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殿里面,在轮体中央部分和四轮辐上,各安置有如意宝宝座。每一宝座由五层部分构成。第一层是象征能满众生一切愿望的如意宝座基;第二层是具有象征四无畏力等功德的狮子、大象、骏马、金翅鸟和共命鸟等诸吉祥神物所举托的座台;第三层是象征无有垢染的莲花;第四层是象征智慧的日轮;第五层是象征方便的月轮。中央宝座端坐毗卢遮那如来佛父佛母(依无垢光尊者之说),东方宝座端坐不动如来佛父佛母,南方宝座端坐宝生如来佛父佛母,西方宝座端坐阿弥陀如来佛父佛母,北方宝座端坐不空成就如来佛父佛母。五部佛父佛母皆以国王与王后形式显现。
以主尊为中心,从东南方向开始,于四轮辐之间莲花、日、月三层宝座之上,各端坐地藏王和嬉女母、金刚手和宝鬘母、虚空藏和歌咏母、观世音和舞女母八位男女菩萨。自东南断隅开始,于莲花、日、月三层宝座之上,各端坐弥勒和香味母、除盖障和花女母、普贤和灯明母、文殊和香涂母八位男女菩萨。这些男女菩萨依菩萨坐式(右腿外伸、左腿弯曲),以大臣方式显现。在外面走廊东南、南方、西南、西北、北方和东北六个方位的莲花宝台之上,各有天道因陀罗导师(帝释)、阿修罗道毗摩质多导师(诤心王)、人道释迦牟尼导师、旁生道狮子善住导师、饿鬼道焰口得瓦导师和地狱道阿瓦牛头导师六类化生,他们以六道众生之王的身份辛勤努力度化众生,而以站立姿势表示。
在宫殿东南西北方位有四所门堂,各所门堂皆有日轮宝垫,有四门守护明王明妃——大威德明王和金刚钩母、大力明王和金刚索母、马头明王和金刚锁母、甘露漩明王和金刚铃母八位男女护法金刚。他们依愤怒金刚站式面向外部,以将军降伏邪魔形式表现。
以上本尊数量依次统计:五部佛父佛母共十位,男女菩萨共十六位,六道导师共六位,四门守护明王明妃共八位——总计四十位,再加上普贤王如来佛父佛母,合计就是四十二位寂静神尊。
普贤王如来佛父佛母所在方位,续部中说是在东西方。他们本为主尊位置,为何却安处于走廊眷属位置呢?就此续部经义,素尔巴派解释为:在传讲续论时,依据《大幻化网海续》所说,普贤王如来佛父佛母是安处于坛城中央主尊位置的。但是在构筑坛城时,因着重于意金刚幻化不动如来为主尊,他与普贤王如来相互调换,普贤王如来佛父佛母就安处在走廊位置。然而,全知无垢光尊者引用布玛莫扎大师的《宝灯论》“无住法界坛城中,即称普贤佛父母,由此幻化报身像,即是五部佛父母”中指出:在法身中本觉智慧安处于超越一切戏论状态之时,就称其为普贤王如来佛父佛母。本觉智慧于报身坛城中,则幻化成五部佛父佛母。由此,在大幻化网中,坛城主尊毗卢遮那实际上就是普贤王如来佛父佛母。所以,在这里就不必调换位置。
安处于走廊位置的普贤王如来佛父佛母是指“妙光现基”的普贤王如来佛父佛母。普贤王如来佛父是妙光能现,普贤王如来佛母是妙光现基,由他们显现坛城所有神尊形象。同样,在中阴阶段,也首先是清净法界妙光现空无别的状态表现成普贤王如来佛父佛母,然后,逐一显现寂怒本尊坛城。所以,主尊普贤王如来佛父佛母与“妙光现基普贤王如来佛父佛母”并非一事。因此,这里所谈到的妙光现基的普贤王如来佛父佛母是坛城能现之基,并不属于所现坛城神尊形象之范畴。所谓的走廊也不是无量宫殿的走廊,而是毗卢遮那如来佛父佛母之心间。
四十二神尊象征意义是:普贤王如来佛父佛母代表现空或觉空无别;五部佛父代表五蕴本际清净;五部佛母代表五大本际清净;地藏王菩萨等前四位菩萨代表眼识、耳识、鼻识、舌识四识本际清净;嬉女母等前四位空行母代表色、声、香、味四尘本际清净;弥勒菩萨等后四位菩萨代表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四根本际清净;香味母等后四位空行母代表四时(过去、现在、未来、不定时)本际清净;六道导师代表六毒烦恼(五度烦恼与吝啬)本际清净;四门守护明王代表身触、能触、所触和触觉本际清净;四门守护明妃代表常见、断见、我见、执相见四见本际清净。
寂静本尊限定四十二位数量,是属于大幻化网中型坛城。而依照大型坛城,则五部佛父佛母各有八位菩萨眷属围绕。主尊与眷属共有五十位,加上十六位男女菩萨、六位导师、八位守护明王明妃和普贤王如来佛父佛母,合计八十二位神尊。小型坛城是由五部佛父佛母和八位守护明王明妃所构成,仅有十八位神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