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大解脱经》第10课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央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而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锕灿吐协么多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坚坚拉香擦洛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内钦热卧贼诶央堪色 自大圣境五台山

将华特吉辛拉耶拉门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恭杰多巴颇瓦辛吉洛 证悟意传求加持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念诵《圣大解脱经》传承】

昨天本来有课,后来临时有一些事情,所以没有来得及上课。平时一般来讲我不缺课,但是昨天比较特殊。明天还有课,星期六、星期天没有课。下个礼拜一样,从星期一开始有课。

刚才我想说一个事情,现在忘了。对,我们现在讲的《圣大解脱经》跟以往不同,以前我们讲课的时候也有网络直播,现在智悲佛网已经关了,所以也没有网络直播课。喇荣这边,也是极少数的技术人员、服务人员、工作人员在等等,除了这些人以外没有。所以这次《圣大解脱经》的听众应该非常少,但也可以吧,麦彭仁波切讲《中观庄严论》的时候,后面也写到以八吉祥数量的人传授,所以也不一定要很多人。今天男众那边还可以,女众这边也是一样,以后大多数人在家里听受,这一点大家应该要清楚,其它也就没什么。

下面继续讲《圣大解脱经》。

我前面引用了《除障灭罪经》的一个教证:“受持佛名者,千万诸亿劫,舍离生死罪,速成于佛道。”这个教证不知道大家记住没?受持佛的名号,千万亿劫当中的生死罪业很快的时间当中清净,并且很快成佛,所以受持佛的名号确实有很大功德。

平时我们习惯性地念一些佛的名号,但有些人只会念阿弥陀佛、药师佛、阿閦佛等几个佛名,这么多的佛号可能很多人可能也是第一次听。有些人可能会想为什么有那么多佛?实际上和我们前面讲的一样,对世界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入,不仅是佛的世界,包括宇宙世界我们了解得都不多,所以以前我们不知道。

有佛教基础的佛教徒会比较明白,世界上有无数的佛和无数的菩萨,就像众生无数无边一样,其实佛也是无数无边的。有这么多佛有什么好处呢?有好处的。大家知道佛是至高无上的,经常耳熟能详的,像药师佛、阿弥陀佛,菩萨则有八大菩萨,像文殊菩萨、地藏菩萨等等。可能我们将来得佛菩萨果位的希望几乎没有,因为佛如此至高无上,对我们而言高不可攀。但是如果整个世界当中,未来、过去、现在也好,那么多佛的话,其实我们众生通过修行有机会成佛。就像世间有很多人就业,那其他失业的人将来也有就业的机会,如果就业的群体特别少,那其他人可能就没有希望。因此有些经典说有恒河沙数的佛,原因是众生有成佛的机缘。

平时我们说众生有如来藏,将来可以成佛。众生无边的话佛也无边,这是合理的。有些经典里面说佛非常稀少,佛难出世犹如昙花一现的比喻,确实在世间当中虽然佛很多,但不是有缘者对佛法的相遇也并不简单,这是从这个层面来讲的。

所以我们对佛教应该系统性地学习,有些人只是看一、两本书,只做个皈依,自认为是佛教徒,实际上对浩瀚如海的佛教的经义并没有了解,以这样一知半解的学问,然后去揣度无量无边的佛法智慧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广闻博学极其重要。

接下来我们继续讲佛的名号,现在正在讲过去佛的名号。《妙法莲花经》里面有一部分过去佛的名号,现在正在讲的是《无量寿经》里面讲的佛号。《无量寿经》有不同的版本,以前我们讲的是菩提流支的版本,从定光佛到无量寿佛之间有54尊佛,菩提流支版的《无量寿经》版本里面没有,康僧凯的《无量寿经》版本里面有,54佛在这个版本当中都有,大家要清楚。

《无量寿经》的这些佛的名号,在康僧凯的版本中并不是每一个后面都加佛字,但实际上都是佛的意思。比如说菩提花佛,里面只是说菩提花,并没有明显的加佛字,但有些佛号也加了佛字。现在我们所讲的佛号出自《无量寿经》,佛号的译法除了极少数的字以外,基本上都相同的。

佛号的讲解对我讲者来说并不是很好讲的,听者对佛号不了解的人来讲,也许会有各种邪见和不同的看法,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要学这部经典的话,大家也应该全面地了解。

而且下面讲的时候,我这边对照得比较多,虽然时间很紧,但我尽量的依靠藏文版、敦煌版,以及其他相关经典,也做了一些对照。我讲的时候会给大家讲一下,一方面这是对佛号的一个研究,不同佛号在不同的经典是怎么出现的,但实际上对我们的修行和念诵并没有障碍,念哪个佛号都有功德的。 

比如说一个人也会有不同的名称,有在家的名字,也有出家的名字,出家的话有这个上师给他取一个名字,那个上师给他取一个名字,自己也给自己取一个名字,所以有不同的名称是可以的,都可以代表这个人。

比如说我的名字索朗达吉,有时候叫四郎达吉,有时候叫“索达”,有时候叫“索达吉”,有些人说“吉达索”(众笑)。我有时去一些学校时,学校的人对我不太了解的时候,他们叫我“吉达索、吉索达”,也有这样叫的。我知道他在说“吉达索”的时候在叫我,“是是是,就是我。”有一次在一个学校,有一位女教授,她边看我边说:“我们的深布吉达索”,她边介绍边看我,我也这样点点头(师模仿,众笑。),呵呵呵。

我们人的名称念错了没事,佛是更有智慧更有慈悲的,他肯定会理解的。我在念的时候有时念得不是那么准确,但我想佛陀也会点头的。比如水月光佛,我要是念成月水光佛的话,佛陀会点点头,他觉得这个人念诵那么差,会理解我的。

下面继续讲。

南无月明佛

月明佛,有些经典讲月明佛是一个东方的佛,月明佛告诉他的菩萨到娑婆世界去,月明佛再三强调娑婆世界比较肮脏、不清净,你们不要作下劣想,因为在那里也有很多好的,我们这里千百万劫修梵净行,不如在娑婆世界一顿饭的时间,在很短的时间当中修梵净行的功德很大。

还有些佛经当中说,当初有很多佛发心的时候,月明佛发愿摄受清净刹土,当时他劝释迦牟尼佛发心,然后释迦牟尼佛发心摄受浊世的众生,所以他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佛。当然佛肯定都了不起,但是每一位佛陀所化的众生调化方式不同,所接受的刹土也有清净、不清净的差别。

南无日光佛  南无华色王佛 南无水月光佛 南无除疑冥佛

其它佛经说南无除疑痴佛,愚痴的痴。“冥”字也有愚痴的意思吧。

南无度苦行佛

度痛苦行为的这些众生。

南无净信佛 南无善宿佛

前面佛号中的“宿”读的是xiu,这里是读su,意思是善妙的宿世,其前世都是很善妙的,不像有些众生从地狱、旁生当中投生过来,前世不是很善妙,所以这个佛叫做善宿佛。

南无威神佛

威德和神通具足的佛。

南无法慧佛

精通法、具有智慧的佛。

南无鸾音佛

鸾音在藏文当中是笑音,欢笑的笑,因为鸾鸟的声音特别好听,但藏文当中翻译成鸾音佛。

南无师子音佛  南无龙音佛 南无处世佛  南无自在佛

这以上讲的是54佛,从那天讲的定光佛一直到这里的自在佛,法藏比丘,也就是阿弥陀佛因地的时候是法藏比丘,法藏比丘在自在王如来面前发了四十八大愿,有些说是四十九大愿。这以上的佛实际上是法藏比丘之前的佛,时间特别特别久远,这叫做54佛,是前面的佛。

这54佛在汉地的传统,在康僧凯版的《无量寿经》中还是有人念的。我记得不是很清楚,《无量寿经》,在汉地的佛教大词典里面说,藏文当中大概有80尊佛,康僧凯的译本当中有54佛,其它译本也有41佛的说法。

不管怎么样我们以清净的心来念这些佛号,确实也有很大的功德,积累资粮和遣除痛苦方面有很大的功德,即便没有特别清净的心,若人散乱心的话也有很大功德。《万善同归集 》中云:“若人散心念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这样的话痛苦会斩断,福德无穷无尽。

所以念佛还是很重要的,不管念哪一位佛都很好。有些人习惯性地特别喜欢念佛,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一个习惯,你念阿弥陀佛也可以,释迦牟尼佛也可以,药师佛都可以,或者《千佛名经》、88佛、35佛忏悔文中的佛,54佛。

其实汉地很多人都特别喜欢念佛,像净土宗的大德,为了强调净土的重要性,只念一位佛都可以,当然对个别人而言只念一个佛可以,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的缘分。

所以我有时候给大家讲,法师们讲经说法的时候要比较圆融一点,比如说这个法师特别喜欢禅修,让所有人都参禅,其他什么都不要修,部分的人像你一样比较适应,但部分人不一定的。然后我如果特别喜欢念阿弥陀佛,对其他佛没有什么信心的话,那要求所有听众都只念阿弥陀佛,其他不准念的话,这对与你同样根基的人来讲应该是合理的,但其他人不一定的。

所以我个人在三十多年中讲经说法,是比较有包容心的,有些是有密法根基的,有些是净土根基的,有些是禅宗根基的,但我自己并没有偏于哪一个,然后要求所有的人必须这么做,我没有这样过。

我看有些法师有时稍微有一点点,因为自己爱好的原因,把所有人都统一到你的思想轨道上来,这样对有些人来讲是合理的,但凭我的经验,这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比如我特别喜欢吃酸菜、麻辣的菜,那我就要求所有人都必须吃这个,有一部分人口味和我一样,但是其他人就不敢不吃,因为你是法师。有些领导也是这样,认为这个好吃,就说:“你们吃吃吃……这个好吃!”但其他人说:“好的领导,我吃一下,嗯,这个好吃!”其实他心里想一点都不好吃,但因为怕领导不高兴,才说好吃,“哇,好吃哦!”其实他心里想特别难吃(众笑)。

佛法也是这样的,你自己特别喜欢禅修,让所有的人禅修,其它什么都不需要做。有部分人真的有时候是……,尤其有一些名声、有一些能力的法师,或者给别人传授教法的时候,众生有各种不同的根基,正因为这样佛陀也是讲八万四千法门的原因也在这里,这个大家一定要明白。

佛陀其他的不同之处,他会选择不同众生的根基,这不仅体现在精神上,包括在物质上,我自己特别喜欢一种颜色的衣服,那我让所有人都穿这种颜色可能有一定困难,这一点大家也应该清楚。

你应该知道你喜欢这个,但不一定所有人都喜欢这个,这样的理念如果你能掌握,对你周围的人,包括你的家人也好,谁都会理解的。比如你喜欢吃甜的东西,然后你要求家里所有人都吃甜的,那不一定。因为每个人的基因不同,每个人前世的习气不同,然后今生当中后天的习惯也不同,这一点大家要互相理解,这种理解不仅仅是在饮食上、思想上,还有很多方面,每个人有自己的价值观,这个理解很重要。

这以上讲到《无量寿经》的54佛,下面继续讲此经中很多版本里面讲的12光佛,这在我们以前讲的版本中也有。  

南无无量寿佛

净土经当中讲是无量寿佛,无量寿佛有不同的十二个名称,因为他的光的功德不同,度化众生的方式不同。讲《无量寿经》时,下面这些都是阿弥陀佛的不同名称,因为无量寿佛的光有十二种,但是在这里单独安立为过去的十二大佛。我们后面也会说,千百万佛的分身、化身,无量光可以是一位佛的显现,也可以在不同世界当中他的光佛分身也不同,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十二光佛是哪些呢?

南无无量光佛 南无无边光佛  南无无碍光佛 南无无对光佛

   “对”是对等的意思。

南无光炎王佛

藏文当中是光炎王佛,其它有些经典,把“光”字放在后面,是炎王光佛。汉文《无量寿经》的译本里是炎王光佛,而“光炎王佛这种译法像在汉地的《净土礼赞》里面也讲到光炎王佛,这个差别不大,但可能译法有一些地方是不同的。

南无炎光佛  南无炎根佛

这两位佛号前面已经出现过,虽然此处藏文当中这两位是有的,但是汉文版里面出现两次,而《无量寿经》当中是没有的,所以我们按照前面汉文的做法,这里不用也可以。炎光佛,炎根佛,在上节课前面出现过一次。藏文当中前面是没有的,在这里是有的,然后敦煌本前面有,这里没有。此处虽然与藏文本相同,但是按敦煌本把这两个佛号放在前面,因为这里没有必要有很多的重复,前面已经有了,而且在十二光佛中间出现也没有必要。

南无清净光佛  南无欢喜光佛 南无智慧光佛  南无不断光佛 南无难思光佛 南无无称光佛

       “称”是称说的意思,不可思议的光,很难称说。

南无超日月光佛

这是《无量寿经》出现的十二光佛。

下面讲的佛号,有些在《佛说佛名经》当中是有的。

南无相好紫金佛 南无远照佛 南无宝藏佛

这里的宝藏佛,应该是《悲华经》,即《大悲莲花经》里面讲到的宝藏如来。《佛传》里面叫海尘婆罗门的上师宝藏如来,其它译本当中是宝海梵志,即宝海婆罗门的上师,也就是宝藏如来。也就是说释迦牟尼当海尘婆罗门的时候,在宝藏如来面前发心。《增一阿含经》也提过宝藏如来,有些经典当中说,念诵或者听受宝藏如来的名号,可以获得七觉支、宿命通等等,有非常大的功德。

南无无量音佛

无量音佛是南方的佛,听到这位佛的名号,令自己修行不退转

我认为不退转很重要,要有佛的加持、上师的加持、本尊的加持。不然一段时间当中自己的境界、信心、精进各方面都算是比较不错的,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慢慢退转,最后自己也觉得我在一段时间当中修行真的很好,我也是特别精进的人,现在我太糟糕了,自己对自己很失望。

所以有些修行人,有特别高的无深法忍的不容易退转。但凡夫人起起伏伏,今天觉得自己的修行很有把握,一切都是光明无为法,尤其是天气也比较好,吃的也好,周围也没有什么违缘,身体也很好的时候,经常讲一些光明离戏、远离四边八戏、不可思议……,用很多比较深奥的词来形容自己的境界。一旦自己退失了信心的时候,“我就是凡夫人,我就是业力深重,我就是有贪嗔痴。”自己对自己开始丑化。

如果修行是在一个比较平等的线上保持下去的话,这是很好的,所以这位佛主要是起到不退转的作用。

南无甘露味佛 南无龙胜佛  南无胜力佛 南无师子音佛 南无离垢光佛

从离垢光佛一直到下面的自在王佛之间,在《佛说佛名经》当中除了一、两个以外基本上都有。

离垢光佛在《大宝积经》当中也有他的故事,还有以前我翻译过的《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中,也有他的故事。

离垢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太子叫业首,他特别傲慢,沉迷在世间的欲乐当中,不愿意修行,也不愿意见佛。离垢佛很想度化这个太子,有一次把手下的八万四千个菩萨叫来,问:“有没有人发愿度化业首太子,因为他太散乱、太可怜了,度他可能需要八万四千年,哪一个菩萨愿意发愿?”当时所有的菩萨当中都没有发愿的,只有一个叫做极妙精进的菩萨举手,发愿说:“我来度,我可以用八万四千年。”

然后他就用八万四千年,要见到太子都需要多少多少万年,《佛传》里面有的,特别特别难。这漫长的过程中,有开始殴打他的,有侮骂他的,有轻侮他、诽谤他,以各种方式对他刁难令他痛苦,一直到最后好不容易见到太子。极妙精进菩萨通过各种方式讲佛的功德,慢慢把他带到离垢光如来面前。那个时候业首太子比较调柔了,他也说:“因为极妙精进菩萨的恩德,我才学到法。”后来他在佛的面前出家,舍弃了自己的王位等一切,最后得到了很殊胜的果。业首太子就是后来的弥勒菩萨,极妙精进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

这里讲到的这位佛也是释迦牟尼佛以前依止过的一位特别了不起的佛,当时讲释迦牟尼佛当菩萨的时候,劝弥勒菩萨发心,弥勒菩萨当时很调皮,沉迷于世间妙欲。释迦牟尼佛为了度他用了八万四千年。

大家也知道那个时候人的寿命很长,现在有些人也是这样的,“我给我的家人、亲人说了好多次,他都不学佛,没办法了,我现在跟他断绝关系。”其实也不能这样的,我们虽然不能用八万四千年,但是八万四千天,八万四千天也没有,那八万四千个小时可不可以?八万四千个小时是多少年(约9.5年)?我们对有些人说一次、两次可能就觉得可以了,但这样还不够,应该像极妙精进菩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利益众生。

我以前翻译《释尊广传》的时候,最感人的一些故事就是没有厌烦心的,为了度一个众生花了很长的时间,一直这样的。可是我们凡夫人,说一次、两次,如果一个人对你做一些不悦意的事情,最后你对他的度化也好,对他结缘的信心都已经没有了,觉得这个人那么难度,你跟他接触一两年,觉得他刚强难化就放弃了,其实真正的菩萨确实是没有厌倦心,这个是很重要的。

南无德首佛 南无妙德山佛 南无人王佛 南无金刚王佛

南无金刚王佛好像藏文当中有,敦煌本里面没有发现。其实藏文当中有,有时候我这样觉得,即便敦煌版本里面不是很明显,也应该可以有的,因为敦煌版本好多都是残缺的,包括现在大正藏里的敦煌本有大概不同的四个版本,比如大英博物馆、日本的大谷大学,他们有四个不同的残缺版本集在一起,所以毕竟其中有些残缺,也许里面不一定是完整的。

比较而言藏文版本比较可靠。我那天也讲了,藏文版本是国王赤松德赞时,以印度的班智达格玛拉和藏地的益西德为主进行翻译的,而且益西德是当时藏传佛教当中七大了不起的译师之一,而且那时藏地的整个佛法没有受到任何的灭佛运动。到了后弘期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违缘,所以后来的那些班智达相比较起来,跟前译的班智达还是不同的,因为前译的班智达对意义非常重视,而且那个时候佛法也是完整无缺的时候。

所以我想有些时候敦煌版本或者大正藏中的有些名号有些残缺,以藏文的版本为主参考应该是非常可靠的。因为现在敦煌的残缺本聚集在一起的话,大正藏也是把它放在有怀疑的经书行列,其实这是不合理。因为藏译当中有前译的,而且大概在五六世纪时也有汉文的版本,所以你没有任何理由对它产生怀疑。如果你因为不知道译者的情况而把它立为疑似本,这种做法确实是很不好的。

但是汉地《大藏经》的编辑者并不是真正的佛教徒,有些是教授和研究者做的,他们完全凭自己的想象,再加上他们自己也没有什么信仰,完全是以学术的那一套来推断。推断的过程当中,这毕竟是几百上千年的历史,有些你可能没办法考证,所以我们觉得把它归为疑似本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藏文的大藏经和论注,无论是北京的版本,还是德格的版本、拉萨的版本,都没有说是疑似经,疑似的说法只有汉地才有。藏地的版本也好,其他民族的包括巴利文等其他文章当中这样疑似本的说法是没有的。因为只要有疑似的说法,别人就可能对其产生怀疑,我觉得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

金刚王佛在藏文当中是有的,吉藏大德写了一本《弥勒经游意》,里面讲到过去庄严劫千佛中最后的佛叫做金刚王佛,有这样的说明。

南无无上华佛 南无(无)畏力王佛。

南无无畏力王佛在藏文当中也有,叫无畏,加上一个“无畏力”,在《佛说佛名经》中也是“无畏”,加上一个“无”字,无畏力王佛。

南无龙自在王佛

在《佛说千佛因缘经》里面有一段说龙自在王佛,曾经有一个比丘叫做净龙丰庄严比丘,他跟当时的一千个婆罗门进行辩论。一千个婆罗门认为自己的“神我”特别好,龙丰庄严比丘用无相空性的道理来进行辩论,后来这一千个婆罗门认为比丘说得很有道理,问他从哪里得到的说法?比丘说三世诸佛所证的境界都是这样的,后来他们都皈依他。刚才一千个婆罗门成为后来的贤劫千佛,龙丰庄严比丘后来成为龙自在王佛,所以龙自在王佛跟贤劫千佛以前有这样的因缘。

南无师子依王佛 南无师子威光王佛

师子威光王佛在《佛说佛名经》等很多经当中没有,这个应该不用了,因为还有一个经叫做《出观药王药上经》,跟藏文的顺序基本上相同,在那里也没有,所以这个应该不用。

南无自在王佛

这以上有一部分主要在《佛说佛名经》等其他经当中出现,包括《无量寿经》当中也有一部分。 

这以下是汉地经常念的五十三佛。有这样一种说法,过去庄严劫千佛、现在贤劫千佛、未来星宿劫千佛都是通过五十三佛的加持和听闻他们的名号才成佛的。前面说的五十四佛跟法藏比丘有关系,汉地说的五十三佛,也就是三十五佛加五十三佛是八十八佛,这五十三佛实际上是跟贤劫千佛有一定的关系,有些经书当中也是这样讲。

下面五十三佛全部都有,下面有一个叫做一切法常满王佛,过去佛当中倒数第二个佛,现在的普光佛到倒数第二个佛之间,应该不止五十三佛,但是五十三佛包括在里面,另外还增加了大概九个或十个佛,有这么多的佛。所以下面很多佛的名号,经常念五十三佛的人都比较清楚,下面有个别的在五十三佛里面有,有个别的是五十三佛以外的,五十三佛里面没有,但另外的也有。

南无普光佛 南无普明佛 南无栴檀香光佛

这个在藏文当中没有,但下面还有一个南无栴檀香光佛,所以其中一个需要保留,一个不需要了。

南无多摩罗跋栴檀香佛 南无栴檀香光佛 南无欢喜藏宝积佛。

那天说欢喜藏宝积佛就是文殊菩萨,是现在的佛。不过这个是过去佛,可能只是佛号相同而已。

南无摩尼幢佛

好像是后来加的,因为下面还有一个,可能只要一个就可以。

南无上大精进佛

《药王经》里是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前面有“一切世间乐见”,但是没有也可以吧。

南无普净佛

在五十三佛中,“净”是“寂静”的“静”。

南无摩尼幢佛

你看下面也有一个摩尼幢佛,这里也有一个摩尼幢佛,所以有一个就可以。
        可能是在编写的时候,比如敦煌版里有一个,藏文版当中有一个,但这两个在不同的位置出现的时候,他们就不敢删减,只能增加,反正佛名越多越好,他们可能有这样的想法。但实际上如果完全是重复的佛名称,减掉一个也可以。因为与《佛说佛名经》和五十三佛等其他经典进行对照时,这样比较合理。这次应该依比较可靠的经进行弥补,这样以后大家念诵就很可靠,这样就比较好一点。

南无摩尼幢灯光佛 南无慧炬照佛 南无海德光明佛  南无金刚牢强佛 南无普散金光佛

在五十三佛当中这两个佛是一个佛号,南无金刚牢强普散金光佛。
        好像这里有四个,也就是八个佛的名称两两连在一起,五十三佛里面也有这种情况。

南无大强精进佛 南无勇猛

这两个在五十三佛当中也是连在一起,南无大强精进勇猛佛,也是两个连在一起的。

我们知道一下就可以了,以后念诵的时候,念《圣大解脱经》的时候就按《圣大解脱经》的方式来念,念五十三佛时就按五十三佛来念,不同的经典中有不同的密意,所以没有必要全部连在一起,这里只不过给大家说一下,对照的时候为打开眼界,这样说一下。

南无(大)悲光佛

大悲光佛在藏文当中也有,《出观药王药上经》里也是大悲光佛,所以这里“悲光”前可以加上一个“大”字。

南无慈力王佛  南无慈藏王佛 南无栴檀窟庄严胜佛  南无贤善首佛 南无善觉佛

善觉佛在五十三佛当中是“善意佛”,藏文当中有“觉”的意思。

南无庄严王佛

在五十三里面是广庄严王佛。

从这里到下面三个佛,在五十三佛里面没有,《佛说佛名经》中应该有。

南无金山宝盖佛  南无金华炎光相佛 南无大炬光明佛

这三个佛在五十三佛里面没有。

南无宝盖照空自在力王佛  南无金华光佛  南无虚空宝华光佛 南无琉璃庄严王佛  南无普现色身光佛 南无不动(智)光佛。

藏文和五十三佛当中都有,南无不动光佛是南无不动智光佛,智慧的“智”。

南无降伏诸魔王佛 南无千光明佛。

南无千光明佛在五十三佛当中是才光明佛,藏文和其他经里都是千光明佛。千光明也是可以的,有些是才光明佛,才是才华的“才”。

南无慈慧胜佛

五十三当中是智慧胜佛,藏文当中也是慈慧胜佛,这个也不用改。

南无弥勒鲜光佛

“鲜”在五十三佛当中是“仙人”的“仙”、“神仙”的“仙”,藏文当中也是光明的意思,都可以用。

南无世净光佛。

这里的“净”在五十三佛和《出观药王药上经》当中,也是“寂静”的“静”。

南无善寂月音佛 南无妙尊智王佛。

五十三佛当中,这两个也是连成一个佛号,南无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

南无宝盖灯王佛

五十三佛当中没有,藏文当中有这个佛号。

南无龙种上智尊王佛。

那天我们说文殊菩萨成为过去的佛时叫龙种上智尊王佛。

南无日月光佛 南无日月珠光佛 南无慧幡胜庄严王佛 南无无垢藏(王)佛

敦煌和藏文当中都叫做无垢藏王佛,在五十三佛当中没有。

可能你们有点晕,但也没事,很快就没有了。我是详细对照了一下,因为要研究的话,要知道哪些当中有、哪些当中没有,这样会好一点。

南无光明相佛 南无金炎光明佛 南无金焰光明藏佛

南无无垢藏佛、南无光明相佛、南无金炎光明佛、南无金焰光明藏佛,在五十三佛当中没有这四尊佛。

南无师子吼自在力王佛 南无妙音胜王佛 南无常光幢佛 南无常光幡佛

藏文当中只有一个叫常光幡佛,汉文当中是常光幢佛,这里两个都加在一起,按藏文也可以,幡和幢一个意思。

南无观世灯王佛 南无慧依灯王佛 南无法常胜王佛  南无须弥光佛  南无须摩那华光佛 南无优钵罗华光佛 南无强胜力王佛  南无慧力王佛  南无阿閦毗欢喜光佛  南无无量音声王佛 南无才光佛

藏文当中“才光”是智慧、才华的意思。

南无金海光佛 南无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南无大通光佛。

《出观药王药上经》中有。

南无大解脱光佛

可能是后面加的,所以这个应该不用,因为我们那天说大通是大解脱的意思,所以是他们后面加的,大解脱光佛是不用的。

南无一切法常满王佛

这个是五十三佛的最后一个佛。大家要明白的是什么呢?五十三佛这里基本上都有,然后另外再增加了一些。

南无现无愚佛

这个在《三十五佛忏悔文》当中是有的。

南无过去无量分身诸佛

上面有过去的佛,也就是南无过去无量分身诸佛。

南无过去一佛十佛百佛千佛万佛 能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 南无一亿十亿百亿千亿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无量阿僧祗佛

这里一亿十亿百亿,藏文翻译的时候亿是十万的意思,比如说一个十万,十个十万,百个十万,千个十万,万个十万那由他恒河沙数佛。

有时候我想,佛教里面多少多少亿好像很不可思议,这个亿也许就像藏文里面翻译的一样,一亿菩萨就是十万菩萨,这样比较好接受,不然的话十亿、百亿,有时候很难想象的。

但也许印度“亿”的说法也许不一定是现在亿的量,可能有十万的意思。因为藏文的翻译应该是印度的则纳莫扎和藏地的这个,没有来源不可能这样吧,反正藏文当中是十个十万的意思,亿有十万的意思,这一点也可能有研究价值或者思考价值。有时候佛教的数字太庞大了,百千万劫、十亿那由他等,很难想象的。我始终觉得这是特别多的意思,也不一定真的有多少个亿。

 若人闻是过去无量阿僧祗佛名。是人八万劫。不堕地狱苦。是故今敬礼。

我们要顶礼过去佛的话真的很有加持和功德,在过去多少劫当中的罪业都可以消除,将来不堕地狱、饿鬼、旁生。还有经常受持佛号和顶礼佛号的人,不受邪魔外道的控制。

《除障灭罪经》中云:“若人持佛名,众魔及波旬,行住坐卧处,不能得其便。”如果有人持佛号的话,行住坐卧中,所有邪魔外道、任何魔众,都不会得逞。

现在浊世时很需要诸佛菩萨的加持,我有时候想现在这个世界越来越糟糕,这个时候很需要有一种佛的加持,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因为人都有痛苦、烦恼的时候,如果没有精神的粮食真的很难很难的。

最近我看到疫情期间比较贫穷的这些众生,这些众生我们看到照片都觉得特别可怜,现在这个世界也变得特别可悲。大家可以看一下,包括非洲、印度,现在很多地方的生活特别艰难,这方面我们要怎么办?大家看一下(放图片)。

最近有些联合国的资料当中预计,2021年的时候疫情可能会更加严重,如果这样的话,包括一亿七千六百万人的生活可能会掉落在极端贫穷的线上。那个时候一亿七千多万人他们的生活水平可能不到三美金,这是他们对未来的一种授记和观察。

比尔盖茨基金会说,现在包括今年,大概三千七百万人的生活非常困难,每天依靠1美元左右,这样来维持生活。现在很多相关的资料当中说,人类25年以来拼命的奋斗,因为过去的25个礼拜,全部都白拼了。包括预防的药、很多的物质条件,因为疫情的原因,现在不但生活没有进步,反而回到90年代末。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全世界现在都缺少疫苗,据统计,从2018年到今年,全世界艾滋病死亡人数超过50万人。

所以现在的生活,富裕的人或者高层的人,精神上的疾病非常严重,比如得抑郁症、狂躁症等各种各样的,非常严重。比较低层的人,包括健康、卫生也好,整个生活也是出现很多问题。

而且在这样一个精神和物质不平衡的时候,各个国家都开始准备互相战争,准备用自己不同的武器来作战,有这方面的计划。所以这个世界本身已经有无情的疫情来折磨大家,同时每个家庭又有家庭暴力的痛苦,然后国家与国家之间现在也是越来越不乐观。

所以人没有精神上的依靠,没有诸佛菩萨的加持,看来这个世界跟以往一段时间相比较起来也有不同的一些感觉。在这个时候一方面应该祈祷诸佛菩萨,可以迅速改变整个世界的状况,同时每个人依靠自身的修证来祈祷和精进修行,这个是很重要的。

下面有一个简单的偈颂,我就字面上解释一下。

若人因礼拜 过去诸佛者 灭罪得本心 更不造十恶

及以五逆等 常得闻正法 具足大乘戒 是故今敬礼

如果人礼拜过去诸佛,可以灭除罪障,得证自己本性,明心见性,不会造十种不善业,以及五无间罪,常常得以听闻正法,并且具足大乘菩萨戒,所以,敬礼过去佛很重要,有这么大的功德。

唯除二种人 一者谤方等 二者一阐提

当然这里所谓的清净也好,灭除罪障也好,唯除二种人,哪二种人呢?一个是诽谤大乘的,第二个是一阐提。

若人心净清 不名一阐提 常见无量佛 是故今敬礼  

如果人心清净,有些版本当中是“心净信”,则不称为是一阐提。

《大般涅槃经》当中讲,第一类的一阐提实际上是诽谤正法,一直不改、不忏悔;第二类的一阐提是犯四根本戒、五无间罪,也是屡教不改、不忏悔的;第三类不承认三宝、诽谤三宝。《大般涅槃经》佛陀跟纯陀说,什么叫一阐提?一阐提有三类人。

如果诽谤佛法、诽谤正法、起邪见、行为很糟糕的、不忏悔的就叫一阐提。所以我们说得严格一点,心不好好忏悔、行为很糟糕的这些人叫一阐提,这种人很难解脱,你念《圣大解脱经》都不一定能得到解脱。

如果人心清净,不叫一阐提,而且能常常见到无量佛,因此这里敬礼过去诸佛。

若有犯重罪 及以五无间 复能净信()亦使如法住 皆由敬礼故

若有人犯了重罪以及五无间罪,如果以清净心来忏悔的话,“若以净信忏”,他会住于如法的境界当中,所以要顶礼过去的如来。

灭除十恶业 悉得大乘戒 是故今敬礼

灭除十种恶,得到大乘的戒,所以顶礼过去的如来。

说是过去诸佛名时。十千菩萨。得无生忍。八百声闻。发少分心。五千比丘。得阿罗汉道。一亿天人。得法眼净。

上面讲到了过去的如来,这个时候有十千菩萨得无生法忍,有八百声闻发了少分心,发少分心可能是大乘菩提心的部分,八百声闻不一定全部能生起菩提心,有部分的,或者菩提心当中也是少分的大乘心,他们已经生起来了。五千个比丘得阿罗汉的果位,一亿个天人得法眼净,这是不是真的一亿呢?可能是刚才讲的十万。

这以上讲到了过去佛,希望大家也经常念过去佛的名号,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只念过去佛的名号,功德也非常大,这些佛都是很非常了不起,我们还是要以信心来念这部经。

今天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