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三殊胜略修法》04.pdf

大乘道之根本·三殊胜略修法 

伏藏大师列绕朗巴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听打稿,供学习使用)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讲伏藏大师列绕朗巴所造的《三殊胜》。

前面加行发心殊胜已经讲完了,现在正在讲正行无缘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分为善根正行无缘、共同正行无缘、不共正行无缘,三个方面。

其中第一个已经讲完了。第二个当中,昨天已经抉择了人无我和法无我的道理。我想很多人基本上应该有所了解了,那么以后在学院闻思的过程当中,自己应该要有一个人无我或者法无我,至少是理论上的理解和境界,这个是非常需要的。

下面我们继续讲。

昨天不是说了显现和空性分两个方面,一个是二谛异反体的话,实际上是凡夫人面前讲的,因为凡夫人对二谛的概念是反体不同——名言当中是有的,胜义当中是没有。圣者的话,是一本体的意思,一本体的话,在圣者面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很重要,有些人问:“为什么《般若经》里面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在圣者境界面前就是这样的。我们看起来好像有点矛盾,但实际上是不矛盾的。我们看起来显现和空性是水火不容的,但实际上这是非常合理的。

(麦克风出现爆音)麦克风有时候它是来制造违缘的。

昨天也讲了,二谛一本体和二谛异反体,异反体是不同反体。这两个道理,你们还要好好的去思考一下。

在这里,针对像我一样的初学者,是时候着重宣说唯一无实空性就是共同正行了。

伏藏大师列绕朗巴还是很谦虚的,他说像我一样的初学者面前,这个时候着重讲什么呢?讲无实空性。因为正行无缘的时候,主要是着重讲在空性当中安住。

因此,法与人在胜义中皆无,在名言中无实如幻地存在。

这句话很重要的。

胜义当中确实人也没有,法也没有,乃至一切智智之间所有的法,连芝麻许都是不存在的。但是在世俗面前无欺的存在,如梦幻一样确实存在,这是谁也没办法否认的。

为此,瑜伽行者入定时要修空性,

跟前面讲的一样,无缘正行,无我的境界。

后得时

出定时,

要学会将虚幻道用:

麦彭仁波切的很多教言也是这样,入定的时候,远离四边八戏的境界当中安住。出定以后,一切都是以如梦如幻的方式转为道用。

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人的行为。我们出定的时候,虽然有分别念,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显现,但是这些都是显而无实,跟梦幻没有什么差别。在这样的境界当中,不管是利益众生也好,做任何事情的话,也很重要的。

那么空性怎么修呢?这里讲了正行无缘一个简单修空性的方法。

在寂静的地方身体端坐于舒适的坐垫上,

坐垫太软也不行,太硬也不行,自己感觉舒服,

除垢气,

除九种垢气以后,

自然呼吸,调正发心,

发无上的菩提心,远离所有不善的心和无记的心。

将上师观于头顶,虔诚祈祷,将上师收摄于自身,

上师发光,融入自己的身体,自己获得了上师身口意所有的加持,然后稍许安住,

稍许休息。

我们前面观上师瑜伽的时候,念莲花生大士的上师瑜伽——前面也讲过,不管修任何一个法,最好是前面修一个上师瑜伽,如果没有特别多的时间,就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修一下,然后念七遍祈祷文,完了以后,上师融入自己的心间,这样的。

这里面,最后融入自己的方式有点不同。法王的上师瑜伽跟《大圆满前行》,还有我们《七句祈祷文》融入上师的方法稍微有点不同。但是不管修哪一个法门,按照那样来修持,这是不矛盾的。

修完了上师瑜伽以后,怎么弄呢?

之后以见解进行抉择:

进行观察,用中观的见解来进行抉择。怎么抉择呢?

我的身语意与“我”,

我的身体、语言、心,与执着的“我”,

以一体、他体任何方式也不存在,

观察的时候,确实——我们前面不是已经观察了吗?人无我和法无我,人我也不存在,法我也不存在。尤其读过一些学校,这样的话,其实这个观察方法很管用的。包括现在很多人,一讲到了人无我和法无我——《中观根本慧论》的时候都能接受。所以现在为什么很多人都是连《前行》都没有学,就开始学《中观根本慧论》。

但我觉得先可能要学一下《前行》、《入行论》这些,闻思有一定的基础的时候,才开始学《中观根本慧论》好一点。不然的话,你胜义当中不存在的道理已经明白了,但是名言当中存在的道理,你不懂的话,你可能什么都不好好去行持,不取舍因果。

最近我们很多地方学《中论》的人是比较多,我也很赞叹他们的这种闻法精神,学法精神。但是可能刚开始什么都没有具足,直接进入中观应成派的观点的话,不知道适不适合。

身体是不存在的,但明明是有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实际上是这样的。

身是现空如幻、

就像是我们的幻术一样,显现和空性无二无别。

语是闻空如回响、

就像空谷声一样。

心是念空如云散空中,

心也是念空无二,像云消散在空中一样。

大家要明白,以后我们讲的时候,伏藏大师列绕朗巴的这种抉择方式有点不同,对人无我和法无我都是用自己的三门进行观察。昨天也讲过,这样的观察方法是比较少的,他完全是用三门来对你进行直指,可以这样说。

如是外内器情一切法皆不离无实空性的自性。

最后你就知道,身语意全部空的话,不仅仅是身语意,自他一切众生也好,所有器情世界的一切法都不离空性当中。

最终,于不离此定解的妙用中尽量安住;

刚才如梦如幻的妙用当中,禅宗里也有,密宗里也有,这样定解的妙用当中尽量的去安住。

不能安住时,再如前一样观察,随之于空性中安住,

其实安住的方法,我好像在17年的时候给大家讲过一个简单的禅修法。当时是麦彭仁波切的一个简单的禅修法翻译的,翻译了以后,好像记得是一堂课,网络开示,当时讲过。其实这里面也是讲心如何安住,心要安住的话,一定要修好寂止,因为寂止法门对很多人来讲是很重要的。

现在为什么是大学里面,包括在工厂当中,医院里面,尤其是西方人特别喜欢禅修。大城市里面也是很多人为了缓解压力而禅修,但是好多禅修的内容来自于我们的佛教。然后我们自己不好好修行,我们这么好的资源,别人从中获得了利益。

我们如果没有大乘佛教里面那么高的寂止和胜观的话,一般来讲,我们修世间当中心的一种调心,心的一种寂灭,或者说寂静,这个很多人来修的话,对你的健康,对你的闻思都有帮助。如果心经常能安住的人,闻思也是很有能力。修行的话,对上师的信心也是很强大的。

我们有些人整天都是心往外散漫,这种人做什么事情的话,不要说修出世间的这些法,就连世间的,让他做一件事情的话,可能一件事情没有做完的时候,一件事情想不起来。心特别的散,经常说这个人非常涣散,非常非常飘,这样的。

关键是我们的心,如果我们的心很能淡定的话,那么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事情都是能做的。

如果不能安住,再如前一样观察修,随之于空性中安住,

即观察与安住反复轮番修行。

我们《定解宝灯论》当中对观察修还是安住修有专门的分析。麦彭仁波切在其他的修法当中也讲得很好,关于这个,我们《如意宝藏论》当中也有讲的,专门心安住这方面的一些教言,尤其是莲花戒论师的修行次第,有好几种《大藏经》当中有,汉文当中有没有?可能没有。关于这方面的一些禅修法也是很重要的。

观察和安住,刚开始的时候观察修,最后安住修。大家也知道。

最后回向并发愿,然后起座。

这里面讲的是正行无缘一个简单的修法。

起座的话:

在所有座间,

在座间,比如说中间吃饭、茶歇,或者是在其他的时候:

心不散乱,一切威仪皆依无实如幻道用而行善度日。

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经常修一些中观或者大圆满的人,他出定的时候跟我们一样,需要聊天,需要吃饭,需要走路,但是这些经常不离这种如梦如幻的境界当中,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善法,也不会特别的去执着。因为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如果你去执着的话,也没有什么可执着的,确实一切都是幻变的,没有什么的。如果你去分析的话,也得不到,但是现而无实这样的显现也是有。这样行持的话,实际这就是修行转为道用。如果这种方式来度日也是很好。

好像在《宗镜录》里面引用过一个古大德的教证:“修习空花万行,安坐水月道场,降伏镜像天魔,证成梦中佛果[1]。”修习虚空当中鲜花一样的六度万行,安坐在什么呢?水月当中的道场;降伏什么呢?镜子里面的这些天魔,成就梦中的佛果。听起来好像是特别飘,实际上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

根登群佩在他的一个中观的教言当中说:“摧毁了幻化的城市,得到了幻变的宝珠。”意思是说一切都是幻化的,幻化的城市已经毁完了,你怎么还要得到一个幻术的宝珠呢?有些人说法空,有些说法不空,用一种不满的语气来说他们.

实际上真正修行的话,最后有些修行人真是这样的——《中观》,尤其是《虚幻休息》,我看很多道友,现在学的《虚幻休息》还是比较不错的。我以前讲的时候当时也是很有感觉,但是现在很多年都没有讲,我好像一生当中讲了两三次,现在都是没有怎么讲。《虚幻休息》讲完了以后,两三年当中好像一切都是在一种虚幻的状态当中,可以度日。他这里“行善度日”,并不是在虚幻当中,天天造恶业度日,没有这么说。

其实这些话很有分量,这些高僧大德们的有些语言,尤其是像伏藏大师列绕朗巴那样有修行境界的人,哪怕是说一句简短的语言,里面也很有干货,很有份量。其他的一些凡夫人可能讲了多少多少篇幅的文字,也不一定有这样甚深的意义,那么这次大家都应该也有感觉。

所以前面的这些道理,我也再三讲,这次我也讲的比较多,但为了明天你们的有些事情,这次我短短的四天当中完成。如果用六七节课的话,可能讲的更细一点。

如此对诸法无实如幻生起定解并领受时,

一切法都是如梦如幻的,我们对它生起定解,生起这样的领受。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不需要得一地菩萨,也不需要得阿罗汉果位,我们通过观察,确实万事万物跟幻术、梦境,梦中的这些镜像一点差别都是没有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这样的感受。

那么这样的时候:

如果认为一切善恶业皆如幻,因此无利无害,从而轻视它,那就是黑法蔓延的魔之见行。

也有一种危险,一切如梦如幻的话,善也是如幻的,恶也是如幻的,什么都无利无害的。原来不是有个人杀羊的时候说:“你也不存在,我也不存在,但是我今天要杀掉你。”与这样的说法一样,这是一种邪魔的说法,这种说法非常危险。当时莲花生大士也是给国王赤松德赞说[2]:“你们藏地也有一些善空、恶空,邪魔的这些语言比较普遍的,以后的话,一定要名言当中取舍因果,即便你的见解如虚空一样高,那区分因果也要细粉一样,细致的区分善恶。”

汉地也有,藏地也有:“一切都是如梦幻泡影,没有什么的,善也不做,恶也不做。”这叫做什么呢?黑法蔓延的魔之见行,魔的见解和行为。

所以,千万不要如此。

这是对我们的一种教言。

我们也是学多了中观,学多了《虚幻休息》:“啊,一切都是虚幻的,我什么都不做。”这是非常可怜的,堕入了一种歧途。

了知空性是业果的助伴而连细微善恶也不能轻视,

如果我们对空性方面有一点点理解的时候,它帮助取舍因果,不会轻视善恶。

应当具足三殊胜,正确行持所有大小善根;如毒般警惕一切罪业,

小心警惕,不会造作的。

如果不由自主地造了罪,必须立即以悔前戒后的方式认真忏悔,这是殊胜要点。

正行无缘当中,他主要讲,一切都是空性的,但是空性的话,入定的时候是空性的,后得的时候,如梦如幻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会虚耗的,这个是一定存在的。

这个道理非常重要,这是非常殊胜的要点。我们也是稍微有一点点闻思的人,才知道佛教究竟的义趣就是这样的。如果你没有这样的窍诀,确实也难懂。

佛法确实需要有人指点,没有指点的话,你看这个《三殊胜》,看起来都是那么简单,如果光是读一遍的话,我想你们不一定都会明白。文字可以读的,但是讲和不讲也许可能有一点差别。也许我可能很自信,太过于自信了。但是我们有些法,你不讲,光是看文字的话,你看《上师心滴》那么殊胜,《文殊大圆满》那么殊胜的,《大圆胜慧》、《法界宝藏论》都那么殊胜,但如果没有讲的话,好像法本是很殊胜,自己看的话,是有个别的利根者,文字当中的东西全部自己能掌握,这种人应该没问题。但一般的人,文字就是文字,相续就是相续,这两个之间不一定得到一个桥梁跟他交融,不一定能得到。

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

(三)不共正行无缘,

指的是什么呢?

是指直接宣说与圣者智慧随同之实相的甚深窍诀方便——大手印、大圆满的所有正行引导。

意思是什么呢?不共正行无缘是直接宣说跟圣者们的智慧完全相应的甚深的窍诀方便。是什么窍诀方便呢?就是大手印和大圆满的这些正行引导。意思就是说,真正正行无缘是跟诸佛菩萨的境界实相相应的大圆满、大手印的境界。

但是这种境界:

像我这样的人,对此并不了知。

伏藏大师列绕朗巴他不像无垢光尊者一样,非常自信的给别人讲,别人没有怎么懂,“我是如何如何,我智慧无垢的光芒当中照耀,什么三世,遣除了邪见的黑暗,开启了什么智慧的莲苑等等”。不会这样说的。

他这里很谦虚的说,像我这样——其实伏藏大师列绕朗巴是莲花生大士面前降魔金刚的化身。降魔金刚的话,当时莲花生大士讲无上大圆满的时候,所有的密义,包括金刚橛这些,全部交付于他,全部都是在大圆满的法界智慧当中隐藏的。伏藏大师没有证悟大圆满的话,他没办法藏,主要隐藏在他的智慧界当中。所以说他如果没有证悟大圆满的话,那我们其他人……。其他人可能会说,我给你讲个大圆满,讲个大手印,而伏藏大师列绕朗巴却说像我这样的人不知道大圆满和大手印。

不过我们东方人,尤其是亚洲人也特别喜欢谦虚。谦虚是我们的一个功德,一种威德。所以说很多的大德在某种场合当中会谦虚的。

原来第二世敦珠法王去西方的时候,他也是显得很谦虚,在西方人面前说:“我很愚笨,我不懂佛法。”后来都说敦珠法王是不懂佛法的,然后他们有些新闻和有些刊物上都是已经登上了,说他是不懂佛法的人。但这主要是他自己谦虚的语言,西方人比较真实,你自己说不懂的话,那就不懂。

比如说我们藏族人,“你吃不吃饭?”那他肯定说客气话:“我不吃不吃。”他即使再怎么饿的话,他不像汉地的人:“你吃不吃?你如果下面的话,你自己下几两。”如果是藏族人的话,你自己下几两的话,他说:“我不会,不会的,我刚刚吃了,我不饿。”有一种客气、客套。

这里伏藏大师列绕朗巴他说的一些客套也好,客气也好,谦虚也好,反正我们不懂大圆满。反而我们现在世间当中很多人都说我是懂大圆满的,这样的比较多。

所以不共的正行无缘,伏藏大师列绕朗巴他说他不懂。

下面第三个:

三、善根与日俱增的结行回向殊胜:包括回向之证人、所回向之善资、回向对境之众生、回向之目的、回向之方式五个方面。

下面一个一个讲。

首先我们刚才讲正行无缘的时候,是入定,现在:

起座时,相应自己的境界,思择分析入座时所修的任何善根是否已成为清净善法。

看我刚才一个小时入定也好,半个小时入定的话,我当时所修的这些法到底清净了没有?自己观察。

如果成了不清净的善法,

比如说在修行过程当中产生嗔恨心、贪心,

就要想到“我实在后悔”,立即忏悔,发誓以后不再犯;如果成了清净的善法,

没有产生其他分别念,安住在自己的境界当中的话:

则值得欢喜,认为未来需再接再厉,之后作回向。

回向下面有五个方面,我们等会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大家看能不能这样回向,看看五个条件能不能具足。

首先、回向的时候:

(一)回向之证人,是诸佛菩萨及其总集根本上师如意宝。

观想自己的上师如意宝和诸佛菩萨,

要观想他们现量安坐在自己前方的虚空当中,

等会我们回向的时候,也观想所有的诸佛菩萨和所有的传承上师坐在我们前面的虚空当中。

观修他们是我善根回向菩提的见证者,

我要做善事的话,在他们面前,我今天回向,因为我的善根全部都是给予所有的众生,他们作为见证者,比如说我们今天要做个什么发放仪式的话,专门请一些人来做见证一样。

并以大慈大悲加持我修行顺利。

这样来想。

第一条,等回我们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大家前面观想诸佛菩萨,这个是不难的,应该可以。

第二个讲的是:

(二)所回向之善资,

善资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身体、受用和善根。就是所回向的资粮,那么这是什么呢?

是我这一座所修的善法,从无始生世到现在、从今生直至获得菩提之间三时所积累的一切善资。

我们一般回向的时候,先身体,然后受用、善根。这里的话,自己的善根先讲了。

现在这一世直至获得菩提之间的一切贤劣所依之身体;

第二个讲了身体。

我从今天开始,乃至菩提果之间,我可能有很多好的身份,不好的身份,比如说有时候是人天的身份,有时候是地狱、饿鬼的身份,有时候可能是旁生的身份,人当中也是好的身体和不好的身体,有些身体是特别结实,有些身体天天都是生病,气色也不好,这样的。

但不管怎么样,我从现在开始乃至菩提果之间所有的身体,还有:

用于维生的巨细优劣之受用;

大大小小、好的、不好的这些食物、受用。

先三世的善根,然后自己的一切身体,还有用于维生方面大大小小所有的受用。还有:

佛及佛子所行之善资海,

除了自己以外,一切诸佛菩萨所行持的这些善资海。还有:

所有老母有情已积、将积之一切善法,均以心来观想,将其聚集在一起。

做回向。这是所回向的善资,善资是自己的善根、身体受用,还有诸佛菩萨的这些善法,还有老母有情积累的一切善法。凡是所有的这些,就像我们讲随喜的时候,经常讲有学、无学,还有凡夫,他们的善根全部要随喜。我们这里回向的话,不仅是自己今天我们听一节课的善根回向,还有乃至菩提果之间所有的善根,所有的身体、所有的受用、所有自他众生一切的善根全部用来回向,这是我要回向的东西,也就是所回向的善资是这些。

以上是第二个方面,我们也要观想。

第三个:

(三)回向对境,是今生的大恩亲生父母、憎恨的怨敌和魔众为主的普天下一切老母有情,无有偏袒,普皆回向。

回向给谁呢?我今天所做的这些善根全部都回向给所有的,我关系好的父母、亲人、朋友这些,还有对我关系不好的,天天给我制造违缘的那些怨敌,还有无形当中的魔众,这些全部都要回向。我们泛泛的讲:“回向一切众生。”可能好一点。但是回向一切众生,其中我说父母,我把善根回向给父母的话,可以;我要回向给我关系最不好、天天对我恨之入骨的这个人的话,我们具体分出来的时候,可能:“哇!我不愿意,这个我不愿意。”我们经常分一些东西的时候,要不要给大家?可以可以。然后“其中跟你关系不好的人也在里面”,“算了算了,今天不分了。”因为他看到了自己关系不好的人,所以说我们很多人都有这个毛病。

所以为什么佛经当中经常把父母和怨敌两个合在一起。以前好像我讲过,有一个无相禅师,一个农民请无相禅师给亡妻超度。超度完了以后,农夫问:“您今天超度的怎么样?”他说:“我超度的还是很好,以你妻子为主的所有众生,我都把善根都回向给他们。”

这个时候农夫有点不满,他说:“我花钱请你,应该是超度我的妻子,其他众生的话,不值得,是我请你的。如果其他众生要超度回向,他们会来请你。”他就有点不满。无相禅师说:“没事的,对你也不会有害的。回向实际上就像点燃了一个灯,这个灯再引燃1000个灯的话,这个灯本身不会减少光亮,所以不会对你有害的。”农民说:“还是不行,如果你真的要回向的话,我隔壁的老赵,我们两个关系不好,你把他除开,除此之外的这些众生,你给他们回向都可以,我没有意见。但是你回向当中千万不能有老赵在里面。”因为他对老赵特别特别的不满。

然后无相禅师说:“即曰一切,何有除外?”我们已经是全部都回向了,给你已经讲了,那怎么会是除了老赵,没有必要。最后应该还是全部都回向了。

所以我们今天回向的众生,一定要想到每个人,可能平时对你关系不好的,或者说心里面对他很有意见的这个人,观想在你的面前,我们修皈依境的时候也是这样的,父母在左边右边,怨敌在前面,所以我今天听课所有的善根,我今天转绕的善根,不要想“我自己身体健康,我要回向”,不能这么想。

我要回向给所有众生,哪些众生呢?一个是我的父母,他们是恩德的福田。还有我怨恨的敌人,经常害我,让我生病、给我制造违缘的这些怨敌、魔众,他们为主的三界轮回的众生。这就是大乘的修行人。

看今天大家回向的时候,能不能这样回向。

第四个:

(四)回向之目的,是看能否做到不求对自己现世有利的好报及利益后世的异熟果,而是不杂私欲、唯一只想利他而回向。

回向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益众生,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回向。看能不能这样做到,应该也可以吧。

这里讲了一个所谓的“利他”是什么样,下面作者分析了“利他”两个字:

“利他”是指前面发心中提到的两个侧面,

就是悲心缘众生,智慧缘佛果,他这里也提过。

也需要在这里具足。

因为发心时候的利他,我们在回向的时候也需要具足。

后面也说了,其实发心和回向是一个意思,一个是在做善根的开头,“我要为利益众生而做事情”,这样的发心。做完事了以后:“我为利益众生,我把善根给他。”实际上归根结底就是要缘众生,帮助他,这样的。

因此,为令现世父母、怨魔为主的遍天下一切老母有情的六道世间之痛苦和苦因——业与烦恼、所知障连同习气垢无余一切速皆清净,

目的是这样的,凡是三界轮回吧,意思是说,我和魔众也好,关系好的也好,凡是三界当中的这些苦因和苦果,包括习气,所知障、烦恼障全部得以清净。

这是他的目的,那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

将身体、受用、善资普皆回向。

这是利他的回向方法,大家应该可以想。但是我们的身体真的要给的话,能不能给不好说,口头上读也好,心里念的话,可以这样念。

下面通过三个不同的方式来分析:

为令一切老母有情的苦因苦果悉皆灭尽、清净之因缘普皆圆满,心中观想以今生为例,

也就是说,我们前面讲的老母有情的这些苦因苦果全部要清净,清净的因缘是什么呢?心中要观想以今生为例,我今生的身体为例,乃至:

将生生世世的一切身体、一切受用、三时积累的一切善资均如此普皆回向。

统统的给他们回向。具体的以现在的身体为例,其实跟前面好像意思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把句子反过来讲。

乃至生生世世,以自己的身体、受用、善根普皆回向他们,这样强调。

如是令一切老母有情离开痛苦,

前面是具足圆满,这里说离开痛苦。

享受增上生人天所依妙法的殊胜种姓、相应正法的富足受用,而且为了迅速获得诸佛菩萨之地道的功德究竟、二利任运自成的圆满佛果如意宝,

为了所有的众生暂时享受人天富乐,究竟快速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也是同样的:

将身体、受用、善资悉皆回向。

这一段的话,它是着重点不同而已,实际上很多内容比较相同。用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讲,为了让众生快乐,将自己的身体、受用、善根全部回向给他们。

愿唯我的身体、受用、善资,成为令一切老母有情圆满具足速得遍知佛果如意宝的因缘。

自己反反复复的想,我的身体,我的受用,我的财富,我的善根,全部都是回向给天下无边所有的众生。

真的,我们有些人确实心很善的,我见到一个老一点的领导,他是一辈子都是做世间的这些事。但是他的心,我跟他接触的过程当中,始终一直存着众生,“这个众生很可怜,能帮一点就帮吧。”有很多人都胆战心惊:“我这样的话,会不会以后对我不好?”因为很多人,现在这个时代,对众生结缘是很有提防,特别忌讳,不敢接触:“万一他对我怎么怎么……”。凡是接触众生、说话,什么事情,自己有一定的防备,自己不愿意套进去。而且对众生都不相信,觉得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什么。

但是有些人,虽然不是天天受灌顶、得教授,不是这样的,但一生可能也受一些大乘佛法和善知识的影响,不管是大大小小,只要能帮得上众生,自己全力以赴,而且也不顾及自己的名声、地位、权势等等,其实这个真的是大乘佛教真正的发心者。

我们回向的时候,也把利他放在重要的位置,包括我们今天回向的时候,归根结底就是这样:“为了天下无边所有的老母有情,得到暂时的利益和究竟的利益。我也是在诸佛菩萨见证者面前好好的发愿,将我的身体、受用、善根一切都回向给他们,愿他们离开苦因和苦果,享受无量无边圆满正等觉无漏的果位,或者说是它的妙法。”就这样想。

应当诚心诚意地反复思维。

第五个:

(五)回向之方式,

我们怎么回向?

如果回向时有三轮的实执,则成了有毒的回向,这里并不是这样,而需要了知随同于无毒三轮普皆清净的回向。因此,必须将所回向的善资,为了所回向的对境众生获得佛果的目的,以三轮无实如幻的定解来回向。

这是三轮体空的回向。

三轮体空,我们大家知道,所回向的善根,所回向的对境之众生,最后让众生获得佛果,这三者在胜义当中是了不可得,世俗当中如梦如幻。

其实三轮体空、三轮清净,在胜义中都是了不可得,就像《入中论》里讲,每一个六波罗蜜多都已经讲了,胜义当中三轮体空,不存在的,但世俗当中,众生也是如梦如幻的,善根也如梦如幻,最后他们获得的果位也是如梦如幻的,以这种方式来回向的话,这叫做三轮清净的回向。而并不是“我今天所做的善根是实有的,我不愿意给众生回向,我自己要获得”,这样的这种想法是不清净的回向,是有毒的回向。

因此在这里应该是以这种方式来回向。

应当观想:尽管依靠自力只知道这些,但随学于具有慧眼的三世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也如是普皆回向。

刚才三轮体空的回向方法是一种。还有,应该想:“我现在依靠自己的方式来回向的话,那很差劲的,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随学我的有慧眼的十方三世的诸佛菩萨,还有金刚上师等等,他们怎么样对众生回向的话,我也是怎么样回向。”

我们经常念“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这个偈颂,还有“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这个偈颂——《普贤行愿品》当中有两个偈颂,这样回向的话,实际上也算是《普贤行愿品》一个略的回向。那么“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他们怎么回向,我也怎么回向。三世诸佛怎么回向,我也怎么回向。”其实这样也算是一个回向,也是跟三轮体空没有差别的一个回向。

下面讲这样回向有很大的功德。

如是缘于回向对境的无量有情,

回向的对境是天下无边所有的众生,

以想要遣除无量有情的无量痛苦而回向,

这是回向的目的,也就是说我们缘众生的悲心,他们有苦因和苦果。

这是第二个无数。

那么第三个:

想到具无量痛苦的无量有情都被一一安置于佛果而回向。

这些众生一一都被安置于佛果,那已经具足无量佛的功德。

那么,诸佛的数目无量,一一佛陀有无量功德,

刚才是对境的有情无数,他们的痛苦无数,然后是诸佛菩萨安置的佛果无数,佛的功德无数,应该有四个无数或者是无量。

诸佛的数目无量,一一佛陀也有无量功德,

将这些功德的数量一次性作回向,

每一次都这样做回向。

结果善根增长至具足四个无量或具足四个无数,

这样也可以,词稍微有一点,藏文上也不是特别好理顺,但是意思也是这样的。

其实意思总结起来就是这样,众生无数,他们的痛苦无量,然后我们要安置无量的佛果,得到佛果,他有无量的功德。所以我们做一次回向的话,表面上看我要把善根回向给无数的众生,但实际上这里细分的话,众生无数,《普贤行愿品》当中讲的一样,众生不尽的话,烦恼不尽,烦恼不尽的话,业惑不尽,然后我们的发愿也是不尽,就像这里说的一样。这里也是,回向的话其实也有四种无量的功德。

所以,这称为能使善根与日俱增的结行回向殊胜。

下面应该是最后的总结。

以菩提心宝所摄持的一切善根,犹如妙树之果,不断生出暂时的人天乐果和菩萨不可思议的地道功德。

如果我们能以回向摄持的话,善根也不会毁坏。比如说我们用菩提心来摄持,或者是用回向来摄持,中间产生嗔恨心的话,也不容易毁坏。所以我们把未来的善根都现在来回向的话,未来对别人产生嗔恨心的话,这个善根不容易毁坏。

因为我现在所造的一切善根,明天和后天,或者我这一辈子,我下半生所造的,乃至生生世世所造的善根,我要去回向的话,不知道能不能?可能有一定境界的人,把这个善根也能回向,光是口头上说一下,不知道能不能回向。其实也可以这样解释。

那么这样回向的话,他的功德不会尽的。

然而,这些善根不会耗尽,它会成熟为究竟遍知之因。

有些佛经当中也有比喻,比如说天上降下的雨水,每一滴水,如果到了沙漠里面,到了干涸的地方,就马上干了。如果一滴水入到大海里面,大海不干的话,水滴也不会干的。

所以说善根没有回向,或者说没有被菩提心摄持的话,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一滴水在沙漠里干掉一样。如果你用菩提心摄持,那善根永远也是不会干涸的。还是很有差别。

如是加行发心与后行回向二者略摄为一义——

其实这两个是一个意思,什么一个意思呢?两个都是不能离开众生,都是利他。略摄为一个意思,一个是开头,一个是后面,但实际上就是利益众生。

方便世俗菩提心的实修法,是积累有缘福德资粮的方便;正行无缘是智慧空性胜义菩提心的修法,是能圆满智慧资粮的方便。

也就是说,我们三殊胜当中,刚才前面有一部分是世俗菩提心的范畴,有一部分是胜义菩提心的范畴。

如果是我们正行无缘的空性修法,它是智慧资粮。我们前面的加行发心殊胜和后面的结行回向殊胜,这两个是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它是属于福德资粮,所以三殊胜实际上也是二资粮的一种方便。

伏藏大师又要在这里谦虚:

我等初学者,尽可能以信解行、精进、毅力修持空性大悲藏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空性大悲藏是什么呢?就像世俗当中,你要好好的发心,好好的回向,然后安住于空性当中,或者是安住于大圆满的境界当中,这两个修法的话,就是空性大悲藏。

所以我们这些初学者,应该自己要有信心,要有精进,要有毅力,要有感觉。大家修法的时候,意乐是很重要的,如果勉勉强强:“哎呦,听堪布说要修,不修好像不行的,因为管家要求填表上报。那我修的话,也修不起来。”特别痛苦,伤心的完成任务。为了修行而修行的话,其实没有什么,应该是心里比较快乐地修的话,那结果是很好的。

所以空性大悲藏,就像《中观宝鬘论》里面讲的一样,是很重要的。

依此,能使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相辅相成,依靠增上之果,可以寂灭学道各个阶段所断的染污品,

一地到十地之间的这些染污品,所断的话会慢慢熄灭。

次第增上所证的清净品之功德。

包括功德方面,从一地到十地,或者各个阶段增上。最后:

获得所有上上地道功德时,会得到断证殊胜功德的威德力,

应该是成佛,或者是获得了一定的境界。那个时候:

广利老母有情,从安乐走向安乐,最终自在拥有究竟大乐、断证究竟、二利任运自成的圆满佛果如意宝。

最后会真正获得圆满的佛果。

因此,愿诸位有缘者恒常实修世俗与胜义两种菩提心宝。

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这两种也是非常重要。《万善同归集》[3]当中也说了:“菩萨成就有二种法,这二种法的话,魔不能毁坏,这二种法是什么呢?一种是观诸法空。第二者的话,不舍一切众生。”所以我们修法的方便是非常非常多的,但是归纳起来,就是观空性,这就是胜义菩提心,然后不舍众生,这是世俗菩提心。这两者的话,所有的方便法当种也是最重要的,也就是我们大德们经常说的空性大悲藏。

修行空性大悲藏的话,其实是修一切万法都是空性,人无我和法无我。用大圆满的方式修也可以,大中观的方式来修也可以。然后同时,我们做善事的时候,开头也是发菩提心,最后也是把善根回向给众生。

我们刚才讲到的回向的五个要点,大家等一会回向的时候,也尽量地去想,包括见证者、回向的对境,所回向的善资、回向的方式,回向的目的,全部一一想到的话,那我们的修行一定会成功的。

其实修行简单的话,遇到一些窍诀应该很简单。不简单的话,最后都好像变成了法油子,这也是很可怕的。

所以我们这次应该是,伏藏大师列绕朗巴的三殊胜窍诀,算是给大家已经介绍完毕。希望以后再三的看,如果各方面因缘具足的话,让很多,尤其是一些在家佛教徒,没有长期在学院的这些,没有长期闻思机会的这些人,应该自己学这些法。

其实现在网络时代,最好的方法我们现在自己不利用,要利用的话,有很多的善巧方便。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遇到恶知识,遇到了一个善妙的因缘,那你在家里,打开一个电脑,打开一个手机,学习起来也是非常方便的。这也是一个时代当中最好的时代。

所以我想,希望大家把三殊胜可能要每年都是再看一遍,或者每年都是再学一遍。文字上面没有什么不懂的,但是我们学的话,确实需要每年都有提醒。

这样的话,也许你其他理论上不怎么懂,但是至少你自己修行还是很不错的,不会走偏路,不会走入歧途。如果你自己学的比较好,自然而然会对有缘的人推荐,会帮助他们。即使你不能帮助,自己发个很好的愿,今生也是有意义的。

我们这次把三殊胜给大家已经圆满讲述,希望我们各位,不管是我们听现在的也好,以后听我们的音频,看视频,这些人应该像真正当下听课一样来对待,你的相续也一定会获得了伏藏大师列绕朗巴为主的高僧大德们、传承上师们的加持和利益。

为满朗哲·旺钦丹增秋嘉之意愿,伏藏师列绕朗巴撰著。

2023年8月27日

译于莲师禅林

——————


[1] 《宗镜录》卷第二十七:“故昔人云。修习空华万行。安坐水月道场。降伏镜像天魔。证成梦中佛果。意云若因若果。皆从缘生。如梦幻故。是以若实若幻。皆是一心。以实是心之性。幻是心之相。以因了相虚。见自心性时。是得道之处。故云道场。如是解者。举下之间无非道场矣。则念念皆成无尽法门。念念悉证法华三昧。”

[2] 《大圆满前行讲解》:“莲师也曾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君王,我的密乘见解极其重要,但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方面,而要小心谨慎,不违背因果。否则,见解上一切万法都不存在,不思善、不思恶,而行为也是这样的话,就会善空恶空黑法漫布,见解也将成为魔见。同样,见解也不能偏堕于行为方面,否则,行为上始终有实执,见解也是如此的话,将会被实有和有相所束缚,从而在轮回中无有解脱之日。”

因此,莲花生大士所讲的见解与行为之关系,是特别关键的问题,希望你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若想成为一个佛教徒,即使造不了什么善业,也没必要以佛教的名义造下滔天大罪。正如莲花生大士所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所以,我们即使有再高的实相见解,不管是大圆满、大中观、大手印,还是禅宗、净土宗的殊胜见,取舍因果的行为也要细致入微,就像很多高僧大德一样,丝毫的恶法也不做,点滴的善法也要行持。”

[3] 《万善同归集卷中》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延寿述:

问:所行众善,福德竟何所归?若云自度,还同二乘之心;若云度他,即立众生之相。

答:菩萨所作福德,皆为成熟众生;空有圆融,自他无滞。观世若幻,岂违实相之门?度生同空,宁亏方便之道。《般若经》云:菩萨成就二法,魔不能坏:一者观诸法空;二者不舍一切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