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 月 1 日
莫舍己道、勿扰他心。
2018 年 1 月 3 日 (1)
行善积德,离苦得乐。
具足福德,所愿皆遂, 摧毁魔众,速得菩提。
——《方广游戏经》
2018 年 1 月 3 日 (2)
我宁可失坏供养、恭敬、身体、资具,以及其他善根,也绝不能有损利他心。
——寂天菩萨
2018 年 1 月 4 日
自己所需诸论典,每日之中记一句,
如同蜂蜜及蚁窝,不久即将成智者。
——《萨迦格言》
对外道典籍越深究,对怙主(佛陀)您就越坚信。
——《殊胜赞》
对于殊胜教言,先要去看,再去思考并生起定解,之后去如理行持。
——全知麦彭仁波切
了悟诸法如幻的圣者,在恶趣中流转投生,也像入于花园一样快乐,纵遇兴盛、衰败,也不会被烦恼染污。
——《大乘经庄严论》
2018 年 1 月 8 日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
——《金刚经》
2018年 1 月 9 日
信为前行如生母,能护功德令增上。
——《宝灯经》
唉玛火,
皈依总集措嘉空行母,无比强烈之信而祈祷,
遣除内外密之诸违缘,一切所愿成就求加持。
——《卫萨空行母自传》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中论》
应当了知,我涅槃后,若有人听闻甚深大乘典籍,
并对其生信,未来千百万劫不堕恶趣。
——《大涅槃经》
2018 年 1 月 16 日 (2)
具有智慧的菩萨,对一切众生的爱,
远远超过凡夫人对自己、妻子、儿女、亲友的爱。
——《大乘经庄严论》
只是多闻却未实修,自心不会有多大改变,
犹如水中浸泡百年的石头,自性始终是干燥的。
——《水木格言》
富翁在愚夫中也有,英雄在动物中也有,
但能说真理的人,在此世上却极罕见。
——龙猛菩萨
老天虽然降下大雨,但种子坏了,也不可能发芽。
诸佛尽管出现于世,但无缘之人也得不到善妙的解脱。
——弥勒菩萨
调伏一个众生令其发菩提心,
其功德远远超过修造这世上最高的珍宝塔。
——《四百论》
谁具世间正见,千世不堕恶趣。
——龙猛菩萨
要舍弃散乱愦闹。若实在不能舍弃,
则去与贤者交往, 这是最好的“药”。
——麦彭仁波切
世间万法纵然难以全部了知,略知一点也会得到大利。
江河虽然无法全部饮光,喝上几口也可以解渴。
——贡塘丹毕准美
人有好坏不同,功德、过失都藏在心中,
不管嘴上怎么说,了解他还是要看行为。
——《君规教言论》
富人有富人的哭泣,穷人有穷人的哀嚎,
人人都背着痛苦包袱,轮回之中难觅快乐。
——根登群佩
若观上师与本尊无二无别,
以强烈的信心、虔诚的恭敬心由衷祈祷,
所做一切必定如愿以偿。
——章嘉国师《利他甘露精要》
死缘极众多,生缘极稀少,彼亦成死缘。
——圣天论师
吾生终归尽,死期必降临。
——《入行论》
该保密的事情,除了自己谁都不要说,
否则密友传密友,秘密就会遍天下。
——麦彭仁波切
2018 年 1 月 29 日
从孩提到耄耋,自己的心变化过很多次,
这一点凭经验观察即可清楚。
因此,当下的心念又有什么可信度?
——根登群佩
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
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入行论》
阿吙!
十方诸佛佛子知,悲视颠倒因果者。
大恩本传众师知,悲视颠倒因果者。
殊胜本尊观音知,悲视颠倒因果者。
——班玛敦德
2019 年 1 月 1 日(1)
《杂阿含经》是大悲佛陀亲口所说,在藏文《甘珠尔》里没有。从今年开始,我想把它从汉文翻译成藏文,部分内容准备不定期地与大家分享。——索达吉堪布
2019 年 1 月 1 日(2)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 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杂阿含经》(一)
2019 年 1 月 2 日(1)
悉断一切见,引导正道者, 摧魔如狮子,瞿昙尊前礼。
——龙猛菩萨《三十五佛忏悔文释》
2019 年 1 月 2 日(2)
断除诸散乱,精勤修正法, 吾以此福德,愿众生解脱。
——月称论师《入中观智慧论》
2019 年 1 月 3 日
寻思依不定,不遍俗弱者, 凡夫许所依,故彼非彼境。
——《大乘经庄严论》
2019 年 1 月 4 日
若有许缘起,诸法如水月, 非真非颠倒,彼非见能夺。
——《六十正理论》
2019 年 1 月 5 日
尚未断随眠,亲近宜对境, 非理作意中,生出诸烦恼。
——《俱舍论》
2019 年 1 月 6 日(1)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 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 于识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如是正思惟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杂阿含经》(二)
2019 年 1 月 6 日(2)
多闻知正法,具慧求解脱, 欣求功德者,往生兜率刹。
——《正法念处经》
2019 年 1 月 7 日
胜义世俗谛,远离一异相, 分别一异者,此人入邪见。
——《解深密经》
2019 年 1 月 8 日
以空辩论时,若人欲答辩, 是则不成答,俱同所立故。
——龙猛菩萨
2019 年 1 月 9 日
真实而投生,从兜率天降,入胎及诞生,精通工巧明,
嬉享妃眷属,出家与苦行,趋至菩提树,降魔圆正觉,
转大妙法轮,示现涅槃相,于诸不净刹,有间示安住。
——弥勒菩萨
2019 年 1 月 10 日
空性能对治,烦恼所知障, 欲速成佛者,何不修空性?
——《入行论》
2019 年 1 月 11 日
若在具足佛像的地方,此地不会受到损害。在当地或其他地方出生的人,若能对佛像真诚产生信心、恭敬心、清净心,并认为佛像亲临此地保护自己,则彼佛像犹如佛陀真实住世一样可以饶益他们。为什么呢?我(释迦牟尼佛)与三世佛对此佛像皆予以加持之故。——《朗日山大乘授记经》
2019 年 1 月 12 日(1)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则不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则不能断苦。
“诸比丘,于色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堪任断苦。”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杂阿含经》(三)
2019 年 1 月 12 日(2)
佛告善男子,微尘之数可衡量,诵一遍六字大明咒的福德不可量。——《大乘庄严宝王经》
2019 年 1 月 13 日
以显现直断的智慧宝剑,直接斩断涌现的妄念,远离此是彼非的分别,这难道不是所守护的本心吗?——麦彭仁波切
2019 年 1 月 14 日
散开妄念云,直视心虚空, 于觉受彩虹,不执而安住。
——夏嘎巴尊者
2019 年 1 月 15 日
请于无偏持教大德前,为我捎此口信,祈请予以关注:
如今佛法日轮已近西山,五浊的阴影四起之时,不应效仿大人物和君王的行为,而应以内观禅修的自利心行、无谄无曲的利他心行, 来护持如来教法。——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2019 年 1 月 16 日
当下不灭明了之此心,乃为本来怙主普贤王。
——上师莲花生大士
2019 年 1 月 17 日
外观远方诸百法,不如内观一心胜。
迷恋外境之顽心,今日理当往内观。——麦彭仁波切
2019 年 1 月 18 日
尔时如视前虚空,自心正在动念时,
亦为空性之定解,必须深深而生起。——《定解宝灯论》
2019 年 1 月 19 日(1)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
“比丘,于色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越生、老、病、死怖。诸比丘,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贪、心解脱, 则能越生、老、病、死怖。”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杂阿含经》(四)
2019 年 1 月 19 日(2)
如来所说法,略言唯二种, 不害生人天,观空证涅槃。
——圣天论师
2019 年 1 月 20 日
众生依于地,地依于水,水依于风,风依于虚空。
——《般若经》
2019 年 1 月 21 日
心自性光明,无变如虚空, 邪念生贪等,客尘不染彼。
——至尊弥勒菩萨
2019 年 1 月 22 日
佛身普现故,真如无别故, 具种故众生,恒具如来藏。
——《宝性论》
2019 年 1 月 23 日
当来恶世时,宁丧于身命, 护持正法故,作众生利益。
——《大乘集菩萨学论》
2019 年 1 月 24 日
若于河沙多亿劫,供养百亿那由佛,
清净信心施肴膳,亦施灯鬘及幡盖。
若于正法衰末世,如是佛法欲灭时,
于一日夜学是行,比前福报胜于彼。
——《月灯三昧经》
2019 年 1 月 25 日
若于俱胝劫,听闻并受持, 讽诵及修行,戒律极难得。
——《别解脱戒经》
2019 年 1 月 26 日(1)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爱喜者,则于苦爱喜;于苦爱喜者,则于苦不得解脱、不明、不离欲。如是受、想、行、识爱喜者, 则爱喜苦;爱喜苦者,则于苦不得解脱。
“诸比丘,于色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 则于苦得解脱。
“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断苦。
“于色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得解脱者,则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得解脱者,则能断苦。”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杂阿含经》(五)
2019 年 1 月 26 日(2)
三有如梦无实质,速灭无常如幻术,
无来亦无由此去,相续常空无相状。
——《显句论》所引用之佛经
2019 年 1 月 28 日
敬礼定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护者,
为成量故从自论,集诸散说汇为一。——陈那论师
2019 年 1 月 29 日
自然之胜义,是以信所证, 日轮璀璨光,无目不得见。
——《宝性论》
2019 年 1 月 30 日
若于佛所说,深事以生疑, 可依无相空,而生决定信。
——圣天论师
2019 年 1 月 31 日
具有别法相,界性客尘空,具无别法相,无上法不空。
——弥勒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