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师重启《论语》讲授:孔子教你最实用的孝道智慧

-------时隔六年,为何重讲《论语》?

        孔子的《论语》,它不是佛教,也不是佛法,是儒释道三家当中的儒家的一个学问。那么为什么讲这个?实际上孔子的《论语》,早在近六年前,2019年10月19日就停下来了,直到现在已经快6年了。”

       “虽然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但实际上古人的这种思想和文化,还是很有意思的。所以我们不管是什么民族的人,学它也是比现在整天都是看一些什么短视频、抖音、快手这些来混时间,相比较起来的话,这里面还是有一些世间的甚深道理。"

一、《论语》——圣者的教言

我个人觉得孔子很了不起,藏地的文化里,包括有些卦象,或者有些卦卜中,认为孔子是文殊菩萨的化现,孔子也叫做贡陈切吉嘉波。当然这在学术界是有一些争论的。但不管孔子是不是文殊菩萨的化现,在历代的法宝集当中,佛陀承认当时东方有三个幻化的菩萨:一个是老子,一个是孔子,还有一个是孔子的弟子颜子,关于这方面,并不是没有什么依据的,古代的有些历史书当中,确实是已经讲过。

二、母心如水,子心也要如水

我想,如果父母当年只是给你吃的喝的,除此之外什么都不管,虽然你可能没有饿死,但是现在你变成了什么样的人呢?所以我们作为子女,要养活父母,不要像养牛马一样,给他一点吃的、一点喝的就可以了。现在汉地很多都是这样,子女最多给父母寄个包裹,然后打个电话:我忙得很,忙得很……不能这样的。

有些子女还是很有耐心,只是父母比较啰嗦——人老了以后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就像老牛吃草一样,很多事情翻来翻去,自己前面说的有可能忘了,又再次说一遍又再次说一遍,但是有些比较孝顺的孩子,是很有耐心的,一直听着一直安慰,然后又再进一步地,给父母进行思想上的沟通。

我们经常说,母心如水子心如石,父母的心特别柔软,天天都为你担心,但是子女的心像石头一样,这是一个规律。

三、好的情绪价值,是最高的境界

在一些地方,习俗是老人先吃老人先喝,老人不要做事,年轻人做。一般来讲,这样也还是可以的。但是更重要的你的表情,你的脸色。有些人脸色不好,只是急急忙忙地做,态度特别不好。我们有些人,表面上对父母恭敬一点,但是内心好像特别不耐烦。其实父母和长辈,对态度是很重视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叫做情绪价值,情绪价值,或者态度比较好,这是一种价值最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