒名称,现在都忘了。严重瘟疫流行时,现在还是流行一些各种病,所以我上一次喉咙不舒服,怀疑自己是食道癌,开始准备来有感染,发现不是食道癌,最近不痛了。世间中遇到传染病瘟疫时,不敢接近,但发了菩提心的人,那时自己勇猛作医生、护士披上勇猛铠甲。
《入行论》“乃至众生疗愈前”。众生的病,未康复前,愿为医药康复时,众生疾病未完全疗愈前,变成护士,变成药,变成医生等利益众生,这是大乘菩萨行径。有的道友学中医西医藏医,现在非洲欧洲将草药医药作为传统医疗,有智慧有时间学这些,利益众生很好。佛传记中当医生很好,现在的医院小病大治,没病乱治,头疼说成脑溢血,感冒说成传染病,病人没办法没有神通。
《孔雀灭毒》内容非常好,不作解释从字面意思,作者的意趣也会明白的,自己相续和论典中,其实上千年的大德这种思想,和现在大乘思想完全吻合。作为佛弟子“自己懂得”很重要,否则自称大乘佛教徒,但基本知识都没有很可笑,平时帮众生对治烦恼,还要闻思,也很重要,不然世间人……“一日不读心生尘埃,二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不学习整天玩手机,睡懒觉原来很好的修行人会变坏。
以前有些道友很精进,因环境影响慢慢懈怠,再过一二年,完全恢复到未学佛的状态,有点可惜。强制自己住于道场,因为环境很重要,自己和同行道友在一起,至少见解行为相同,不会有退失现象。否则,有些人遇到事情对他来讲特别好的机会,能利益很多众生,极少数人对他来讲会成致命打击,可能再不能站起来。所以每个人自己要寻找准确的路。以前讲过上师在时断除怀疑,修行要自律,父母在时,至少积累财富生活自理,很多人依靠自己面对,要有抉择的智慧,同时有修心的能力。今天讲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