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70(卷六).pdf

《楞严经》

第70课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楞严经》。

《楞严经》的话,现在应该是一半多了,后面部分的话,大家也要认真地去学习。

我听说今天开始,以前参加讲考的那些人也是到现场去,完了以后也继续讲。这个非常好,不是我安排的,不知道你们听到的是不是我安排的。

但是我还是很随喜,因为我还没有想到。我想现在天气也冷了,可能你们不一定有勇气,但如果你们能去的话,当然也是很好的。前面基本上都没有间断,只是落了几堂课,到时候可以再纳入你们的讲考当中,也是可以的。如果这样的话,我看明天以后,如果可以的话,我也看一看,或者是什么样也可以,各方面因缘具足的话,因为大家有一个真实感的话,也比较好。

也不算特别冷,我们学院最冷的时候是三九,离现在还有一个多月,接近两个月。所以说,现在应该也不算很冷。在这个时候,如果为求法苦行是非常好。

希望大家也应该一如既往、踊跃地去讲,或者说闻,这样的话非常有意义。否则有时候我们光是听音频的话,好像跟现场的感觉有一定的差别,包括念诵很多,可能光听一个声音的话,当然利根者可能观闻性就开悟,但一般来讲也比较难的。

所以我想大家一定重视起来,如果能重视的话,也是很好。因为我也很不容易,在这里给大家讲,然后你们也不是那么简单。如果大家都重视起来的话,它有一种气氛,有了气氛的话,也许能转变自己的心。

我那天也讲了,什么叫做加持?其实加持是依靠某种威力获得自己心的转变。比如说你去了学院,当下,好像你的心跟以往不同了,有所变化。你参加一个法会,好像当下,跟以前的心态和思惟方式有点不同。听到某个法师讲课的时候,有些意义上有新的领悟和开悟,这就是获得了加持。诸佛菩萨的加持也好,道场的加持也好,神山的加持也好,这些都是非常需要的。

所以我们在学的时候,大家有一种感应。有感觉的话,以后弘扬的话,这种缘起力注入你心的深处,以后就可以开发出来。以前不管是哪一个经和论典,在上师面前学的时候非常有信心、欢喜心,后来不管自己看书还是给别人讲,会有这方面的信心,有这方面的兴趣。

所以我那天也讲了,我们现在的这些经典,可能在你们回去以后更重要,现在很需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五部大论不知道到时候有没有弘扬的地方,但是这个跟我们文凭挂钩,现在也不能取消。但以后,包括教务这边,以后在汉地比较重要的一些经典,比如说《维摩诘经》、《金刚经》、《般若经》,还有《法华经》、《楞严经》,这些经的话,只要有弘法的机会,那些地方肯定是需要的。

所以我们以后在教学安排的时候,现在整个五论结构没办法改,但是同时我们可不可以有一些,怎么讲?可以给回去以后能弘扬的一些经典,创造一个这方面的缘起,我们开一些学习的经文班。五部大论也同样学,其他的一些经典也可以学习。因为如果同时的话,可能除了个别以外,每年的课程压力还是比较大,有一定的困难。

但我在想,以后,比如说想听《法华经》的话,谁有希求,我们这边可以安排讲的比较好一点法师。以后哪一个道场如果希求《楞严经》的话,我们将来可以安排。比如说有些寺院它将来需要《楞严经》,我们现在在这里逐渐对未来的目标开始培养。现在世间当中有一些技术学院,它叫做定向培养。定向培养的话,毕业以后直接到那里工作,首先在学校里的时候基本上已经确定了。

我们这些经典在汉地将来可能有弘扬的机会。不过有时候看的话,确实现在这几年佛教越来越衰败。我们二三十年之前还算是可以的,不管在附近的一些区域也好,在大陆也好,很多地方听说有一些讲经说法的。这个《楞严经》也是一样的,古代传《楞严经》的人不计其数,非常多。包括近代有很多大德传过《楞严经》,比如说太虚大师,他有《楞严大意》。净老他也传过,他特别重视第七品。还有倓虚法师也讲过,他的音频也有,只不过他的口音比较重,而且音频的质量也不是很好。还有像南怀瑾大师,他应该在台湾讲的,他的声音稍微清楚一点;然后化上人,应该在万佛城传的,他的声音非常清楚,可能当时西方国家的录音设备比较好,记得他的声音是最清晰的。还有梦参老和尚,他比较近,他是监狱里面出来以后才讲的,声音比较清楚。还有印光大师,他也是在《文钞》里面经常引用,包括学净土宗的人,也建议先学《楞严经》。

尤其是圆瑛大师,明代的四大高僧之一,圆瑛,王字旁,英国的英。圆瑛大师他研究八年,先后讲了十三次《楞严经》。还有诸如此类的很多很多大德,近代很多人,这些人讲也好,造论也好,有很多的资料。

可是现在的话,确实是,我最近没有听说过在哪一个寺院里面、哪一个道场当中正在讲《楞严经》。也许是有的,有的话,非常少数。以前,大概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内内外外有一些高僧经常传法,包括净老,还有慧律法师,他们都在讲各种净土宗的经典,还有《六祖坛经》等其他的经典。

最近的话,大家也知道,各方面不算很乐观。按理来讲,现在虽然有些网络、有些方面不是那么方便,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比以前更方便、更有条件,众生更需要这些经典。最近也不算特别多,可能未来,很有可能越来越隐没,到一定的时候,可能连讲经说法的名称都没有……。因为未来的历史也会变,如果改变的话,那很容易的。所以未来众生的根基是越来越劣。

现在我们这个时代还算是可以的,有少数的讲经说法,自己也是多多少少听过一些经典和论典,但是再过十年、二十年也不好说。原来有学会的时候,我也说过:“我们现在还是要好好地珍惜这个机会,不然的话,也许将来我们今天的生活变成了一个非常美好回忆的对境。”后来果然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我们《楞严经》刚开始讲的时候,那么多人听,现在,像我的话,只有当场一两个人听。所以说变化是非常快,将来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很难说。

但不管怎么样,我希望我们的法师们应该要有信心,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大家要有将来弘扬的一个心态,即生当中如果没有机缘,那来世弘扬《楞严经》。

《楞严经》真的很厉害,为什么呢?可能佛陀的任何一个经典当中,有佛陀最出名的那些弟子,依靠这些教义来成就,到目前为止很少,也许可能有的。下面所讲到的什么恒河沙数、无数的人获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些我们暂时不说。只是我们知道的,像富楼那尊者、周利槃陀等,佛的十大弟子为主的很多都是依靠这样来证悟的。所以,我想《楞严经》为什么这么出名,也是有原因的。

但是现在我们正在学习的时候,大家要有一种信心,有了信心以后,才能学的好。这个道理在这里说一下。

我们现在继续讲。

文殊菩萨之前一直提到,如果通达了耳根的本性,那么其他的六根也好、六识也好,或者七大也好,或者说五根,这些就很容易通达、圆融。那个时候一切法的显现就像如梦如幻一样,昨天前面讲到这些道理。

然后文殊菩萨继续以偈颂的方式来讲: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

“大众”,在座的天龙八部,还有人非人等当时无量的大众,还有阿难尊者。

“旋汝倒闻机”,旋复或者回旋颠倒的闻机。

因为我们凡夫人,现在是颠倒的闻机,圣者的话是非颠倒,并且通达闻性。

如果颠倒的闻性旋复过来,“反闻闻自性”,反观、内观,内观以后闻自己的本性。

“性成无上道”,这种闻性可以成无上道。

这个时候,“圆通实如是”,我们前面讲了圆通,这里讲,圆通就是这个样子。

有些人问,到底闻性是什么?

实际上,闻性就是听到外在的声音,但是我们凡夫人随着外面的声尘而转。而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他们听到的时候,不在声尘上面转,应该是闻,反观自己。

比如说我听到某个声音,我不去取“这是动听、不动听,好听、不好听”,我不去观它。应该听着:“这个闻到底是什么呀?这是依靠耳根而听的,耳根到底是什么呀?……”我们现在从没有开悟的角度来讲,有能观、所观,或者是能闻、所闻,但是这样内观的时候,不是在所闻上开悟,应该在能闻上,能闻的耳根上开悟。

能闻有两种,一个是耳根,一个是想听的这种作意。不是在作意上,也不是在外面的声尘——我们因明当中,根和根识,外面的声尘叫所缘缘,耳根叫增上缘,还有等无间缘、近取因,有好多因缘。

在这里,主要是根上已经开悟、根上已经通达,不随外境转。从耳根它自己上面去转的时候,耳根无所得,耳根的对境,声音无所得。那么,听者想听的心,也是在当下开悟,这就叫做内观,这实际上就是明心见性。

我们经常提到见性,其实见性,有些是依靠心观心得到的,有些是用心观耳根而得到的,有些是用心观鼻根而获得的。这里主要是依靠耳根得到的。这也是一种见性。如果你没有见性,其他很多的行持佛法,也并不是很究竟。

达摩祖师的《血脉论》当中也说:“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1]。”见性其实就是佛,我们说明心见性,明心见佛。如果你没有见性,不管是念佛、诵经,还有持斋、持戒,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说念佛,实际上也只能得到一些善的报应而已;诵经,让你聪慧、聪明;持斋和持戒,能让你得生人天;做布施这些增长一些福德而已,除此之外,不能真正成佛。

因此,我们平时的修行也很重要,不管是转绕也好,念咒也好,这个很重要。最关键的是,我们要认识心的本来面目。这颗心,如果从广义上讲,六识也好,阿赖耶识也好,很多都可以说。但直接来讲,依靠一种方式来认识自己心的本性,这是非常重要。

这里也讲,圆通也是这样来通达的。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

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

通耳根而开悟,这不仅仅是观音菩萨和其他的圣者,也是过去微尘数的佛。非常非常多,大地上有那么多的微尘。

“一路涅槃门”,也是他们唯一的途径。他们都是依靠耳根来成佛的。

我那天不是也讲了,我们现在很多的大德成佛,其实依靠耳根而成佛应该是很多的。包括我们大圆满的这些祖师们,前面的每一个持明者,讲了法以后,下面的人马上得到开悟。

显宗当中也是这样的。当时佛陀给大家讲经说法,每一次讲经说法的时候,有多少多少人开悟。未来,大多数实际上也是通过听闻佛法、听闻来证悟。

这是唯一的一个路径。虽然有些人示现神通,有些人可能作一种表示方法,但这些不一定所有的人、或者说大多数的钝根者能开悟。所以这种“门”,实际上是微尘数佛的唯一途径,唯一的涅槃法门也是这个。

“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过去所有微尘数的如来,依靠耳根圆通的法门而成就。所以这个确实非常重要。

大家都知道,虽然其他二十四位成就者不是依靠耳根而成就,但是,我们希望未来通过听闻佛法而证悟。为什么我们上师为主的很多人,对讲经说法和听经闻法是那么的重视,有一定的密意。

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

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

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现在所有的这些大菩萨们,今天各自入于自己的圆明,这个也是依靠耳根。

当下有很多的菩萨,佛没有说,佛已经开悟了,再没有什么可开悟的。凡夫的话,当下真正能获得圆通可能有点困难,变成了未来。所以现在的各个菩萨,他们也正在趋入圆净妙明真性的境界当中。

然后未来,未来末法时代的众生,包括我们今天听课、在座的这些修学人,也是依靠耳根圆通的法门获得开悟。

“当依如是法”,“当依”应该的意思,未来的这些修行人,还是应该着重放在耳根圆通的法门上面。

“我亦从中证”,文殊菩萨他说,他也是这样证悟的。

他的证悟途径应该有很多,但是最主要也是从耳根圆通这个法门当中获得开悟。

通过以上的总结、分析:

“非唯观世音”,并不是只有我们二十五个圆通法门当中代表性的尊者观世音菩萨获得开悟——文殊菩萨分析耳根圆通,不仅是观世音菩萨,还有文殊菩萨也是依靠这样开悟的。不仅是文殊菩萨,将来包括阿难在内的很多,也是依靠这个法门而获得开悟。

因此我们将来可能也是依靠听法闻经,以这种方式来开悟。当我们听的时候,时时都要观察自己的心,很有可能听着听着当下就开悟了,有这个可能性的。

这以上主要劝我们大家要修耳根圆通的法门。

前面是佛陀对文殊菩萨以提问的方式来劝请他讲的,下面是文殊菩萨对佛陀的一个回答。

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

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

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

佛陀前面已经询问我,在所有的方便法门当中,救护浊世众生最方便的法门、最容易成就的法门是什么?

“何方便门得易成就?”前面佛陀给文殊菩萨讲的时候这样问:我们这么多的方便法门当中,哪一个比较容易?哪一个对阿难和浊世众生比较有用?

那么救度浊世末劫众生、想出离世间的这些人,成就涅槃心的法门,文殊菩萨的回答是:观音菩萨的圆通法门是最好的。

有些注释说,佛陀问所有的方便法门当中,救浊世众生哪一个很好?然后文殊菩萨他回答说,将来求出世间的这些人们,要想成就涅槃心的话,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是最好的。有些注释解释说,前面是复述佛陀的问题,最后一句,“观世音为最”这个作为回答。但意思应该是一样。

意思是说,佛陀前面提到的这些问题,文殊菩萨说,我认为二十五个法门当中,未来的这些众生,确实耳根圆通应该是非常有希望的,这是最好、最方便、最殊胜、最容易的。

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

即事舍尘劳,非是长修学[2],

浅深同说法。

“自余”,除了这个以外,其他的二十四个方便方法,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好用。

这二十四个方便方法,为什么上面二十四位尊者能成就呢?其实这些都是依靠佛的威神力。

一方面是他们自己的修行肯定是离不开的。但另一方面,佛陀当时特殊的加持力,两者因缘具足以后,“即事舍尘劳”,他们依靠各种因缘、各种方法,同时舍弃自己无始以来烦恼障和所知障的尘劳。

依靠佛的威力,还有各自摄持的方法,舍弃了他们自己的尘劳,或者说自己相续当中的障碍。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并不是所有的普通人、或者所有的初学者常常可以修学的。

这二十四位尊者是比较典型、特殊的人物,他们的证悟是依靠佛陀的加持,还有他们自身的努力,是比较特殊的。而并不是所有的普通人常常这样修学,能获得的。

“浅深同说法”,“浅”,浅法位的法;“深”,深法位的法,或者说利根者和钝根者。因为利根者对甚深的法门感兴趣,钝根者对比较浅显的法门感兴趣。那么这些法并不都适宜所有人。

我们前面讲的,譬如说像普贤菩萨和满慈,他们是无始劫以来自己的善根力,昨天也是讲了。还有优波尼沙陀,贪心很大,他是通过白骨观来成就的;还有周利槃陀,他依靠鼻根而成就。其实他们是比较钝根,用浅法,看个白骨谁都可以看,但是佛的加持力使得他们当场开悟。周利槃陀也是,我们经常闻到各种各样的味道,但是周利槃陀他当时依靠特殊的因缘而成就;还有阿那律尊者,他失明以后突然天眼打开。一个是这些尊者们自己特殊的因缘,还有一个,应该有一种佛陀的威神力。

佛陀的加持力,我刚才讲了,真的还是很重要。我们作为修学者,经常祈祷上师、祈祷佛、祈祷文殊菩萨。自己相续有改变的话,祈祷很重要。有一种虔诚的信心,比如说你祈祷上师如意宝,使劲地念诵他的祈祷文,然后心里观想:“您肯定不会欺惑众生的,我只要祈祷您,我有虔诚的信心,您的加持一定会现前的。”或者我们对释迦牟尼佛祈祷的时候,也是这样。有一种虔诚心的话,随着自己虔诚的信心,有一种非常猛烈的加持入于你的心。

如果佛有猛烈的加持、上师有猛烈的加持,但是你的信心没有的话,虽然月光很明显,但是没有水器,也没办法。如果有了水器,但是你的水是浊的,月影可能现得也是模模糊糊。

所以为什么有些人不管修什么法,开悟得很快,包括他的理解,各方面都是特别有感应。有些人的话,听了很多、学了很多,但是一点进步都没有。

原因的话,当然一个可能是前世的业力,如果前世业力非常深重的话,遇到佛法方面的时候,要么打瞌睡,要么心散乱,要么不感兴趣,要么身体不好、心情糟糕,等等各种各样负面的因缘纷至沓来。如果前世的因缘很不错,那今生当中稍微碰一下就瓜熟落地,马上能现前自己的本来面目或者是认识自己的本性。

所以他这里也讲到,其他的二十四种法门,因为佛特殊加持的这些因缘具足而已,实际上并不适合所有的人。

下面主要讲,一方面是求三宝加持,还有对偈颂做一个总结。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

文殊菩萨先顶礼“如来藏”和“无漏不思议”。

有些论师把“如来”解释为佛宝,“藏”是法宝,“无漏不思议”是僧宝、僧众,获得无漏果的圣者,不可思议境界的僧众。

所以这里是顶礼三宝的意思,不是顶礼如来藏。

有些的话,“如来藏”有三宝的意思,“如来”是佛宝,“藏”有法宝和僧宝。“无漏不思议”,三宝的功德无漏、不可思议,也有这样的。但不管怎么样,它是顶礼三宝的意思,很多祖师解释的时候是顶礼三宝。

顶礼三宝以后,希望加持未来的这些众生,依靠这个法门,依靠观世音菩萨的圆通法门,不要有疑惑。

不要有疑惑,实际上是依靠这个法门产生信心,还有依靠这个法门能通达它的意义。

“方便易成就”,依靠这个法门产生信心以后,很快的时间当中获得成就。

意思就是说:求三宝加持,这个观音法门很殊胜,希望众生对这个法门不要产生怀疑。如果产生怀疑,那就很容易断善根,没办法进入经藏,所以先不要产生怀疑。

我们也经常这样想,也祈祷三宝,祈祷诸佛加持我们,我们相续当中不要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怀疑、邪见、烦恼,各种各样的。应该相续中生起清净、正确的见解。然后“方便易成就”,我们所修的任何法,希望能马上获得成就,不要有障碍。

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这个圆通法门,不仅是观音菩萨依靠它获得成就,而且特别适合教诫阿难尊者,还有末法五浊恶世、沉沦在轮回当中的这些众生。这些众生仅仅是依靠耳根圆通法门就能获得成就。除了这个以外,其余的圆通法都很难的,意思是修这个很有希望,其他也是难的。

真正实修也可以,“真实心如是。”

有些解释说,我们要的这些真心、圆通心也只不过如是而已。有些说,我们修学楞严大定,将来浊世的这些修学,求真心也是这样的,就是依靠耳根圆通法门获得真心,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心,获得开悟。

所以前面的偈颂当中,文殊菩萨介绍了二十四个圆通根对初学者来讲不合理,后面劝大家修学这样的耳根圆通法门。

我们也是应该知道,以后其他的方法可能很难,但是依靠传承上师们的声音,自己也是努力,这样的话,应该有这个因缘,有证悟的可能性。

我们听法,前面也讲过,其实很不容易,需要具足很多因缘。现场真正大德的讲经说法不是那么容易,但我们哪怕听个音频,这样的话,我们很有可能获得耳根圆通。因为通过录音、音频、视频,其实同样获得加持,同样获得利益。

我不是讲过嘛,所谓获得利益、转变你的心,这就是加持,这就是一种传承,可以这么说。所以,我们在未来一段时间当中所讲的法,音频、视频可以保留,但长远来讲,只有法本可以保留。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应该争取一些前辈大德讲到的一些文字记录、声音上的记录。这样的话,我们现在可以用信心来谛听。

现在学院的道友可能比较忙,不然汉地很多大德以前讲过的《楞严经》,你听一下,比较一下,应该有新的收获。像我的话,别的民族的文字,用别的语言来讲的话,毕竟表达、理解,各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在我们藏传佛教当中,本来这部经也不是那么出名。章嘉国师已经翻译了这么多年,我们经常问那些堪布堪姆们,你听过《楞严经》没有?他们说没有听过。对这方面比较重视的人:“哦,《大藏经》里有这么一部经典。”因为这部经的名字和《楞伽经》的名字也比较相同,所以藏地很多人《楞严经》和《楞伽经》,基本分不清楚。

所以说在藏传佛教中,这部经不出名,几乎没有听过历史上谁用藏语给别人传授过,基本上没有。念传承的时候,后面两品的传承在《大藏经》里面有,除此之外很少。

所以我们依靠耳通开悟,有些也有困难,但是这部经典讲的真是很好,当时佛陀和文殊菩萨讲了这个法的时候,很多当场就开悟了,下面讲这个内容: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

当时在场的阿难尊者和与会的大众,他们都已经身心了然,应该是身心都放松、明了、炽然。

“得大开示”,他们都得到了佛的大开示,还有文殊菩萨的开示。

“观佛菩提及大涅槃”,怎么样观佛,怎么样将来趋向涅槃,怎么样获得成就?

相当于有些人因为有些事情离开了自己的家乡,离乡背井,去了很远的地方,但最后依靠其他人的支持,虽然当时不能回归故土,故乡远不能回来,但是已经“明了其家所归道路”,他已经完全明白,如果自己要回去的话,什么时候回去都没有什么问题了。

众生因为最初的无明,离开了自己的家,在久远劫以来,一直在轮回的他乡,现在终于依靠佛陀和文殊菩萨的开示,他知道原来我的家在这里。

就像现在有些被拐卖的儿童,有些儿童不知道自己最初从哪里骗来的,后来已经知道了:“什么时候回家都可以,因为我知道原来家的地址。现在只要因缘具足,路费具足,随时都可以回去”。

当时阿难尊者和与会的大众,通过佛的开示,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把握,或者胸有成竹吧。

其实我们很多人,通过这样的大乘法门也好,或者听密法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只要我修行的话,可能真的是有希望的。”我们以前讲《大圆胜慧》,还有《法界宝藏论》的时候,很多人当场依靠上师们和祖师们的这些加持,好像觉得:“只要我修行,基本明白了自己的心是怎么样迷惑到现在的。我如果真正能在这样的状态当中安住的话,可能不会在轮回里漂流很长时间。”有这样一种把握,他们当场有了这样的境界。

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

“普会大众”,所有参与的人天大众;还有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声闻和缘觉;还有刚发菩提心的,还有一地到十地的大菩萨摩诃萨,他们的数目有十个恒河沙数,有那么多得到了心的本性。

有些可能获得了阿罗汉的果位,有些获得了初果的果位,有些获得了一地菩萨的果位。

他们都远离了尘垢。比如小乘初果,欲界的一些垢染已经遣除了;如果获得了一地菩萨,他的违品障碍都清除了。

最后他们都统统得到了法眼,对万法本体照见无余的清净法眼。

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

“性比丘尼”,是我们前面最调皮的摩登伽女。

藏文中翻译成苏醒种姓[3]。因为我们说大乘的有缘者是苏醒种姓。还没完全开悟,可以叫苏醒种姓。摩登是“本性”的意思。

摩登伽女听到这个偈颂以后,成就了阿罗汉果位。

阿难还没有成就。原来阿难认为自己戒律很清净,然后遇到违缘这样的。摩登伽女,我们前面卷四当中已经获得了三果,现在已经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实际上这个《楞严经》也很感谢摩登伽女,因为摩登伽女有很多不同境界的开悟。前面讲过,我去年翻译的《摩登伽女经》,翻译成藏文,那部经里面讲到,摩登伽女当时特别特别喜欢阿难,佛陀问她,你喜欢阿难的什么?阿难的眼睛、鼻子还是口?佛陀说眼睛里面有眼屎,鼻子里面有鼻涕,耳朵里面有耳屎,口里面有口水,有什么可贪的。当下摩登伽女就有所了悟,也许她当时是初果。

佛教当中有些弟子可能是最调皮、最坏的,贪嗔痴最严重的,前面讲的优波尼沙陀,他是贪心最重的一个代表。难陀也是这样的,对班匝日嘎,他的妻子,贪执那么严重;还有像指鬘王,瞋心那么大的人,未生怨王也是这样。但是这些个个贪心、嗔心非常严重的人,到后来已经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果位。

所以在佛教的团体当中,确实也可能看不出来。当场的摩登伽女,应该不仅对阿难尊者制造了这么大的违缘,而且可能当时整个佛教界,大家都是恨之入骨的。因为她的这种违缘,惊动了佛陀,还惊动了文殊菩萨。如果当时在现场的话,可能摩登伽女身边的这些人特别特别恨她。因为她对阿难,那么好的佛陀的侍者,起这样的染污心。阿难无处可逃,特别可怜。不管在任何时候,包括她的母亲用各种咒语来控制他,他实在是非常困难。

因此在这个场合当中,当时佛陀身边的这些佛教弟子们,一看到摩登伽女就说是魔女,她是特别会制造违缘的,可能会这么说。但后来,阿难还没有证悟的时候,她已经找到了门。

所以依靠佛陀的加持力,有些我们看起来特别坏、特别差——以前我们在学院当中,也有这样的。包括现在的有一些大法师,我都产生过“要不要开除啊?”有时候行为等很多方面不太如法,但后来以某种因缘、契机,最后自己好像真正已经有了不同的了悟,有这种情况。

所以当年摩登伽女如果没有出现的话,可能这部甚深的《楞严经》也没有办法问世,也是这样的。

其实法王如意宝在世的时候,法王的著作里面有个别的道歌,当时法王显现上是特别不开心,以个别的堪布作为对境立成文字。但后来看的话,这些堪布实际上也没有受到什么损害。现在法王已经圆寂二十年,他们还是持藏大法师。当时依靠这种因缘,法王还是留下了一些针对性非常强的教言。

所以有一些调皮的弟子、比较坏的一些人出现的话,不管是善知识也好、诸佛菩萨也好,他们会针对与他相同根基的人,说一些非常有针对性、尖锐的窍诀。

以前有一些大德也有这种说法,我们听法的弟子当中如果全部非常好的话,上师们不一定说出特别有力、针对性非常强,针对烦恼非常重的这些人的教言。如果当中有一些特别刚强难化,那这些上师为了这些刚强难化的人,说出了很多甚深的教言,后来流传于世。末法时代刚强难化的众生,他们看到了以后,或者是听到以后,对他们的相续是有利的。也有这种说法。

不管怎么样,现在我们最重要的人物,开头的时候,大家都很害怕的摩登伽女听了上面的偈颂——我们好像听到这个偈颂也没有什么。但是摩登伽女,到了这个时候已经获得阿罗汉果位了。在那个时候说:“阿难尊者,你好,你现在怕不怕我?”

刚才是十个恒河沙数的众生已经得了本心,现在是:

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他们都发了大乘的菩提心,特别特别多的众生。

这一段讲他们当场开悟,都好快乐。

下面讲到未来的众生如何修行,主要讲这方面。

阿难整衣服,

摩登伽女证悟了,他整衣服也没用,人家已经获得阿罗汉果位,你没有得阿罗汉果位,所以有点不好意思。

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

阿难尊者开始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在所有的大众当中,他合掌顶礼。

他对摩登伽女也不管了,向佛顶礼。

顶礼的时候,他“心迹圆明”,“心迹”,心所行的路,已经圆满明了,这个意思。

意思是说,阿难当时找到了他回家的路,他也有感应了,不是完全通达。摩登伽女在旁边获得阿罗汉果位的时候,他的“心迹圆明”。“心迹圆明”是禅宗经常用的,心的轨迹、心所行的路已经觉悟了。

在这个时候,“悲欣交集”,悲伤的心和欢喜的心,交织而生。

意思是他又开心又悲伤,他为什么开心呢?他自己已经获得了这么高的境界,虽然没有获得最高,但是他也很欢喜,听到了佛陀和文殊菩萨的教言。他为什么悲伤呢?其实很多众生没有得到这些教言。

我们有时候也是“悲欣交集”:自己获得这样的法呢,很开心。旁边的很多人没有得到,也是很悲伤,也是很着急。

还有“悲欣交集”的话,因为当场很多人已经开悟了,现在的这些众生已经获得了开悟,他很欢喜。但是未来的众生,到底能不能这样的开悟?所以也比较悲伤、着急。所以他对自己和他人“悲欣交集”,也可以讲,或者说现在和未来的众生考虑,阿难他的心态有点复杂。

我们有时候又开心又伤心。有时候梦里面梦到上师的时候,特别特别的开心,又特别特别的伤心。或者我们遇到了一些特别好的朋友,中间失踪一段时间,又遇到他的话,又欢喜、又悲伤、又哭,这样的。

这个“悲欣交集”很多大德也经常写。我记得弘一大师,他圆寂前的三天,专门写这几个字:“悲欣交集”。他是按照《观经》里面所讲到的,弥陀极乐世界所有的这些显现提前地现前,在这个时候他又欢喜,又可能有点悲伤,看到这些众生还没有到达这样的境界。

我们确实在听法的过程当中有这样的感受,旁边的人一直救不了,很着急;自己获得了这么好的法,又特别的开心,好像很复杂,又欢喜又伤心。

“欲益未来诸众生故”,阿难尊者为了未来的众生,向佛顶礼,这样请求:

“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

他说,大慈大悲的释迦牟尼佛世尊,我今天已经了悟了、明白了。

这里的“悟”也不是很高,可能还没有超越摩登伽女。

我已经明白了成佛的法门,中间修行的话,我没有什么疑惑。

确实阿难尊者,前面疑惑还是比较多,包括七处征心的时候,一会儿这个问题,一会儿那个问题。但我想阿难的这种分别念,他是广闻博学的人,多生累劫当中一直听闻,后面他可能还要问的。他如果不问的话,说明他没有疑惑了。如果他还要问的话,我们就说“叉叉叉叉叉”,“叉”的意思知道吧?意思是你前面说没有疑惑,现在怎么还有疑惑呢?他可能也会辩解说:“没有,我现在对修行法门没有疑惑的,道理上可能还有疑惑。”他可能会辩解。

他在这里确定,说自己没有疑惑。

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

佛陀经常会给我们讲:“如果自己还没有得度,先去度众生的话,这个叫做菩萨发心。”

我们说像牧羊人的发心,最伟大的一种发心。一般来讲,智慧增长的发心。

“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现在自己的觉悟已经圆满了,再去度的话——自己先成佛,然后再度众生,像国王一样。这个是如来应世。

菩萨的话,自己没有得度,去度众生,这叫做菩萨的发心。自己已经成佛了,再度众生的话,是如来的发心。佛陀您曾经也这样说过。

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

现在摩登伽女已经开悟了,但是我还没有开悟,还没有完全得度。但是我今天在佛陀面前,要承诺的一件事情,我愿意度化末劫的所有众生。

所以在这个时候,阿难显现上也是发了大乘的菩提心。

下面他就问末世的一些状况:

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他说,世尊,其实未来的浊世众生与佛陀越来越远离了,那个时候,邪师说法像恒河沙数一样,非常非常多。

这里说,浊世末法的众生根基很劣。

“去佛渐远”,在那个时候,佛陀已经涅槃,世间很浊世。

因为佛已经远离了,很多圣者也已经离开了,逐渐逐渐这个世间末世,就像众生浊、烦恼浊。

“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环境很恶劣,烦恼很深重。那个时候的环境,邪知邪见的法师、说法的人是非常多,到处都是,像恒河沙数一样。

所以汉地经常用“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数”,我最开始在《佛教科学论》引用过这个。当时我的一些针对的方式,现在看来不一定是对的。

“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你看环境也不好,众生的根基也不好,时间也不好。在这个时候,如果想摄自己的心,入于三摩地的话:

怎么样“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也就是说,心要想入于三摩地,在这样的境界当中,怎么样安立道场?

安立道场的话,在藏文翻译里面是“抉择正法”,意思是说入于三摩地,抉择诸法的实相。

远离一切魔事,然后在菩提心当中不退转的话,我怎么才能做得好?

确实浊世的时候,像《历代法宝记》[4]当中也讲:“当来之世。恶魔变身。作沙门形。入于僧中。”末法时代的时候,很多恶魔依靠沙门形像入于僧众当中。“种种邪说。令多众生。入于邪见。”他们以各种各样的邪说,让很多的众生入于邪见。

在浊世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很好地去观察善知识,有些是以法师形象说法的,有些以居士形象说法的,当然有些可能确实不如法,也有这种现象。当然这些不如法的所有现象,也是情有可原。佛陀时代的时候也有很多邪知邪见,如恒河沙数的也有,更何况是现在。

现在的话,好像世间人都说:“啊!你们寺院里面都是做这样的,你们出家人当中都是做这样的。”好像出家人做什么都要跟任何人不同,这种群体是完全清静。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清静的,但是在娑婆世界的众生当中,也不一定完全都是清净的。

我们现在的世间人当中,比如说犯法的话:“出家人犯法如何如何。”其实也不一定。有一些群体他们所做的可能更严重,各种祸国殃民的事都会做出来。

当然不管怎么样,自己如果要修学的话,一定要观察,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没有观察,依靠一种形象来接受的话,这是很危险的事。

我记得《别译杂阿含经》里面有个短短的公案[5]。波斯匿王有一次去见佛陀,当时看到裸形外道七个人、长发梵志七个人等,有很多七个人、七个人的。当时波斯匿王对他们非常起信心,他合掌恭敬:“我是波斯匿王,我是波斯匿王,我是波斯匿王。”说了三遍。

他们走了以后,佛陀说:“你为什么对他们这么恭敬呢?”波斯匿王说:“我看到他们当中有三位阿罗汉。”佛陀说:“其实根本没有阿罗汉,你要观察别人的话,如果长期住在一起,有智慧的人才能观察得出;没有智慧的人,即使长期住在一起也没办法,包括自己的父母、亲人,也不一定观察出来。”后来佛陀说了一个偈颂,其中第一个偈诵:“不以见色貌,而可观察知,若卒见人时,不可即便信。”不应该以色貌取人,应该要观察以后才知道,尤其是你刚刚见到一个人的时候,千万不能马上去信。

我们有时候看到以后,哇,对他很有信心,或者看到以后觉得这是邪师,非常讨厌。其实人的这种外相,有一部分能看见,但一部分的话,外面不一定能看得清楚,所以很有危险性。

这个偈颂,我觉得很重要:“不以见色貌,而可观察知,若卒见人时,不可即便信。”大家还是要好好的记一下。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

那么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在所有的大众当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

为什么“善哉善哉”呢?第一个,他发了大乘的菩提心,“善哉”;第二个,他这样的提问对未来的众生非常有帮助。所以佛陀当面也是赞叹:“善哉!善哉!”

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

他说,你刚才所问的一样,“安立道场”这个道理——安立心的道场、抉择正法,实际上能救护末世很多很多的众生。

你提出这样问题,佛陀明天就开始回答了。所以你这样的问题,能救护很多的众生,非常棒!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

佛陀说,你现在好好地谛听,我为你们宣说。阿难和与会所有的这些大众,大家都是恭恭敬敬地受持佛陀的教诲,大家也会依教奉行。

佛陀所说的这些道理,我们下一堂课给大家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达磨大师血脉论》:“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

[2] 有些版本为:“非是常修学”

[3] 《现观庄严论》讲解18:“怎么样算是苏醒种姓呢?就像《入中论》中所讲的:如果一听到空性法门就喜不自禁流下眼泪,就说明种姓已经苏醒了。现在有些人也是这样,一到寺院就莫名其妙哭得很厉害,后来就慢慢皈依了。”

[4] 《历代法宝记》:“舍利弗。恶魔于今。犹尚隐身。佐助调达。破我法僧。如来大智。现在世故。弊恶魔众。不能成其大恶。当来之世。恶魔变身。作沙门形。入于僧中。种种邪说。令多众生。入于邪见。为说邪法。尔时恶人。为魔所迷。各执所见。我是彼非。”

[5] 《别译杂阿含经 (第4卷)》(七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在一面坐。时,祇洹中有长发梵志七人,复有裸形尼干七人,复有一衣外道七人,身皆长大。波斯匿王见诸外道在祇洹中,经行彷徉。时,波斯匿王从坐而起,合掌敬心,向诸外道,自说:「我是波斯匿王。」如是三说。佛告波斯匿王:「何故见此长发裸形一衣之人如此恭敬?」

王言:「世尊!我国有此三人,阿罗汉中,名为最胜。」

佛告王言:「汝不善知他心所趣,云何知是罗汉非罗汉也?如共久处,用意观察,尔乃可知。持戒破戒,虽复久处,聪智能知,愚者不知。若其父母,亲里眷属,有死亡者,可分别知。若无此事,难可了知。若遭厄难,为人强逼,令行杀害。或为女人私处逼迫,而不犯戒。可知坚实。随逐观察,乃能可知,净行不净,欲试其智,听其所说,唯有智者,善能分别。唯有智人,久处共住,尔乃可知。」

王即赞佛言:「善哉!世尊!如佛所说,久处共住,尔乃可知。持戒破戒,临难别人,观察其行,知净不净,讲说议论,乃别其智凡,此上说有智能知,愚者不知。久处乃知,非可卒知。何以故?我所使人,亦使着如是形服,使远至他国,察彼国中,或经八月,或至十月,作种种事已,还来归国。五欲自恣,一切所作,如前无异。是以知佛所说实是善说。」王又白言:「世尊!我亦先知有如是事,但卒不观察,便起恭敬。」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不以见色貌,而可观察知,若卒见人时,不可即便信。相貌似罗汉,实不摄诸根,形貌种种行,都不可分别。如似涂耳铛,亦复如涂钱,愚者谓是金,其内实是铜。如是诸人等,痴闇无所知,外相似贤善,内心实毒恶。行时多将从,表于贤胜者。」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