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大解脱经》第13课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央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而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锕灿吐协么多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坚坚拉香擦洛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内钦热卧贼诶央堪色 自大圣境五台山
将华特吉辛拉耶拉门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恭杰多巴颇瓦辛吉洛 证悟意传求加持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念诵《圣大解脱经》传承】
下面讲《圣大解脱经》,等会下课念完《普贤行愿品》结束之后,这里的的道友们后面稍微听一下,有些事情。明天没有课,后天有课。
《圣大解脱经》当中前面讲到顶礼过去佛,顶礼现在佛,顶礼未来佛,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顶礼法宝,然后讲顶礼诸位菩萨,记得一共有二百九十九位菩萨,差一个三百,记得是这样的,但校对的时候数量会有些差别,到时候再看。
佛宝已经讲完了,开始讲法宝,法宝主要是十二部经;然后讲僧宝,僧宝就是大乘菩萨。念《圣大解脱经》,实际上是在顶礼三宝,后面也有“南无布达雅,南无达玛雅,南无桑嘎雅”这样的一些偈颂。
下面开始讲到法宝,藏文当中十二部经当中的每一部都有顶礼,但汉文当中前面只加了一个“南无”,后面没有加,实际上我们知道都要加,当然文字上不加也可以。
这里讲到:
南无总持大陀罗尼。
总持大陀罗尼,这是代表密续的,不管是外续、内续、密续,所有的续部都要顶礼的意思。
(南无)十二部经。
无垢光尊者的《如意宝藏论》当中也讲到,第一转法轮叫四谛法轮,第二转法轮叫无相法轮,第三转法轮叫辨别法轮或者叫善辨法轮,善于辨别。实际上第三转法轮主要宣说如来藏的光明部分,二转法轮主要讲空性,一转主要讲普通众生的法,四谛、十二缘起等。
十二部经是三转法轮所有的经典都可以包括,只不过有部分是小乘的经典,部分是大乘的经典,而密乘的经典属于刚才的大陀罗尼当中。十二部经典指的是哪些呢?下面会讲到,前几年的讲《经庄严论》讲过,《法华经》当中也提过,对大家来讲比较熟悉。
(南无)修多罗。
修多罗,这里是用的梵语。汉语为契经,指的是长行文,每一部经典当中,中间有一段长行文,包括《华严经》,这种长行文的风格,其经文属于契经。像小乘的《增一阿含》、《长阿含经》都归属于这一类,这是第一种叫契经。
(南无)祗夜。
祇夜,即重颂,重复的偈颂,前面是用长行文的方式来讲,后面有一些是以偈颂来讲。就像我原来给大家讲过的《善生经》,前面先用长行文讲,然后用偈颂讲。像《法华经》大多数也是长行文,然后作偈颂,包括藏地的《格萨尔王传》等好多也是这样的。尤其在印度民间,我听说有很多小说都是这样的,前面用长行文的方式,后面为了显示文采,用偈颂、诗歌的方式体现。这个叫做重颂,重新变成偈颂的方式来出现,这是第二种。
(南无)授记。
第三种是授记,梵语叫伽罗那,很多经典当中对未来佛名的授记,缘觉的授记,包括一些凡夫众生,再过多少劫变成什么众生,这些都算是佛陀的授记。就像《法华经》对五百弟子的授记,其它经典当中包括《法鼓经》、《楞伽经》、《首楞枷经》当中都有对这些菩萨、大德的授记。这叫做授记经。
(南无)伽陀那。
伽陀那,即我们常说的讽颂,完全以偈颂的方式出现,就像《法句经》、《因缘品》、《诸法集要经》,这些经文从头到尾全部是偈颂。还有之前翻译的《赞僧功德文》,全部以偈颂的方式出现,没有长行文。
(南无)忧陀那。
忧陀那叫做自说,佛陀没有受到弟子的请求,自己宣说,就像《阿弥陀经》、《般若摄颂》等很多经典,都是佛直接亲口宣说。
(南无)尼陀那。
尼陀那,即《因缘经》,就像《百业经》,一直讲因缘本末,以前、现在是怎么样,现在的因果关系与以前有什么关系等等。
(南无)阿波陀那。
阿波陀那叫《譬喻经》,佛经当中也是有《譬喻经》、《百喻经》,以比喻的方式宣说经典的内涵。
(南无)伊帝曰多伽。
伊帝目多伽,即《本事》,讲述佛陀弟子因地的一些因缘,包括声闻缘觉在因地时的故事。
(南无)阇陀伽。
阇陀伽,《本生经》,讲述佛陀在因地的一些故事,像《悲华经》里面有很多的故事,在《佛传》里面也引用,还有《佛本行经》当中也有佛陀因地的故事。
(南无)毗佛略。
毗佛略叫《方广经》,大乘方广,主要讲大乘所有的经典,小乘里面没有的这些经典,比如说《菩萨藏经》,《大乘般若蜜多经》。
其实十二部经当中,授记经、自说经、毗佛略这三个是大乘特有的,其它九个经在小乘当中也是叫九部经典。
(南无)阿浮陀达摩。
阿浮陀达摩就是未曾有,佛陀在这部经当中,无论是示现发光,还是出现大地震动,或是各种各样的神变,非常稀有的事情出现,像这样的经典就叫未曾有经。
(南无)忧波提舍。
最后一个忧波提舍叫议论,这是十二部经中的最后一个,佛陀与弟子或其他所化众生,以问答的方式开演。佛陀的有些经当中都是一问一答的方式,或者以辩答的方式出现,这种叫议论经。
这以上总共有十二部经,藏文当中,比如顶礼忧波提舍、顶礼阿浮陀达摩,每一部都有顶礼句,但实际上因为对每一尊佛都顶礼了,所以对每一部经也应该顶礼。
(南无)所有大藏。诸波罗蜜。
藏文当中是顶礼所有的大乘法藏,南无所有大乘法藏。
接下来讲它的功德。
若人闻是。十二部经。诸波罗蜜。赞诵礼拜。信乐受持。
波罗蜜主要是讲空性方面的,然后十二部经如刚刚所讲,大多数十二部经体现在其风格上的类别,有长行文的,也有偈颂的,也有因缘法,还有讲大乘空性等等,各种类别的八万四千法门,三转法轮的这些经文全部归纳起来可以包括在十二部经中。然后十二部经典再包括的话,就摄在三藏当中。三藏十二部经,即是三藏延伸出十二部经,十二部经再延伸为八万四千法蕴。《俱舍论》当中也是经常讲,有些说八万四千,有些说八万四千法蕴,有这种说法。
如果听闻十二部经典的名称,赞叹、读诵、礼拜,信乐,产生信心,然后信乐受持。这里有不同的名称,赞、诵、礼,还有行,然后受和持,受是去接受,以各种方式来领受,包括接受法本、听闻也接受、读诵也接受,很多方面你要去接受。持,持在自己的身上,带着或者经常把它书写,其实持里面还有很多内容,一直持之不忘等。
是人二十万劫中。不堕地狱苦。得宿命智。是故今敬礼。
这样的人二十万劫当中不堕地狱苦,而且得到宿命通的智慧,所以要顶礼十二部经典。
这里讲到二十万劫当中,昨天的藏文传承当中有些人说念了,有些人说没有念,一个是普明佛,一个普相佛,一个是普光佛,普相佛在其它经典里没查到,所以我没有解释。昨天我念偈颂时说“不生在恶国,不见恶国王,四亿万劫中,不堕地狱苦”,这个偈颂里面说是四亿万劫当中,昨天念诵时如果有口误的话你们可以改过来。
今天这里讲到二十万劫当中,我因为读汉文是十六岁开始读拼音,所以有时有一些口误是正常的。你们读藏文的话,口误可能比我更多,有时候你们读的藏文我都听不在说什么,我很认真地听,感觉像是俄罗斯语还是西班牙语,有点听不懂。相对而言,我还可以。我在小学的时候有一些代课生,这些代课生不是真实的老师,当时教汉语的全部都不是真实的老师,不是在教学岗位上,那时也没有进入真正的老师当中。我们那个时候的学校很差很差的,然后在小学里面全是这样的代课老师,我当时读了一两年全是这样的,没有听到任何普通话的声音。在中学以后,人都接近二十岁了,那个时候有个汉语老师还是比较不错的,是在中学的时候。然后读师范的时候,有个张老师给我们教拼音,我上师范的时候才学到一声、二声,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小学、中学时都没有听到过。然后到了甘孜的时候,才知道这是一声、二声,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分不清楚,我觉得都是一样的。比如很、狠、恨,我想都是一样的吧,呵呵,所以我现在有时候口误的话你们要理解一下。如果我从小像你们一样的,从五、六岁开始不放牛,然后天天读的话,也许比现在还好一点点。但也不好说,愚笨的人不管怎么样都不行,我们藏族有句话,木棒再怎么拉都拉不长的。
南无二万光相庄严王佛,“王”字没有念是吧?藏文上都念了,没事,如果个别字没念好的话,藏文上都已经念了。
这里二十万劫当中,前面是八十万,然后六十万,然后四十万,这里二十万。有些经典当中讲法宝比佛宝还重要,比如在佛堂里面一般是法宝在上面,佛宝在中间,放经书的时候经书在上面,也有这样的。
这里为什么念法宝只能消二十万劫苦呢?原因是佛宝是真正有断证功德的,《宝性论》当中说三宝中最究竟的是佛宝,最终的皈依处是佛宝,从这个原因可以解释。或者十二部经实际上是如来相续当中部分的功德,《华手经》当中也讲了与此比较相同的道理。意思就是说现在十二部经典只是后来的一些菩萨和声闻,他们通过不忘陀罗尼记载下来的,然后佛的名号代表所有佛的三身,现在这里十二部经典只是佛陀智慧的一部分,所以即使顶礼所有十二部经,还不能完全代表佛陀,因为佛陀无尽无边的功德远远超过少部分的法宝。
我想从这两个方面分析,都有很深的意义,这样的话,此处先讲佛宝的功德很大,然后法宝的功德很大,要顶礼法宝的话二十万劫当中不堕地狱苦,甚至得到宿命通等等。我们不得宿命通也不要紧,但最好不要堕入地狱,因为我们造的业还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能够不堕地狱非常好了。
说是十二部经名时。八万五千菩萨得金刚三昧。十亿声闻发大乘心。十千比丘比丘尼得阿罗汉道。无量天人得法眼净。
说到十二部经典的名字的时候,八万五千菩萨得到金刚三摩地,十亿声闻发了大乘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藏文当中十亿是十个十万的意思。十千比丘比丘尼得到了阿罗汉道,前面第一次是比丘,后面是比丘尼,现在这里是比丘和比丘尼都得到阿罗汉道,无量天人得到法眼净。
这以上讲到三宝当中的法宝,我们要顶礼。不仅要顶礼,还要去学习修行,这个真的很重要。
那天我提过两次,每一个道友以后自己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有自己平常所修的法、所学的法。全面来讲都要学,显宗密宗也好都可以学的,各宗派的教法都要学,但是就像我们选本尊一样,在那么多佛、菩萨当中你要念本尊的心咒,你要选择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或者哪一尊佛,自己选择终身修持的一个佛菩萨。实际上有那么多的善知识,但你要选一两位根本上师。同样的道理,更重要的我们所修的法当中,一定要选一个重要的法,经典也可以论典也可以,像《妙法莲华经》等功德特别大的。
我那天也说了,我们寺庙有一个喇嘛叫俄周,他平时修行不是特别精进,但是他几乎每天都念《妙法莲华经》。我最近才知道,我说那他很了不起,他早就圆寂了。以前他在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看起来是一个普通的喇嘛,但他一辈子修《妙法莲华经》。当时我们讲《妙法莲花经》的时候,我想汉族人修的特别多,藏族人不一定很多的。在座的各位你们自己可以选择,不可能我今天要求你必须一辈子要修《圣大解脱经》,一辈子要修《维摩诘经》,不可能这么说的。
但是确实是自己一方面得过传承的,原来自己对这个法门很有信心的,这样的法不管是论典也好,就像《大圆满前行》那样也可以,或者《大幻化网·光明藏论》也可以。
以前我认识的一位汉族的法师,他十多年接近二十年天天看《光明藏论》,这是别的弟子说的,后来我故意问他:“你是不是天天看《光明藏论》?”他说是。我其实是想调查一下他是不是真这样,然后我说:“那我看一下你的法本。”然后他给我看了,他的书是最早翻译的《大幻化网·光明藏论》的版本,确实很多书页都磨破了,这个时候我就深信不疑了,“对对对,他肯定每天都在修。”
所以有些人有终身修行的法,有些人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就是现在说的斜杠青年,一会投资,一会直播,一会做这个项目,一会做那个项目,这样保险一点也可以吧,这里沾一点,那里也沾一点,什么都做一点。
但是如果什么都做不成功也不行的,自己一定要有一两个法要终身学习。最好每个人自己在善知识面前发愿,比如我要终身学习《圣大解脱经》,不管到哪里都受持这部法,或者是得过密法灌顶的人,修《上师心滴》也可以,或者包括《阿弥陀经》也可以。
前两年我很成功地讲了鸠摩罗什翻译的《妙法莲华经》和《维摩诘经》,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如今这样的浊世,能善始善终传讲特别不容易,当时一段时间中,这两部经典的辅导也全部圆满了。但以后怎么样也不知道,也许更方便,也许不一定。不管怎么样一个人如果终身修持一两部法的话,我觉得自己应该把它重视起来。
我也是这样的,我以前在法王如意宝面前得过的法,基本上都单独放在一起,这对我一生来讲还是很有意义的,我把自己的青春、时间、光阴全部花在这个上面,这是很有意义的,当时上师讲的时候没有断过传承,然后在我的生命里,所拥有的一切当中这种智慧的财富是最有意义的,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
在座的道友不管生在哪里,作为一个大乘佛教徒,与我刚才讲的一样,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天天都试探试探,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这种人不一定很有意义。
以前的大德们都是这样的,学法的时间不一定很长,但是效率很高,终身对你有巨大的改变,让你的信心不可动摇。有些利根者,前世有缘的,或者今生很有信心的那些人特别有收获。但有些人如果没有那样,可能不一定得到特别大的转变,当然这是个人的根基不同、因缘不同,还有你所依止的这些善知识的加持力也不同。
有些善知识理论上非常精通,有些善知识具有意传的、相当殊胜的加持力,有些善知识有一种威力,很多智慧和悲心直接以植入你的相续当中,以强迫性的方式植入你的相续当中。有些虽然善知识特别了不起,但是因为自己的邪见重、懒惰、懈怠,因为这样的原因也没有抓住机会。有些自己很厉害的,特别特别优秀,但因为所遇到的善知识不怎么样,因为各种因缘自己相续也没有转变。
所以得法也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得法以后转变自己的相续。终生当中,不管以后有一起学习的机会或者没有一起学习也好,凡是自己得过法以后,像以前印度的大成就者,包括萨绕哈巴、夏瓦惹等这些大成就者,刚开始他们依止善知识,到了后来都到寂静的地方去自己修行,自己修行的话完全都是自利的。
我以前发过一个微博说,父母在世的时候应该生活自理;善知识在世的时候要修行自理。否则的话父母离世的时候,如果你不会做饭,很可怜,现在倒是交一点钱到技术学院可以学习到,但是大多数都不像父母那样传授得那么亲切、直接。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学到法,前面讲的法,法是非常的重要。
我昨天也讲了,学法的话现在比较而言,在雪域高原确实有很好的系统的闻思的传统,而且这个传统丝毫也没有损害,目前为止也特别特别的兴盛,可以这么说。以后再过十年、二十年、百年,以后怎么样很难说,也许从整个世界的状况来看,将来可能会逐渐衰退,有这个可能性。因为从全世界的很多文明来看,特别优秀的这些文明慢慢开始下滑,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尤其是现在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不断的在上升。
每一个时代当中有特别了不起的伟大的人物,像哲学家、科学家、佛学家、翻译家,特别特别了不起,而且他们并不是通过宣传,应该是实实在在自己的内在有超人的功德和智慧。所以每一个时代当中,几乎东西南北都有特别了不起的智慧伟人。
但从上个世纪到现在,这样的人看起来有是有,但是基本上大家都一样的。原因是什么呢?也许现在诱惑特别强。很多人说现在的商业机会很好,很多人自己的智慧马上变现,变名声、变财富、变金钱、变房子、变轿车,而不愿意长期持之以恒的去潜心研究,因为这个原因。
藏地也是这样的,每一个时代有一群特别了不起的伟大的哲学家、佛学家,但是从上个世纪到现在,八十年代的时候藏地还是有一群比较老一点的,像法王如意宝他们那一辈也是很了不起。再逐渐逐渐下来的话,会不会以后都是这样的,如果以后会这样的话,确实藏族学者当中可能不如前面的一代一代的。虽然现在有名声的人不少,但也不知道对人类社会会不会留下真正的精神宝藏?,这个不是特别的清楚。
我看他民族也几乎都是相同的吧,上个世纪不管在哪个大学当中,很多国家来讲,有一些很了不起的文人出现,但是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也许现在经济社会,网络时代的各种知识爆发,真正潜心研究或者专心致志搞学问的人不是很多。我问了一些西方大学的教授,他们刚开始很认真地搞学说,做了一段时间,看到他旁边的同事都赚大钱,他自己的研究马上可以变现各种各样的东西,人都有一种攀比心,这个时候自己有些不舒服,然后就改变主意了。
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也是有一些差别的,大家也可以看看,不管怎么样大家还是要精进地学习,看书。现在的人越来越不喜欢看书,我是有这种感觉,一代不如一代,真正爱学习的人好像越来越少。虽然看手机的人越来越多,这里面可能有一些书,但好多都是碎片文化。这样的话整个人类的大的素质也好、品格也好,不知道会怎样?因为人不爱学习,只一味地追求金钱、感情,尤其是现在所谓的娱乐活动。
现在有一些智者写书,像藏地都是这样的,前两天学院的堪布写了不同的五部大论的一些书,但是一个明星唱了首新歌,可能更出名。我有时想人们的价值观不断在变化,而且变得越来越飘浮,变得越来越比较表面。当然人要不要购物、要不要文艺呢?肯定需要的,这也是一个非常高尚的精神,是需要的。但是更要重视高智慧方面,比如一个人唱一首歌,他唱得很好,我能不能看一下他?然后一个人写了一本特别好的书,好像没啥,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社会的一个现象,是否重视智慧?可以说这是一个信号,以上这些可是我从法宝当中挖出的智慧,呵呵。
所以佛陀的十二部经典,不知道我们要怎么重视,大家好好想一想。
南无十方无量诸大菩萨。
“无量”两个字不用,后人加的。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大家也知道,《八大菩萨传》里面介绍文殊师利菩萨的篇幅是最长的、最多的。吉藏大师有一本《法华义疏》,今天所讲到的好多菩萨在里面都有,而且对每一位菩萨做了一些解释,《法华义疏》里面说文殊是妙德,功德圆满,所以叫文殊师利菩萨,也是智慧第一。
南无观世音菩萨
《普门品》当中讲,他始终观照、听取救苦救难的声音,亲自去救护这些众生。所以我们遇到一些痛苦的时候,如果不敢大声念观音菩萨的话,可以悄悄地说:“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希望你一定要加持我身体好一点、心情好一点。”这样发出声音,观世音菩萨会加持你。因为“观世音”,观世间的音声,“观世音”知道吧?这样的解释,《普门品》当中有,你们可以看看。
南无大势至菩萨
刚才讲了文殊菩萨的智慧、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大势至菩萨是力量、能力。密宗当中是金刚手菩萨,藏地经常说三怙主——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金刚手菩萨。不管谁祈祷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都强行地让这个众生得到自己所有的愿望,或者如果大势至菩萨前往三恶趣,这些三恶趣的众生马上会得到平息,得到快乐。
南无常精进菩萨
也是在《法华义疏》里面说,众生有各种各样的痛苦,常精进菩萨常常精进解除他们的痛苦,自利利他。我们很想变成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我希望我们好多道友变成常精进菩萨,不是暂时精进菩萨。暂时一天两天,尤其是考试期间特别精进,考完试以后什么书都不看,如果法师严一点,法师说今天要看一下,“好好,看”,然后法师如果没有说就不看了,其实这样不好,我们应该常精进。
精进的话我应该也还行吧,自己不管到哪里,不敢说特别精进,但也不会特别懒惰,尤其是喜欢看书。我一个是喜欢看书,喜欢翻译,喜欢跟别人分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这是一种爱好。十几年前,有人采访问我,你是不是有利他心?利他心可能算不上,但是我确实从小喜欢看书,我不认识文字的时候,看到那些经书,我特别欢喜,是不是有前世习气的延续?喜欢看书,可能跟自己的宿缘有关。
以前学院当中有一个我熟悉的喇嘛,瘦瘦的,说话声音特别特别低,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跟他贴近以后才能听到。他说我不看书的话心里不舒服,每次只要有一本书看,心里就很舒服,每次没有书的话,哪怕是短短的时间当中,觉得好像丢了什么东西。最近他不在学院,前两天我问了其他人,他是不是还喜欢看书?他们说还可以,没有像以前一样,因为最近身体也不好。我看到有些人特别喜欢看书,有些前世不知道是其他什么刹土来的,不太爱看书,自己也经常说:“我不爱看书,小时候我也不爱看书,老师说我也不看书,父母说我我也不看书”,自己觉得自己挺伟大。
常精进,希望常精进,不要暂时精进。现在世界上很多人都比较散乱,不是长期爱看书。其实像喇荣这边有特别爱看书、特别喜欢学习的人,应该是很好的,你该发心的时候,可以安排发心。
昨天晚上我跟法师们也说了,你们不要要求特别严格,也不要一点都不要求。有些法师“慈悲心”:你们不看书可以,怎么好玩、怎么快乐都可以,这样的话也不行,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但有些可能因为自己比较着急吧,昨天他们说有些道友因为太累了,压力很大已经倒下去了。我问怎么倒下去的?因为早上四点起来,平时工作也比较累,一个人先倒下去了,然后另一个也倒下去了。我问倒下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说压力大。我说这个压力我分析一下,看我会不会倒下去?然后我一分析,这根本不叫压力,因为没有休息,我说看看他们的工作随时可以休息,你站在那里不就是休息吗?没有休息的话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些真的是心力的原因,如果心力比较强大,即便工作很多也没事。比如对众生的事情,或者有些事情需要开会,如果心力很不好,就会想:又要开会,好烦啊!如果想:我觉得挺好的,我边休息边聊天,那就没什么。
讲课也是这样的,虽然有时候累一点,但也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我们听课也是这样的,多生累劫当中听一个佛号都困难,那现在在具有法相的善知识面前听一节课的功德那么大,真的很有意义,这样想的话,那所有的压力都没有了。
现在的人有一些说法,本来一点都不累,就说很累很累很累。他们有时经常问我这么多的事情你累不累?我说这叫累吗?这不叫累,这算什么呀?从很多方面来讲,遇到一些事情,心里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我们遇到任何一件事情,哪怕是关在监狱里也没什么的,我原来也讲过,其实监狱是很好的禅修的环境,也没有什么。你生病也没有什么,确实我觉得心态还是很重要的。
2016年我做手术,手术当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我想以前我没有布施的机会,我跟身边的人说今天我要身布施,我先好好的发心,虽然像以前高僧大德那样,从自己身上切一块肉给别人,别人也不要(众笑),也不会吃我的这块肉。但是可能有些非人和无始以来我欠下的,那些非人也许是需要的,今天我一定要以回向来进行摄持。然后我早上起来自己也默默发愿,当时要从我的肾脏上面切一块,我就跟他们说我要身布施,你们要好好地加持我。手术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两点,手术了六个小时,切完以后我一直没有醒,到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我醒过来了,醒来以后我跟他们说,把施食加一点糌粑,做一些食子,念一些回向文。我当时念的时候好像有点迷迷糊糊的,但是我一直忆念,12点前一定要做回向。这样以后我就觉得我今天真的做了身布施,呵呵,实际上不知道有没有非人吃,但是自己在前行、正行、后行上也做一些,可能有些人很害怕。
确实如果我们的思想稍微转变一下,本来不是很好的事情,把这做成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到底有没有意义也不好说,但是自己认为有意义的话,我自己认为我确实把自己的一块肉布施给众生,我也这样作回向。
实际上任何事情会有一些好的和不好的,都有它的价值,但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取受它的价值。如果是好的东西,但我们没有取受它的价值,好的可能变成坏的,世界上任何一个事情都是这样的。如果遇到不好的事情,但我们从中接受好的部分,也会变成好的,我觉得这在生活当中、人生当中很有必要。
南无不休息菩萨
不休息菩萨,主要是从修行上面来讲,修行上面一点都不会耽误、延长,一直不休息,就像有些人头被火燃,马上会解救一样的。不休息菩萨一直是精进修行,这里不休息并不是不睡觉不吃饭,不是这个意思,但不像我们一样的,一休息就捡不回来。
有些人是这样的,认为不听课是一种休息,再过一段时间根本没有兴趣听课。有些人听课、学法大概是在两三年当中,是在刚开始的时候,现在很多人的毛病是什么呢?刚开始没有遇到佛法,很认真地听了一段时间,然后再过一段时间感受了佛法部分味道的时候,因为没有继续深入,所以不能持之以恒,最后中间就断了,再也不愿意接触。所以有时候看,包括听众当中真正一直多少年中从来不间断,非常认真的人也不是特别多的。
南无宝掌菩萨
宝掌菩萨,手里有财富。《法华义疏》里也说,宝掌菩萨手里有珍宝,布施给众生,或者说这位菩萨拥有出世间的法宝,通过六度四摄的方式给众生做法布施,这是宝掌菩萨。
南无药王菩萨
前面提过药王菩萨将来变成净眼如来,他跟他的兄弟以前发愿,谁听到他的名字能治病等等,讲过很多。
南无药上菩萨
是后人加的,不用了,他们觉得有药王菩萨,应该有药上菩萨,所以加的。但敦煌本里面没有,藏文当中也没有。
南无勇精进菩萨 南无勇施菩萨
勇精进菩萨虽然藏文当中有,但可能是勇施菩萨,《法华义疏》、敦煌本当中都有勇施菩萨,所以前面的勇精进菩萨不用了,也是他们加的。勇施菩萨在《法华义疏》和敦煌本里面都有,虽然藏文当中是勇精进菩萨,但我们还是用勇施菩萨。
为什么叫勇施呢?因为他愿意勇敢地舍弃自己的身体、寿命、财富,非常勇敢,不脆弱,能利益众生,布施给众生,所以叫做勇施菩萨。这里的勇并不是打仗很勇敢,不是吵架很勇敢,而是布施很勇敢。
不然的话人类历史上,尤其是战争年代,谁敢打架,就说他很勇敢,英勇无畏,叫英雄主义者,但这是世间的勇敢。佛教里面的勇敢是修安忍勇敢,或者做布施勇敢,这叫做勇施菩萨。
南无宝月菩萨
《法华义疏》里说,智慧的宝月遣除众生三毒的热恼,因为月亮是清凉的,所以能遣除众生三毒的热恼。
南无月光菩萨
智慧的月光遣除无明的黑暗,《法华义疏》中是这样解释的。
南无满月菩萨
德无不圆,照无不普,功德没有不圆满的,照耀没有不周遍的。这也是《法华义疏》中讲的。所以满月菩萨功德非常圆满,就像满满的月轮一样。
功德圆满的话,作为菩萨肯定不会不愿意分享的,不像现在社会上很多富贵的人,他根本不愿意布施,把财产全部垄断自己拥有,旁边有多少痛苦的贫穷的人都不会管。有些人表面上做一些慈善,但是这个慈善是为了避税,为了不用交税,现在很多国家都有这样的规定,做慈善不用交税,所以做慈善也是这样的而已,实际上并不是以利他心做布施,这个也是应该清楚的。
如果是满月菩萨他不会这样的,他拥有的财富、智慧,一切的一切都会无条件地分享给众生。所以现在社会贫富差距大,人类当中有许许多多的不公平,归根结底就是自私自利的心,这是很可怕。
南无大力菩萨
大力菩萨,他有大的势力,能遣除贪嗔痴三毒,或者遣除二乘的自私自利的心,这样的一种大的力量。
“力量”大家都知道,有些是身体的力量,有些是心的力量。身体的力量也是可以的,跑步也好比赛也好,身体的力量也可以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心力,智慧的力量,这个更重要。有些人遇到任何事情心力很强,在他面前不是什么事情,然后有些人哪怕遇到很小很小的事情,马上要倒下去似的,这是很可怜的。
所以佛教通过这样的闻思修行,慢慢提升自己的智力。佛教经常讲五根、五力,五力如果提升,不被违缘摧毁的话,那修行等等就特别容易。尤其是你要有能力的话,不是“我很英雄、很坚强,我一定要安忍”,不是这样的。如果你真的证悟无相空性的话,那这个力量比任何力量都强大得多。
所以我们学的过程,要么是大圆满或者是禅宗的明心见性,光明的自己的心,那你的力量还是超越一切的。或者中观当中讲到的中观胜义谛般若空性的意义,那你的力量真的很强。为什么前辈高僧大德他们同样的是一个人,但是为什么他的能力那么超强?应该是与他自己内心的证悟有关系,内心真的有证悟,那多少人都没办法比得上。
其实佛教当中有这么好的境界,看我们自己能不能得到。就像一个宝洲,什么样的宝贝都有,但是到宝洲的时候,有些人把假宝贝拿走了,有些人根本理都不理,见都不见,有些人瞄准了所需要的宝贝,最后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真的得到了,这样的话那你的力量非常的强大。
世间当中同样的两个人,包括你去藏地求法也好,或者你去汉地求法也好,或者去西方求法也好,两个人一起去的,但最终也许一个人真正得到了法,这种法并不是你拿几本很重很重的书,就是得到了法。
今年我们地藏共修时发了特别重的一套书,有些身体弱一点的,抬都抬不起来。那天看到有一个觉姆,她身体又瘦又矮,那个法本特别大,根本拿都拿不动。我们得法不一定是外在,当然外在的经函很有功德,更重要的是如果经函里面的内容装在我们智慧里面的话,那不管你相貌怎么样,智慧怎么样,身体怎么样,都没什么的,所以你的力量应该是很大的。这个要靠你的信心和你的精进,解脱依赖于自己,对吧?
南无无量力菩萨
《法华义疏》里讲无相,无有相状。无相是空性,因为有无量力或者有空性的力量,那这个菩萨也很厉害的。
吉藏大师解释《维摩诘经》、《法华经》,主要是空性方面解释得很好,我相信吉藏大师肯定是证悟空性的人。他是波斯那边的人,伊朗人,他父母因为避怨敌来到广州,后来他生在南京,其实他是一个外国人,后来他对当时的经论非常精通,他应该是伊朗人,不是汉族人。
我还是很喜欢吉藏大师他的一些注释,《妙法莲华经》和《维摩诘经》的注解我基本全部都看了,他很厉害的。因为他是三论宗的祖师,《百论》、《十二门论》和《中论》,这三论都讲的是中观空性,包括他解释经的时候,他用自己的境界来解释这些菩萨的名字。所以我想他肯定有空性的境界,有空性境界解释的词义与一般分别念的解释完全不同,有很深层的意义,大家也应该知道。所以我前面用他的解释方法,无相力指的是空性。
南无越三界菩萨
超越三界,智慧超越三时的生死轮回,也就是说所有三界的智慧都已超越,而且不堕三界,这位菩萨也非常了不起。
其实我们听到这些菩萨的名号,相续当中肯定会得到加持、悉地和功德,应该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大家念诵的时候也应该以虔诚的信心,自己想在浊世的时候遇到这些菩萨的名号,我应该很幸运,是不幸当中的万幸,我已经转生到这样的五浊恶世,各种各样烦恼此起彼伏的世界当中,但我还是遇到这些大乘的妙法、大乘的经典,也不是最可怜的。我们应该以这种心态来接受佛法,这样的话很有意义。
我最近这样想的,这边现在是秋天,也是在享受大乘佛法,其他的怎样都可以,吃的穿的也好,只要不饿死、不冻死,只要过得去的话,轮回当中好也好不了多少,坏也坏不了多少。我们也看得到,有些条件特别特别好的人,到最后的结局也是仅此而已;特别特别坏的,最后也是一般般,也没有什么的。
我可以说是看清整个世界的最上和最下,如果知道最上和最下的话,就会心中有数。如果不知道“最上”,可能会觉得有了名声最快乐的,有了财富最快乐的,我一直一直往上跑,但是你再上去到最后也是天花板,也仅此而已。“最下”的话,很多人担心、害怕,但实际上最下的话也是这样的,其实并不是最可怕的,轮回也是这样的状况。因此大家应该用自己的欢喜心,或者用比较幸运的心来接受大乘佛法,只要有大乘佛法的思想,其他的可有可无,我是这样想的。
当然这也许可能是比较偏激的一种思想,因为我三十年所受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大乘佛法思想的教育,所以跟其他世间的有些理念也许稍微有一些冲突,但这样的冲突也应该值得允许,在我们这个世间上各种思想的碰撞需要以一种包容心来接受。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