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窍 诀 宝 藏 论 释》
全知无垢光尊者 著颂
索达吉堪布 译释
全知无垢光尊者 著颂
索达吉堪布 译释
众生的无上怙主全知无垢光尊者的色身虽已融入法界,然而,为悲悯我们这些浊世愚昧的众生而留下了以甚深古萨里派《四心滴》、广行班智达派《七宝藏》,以及《三休息》、《三解脱》为主数目惊人的丰厚遗产。其中的《七宝藏》可堪为宁玛派的璀璨明珠、无价之宝。
《七宝藏》中的《如意宝藏论》有颂词与自释,共分二十二品,详细论述一切显密乘。《实相宝藏论》有颂词与自释,共分四品,分别阐述无有、自成、平等、唯一四大誓言。《宗派宝藏论》共分八品,卷首略述释迦牟尼佛出世经历,纲领全文,继而破斥教外各宗,以诸圣法分别成立佛教共不共乘。《胜乘宝藏论》共分二十五品,依《大密决定十七密乘经》详细阐明一百一十九教言要旨。《句义宝藏论》共分十一品,全文以道用之方式宣说基位实相、道位串修、现前果位。《法界宝藏论》有颂词与自释,共分十三品,以空界部要旨为主,论述密乘大圆满之基、道、果。《窍诀宝藏论》是以六偈教言的方式为修行人开示深法。
《七宝藏》不愧为享用不尽的宝藏,它囊括了显密一切佛法,真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对于这部鸿篇巨著,作为宁玛派的修行人如果一无所知,实在是一件憾事。大圆满传承上师华智仁波切曾经感慨万分地在《劝阅七宝藏》一文中写道:“奇哉殊胜功德七宝藏,并非未依圣典自臆造,大海之中所获如意宝,从劣境中随意岂得到?证悟智慧日轮之光芒,需依未失加持师窍诀,否则一切盲修瞎炼者,行至妙道本地极鲜少。无有闻法世间过虽大,颠倒听闻较彼罪更大,故具拜阅智者论此时,为何不睁听闻之双目?此世间中唯一摩尼珠,全知上师论典之至宝,除此之外无有余佛陀,于此谁人不生大喜悦?”
在藏地,凡是宁玛派的修行人对《七宝藏》最起码也略知一二,而在汉族的修行者中,了知《七宝藏》的却寥若晨星。之所以如此,无非是没有汉译法本,虽然法尊法师的传记中记载他曾翻译过《七宝藏》,但经多方查寻至今仍未找到原译本。据说汉地的郭元兴居士也译过此著,但只见过《实相宝藏论》与《句义宝藏论》,也许由于版本的不同,其中也有与藏文原文不符之处。前几年,台湾佛教界也曾荟萃群英,着手翻译,由于种种原因,现今也杳无音信了。
作为一名真正的修行者,无一不想得到窍诀,无一不希望自己能如理修持,早日成就而利益无边众生,但多数人苦于无有真正的窍诀,更有许多致力于修行之士翘首以待《七宝藏》的问世。为此,我今将其中的《窍诀宝藏论》译成汉文,奉献给有缘者。
此论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既广博,又极其富有针对性,既有共同乘的窍门,也有顶乘大圆满直指本性的秘诀。其中也运用了大量恰如其分的比喻。它好似一面无垢的明镜,将我们的污点一一显露无遗;又如一盏明灯,指点迷津,使我们脱离歧途;犹如一把利剑,一一击中要害。此论的确是名副其实,完全是窍诀云聚。华智仁波切也曾经赞叹此论说:“摄集一切窍诀之精华,每六偈皆圆满妙法藏,如此妙道纵然遇真佛,一时圆满闻听岂不难?”
因为本论只有颂词而无自释,藏文中也有些许之处极难理解,所以难免有不妥之处,译文若有不恰当的地方,在此特于传承上师以及护法神前诚心忏悔,以求宽恕,也希望诸位在阅读时联系前后句,反复思维,绝不可断章取义,否则无法了达其中的真正密意。
虽然《七宝藏》暂时不能圆满翻译成汉文,但我想,如果是想真修实证的人,从其中的一部论也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与收益。这的确是活灵活现的无垢光尊者,即便是真正的普贤王如来与无垢光尊者亲自降临,恐怕也不会有较此更甚深的窍诀可言了。
注:本来,无垢光尊者著此窍诀论时均是六偈颂词,可是本文中却有不足六偈之处。如“证悟法性实义之六法……”也有一处是七偈,即“忘失解脱正道之六法……”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译礼)
梵语:俄巴得夏那够卡那玛
藏语:门阿仁波切奏
汉意:窍诀宝藏论
顶礼一切佛菩萨!
依其大悲胜智之大舟,救度众生趋向有海岸,
已诣胜位如意之商主,一切佛陀佛子前顶礼。
为欲解脱殊胜善缘者,总集经续窍诀之精华,
无余开显一切最深要,此以六法宣说请恭聆。
最初趣入正道之六法:道之基础护持三学处;
无偏广闻多思各种法;三门寂静调伏自相续;
警惕罪业增上诸善法;知惭有愧生起大信心;
依止一切善友善知识。此于诸初学者极重要。
若欲独自居于寂静处,事先需要具备之六法:
辞别上师自己能独立;遣除疑障无有可问事;
身体无有病魔及违缘;销声匿迹远离诸人群;
具足成办二利之教授;内心断定正见之密意。
独自所居静处之六法:具足寂静方位诸特点;
前辈成就者曾作加持;无有失戒晦气护法聚;
无有散乱愦闹诸逆缘;易得修法顺缘诸资具;
无有人与非人之损恼。
修行相应顺缘之六法:饮食生活不堕于二边;
具足所需供品修法物;具全甚深窍诀经续论;
积聚遣除障碍缘起物;所需一切圆满无所缺;
无有多余财物之牵连。
所依殊胜道友之六法:种姓高贵善良性调柔;
具大信心精进智慧高;修法一致相处极方便;
无有我慢诸根皆调顺;誓言无垢具有清净观;
情真意切严守秘密者。
究竟修行六种殊胜法:依据教证以理而抉择;
实修窍诀次第圆地道;引导高低诸众离边执。
锲而不舍修行之六法:纵然遭杀心不舍正法;
纵然生病心不生邪见;坚守誓言不被违缘摧;
入定觉受后得相圆融;未得成就之前永精进;
值遇外缘立即依对治。
应当深深思维之六法:一切不幸来源于自己;
一切痛苦来源于宿业;宿业亦依暂时外缘生;
恶缘由自分别动念生;妄念亦随迷乱外境生;
迷乱外境遮障解脱道。
诸罪为己所造之六法:生死苦恼皆由自所造;
寻而不得寻苦自所造;维护生计苦恼自所造;
贪亲嗔恨怨敌自所造;怨会爱离苦恼自所造;
三恶趣中剧烈大痛苦,亦非他造自业所导致。
迷乱恶分别念之六法:自心未调外敌无穷尽;
怨敌亦是自心不净相;寻觅空洞声响之踪迹;
于逸然心执著而破立;苦乐不定执著为固定;
怀恨在心焚毁自相续。
遣除迷现大利之六法:于害安忍生起大悲心;
不执为魔视为父母师;于执迷乱修炼无实体;
铲除迷乱根本之自心;一切外缘显现转道用;
不外散乱依止对治力。
危害自心轮回之六法:身心恒受痛苦无安乐;
寻求现世苦恼无离时;自身未得自在无乐事;
希求兴盛无有安乐时;业未尽前遭受轮回苦。
思维一切无用之六法:不入正道所作无用途;
不修善法一切无用途;不行正法长寿无用途;
除正法外饶益无用途;不积二资资具无用途;
未修菩提一切无用途。
解脱商主上师之六法:燃慧灯引漂于暗处者;
令处险地众人入正道;赐予为水冲者大乐舟;
引陷囹圄众至解脱地;令沉苦沼者诣解脱地;
以智剑断束缚者二取。是故当视上师为真佛。
无常坏灭有为之六法:思维因缘聚合故灭性;
昔日生者皆亡故定灭;器情变化无常故定灭;
寿命不定死亡故坏灭;昼夜瞬间即逝故坏灭;
生际必死之故定坏灭。
修持正法功德之六法:信解听闻佛法与随喜,
赞颂趋入正法稍行持,皆离轮回播下解脱种。
如理行法功德之六法:众人恭敬赞叹天尊护;
今生多乐死后生善趣;究竟成就圆满菩提果。
不具正法过患之六法:无明遮障如同盲老妇;
易受世人欺骗如娼妓;无义散乱如观集市戏;
易被外境诱惑如孩童;无有主见如同诸儿戏;
难断迷现如鱼被网擒。如是毫无意义耗人生。
舍离正法过患之六法:遭受较自下劣者轻蔑;
恶名远扬人间天界中;为正士弃如同肮脏器;
护佑天尊舍之违缘多;所愿不成失毁诸福德;
后世堕入恶趣受痛苦。
拖延修法过患之六法:若获暇满身时未修法,
恍恍惚惚度日人寿尽;死亡不定死主骤然至;
死后漂于轮回堕恶趣;剧烈痛苦逼迫自身心;
纵然心生后悔亦太迟;无解脱时长久住轮回。
畏惧轮回各趣之六法:思维人类痛苦真悲伤;
思维非天痛苦真恐怖;思维天人痛苦真惧怕;
思维旁生痛苦真想哭;思维饿鬼痛苦能惊呆;
思维地狱痛苦心战栗。是故逃离六趣时已到,
不仅已到而且已稍迟。
从中能获解脱之六法:断除常见其后不懈怠;
所有财产用于正法上;弃庸俗行趋入正法轨;
依止四力对治净罪恶;尽力以十法行积二资;
加行正行后行入法道。依此迅速脱离轮回处。
正法障碍错误之六法:高位傲慢散乱大官错;
忙碌诸世间法僧人错;名相讲经度日法师错;
五毒焚毁自心咒师错;愚昧邪命养活行者错;
自心沉迷世法士夫错。改错勤修正法极重要。
毫无错谬有利之六法:听从慈悲上师之教授;
坚信依止佛陀之教法;昼夜座间盘算善与恶;
思维后世生处之缘起;断除珍爱身体受用执;
以诸经续窍诀调伏心。如是而行快速成佛果。
如理详细观察之六法:且观世间琐事有益否?
且观放下财物离人世;且观恩将仇报之实例;
且观离开人群独自去;且观务农积债自寿终;
且观权势名声弃而亡。如是观后向内观自心。
具大意义无悔之六法:为法苦行纵死亦无悔;
处于低位遭谤亦无悔;背井离乡贫困亦无悔;
为法舍财挨饿亦无悔;弃罪堕入恶趣亦无悔。
远离正法劣器之六法:所得皆食不修如老猪;
不能共处自大如孔雀;性情顽固独断如磐石;
到处插入不稳如荆棘;自心不调粗暴如毒蛇;
上蹿下跳不定如猴子,智浅不懂正法如大象。
故断此等修法极重要。
不为劣器所转之六法:将求今生乞丐逐出门;
喜爱善法天女纳入内;摈除贡高我慢之恶鬼;
修行成就前兆持低位;舍弃对治执胜之魔众;
妄念现伴恶兆视吉祥。具足此等则为妙法器。
究竟正法意相之六法:畏惧死主如被屠夫追;
厌恶轮回如劣丈夫妻;厌烦迷现如吐者见食;
厌弃世法如受密友欺;不愿积财如遭霜灾田;
断绝亲情如子孙结怨。具足此等即为法究竟。
不具此等意相之六者:虽闻法然争论词句者;
虽讲法然心生嫉妒者;虽修法然羡慕妄念者;
虽思法然贪求财利者;虽独处然妄念染污者;
虽持戒然杂染虚谈者。观具此六众生当远离。
向内反观自己之六法:观己轮回之根已断否?
观己于亲怨有贪嗔否?观己出门时有贵物否?
观修行时获得道相否?观利他时退失信心否?
观临终时出现净相否?如是而观则为最妙想。
远离正法过患之六法:不修法义未念死亡致;
贪图权势未知欺惑致;慈爱亲友未知必离致;
贪爱欲妙未知多患致;积蓄财物未知终留致;
修行懈怠未知无常致。必须断除此等之过患。
自心与法相应之六法:贪执自灭犹如抛尸衣;
悲润相续犹如独子母;自生功德犹如春大地;
恒时修法犹如宝剑轮;迷现自解犹如蛇结开;
彻悟实相犹如商主归。具如是量即为最胜士。
不符正法迷乱之六法:贪执轮回之心实难离;
未得果位之心易受欺;六聚迷乱外境善诱惑;
无义轮回琐事易令散;夜以继日寿命速耗尽;
无义虚度人生者极多。思维此等实当修正法。
激励自求真义之六法:定欺贪嗔二者何时欺?
定离身心二者何时离?定散四大借物何时散?
定灭此生显现何时灭?定弃虚幻财物何时弃?
定至死亡恐怖何时至?应当日日夜夜深思此。
正法融入自心之六法:欲灭贪欲内心依知足;
欲灭怨敌调伏内嗔恨;欲成他利发起菩提心;
欲调他众内心具加持;欲诣净刹修自证光明;
欲息痛苦内心具大乐。依此内在缘起而外现。
虽获暇满空耗之六法:舍弃对治无明之闻思;
弃离加持根本之上师;舍离悉地源泉之本尊;
延误所修根本之禅定;不除罪障想去诸病魔;
他人面前假装诸行为。无心人如吸铁集此过。
补特伽罗当舍之六过:无有决心多事不成办;
贪亲嗔敌无法解缚索;贪图食物恒时忙温饱;
恒依言词远离实修义;起信未修无有成就时;
如今不修中阴业难断。观察断此六过极重要。
以六观法调伏自相续:实执外境观四季迁变;
常执寿命观草上露珠;不明因果观种子苗芽;
不知外境为心观睡梦;不知一味观糖与甜味;
不知无二且观冰与水。如是而观各自能对治。
转为道用作想之六法:殊胜上师作为名医想;
道友护士实修疗病想;自作病人法作妙药想;
获得果位作为病愈想。应当断除一切颠倒想。
谨慎行持决定之六法:依止上师决定得加持;
修持本尊决定获悉地;守持誓言决定聚护法;
精进实修决定现证相;护持实相决定净二障;
无散修炼决定现功德。
了知自相畏惧之六法:忙碌俗事如象入淤泥;
深恋亲朋如囹圄看守;今生受用如老狗守骨;
无明罪行如盲处悬崖;五毒烦恼如恶性毒蛇;
贪六境如蜂粘花粉中。生起畏惧离此极重要。
世间俗法过患之六法:住宅建筑如地狱铁室;
儿女妻子犹如剑叶林;饰品妙衣犹如烈火焰;
饮食犹如沸腾之铁汁;奴仆眷属犹如业狱卒;
嗔恨争论犹如火烬雹。当知此为摧毁善妙因。
了知贪欲过患之六法:具贪今生身心受痛苦;
来世永漂轮回堕恶趣;与众争论自然增不善;
减灭善法故受圣者呵。
贪执自身过患之六法:身乃一切肮脏垢物器;
脉络贯穿骨骼连成网;脓与黄水呕物粪便池;
具有九种孔穴之通道;五脏六腑含生之城市;
实质疾病来源之自性。愚昧贪执身体将受欺。
无有意义无实之六法:现于种种外境之诸法,
无常迅速坏灭如水泡;毫无实质故如芭蕉树;
迷惑凡夫之故如阳焰;无而显现种种如幻术;
习气显现之故如梦境;不能长久住留如闪电。
知此理者诣至三有岸。
初学修行人具之六法:现见轮回苦故寻正道;
了知所作无义淡名利;我慢贪心鲜少居卑位;
信心精进为伴勤实修;种姓劣故不信大乘法;
诚信所知于何皆信解。此乃一切正士入门法。
中等修行人具之六法:不务农业耕种及灌溉;
不负青春经商牟利担;不护大使情面亲友心;
舍弃贪嗔偏袒争论事;抛弃积蓄筹划建筑物;
不结愦闹之魔大官亲。此乃诸修行者中法门。
上等瑜伽尸林之六法:怕染庸俗不与人交往;
三门隐行所作人不见;不求衣食尸食衣维生;
无有恐怖飞禽之行为;密行护持觉受断凡行;
证悟自住法性之大乐。诸行解脱道者上法门。
最上瑜伽离方之六法:故乡异地何境皆不贪;
未堕一切常边与断边;任何亲怨悉皆不相识;
不贪一处漂泊如浮云;六聚外境均现为助伴;
是贤是劣皆无执著心;此乃解脱道之最上门。
欲修法者需断六顾虑:断除顾虑他怒护情面;
断除顾虑无财而积财;断除顾虑受苦筹划事;
断除顾虑位低谋高位;断除顾虑受害求世法;
断除顾虑位高扰他心。
实修闭关要诀之六法:远离贪嗔乃为外闭关;
无有积蓄乃为内闭关;远离二取乃为密闭关;
不希善妙乃为上闭关;不忧恶劣乃为下闭关;
无事无执乃为中闭关。若具此六不会出违缘。
成就佛果所依之六法:修法依赖殊胜暇满身;
不修不解脱故依修法;谨慎修持依赖知法义;
了知法义依赖初闻法;所闻实修依赖于思维;
一切依赖殊胜善知识。
具足善妙法相之六法:积累福德族贵性调柔;
见多识广通晓所知义;智慧高超证悟法性义;
勤修出现证相成就相;大悲善巧无厌利他众;
具有窍诀能引导众生。此乃殊胜大德之风范。
贤善弟子所依之六法:厌离三有厌恶诸迷现;
放弃无有必要非法事;抛弃如敌愦闹散乱事;
毫不希求地位与名利;断绝亲友情面之牵连,
舍弃贪亲嗔怨之恶心;舍弃俗世修持殊胜法。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不成无有自由之奴仆;
不成夫妻无聚之束缚;不成大人自在行正法;
无有羁绊随心所欲行;不立不能成办之誓言;
恶业军队苦海未涌现。如是自由诸众当生喜。
诸修行者生活之六法:不堕二边资具自维生;
明确食量饥饱当平衡;不患四大紊乱之疾病;
享用美味佳肴不过饱;饮食过劣身体不衰弱;
昼夜适度断除非时餐。此乃修法成功之助伴。
激励信心精进之六法:值遇恶缘生起无常心;
了知因果恶业弃如毒;敬信究竟上师视为佛;
诚信正法行善生欢喜;信仰僧众视为护送者;
欲成佛者尽力勤修法。此为善缘正士之规范。
调伏净化自心之六法:邪心不盛法心不改变;
堪忍难忍挫折等痛苦;见轮回过畏惧生厌离;
无有劣器过患心清净;广闻博思证悟胜法义;
成深灌顶誓言之法器,犹如海岛宝器极罕见。
恶缘不毁修行之六法:身体忍耐形形色色苦;
口中不言无义之绮语;内心承受苦乐贤劣刺;
无人静处忍受疲厌惧;愦闹城中无散能对治;
护持学处能伏诸恶缘。具足此等修道顺利成。
相应解脱功德之六法:相应显宗修持来世觉;
相应密法三身转道用;相应究竟之要断歧途;
相应大乘所作皆利他;相应小乘断除轮回事;
此修行者心与法相应。
摧毁顽固贪执之六法:六境虚妄断定为迷乱;
所作无义断定为迷乱;贪执欺惑断定为迷乱;
名闻利养断定为迷乱;怨亲不定断定为迷乱;
若知无实摧毁迷现执。
暇满人身具义之六法:财富无义欺故勤修法;
听闻随词句故勤修法;仅知失精华故勤修法;
思维增妄念故勤修法;传讲耽字面故勤修法;
未修不成佛故勤修法。
舍弃轮回修心之六法:无义欺惑故舍世间事;
增长贪爱故舍欲妙执;无有实义故舍恶希求;
终弃一切故舍财物执;聚际必散故舍亲情恋;
祸害根源故舍贪嗔执。若舍此等正法自然成。
生起因果定解之六法:听闻三藏诚信因果法;
水滴满瓶为例积二资;火星焚林为例断罪业;
苦乐昔业致故积福德;一时无法圆资次第修;
当知若有我执定有业。
听闻法器应断之六过:时机尚未成熟如陶坯;
耳不专注如器口朝下;听闻不记心中如漏器;
相杂烦恼而闻如毒器;所闻不为道用如垢器;
以知词句傲慢如劣器。断除诸过如法而谛听。
真实听闻妙法之六法:具胜智慧正直求法义;
依善知识闻法不厌足;多依上师令诸智者喜;
多闻开启种种妙法门;多闻佛法反复明确义;
广闻博学询问与辩论;受持浩如烟海之法藏。
正确思维法义之六法:思此词句宣说何意义;
有何分类归纳为何意;有何异名归属于何法;
如何归纳概括而实修。细致思维能启法宝门。
正确修行法义之六法:了达实相解脱常断边;
成大乘道空见具大悲;自住法性无有沉掉散;
止观双运增上诸证相;无有希忧所缘二取相;
成为诸烦恼障之对治。修此禅定者趋三有岸。
不为外缘所害之六法:了知赞毁均为空谷声;
不执他人对己之贪嗔;自之行为不违诸正法;
不求积蓄布施资具果;不舍鼓励行善之病魔;
不断生起敬信清净观。此乃改变逆缘之勇士。
断除垢染劣意之六法:追求名声地位之劣意;
谋求利养受用之劣意;境现执为实有之劣意;
贪心缠绕身语之劣意;忙碌现世生计之劣意;
只求独自解脱之劣意。此人着魔智者当弃之。
不随外境所转之六法:不中贪恋嗔恨故乡毒;
不受恣意享受欲妙苦;不为世间八法刃击中;
不染威仪狡猾之垢污;不为各种愦闹风吹动;
昼夜行持善法而度日,当入一切圣者之轨道。
以信疗养身体之六法:以胜解信祈祷修上师;
以恭敬信精勤供三宝;以诚挚信观修诸本尊;
以清净信勤修法性义;以不退信恶缘转助伴;
以究竟信佛法融自心。修解脱道此等极重要。
表里如一持戒之六法:了知佛教根本为戒律;
了知引入恶趣即罪业;了知破戒失毁法根本;
了知戒为诸德之所依;了知戒为善趣之阶梯;
了知戒为解脱之乘骑。守清净戒可贵当谨持。
以对治胜恶缘之六法:依照小乘恶缘弃如敌;
依照大乘恶缘悉净除;依照密宗方便转道用;
最深要诀恶缘自解脱;离边性中恶缘自息灭;
决定恶缘皆为无所寻。相应根基无论修何者;
胜过烦恼怨敌极关要。
具相贤善弟子之六法:具足知惭有愧人格好;
依教奉行信解皆圆满;宁舍身命修法毅力坚;
慈爱道友大悲润相续;无有厌倦安忍利他众;
三门寂静守护誓言戒。此乃善缘妙法甘露器。
思维暇满难得之六法:人身难得今当获成就;
上师难逢当取功德果;正法难遇故当勤实修;
深义难闻当修耳传藏;迷现难断当修无二义;
顺缘难聚具时当勤修。此乃现后世乐之忠告。
趋入正法关键之六法:后世漫长布施极关键;
善趣阶梯持戒极关键;忍辱铠甲安忍极关键;
功德源泉精进极关键;不为缘动静虑极关键;
自成二利智慧极关键。具足此要速诣解脱道。
不具关键过患之六法:不行布施投生饿鬼界;
不守戒律转于旁生界;不修安忍堕入地狱界;
不勤精进生于无暇处;不修禅定四魔在前候;
不修智慧永久沉三有。不行六度诸敌在前候。
修甚深义无需之六法:处处增善无需依静处;
妄念自解无需舍轮回;自不放逸无需护他心;
证悟心性无需诵经典;了悟幻化无需断贪执;
通达实相无需寻佛果。具足此等大士能利众。
修法殊胜助缘之六法:殊胜福田恭敬师三宝;
殊胜看破舍弃今生事;殊胜财富依止闻思信;
殊胜亲友了达心本面;殊胜发心斩断私欲藤;
殊胜证相上师视为佛。若具此等任运成二利。
应当断除非事之六法:断除不知他心诽谤人;
断除信士生厌之邪命;断除过分放荡疯狂行;
断除轻辱他人我慢心;断除为求衣食舍正法;
断除轻视因果深缘起。若断此六非事成正士。
诸修行人应为之六法:顶戴上师本尊空行众;
三门善法转为菩提道;抛弃我执实执与常执;
铲除一切今生之念头;以对治力摈除五毒惑;
积累闻思修行之财富。以此可令自他变富裕。
实修法时所需之六法:定然速死故需舍非法;
浑噩易生故需断懈怠;精进易失故需依对治;
敬信易退故需恒串习;迷乱难断故需知无实;
邪行易染故需不交往。
趋入佛教皈依之六法:佛陀三身所修之皈依;
三乘之法行道之皈依;声缘净心助伴之皈依;
成就上师所依之皈依;一切本尊成就之皈依;
智慧空行加持之皈依。此等前行之法极重要。
一切信士当知之六法:知为当为利己之正法;
知舍当舍迷现之贪执;知闻当闻上师之教言;
知断当断三门之罪业;知行当行正法之深义;
知观当观心性之实义。如是而行趋向真实义。
诸善缘者修要之六法:实相无作故无戏重要;
修持光明故无散重要;行为如幻故无实重要;
果任运成故自具重要;恶缘自解故无执重要;
苦乐为心故修炼重要。若具此要无勤成诸事。
以理督促自己之六法:寿命不定理当精进行;
轮回痛苦理当生厌离;六道众生理当以悲护;
恭敬上师理当不间断;甚深窍诀理当勤实修;
见性之时理当依静处。随理之人乃为最胜士。
需知各乘摄义之六法:需知烦恼本身之过患;
需知断烦恼为声缘道;需知净烦恼为菩萨道;
需知转烦恼为密乘道;需知认识惑为自然智;
需知解脱取舍无所寻。若具此等则无烦恼垢。
行正法者应具之六法:知轮回苦如寻恶人过;
逃出轮回如军人投降;不复流转如狐逃脱笼;
断绝轮回如眷弃昏君;漂泊之忧如险地寻道;
解脱之心如冰化为水。
相续修法应具之六心:持法之心如蜂酿蜂蜜;
思维之心如石中寻金;通达之心如同获纯金;
串习之心如同擦拭金;增德之心如金成饰品;
现前之心如成诸所愿。
与大乘道相联之六法:见与体验相联灭实执;
信心精进相联遣懈怠;方便智慧相联离小乘;
自错他对相联除嗔心;敬信毅力相联诣圣道;
闻思实修相联断歧途。真实做到之人极罕见。
最为无上教授之六法:悟实相乃无上之闻法;
根除轮回无上之思维;生起智慧无上方便道;
堪修正法无上之加持;证无生死无上之悉地;
证无所得无上之定量。若修此等佛果自中生。
修行不为他转之六法:不为暂时爱友之缘转;
不为面谀饮食之缘转;不为交往散乱之缘转;
不为亲友情感之缘转;不为能工巧匠之缘转;
不为积蓄财物之缘转。具此六者究竟正法道。
观察而舍人格之六过:心乱谤他五毒极粗重;
无所事事心粗无主见;喜爱无义琐事及交际;
刚愎自用不听他人劝;趋附高官喜新延误事;
虚伪狡猾怀恨在内心。观察修法过患而舍弃。
行为劣者过患之六法:不报恩德恩将以仇报;
无自知明过分要求他;反复无常情绪多变化;
口是心非表面假奉承;不知具义心杂喜言谈;
从未利他反怀有希望。如是违法之人当离弃。
远离一切过患之六法:心地善良稳重琐事鲜;
誓言坚定安忍具毅力;不为他害不为外缘转;
情意长久敬信里表一;心纯善巧方便智慧高;
不言他过根除自过患。如是胜士堪为菩提友。
修法之人嫉妒之六过:欲得胜他丰富之受用;
欲求众多眷属与弟子;欲求一切广大福德财;
欲求美名飞幡遍世界;欲求自力超胜一切人;
除己之外一人亦不想。此人已被欲天箭射中。
心怀嫉妒外相之六法:羡慕具有福德愦闹者;
恶语中伤行法之大德;见他圆满嗔恨扰自心;
嘲笑讥讽慈心利他者;诋毁诽谤修行成就者;
袒护协助无明邪见者。
依止如此劣者之六过:仅见亦退信心出离心;
仅闻亦离殊胜解脱道;仅念亦播轮回之种子;
仅触亦失加持与悉地;仅谈亦灭敬信清净心;
结上法缘为魔所加持,死后堕入无间地狱中。
是故当舍如此恶缘者。
劣人所具恶相之六法:不如俗人岂能成行者?
不如贱种岂能成信徒?不如外道岂能成菩萨?
不如邪见者岂成咒师?不如罪人岂能成修士?
离佛法者岂能有见修?此乃佛教之贼假行者,
引信士入邪道当弃之。
不得成就脱离之六法:虽具发心然若未发愿,
不能播下色身之种子;虽有悲心若未灭私欲,
不入利他大乘之行列;虽行随顺时机未成熟,
不成利他反成讥讽因;虽居深山若未生厌离,
难以斩断依附贪嗔藤;无有敬信虽空口祈祷,
不获一滴加持甘露雨;智慧虽高若未离戏论,
不辨轮涅缚于宗派笼。是故窍诀融心极重要。
诸修行者需具之六法:畏惧轮回如被屠夫追;
精进行善如同耕田地;依对治如患者服良药;
精勤利他如同育幼子;善调自心如同揉皮革;
灭我执敌如同伏冤家。恒时依止此等六需具。
究竟调伏自心之六法:究竟解脱乃断故乡执;
究竟务农乃勤行善法;究竟归宿乃得实相地;
究竟守护乃弃爱我执;究竟调伏乃灭五毒敌;
究竟实修无散护正念。若具此六所愿如意成。
诸修行者危险之六法:虽具信心若未断名利,
终有世法危险当谨慎;虽依静处若未具出离,
终有散乱危险当谨慎;虽具道相若未断慢心,
终有魔障危险当谨慎;虽集护法若不具悲心,
终有业倒危险当谨慎;虽具高见若未除贪执,
终成油子危险当谨慎;虽勤利众若为私欲缚,
终成骗子危险当谨慎。
断除障碍所需之六法:断除不持正法大障碍;
断除不知魔业大障碍;断不敬信上师大障碍;
断不净观道友大障碍;断谤入胜乘士大障碍;
断除三门罪行谄诳障。修解脱道断此极重要。
离障无价珍宝之六法:不图回报无偏发布施;
不求世间护持清净戒;不舍有情生起慈悲心;
了知正法求法不厌足;不求利养为众示佛法;
无偏平等善待诸众生。此乃最妙殊胜之行为。
大乘佛教功德之六法:依止上师亦无懈怠心;
饶益有情亦无厌倦心;证悟实相亦无我慢心;
抛弃于众无益利养心;于深法义无有畏惧心;
积累善资无有知足心。
摧毁烦恼大敌之六法:数日修善不可灭烦恼,
持之以恒修法尤重要;无始烦恼极为难调故,
依止最深对治尤重要;我执难灭二取力强故,
勤修福慧资粮尤重要;轮回痼疾长久难治愈,
恒依名医上师尤重要;五毒烈火极难熄灭故,
依附菩提心海尤重要;积累恶业道极平坦故,
登上解脱阶梯尤重要。
三藏差别殊胜之六法:声闻师前聆听三藏声;
缘觉自证内现缘起法;菩萨具利自他无量智;
声闻学处片面调自续;缘觉中等精勤求自利;
菩萨必定具足大悲心。
观察世间过患之六法:美名如雷声故断喜爱;
受用如浮云故断贪执;眷如不孝子故断指望;
住处如客栈故往深山;幸福如美梦故莫实执;
终抛一切离世故断贪。如是而行愈来愈安乐。
诸修行者需做之六法:身在何处皆需利他众,
故当发大愿修菩提心;乐时需知正法加持致,
故当精勤深思法利益;苦时需知往昔业力致,
故当深思业果而修心;病时需知行善修法故,
健康时当小心又谨慎;老时需要内心安乐故,
年轻时当勤积资净障;死时需要诸事圆满故,
未死之前牵连当断绝。本人深感此等乃心法。
击中要害窍诀之六法:家人犹如集市之过客,
不知何时分离当修法;亲友犹如柳枝聚小鸟,
不知何时分散断爱恋;寿命无常犹如草露珠,
故当勇猛精勤修正法;多言迷乱敌起如鹦鹉,
当禁无稽之谈诸绮语;修法犹如海岛取宝珠,
切莫广弘耳传之窍诀;长期相处亦见佛有过,
故勿与诸他人共居住。此乃殊胜心语当恭听。
诸修行人时间之六法:值遇具有法相上师时,
乃断戏论之际问疑难;觉性值遇逆缘外境时,
结合实修之际当修炼;获得甚深耳传窍诀时,
乃灭迷乱之际住本性;猛厉精进勤修正法时,
乃招违缘之际观察魔;修行究竟即将成就时,
乃遭魔障之际当谨慎;观实相义修炼妙力时,
乃有歧途之际依上师。此等乃深要诀当铭记。
如理修行所需之六法:恶行易染故勿交往人;
善行难学故依善知识;境易惑心故勿散外境;
心易迷茫莫随外境转;贪嗔力强切莫执偏袒;
迷现易沾根除诸贪执。
命终无有后悔之六法:知惭有愧死亦无后悔;
未造恶业死亦无后悔;财用于法死亦无后悔;
净持三戒死亦无后悔;恒勤行善死亦无后悔;
自心无愧死亦无后悔。具备此等无悔极重要。
诸中根者所具六欢喜:依三宝离轮回真欢喜;
积资今来安乐真欢喜;守誓空行相迎真欢喜;
本尊中阴引路真欢喜;与师永不分离真欢喜;
修心性现光明真欢喜。此乃死亦欢喜深教言。
上等瑜伽无死之六法:自证密意本来无死亡;
自然智慧本来无死亡;光明法性本来无死亡;
觉性离执本来无死亡;因果自净本来无死亡;
无有希忧虚空无死亡。若证此理远离死主魔。
未证实执过患之六法:自己本有他处去寻觅;
不知大修实相为相缚;不知境现虚妄执实有;
未证实相一体执各自;不知自证本体转轮回;
未断迷乱贪执为魔欺。观察未证邪过断除之。
不复返回窍诀之六法:依止上师世法不复返;
思维境过世法不复返;思维苦乐世法不复返;
思维世过世法不复返;观察迷乱世法不复返;
思维苦沼世法不复返。如是思维摆脱世间法。
对治哨兵守护之六法:昼夜寿贼对治哨兵守;
五毒焚心对治哨兵守;贪不厌足对治哨兵守;
猛烈业力对治哨兵守;无义琐事对治哨兵守;
三门所行对治哨兵守。令惑敌匪无机可乘入。
实修不成六种歧途相:无用之人无义耗人生;
求名之人贪图耗人生;贪食之人忙碌为果腹;
愚翁经商牟利耗人生;无信闻思成法油子因;
不闻盲修误入邪道因。不入此六歧途极重要。
出现过失遣除之六法:若失敬信思维德难得;
若随散乱妄念转道用;修无进展依种种方便;
四大不调了悟因缘法;受用殆尽积资供食子;
若失发心再三依对治。依此可除所现诸障碍。
调伏相续内外六要诀:断除我执之藤内要诀;
外境转为法身外要诀;分别执著道用密要诀;
究竟见解密意上要诀;依教如理行法下要诀;
专心护持正知中要诀。具此等者速诣解脱道。
欲成佛者重要之六法:虽证如幻警因果重要;
虽得定解不轻毁重要;虽现助伴依静处重要;
虽知无修调妄念重要;无入出定不庸俗重要;
虽证实相通教理重要。境界虽高不离此重要。
宣说边执束缚之六法:若贪纵是本尊亦束缚;
若执纵是高见亦束缚;执著纵是悲心亦束缚;
自诩纵是深意亦束缚;贪执纵是证相亦束缚;
执受纵是无二亦束缚。何况庸俗我执与财物?
故无任何贪执极重要。
斩断束缚镣铐六窍诀:断贪增财守财之镣铐;
断贪种姓名利之镣铐;断贪散乱愦闹之镣铐;
断贪名言我慢之镣铐;断贪证相慢心之镣铐;
断贪法行对治之镣铐。断此镣铐修行人罕见。
诸修行人必定之六法:若离生起贪嗔之对境,
则诸法行善根自然增;若无暴躁易怒计较心,
则定情意长久无争论;若遵上师言教敬行持,
定得摄受加持与悉地;若己不为他人所控制,
则定快乐修行得究竟;若自行为松缓又调柔,
则定相合众人之心意;若无偏袒执著心善良,
定受众人信任与称赞。
断除恶劣奢望之六法:未曾利他奢望自得利;
未经苦行奢望得安乐;未修正法奢望获成就;
未舍世法奢望得正法;自己未修仅说想利他;
稍修佛法奢望得利养。故当断除此等六奢望,
否则如东西海离解脱。
秉性恶劣行为之六法:若分饮食欲得最上等;
倘若经商欲求自得利;若著衣服求自舒适暖;
自求佳品劣物施他人;住一日亦欲求自喜处;
爱恋亲友胜过法上师。如是之人解脱苗干枯。
无误趋入正道之六法:居于静处勿执我我所;
生活条件勿执我我所;持戒贤智勿执为高位;
行为清净勿护他情面;大悲利他勿混家人财;
无偏布施勿求得回报。
独立自主实修之六法:表里如一持戒堪逆缘;
精通窍诀了达实修法;知除违缘病魔障方法;
闻思究竟无需问他人;根除歧途通达大小乘;
具有魔不能害之铠甲。
断除惭愧教言之六法:若积财物资具真惭愧;
若爱妙衣打扮真惭愧;若爱装饰美容真惭愧;
若喜散乱求财真惭愧;若行诸多非法真惭愧;
若具贡高我慢真惭愧。诚心修法之人当断除。
追寻前辈足迹之六法:专念无常死亡为鞭策;
了知轮回痛苦舍弃之;抛弃国政受用如唾液;
以信精进趋入正法门;寻善知识闻思断戏论;
历经苦行不顾惜身命。如是而行必将获成就,
故当坚定不移勤修持。
从中出现利他之六法:大悲究竟慈爱无亲疏;
证悟如量无迷无我执;了知他心通达缘起法;
证悟法性一切现助伴;加持入心能转他人心;
时机成熟摄受诸信众。此时圆满内外诸缘起。
善法未入自心六过患:若未实修知亦漂轮回;
靶置身旁箭射向远处;匪于东山西山去追赶;
贼逃林中上沙山追踪;人被水冲却去干地救;
有吠陀经不知禳解术。如是之人远离大乐果。
导致困难过患之六法:希求轮回生起正信难;
无有惭愧护持三戒难;未遇上师入解脱道难;
不依方便道则现智难;未离边执证悟见解难;
无有神通利益他众难。因困难故成全者罕见。
专心不散实修之六法:忆念暇满舍弃无义事;
专念无常远离懈怠敌;获得悉地精进不间断;
证相增上修法有兴趣;觉性自在散乱现法性;
显密正法融入自相续。
乃至究竟依止之六法:舍弃亲友依止法道友;
舍弃恶友依止贤智师;舍弃商议依止永乐法;
依止闻思尽力调伏心;舍离城乡依止寂静山;
寻觅教言精进而修持。如是而行迅速得成就。
利益损害相杂之六法:依止不生功德之上师;
摄受不入正轨之弟子;不离世间八法而修行;
邪命养活同时利他众;受持无有护心之戒律;
善恶错乱行持密宗法。利害相混乃修法形象。
压服邪念如钉之六法:作害怨敌越伏越多故,
压邪调伏我执为要诀;欲妙愈享贪婪愈多故,
压邪强制断贪为要诀;闲言碎语愈说愈多故,
压邪禁语独处为要诀;护持他心愈做愈多故,
压邪自然安住为要诀;紧搓自心疙瘩愈多故,
压邪自心放松为要诀;世间杂事愈做愈多故,
压邪安住自心为要诀。具足此等灭除希忧执。
法融自心验相之六法:知妙欲魔不贪轮回相;
所作利众蒙受加持相;觉性自在获胜成就相;
不随他转生起正见相;想见上师具有敬信相;
舍弃今生已得法利相。具此六相乃为真正士。
宣说所需不惧之六法:实修深义不惧恶念敌;
观心性义不惧八法敌;修炼法身不惧二取敌;
无基道用不惧二障敌;实修大乐不惧痛苦敌;
实修本体不惧希忧敌。具足此等而行成大事。
趋入正法取舍之六法:不依正知行为不如法;
不舍随顺行善不正规;不依要诀不生暖觉受;
时机未到不能利他众;不具威力不能遣违缘;
智悲脱离即生不成佛。是故依要行善极重要。
断除恶劣之想六种法:上师视为凡夫离加持;
道友视为怨敌毁誓言;自高自大远离正法道;
贩卖教言邪命而养活;不修本尊舍弃正法道;
行法寻财远离解脱道。离六恶想而修极重要。
忘失解脱正道之六法:散于外境忘失敬信心;
忙碌温饱忘失三宝尊;性恶急躁忘失密誓言;
盲目无知忘失轮回苦;爱财谋利忘失行善法;
起嗔毒心忘失菩提心;放荡不羁忘失恶趣苦。
具此六法长久漂轮回。
激励自己教言之六法:正士传家之宝即修行,
切莫懈怠拖延修正法;妄念乃为焚烧智慧因,
莫视执著所缘为殊胜;痛苦逆缘激励行善法,
切莫忧伤呻吟而断之;显现五毒乃为智密道,
见敌害己切莫生反感;种种违缘乃是成就兆,
切莫怀有恶意生嗔心;轮回显现乃是佛净刹,
莫执迷现二取为实有。
染污法性歧途之六法:实相本是逸然无偏袒,
然被贪心分别妄念染;法性本是远离诸言思,
然被有无边执增损染;心性本是无二无生灭,
然被执著生死想所染;境现本是心性空明镜,
然被贪嗔二取实执染;胜义本是离诸戏论相,
然被实执怀疑所污染;实相无偏阿赖耶缘起,
然被二取迷乱习气染。
断除邪命养活之六法:断除诈现威仪之邪命;
断除谄媚奉承之邪命;断除旁敲侧击之邪命;
断除巧取讹索之邪命;断除赠微博厚之邪命;
断除恣意享财之邪命。如理修法断此为最佳。
宣说共法教言之六法:循序渐进为净行教言;
修四无量为发心教言;现空双运为实修教言;
甚深地道为寻要教言;正见心性边解脱教言;
无偏闻思乃殊胜教言。
断绝希望窍诀之六法:无愧之人守戒无希望;
不精进者修法无希望;无敬信者得加持无望;
无智之人证悟无希望;懈怠者获道相无希望;
恶意之人利他无希望。
宣说修学次第之六法:入门初学讽诵声因明;
次当守戒闻思诸经论;第三依止上师入正道;
第四令师生喜闻教授;第五精进修持究竟法;
第六无有厌倦利他众。随学此等大德之规范。
护持善缘弟子之六法:了知摄受有缘具信者;
令其精进修道弃琐事;令其实修不耽闻思句;
令其行善不求得名利;令其不积财物学知足;
令其修法圆满断今世。如是善巧贤明上师轨。
正念哨兵巡视之六法:正念巡视心散现世否?
正念巡视懈怠散乱否:正念巡视出现歧障否?
正念巡视妄念纷呈否?正念巡视口出绮语否?
正念巡视庸俗而住否?
诸修行人当作之六法:寿命无常速逝当修法;
业果细微当取舍善恶;利他难成切莫失自利;
学问无穷切莫耽词句;未生定解切莫盲目修;
贤善戒净博学莫骄傲。
欲修行者慎思之六法:未舍今生故土不愿离;
未断贪执静处呆不住;未通宗派自心为法缚;
未生禅定垫上坐不住;无有对治不能胜散乱;
执戒禁取智慧亦成毒。是故慎思此等极重要。
详说内外道相之六法:具观察者做事皆究竟;
具证悟者所言皆稳固;具远见者何事皆了知;
生定解者苦行能堪忍;心法相融之人调相续;
具智慧者闻法不厌足。此等即是内证相外现。
解开二取绳结之六法:生贪嗔时观心即解开;
生五毒时观本面解开;生痛苦时修大乐解开;
生杂念时观自性解开;生厌倦时放松即解开;
处茫然时具明清解开。
当与修法结合之六法:甚深教言结合师指示;
指示结合前辈之传统;传统亦与体验相结合;
体验必须结合诸暖相;暖相需与所得果结合;
果位需与利他相结合。脱离此等修法误歧途。
极为重要教言之六法:行善不离禅坐极重要;
心与教法相应极重要;外缘不乱禅定极重要;
正见解脱边执极重要;境界不离法性极重要;
所现方便生智极重要。
当行真实正法之六要:观轮回过当除贪执心;
修炼无实当知如幻化;发菩提心当唯行利他;
密意离思当辨轮涅法;一切妄念当知自解智;
自获加持当转他人心。
断除修行歧途之六法:心不散乱离戏中安住;
心不茫然自具明觉性;心不漠然以正念摄持;
心不愕然具明乐觉受;心无希忧光明任运成;
心无方圆无偏而观修。如是而行无误殊胜道。
诸入道者莫成之六法:稳固信心莫成二取心;
厌离轮回莫成痛苦心;广闻博学莫成为名言;
精进修行莫成图安乐;发心利他莫成为形象;
高高见解莫成傲慢心,此等极为重要具者少。
作为最深要诀之六法:灭除我执恒自取失败;
根除实执莫有表功心;断除无义散乱闲杂语;
所见皆观离戏之心性;断绝牵连莫随六境转;
远离贪执了达法性义。如是而行自利速成办。
详细宣说真相之六法:诚心依止上师无迷乱;
及时行善死亦无后悔;不执亲怨相合众人心;
感恩图报众皆成恩人;断除嫉妒报复调自续;
追循前辈足迹成所愿。
最深解脱相续之六法:见为心性认识其本面;
修为光明境界诣明性;行为如幻所行转道用;
体验现为法性断贪执;果位自具放下希忧执;
事业利他悲心度众生。
诸修行人秉性之六法:发心利他则爱诸有情,
出现嗔心当知安忍伴;仁慈布施则具眷属众,
未聚当知增上善法缘;具有证悟云集护法神,
未集当知失毁誓言致;断除贪心集聚诸财物,
未集当知往昔业所感;接近成就违缘多出现,
未现当知前辈师加持;精进修行之人易着魔,
未着当知行善极切要。未知此理容易生邪见。
究竟了义教授之六法:欲证见解当寻证悟者,
未得见者脱离四边网;欲修等持当寻观修者,
未得修者动念无实体;欲持行为当寻行持者,
未得行者无别自解脱;欲获果位当寻获得者,
未得果者自然圆三身;欲成事业当寻成办者,
未得成者未寻任运成;欲得地道当寻得证者,
未得证者诣至实相地。此乃究竟精华之教授,
当知一切皆为觉性幻。
调伏自心殊胜之六法:摧毁自以为是我慢山;
所嫉妒者顶戴为本尊;贪执利他以慧利刃断;
辨别善恶勿谤因果法;不谤正法调柔不放逸;
妄想他过思自不清净。如是而行心与法相应。
区分界限直指之六法:觉性明净解脱宗派执,
即是直指见解当断定;自性大乐解脱缘二执,
即是直指修持护本性;方便智慧双运果道用,
即是直指行为如幻行;现有刹土断除耽俗念,
即是直指誓言当清净;所现自然智慧大乐性,
即是直指四灌证地道。如是行即密宗瑜伽士。
如法行持具足之六度:无有贪执即是布施度;
自心无垢即是持戒度;无有嗔心即是安忍度;
厌离出离即是精进度;安住密意即是禅定度;
证悟心性即是智慧度。
大乘总纲教言之六法:恒念死亡鞭策己精进;
所行均依串习修正法;筹划所作积善净恶业;
勤积二资行持三殊胜;心向正法行善入正轨;
所作利他相应无我义。何人行此趋入胜藏乘。
断除脱离过患之六法:依止具相上师勿脱离,
若离不能进入解脱道;自心稳固信心勿脱离,
若离不能诣至法性境;实修甚深窍诀勿脱离,
若离不生菩提之苗芽;广闻博思智慧勿脱离,
若离不解怀疑之束缚;住所山间静处勿脱离,
若离则随散乱愦闹转;精进毅力誓言勿脱离,
若离无有获得功德时。是故不相脱离极重要。
恒依止时除魔之六法:依上师时莫入刚强魔;
依三宝时莫入不敬魔;依静处时莫入懈怠魔;
闻思之时莫入难化魔;修禅定时莫入无增魔;
利他之时莫入散乱魔。不入此等魔者如晨星。
修学究竟相伴之六法:殊胜见解相伴稳固翅,
否则无法翱翔法性空;清净誓言相伴三学处,
否则无法获得诸成就;殊胜行为相伴诸时机,
否则无法渡至轮回岸;实修相伴自然智慧见,
否则无法根除二取惑;觉受增上相伴修妙力,
否则无法战胜烦恼敌;甚深窍诀相伴诸境界,
否则无法实现诸愿望。故当修此真实精藏义。
宣说主要教言之六法:主要住处依止寂静山,
否则他境皆是痛苦因;主要道相上师敬为佛,
其余道相错乱缘起法;主要誓言现空皆双运,
否则相互脱离不成就;主要证相妄念转为智,
否则无法击败所断军;主要作想断除轮回贪,
否则将随今生琐事转;主要见解认识证者面,
否则不能摆脱常断边。恭敬牢记此等珍贵藏。
宣说自然成就之六法:舍弃琐事自然成善法;
三学清净自然聚护法;悲心究竟自然利众生;
念修圆满自然成事业;悠然放松自然见法性;
成就殊胜自然成共同。
不堕众多人中之六法:不断耽著爱现世者多;
不修佛法平庸死者多;不依对治毁三戒者多;
不行闻思盲目修者多;轻视因果堕恶趣者多;
修为愦闹之魔诱者多。望己莫堕众多人之中。
以六肯定战胜诸魔众:专心修法不着懈怠魔;
修心重他不着私欲魔;实相断定不着怀疑魔;
实修离边不着偏袒魔;修行核心不着空谈魔;
密意离边不着宗派魔。
谨慎抉择标准之六法:细致取舍因果诚信量;
言语小心有愧之标准;熏染功德善友之标准;
心性离境妙修之标准;功过不混实修圆满量;
三身道用法尽之标准。具足此量之士最殊胜。
不应具有罪过之六法:受三戒律不应染堕罪;
随精华义不应随词句;修菩提者不应堕八法;
获得人身不应空耗废;得深义法不应求劣法;
精通讲法不应无实修。
思维修行过患之六法:若多违缘则断随顺行;
若贪世间则观修无常;若无悲心以己为例观;
若失加持则勤生敬信;若多损害则自多磨炼;
若欲利他发心与发愿。如是而行脱离诸过患。
所修妙法正量之六法:受持经续佛语之正量;
传承不断教言之正量;未染破戒加持之正量;
未染邪法真实之正量;调伏自续觉受之正量;
现量比量推理之正量。具此六种正量极重要。
揭露自己过失之六法:勿以虚伪恶规欺自己;
勿以不善恶业毁自己;勿着贪执鬼祟之自魔;
勿以嗔心扰乱自相续;勿以散乱愦闹欺自己;
勿令自堕轮回之深渊。听此忠告前途定善妙。
宣说总结高低之六法:上供上师本尊空行众;
下断器情受用之牵连;中间修炼现空双运义;
向外善根回向诸众生;向内三宝功德入自心;
中间自他行善趋空性。依此成就深道精藏法。
违背正法可悲之六处:获人身后造罪诚可悲;
遇正法后不修诚可悲;受戒律后破戒诚可悲;
失誓修行之人诚可悲;以法邪命养活诚可悲;
谋求自利利他诚可悲。思可悲人极多真失望。
宣说丧失正法之六因:依止恶友丧失善法因;
观察师过丧失敬信因;不勤修行丧失觉受因;
处散乱中丧失圣法因;观察他过丧失净心因;
盲目认识导致迷乱因。当断此等六因修妙法。
不予六敌教授之六法:暇满人身不予温饱敌;
发心利他不予小乘敌;心性宝珠不予迷乱敌;
二资至宝不予今生敌;精华修法不予懈怠敌;
敬信诚心不予邪见敌。
恣意享受欲妙之六过:眼为色欺如蛾扑灯火;
耳为声欺如兽听琵琶;鼻为香欺如蜂嗅旃檀;
舌为味欺如鱼缚铁勾;身为触欺如象入淤泥;
意为法欺如骆驼失子。六识切莫恣意享外境。
违缘转为道用之六法:今生念起自内断贪执;
出现病魔视为净罪障;逆境违缘视为劝行善;
怨敌损害视为劝安忍;所现妄念明观为智慧;
器情显现视为佛刹土。如是诸缘皆成菩提道。
未知此理误解之六法:对于功德过患行取舍;
对于六道轮回执高低;对于觉性本面执生灭;
对于通彻智慧行断治;对于觉性之义欲修证;
妄想他处寻求胜妙果。未懂高深义之自性故,
浅慧凡夫追求世间法。
诸修行者羞愧之六法:入佛门者造罪真羞愧;
耽著词句不修真羞愧;立誓发心执我真羞愧;
佛法世法混淆真羞愧;贪恋嗔恨争论真羞愧;
诽谤正法与人真羞愧。如理断此羞愧者极罕。
真实意义教言之六法:愦闹乃是魔业断散乱;
福禄乃是违缘舍兴趣;名位乃是魔业处低位;
边执乃是常断知法界;无要乃是呆坐寻窍诀;
无觉受乃口禅调自续。如是而行成就妙功德。
了知分寸教授之六法:多次漂泊生死中阴故,
今日获得坚地时已至;多次步入痛苦轮回故,
今趋大乐果位时已至;多次受舍生死五蕴故,
今获无变法身时已至;多次迷于无明暗中故,
今点智慧灯火时已至;多次为此四魔摧毁故,
今胜轮回之敌时已至;多次作为贪欲奴隶故,
今获永乐王位时已至。时间甚至已迟当思此。
观察成为有义之六法:痛苦自性若未知大乐,
欲求安乐乃为大痛苦;贪嗔自性若未知等性,
取舍贪嗔乃为大过患;恶缘自性若未知助伴,
依他方便乃为大束缚;恶兆自性若未知吉祥,
成就亦成魔障与歧途;未以正法调伏自相续,
词句丰富反成鹦鹉语;任何善行若不具发心,
亦成声缘或随福德分。故具真实要点极关键。
诸修行人自然之六法:依止静处自然增善法;
赞叹他人自然起信心;调伏自续自然增善妙;
积累七财自然遣贫穷;功德增上自成佛子嗣;
护佑众生自持佛子行。如此行持之士极鲜少。
依六重要生起欢喜心:深深生起敬信困难故,
精勤改变自心极重要;妄念现为助伴困难故,
生何忆念解脱极重要;器情现为净刹困难故,
了知如梦如幻极重要;证悟解脱同时困难故,
励力精勤观修极重要;直接利益他众困难故,
修学发愿发心极重要;内心无有贪执困难故,
渐渐知足少欲极重要。修学此义速得殊胜果。
行法远见断定之六法:上之远见断定正见量;
下之远见了知所行时;彼之远见知境现如幻;
此之远见舍弃二取执;外之远见闻思无偏袒;
内之远见调伏心五毒。如是而行击败轮回军。
不能实现奢望之六法:未调自续奢望调他心;
耽著字面奢望悟实相;有缘观修奢望净烦恼;
依边执法奢望获解脱;不行善法奢望得善趣;
不断恶业奢望离恶趣。如是奢望之人欺自己。
未觉丧失正念之六法:人生以五毒惑而虚度,
将堕恶趣自尚未发觉;误入夫妻子孙束缚网,
将沉苦海自尚未发觉;贪亲嗔敌偏袒而度日,
已造恶业自尚未发觉;三门所作所为未断前,
希求安住心性失正念;今生世间琐事未断前,
希求入解脱道失正念;贪执空见词句失境界,
希求证相暖相失正念。未觉丧失正念人太多!
自他共同需要之六法:思维轮回痛苦心向法;
恒修敬信调伏自相续;积善灭罪净除自他障;
以善发心成办自他利;灌顶教言令自他行善;
精进实修摧自他迷乱。
详说关键要诀之六法:今生来世断恶极关要;
行为不杂庸俗极关要;细心取舍因果极关要;
智慧大悲双运极关要;方便欲妙道用极关要;
证悟法性得果极关要。谁具此等乃大瑜伽士。
无散转为道用之六法:初学者当无散而修行;
修禅者当不散住法性;修习者当不散心境智;
得境界时无散与散者;稳固究竟散境现法性;
法尽之时超离言诠境。力求趋至如此之修量。
观察极易错乱之六法:信解厌离心情不安乐,
与因恶缘不喜易错乱;深深生起无量敬信心,
彼与口头虚伪之信心,短期而观相互易错乱;
内心断绝亲友之牵连,彼与薄情寡义易错乱;
本尊赐予殊胜之成就,彼与魔缘幻变易错乱;
悲心引导一切诸众生,彼与形象利他易错乱;
处于光明法性境界中,彼与落入单空易错乱。
观察彼等本质之六法:厌离不乐值遇三宝清,
恶缘不乐遇境皆不喜;深深生起敬信身心变,
口头信心面部不改色;断绝牵连了知无所需,
薄情寡义暂时离亲属;赐胜悉地数数生喜受,
遭魔违缘恐惧蒙自心;悲心利众无有私欲心,
八法利他贪求自利养;法性境界诸根明又清,
空落愕然如笼罩黑暗。是故辨别真伪极关键。
一者即可窍诀之六法:一生即可今断诸牵连;
一资即可上师视为佛;一事即可上师修为佛;
一戒即可断除非法事;一悟即可动念认法性;
一修即可护持彼境界。听取此言速成大乐果。
甚深要诀教授之六法:欲得法利心依有利法;
欲调自续自劝自修法;欲获法身认识顿现念;
欲护觉受无散观心性;欲断动念舍弃风心法;
欲趋究竟不改住本性。此乃最深精华之教言。
内外缘起窍诀之六法:若生信心抛弃世间事;
若得加持生起卑微想;若具发心所作皆利他;
若断贪执平息世八法;若证胜义自然无二取;
若督促己恒时勤行善。具此相士趋至三有岸。
大圆满金刚句之六法:基大圆满即抉择心性;
道大圆满实修边解脱;果大圆满希忧至尽地;
境大圆满无有境心执;心大圆满妄念现助伴;
义大圆满动念自消失。谁知此理即是瑜伽王。
生起确信所现之六相:中阴自灭如贤护送者;
罪障自净如宝珠自清;觉受自现如酒糟发酵;
大乐自起如同饮醇酒;心性自得如蜂粘花粉;
加持自获如庄稼丰收。现此相时乃大瑜伽士。
诸修行者不近之六法:供养亲友不趋近二资;
闲时修法不趋近悉地;行善除障不趋近佛果;
杂言诵经不趋近威力;具德傲慢不趋近证悟;
搞世间法不趋近佛法。未染此六不近极重要。
危险极大教诲之六法:交往野蛮之人危险大;
以法结缘恶人危险大;无有对治受戒危险大;
未曾闻思而修危险大;破誓言者修密危险大;
商主赴海取宝危险大。细察此大危险极关键。
实际修行教言之六法:一切所现本面自清住;
一切明觉自然自净住;一切动念无有踪迹住;
无别解脱逸然本解脱;观解脱者轮涅皆成空;
灭除二取趋至实相基。若知此理精通胜乘义。
以绝非是区分之六法:求名福德绝非好上师;
过执财物绝非好行者;着重世法绝非好僧人;
偏执我见非好瑜伽士;次第经劫绝非好密宗;
堕入偏袒非好大圆满。当知普通平等广大义。
安住法性义中之六法:所取莫以五根为依处;
能取莫以散收而改造;明乐无执莫随分别念;
自然悠然莫著戏论衣;法性逸然莫入执著笼;
全解脱心莫被想网缚。谁知此理趋近真实义。
未懂大乘法义之六法:于诸本是佛子之众生,
轻蔑之人未懂大乘义;于诸本是劝善恩乞丐,
悭吝之人未懂大乘义;于诸本是安忍对境敌,
嗔恨之人未懂大乘义;于本遣过教言之恶语,
发怒之人未懂大乘义;于诸本是鬼祟之名利,
起慢之人未懂大乘义;于诸本是着魔加持力,
生我慢者未懂大乘义。如是之人多数漂轮回。
断除而住应行之六法:断除愦闹之境住静处;
断除贪执部落独自住;断除世间牵连安乐住;
断除聚众独于静处住;断除众多琐事住静处;
断除不善无记行善住。
如是住时应行之六法:认识赤裸觉性之本面;
抉择心性本来之实相;远离苦想一切诸需求;
不应刻意专注而实执;欲精进者心灭本地中;
行者本体应当至尽地。
觉性安住禅定之六法:显现不灭灿然清然住;
心识不昧本然清然住;不染掉举自明清然住;
不随掉举平等坦然住;无有昏昧自地怡然住;
不堕四边自然平然住。具此六相而修无歧途。
实际运用见修之六法:知境为见脱离宗派执;
知心为修脱离座间执;无执行持脱离刻意执;
所现显为境界离觉受;所证断为法性无地道;
所修成就五身无果执。知此即如虚空瑜伽士。
观察而断过患之六法:虽具信勤若早离上师,
道不究竟如幼雏离母;虽懂因果若未断贪心,
随外缘转如狡猾之徒;智慧虽高若未实际修,
需时无用如战场落刃;虽已证悟若未勤修习,
随妄念转如沙场孩童;虽久修习若未灭贪执,
徒劳无益如石女生贪;虽知是非若未断根本,
烦恼复燃如肉中子弹。是故不随过患极重要。
证悟实相无需之六法:净心安住自身山中时,
无需依止深山寂静处;任何所现不离法性时,
无需定期苦苦而闭关;外缘现为智慧游舞时,
无需特意闭关而修习;断得体相自净本基时,
无需积累有相之资粮;所现现为三身刹土时,
无需依靠对治而观修;境界显现无偏逸然时,
无需生起希望忧虑想。谁具此六现见智慧义。
宣说六种堪为之窍诀:不造罪者堪为勇敢士;
灭五毒者堪为具力士;无执著者堪为行善士;
具正知者堪为贤智士;忍损害者堪为具铠士;
聚护法者堪为具眷士。堪为此称之人最殊胜。
断除欺惑之事六种法:未知自证为他假识欺;
非光明为寂止茫然欺;非顿悟为漫布等舍欺;
非自净为迷乱分别欺;非双运为口头无作欺;
非境界为一缘持心欺。二相似欺莫置之不理。
宣说误入歧途之六法:未证无缘十善成束缚;
自未生厌无戏成取舍;未证法界虽修成作意;
未悟本面虽修成执著;未知实相虽修成分别;
未知无执本解修成相。断绝此等歧途极重要。
宣说根除教言之六法:欲除魔者根除身命执;
欲随顺者根除我慢心;欲灭苦者根除二取相;
欲证悟者根除对治执;欲得本智根除修行相;
即生欲成佛者除懈怠。具此等者胜伏四魔敌。
宣说此外别无之六法:取悦众生别无供养佛;
利他众外别无解脱道;证无破立之外无等性;
悟心境无二外无法性;知轮回无实外无涅槃;
舍弃修者别无歧途障。证悟此理自然成法身。
困难更为困难之六法:入佛门难不退更困难;
通三藏难净心更困难;得誓言难净守更困难;
遇深义难实修更困难;获境界难护持更困难;
利他众难忍邪行更难。欲成佛者再难亦当行。
极为稀奇教言之六法:若具信勤则于法布施,
必有所需受用真稀奇!若有敬信于佛上师前,
有所听闻窍诀真稀奇!若以方便摄持五欲妙,
不舍享受解脱真稀奇!若勤实修纵然是众生,
即生亦能成佛真稀奇!若于所证境界中专修,
则现内明法性真稀奇!如若恒时修习三坛城,
则现三身五智真稀奇!
诸修行者过失之六法:远离不知辨别见解眼;
远离永久所需行善友;无有引导解脱善知识;
折断能依闻思之手杖;不愿而着二取烦恼魔;
无法解脱业牵堕恶趣。于具此六过患诸众生,
虽生悲心难忍泪不止,然其恶业未尽无法度。
不堕颠倒歧途之六法:虽未尽心承侍三宝尊,
然思恶趣恐怖勿造罪;虽未敬信殊胜之上师,
然思邪见过患勿诽谤;虽未真切慈爱诸道友,
然思破誓过患勿嫉妒;虽未依教修成自宗法,
然思恶业过患勿谤法;虽未摧毁迷现之实执,
然思内外变化勿执常;虽未直接成办利他事,
然思因果缘起勿害众。
理所应当教授之六法:中断微小之事尚痛苦,
若断行善理当生痛苦;中断物质享乐尚痛苦,
若灭觉受理当生痛苦;中断一日饮食尚痛苦,
若断四座修法当痛苦;未伏今生怨敌尚痛苦,
若随惑敌理当生痛苦;迷现家人死亡尚痛苦,
若离永乐佛法当痛苦;中断少许琐事尚痛苦,
若断修法理当生痛苦。若思理当之义则极妙。
如理修行应舍之六法:舍弃轮回淤泥世间事;
舍弃永久束缚子孙等;舍弃儿戏迷现之实执;
舍弃诱人妙欲及受用;舍弃他人恭敬之魔索;
舍弃无明二取之祸根。如是而行脱离轮回处。
宣说教言总纲之六法:未知遇缘全解生妄念;
未知直视直解生二取;未知觉受彻明入茫然;
未知心境迷现贪执缚;未知寿命无常怠行善;
未谙觉性妙力漂六道。修学此等要诀极关键。
究竟关键要诀之六法:若舍大官之位即永乐;
若舍世间琐事最快乐;若弃善业最大之祸害;
若行善法最大之满足;若抛世法究竟之贤善;
若于佛法退失最可恶。如此而行则为最上士。
以六断除调伏自相续:食为不净粪因勿贪食;
声誉为空谷声勿贪名;实质迷乱有害勿贪执;
自受五毒兵器勿执我;大人无暇修法勿当官;
积财增罪灭善勿积财。如是而行修法必进步。
证悟法性实义之六法:直视本面内心现觉受;
觉受自灭显现无迹明;离世间念显露通彻智;
谁具此六体悟真法性。
修持作想教言之六法:分析三时当作无常想;
亲朋好友当作旅客想;所住之处当作客栈想;
财食受用当作游戏想;所作所为当作梦境想;
去往何处当作死亡想。若具此等六想离轮回。
宣说六种重要之窍诀:现证心性觉受极重要;
揭露过失窍诀极重要;通晓难点宗派极重要;
坚韧铠甲净戒极重要;断绝迷惑净慧极重要;
无有执著行为极重要。
转为道用共同之六法:防微杜渐取舍细因果;
循序渐进趋向最高峰;断除修障行法入正轨;
加行发菩提心离小乘;正行知无自性灭实执;
后行道用三轮净回向。具足此六行善入正道。
精通广大法门之六法:寡闻无用应当通三藏;
知而不解无用通教言;惧怕深义无用通续部;
跟随词句无用知修要;片面宗派无用通全面;
满腹狐疑无用知定解。谁知此理通达诸法义。
修持真实意义之六法:所学一切皆当利他众;
以大悲心自代众生苦;所有财富用于积资粮;
护持清净三戒与誓言;一切威仪皆莫离法性;
以敬信心诚挚而祈祷。此是圣者风尚当随学。
患病转为道用之六法:患病能尽轮回之恶业;
患病能洗烦恼之污垢;患病则能激发敬信心;
患病则能促进勤行善;患病能令值遇解脱道;
患病则能提高修妙力。是故智者患病转道用。
宣说了知教言之六法:作害怨魔视为饶益尊;
亲友情感视为引下敌;自心烦恼视为荆棘敌;
守护我执视为作害鬼;逆缘视为入解脱道因;
美名赞叹视为恶过患。了知此理而行极重要。
了义精华教言之六法:无生之中认识迷乱基;
无灭现时根除诸迷乱;证悟无二之时离轮回;
心境自解脱时遣四边;断定见解之时离轮涅;
行为正规之时转道用。此等即是究竟深义藏。
击中要害应行之六法:禀性不变修法莫退转;
心不动摇莫为他羞辱;敬信无减莫成偶然性;
注重三戒莫为堕罪染;恒时思维死亡莫懈怠;
遇缘对治烦恼自解脱。若具此六实现诸所愿。
显露智慧教授之六法:无执之中现相显然住;
无二之中平等坦然住;明净之中自性清然住;
光明之中自明昭然住;法性之中含笑怡然住;
离意界中广阔平然住。自性无改成就大圆满。
自心与法相融之六法:自证离意本来之智慧;
自然本住修习大光明;不紧不松松紧极适度;
不失不散平等正念摄;散住无偏平等一性中;
离执犹如虚空之自性。此乃自成法身大手印。
无有迁变不住之六法:远离戏论明空之觉性,
未被二取希忧污垢染,自然本来赤裸自体中,
不思不行不修不分别,昭然清然本然明然中,
了知无偏本性现解脱,即是息灭诸苦戏论因。
法性大平等性之六法:如空觉性边解脱之中,
轮涅无偏离名言取舍;无作法身基解脱见中,
不思何者远离所缘境;实相自性智慧到彼岸,
无有傲慢斩断耽著藤,一切佛陀行境任运成。
觉性安住法性六境界:信心之中自身欢喜住;
实相之中稳重含笑住;禅定之中庄重坦然住;
觉受之中焕发昭然住;法性之中莹澈清然住;
自证之中威严凝视住。如是而修处智觉性中。
善缘法器所具之六法:敬信究竟做事不退心;
诚信正法警惕业因果;誓言清净慈爱诸道友;
与法相应欢喜行善法;对治力大恶缘自解脱;
获得暖相精进而修持。佛说此乃殊胜宝法器。
恶劣法器无义之六法:虽久修行若未调自心,
纵居静处无义如野兽;虽通经论若未灭烦恼,
纵广闻思无义如鹦鹉;虽依上师若未得教言,
无义如同海岸干渴亡;虽具窍诀若未调相续,
携带无义如同诸药方;虽得暖相若未证心性,
修行无义如同入外道;虽大苦行若未生功德,
精勤无义如洞中旱獭。是故掌握要诀极关键。
殊胜上师所具六法相:依其欢喜内心入正法,
则彼具有修行之加持;令诸弟子修行自德多,
则具甚深耳传之窍诀;眷属资具归他不嫉妒,
则灭耽著世间贪欲心;若知一切所思皆入道,
则具利众大悲巧方便;倘若广大饶益苦难者,
则具无量悲心菩提心;倘若心宽安乐离琐事,
则具证悟实相之确信。寻依如是具相之上师。
诸修行人应断之六相:若贪世法具有贪嗔相;
认为他恨生起邪见相;多执迷现灭失善法相;
故乡积财退失正法相;希求今生着魔违缘相;
无有定解失解脱道相。
断除错误自性之六法:不供今生来世依处师,
取悦保护亲友大错误;不诵悉地根本之咒语,
永无休止闲谈大错误;不积信等圣者之七财,
积累苦源财产大错误;不修心性本义之实相,
成办散乱琐事大错误;不调罪过祸源之我执,
追求名闻利养大错误;不作遣无明暗之闻思,
自高盲修瞎炼大错误。断此错误趋近解脱道。
修行核心窍诀之六法:依止功德源泉智者师;
舍弃迷乱之因颠倒事;他人恶行易染莫交往;
扰乱禅定根除名言诤;舍弃无有完结之琐事;
离悉地故莫依他本尊。饮食增贪随得而享用,
如是而行增上诸善行。
依恶上师沾染六过患:依恶知识一切诸弟子,
以邪宗派沾染常断见;以恶行为引入颠倒途;
以劣道相增长嗔怒心;以盲修习积迷现习气;
以颠倒修导入世间法;以恶劣果堕入恶趣中。
故求解脱道之诸信士,当善观察彻底而舍弃,
违缘邪魔恶劣之上师。
沾染恶友行为之六法:交往愚夫沾染无聊行;
交往少年沾染嬉戏行;交往俗人沾染农商行;
交往商人沾染谋利行;交往嗔者沾染粗暴行;
交护亲者染求温饱行。故舍恶友依止善法友。
依止祸殃家人之六过:虽生无常心然懈怠修;
虽具智慧信心无修时;虽知今生无用不舍世;
虽具深法然仅羡慕修;广闻博学然未利自他;
虽懂实相见解平庸死。莫入如是之途当谨慎。
宣说为魔诱惑之六法:贪财者为财物魔诱惑;
具智者为功德魔诱惑;高官则为贿赂魔诱惑;
富者则为福德魔诱惑;恶业者为逆缘魔诱惑;
求名者为美言魔诱惑。此等之人极多莫跟随。
违背学处过患之六法:思维行为庸俗闲言多;
迷乱罪行接连不断现;持受种种我执贪嗔见;
修习恶心邪见不间断;行持不善非法种种行;
心不入法而随今生转。弃离解脱道之法油子,
违背戒律罪大当远离。
断除善恶混淆之六法:莫依无智增长贪嗔师;
莫摄无信观察过失徒;莫行不善造罪之善法;
莫作求敬回报之布施;莫作抚养亲友之供养;
莫为求得利养而说法;听受此言必与正法符。
心与所行相违之六法:未离俗心表面行正法;
无有敬信表面依上师;法未入心表面装大师;
未断愦闹表面依静处;道相未增表面修禅定;
无有修证表面利他众。智者当弃此六相似行。
虚伪欺骗自心之六法:未得确信口说离戏论,
以此虚伪见解欺自心;未得修要盲目伺察修,
以此虚伪观修欺自心;放逸无度粗暴疯人行,
以此虚伪行为欺自心;不警堕罪表面守戒律,
以此虚伪誓言欺自心;不求佛果而图智者名,
以此虚伪闻思欺自心;未证心性向往得圣果,
以此虚伪之果欺自心。自心不被欺骗极重要。
断除非理行为之六法:切莫贩卖祖先之法宝;
切莫同胞相残道友争;切莫违法乱纪行非法;
切莫散布毒气欺他人;切莫信口开河谤人法;
放下追求世法之念头,寻求正法修成正等觉。
如理趋入正法修行者,前往城区过患之六法:
因中晦气觉受加持失;因起烦恼失坏三戒律;
因破誓言逆境违缘多;因染迷现丧失见修行;
因染庸俗心与法相违;因恶业牵还俗成在家。
是故莫游城区依静处,万一必去亦作囹圄想,
诸根莫散外境当慎重。
修行要点总纲之六法:究竟见解趋至佛密意;
实修当依窍诀方便要;觉性智慧以理而印持;
心识值遇外境而解脱;一切摄于无变心性中;
诸法归于大圆满总纲。实修此要即生成菩提。
奠定基础教言之六法:奠定智慧基础行闻思;
奠定大乘基础学发心;奠定加持基础传承妙;
奠定证悟基础悟心性;奠定功德基础具勤信;
奠定快乐基础弃轮回。随行一切圣者之足迹。
积累财物过患之六法:五毒根源贪嗔烦恼增;
吝啬之因积累饿鬼业;趋向世法远离菩提道;
增财守财饱尝人生苦;相违修法人天相谴责;
着魔违缘为之而丧命。是故修正法者当弃离,
积蓄增上一切诸财物。
善加寻找家人之六法:寻找无变法界好父亲;
寻找自然本智好母亲;寻找自然童子好儿子;
寻找无二双运好朋友;寻找心性宝珠好财产;
寻找三身刹土好住处。具足此等得觉性永地。
步入正轨实修之六法:实修轮回护伴之皈依;
实修永久大业之正法;实修飞驰骏马方便道;
实修财中之宝二资粮;实修增上利润之德行;
实修营养饮食之窍诀。如是行者获得师传承。
觉性入道教言之六法:有时观察自现之顺缘,
了知自现觉受现助伴;有时观察有害之逆缘,
即是断除迷执大要点;有时观察道友他上师,
了知贤劣促进自实修;有时观察四大之幻变,
了知心性之中无勤作;有时观察自境建筑才,
了知如幻遣除迷现执;有时观察他人眷属财,
生起悲心断除轮回贪。总之于诸种种显现法,
观察自性摧毁迷实执。
观而真实体会之六法:观外显现四季之迁变,
生起无常厌离迫切心;观饶益他反受彼加害,
深深生起不共之厌烦;观他无故贪恋与嗔恨,
强烈厌离深感皆无义;观育儿孙不孝父母亲,
深感指望他人无意义;观诸富翁死时裸体去,
深感当断资具亲友执;观解脱道商主上师恩,
深心生起敬信泪涟涟。如是于诸苦乐迷乱缘,
善加思维生厌出离心。
时而详细观察之六法:时而观察自他身行为,
见似舞者显现无实义;时而观察口中所言语,
闻似谷声显现无说义;时而观察心现之苦乐,
知觉性幻显现实相义;时而观察动念之本面,
了知自逝显现法身义;时而观察无动之心性,
见无散收显现究竟义;时而观察无寻之直定,
见无所作显现心安乐。谁知此理精通甚深义。
慎重思维自性之六法:谨慎生老病死之军队;
昔积业债今日当还清;二取险隘今日当逃离;
异熟罪业包袱当抛弃;修持解脱生死菩提道;
慎重思维将越死亡山。如是而行趋至解脱地。
集中精力思维之六法:集中精力思维轮回苦;
集中精力精进而实修;集中精力敬信祈祷师;
集中精力念诵修本尊;集中精力积资修空行;
集中精力持最深见修。如是而行速疾得成就。
详说需要平等之六法:知众父母敌子需平等;
知财迷现金粪需平等;本无业果善恶需平等;
六识法性入出定平等;烦恼现智取舍需平等;
实相本净轮涅需平等。知此平等即大瑜伽士。
无有兴趣教言之六法:知现无实迷现无兴趣;
知作无义世法无兴趣;知自利迷小乘无兴趣;
知基无生不喜生灭法;证悟心性无缘无相执;
证悟法性离作无勤修。若证实相则现此等相。
不成虚伪教言之六法:无伪道用摧毁诸妄念;
无伪地道则能断二障;无伪了知因果警善恶;
无伪修习无执而自明;无伪行为如理如法行;
无伪事业随圣者足迹。谁具此等成就正法义。
断除过患教诲之六法:证悟无有所作见解时,
认识口头实修之过患;住于禅定自明境界时,
认识修习念头之过患;明清不分昏沉而住时,
认识执心歧途之过患;通过强力生起暖相时,
认识片面束缚之过患;观察本性生起二取时,
认识妄念盗贼之过患;入定之时五毒虽压制,
若未断根后得起粗念。仍未证悟心性当认识,
认识对治解脱极重要。
以六决定脱离轮回法:实相自性超离意识境,
本基之时无有心念法;耽著感受乃轮回法故,
修道之时不修觉受法;清净行境无有轮涅故,
得果之时无有利众生;自证未被心染实相基,
远离所知境故离戏论;诸法无想无执真实道,
寻觅思忆所缘皆远离;不缘体相究竟殊胜果,
通彻无碍自明离偏堕。谁知此理乃大瑜伽士。
开示证悟自性之六法:了知他声皆是师窍诀;
了知现境即是无实幻;了知执心离根如虚空;
了知觉性无障赤裸裸;了知真义超离意识边;
了知修理趣至基尽地。谁证此理密意虚空性,
无有所作本来任运成。
开示断除魔障之六法:舍弃上师依止诸恶友;
舍弃菩提进入轮回道;舍弃自利表面行利他;
舍弃正法追求世八法;舍弃静处步入愦闹境;
舍弃无二跟随相词句。如是之人已被魔加持,
永入歧途今生来世苦。
专心致志巡视之六法:巡视放纵行为如狂象,
是否已入可怖淤泥中?巡视现空无二之见解,
是否已为我执魔带走?巡视觉性光明之童子,
是否已经跟随迷乱徒?巡视加持根本敬信稼,
是否已遭邪见霜打落?巡视菩提解脱道明灯,
是否已被贪欲风吹动?巡视上师无死甘露法,
是否已经掺杂怀疑毒?是故专心巡视极重要!
不证真实本义之六法:生执不证无生离心故;
实执不证空性离境故;作执不证无作离作故;
思执不证无二离思故;耽执不证离边离方故;
行执不证戏论离戏故。不执有实体相实相义,
不思通彻本性离妄念。
观察实相本面之六法:自证通彻无改之本性,
非为庸俗亦非无记法;非为妄念亦非能所取;
非为对治亦离诸断治;非为他见各别自证境;
非为自体亦离诸所缘;恒具本性然难证此密,
超越悟与不悟周遍性。谁知此理精通实相义。
宣说现前自性之六法:分别之时自明清然住;
无念之时不灭明然住;显现之时自明灿然住;
执著之时皆明昭然住;入定之时无边清然住;
散住等时无障凝然住。了知此要趋至瑜伽顶。
不顾一切修持之六法:应当不顾疲倦饥渴苦;
应当断绝人境等牵连;应当不顾怨亲与名利;
应当放下五根境贪执;应当不顾赞毁破立语;
放下对治动念自消失。具足此等成就菩提道。
不离六度修持之六法:布施莫受吝啬敌干扰;
持戒莫为破戒匪摧毁;安忍莫被嗔恨刃刺穿;
精进莫为懈怠镣束缚;禅定莫为散乱毒混入;
智慧莫被愚痴暗障蔽。断除六种违品而修法。
宣说六无机缘之自性:不见苦性之人无解脱;
护情面者灭迷无机缘;闻思为名利者无实修;
造罪业者善趣无机缘;懈怠之人证受无机缘;
有邪见者修法无机缘。远离此无机缘极关键。
修时观心方便之六法:时而观察安住稳固心,
谁知远离生住灭本性,心性获得自在修习要;
时而观察觉受之本面,谁知不住无有外境执,
喜心自现不生证悟要;时而观察功德增情形,
谁知不灭幻化自解脱,获得无生功德行为要;
时而观察入定法性义,谁知自然大乐本清净,
诸法等性转为道用要;时而观察自住之觉性,
谁知远离轮回二取性,断定胜义唯一性之要;
时而观察未修之觉性,谁知见修无作通彻性,
直视证悟法身本面要。具足六要善缘瑜伽士,
法尽境界灭心真喜悦!
断除恶劣秉性之六法:受苦吝者不积后世粮;
无信不依师者无法财;不勤修者不得菩提道;
贪亲友者中阴不见性;有我执者不能摧四魔;
贪心重者一地坐不住。积六恶业果报自承受,
是故行持善业极重要。
宣说六种应当之自性:初当生起厌离出离心,
不喜外境一心修正法;其次当知休息自心法,
知于佛身语意中放松;复次当令心得大安慰,
且得证悟确信无忧虑;再次当得殊胜大乐果,
现前本来清净之果位;尔后当令他人得安乐,
以四事业引导诸有情;再后即当安住不退地,
现前任运自成之手印。以六应当修行极重要。
未得究竟道用之六法:若观未修动念之本面,
了知妄念自性本面时,所现定于无生刹解脱;
若观修习所生之意识,了知苦乐因缘平等时,
定于取舍等性中解脱;若观正行无漏无生性,
了知心性诸现自性时,则定通达无生之心性;
若观出定意识之本面,了知心性外境无二时,
则趋入定出定无二性;若观后行动念之本面,
了知所生烦恼自灭时,则定诣至心境本基中;
前行正行后行相合观,了知三者无迹如鸟迹,
则定证悟三时自性要。若知此理心识现法性。
宣说功德圆满之六法:畏惧轮回痛苦寻依处;
以信调伏自续随佛学;见大福德布施积二资;
精进鞭策日夜勤行善;知惭有愧为法愿舍命;
具有妙慧境心现法性。具足此等趋至轮回岸。
尽心尽力修持之六法:尽力舍弃今生琐事泥;
尽力令现边解脱智光;尽力清除无明愚痴暗;
尽力生出证相之苗芽;尽力清醒二取迷现梦;
尽力获取三身果宝珠。此乃圣妙教言当牢记。
修学殊胜断除之六法:断除身体颠倒之行为;
断除口中无义之言语;断除意识妄念之散收;
断除欲妙平庸之贪执;断除散乱愦闹之牵连;
断除顾及他心之情面。谁具此等修法定如理。
束缚欲求网中之六法:欲求远离戏论之真义;
欲求空乐无二双运义;欲求无缘如空清净义;
欲求空性智慧精藏义;欲求觉性光明之密意;
欲求本来解脱自然智。见片面义如盲人摸象,
即是耽著我见相有实,故当摆脱执相我见网,
无有是非自证离边执,断定广大边解脱之义。
实修自然灭尽之六法:外境所取之识自然灭;
内在能取分别自然灭;秘密二取之识自然灭;
忆念空性执著自然灭;究竟觉受本体自然灭;
入定出定轮番识自灭。圆满此六诣至法界地。
以不超离实修之六法:自身不离佛陀之坛城;
语言不离利众之佛语;意识不离法身之密意;
饮食不离甘露之供养;行住不离如幻之事业;
实修不离法性之真义。谁以此六不离而修学,
即是享用胜密之宝藏。
开示轮回自性六比喻:一切无有实质如幻师;
种种迷乱显现如梦境;现时无有自性如水月;
贤劣苦乐变化如浮云;受与未受无常如露珠;
自生自灭犹如水中泡。以此调心修习极重要。
开示涅槃自性六比喻:外境汇于心性如阳光;
心性不为过染如泥莲;功德自成如同摩尼宝;
自明无障如离云日月;无偏周遍明空如虚空;
世俗无增无减如大海。谁知此理获得本来地。
以极重要劝自之六法:自作决定入法极重要;
自劝勉己行善极重要;自劝勉己对治极重要;
自劝勉己苦行极重要;劝己修法究竟极重要;
劝己度化众生极重要。此乃共同教言当铭记。
心与行善相融之六法:反复观察所行善或恶;
调伏庸俗平凡分别念;恒时恭敬专心而祈祷;
依照经论所说而奉行;当以证悟定见转自心;
所行当以无相密意摄。如是而行成就菩提道。
诸修行者不堕之六法:无信田地不生安乐果;
无智净师不遣无明暗;未行妙法苦海常汹涌;
不行十善失去法根本;不离琐事缚于懈怠笼;
不具慧眼堕入轮回涧。不堕此中勤修极关键。
未作怎能希求之六法:造罪怎能不受恶趣苦?
未行善法怎能得善趣?未断烦恼怎能净迷乱?
未积二资怎能获佛果?追求今生怎得后世乐?
未行正法怎能不流转?虽欲希求然却不现实。
获得善趣安乐之六法:具有往昔所积之善业;
现今三门无伪正直住;于诸众生无有损害心;
诚信业果断恶而行善;信解真实了义之正见;
具有敬信精进而修法。善趣喜乐已握手掌中。
堕入恶趣众人之六法:恣意生嗔性情极粗暴;
诋毁善法赞颂罪恶业;各种手段欺他具谄诳;
见他圆满生起嫉妒心;贪图财物吝啬无施心;
蔑视他人我慢傲心大。谁具此等前途为恶趣,
受无量苦无有解脱时。
修解脱道妙法之六相:以大敬信依止智者师,
广闻博思圆满至究竟;若无加持依怙于此世,
为魔违缘欺故敬三宝;于诸亲怨未生厌离前,
不出惑泥当离贪嗔魔;未以正念哨兵所摄持,
坠入恶趣涧故不放逸;不具修法军队不能胜,
轮回敌故勤行善净罪;未以无缘摄持有为善,
不能成佛故当具智慧。如是精进则速成菩提。
精勤积资行善之六法:恭敬圣者具大功德故,
供师本尊空行极重要;饶益有情具大功德故,
悲心救护苦众极重要;无偏修法具大功德故,
精进闻思修行极重要;利益他众具大功德故,
发心讲法作众依怙亲;无相无缘具大功德故,
断除我执我慢与相执;修持实相具大功德故,
修成究竟义之三宝尊。若如是行速成正等觉。
自己毁坏自己之六法:不听慈心相告教言者,
如龟出言坠落毁自己;造恶业后欲求快乐者,
如服毒者求乐毁自己;舍弃上师依止恶友者,
如弃送者入敌毁自己;放弃佛法而搞世法者,
如弃王位放牧毁自己。不成此六种人极重要。
自我忠告不为之六法:莫入城市依止寂静处;
莫成刚强三门极调柔;心勿粗暴一心向正法;
勿成无愧履行所立誓;勿破誓言恭敬师道友;
莫为苦恼心境当放宽,住于舒适之处极重要。
慎重思维可惜之六法:深恩老父大恩之上师,
忘记可惜故当敬祈祷;深恩老母六道有情众,
受苦可惜故当引乐道;自己暇满难得此三门,
空耗可惜故利他行善;殊胜道友赐悉地本尊,
弃离可惜故恒敬相伴;胜子自然智慧美童子,
迷失可惜故持法性地;祖传家宝心性摩尼珠,
遗失可惜故当慎珍爱;若持永久王位此重要。
法未修成受苦之六法:投生三有痛苦虽不欲,
然如以土堵水必承受;年迈腐朽老苦虽不欲,
然如花遭霜打必承受;剧烈难忍病苦虽不欲,
如鱼弹热沙中必承受;自他爱别离苦虽不欲,
然如骆驼失崽必承受;怨魔加害之苦虽不欲,
然如雏为鹞捉必承受;强烈死亡之苦虽不欲,
然如风中残烛必承受。思维此等后当勤修法。
虽欲无法摆脱之六法:家人亲友虽欲恒不离,
相依相伴然却定别离;美妙住宅虽欲恒不离,
长久居住然却定离去;幸福受用虽欲恒不离,
长久享受然却定舍弃;暇满人身虽欲恒不离,
长久留世然却定死亡;贤善上师虽欲恒不离,
听受正法然却定别离;善良道友虽欲恒不离,
和睦相处然却定分离。今起该披精进之铠甲,
诣至无离大乐之宝洲。于诸深生厌离道友前,
无有正法乞人我劝勉。
不想自然而得之六法:抛弃无有必要轮回法,
涅槃安乐不求自然得;以无偏信精勤行善法,
幸福安宁不求自然得;所为皆依上师言教行,
甚深教授不求自然得;以四无量修炼自相续,
利众事业不求自然得;断除贪心尽力积资粮,
受用财富不求自然得;修持无离无合佛密意,
迷现我执自然而然灭。依教修行自然得如是。
善加思维应当之六法:于此轮回迷现法厌恶,
当如见到尸粪般反感;警惕一切不善诸恶业,
当如新媳入门般小心;于非法业生起后悔心,
当如服毒之人忆痛苦;断除烦恼具有慑服力,
当如狮子神威具对治;所生妄念能够自解脱,
当如盐入水中自溶解;了知法与非法之差别,
当如天鹅之喙具智慧。具此六者相应诸正法。
大瑜伽士所需之六法:见解如王故需持本地;
行为如臣故需知行时;戒如门卫故需能应付;
智慧如仆故需具全能;妄念如云故需自消失;
德如仓库故需恒充满。若具此六任运成二利。
欲成国王善修之六法:欲成长官王劝自修法;
欲成勇士王摧烦恼敌;欲成人王下达教法令;
欲成威力王伏我执魔;欲成富王积二资粮财;
欲成医王除自过痼疾。知此理者则成人天师。
谨慎提防怨敌之六法:于法起信心生出离时,
亲友情感之敌易出现;断除一切轮回琐事时,
贪恋缠绵自敌易出现;行持正法布施食财时,
他人传诵慢敌易出现;实际修行甚深教言时,
三心二意疑敌易出现;显现觉受增上暖相时,
喜执有缘之敌易出现;开启种种功德之门时,
贡高我慢之敌易出现。提防易现之敌极关键。
诸修行者修持慈心时,披上安忍铠甲六教言:
终生修法圆满是勇士;三门趋入善法是信士;
无有谄诳虚伪是善士;了知断绝邪道是智士;
以法度过人生是明士;大慈大悲利他是菩萨。
当学一切圣者之威仪。
脱离痛苦网罟之六法:已获难得人身且遇法;
幸逢具相上师生敬信;断除轮回琐事无愦闹;
受持甚深教授无道障;行持善法度日无懈怠;
大乐任运自成离执著。具此六者不会生苦恼。
开示表明教授之六法:谁厌静处独自呆不住,
知其未曾实修住心法;谁与多人不能共相处,
知其无巧方便性情劣;谁依上师然未断非法,
知其未得师德与加持;谁不调柔骄傲我慢高,
知其未悟实相无体验;谁若轻视教言极懒惰,
知其未入解脱转轮回;谁重自利无有大悲心,
知其无大乘道与发心。依此外相推知内在德。
故望勿入非法之歧途。
宣说成为枉然之六法:不畏恶趣积累罪恶业,
难得暇满人身成枉然;入佛门后贪嗔执偏袒,
真实义之信心成枉然;若以闻思词句生我慢,
证悟实相智慧成枉然;放弃甚深密宗实修法,
无要精进苦行成枉然;舍弃无二双运胜智慧,
修习执边现空成枉然;放弃住山静处修正法,
游于城乡悉地成枉然。是故不成枉然极关键。
追循前辈足迹之六法:若想根除罪障与习气,
且观无基离根之心性;若想寻觅所欲如意宝,
持之以恒勤修甚深道;若想证悟实相义法性,
且观寻而不得自性住;若想实修教言入自心,
则调自续尔后实修持;若想诚心如理修正法,
则弃今生斩断耽著藤;若想速得前辈之伟迹,
观彼行为真心修正法。此等乃是窍诀精华要。
不符共同规律之六法:自之种种恶行已具全,
望悦他众非行者做法;自之谄诳虚伪已具全,
望悦三宝非行者做法;不于静处精进而修持,
埋怨正法非行者做法;口头慈悲实际为私欲,
望成利他非行者做法;心中执我口头说空性,
望得解脱非行者做法;心有我见口头言离边,
望证实相非行者做法。是故勿毁佛教总法轨。
极其善妙吉祥之六法:佛法住世获得人身时,
应该迅速脱离轮回壕;闻思精华实修之此时,
正法应该融入自相续;出现种种痛苦违缘时,
应该毅然精进修正法;六聚门中显现六境时,
二取显现应该自解脱;修习见修行义之此时,
应该无偏修炼觉性力;成办永久大计之此时,
应该勤修慈悲之教言。若未以修佛法获把握,
死时死主亦会耻笑汝。
矛盾可笑不成之六法:自己尚未获得自在前,
令他自在矛盾又可笑;尚未成办自利能力时,
想成他利矛盾又可笑;自尚不具弟子之法相,
想做上师矛盾又可笑;自如干燥皮革不调柔,
想调他心矛盾又可笑;自忙今生无有证悟见,
教他修法矛盾又可笑;自尚未断庸俗之行为,
令他如法矛盾又可笑。不染如是过患极重要。
慎重勉励修法之六法:若想舍弃无义世间事,
生信心时立即放下之,纵做无有完时如水纹;
若想前往寂静处修持,生此念时即去勿耽搁,
尔时未去拖延违缘多;依上师时当依教奉行,
自我表功无被摄受时;观心性时当无改自住,
未住改造无见本面时;寻功德时当持之以恒,
性急轮番德无圆满时;至尽地时当获实相果,
他处寻觅无有获得时。
修持实相对治之六法:不居高位住于低微处;
不做大官居于贤低位;不求名利摧毁我执山;
不贪私欲胜利当知足;观心善恶不看人喜怒;
六识不散外境观心性。具此六者修法切要点。
开示了义窍诀之六法:若具诚挚敬信心祈祷,
定会证悟心性得加持;若知自然无作中放松,
定会出现自明无二智;若观二取体相分别念,
定会无改无染自解脱;若知迷现妄念住本地,
定现自明无念之智慧;若以方便认识觉性基,
定现不动离戏任运性;若无懈怠持久恒精进,
定现地道功德之暖相。
开示实是教言之六法:狡猾欺他实是欺自己;
胜利献他实是献自己;残暴害他实是害自己;
如何利他实是利自己;嫉妒谤他实是谤自己;
利他积资实是自积资。懂此者少实践者更罕,
是故自心当修此实义。
宣说无有用途之六法:无敬信者悲悯不能摄;
无智慧者闻思亦无用;无誓言者不能得悉地;
不听从者教诲亦无用;秉性劣者正法亦无用;
不报恩者饶益亦无用。
开示法有阻碍之六法:若未见内烦恼之怨敌,
外之上师教授有阻碍;若未抛弃今生之琐事,
实修成就之时有阻碍;若未断老后苦之顾虑,
诚心精勤修法有阻碍;若自内心未生起定解,
敬信正法上师有阻碍;若未断除轮回罪恶行,
圣者大悲引导有阻碍;若未舍弃顽固之实执,
无有偏袒教授有阻碍。
失望且诚可笑之六法:居不居住尚且不一定,
筹划住处失望诚可笑;享不享用尚且不一定,
积蓄财物失望诚可笑;穿不穿着尚且不一定,
勤制衣服失望诚可笑;食不食用尚且不一定,
忙碌寻食失望诚可笑;相不相处尚且不一定,
交友成婚失望诚可笑;孝不孝敬尚且不一定,
珍爱子孙失望诚可笑。目睹世人迷乱行为时,
失望可笑之处极其多。
开示必须教言之六法:世间琐事必须尽力抛;
无明黑暗必须尽力清;二取建筑必须尽力拆;
证相功德必须尽力增;双运智慧必须尽力现;
三身宝珠必须尽力获。
开示遗憾教言之六法:虽然弃俗出家已多年,
仍不知戒开遮真遗憾;虽然进入佛门已多年,
仍需始学善业真遗憾;虽然趋入大乘已多年,
仍不接近发心真遗憾;虽然闻思佛法已多年,
仍未趋向实修真遗憾;虽然修持佛法已多年,
仍未生起证相真遗憾;虽称证悟见解已多年,
仍未灭尽实执真遗憾。此等先造建筑已竣工,
尔后再奠地基真稀有!观察可笑思维心失望,
故依圣者闻思修佛法。
开示法性自具六要点:未观未察本面自然见;
未思未除轮回本清净;未断未解执著自解脱;
未寻未修五身任运成;未舍未取功过自离边;
未作未勤事业自然成。谁知此理通达精华要。
上师精通教言之六法:精通令无信者生信心;
精通令学取舍之道理;精通修法切合诸要诀;
精通遣除违缘障碍法;精通宣说双运耳传法;
精通恶缘转为道用法。
理当依止上师之六法:平常疾病尚需依医生,
除轮回疾理当依上师;恐惧险地尚需依送者,
救脱中阴理当依上师;商议大事尚需依长辈,
永久计划理当依上师;争论诉讼尚需依长官,
为灭恶缘理当依上师;船客赴岸尚需依船夫,
渡过苦海理当依上师;商人赴海尚需依商主,
成就菩提理当依上师。
宣说请看教言之六法:请看现今疾病之苦痛,
思维能忍三恶趣苦否?请看囚犯勤逃出囹圄,
思维轮回各狱摧自否?请看今生奔波求衣食,
思维今失永恒稼穑否?请看短暂相处恶友过,
思维能忍难处众生否?请看普通险地多谨慎,
思维坠入恶趣深渊否?请看现世夫妻亡悲痛,
思维离开永久之佛法。如是思维趋向三有岸。
宣说实修窍诀之六法:犹如空中升起璀璨日,
实修明空自然之智慧;犹如须弥山巅见群山,
现见心性诣至密意顶;犹如至金洲时不得粪,
散乱外境直指为法性;犹如微风散于晴空中,
妄念体相自然而消失;犹如所射兵器成花雨,
一切显现道用为法身;犹如狮子三力自圆满,
等性胜伏一切希忧相。谁知此理通达最深要。
转为道用归纳之六法:器情迷现直指为净相;
轮回直指痛苦生悲心;众生直指父母生慈心;
因果直指缘起守三戒;四灌直指三门修生圆;
现相直指心性悟法性。若具此六则无歧途障。
不甘懈怠要点之六法:别等有朝一日至静处,
自心远离二取极重要;别等将从教言中得到,
寻深方便道法极重要;别等积蓄生活之用品,
随得知足维生极重要;切勿拖延耽搁修正法,
立即舍弃琐事极重要;别等积资净障得证相,
强力实修深法极重要;别等次第而寻得地道,
稳修心性三身极重要。若实修此则成菩提果。
修学要点实义之六法:为利众生坚持菩提心;
为积二资安住波罗蜜;为修智慧精通诸法语;
为修禅定居于寂静处;为舍诸行行持头陀行;
为成胜果恒时敬上师。谁安住此趋入大乘道。
详细宣说住道之六法:身心无动之故寂静道;
自他无恼之故合理道;自性无悔之故善妙道;
修成功德之故真实道;行事圆满之故成就道;
往昔修炼之故任运道。住此六道之人得安乐。
诸大乘士所行之六法:欲求佛法趋至法性中;
欲利众生应机宣说法;欲证自心灭尽贪嗔痴;
欲得智慧求大资粮道;欲利有情随机而投生;
欲解脱道依止上师尊。如是而行即学佛法者。
需要心静教言之六法:积累善根需要心寂静;
勤行正法需要心寂静;无上菩提需要心寂静;
发心利他需要心寂静;恒修法性需要心寂静;
厌离出离需要心寂静。谁如是行趋入佛子道。
详说语言教授之六法:宣说众生行为无尽语;
细说浩如烟海法理语;赞说佛陀功德之语言;
详说无尽大乘之语言;十方虚空法音遍布语;
宣说轮回灭亡涅槃语。谁具此六即是佛长子。
细说身体幻化之六法:为度人类幻化为人身;
为度恶趣幻化非人身;为度非天天人现天身;
为度小士幻化声缘身;为度大乘幻化菩萨身;
为利自在菩萨现报身。圆满功德诸士任运成。
宣说一切佛子之六首:为聚人天世间之众生,
顶礼具德上师佛子首;为令三宝传承不间断,
摄持如来法理佛子首;为成三千世界之主尊,
诚信清净深法佛子首;为将众生安置菩提道,
度化一切有情佛子首;为能成就无上之正法,
安住智慧度为佛子首;为能以诸三界作供养,
回向一切善根佛子首。具此六者成就胜坛城。
一切佛子所具之六耳:听闻美言恶语不破立;
不求美言不诋毁恶语;耳闻菩萨事迹生欢喜;
听无暇处披上大悲铠;闻赞佛陀发起精进心;
知十方世诸音为谷声。如是佛子当具此六耳。
宣说一切佛子之六眼:能见世间色法为肉眼;
能见众生种性为天眼;能见有情根基为慧眼;
如理见诸法故为法眼;无有障垢故为无碍眼;
能见法界故为遍知眼。具此六眼成办众生利。
宣说一切佛子之六手:诚信佛陀故为信心手;
能满乞愿故为布施手;遣除怀疑故为闻法手;
救度众生故为献乐手;为众传法故为无吝手;
积资供佛故为承侍手。具此六手之人现法光。
一切佛子所具之六足:圆满宏愿故为持戒足;
摄菩提法故为精进足;圆满行事故为誓言足;
遵师言教故为随顺足;闻法不厌故为智慧足;
细致而行故为慎重足。具六足士定证得佛果。
魔不能害盔甲之六法:救护众生慈爱之盔甲;
圆满行事宏愿之盔甲;救度有情大悲之盔甲;
遣除无明智慧之盔甲;具大乘心安忍之盔甲;
现行善法方便之盔甲。一切佛子行道之助伴。
宣说持执兵刃之六法:斩断二取持执等性刃;
斩断烦恼持执智慧刃;斩断邪命持执正命刃;
斩断破戒持执净戒刃;斩断吝网持执布施刃;
度化众生持执无厌刃。具此六刃斩断三有藤。
超胜一切教言之六法:虽知众生本是正等觉,
然为度众而广积二资;虽知一切佛刹如虚空,
然为修炼刹土猛精进;虽知利众当无厌烦心,
然不舍弃无我义之相;虽知具神通者能幻变,
然当于法界中不动摇;虽知不舍殊胜菩提心,
然当生起如来之智慧;虽以说法满足众生愿,
然不离开法性之境界。具此众人能得如来果。
了知魔业断除之六法:利他怯懦心烦意又乱;
小利喜悦一事亦不忍;怀疑正法舍弃微妙法;
不利众生求自得解脱;怕自流转舍弃菩萨行;
不发大愿而想灭烦恼。此六乃是魔业当远离。
得师加持验相之六法:发起无上圆满菩提心;
了知一切魔业而遣除;闻大乘法励力而行持;
于轮回中利他无厌倦;说声闻法不执其胜妙;
纵证密意亦当勤修持。此乃一切佛子所应行。
欲求说法之人六种魔:于无怙者不赐正法魔;
轻视堪为法器弟子魔;为求财物说法又是魔;
于非法器传授深法魔;于求胜乘者说小乘魔;
不随根基随意说法魔。不为此等魔欺极重要。
弟子当断邪魔之六法:弃善知识依止罪恶友,
是着远离示道怙主魔;舍弃大乘闻受小乘法,
是着步入歧途邪道魔;弃解脱道寻世间学问,
是着所作所为颠倒魔;不乐投生希求自涅槃,
是着退失发心铠甲魔;自未曾闻诋毁微妙法,
是着错乱取舍之恶魔;不知善恶取舍法非法,
是着无明黑暗笼罩魔。诸法器者断此极关键。
不为魔业所害之六法:断除我慢恭敬善知识;
断除嗔恨赞叹他人德;断除懈怠勤修甚深义;
断除偏执寻觅诸佛法;断除渐次趋入双运道;
断除琐事修持精华义。谁具此六能摧毁魔军。
学大乘者破戒之六法:舍弃三宝欺骗应供处;
舍弃净心虚伪而行持;于诸佛子恶语而中伤;
他人行善令生后悔心;嗔恨嫉妒趋入胜乘者;
趋入方便智慧脱离道。恒当策励舍弃此六法。
行利他时出现嫉妒谤,于彼不生厌烦之六法:
思是自己毁他异熟果;思是净惑恶业大方便;
思是揭露诸过之教诲;不作评价思如犬吠声;
思成安忍对境增善业;认识本面无迹空性幻。
思维此等断除嗔恨心,不喜以及厌心行利他。
安忍眷属恶行之六法:于其反以大悲心摄受;
于诸其他眷属无希望;思维事情前因及后果;
思维自己业力及外缘;与谁交往皆以此类推;
一切观为如梦如虚幻。厌烦恶眷依此六对治。
恒常念诵愿文之六法:愿我乃至生生世世中,
获得具足七德之善趣;愿我出生立即遇正法,
具有如理修持之自由;愿我能令上师生欢喜,
日日夜夜之中行正法;愿我悟法后修精华义,
彼生越过三有之大海;愿我能为众生传妙法,
成办他利无有厌倦心;愿我能以无偏大事业,
令诸有情一同成正觉。恒时持诵此六发愿王,
福德功德无量等虚空。
受持法藏教授之六法:无有虚伪寻求微妙法;
诚挚恭敬正法而修持;为他传法且赞法功德;
于说法者生起本师想;恒以恭敬承侍依上师;
无有厌倦受持正法藏。此乃一切佛子之妙行。
以六无量接引诸众生:实践欲他离苦之悲心;
实践欲他得乐之慈心;实践不离得乐之喜心;
实践无有亲疏之舍心;实践令入有缘之法门;
实践三轮体空无缘法。修学增长发心义重要。
谨慎修持佛法之六种:慈目而视一切诸有情;
如理了知应行不应行;如理证悟大菩提智慧;
为利有情不舍轮回众;自性无念不为轮回染;
若想成佛精勤而修法。此乃一切佛子圆满行。
断除违缘障碍之六法:孤陋寡闻莫入城市中;
不具戒律莫受他人敬;未护根门之人莫视女;
未入定者切莫散外境;身心粗者莫住不合处;
莫以邪命伪装式维生。未断此六将为魔所欺。
教诲断除六种恶劣友:不依一切顺世外道徒;
不依追求今生之凡夫;不依无慈自利声闻众;
不依无利他心之缘觉;不依求财积财散乱者;
不依贪图名闻利养者。若依此者将比其更劣。
宣说重要功德之六法:证无我时悯有情重要;
信空性时警因果重要;住寂灭时离三有重要;
发布施时不求报重要;守戒律时无慢心重要;
居静处时减资具重要。若具此六如是成正法。
修行正法必要之六法:学习自己他众之智慧;
断除所摄眷属之怀疑;护持佛教受持微妙法;
了知取舍不入颠倒途;了知高低差别入深道;
了知宗派之义断歧障。诸说法者当知此等理。
值遇一切佛陀之六法:守持三种清净戒律者,
修习一缘等持佛陀身;精进恭敬念佛供赞佛;
散乱行事之时观心性;虽无烦恼亦愿投三有;
毫不散漫精勤行善法;殊胜意乐清净发善愿。
勤行此六蒙受佛摄受。
纵遇命难不舍之六法:不舍利他圆满菩提心;
不舍能仁所宣之妙法;不舍漂泊轮回之众生;
不舍净障积资之善根;不舍引道上师本尊众;
不舍修证圣果之深道。
成为强力对治之六法:如何贫穷亦不舍善行;
如何贤善亦不轻劣者;虽无人劝亦为他引道;
虽然利他亦不图回报;虽受加害亦无报复心;
以正知念行持对治法。
成就菩提之法六方便:慈悲观待一切诸有情;
如理了知诸法之本性;虽无烦恼亦转世利众;
利众之事永远不放弃;精勤求得佛陀之智慧;
了知一切无缘如虚空。此乃回向菩提方便行。
宣说六大方便之次第:微善转成大善之方法,
少许回向以及作随喜;小事修成广大福德法,
令他发菩提心入正道;遣除他人心怀嗔恨法,
以四事业随顺利众生;引导普通众生学佛法,
言合意语施衣食受用;令已入道之士成熟法,
传其信解之法赞大乘;令已成熟之人解脱法,
详说甚深广大切要法。具此六者利他无困难。
不随顺者入道之六法:令其随顺自行且调柔,
赞他随喜顺从令入道;声称您若如理修正法,
我将提供顺缘令入法;有时亦以暴力现怒容,
稍许加害令其入正法;揭露过失好心相呵责,
进行试探如理令入道;利益他人至其报恩时,
不求回报而令其入道;于诸有缘众前现神变,
以此清净方式令入道。佛子当以方便利他众。
修学广大意义之六法:恒思饶益轮回诸有情;
以无嗔害慈心待诸众;以无愚昧方便度众生;
以无嫉妒同等赐安乐;以无我慢唯一行他利;
以无吝啬广施善资粮。具此利乐有情极重要。
彻底根除我执之六法:如诸佛陀作为我依怙,
我当尽力成为彼等伴;如佛子众作为我依怙,
我当作彼助伴行他利;如诸护法作为我友伴,
我当协助彼等履诺言;如诸佛法成为我依怙,
我当成为法伴慎修持;如慈悲主成为我助伴,
我当成彼助缘勤行善;如胜上师成为我怙主,
我当利益众生成怙主。当深思维恭敬而修持。
宣说清净自性之六法:清净闻思无偏证密意;
清净见解通达双运义;清净修习二取自然清;
清净行为自相续无垢;清净证相圆满诸妙力;
清净悉地趋至法性界。若具此六精通大乘义。
修持重他胜己之六法:取舍自他见闻如此行,
不顾自己所受之痛苦,为除他人痛苦而精勤;
不顾自己所享之安乐,为令他人安乐而精勤;
不顾自己五毒分别念,为摧他人烦恼而精勤;
不顾生起自己之智慧,为使他人生智而精勤;
不顾净除自己之二障,为净他人二障而精勤;
不顾积累自己之二资,为积他人二资而精勤。
如是而行速疾成自利。
密意难以揣测之六法:心想我当归纳而行持,
一切佛子无余之行为;心想我获菩提时成办,
一切善逝所有诸事业;心想纵为一一之众生,
我于无数劫中宁受苦;心想一切佛子不能行,
极难利众事业我行持;心想无量刹土一刹中,
行持佛陀无数之事业;想我若未圆满此等行,
则已欺蒙诸佛及佛子。恒时披上六种大铠甲。
诸魔不能胜伏六盔甲:渔夫屠夫农民及军人,
商人仆人仅为维生故,饱尝寒热饥渴舍生命,
无有懈怠恒常奔波行。见此六例当为无量众,
励力修持难行之菩提。
断除六魔教授之六法:若舍发心利他解脱道,
追求自利声誉名利魔;自相续处平庸之状态,
辩论圣者断证刚强魔;一缘等持拖延而修持,
羡慕希望得果懈怠魔;弃离所依深山寂静处,
谋求利润积财贪欲魔;舍弃闻思教理窍诀后,
盲修瞎炼冒充愚昧魔;自之过失隐藏于内心,
他人无过亦说嫉妒魔。自心不着恶魔极关键。
不为过患所动之六法:不为声缘所动如山王;
不为妄念所动如虚空;不为利养所动如圣者;
不为病苦所动如大地;不为饥寒所动如大海;
不为魔障所动如烈火。谁具此六住于胜乘义。
宣说极为重要之六法:成办自利他利极重要;
利益低下众生极重要;了知众生恩德极重要;
利乐作害之人极重要;利众较供养佛陀重要;
弃自乐遣他苦极重要。此等乃为大乘大宗旨。
极大恩德教授之六法:遭受危害令己遇正法,
得解脱道害者恩德大;厌离痛苦令己遇正法,
获得永乐痛苦恩德大;非人作害令己遇正法,
获得无畏鬼魔恩德大;人等嗔恨令己遇正法,
获得利乐嗔者恩德大;猛烈恶缘令己遇正法,
获无变道恶缘恩德大;他人劝告令己遇正法,
获精华义劝者恩德大。平等报恩善根回向彼。
危害道用推理之六法:受害值遇上师害道用;
怕苦趋入佛门害道用;令生菩提心故害道用;
利众积资净障害道用;观自本面证悟害道用;
增上地道功德害道用。劝行善故危害转道用。
成办他利功德之六法:作为救脱诸畏护送者;
作为防护魔障守护者;作为遣除疾病之医生;
作为遣除魔缘之勇士;彻底根除一切业烦恼;
圆满二资获得菩提果。功德无量等同虚空界。
高度赞叹功德之六法:无余摧毁一切大罪业;
备受一切佛陀之赞赏;断除轮回成就诸利乐;
得菩萨地成为应供处;成为无量众生之商主;
圆满暂时究竟之二利。
宣说抉择实相之六法:实相无有迁变如虚空;
实相不动无灭如大海;实相无念满愿如宝珠;
实相以缘不同如冰片;实相明空无垢如明镜;
实相无偏周遍如芝麻。以此六相抉择极重要。
第一犹如虚空之六法:无有偏堕之故如虚空;
无有偏向之故如虚空;无有宽窄之故如虚空;
无有高低之故如虚空;无有形色之故如虚空;
出现诸轮涅故如虚空。
第二犹如大海之六法:实相广大无边如大海;
无实通彻深奥如大海;难以测度无量如大海;
二边不动清澈如大海;广界不灭自明如大海;
妄念波涛自解如大海。
第三犹如宝珠之六法:无念满足所欲如宝珠;
满愿亦无偏堕如宝珠;实相自性清净如宝珠;
妙力中现庄严如宝珠;明清无有戏论如宝珠;
一切法界一体如宝珠。
第四犹如冰片之六法:未证显现轮回如冰片;
感受六道痛苦如冰片;证悟获得佛果如冰片;
成就寂乐三身如冰片;基中无有轮涅如冰片;
依缘显现异相如冰片。
第五犹如明镜之六法:实相基中明故如明镜;
无有障蔽离垢如明镜;游舞不灭现故如明镜;
体相无二之故如明镜;无念明性住故如明镜;
自明本来清净如明镜。
第六犹如芝麻之六法:佛性遍布众生如芝麻;
显现生死因果如芝麻;心性现于外境如芝麻;
境念解脱心性如芝麻;若修则现法身如芝麻;
果位不复成因如芝麻。若知此理精通实相义。
斩断二现耽著之六法:以梦比喻显现直指心,
犹如梦醒自然无显现,净除无明自心亦无有,
依此灭除外境之实执;以幻比喻境心证妙力,
了知显现皆空迷乱相;以影像喻直指心自性,
了知显现空性离二取;以烟雾喻直指心游舞,
依此证悟境现自消空;以彩虹喻直指心庄严,
如融空中解脱自现智;以水晶喻直指心自相,
心性自相解脱无二智。
六种直指所摄之六法:义阿赖耶无二离偏向;
彼中迷现轮回之自性;迷现迷执自心之幻变;
从中脱离无基修妙力;境心自灭解脱为智慧;
智慧自净本来执坚地。此六正法总纲极重要,
仅仅了知自然得成就。
究竟深义三身六直指:第一任运自成之直指:
水晶明镜以及太阳光,明性自性本性三种性,
法身自性清净之本性,犹如无垢水晶本洁净,
报身本体光明之自性,犹如清洁明镜中影像,
化身现相无内外本性,犹如日月照射至十方,
此等本来任运自成故,莫从他寻当知自本具。
第二宝珠不灭之直指:自性清净为本体法身,
光明不灭为自性报身,智慧不灭为大悲化身,
自具彼性如力士宝珠。
第三太阳自现之直指:如同日轮通彻无分别,
觉性智慧无念为法身,如同不为云遮自明净,
五门顿然明清为报身,如同光线射向一切处,
显现六境不灭为化身,如同晨起日出自证中,
本具三身当知其本面。
第四以日直指现法界:如空清净法性法身中,
如日自现光明之报身,自性无二觉空之化身,
自己具有当知其本面。
第五喻义因三之直指:喻如虚空清净之法身,
乃为超离一切偏堕性,义即光明自净之报身,
乃为本来自成无为法,因即自光显现之化身,
乃为令生诚信自明灯。
第六法界觉性之直指:如空法界本净即法身,
如界本体光明即报身,如离方位觉空即化身,
自证性中本来已成故,莫于他寻寻亦无得时,
未知此理如炼石成金,天盲寻金日为云遮蔽,
无足登梯盲人去佛堂,犹如黑暗之中升明月,
虽似明亮然却具痴暗,是故慎重无误抉择后,
稳获心性之义极关键。
入定出定不离六密意,当以六种比喻而了知:
第一空中微风比喻示:犹如虚空明净智慧中,
实修动念解脱自明性,体验通彻无执之觉受,
未知此理一缘之等持,如同风中残烛不堪缘。
第二清晨日出比喻示:实修离明蔽边之本性,
体验自净明清之智慧,未知此理如同患瘟疫,
昏沉掉举遮障实相义。
第三无风油灯比喻示:实修毫不动摇境心义,
体验未经改造大等性,未知此理如同不孝子,
座间修习需时无用途。
第四虚空广界比喻示:实修普明无边平等性,
体验离希忧执之密意,未知此理精进堕险地,
如同断翅小鸟飞空中。
第五大海波浪比喻示:实修自融自现法界性,
体验生住灭与法性融,未知此理基中执二取,
无法脱离破立之对境。
第六小溪入海比喻示:实修识聚自融自心性,
体验多者一味一明点,未知此理无法灭妄念,
如同芥子洒落于地面。若知如是窍诀切要修,
则如大海深广瑜伽士,未知此理如小溪干涸,
见修行皆不能胜外缘。
获得见解本地之六要:第一无有二取之见解,
获得自证无二之本地,六境空性远离所取边,
智慧自明远离能取边,无能所取远离二取边,
边解唯名远离非二边,证此理者于何皆无执。
第二远离有无常断见,依之获得自地之窍诀,
是自然智慧故离无边,无分别念垢故离有边,
无境离名之故离二边,现而游舞故离非二边,
当知大全解脱本解脱。
第三获得远离生灭地,如空生其不成离生边,
游舞不灭之故离灭边,生时无生远离二者边,
能见不成远离非二边,当证自性清净一法界。
第四获得远离现空地,自性光明之故离空边,
无有分别念故离现边,无有破立之故离二边,
无有所缘故离非二边,当知大平等性自解脱。
第五获得远离常断地:所现本体空性离常边,
空性显现种种离断边,现空无离无合离二边,
见者本面净离非二边,一切本来未生持本净。
第六获得远离贤劣地,未堕高见清除贤胜执,
未堕劣见清除断恶心,未堕二见二执自地空,
未堕无二远离一切边,若未了知如是大见解,
不能自离出现歧途障,低劣见解不能增境界,
是故持地窍诀极重要。
妄念转为助缘之六法:心识道用自消如微风,
内心现出自然之智慧;动念道用自净如闪电,
显现一切动念自明智;忆念道用自清如浊水,
显现忆念自然佛意趣;诸分别念道用为法性,
内现无有取舍之密意;执著道用自尽无对境,
自现无基所见消失智;自相道用明净明界伴,
内现明然无迹之智慧。如是实修之诸瑜伽士,
即从分别念中显现智,如同干薪之中燃大火,
一切现为助伴极关键。
安住法性境界之六要:调整风脉明点各自要,
身即依照禅定之六法:解脱庸俗平凡迷现要,
了知器情乃为佛坛城;自然生起大乐境界要,
即闭下风而修宝瓶气;安住无念法性境界要,
舌尖上卷勿触二上腭;自明智慧清净虚空要,
双目直视一卡虚空处;本来智慧任运自成要,
心性无改放松明清住。具此法者安住法性中,
故具缘者应当精进修。
安住法性境界之六法:当以六种窍诀而了知,
依靠三时无别之窍诀,断除二执分别心念边,
不忆过去不妄想未来,现在无执之中坦然住;
依靠燕子入窝之窍诀,断除希忧分别心念边,
现在之心无生亦无灭,不散等性之中放松住;
依靠士夫舍事之窍诀,断除执著依处分别边,
心性实相无改平等中,远离所缘平等一味住;
依靠大鹏翱翔之窍诀,断除怀疑二执分别边,
断心识边自然本性中,广大平等一味而安住;
依晨日出清净之窍诀,断除种种境现分别边,
不摄根门不破动念中,六聚悠然放松而安住;
依靠相执自净之窍诀,断除种种妄念分别边,
于所显现诸境无取舍,无改本性之中如理住。
如是住者无二性中住,定现边解脱之广意趣。
宣说修行共过之六法:明清不分无念茫茫然;
特意修明偏堕智慧方;散射内收片面执著心;
未证内明迷迷茫茫状;未彻断定跟随怀疑转;
三门改造迷乱成妄念。如是六过所生诸障碍,
求真义者当断而修持。
宣说修道歧途之六法:四无色界作意之修行;
执持世俗无因果断见;执持二取不变大常见;
境现视为怨敌或荆棘;一切归心自证自明修;
分别识聚视尊离真义。万勿堕入此等六歧途,
亦勿超离法界平等性。
出现六过纠正之六法:犹如云消空中纠正法,
所现一切种种心幻变;自性悉皆净于法性空,
犹如贼至空室纠正法,分别妄念本体无自性,
生起之时未生无识别,仅仅放松则无所断法;
犹如冬林着火纠正法,观察所生境念之本面,
从而现为法性之助伴;犹如毒为咒摄纠正法,
无生境界之中灭妄念;犹如民见国王纠正法,
五毒生时认识自放松,从而彻见法性义本面,
犹如船上乌鸦纠正法,所生掉举除开法性外,
别无去处境界中安住。以此六要所生诸忆念,
自性自净自清解重要。
真实证悟确信之六相:震慑一切功过无怯懦;
自心法身住于肉身中;不贪轮回利他无厌倦;
通达唯一明点无歧障;诸魔法性无有违缘惧;
苦乐皆空希忧取舍无。通达此理众人悟实相。
真实获得稳固之六量:现有诸法幻化自现故,
恒时出现无自性道相;烦恼本体本来清净故,
五毒自灭显现自明智;功过本来现为大智故,
显现取舍二念自清性;证悟精华之义无他现,
是故妄念现于法性中;心性宝珠自己获得故,
远离死迁恐怖无畏惧;现见自心法性正觉义,
是故脱离精进希忧缚。如是瑜伽之士即正觉。
已得密意境界六确信:证悟诸法离边中观道;
证悟现空双运大光明;证悟一切等性之大乐;
证悟无二唯一之明点;证悟任运自成离方义;
证悟本净本性究竟义。彼等无有欲证之意念,
于证悟时无有自诩心,故为幻化离喻瑜伽士。
如是证悟解脱六方式:正当显现一切外境时,
现即解脱如冰化为水;明知内在觉性诸法后,
知即解脱如水融入水;中间动念二意散射时,
散即解脱如空中闪电;一切假立名声传出时,
名即解脱如同空谷声;所持宗派承认之正时,
彼即解脱如虹消空中;所修之果成就即解脱,
犹如如意宝珠满需欲,自性自解对治自清净,
无名离境密意任运成。如是上根即生得解脱。
当知中根法性中阴时,获得解脱二种之六法,
第一舍弃肉身之六法:内外一切聚于自心时,
即是远离所取之外境;心性集于智慧之中时,
即是远离能取之心性,觉性智为习气包藏时,
地风融入水大身无力,出现粪便之时当超度;
水风融入火大身肢颤,面容积尘口水鼻涕滴;
火风融入风大口鼻干,丧失体温口鼻无光泽,
此时温度若集于脚掌,则堕地狱密处转饿鬼,
脐间旁生心间投生人,喉间非天集眼生天界,
热散顶上则得无上果;一切风风融入神识时,
外气急促不能向内吸,神识不清眼自光灯失,
外气中断神识入光明,内气中断身心相分离,
彼身留世智慧现法界。此等即是初现隐没式。
第二六法根基解脱理:宣说六种根基之第一,
上等根基之中利根者,不现中阴心身分离时,
自明显现法性大胜观,住于远离戏边境界中。
第二上根之中钝根者,于三刹那之中得解脱,
身心分离第一刹那中,显现自明无念大法身,
第二刹那显现报身光,第三刹那解脱光明后,
安住如空等性法身中。
第三中根之中利根者,一或三禅定日处昏厥,
彼者醒后显现智慧光,身之自光语言之自声,
意光线相显现五日时,知身语意本面而解脱。
第四中根之中钝根者,三或五禅定日处昏厥,
彼醒显现五智之光明,不生惧怕无畏自现解。
第五下根之中利根者,三禅定日之中处昏厥,
彼醒显现五智之光明,经过五日智慧显现没,
光中现境声中出光线,光线之中显现妄念时,
灭尽昔日外境财人念,同时应当忆念昔正法,
觉醒对治自明无执著,智慧自现中阴现解脱,
法界之中现前菩提果。
第六下根之中钝根者,一禅定日神识昏厥中,
清醒现智一日而隐没,彼者认为以前身存在,
诸根具足无碍游各处,身心分离寻找境住处,
随业力入不同之胎门,获得具有七德人身后,
值遇深法彼生得解脱,若是罪业极其深重者,
不现中阴身心分离时,自现迷惑显现地狱处,
造罪中等中阴住片刻,尔后感受其他二恶趣,
善恶平等中阴时较长,七七四十九日中停留,
尔后随其业力而投生,即是法性中阴隐没时,
二种钝根转世中阴现,是故今当断恶修善法,
获得心性本地极重要,此乃有利教言当铭记。
宣说现前究竟果位时,所现真实菩提之六法:
离诸二取迷乱习气后,迷现迷执入于法界中,
如同晴天日轮清净时,第一具二清净法身者,
法界中现法性光明智,离戏光明广大周遍性,
任运自成本净中解脱。
第二清净圆满受用身,彼中于诸十地菩萨前,
显现犹如彩虹五部佛,圆满妙相随好极耀眼。
第三犹如月影之化身,现于一切所化水器中,
事业受生殊胜化身等,随顺不同根基而示现,
乃至六道各趣存在间,利众事业不可思议也,
依此三身所具六智慧:法界性智法性无迁变,
大圆镜智自明普现基,平等性智一味无分辨,
妙观察智如所尽所见,成所作智事业不可思,
任运成智无为法性者,离喻如来一切智慧主,
如摩尼宝无念成诸事。
第四众前生起大悲理,发心发愿积累二资粮,
任运自成智慧力所生;第五如何生起大悲理,
自然而然生起大悲心,逢遇外境生起大悲心,
受他劝请祈祷生悲心。
第六以悲利众之方式,乃为有依无依本体三,
定具此等断除偏袒者,法身无阻无依行利众,
以发心愿之力净障碍,于众生前现色身饶益;
报身智慧大悲自现故,有依利益净除十地障;
本性利益事业法界身,息灭有无增损之性中,
于诸所化众前随意现,种种化身行持诸事业。
依宗派见有依利众生,即于究竟圆满之佛地,
成就身智而行利众事;无依如彼成就无毁灭,
然如仙人所造之灵塔,依靠愿力如是而显现,
本性亦行自他之二利,如同彼二有无增损解,
无二无别本性身之中,如理相应安住而利众。
此等三者实则一体故,应当精通如前所说理,
依此摆脱有无边执网,如是获得无上菩提果,
纵是具有信心凡夫人,亦依共同不共殊胜道,
精勤依次向上可证得,任运自成如意之功德,
故勤修解脱道极重要。
思维当今恶世增厌离,人寿无常浑噩而空耗,
学问无穷学亦无尽头,是故日夜当修密宗法。
今生琐事死亦无完时,此起彼伏如同水波纹,
死时是否有用当慎思,今起当修解脱之菩提。
将成如何谁亦不可定,怎有安乐无畏之把握?
是故现今自由自在时,应该前赴永乐解脱处。
死时抛弃今生之身体,以及受用亲友等一切,
谁亦无用独自而前往,此时于谁皈依当慎思。
如今此情此景不久住,天翻地覆死主降临时,
尔时自己何为指望谁?是故现今即当修妙法。
是否智者有无修行等,死时方晓当尽力行善,
修持精华心性本来义,善趣喜乐任运自成也。
解脱妙地珍宝宫殿中,如来前方相迎且享受,
自证殊胜智慧圆菩提,无边恒久无变大乐义。
无有正法乞人我劝言,此乃有利心语记心间。
如是法理功德宝藏论,每一六法亦成精华义,
著此如意宝珠教言藏,为利诸修解脱之信士。
以此善根愿我与众生,无余趋至如来藏本地,
成为圆满断证之功德,任运自成二利之法王。
愿我亦于今起生生世,不厌三有利益诸有情,
于诸圣者前闻正法藏,如是修持令诸佛欢喜,
纵得菩提亦不舍众生,虽住轮回亦不染过患,
引见闻忆触者趋菩提,以此愿令佛佛子欢喜。
为诸具缘者宣甚深法,令诸无缘者播法种子,
勤勉修持实修达究竟,以此愿令怙主师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