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摘

【 别错过~】

我昨天稍微提了一下AI的思想,我这边给大家……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是别人的肖像权也不太方便,所以用不同语言的一个口型的模式做了一个,这个是你们也好好想一想,比如说我在做什么?但实际上这里面的涵义,看看未来变成什么样的。

比如我一个人是用汉语或者藏语来讲的话,马上我的动作、我的口型、我的声音全部都变成了我的,但是我的语言完全变成了其他国家,所以我一个人说法,现在拥有的市场上七十多个国家的语言就是可以。

而且动作和文化模式,包括他们本地的人,比如英国人也好,韩国人也好,或者日本人,他们看到的话,这是对他们的人所说的一样。以前是我们这样的操作,有多少个人去做的话很难的,所以未来就变成什么样的?

下面你们看一下,可能一两分钟的,那天他们做了,给我发过来了有一点:这个是英语……这个是韩语,韩国的……俄罗斯语,普京的语言……日语……德语……法语……孟加拉语……泰语……

做了一些,比如《入菩萨行论》有些做成他们的语言,然后发给他们的话,他们很多人听得懂。所以未来很多的事情,确实也有一定的挑战。

AI形象技术的发展

这是一个语言上面的,还有我那天讲了,智能机器人的模型也在做一些。他们给我拍几张照片,我的前后全部都是录这个视频,这个视频在电脑上进行操作程序,给它不断补充物料,这样以后慢慢可以跟我真人一模一样的。我唱歌也好,拍电影也好,完全是我就能做成什么,我自己只是给它指令。

这个是语言上面,大概时间不是很长,做了一些。今年春天的时候试了一些,包括下面的文字,韩语、日语、法语,反正七十多个国家的语言,现在下面完全能显出来。

所以现在的这个时代,确实也有一定的挑战,或者我们有一定的这种值得深思的。我说的意思说我们现在,刚才孔子他所讲到的每个世代,未来的话,他可以用这样的一种方法来进行推测,但是我们人类的未来,将来变成什么呢?有时候看起来这些很难说,这是一个方面。 

为什么要学习2500年前的《论语》?

实际上《论语》当中没有讲获得解脱的遍知果位的窍诀,也没有讲特别甚深的中观、般若的甚深见解,还没有像大乘佛教《入菩萨行论》所讲的利他广大行为,这些都没有。

但确实毕竟是古人的智慧,很多智慧在现在的二十一世纪当中也可以用得上,所以我们学习也不会特别吃亏。再加上这是两千多年前除了我们佛教以外的其他世间文化。尤其是汉地,如今在整个世界上人口非常多的一个民族,在他们的传统思想当中有什么样的理念?包括现在很多汉族人,他们自己也不是特别清楚。

因为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已经失去了所谓的孔孟思想,这样一来,我们很多人对这样的思想完全不能了知,所以这也是很可惜的事情。

社交平衡的黄金法则:避开"社牛"和"社恐"两个极端

我们学习这部论主要是学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这很重要。

现在这个世间人,很多人要么跟社会完全打成一片,特别没有主见,跟他们混为一体;要么自己独自独行,不能跟世人交往,格格不入。这种现象比较多。

前者跟什么人都混在一起,完全跟他融合一体,这种人很容易被世间染污。叫"社牛"——社会交往方面非常厉害,这种也是一种症。

还有一种叫做"社恐"。害怕跟世人交往,社交方面特别差,所以有一种恐惧症,跟谁都不想接触。修行特别好的人,不见任何人,独自在山谷里修行,这是我们的榜样,非常好。但现在很多年轻人连父母都不想见,这样的人也非常多。

所以不管是社交也好,自己修行也好,跟自己的家人、亲朋好友接触的时候,要有一个分寸。掌握分寸是智者的行为。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分寸,这个社会上还是有衡量的尺度。如果你过了,别人也看不惯,自己很多事情也不顺利;如果你没有到达这样的界限,也是大家看不惯,自己也很痛苦。

我们时时都应该用前辈这些大德、智者们的教言和格言来衡量自己,这样人做什么事情也不会太过头、太过分,说什么话也不会太过头、太过分。基本上别人看来很顺眼,自己做得也比较合理,对谁都比较适应。

诚信:你人生马车的"轮子"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作为人一定要有可信度,要有信赖,要有诚信。如果人没有这个诚信、不可靠,就不知道这个人用来做什么。

我们要找一个人,或者依止一个人,一定要找一个好人,找一个可靠的人。

孔子用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怎么能行走呢?古代的马车,车厢和牲口之间有一个连接的部件。大车的叫做輗,小车的叫做軏,这相当于一个钉子一样的连接点。如果这个没有,车跟着马走是不可能的事情。

同样的道理,人如果没有信用,没有可信度,那整个人生的这个马车没办法驾驶,没办法驾驭。

诚信是无形的财产和力量

夫人生世,诚信为本。我们人生当中,诚信很重要。如果没有诚信,不管是出世间也好,世间也好,所有的根本都没有了。它是一个无形的力量。

以前有一些学者也讲过,所谓的诚信,它是无形的力量;所谓的诚信,它是无形的财产——无形的财产、无形的力量。所以整个人世间来讲,这个是非常根本的。

每个人自己都觉得自己很好,但是自己说话能不能兑现?如果说话不能兑现,到处都装着非常聪明,表面上看起来很有能力、智慧,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无惭无愧的表现,非常糟糕。

我们人表面上有一个相似的智慧,但是自己没有什么稳定的人格,或者坚定的人心,这样就没办法做任何事情。

特别可信的人在社交当中,大家都交口称赞,非常受欢迎。如果这个人心、人格特别不好,很多人甚至把你拉入黑名单当中,不会对你进行交往,连基本的朋友也好,基本的信任者也没有。

孔子的超级预言:三千年历史规律一眼看穿

有一个叫子张的人问孔子:"十世可知也?"——未来十个世代当中,你知不知道?

这里一世实际上是古人用现在的时间来算是三十年,十个世代就是三百年。他问孔子:如果你知道的话,未来三百年的时候,到底我们这个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呢?

孔子回答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文明传承的不变规律

孔子的意思是:商朝延续夏朝的各种礼仪制度,它们的减损和增益可以知道;周朝通过商朝的礼仪制度来延续,所损减的、增加的这些也可以了知;延续周朝的,未来的百世,未来一百世,基本上三千年的时代也是可以知道的。

表面上看来,孔子好像也回答了一些,但有些地方也不是说得特别清楚。但是真正去观察的时候,可能文化的基因也好,或者制度方面,孔子的意思,基本上可能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每一个地方它有自己比较固定的制度,如果没有遇到特殊的情况,基本上它可能在某一个格式和某一个操作方式下运行下去。

现在世界上很多历史学家觉得,孔子的这个思想还是很有深度的。很多文明到现在几百年、几千年,很多它的方针、战略,有些思想,细节方面肯定有变化。以前是打座机,现在都是发信息;以前是通过书信,现在是发微信;以前坐马车,现在是坐轿车,这样的形式上面有变化。

但是人的整个思想的开放、保守,还有很多传统的方式方法,在他的思想基因当中,有些一直没有改变。

三星堆震撼发现:史前文明颠覆教科书

过去的有些事情也是可以推测的。中国四川广汉这边有一个叫三星堆,在这里发现了很多文物。我们平时说人类文明五千年,或者说现在的人本来是特别笨的动物,然后慢慢演变变成人类。

但是现在推测上古时期,现在已有的很多出土文物,三星堆他们发掘出来的整个人的各种各样的用器,这些用器离现在很多历史书、课本书上面写的,完全都颠覆了,很多都现在不敢再继续下去。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时候,他们的这种面具,有特别薄的金子做的。还有马车上面的軏和輗,用现在历史上的说法来讲,在春秋时代根本没有这个技术,但在这里的有些技术,完全超越了他们的技术。

现在很多考察队不敢再继续深挖,再继续深挖的话,我们的课程、我们的历史、我们的很多教科书要重新编写。

实际上佛陀在不同的经典当中、论典当中,所讲到的几万年、几千年,甚至多少俱胝劫的各种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大家也要打开思路,史前文明在很多文明当中,应该是有非常大的差别。

道德修养的两大原则:不谄媚,有担当

孔子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第一原则:不要虚伪谄媚

不是自己的鬼神,如果去祭祀它,这是一种谄媚。这里的鬼,意思是自己的祖先。如果不是自己的祖先,你去祭祀他、供养他,这是谄媚,非常不好。

比如我为了讨好别人,到领导那里去参加你的祭祀,为了讨好他、为了让他高兴,如果这样去,这是一种谄媚,这是非常狡猾的做法。

现在我们在世间当中,为了让领导高兴,你自己可能有作为、有地位、有钱财,故意装着对他特别恭敬、对他特别好,但是这种行为,实际上是狡猾者的行为。

第二原则:见义勇为,敢于担当

你明明见到有一种事情应该可以做,见到真正该做的事情,但你如果没有去做,袖手旁观,好像这个可以做,但是你没有去,就放在那、推给别人,这种人叫做无勇,无能为力,懦夫。

现在有些人特别容易像甩篮球一样,遇到自己的事情时,马上推给别人。今天有一件事情我让他们做,他们给我发一个微信:"你跟这个人联系。"这个人又给我发微信:"你跟那个人联系。"其实他们应该自己联络都可以。

人有时候该做的事情,到一定的时候,事情的经验没有得到丰富,然后推给别人,或者耍聪明的经验已经有了。表面上起来很舒服,实际上就推来推去,自己不愿意参与到其中。因为如果参与到里面,虽然有意义,但是可能有点辛苦,不愿意参在里面。

所以做人要实实在在、老老实实、表里如一,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心里想着一件事情,口上说的另一件事情。古代的人真的是内外都非常相应的,并不是外面不高兴,也显得特别高兴在你面前。

身份与格调:不要超越自己的"段位"

孔子对季氏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这个季氏是大富翁,有时候他的势力超过国君,但他不是很有智慧。按照古代的次第来讲,第一个是天子,然后诸侯,然后大富,然后就平民。

一般来讲,如果是天子出来,在他面前搞音乐活动,要有八佾——六十四个人来给他演出、跳舞。如果是诸侯,相当于省长,那就六佾——四十八个人。大富是一般四个佾——三十二个人。如果是平民,可能是十二个人或者十六个人。

这个人实际上他也不是天子、也不是诸侯,但是他经常用八佾,六十四个人给他进行跳舞、奏乐,所以他的行为有点过头。他本来不是国王,但是用国王的方式来接待。

现代社会的对照

现在我们世间当中也有这样的,一般世间的平民两个人结婚,结婚的时候,家里一般很便宜的车都没有,但是在那一天,为了让大家看清楚,十几个豪车,特别高级的劳斯莱斯,自己家里都没有这样的,在别人面前这样隆重的形式,根本不符合自己的身份。

每一个人他有自己身份的财富也好、地位也好、接待也好,如果愚笨者,他自己根本不知道,认为自己应该是该这样,越这样越很好,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麦彭仁波切也说,喜欢打扮的穷人和穿破衣的富人,这两种人世间看来是非常可笑的事情。人应该做事情的时候,里里外外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

你是出家人,应该跟出家人的衣服穿,不然你穿西装、领带,可能自己觉得很好看,但明明是一个在家人,你剃头,这也是不太适合的。

古代智慧的现代启示

所以我们人不注意的话,自己本来不是天子,一般的富贵人,也是平民老百姓,但是你有了钱,好像是真正的大国王的接待,这种人实际上并不是好人。

好人实际上自己该做的事情应该做,不该做的事情一律不做。有意义的事情别人劝,你自己也应该做下来;没有意义的事情,没有必要去做。但是明明是有意义,然后你去一直逃避,这种事不太合理。

所以做任何事情还是坦坦荡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现在很多人比较小人的小动作比较会,真正的君子的大智慧不知道有没有,还要值得观察。

2500年前的孔子,用他的智慧告诉我们: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性的根本规律不会改变。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回到这些根本的做人道理上来,保持内心的平衡与真实,这样才能在变化莫测的未来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