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忠告论》传承与略释

全知无垢光尊者 著

索达吉堪布 传讲


法界遍空智愿大云中,善降大悲之光甘露水,

令熟所化因中三身芽,敬礼胜宝救主上师足。

虽由愿力传承师摄受,自不精进无义耗此生,

思惟圣行自懊他亦然,劝心生厌说此卅忠告。

无垢光尊者说自己曾经有非常好的发愿,也有依止善知识修行佛法的机会,但是自己没有很好的精进心,现在已经到了晚年,看到自己的这些行为觉得有点伤心,看到别人也是如此,所以为了自他生起厌离之心就造了《三十忠告论》。

种种方便摄受众眷属,虽具顺缘主持寺庙等,

纠纷之源自心贪执因,独自安住即是吾忠告。

很多人想修寺院,但修寺院也是比较麻烦的。修寺院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争论、执著,还是一个人居住,这是我的忠告。不要想很多,今天修这个道场,明天修那个,这样自己的修行不一定很好,还是一个人住着,这就是很好的。

其实《三十忠告论》主要是对一些真正的修行人、实修者来讲的,有些词可能跟六百年前当时藏地的有些人非常适合,但大多数的词,我们现在的修行人也可以对照。当然,我们如果有真正的利他心,也并不是不能修寺院建道场,有些人也比较过激吧。比如说,我们现在各个地方建一些中心,提供给大家一起学习,这是非常好的。我也经常跟很多人说:你们自己的家如果提供给大家学习,哪怕是半年或者一年,我觉得这个房子真的是非常值钱的了,非常有意义的。否则,世间当中这些有漏的财产,当我们离开的时候,什么价值都没有用上。因此,现在我们大家为了利益众生,全力以赴地做一些事情是很重要的。

但是,如果对众生没有利益,以希求世间八法的心态建道场等等,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不如一个人实修。这里说的是,一个人要修行,如果没有修行,做这些事也没有啥利益,无垢光尊者也不赞叹。

诵经祈福以及降魔等,虽自功德传扬人群中,

为贪食财自心为魔使,调伏自心即是吾忠告。

由从贫众收取高赋税,虽塑佛像发放布施等,

他人依善积恶之因故,自心修善即是吾忠告。

诸如造佛像、造佛塔、化缘,依靠别人的财产来行持一些相似的善法,实际上是依靠善法而造恶业。所以,令自己的心趋入于佛法、趋入于善法,这就是我的忠告。

我们做善事的过程当中,发心是什么样?整个过程是什么样?现在很多人自己也不真正地好好修行,给别人也带来许许多多的麻烦。包括有些上师的弟子,也许是帮助上师弘法利生,但是他的造作过程中,不但对上师不利,对佛法也不利,表面上是一个善事,但实际上让很多人对三宝起邪见。这样的行为非常多。

所以,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应该善巧方便,否则,现在有些佛教徒,不管是东方也好、西方也好,佛教徒自己没有智慧,没有善巧方便,给佛教带来很多不太好的影响。

为自得高于他传讲法,以及方便护持贤卑眷,

心生实执我慢之因故,息灭妄念即是吾忠告!

为了得到一些名闻利养地位,给别人讲经说法;通过各种方法来护持或者摄持一些眷属,自己的心很容易产生傲慢、执著。因此,自己各方面的因缘不具足的时候,不要到处去所谓的讲经说法、摄受弟子,应该尽量减灭闲事,减少想法。自己还没有达到一定力量的时候,最好不要想得太多了。

营商放利以及欺诈等,虽依邪命所积百财物,

求名行善世间八法因,修离耽著即是吾忠告。

用邪命来积累各种各样的财产,实际上是求一些名利来行持世间八法,因此要修厌离心、修离执著即是我忠告。其实世间的很多法也没有什么可贪执、可执著的。

虽思公平作证断讼等,调解争端乃是利他众,

依彼生起欲望之因故,无有希忧即是吾忠告。

有时候,有些人为了调节别人的矛盾,就经常……这比较难懂哦,但是好像我以前讲过,有没有讲记?简单的讲记有,那你们自己网上看。(作为修行人,虽然最初考虑自己作为中间公证者决断讼事,调解双方的争端是为了对他人利益,但往往会依此陷入五毒烦恼之中,生起种种非理的欲念,依此减少自己闻思修的功德,相对于解脱方面毫无意义。所以应该无有任何希望和忧虑为决断诤讼能否获得酬劳等,即是我忠心的教言。——《三十忠告论要义简疏》索达吉堪布著释)

虽具受用眷属名福德,悦耳之语遍于赡部洲,

然自临死之际无毫益,精进修持即是吾忠告。

财富、眷属、福德、名声虽然遍于整个世界,但是当你死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因此要好好地修行。

司库侍者以及家主等,虽是寺院家中骨干者,

二取分别生起挂虑因,远离散乱即是吾忠告。

为了各方面方便,有一些侍者、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来维护帮助自己,虽然这可能让你在修行过程中有一种方便,但是身边的这些人经常带来很多的执著和麻烦。所以,尽量地减少人员好一点。

有些人稍微有一点能力的时候,就经常带着侍者。不仅仅是一个侍者,两个侍者、三个侍者……你们看看现在很多上师的侍者,有些是很好的;有些侍者刚开始还是比较不错的,到一定的时候也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管汉地藏地都是这样的。世间人也是这样,有些大老板或领导身边的人,言行举止不如法的也有。即使他的言行举止如法,但很多人把他当作观察对象,经常关注他,这样之后也有各种各样的行为会发生。

因此,我们修行人对于很多琐事和没有必要的人员、没有必要的财富、没有必要的名声,这些都尽量地放下来,断除散乱即是我忠告。当然,无垢光尊者的《三十忠告论》主要是对住在寂静地方的修行人而讲的。

佛像供物经论炉灶等,虽携所需行于寂静山,

暂具用品争纷痛苦因,依无所需即是吾忠告。

携带佛像、供品、炉灶等等,跑到寂静的山里面去,虽然暂时觉得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现在修行人备的东西特别多——这些表面上看很需要,但实际上也都是争论、痛苦的因。应当尽量地减少财物。

有些道友屋子里面的东西特别多。尽量地减少资源,这是很重要的。世间人也是这样,有些人光是衣服就堆得很高,其实一个人在短暂的时间当中不一定会穿那么多。我听说一个人有好几百件衣服,但是还要经常到百货商场去一件又一件地买,这样不是很好。现在也有很多人没有衣服穿,没有饭吃,应该供给他们,自己适当地减少太奢侈、太过分的资源消耗,这也是很重要的。

作为修行人,除了一些法本——无垢光尊者的意思是法本也要少一点好,有时确实有这种感觉,法本太多了也没有办法处理。我们学院有些刚来的道友,对法本好像不珍惜,经常乱扔,也有这种情况。可能他们不太懂。但像我的话,对法本还是觉得很有必要的,不管到哪里去都带着,很珍贵的。佛像和佛塔也应该是非常珍贵的。但其他有些用不上的东西,就尽量地减少、处理,用来做一些慈善等有意义的事情。

这里的意思就是说,以前有的尽量慢慢减少;以前没有的,除了特别必要的一些资具以外,不要太多了,太多了没有必要。一般来讲,过一个比较简单的生活对修行人来讲是很重要的,对世间人来讲也是很重要的。现在世间人的很多痛苦主要根源于欲望。欲望一直没有办法满足,就经常非常痛苦。

浊世中于野蛮之眷众,为其面责等虽是善意,

依彼生起烦恼之因故,言谈平和即是吾忠告。

虽无私欲诚心利他语,以悯揭发他人之过失,

虽思正意彼心结石因,言谈悦耳即是吾忠告。

在末法时代,对于一些野蛮的众生,如果想通过批评来调伏他,自己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度化众生的方法——我要现忿怒相,这样非常成功——但实际上,末法时给别人说一些粗语,不一定是对他有利的,还是说一些温和的语言,说一些比较悦耳的语言,这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自己没有什么特殊的能力,说话过程当中一定要尽量说一些寂静的话,别说粗语。有些人一说话就可能是经常骂别人,说别人的过失。有些人,尤其是有一些法师,好像调化弟子最好的方法是批评,一开口就批评别人。其实经常爱说别人过失,实际上代表着什么呢——代表一个人的修证和性格。

偶尔点出别人的错误,这也许是有必要的。我以前刚开始对汉族道友讲课的时候,还是比较爱批评。有一次我去见法王如意宝,法王如意宝说你经常批评,在末法时代,批评不一定能利益众生,除了极特殊情况以外,尽量地不要说粗语。从此之后,我也确实是自己改了,包括课堂上也好,很多方面反省自己。上师亲自这样说的话,我肯定性格不好。其实我也并不是这种性格,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好像不批评就没办法,很多人都非常傲慢,通过一些批评应该对别人有利。

从此以后,我就尽量地说一些温和的语言——特殊情况比较多,这个应该可以开许的。包括这次我们出(国)去,看到有些老师泄露秘密,就密法写一些博士论文,我看不惯,就在学校里面都没有很好地演讲,直接批评他们,整个一节课都是讲他们的过失,然后就结束。也有这种情况吧。

在末法时代,确实都应该遵从无垢光尊者的教言,言谈悦耳、言谈平和即是我忠告。

护持自宗破除他宗者,虽思辩论清除教法尘,

依彼生起烦恼之因故, 沉默禁语即是吾忠告。

想通过辩论、研讨、写论文等种种方法来弘扬佛法或是清理佛法,但实际上依靠它也容易生烦恼,所以禁语——禁止自语,即是我忠告。

有时候可能说得少一点(比较好),不然没有智慧的话,通过辩论经常也会诽谤其他的高僧大德、上师。有些人不会辩论,就会吵架,辩论最后就开始争论,争论最后就开始争斗。这样不太好。

偏私护持师传宗派等,彼等纵使以为是承侍,赞自谤他贪嗔之因故,一切放弃即是吾忠告。

偏护传承上师、自己的宗派、自宗的观点,觉得这就是弘扬自宗,应该是非常有利的,但实际上依靠这种方法经常会自赞毁他,是生贪心和嗔恨的因,因此尽量地放下这些。

作为一个大修行人,自宗和他宗就没有什么——啊,我们藏传佛教一定要弘扬,我们宁玛巴的教法一定要弘扬,上师的法一定要弘扬;如果别人对上师说什么、对教法说什么,马上产生嗔恨心;有人好像维护这个观点的时候,特别欢喜,产生贪心。真正了悟大圆满,或者是大圆满修行的人,自他的宗派也好,教言也好,都没有什么差别,心非常地宽容。我们闻思的时候,应该要离开狭隘的想法。对整个世界来讲,虽然你建立自己的宗派也是可以的,但是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因此,在说话、做事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善巧方便。

广闻观察诸法之类别,了知他过虽思即智慧,

依彼自己造恶之因故,观修净现即是吾忠告。

通过听闻佛法,通过观察来看到别人观点的不合理、别人的过失,觉得这就是一种智慧,但是依靠智慧自己也会造恶业的,所以观清净心很重要。观修净现是观清净心的意思。

恶说皆空诽谤诸因果,虽思无作乃为究竟法,

若舍二资断绝修行缘,当修双运即是吾忠告。

有些人经常说,一切都是空性的,然后通过空性的这种高论调而诽谤因果的存在;虽然自己认为无所事事就是究竟的佛法,但实际上这样很容易舍弃积累二种资粮。因此修智悲双运,或者胜义谛和世俗谛、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双修,这就是无垢光尊者的忠告。

为三灌义修降明点等,虽思他身即道之助进,

有漏道欺众多大修者,当修解道即是吾忠告。

通过密法的一些方便道来修持,认为这是一种密法的修行——双运的修法,但是对于这种修法,很多人根本没有这样的能力,完全具足真实的贪欲,以此而受到欺惑。因此,修持解脱道,还是要通过闻思修行来好好地修无上密法,或者通过闻思修行来完成自己修持解脱道的整个过程。

虽无缘分众前施灌顶,加持品等散发于众人,

诋毁之根失毁密戒因,敦肃直行即是吾忠告。

众人之中露体奔跑等,狂妄诸行虽思即禁行,

世间俗人不起信心因,当依谨慎即是吾忠告。

此处为自欲得殊胜位,虽求净行博学及贤善,

是从高顶堕于低处因,行无松紧即是吾忠告。

村落寺院以及深山等,虽住何处不应交亲友,

于谁相处不怨亦不亲,稳重自主即是吾忠告。

不管住在村落、寺院,或处在其他任何环境当中,交的朋友不要太亲密了;在任何时候,与别人的关系不要相互怨恨,也不要太亲密,过亲和过远都不太合理。

任何时候都应该稳重自主。稳重自主就是莫舍己道,自己有自己的原则,自己有自己的道。不要今天碰到一个人——哇!开心得不得了,互相赞叹,吃的喝的睡的全部都在一起;两三天之后又发生矛盾了,然后恨之入骨,当面的脸色都不同了,背后也说种种过失。这不是很好的,不是修行人的行为。所以,在任何时候跟别人不要太亲密了,也不要太疏远了。真正作为一个修行人,这个很重要。

现在居士也是这样。很多居士刚开始的时候,相互间关系特别好,每天都要聚一下,或者一个礼拜当中要聚一下——啊!碰到你,我们多么有缘分呀!不管是学习佛法,还是世间当中,我们都可以如何如何……然后过两天,马上发生矛盾,然后又产生争论,种种的事情都会发生。其实这都不太好。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管是谁,关系好的时候,过分好;关系一旦不好了,杀他都没有问题。作为一个修行人来讲这样不好,应该不要太亲,也不要太远。表面上看,这个人好像石头一样,亲也不是远也不是,但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实不能太近了,不然的话容易被焚烧;也不能太远了,太远了也会消于虚空当中。

特别希望我们学院和学会的修行人,大家按照无垢光尊者这里讲的原则,“于谁相处不怨亦不亲,稳重自主即是吾忠告”——与谁相处,都不应彼此怨恨像敌人一样、像杀父杀母的仇人一样;也不要关系太好了,否则好花不常开。那样的行为,尤其是在同行道友——在同一个上师那里获得灌顶的、同一个传承的道友之间发生的话,我们在讲密宗金刚道友誓言的时候也讲过,那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人际关系方面,现在很多人不太会,好的时候太过分了,不好的时候也过分。表面上看不亲不远好像不太好,但实际上不亲不远关系才能长存;如果亲密过分,这种感情很有可能不会长久。世间人,包括家庭关系也是这样,好的时候好像用任何语言、任何方式都没办法表达一样,到最后又变成了什么样?可能是见都不想见。听说有些人——包括一些在家人离了婚以后,听别人提到对方的名字,他都特别恨,那有何必要呢?光是说到名字,就——啊,你们不要提他的名字,我要什么什么……作为一个修行人来讲,这更不庄严。

虽受具信男女供饮食,恭敬侍奉自亦诈现向,

为护他心自受束缚因,当行平等即是吾忠告。

工巧历算药等无量书,虽是方便缘起佛果因,

然此种种散乱静虑因,放弃所知即是吾忠告。

学工巧学、医学、历算等各种各样的知识,以及学一些音乐、世间的各种语言、文字等等,表面上也有必要,并且它最终来讲也是成佛的因——佛都是遍知,佛陀不可能不懂这些。但是暂时来讲,这些让我们的心很容易散乱,对禅定很有影响。无垢光尊者讲,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最好不要有很多的形式,不要学很多的知识,好好地修行就可以。放弃所知即是吾忠告。

住家之时致力严饰屋,寂静山间寻求圆满福,

琐事令自人生虚耗因,断尽诸事即是吾忠告。

住在自己家里的时候,非常努力地装修、装饰。现在有些修行人特别重视自己的破房子,还要做各种各样的装修,其实这就像无垢光尊者这里讲的一样,在寂静的地方修很多特别庄严壮观的豪华的房屋,作为一个修行人每天都忙着这些,是非常没有意义的。我们有些居士也是,天天为了破房子忙着,买房,装修,一直没有修行的时间——每天都是想着这些没有任何意义的小事,可能把自己的终身都已经耽误了,没有修的机会了。因此,尽量地断除一些琐事,这就是我的忠告。

确实,包括以后我们各个班的修行道场——按照以前藏传佛教的传统,经堂里面有很多花纹——我想,以后我们的道场可能比较简单会好一点。现在的多数建筑不是很需要各种花纹,尤其是西方。我这次出去还学了一点建筑学。以后我们的经堂和个人的一些房子,最多涂一点白色,不然也浪费很多资源和时间。我希望从今天开始,在我们喇荣山沟里面,道友们不要把外面的房子修得特别壮观庄严,毕竟是修行人,你外面再怎么样修恐怕也没办法比上白宫,没办法比上北京的建筑,修行人应该有自己修行的特色——修心,而不是修房子为主!不然恐怕也不庄严。当然,个别道友确实有必要修的话,也不要多,多就没有意义,自己的心全部散在这方面不好。

此处讲,住家时忙着自己房屋的装饰,到寂静的山里还希求一些圆满庄严,希求一些快乐。有个别人就是(这样),看破了大的城市,但又追求其他一些新的。简单的生活方式很重要。如果没有一点避风的地方,像现在冬天特别冷,一点避寒的设施都没有的话确实也不行,但是也应该注意,不要把所有的时间精力资源全部用在个人的一些很小的、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这样不是很好,这方面要考虑一下。

虽以精进博学净行等,某种功德纵然已超越,

贪执何法自心受缚故,不堕边执即是吾忠告。

种种伏胜令受雷雹等,虽思能调难度之事业,

焚烧他续自入恶趣因,当居卑处即是吾忠告。

典籍教言以及记录等,虽聚种种所需深义书,

若无修持临死书无利,当观心性即是吾忠告。

准备了很多书籍、教言、记录本等等,虽然这些对了解甚深的佛教很有意义,但如果没有好好修行,临死时这些书本可能也没有什么用的。因此,观心很重要。

法本特别多,笔记本特别多,堆得很高很高——就像我一样,书房里面书特别特别多——但是死的时候,书里面的知识如果没有融入心,那书就是书,我就是我,没办法的。因此,现在还是把书本上的教言尽量地用在心上面。就像考试的时候,所有的纸呀书本呀全部都不能用,一个人拿着一支笔,学到多少就用到多少。人死的时候也是一样,所有这些法本、外在的知识没办法带走,死的时候连自己的身体都带不走。我经常觉得,我们的死亡就像进入一个非常特殊的考场,那个时候连身体的骨肉都不能带,就像进入重要的考场自己的一张纸都不能带,就是这种情况。

观心还是很重要的。现在我们在座的很多人经常修出离心,修菩提心,然后念一些经;经常观自己的心,认识自己的心。确实,认识自己的心,观自己的心,在任何法中都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闻思修行,这个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刚开始就说一些大话,啊观心、观心……没有一点次第和教言,恐怕也是不能成功的。

一缘修时讨论与觉受,著作论典唱诵道歌等,

虽是力显而增分别因,当护离心即是吾忠告。

心生分别之时直视要,已得定解之时安住要,

修行安住无修是为要,修习无散即是吾忠告。

生起分别念的时候,直接观它的本体,这是最重要的;已经获得定解的时候,在这个定解当中安住;修行、安住乃至最后的无修,都是要诀。

这是禅宗和大圆满结合起来的一个非常深的要诀。意思就是说:当我们生起分别念的时候,直接观察心,观心的时候,你可以在这个分别念或者安住的心态当中观察或者安住;当安住的时候,产生一种定解,这种定解你可以认识它,你也可以修行——但是这种修行并不是有一种分别念,非要再次地不断地修,不是这样的,那是一种无修的修行。真正产生无修的修行是最重要的。

也就是说,我们要观无散地修行。很多人通过上师们的加持,传承的力量,通过这样的观心,观察自己的心到底是什么样,这个应该并不是很困难。如果要我们说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眼睛也不一定看得到;如果去找的话也不一定能找得到。但是你心观心呢……这可能进入到密法里面去了,不说了。

空性之中行持诸因果,证悟无作护持三律仪,

无缘大悲精进为利众,二资双运即是吾忠告。

证悟空性的见解中,取舍因果要非常谨慎;证悟无所作的境界中,护持菩萨戒、别解脱戒和密乘戒非常重要;虽然已经证悟了无缘的境界,但是在这种境界当中,还是对众生不断地修大悲菩提心,这就是二资无别,是两种资粮双运。二资双运这就是我的忠告

依止胜师亦闻深教授,有阅甚深经续观内心,

呜呼虽知无修自欺自,为我如我者说卅忠告。

无垢光尊者说,他以前依止过很多很多的上师,也听过甚深的教言——就像我们这里很多人,也依止过特别好的上师。

昨天刚刚回到学院,我就在想自己接近20年当中依止上师的整个过程,我大概做了一个总结。我来的第一年是85年,当年我听了什么法;86年我听了什么法;87年听了什么法……最后到上师圆寂之前,我大概地列了一下。有些有记录,有些没有记录,不过通过思考和推理,基本上哪年讲这个法,哪年讲那个法,一年一年下来,自己确实也是得过特别多甚深的教言,依止过像佛陀般超越我们观察的一些善知识。

无垢光尊者也阅读过甚深的经典和续部,然后自己也用这些经典和续部的内容反观自己——内观。也就是想过,修行过。但是呢,他这里用很谦虚的语气说:呜呼虽知无修自欺自——虽然自己也依止过上师,也听过很好的教言,也看过特别好的一些经典和续部,同时也反观过自己的心,但是虽然已经明明知道,却没有很好地修行,自己欺骗了自己一样。我自己是这样的,我看到别人也是这样的,所以我造了这个《三十忠告论》。意思就是说,很多人有了依止善知识的机会,听闻了佛法的教言,自己的人生应该是非常的光彩和辉煌了,可是却没有很好地修行。

我觉得无垢光尊者绝对不会有这种现象,因为他是文殊菩萨的化现,显现给我们才这样说的。但是我们这里很多人,反观自己一生的时候,可能确实有些人——有些是刚开始学佛的人,学佛一年两年了,现在还算不上什么,恐怕幼儿园还没有读完,小学课程都没有读完。现在读小学还要六年的时间,所以我们学佛六年的话,可能小学都还没有毕业——但是有些人已经十年、二十年当中依止过善知识,同时也听闻过很多教言,也阅读过很多甚深的经典和续部,也稍稍内观过,可是呢,没有很好地修行,没有真正地通过这种方式修行,甚至有些人可能离上师越来越遥远,离教言越来越遥远,跟经典、续部和自己的修行境界越来越遥远,最后的话,自己也找不到自己了,特别可怜。就像一个人非常有钱,但后来连一分钱都没有用上,全部都浪费了。在世间当中这也非常不合理吧。

无垢光尊者的《三十忠告论》,我今天并没有全部都讲,只是跟大家简单地开示一下。修行的确是非常难——当然我看到很多人对修行还是非常的重视,包括我们晚上在这里直播讲课,中国各个地方听课不是很困难,大多数人的时间都是比较适合的。但是在其他地方——我这次出去深刻地感觉到,他们很多地方听法是非常不容易的,有些现在的时间是凌晨三点半,有些是凌晨四点钟,有些是凌晨六点钟,但是他们还是很努力地听着。其实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佛法我们应该付出,你付出越多得到的越多。如果我们把她就像一般世间的特别简单的一个学问来看待,你的收获也不一定非常多。因此,无垢光尊者最后的教言,希望我们在座的人考虑一下。

依止胜师亦闻深教授,有阅甚深经续观内心,呜呼虽知无修自欺自。虽然知道所有的经论,但是没有很好的修行,就是自己欺骗自己了,这是非常悲哀的。为我和像我这样的人宣说了《三十忠告论》。

由厌离心造此之功德,愿诸有情解脱得大乐,

三世诸佛菩萨圣者后,吾等随行愿成彼长子。

此三十忠告论,由厌离心稍所触故,慈诚罗珠(即无垢光尊者)所造也。

以前我刚到学院的时候,我们学院有一个小小的放在外边的高音喇叭,那个高音喇叭的声音不像现在的喇叭声音那么大。但是那个时候,法王如意宝经常放《三十忠告论》,用道歌的形式来念《三十忠告论》。所以我以前就在自己的功课里面放《三十忠告论》的颂词,经常念。但现在好像很多年了,课堂也没有怎么念了吧,但我对《三十忠告论》信心非常大。

真正当一个修行人,应该对很多事情看得比较淡;但也不能——尤其是我们今天听课的很多在家居士——也不能因为学佛,因为《三十忠告论》的原因,明天不上班,家里的饭也不做,什么都不做——哦,“独自观心吾忠告”。这样的话,不是我希望的,你们还是要善巧方便。修行也需要,与家人和同事的人际关系也很重要。现在很多佛教徒,好像人际关系方面不是很有方便法。大家应该用智慧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对自己的家人、同事,还有跟领导、跟下属等各方面的人和合,和睦相处,这样之后,再成为一个很好的佛教徒。

——索达吉堪布2014.12.03第70次UC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