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修寂止之语》讲解第2课

(听打稿)

接下来我们继续讲全知麦彭仁波切所造的这部特别殊胜的教言。

我相信我们很多人学了以后,一定会是有转变的,这是应该有的。其实从某种意义上看,每天都有这样的学习,应该说心里很欢喜。

大家都知道,放眼整个世界,很多人在迷乱的痛苦当中一直挣扎,始终是没办法解脱。有些是身不由己,有些是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调整,也许能帮助解脱,但是很难的。在这样一个非常纷扰、复杂的世界当中,我们有幸遇到那么殊胜的教言,确实是无幸当中的有幸。再加上末法时代,听闻或者说学习这样的甚深教法,也许会越来越难。

大家也比较辛苦,我也知道,我尽量不要太啰嗦,但有时候好像不得不讲。讲的话,也许对有些人的修行或者他的理念稍许有转变,自己也在这里不得不啰嗦。

最初松紧当适度,渐次增勤稍习惯,

一心思维所缘义,力得无垢之寂止。

今天开始讲到不同的殊胜意义。

先讲寂止怎么修呢?虽然没有特别具体的修法,但这里讲,我们在修的过程当中,怎么修呢?

最开始的时候不能太紧张,我一定要修,一定要修,心特别紧张,就越来越修不好。也不能太放松,一直懒惰、一直散乱,这样也是修不好的。

就像以前玛吉拉准也是说:“不紧亦不松,彼具正见要。”或者昼辛吉弹琴的故事来讲,任何事情不能绷得太紧。如果太紧,确实效果不好。尤其是刚刚出家、刚刚学佛,一定要在短暂的时间当中获得成果,但是这个有点难。学的时间比较长的人,好像也没什么吧,但一直懈怠和散乱当中,这样也不好的。

如果我们一直不断、渐渐地修行,而且他的勤奋力度越来越增加,越来越勤奋,慢慢慢慢就习惯了,就像《开启修心门扉》[1]里面讲的,修行不能太急躁,就像我们吃糌粑,不能太着急,一着急吃的话,可能吞不下去了,最后一顿饭都吃不下去。不信你们看看,不要捣碎,一口糌粑快吞下去,结果你的喉咙全部都被塞住了。

着急是很不好的。今天早上我边吃早饭,边看不丹那边一个与紫玛护法神有关的视频,然后就有点着急,结果不小心喝了比较烫的稀饭。现在这个身体很脆弱,稍微冷一点,稍微热一点,稍微烫一点,或者甜一点、酸一点,有点点超量,都不行了。所以我当时着急了,其实是我没有注意,直接这样喝了一下,结果一下觉得“完了完了”,现在好像还不舒服。就像这样的,人有时候着急,不观察,这样的时候都不行的。

我们逐渐逐渐勤奋,得到一定习惯以后,稍微心就能放松下来。其实我们的心,真的,不管修空性也好,修光明也好,修悲心也好,什么都是可以习惯的。跟我们的生活环境、教育,身边的人,跟他们在一起,逐渐逐渐被熏染。

你看看现在以色列那边的小孩,从小都是在这样的战争氛围中成长,网上看到他们说:“我们必须要杀这些敌人!”特别得愤恨,从小都是有那种激情,从小都是敌人如何如何,我们一定要砍断敌人的头。

所以,我们如果从小生活在一种慈悲的理念当中,应该会有差别的。如果你从小在一个非常寂静、经常爱禅修的上师身边成长,那心一定会是习惯的。“久习不成易,此事定非有。”寂天菩萨[2]也是这样讲的,长久的习惯,没有一个不成容易的事。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依靠习惯而来的。

这样以后,你一心一意观修所缘的意义。

比如说我们修无相寂止,安住的话,那你一直安住。最近我看莲花生大士的《修行教言》,讲了很多不同的修法,尤其是心安住的时候,次数可能要多一点。尤其你比较舒服,能安住下来的时候,安住的时间不能太长了,你就要开始起定了,如果在你不愿意起定的时候起定,不行的。修的时候,你觉得很好,还要想住一点,这个时候你要起定,下一次你入定时,有个很好的兴趣。就像我们两个人很好的话,好聚好散;或者说我吃了很好的东西,我还想吃的时候,我没有吃,这样下一次我对它有兴趣。如果我根本不想吃,下一次再吃这个东西的时候,不一定有兴趣。所以自己越想修下去,在这个时候要起定。然后,又继续修、又继续修。

这样以后,力争得到什么呢?无垢的寂止。没有垢染、不被分别念扰乱的寂止境界,一直能获得;没有获得之前,想方设法一直修行。

其实这样修行,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经常说“一缘安住”,或者说“思维所缘义”,所缘义是指专注的对境。不管你修什么法,专注于这个。就像《诸法集要经》[3]当中也是讲:“善住持定者,常一境相应。”受持禅定的人,常常一境相应,一个对境要相应。“此最上禅定,能趣涅盘城。”这是最上的禅定,也能趣入涅盘城。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修寂止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先明白怎么样修。修的过程当中,就像我们前面讲的一样,刚开始肯定有各种分别念,比较痛苦、违缘多、身体不适,等等等。但这些,你觉得也没有什么,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然后再继续修,到一定的时候,都会比较容易的。

就像我们那天讲的一样,任何一个成功的人,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都非常艰难,但后来好像比较好了。或者说一个比较有出息的小孩,刚开始特别调皮,等到一定的时候,他就比较听话;或者说我们世间当中驯野马也好,或者说管理团队,刚开始的时候特别艰难,确实万事开头难,但如果已经过了那个比较艰难的关,最后就比较容易了,就是这么一个修行阶段。这个阶段大家应该是明白的,争取一直修到无垢寂止为准。

愈修愈易观自心,获得功过取舍慧,

数月可得相应果,然勤修者寥无几。

它主要讲修行的速度,快不快呢?其实如果观得好,比较成功的话,那应该很快就有效果了。如果你观得不好,或者自己方法没有对,可能大海捞针,很难的。

意思是说,我们这样的寂止,实际上越修越容易。当然大多数人是这样的,可能有个别人越修越难。

修行的话,因为心比较听话、勘能,越修越容易。观自心的过程当中,最后自己获得了没有修的过失、已经修的功德,怎么样取、怎么样舍,这样的智慧。

这样的智慧在数月当中,两三个月、五六个月——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甚至可能麦彭仁波切在其他教言里面说:修七天,或者说21天,也能获得跟自己比较相应、了知自相续的这么一个功德,或者是这么一个果。

如果真的方法对,其实禅定不是永远修不成。只不过我们世界上大多数的人,根本在这方面没有去考虑。虽然禅定,或者修行不是那么难,如果你修的话,到一定时候肯定修成的。但是真正修的人,可能很少,寥寥无几。尤其是修禅定,可能修不成功的人也是有。

以前上师也经常讲,当时伏藏大师列绕朗巴跟意科喇嘛他们两个聊天的时候,列绕朗巴说:“你们色达的这些大修行人,大多数已经住在阿赖耶的门槛上,没有进入大圆满本来觉性的殿堂里面。”意科喇嘛说:“你既然知道他们都在门槛上,你应该想办法把这些修行人全部推进来,进到大圆满的殿堂里去。”而列绕朗巴说:“应该你来,因为你是色达人,你对这些修行人有责任,有义务,你应该管。我不敢得罪人,我在色达,一方面是一个陌生人,另一方面我要养家糊口。”因为他是密咒士,可能当时家里也需要大家的供养。如果他得罪了所有的修行人:你住在阿赖耶上,你修得不好。可能很多人不一定认可,所以他是不敢的。意思是说,当年这些高僧大德在世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在一个阿赖耶的状态当中,并没有修得特别有效果。

我们的修行,其实有阿赖耶和法身的差别。《莲师教言》当中有,《七宝藏》当中也是有。住在阿赖耶上面的话,虽然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人,很多人也非常欢喜,但是修行的进步不是很大。法王如意宝的《直指心性注释》里面,用各种教理、窍诀来纠正这种观点,到最后的时候,阿赖耶的上面也要解脱出来。

如果没有修好,当然不能成就。其实修应该很简单,但是真正修行的人也不多。

其实修有时候也不简单,我以前讲过,《藏密佛教史》中记载了大宿和小宿两个大德[4],小宿叫西绕札巴,他是什么呢?他就是我现在翻译的《八十口诀》的作者,他修行非常好。他如果修24年就虹身成就,但是他在修行过程当中遇到了一些违缘,只修了14年。他经常闭关,也不让侍者待在身边。有一次,很长时间当中,上师禅房里一点声音都没有,也没有冒烟,也没有外出。这个侍者有点担心,他往闭关房内悄悄一看,结果上师一直坐着,他的眼睛也好,头发也好,还有脸上,全是蜘蛛网。他偷看到的全是蜘蛛网。他就比较担心,开始喊上师,然后上师就出定了。上师说:“如果我没有出定,我可能就成就了,不用转世了。但是现在只能出定,出定以后,我可能下一世转生为萨迦派的一个大译师。不管怎么样,你既然来了,我们就一起吃早餐,今天吃叶子菜。”小宿起定以后,到山谷里面去找叶子菜了,结果水还没有烧开的时候,他已经从整个山谷里转一圈回来了。他可能当时见了大宿,凡是他显示各种各样的神通。

所以,这些上师确实在一个禅定中修很长时间,修几十年的也有。有些依靠这种修行来获得成就,有些修了很长时间,最后住在阿赖耶当中,没有很好的成就。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的寂止,其实相应的结果、自己比较合理的一个结果,你只要数月,几个月当中修行,也是应该获得的。

你们也不用想:“那可能很快的,我在15天当中一定会获得金刚童子的果位。”也不一定。有些可能前世因缘比较好的人,可能确实会得到的;但有些不一定那么快。其实我们也不能着急,无始以来的习气那么严重,所以我们要慢慢地、通过各种方式来调理自己的心,只要你的方法没有错,然后你的勤奋、精进心没有间断,一定会是成功的。

现在世间人也经常这样说,只要我的努力没有间断,我有信心!一直也有这样的口号。当然不一定百分之百都是成功的,但是,确实对一部分人来讲,勤奋是需要。

欲勤定观四神足,忆念精要续稳力,

自心明镜现胜乐,充满虚空无边际。

我们修行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最后出现什么样的修行之乐呢?

在修行过程当中,需要有禅修的一种意乐、欲求;勤奋和精进;还有修的过程当中,心一直专注的这种禅定;然后能认识它的本体,或者有遣除怀疑的胜观,这四个叫做禅定的四个基础或者是四种因。任何禅定都需要这四种条件,就像神通的足一样,神通依靠这样的因缘来产生的。

我们经常忆念上面所讲到的寂止的精华意义,并且不间断的修行,到一定的时候,它已经得到了稳固。稳固的这种力量,在我们自己心的明镜当中,能显现什么呢?殊胜的大乐。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戒生定,定生慧——依靠这样的修行,在自己心的明镜当中,显现这些大乐。

那个时候的快乐是什么样的呢?充满整个虚空,无边无际。

这种快乐,世间当中难以比喻,连虚空都没办法容纳,快乐得不得了,受不了了。

意思是说,有些世间人,可能他有地位,肯定很快乐的。他有财富,很快乐的。但实际上,世界上真正快乐的人,我想在观修过程当中,自己获得一定境界的那种人,那种人在死的时候没有恐惧,活着的时候没有希忧。

我们亲眼看到的有些真正的修行人,好像完全是不同的。我前两天跟旺都喇嘛,他活着的时候特别不喜欢别人赞叹他,我课堂上几乎没有怎么说过,但是他一辈子是真正的一个修行人。前一段时间,接近圆寂的时候,有一天他给我打电话,这是最后一个电话吧,我经常也跟他通一下。他最后打电话的时候,他说:“我跟你交待一件事情,你要记住。”我说:“什么事情?”他说:“如果我死了,千万不要给我超度,这是我跟你唯一的交待。”我一方面心里有点咯噔,是不是他要接近圆寂了还是什么?我想要不要问一下你死的时候怎么安排?但后来缘起不好,我说:“好的好的,我答应。”他说:“不要交钱给我超度,也不要给寺院这些钱,念四十九天,不要让他们给我念。我唯一的交待是这个。”所以成了最后一次电话。后来他圆寂的时候也是很轻松的,他把里里外外所有的事情全部都交待得好好的,而且特别快乐地示现圆寂。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世间的很多人:“我死的时候,我家里的东西怎么处理,你一定要好好超度,不要让我堕落,等等等。”即使是佛教徒,也很多的担忧。

我有时候想,真的!我们在人世间当中,让我选择,世界上最富贵、最高位的人,还是世界上修行最好、最快乐的人?这样的选择不可能有,但如果有这么一个选择,我当一个特别普普通通、简单过着生活的一个修行人。不可能选那个,现在世界上非常出名的明星也好,高官也好,或者富翁也好,这些看起来好像是人们一直专注的焦点,很厉害的,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这个臭皮囊多少年以后很快就会舍弃的,在这个时候,真正心里快乐的日光,从何生起呢?大家都知道:唯有修行境界的人才能产生。

所以他这里讲,如果我们依靠这些窍诀好好修行,一旦境界稳固以后,可以说整个心的明镜当中现胜乐,这种快乐,如果形容的话,这个世界不一定能容纳,特别大。

这种大,并不是我们吃得好、穿得好的那种快乐。应该有世俗的快乐和胜义的快乐。世俗的快乐是生活当中没有各种忧愁,甚至生老死病对他来讲,也是轻而易举。从胜义的角度来讲,所有有漏的这些无常变化、有为法的东西全部都已经消亡了,完全处于无生无灭的大乐智慧状态当中,这应该是修行的一个结果。

所缘门即有相依,观想依于身之风,

细微手帜文字等,依何修习皆成就。

这是具体有相的寂止。有相寂止的修法是什么呢?

刚才讲的是无缘的寂止修法,有缘寂止修法的门是什么呢?有几种。一个是“有相依”,有相的所依。在不同论典当中也有,有些在前面观一个木块,观一种像,有一种佛像等等等,凡是有一种所依。这是一种观想方法。

还有,观想依于身体的风,依于风脉明点,或者说宝瓶气,心一直专注气息,有这样的。

还有细微的标帜,比较细微的,金刚、莲花,还有法轮、宝剑,五佛标帜为主等等;

还有阿()字,吽(ཧཱུྃ)字、嗡(ཨོཾ)字等等,各种不同的文字等。

凡是依靠这些所依而修,都能成。“依何修习皆成就”,依靠任何一个,佛像也好,什么样的修行都可以成就。

修行的话,实际上有相寂止也好,无相寂止也好,只要你心用得好,修行也是成就的,修行是成功的。而且莲花生大士专门有一个密宗的本尊修法。我记得有一个是本尊跟自己分离和融合的修法。分离的修法,先开始观本尊,观本尊以后,一下子他起座。原来我们的本尊,文殊菩萨是金刚跏趺坐的,释迦牟尼佛是跏趺坐的,但是在观想过程当中,他马上坐起来,坐起来了以后,坐着、站着、卧着,趴着。还有,有时候观在水里面,有时候观在石头当中,有时候观在虚空当中,凡是各种各样的姿势,最后把本尊融入自己身体。然后又分开,又融合自己。

其实生起次第当中有很多在我们平时想法中是完全没有的。因为一般来讲,我们的思想框架已经固定了,凝固了。但是完全打破了原来的禁锢,这个很重要。修行过程当中,千万不要用你以前的教育模式,或者思想模式,那是不合理的。因为我们每个人,不管是哪里人,都有一个自己固定的传统格式,有些是道德格式,有些是逻辑格式,有些是法律格式,有些是家庭规则的格式,各种格式一直交织着。你说这个是合理的,那个是不合理的——像西方,很多都说合理不合理,全部都是在法律的框架当中。像我们东方,有些是父母传下来的传统。

但是我们在修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心可以变来变去,但这个变,它有它的一个法尔理,它有它的一个缘起理,并不是你胡思乱想的全是真理,不是这样的。修行是一种很微妙的方法。如果你懂得了这个道理,其实再大的事情,也是有办法转变。

所以一般来讲,修本尊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像密宗比较高一点的,尤其讲到无上瑜伽,真如等持的时候,诸法都观成空性,一切法全部都是在真如等持当中。真如等持代表法身。现位等持的时候,想到很多众生都没有懂这个道理,很可怜的,对他产生悲心,它代表报身。因位等持的时候,这样的现和空双运以后,可以直接观幻化出来本尊相,这代表化身。所以我们通过这三种等持来观想是非常重要的。

不管是单身的佛像也好,多身的佛像也好,双运的佛像也好,刚开始有这么一个缘起的修法。这个实际上与我们众生从中阴当中投生也有关系。当然这些道理在中阴法门当中有所讲的,我们今天不在这里讲。

但是我想在这里要跟大家讲一下,本来我想单独讲一下关于金刚橛方面,但是我想暂时放在我们课程当中也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关于过一段时间我们学院开始闭关,闭关也是很好的。很多人来讲,可能学院里面也有一部分人,还有像我一样外面流浪的这些人,也是对学院有很大的信心,他们的有一些所作所为,也要想效仿。

如果这样的话,不管在里面还是在外面,大家也是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闭闭关。如果自己各方面具足,最好是闭闭关,并不是到处乱跑的一个时间,这样是很好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个是学院这么多的僧众一起专修,这个有一定的加持力,当然在学院的人加持更多。如果在外面,我们共同发愿,也有发愿力的加持,同一时间是很重要。

而且这个时间,也刚好是原来法王选择的天降月。我们一般萨嘎月、神变月,这个时候很重视的。再过几天开始天降月,天降月的功德,我在这里不用说,也是特别殊胜。僧众有这么多人,然后跟他们一起同行同愿,这也是非常非常殊胜的。

我听说大家今年念修项袋金刚橛,也是可以的。我们很多人都得过灌顶,即使你没有得过灌顶,以祈祷的方式来念咒语也应该可以的。密宗的一些修法当中,甚深的生圆次第需要得过灌顶,但是一般以呼唤名号的方式来念咒语,不得灌顶也是允许的。项袋金刚橛的咒语大家都会念,所以不管怎么样,都可以念。

那么,他们规定110万。我不知道最近他们怎么样,那天我开玩笑说,他们自己念了没有,其实我是开玩笑的,实际上这是很重要的。去年我们一起共修,念文殊心咒一百多万,我是后来很拼命,很快的时间当中一百多万念完了。然后,今年我自己也要发愿,我想我们大家也要这样发愿,不论你在学院也好,不在学院也好。

当然如果严格要求,只有入定的方式,或者是入座当中念完。很多窍诀书里面也是这样讲的。但如果实在不能,凡是我们数目尽量地以祈祷方式来完成,这是我们的一种发愿。也就是说,天降月的第一天我们就开始念。他们的要求是一年当中完成,应该问题不是很大的。如果你自己不想念,也是自由的,并没有什么强迫的,包括学院当中的人也是一样,但是这个机会确实是非常难得。

为什么说机会那么难得呢?因为这个法特别殊胜。它的殊胜性让我讲,我可能要讲两三节课。前两天我想专门讲一些,包括它的殊胜性,法王在《西游》当中也讲了一些项袋金刚橛的殊胜性。如果讲的话,我也确实有一些,包括在法王面前得过的灌顶无数次,国内外得过很多很多次。而且得的时候,法王自己身上戴着这个——以前莲花生大士和降魔金刚时候得过加持,后来传到伏藏大士列绕朗巴,然后伏藏大士列绕朗巴的那个,好像去年我们做的那个说是依靠这个来做的,凡是上面没有忿怒相的一个金刚橛,法王经常戴在身上,这个亲自拿出来给我们灌过很多次顶,包括在尼泊尔的扬列雪。

其实莲花生大士最殊胜成就的地方,就是阿苏拉山洞,我们项袋金刚橛开取的地方。有关历史,布玛莫扎、则纳莫扎、还有莲花生大士,在那里实修、成就,而且成就的时候,莲花生大士是依靠金刚橛而获得了大手印的果位:“自生莲王我,布多达玛续,唯此究竟藏,交则那莫札[5]。”我们《项袋金刚橛.本尊意一橛》后面不是有吗?自生莲花王我,布多达玛的续部,所有究竟的密要,交于则那莫札。当时莲花生大士修行过程当中遇到了一些违缘,后来从那烂陀寺请了许许多多金刚橛的续,这些续部所有的精华就变成了《项袋金刚橛》。

所以项袋金刚橛,法王如意宝是与莲花生大士无二无别的一个大成就者,他亲自开取的。开取以后,法王经常所说的一样,说这个法,它的法主也是大德里面特别了不起的,像顶果钦哲仁波切,还有贝洛法王,还有一些慈悲自现的大德们,还有护法神等等等,所以法主也特别殊胜。缘起也从来没有破坏过的。而且法王亲自传给我们有缘的弟子。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在法王面前得到的,还是在其他,包括像门措空行母,她也是益西措嘉的化身。金刚橛,实际上它真正的法主,当年莲花生大士的时候,就是降魔金刚和益西措嘉空行母。

所以我们很多人,得过传承也好,得过他的这种教授,这样一来,各方面有个特别殊胜的因缘。这种因缘在我们手里的时候,我们还是应该经常修这个法。而且这个法,现在这么忙碌、这么快速的时代当中,特别容易,也是很简单的一个易修法。

这个金刚童子,有些说是普巴金刚,有些说是金刚橛,有些叫做金刚童子,在不同的续部和论典当中有不同的称呼。实际上金刚童子也好,就是金刚橛的意思。它在所有的忿怒本尊当中,是末法时代最好最灵的一个法门。《普巴金刚续》当中也是讲过:“忿怒本尊纵无数,降伏浊世边地魔,金刚童子无伦比。”这个大家要记住一下。“忿怒本尊纵无数”,忿怒本尊纵然无数;“降伏浊世边地魔”,降伏五浊恶世边地的这些魔军;“金刚童子无伦比”,金刚童子就是金刚橛。所有的忿怒本尊,比如说马头明王、时轮金刚、喜金刚、大威德,还有阎魔敌等等,无数忿怒本尊当中,在我们浊世的时候,要降伏魔军和降伏边地野蛮的众生,那金刚童子是最殊胜的。

当时莲花生大士为什么给降魔金刚他们传这个法呢?因为将来末法时代的时候,外面世间的魔障特别严重,违缘也是特别严重。所以这个原因,传授了这个法。不仅仅是我们的普巴金刚,忿怒本尊当中,比如说我们的金刚橛当中的嗡(ཨོཾ)字、吽(ཧཱུྃ)字,一个字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

为什么法王的忿怒莲师当中,一直念吽(ཧཱུྃ)字?这个在《金刚橛续》当中也说:“仅诵饮血金刚我,种子咒语之吽字,一切违缘无机乘,无疑成就善妙相。”意思是什么呢?仅仅诵饮血金刚,饮血金刚指的是忿怒本尊,我种子咒语当中的吽(ཧཱུྃ)字,仅仅是念这个咒语,那一切违缘无机可乘;一切顺缘和一切成就相,自然而然成就。大家记住没有?我再念一下:“仅诵饮血金刚我,种子咒语之吽字,一切违缘无机乘,无疑成就善妙相。”《金刚橛续》里面是这样讲的。

我想,今天我们也刚好讲到有缘的寂止,大家心里做好准备。如果在学院,今年念诵这个金刚橛心咒:“嗡班匝格勒格拉雅吽啪”,这个也是很简单,跟去年的文殊心咒差不多。大家心里应该有个准备。

为什么我今天讲呢?我想大家可能要知道这个重要性。因为听有些堪布说,学院现在喇嘛那边有这种情况:我们讲密法的时候,是很多堪布的休息时间,因为很多堪布不讲了,让其他堪布传,然后就跑了。然后修闭关的时候,上师和弟子的休息时间,很多都不闭关,出去了。其实这是最可惜的。按理来讲,这可能是一年当中最珍贵的时间。当然我刚才说的是极少数人,实际上大多数人都会闭关。

其实闭关,我也想简单地跟大家说一下,大家应该做好一些准备。

一般闭关的话,加行预备、正行闭关,后行出定,它有三个阶段。前行预备的时候,提前身语意三个方面做准备。

身体最好不要出入,即使要出去,身闭关,别人看不到——有这种说法。身体闭关的时候,最好不要看到别人,别人也不要看到你,即使看到,也是没有什么身体上的交往。晚上你去提个水,或者买个东西,但在闭关期间,最好不说话、身体不接触人。

语言的话,禁语。一般来讲,闭关期间语言闭关就是不说话,尽可能的,你闭七天的关也好,二十一天的也好,以前有些是三个七天,一直到极乐法会,中间三个七天。不管怎么样,在这个过程当中,语言闭关。

语言闭关是不说闲语,但现在语言闭关最重要的是不打电话,不上网,不发微信。最好闭关期间,能不能把头像设成“闭关、不在线”等等,这样的话,别人也不会跟你联系。如果需要打电话,也是提前。如果你的工作处理也好,家里的有些事情,你提前说我要闭关20天。这样的话,重要的有些人也不会找你了。微信上如果你说闭关,你身份特殊可能不方便,其他的应该都可以说。我们有这样的一个习惯也是比较好,你的头像上面显示闭关。这是语言上的一个闭关。你的身体,门口有个闭关,这是身体的闭关。

心的闭关,有些教言书里面说最好不要产生分别念,但这个有点难。但是我想,心里面至少不生严重的烦恼,比如说贪嗔痴慢疑,至少在闭关期间,心理处于一种平常的状态。跟别人吵架、议论,甚至抱怨,有很多不平的心理状态,那关什么,没办法的。

所以身语意三个,不好的语言、不好的交往,不好的分别念,身语意——《窍诀宝藏论》[6]里面上闭关、下闭关,讲了很多。我以前也讲过闭关时的主要事项,主要在阿琼堪布的《前行备忘录》当中,闭关的时候怎么样提前做好准备。

现在我觉得我们很多人闭关真的很方便,火也有,包括水、电、吃的这些,我听说财务科这边给每个人都是糌粑、白糖、米,凡是在21天当中也好,15天当中完全能足够的。

以前我们藏地很多人为了冬天的闭关,夏天就到处去化缘,到牧区去化酥油,到农区去化青稞,得到一点点酥油和青稞,没有其他所谓的叶菜,什么都没有,只是用糌粑来维持,这是他最幸运的一件事情。现在可能很多都确实比较方便。而且我们很多出家人,我觉得这些资源自然而得,这也是一种福分,否则你如果在西方闭关,一定要自己想办法做很多的工作,不然没有人供养的,现在也是这样的。像尼泊尔,或者说印度这些,虽然他们有供养,但是那里的条件确实比我们可能还要差。所以我们现在刚好是有吃有穿,有电有水,很多的因缘都具足。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利用,有点可惜。

这是提前做好的一个准备,我的想法是这样的。

然后,要做好内在闭关的一些资具的准备。

首先,我们这次修金刚橛,最好有个金刚橛,或者说金刚橛的佛像,照片也好,唐卡也好。我要修十五天,我要修这个法的话,一定要陈设一个,如果自己条件具足,像佛堂一样的。如果条件不具足,我们很多人住在一起,那也没事,在自己床上这些放一个金刚橛,或者金刚橛插在什么当中,也可以的。

然后做五供,还有供曼茶罗,还要供妙药、食子,这些有的话,应该是很好的。最主要的是,按照学院的规矩,每天都是念一些会供,念一些护法,这个也是很好的。因为修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在诸佛菩萨面前,三根本面前,忏悔自己入密宗以来所做的一切罪业。而且要酬补,就像我们世间人,一定要酬谢他们,感谢他们对我的谅解、宽容——这方面的会供,包括供食子,或者说每天都做。以前有,现在学院每天都是念一些短的会供,自己做也可以。如果每天能念会供和护法很好的。如果每天不能念,几天当中,自己提前做一点表示性的荟供品、供品,这些都应该提前做好准备。

真正要坐的时候,每天最好四座完成,如果四座不能,至少是两座,或者能的话,六座。坐的过程当中,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一早起来,自己的洗漱很重要,那个时候供护法、供灯。但我们学院供灯是不建议的,所以一般用表示的灯,这样比较好,不然闭关期间你不注意,打瞌睡,结果房子燃起来了,那闭关不一定成功的。不仅仅是你,很多人这方面一定要注意。我们现在因为火的事情,大家也是应该知道的。那其他所有的这些供品都做好准备。

最主要早上起来的时候,先应该漱口、洗漱,尤其要清净自己语的障碍,念二十一遍百字明。最好自己有一个特别信念,什么信念呢?我人身那么难得,遇到了佛法那么难得,修三根本融入一体的本尊很难得。不是文字上的东西,不是语言上的东西,一定要发自内心。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并不是逼迫,像有些寺院里面上早课的时候,特别痛苦,勉强去参加的。不是这样的,早上应该有人生很难得的一种心起座。

这应该是发心,包括前面发菩提心,三殊胜这些大家都会。但是我稍微提醒一下,有些可能不太会。

中间修的过程,当然是得过灌顶按照仪轨里面修是最好的,一缘安住这样修,这也是一个有缘寂止,也是修本尊念咒语。念的过程当中,有时候是观想——麦彭仁波切的有些教言当中讲,念咒语的时候,观想咒语发光,供养诸佛菩萨。所有诸佛菩萨的加持,悉地、功德、智慧、能力,全部都融入自己的心。又发光射到六道众生,遣除六道众生所有的痛苦,他们的不幸、不安、痛苦,让我来代受。

发光散射,这是修行过程当中很重要的。如果这个能,就这样想;如果实在不能,这些生起次第里面的观修一点都不会修,那以其他方式修也没事,就像我以前讲的《七句祈祷文.白莲花释》中,开头有一个专门以祈祷的方式来念修,这个很重要。麦彭仁波切的很多教言中讲,我们各种各样的结手印,会的话当然是很好的,你就结各种各样的手印来修这个法。如果你不会结,就合掌。金刚拳是所有手印的总持,这样也可以的。如果你会修观想本尊,包括散射、融入,这些会的话,当然很好;如果实在不会,就以祈祷的方式,祈祷自己的根本上师,三根本,全部跟现在的金刚童子无二无别。以特别虔诚和恭敬的心,尽心祈祷:“你就是三根本无二无别的,你一定要加持我的相续,获得了你身语意所有的功德、悉地。”以这样反反复复、特别强烈的一种希求心来修的话,就像孩子呼唤母亲的时候,母亲当然会来到他面前一样。我们在金刚童子面前,以特别虔诚,以及欢喜心和恭敬心不断地念“嗡班匝格勒格拉雅吽啪……”,一直心里这样专注,以恭敬心念诵。其实大多数人是比较合理的。

如果这样,不管是入座也好,或者有些现在城市里面的人,根本没办法天天这样禅修。但是你边念,边想起来金刚橛:“他是诸佛菩萨的本体,在浊世的这些众生面前,显现这么一个忿怒相,以这样以毒攻毒的方式来度化众生,愿我也能获得您的果位!”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念诵当然是非常好的。

然后,起座的时候,做相关的回向。

像我们学院的回向方法,可能很多人都太熟悉了,觉得没有什么,其实这是法王如意宝的一个传承,前面是七支供,中间是如理观想,心不外散的情况下,一直念金刚橛。每一座最后都是回向,用《普贤行愿品》来回向,这个意义是非常大的。

所以大家如果能闭关,也是非常好的。如果不能闭关,像外面的这些人,早上起来念诵七支供和前面的发心部分,中间尽量念一些咒语,晚上的时候做回向,虽然没有像学院那么完整、那么的好,但是也可以,我们也可以在外面结上一个缘。

这是有些堪布他们要求我在闭关之前,稍微讲一下金刚橛的功德和如何闭关的方式,所以我在中间提一下,可能今天时间稍微长了一点,但是我们还是继续把后面的课讲完。

浊世惑粗之风心,猛如毒蛇动乱故,

遮止反而更动摇,故众心厌弃修行。

他这里说,虽然大家修都能成功,但是末法时代浊世众生的烦恼特别粗重,这种烦恼实际上跟风和心——因为风是动摇的,我们的心也随着风开始动摇了,而且动摇地特别猛烈。

很多人为什么烦恼那么重?就是心没办法调伏,心随着狂风般的分别念,一直动摇。

如同毒蛇,它只要咬上你,你可能会中毒而死,非常可怕。

所以我们浊世众生的心,也特别可怕。有些人嗔恨心一起来的时候,整个世界吞下来都没什么问题,真的!我们这个世界,有些人的痛苦是无法用言语来说的。人还是有差别的,有些痛苦少一点,烦恼也少一点,有是有。但是有些一生起这些的话,自己也没办法控制,别人也没办法控制,跟疯子完全没有什么差别。

这种人,“遮止”,强迫地去遮止它的话,反而更动摇。

有时候众生的逆反心也是有点强,你强迫地遮止,很难的。

“故众”,所以有很多人心生厌离心,舍弃了修行。

这样的现象比较多。因为在修行过程当中,好像觉得特别难,一直修不下去了,分别念越来越重,然后烦恼越来越多,你越遮止越没有办法。强行遮止的话,修行是很难很难的。

所以我们的心,只要有烦恼,就很难对治的。所以以前的古大德也是经常讲,一定要修禅定,没有修禅定,烦恼没有办法断掉。

佛陀在《大宝积经》[7]里面也说:“若人无定心,即无清净智,不能断诸漏,是故汝勤修。”如果你没有禅定的心,不可能有清净的智慧。如果你没有清净的智慧,没办法断除世间各种有漏的法。所以说,你一定要精勤地修行这种禅定。说的原因也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那天讲第一个阶段的时候,有些人对自己的烦恼实在没办法。尤其有些人,心稍微去关注的时候,烦恼就开始起来了,很明显的烦恼就出来了。比如说一个特别调皮的人,不让你观的话,你可能不发现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但一旦让你观这个人,才知道这个人的相续当中有如何如何的过失。所以我们的心只要去观的时候,有一些毛病才容易发现。

那怎么观呢?下面讲,其实并不是没有办法,还是有办法的。

不改内心自放松,正念常护自本面,

不随妄念业风动,知此自然住方便,

我们怎么样修才能成功呢?

心不要特意去改造,内心放松下来。但很多人可能真正起烦恼的时候,心放松不下来。

就是让它放松,放松之后,用自己的正念来经常保护它的本面:心到底是善的,还是恶的?也不要特别去遮止,也不要跟随妄念的业风动摇。

比如说你产生嗔恨心的时候,你不要给它增加更多的分别:我应该生气、应该生气。不用这样,让它嗔吧,我们说“让他白就白,让他黑就黑。”不要特意去跟随它,有些是一直随着嗔恨心,随着贪心。不要去跟随它。

然后,你知道自然安住的方便。让它自然安住,比较放松。

但我用语言来说的话,好像没办法。实际上你们看看《入大乘论》,讲到大圆满的时候,讲到很多。当我们看到悦意对境的时候,产生贪心;不悦意对境的时候,产生恐惧心和嗔恨心。玛哈约嘎和阿努约嘎以下的这些乘,它们通过各种方式来,就像水里面有个红色东西一样,大家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说显宗,想办法依靠一个对治来把它抛弃,有些转为道用,有些通过其他方式来。但是大圆满的话,如梦如幻一样去接受,也不破它,也不立它,不破不立,这是很重要的。

不知道今年的《入大乘论》最后讲得怎么样,也听说很多堪布堪姆还是收获非常大。这里倒是并没有讲大圆满,主要是讲寂止,但是道理是一样的。当你产生这样的心的时候,其实也不用那么着急,也不用那么害怕,也不用担心,让它自然放松。自然放松的过程当中,不要跟随它,也不要遮止它。这个时候,好像这个小贼已经认识了一样,它自然就没有什么力量了。

知道它自然安住的这种方便的时候,那是什么样呢?它的结果是:

心性虚空愈澄明,妄念微风愈寂灭,

澄明无浊意湖中,呈现止观双运德。

心性的本来面目,就像虚空一样,越来越清楚了。云慢慢慢慢消于虚空当中,天就晴了,雨过天晴了。刚才非常严重贪嗔痴妄念的威风,慢慢慢慢熄灭了。这个时候,澄明无浊的心识湖当中,显现止观双运的功德。

真的!麦彭仁波切的这个教言,对不修行的人来讲,没有什么价值。如果作为一个修行人来讲,它是非常重要的。真正你修到这些时,我们世间经常所说的“功夫成片”,所有的能所双亡,这些境界很多人的心性当中可以出现的。

现在全世界的人经常讲禅修,但是真正懂得禅修的人有多少呢?也不好说。现在包括大学也好,企业也好,西方是特别特别的兴盛。但真正像麦彭仁波切讲得那么深的大圆满的禅修,或者说寂止的禅修,很多都不一定有的。但不管怎么样,别人修禅修的意思是减轻压力,减轻痛苦,仅此而已。除了这个以外,没有永久获得解脱,利益众生,没有这样。

但我们的发心完全是不相同的。所以我们每个人,就像有些人说的,要自己挣钱,自己有一点钱的话,不用看别人的面子。所以我们自己稍微有一点境界的话,不要靠别人、上师,天天都是追上师,结果上师相续当中的功德一点都没有得到。一辈子追上师,最后自己死的时候,也没有什么修行境界。有些人是一直求法求法求法,但实际上自己心里面一点都没有。有些人一直挣钱挣钱挣钱,钱全部投资到外面去了,自己真正要用的时候,连基本的生活都没办法。

所以我们修行人如果自己自相续当中没有一定的把握、境界,可能一直忙着一辈子,但是最后到头来,可能没有什么境界,空手而回中阴。

于此胜观觉性界,渐得稳固寂止成,

此乐道胜有勤道,自成止观双运德。

这是大圆满的寂止,已经开悟者的一种寂止。

胜观觉性界,应该超越了我们一般的寂止,是大圆满觉性的境界。它逐渐逐渐得到稳固以后,寂止自然而然成的。在那个时候,应该寂止不难的,寂止是自然成的。

那么“此乐道”,这样的快乐之道,远远胜过什么呢?勤作的这些道,我们有勤的这些道是不究竟的。这种道,自然而然成止观和双运的功德。

我们没有讲大圆满,主要讲如果你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觉性,那个时候,寂止自然而然成的,胜观也是自然而然成的。所以大圆满自宗修行当中,很多寂止的修法有时候比较略,有时候会有一些。如果你真正认识了大圆满的觉性,那不修寂止也可以的。但一般来讲,你的心没有很好的去维护,很难认识大圆满。所以大圆满也是非常强调,它的前行当中有寂止的修法。

觉性本净光明义,虽未认识观内心,

不忘正念护相续,诸修寂止窍诀最。

他这里说,我们觉性本来清净的光明意义,虽然你没有认识它,也就是说你没有通达大圆满,还没有开悟。但是如果你内观,一直不忘正念来护持你的相续,这样的话,实际上这是寂止窍诀当中最好的一个窍诀。

意思是说,如果你没有开悟,大圆满也不太懂,但是你经常祈祷上师,用自己的心来观自己的心,刚才一样的,不要跟随分别念,也不要特意去遮止,经常有一种明觉,或者说有一种觉知,用这种觉知来经常观自己的心,那到一定的时候,你可能有嗔恨心,但是不像别人的嗔恨心那么疯狂;你可能会有贪心等等其他的烦恼,但是不像你以前没有修行时的那样。心得到寂止的人,哪怕在他身边坐着的时候,也给别人带来一种很好的磁场。他说的语言,也给别人带来很多的利益,自然而然,好像有一种力量,一种语言的加持力。不管怎么样,他说的话特别入心。然后他用意念,心里面对你加持,你也能得到了很大力量,等等等。

所以说,我们虽然没有认识大圆满,还没有开悟,但是寂止我们是可以有的。在这里要求不是很高,即使你是一般的一个出家人,一般的一个居士,你经常观自己心的时候——别人都不认识自己的心,我们至少还是稍微知道了一点。比如说我知道股票,别人不知道,我对这个至少稍微懂行。我们很多人对自己的心理应该是一个专家,我们学了那么多,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不像《中观》、《俱舍论》里面讲的一样,禅定好可怕,很复杂,其实不是这样的。

这些书里面讲的全是窍诀、干货,其实心是我自己的心,也并不是别人的心,别人的心,没有他心通,肯定不知道。自己的心,应该是稍微观一观,原来它难还是很难的,它容易也是很容易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但心上的习气有点不同,有些是好的习气多,有些是不好的习气多。但是我们依靠传承上师们的这些教言来慢慢慢慢调伏,其实很多人通过修行都能得到调伏,我们为什么不能调伏?

所以我想我们即使没有证悟大圆满——麦彭仁波切说即使没有证悟大圆满,但是你经常观心,修寂止是最好的一个窍诀。经常观自己的心,其实汉地的禅宗也好,很多藏地的,包括噶举派、萨迦派、宁玛派,好多他们的修行人,真的已经感受到了,他们很多都是非常普通的,包括有些人在监狱当中,已经有这种修行的境界。有些人在放牛的时候也好,有些人在打工的时候也好,凡是每个人的身份都是不同的,但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很可贵的保障。如果你心里一点都不知道,哪怕有那么多的财宝,地位、名声,肯定一点都不快乐。如果你有这样,即使你当乞丐也好,当监狱里面的人也好,或者说所有的人都开始侮辱你,你自己心里知道应该没有那么糟糕,世界变得不是那么黑暗,这方面大家也想象吧,我也有时候可能胡言乱语,胡说八道。

今天讲到这里。

————————

[1] 《开启修心门扉》讲解49课:羊衮巴又说:“香上师说:‘欲求立即生暖相,急转直下之前兆,务当持续尽力修,恒常修习勿急躁,如糌粑粉莫急吞。’

羊衮巴尊者引用香上师的话说:有些人在短时间内就一定要获得暖相和成就,这是他在短时间中倒下去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尤其刚来的人有这种毛病,在学院里住的时间较久的道友,虽然修行不一定好,但是比较稳重,不会那么希求境界。刚学佛出家的有些人发的愿也特别可怕,“一定要精进,三天之内不成佛就要下地狱,由护法神砍我的脑袋。一定要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得成就的暖相,马上要见到本尊,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出离心、菩提心在我的心相续中立即要生起来,如果不生起来,这样的人身一点意义也没有。”

但是很快的时间中获得修行的暖相,是他很快的时间中倒下去的一种象征。所以,一定要在恒长的时间中尽力地修持,不要太急躁,尽快在相续中生起觉受不是那么简单的。慢慢修快快成就,如果快快修就会快快倒下去。

应该先在糌粑粉末中倒一点水,再加一点酥油,然后慢慢揉,之后慢慢吃。不然直接吞下糌粑粉末会有呛死的危险。所以说我们修行的时候不能太急躁,也不能太缓慢。有些人觉得不要紧,今天睡觉,明天睡觉,明年再修,后年再修,这样的话,无常到来是很危险的。

[2]  《入行论善说海》第六品安忍:“久习不成易,此事定非有,渐习小害故,大难亦能忍。”

[3] 《诸法集要经》卷八,禅定品第二十六:“心邪曲思惟,处处而生起,善住持定者,常一境相应。此最上禅定,能趣涅盘城,破坏诸魔怨,是故应修习。”

[4] 《藏密佛教史》第五品远传经幻心:大宿.释迦炯内,在佛法后弘时期,扎下了前译宁玛教法的树根,小宿.西绕札巴展开枝节,宿.释迦桑给使其叶茂果丰。因此,这三位被共称为宿氏祖孙三师。

[5] 《项袋金刚橛.本尊意一橛》:“自生莲王我,布多达玛续,唯此究竟藏,交则那莫札,勿舍而实修。未来之末世,汝之化身士,值遇护佛法。萨玛雅!”

[6] 《窍诀宝藏论释》:实修闭关要诀之六法:远离贪嗔乃为外闭关;无有积蓄乃为内闭关;远离二取乃为密闭关;不希善妙乃为上闭关;不忧恶劣乃为下闭关;无事无执乃为中闭关。若具此六不会出违缘。

在闭关实修之时,有六种要诀之法需要我们了知并具足:一是修行人应当远离一切贪心与嗔心之境,安住静处,这就称为外闭关。二应了知外无积蓄财富之行,内无欲望执求之心乃为内闭关。无论对自己的亲眷好友,还是虔诚信徒,我们都应断除贪执,随遇而安,潜心勤修佛法。三应依教了认心之本性,远离能所二取等执著,安住光明无念的境界,这就称为密闭关。四是不希求善妙境界,如神通、见本尊、得授记等,也就是远离一切希冀之心,这即是我们所说的上闭关。五是我们在依教实修的过程中,对所修之法不得起任何忧愁和怀疑之心,而且也不用担心是否会出现魔障或病障等违缘,一心祈祷上师三宝精进用功修行,此被称为下闭关。六是无有任何琐事牵绊和执著,依如梦如幻等教言观修,万缘放下,一心用功修行,这称为中闭关。若能具足此六种窍诀,我们在修行过程中绝对不会出现任何违缘。

[7] 《大宝积经》卷第五十七,大唐三藏义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