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61.pdf

《楞严经》第61课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楞严经》。

现在正在讲二十五位大师通过六尘、五根、后面还有六识、七大等等不同的因缘获得证悟。前面已经讲了九位尊者,他们通过不同的根、境获得开悟。

现在讲第十位,通过身根证悟。

毕陵伽婆蹉

翻译出来叫“余习”,剩余的习气。为什么叫余习?他有前世的一些习气。什么样的习气呢?他曾经当过五百世的婆罗门,今生也是特别傲慢。他有一些神通,过恒河的时候,对恒河水神用非常歧视的语气喊她:“小奴婢,让恒河水停住[1]”。

后来水神有点不开心,就告到释迦牟尼佛那里去了。释迦牟尼佛也呵斥他,对任何众生都不能傲慢、歧视。但是他的习气难改,还是跟河神说:“小奴婢,你不要生气哦,你不要生嗔恨心。”

还是用这个词,佛陀说了也改不了,为什么呢?因为河神以前当过他的仆人,所以这两个众生的习气互相呼应。也有这样的说法。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发心从佛入道,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

余习从自己的坐垫上站起来,在佛的足下进行顶礼,然后恭敬白佛:

“我最初发心,跟着佛陀学道,数数地听到如来说世间一切万法,‘不可乐事’,没有什么欢喜、快乐的事。”

大家都知道,世间一切都是苦、空、无我、无常。我们觉得有一种欢乐,觉得比较稳固,最终也是不可信,也是毁灭性的。

所以佛陀常常告诉我,世间当中没有什么可乐的。

乞食城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刺伤足,举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

“我有一次到城市里面去乞食、化缘的时候,心里还是一直想着,一直思维着世间没有什么快乐,苦、空、无我的道理。可能太专注的原因,不知不觉路当中有毒刺刺到脚上,全身疼痛难忍。我自己忆念、思维,疼痛是因为有知觉的原因,这种觉知在世俗当中它是一种痛觉。我再次详细地观察,所知觉的感受是疼痛的,但是能觉知的心是清净、无染的,没有任何的痛觉。”

这样观察的结果是什么呢?既没有痛的所感受,也没有痛的能感受,也就是说能取和所取一切双亡。

大家也知道,我们特别疼痛的时候,未经观察,不管那里,扎刺也好,或者说用刀砍也好,确实有痛苦的。显现当中有这样的疼痛感,但是你真正观察心的时候,这种疼痛感是怎么成立的?在这个时候,所谓的痛也是了不可得。

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得亲印记,发明无学。

“我又再次思维,其实所有的这些疼痛,主要是来自于身体。”

我们这个身体,如果你没有证悟空性,不管到哪里去,痛苦都带着的。我看《成实论》[2]当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身是苦因,持此苦因,随所至处,则受诸苦。”身体实际上是苦的因,如果我们持着身体,那苦因也还是同样的持着。身体不管到哪里去,感受的痛苦还是有的。

有些人觉得在喇荣身体很不好,到成都去好一点。到了成都可能更痛。到别的地方去可能好一点,结果还是这样。如果心没有证悟,心里的痛苦也是不间断的。如果身体没有证悟,身体也是一直感受种种的痛苦。很多佛经里面说身体是苦器、苦缘、苦根。

“如果再进行思维,能感受的心和所感受的痛,这两个观察的时候,一个身体上面怎么会是有两种感觉?这是不可能的。这样一来,我摄受自己的妄念,不断的修,没有多久,身心忽然空了,没有感受了,没有痛苦了,完全都是安住在这个境界当中。”

我们禅宗经常说“保任”此境界,维护这样的境界,

“身心双空的境界,不断的维护,三七二十一天当中,所有的漏法全部都已经清净了,成就了阿罗汉果位。那个时候,佛陀亲自印证我已经现前了无学果位。”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佛陀问我菩提的因,圆通法是什么呢?凭我修行所证悟的境界,应该是纯觉和遗身,纯觉是彻底清净的觉悟,遗弃、遗忘了自己不清净的身心。”

我们现在的身体是苦缘,如果我们认识它的本体,它可以说是清净、证悟的一个因。

“所以对我而言,‘斯为第一’,身体是证悟最好的一个条件,我是依靠身体来证悟的。”

虽然他显现上有一些痛苦,但是这种痛苦也是证悟的因,可能不小心身体上扎了刺,或者说遇到了一些痛苦而开悟的。前两天我的脚上插了一个东西,但是还没有开悟,有点痛。

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这是第十个。

下面是第十一个,依靠意根证悟。这个是须菩提。

须菩提大家也知道,我们汉语当中经常说“空生”,因为他降生的时候,家里的好多资具、物品全部都空了。当时家人非常害怕,就请了一些相士,看相的师父。看相的师父也很厉害,说空生将来对家人、对世界是很吉祥的一个人。后来人们就叫他“善吉”,还有叫“善现”。藏文叫“让炯”(音译)。

须菩提在佛陀的教法当中是解空第一,包括《金刚经》、《般若经》,好多法门是佛陀对须菩提说的。

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

须菩提从自己的座位上起立,向佛的足下顶礼,白佛说:

“我旷劫以来、多生累劫以来,心得到无碍。”

不像我们一样,他前面的习气是非常非常好的,很多时劫以来,心没有什么障碍。

“而且自己有寿命通,能回忆特别多的生世,受生多少多少生世,像恒河沙数那样的生生世世,他都能回忆。”

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众生证得空性。

“我在母胎当中,就已经知道一切万法全部是寂灭的、空性的、清净的道理。”

我们是降生以后,学了好多字,长大以后,头发也白了,还不知道空性。须菩提在母胎当中就知道。

“而且乃至十方世界的一切万法,都了知为空性。”

从自身的角度来讲,从五蕴开始一切都是空性的。从万法的角度来讲,乃至十方所有的一切法都了知为空性。

“不仅自己知道空性,而且让很多众生也是依靠我的觉知来证悟空性。”

我们前面也讲过,释迦牟尼佛从兜率天来到人间的时候,当时莲花色比丘尼装饰成转轮王去佛前迎接,须菩提一直坐在山洞里面,没有去接。佛陀说莲花色比丘尼只见到我的色身,这不是真正的我。须菩提,他观空性,他真正见到我了。当时佛陀赞叹须菩提的原因也是这样的。

他当时为利一切众生证悟了空性,证悟空性的方式是什么样呢?

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

“依靠如来的加持,依靠如来的启发,我已经‘性觉真空’,觉空无二的意思。真正如来藏的本来面目,空性和光明双运的境界已经了达了。空性、圆满、光明、周遍一切的境界得到了以后,自然而然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须菩提是我们大乘的成就者,阿罗汉是出有坏,出有坏实际上是摧毁三有一切的烦恼,具足一切的功德。所以出有坏有小乘的阿罗汉,也有大乘的阿罗汉。出有坏、如来、正等觉佛陀是真正的大阿罗汉。

一说阿罗汉就肯定是小乘的,也不能这么理解。有时候菩萨也叫阿罗汉,佛也叫阿罗汉。声闻缘觉当中,《俱舍论》里面所讲到无学地的行者也叫阿罗汉。

须菩提说:“我当时证得阿罗汉,顿时证悟如来珍贵的、光明的、空性的、如海一般的境界,这个时候我的见解,‘同佛知见’,同佛一样的。”

有些注释当中说从断除烦恼和证悟空性方面,他的见解跟佛陀相同。我们讲中观的时候,有些宗派认为,只要获得阿罗汉果位,那跟佛陀在证悟空性方面没有什么差别,但是显现上面有差别。也有这样讲的。

像《正脉论》[3]和有一些注释当中说,须菩提以前早已成佛,那个时候他的名号叫做青龙如来,青色的龙。所以他顿入最高境界的时候,其实跟佛没有什么差别,已经获得了佛果。也有这个意思。

“成就无学的果位,解脱了烦恼,证悟了空性。正因为这样,‘我为无上’,我在佛教当中成为解空第一,在证悟空性、了知空性方面我是第一、最了不起的。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如果佛问我成佛的圆通是什么?根据我所修的证悟来讲,一切法、一切相,实际上是‘入非’,一切相非相。”

也就是说瓶子非瓶子,柱子非柱子,显相的东西都没有了。有些认为这是一个单空,因为是破一个边。

“非所非尽”,单空所拥有的这种空,实际上也是没有的,也是尽了的。这是破二和三个边的。

“‘旋法归无’,最后所有的二法也是不成立的。”

旋,反过来说,凡是所有的法,空也好,相也好,空和相二者也好、非空非相也好,所有的这些都是无有,所谓的无有就是大空性。

这里看起来好像是意根,意所摄的法,意的对境是法,全部是空。

“所以对我而言,‘斯为第一’,意应该在证空方面是第一。”

根讲完以后,下面是六识。第十二个是依靠眼识而证悟的舍利弗。

舍利弗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则通,获无障碍。

舍利弗,大家也知道,他是以母亲的名字取名的。他是智慧第一。当时他在母胎当中,因为他很有智慧的原因,他的母亲辩论就很厉害。他八岁的时候即精通十八部经。

舍利弗从坐垫上站起,顶礼佛足,陈白佛说到:

下面看起来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等,都是跟六根有关系,但是最后真正证悟的时候,都是从心上证悟的。因为所谓的根,根是一种肉体,依靠它不可能证悟的。所有六根识都跟自己的心识有关系,如果没有关系,用眼睛看也不一定反应过来。所以下面的每一个根识,实际上都是从心上证悟,并不是从眼睛、耳朵上证悟。与根有一点关系,最后深入了悟的时候,直接从心上切入。这个方面,大家也要看一下,为什么是眼识?有差别的。

他说:“我无始以来,从旷劫以来,心见清净。”

他以前的习气也是非常好的。不像我们,我们是心眼不清净,见到什么马上心里产生分别念、邪见。

但是舍利弗,这里“心见”,包括蕅益大师等注释里面讲,心见实际上是眼睛见到的。眼睛见到以后,比如说我们眼睛见到的美色,成了贪心和嗔心的因。但他诸根清净,他眼睛一见,全部都变成清净,对自相续不会带来烦恼,反而产生智慧。

“也是在恒河沙数那么长时间的受生当中,眼识,或者心识得以清净。对世间和出世间的种种变化,包括生生灭灭、生住异灭等等所有的法相和变化,‘一见则通,获无障碍’,一看到这些法,就马上了达了这个法的本体,没有任何障碍。”

我们好像不是的,我们连一个人的性格要了解都是很困难的。但是舍利弗,只要是世间和出世间的这些法在他的眼前一晃,他马上一目了然,了达于心,不会有任何的障碍。

我们是很有障碍。接触很长时间以后:“哇,这个人原来是这个样子。”我们看瓶子看了很长时间:“噢,原来瓶子是无常的。原来是这样的。”很长时间以后才反应过来,有些反应的还不准确。

但是舍利弗对万法的洞察,完全是一见就了达了,对所有的智慧也是这样的。

他是怎么开悟的呢?

我于路中,逢迦葉波兄弟相逐,宣说因缘,悟心无际。

有些注释里面说他遇到了马胜比丘,然后同往佛陀那里。他这里说:

“我在途中遇到了迦叶波三个兄弟。”

他们有三兄弟,《大智度论》很多经里面讲的比较清楚。

“他们在讨论因缘法,然后我也跟他们一起讨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道理,我当下‘悟心无际’,就开悟了,无有任何边际的境界,我已经得到了。

当时好像跟目犍连一起去的。但是《大智度论》里面,舍利子好像是听到,并不是眼睛见到。你们方便的时候看一下。

我去年冬天稍微翻译了一些藏文的,前面有一个公案,有一个叫做长爪梵志。他是当时印度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学者。他跟他的妹妹辩论,辩论的时候他辩不赢。后来觉得肯定不是妹妹了不起,而是她肚子里面的孩子很了不起。他就担心降生之前如果没有学好,降生以后可能更不行了。长爪梵志就前往印度南部求学,他说如果我没有精通十八部经,我就不回去,同时我也不剪指甲。他就发了这个愿。有些人说:“这是不可能的,十八部经,你一生是没办法,精通不了的。”但是他一直非常努力。

他的智慧也很高超,学完了以后他就回去,回去找他妹妹的儿子。外甥不在。问哪里去了?说到释迦牟尼佛那里去了。他就特别生气,也跑去释迦牟尼佛那里。当时刚好舍利弗给释迦牟尼佛在扇扇子。长爪梵志他有点不服气,开始从中观般若方面跟佛陀辩论。最后长爪梵志输了,他对佛的智慧不得不佩服,当下就了悟了般若空性。

当时舍利子在旁边听,他们两个辩论的过程当中,舍利子当时也开悟了。长爪梵志在佛面前出家,获得阿罗汉果位。

龙猛菩萨说佛陀为什么要讲般若空性的原因,也是这样的。像外道听到般若空性以后,也是开悟的。

长爪梵志他的指甲肯定剪掉了。一般外道有这样的,但我们内道,法王如意宝的指甲是经常剪,还是比较长的,法王的身体确实有一点差别。我们当时都是没有珍惜,出去的时候,有时候给法王剪指甲,包括手指甲和脚趾甲。有时候法王睡觉的时候,我们给他拔胡子。法王好像睡着了,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拔,他就睁开着眼睛看着,就很害怕,哈哈。他真正睡着的时候,不能使劲拔,会弄醒。好像睡着了的时候拔,这个时候,突然睁着很大的眼睛看,哈哈,特别害怕。

那个时候,好多事情也没有特别珍惜。一般上师走了以后,才发现很多事情需要当时注意。

所以舍利弗当时是这样开悟的。

从佛出家,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阿罗汉,

舍利子原来是个外道徒:“出家以后见到这种觉性、光明圆满的境界,得到了四无畏的阿罗汉果位。”

共同乘也有四无畏的阿罗汉果位。

为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变成了佛的长子,是佛陀说法,口中产生的佛子。”

我们说的声闻,佛的语言当中证悟的。

“也可以说是从佛的教法当中化生的。”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

“如果佛问我,圆通、菩提的因是什么呢?根据我出家修行所证悟的境界,‘心见发光’,眼见也好,心见也好,看到什么都是马上证悟了。”

其实眼见归根结底还是跟心见有关系的。

“心见引发的智慧之光,这种智慧光芒是最究竟的、最彻底的光明,‘光极知见’,是究竟真正如来藏的实相。所以对我而言,眼识‘斯为第一’,眼识对成就和修行来讲,是最重要的。”

因为像他那样,他看什么就马上了达,而且有恒河沙数的这种习气,那证悟也是比较容易的。

我们现在看这二十五位都很随喜,但是我们自己看看怎么样好?

下面是第十三个,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

普贤菩萨也是从自己的坐垫站起,向佛足下顶礼以后,白佛说道:

“我曾经恒河沙数都是成为如来的法王子,如来的长子。”

《普贤行愿品》当中也是讲:“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普贤菩萨实际上是一切如来的长子,很多如来都把他当作长子。

可能我们世间当中也是有。比如说有能力的话,有些人给很多上师发心,有时候这个上师不高兴,那个上师不高兴,中间很痛苦的。有些时候成为这个上师的长子,那个上师的长子。

普贤菩萨也是十方如来的长子,他在十方如来面前获得菩萨的果位,十方如来把他当做弟子。

“凡是十方如来的弟子,具有菩萨根基、大乘根基的人都在修行《普贤行愿品》。”

《华严经》里面有《普贤行愿品》的长行文和偈颂。

“这些发愿都是从普贤十大愿的名字做起的。”

普贤十大愿,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他们修的,实际上十方如来都是修这个。

我们现在也应该知道,《普贤行愿品》,不仅是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很多大乘佛教都在修。我们藏传佛教当中各个教派的人都在念,汉传佛教当中也都在修。同样的,不同的如来弟子,都是会修普贤法。

普贤菩萨先讲了一些自己的功德。

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

本来是讲耳识圆通,但是耳识归根结底跟心有关系。

所以普贤菩萨说:“我用心闻,闻什么呢?十方世界中有很多不同的众生,他们不同的知见,什么样的知见?娑婆世界以外,恒河沙数的世界,如果有一个众生心里面开始发愿,或者修行普贤十大愿。”

那普贤菩萨怎么样呢?

“因为我的心能闻到,只要别人:‘所有十方世界中……’,我就马上听到。六牙白象就在门口,我马上骑上——那里有一个在念,这里有一个在念。”

我们经堂里面每一个人念,他有点来不及,马上分身。分身很容易,现在有些人说下班的时候找不到车位,这个时候我祈祷上师。后来又想,上师肯定很忙,现在很多人都找不到车位,都在祈祷。又不敢祈祷,怕给上师添麻烦。

所以我们不用担心普贤菩萨太累了,这个娑婆世界是很简单的,如果恒河沙数以外的这些世界当中如果有众生,他马上乘着六牙白象:

“‘分身前往’,就像普贤云供,发射,又发射,一直散射出很多很多,百千万那由他,都到那里。”

为什么以前的上师们特别重视?其实法王如意宝真的对《普贤行愿品》那么重视,我们以前也是讲过一两遍《普贤行愿品》。从《普贤行愿品》的内容来看,也很重要。

作为一个学大乘佛法的人来讲,一天能念一遍《普贤行愿品》的话,也是非常好的。我们有课的时候,大家都在念《普贤行愿品》。如果没有课,我也希望我们每个人一天都不间断,就像我们《喇荣课颂》,实际上也是不间断的。每天都是念一遍释迦牟尼佛仪轨、《普贤行愿品》,真的,这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如果是上等根基的人,今生当中证悟,今生当中虹身成就,这些都是最好的。即使做不到这样,在这样茫茫的人海当中,我们还是得到了六字真言,还能念诵《普贤行愿品》,还能用转经轮——你看我们现在上课下课的期间,基本上是用了接近一个小时——从七点半到八点钟之间,大家用转经轮。后面还接近十分钟左右念《普贤行愿品》。这样的话,即便有些人观想不好,那这个善根肯定不会耗尽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是不幸当中的万幸。

可以这么说,我是这样认为的。有一些人特别自卑:“我烦恼深重,痛苦、烦恼。在这个世界当中,唉呦,今天天气很冷、很痛苦;今天天气很热、很痛苦;吃的也不好,穿的也不好;我们班里面的法师也对我不好;去发心也不好,身体也不好,心情也不好;路也不好走,水也不好喝,药也不好吃。唉呦,怎么办呢?”

其实有这样的出离心也是很好,没有出离心没有解脱。但是有时候人太自卑,对好的方面,你看那天法王讲,我们死的时候,没有善根都要想有善根,小的善根要观想成大的善根。

人对自己要有一种自信,不要所有负面的东西全部加在一起,正面的东西都没有;有些太狂妄,什么修行都没有:“我应该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吧?……。”

今天我上去的时候,有一个女众下来,她问我:“我是不是某个出家人的化身?”她在路上问我,我有点害怕。我是说你是哪个班的?是个出家人。所以有时候太狂妄的这种自信,我看有点不正常还是什么。

所以我觉得,真的有时候不要太狂妄的自信,这样也是一种障碍。

有些人也不要太过于的自卑。确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修行也不好,我们听了很多的灌顶,誓言也守的不好,戒律也守的不好,还是有点自卑。但某种意义上讲,在末法时代,这么多众生连一个“嗡嘛呢呗美吽”听闻的机会都是没有。我们还是有机会,甚至还学习大乘佛法,还有我们看到二十五大弟子,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当中获得证悟的精彩故事。所以我们有些时候也应该值得自信。

这里讲普贤菩萨他来到每一个众生面前,开始进行加持。

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

“我到了他跟前的时候,有些众生因为业力非常深重,他不可能见得到我,但是我可以对他暗中摩顶。”

自己根本不知道,你正在念《普贤行愿品》,呃,他悄悄给你摸一个,哈哈。等一会看看我们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如果头上有点痒痒,说明普贤菩萨正在给我们摸顶。真的,这是佛菩萨的金刚语。

“‘拥护安慰’,还有我经常暗中保护。”

有些注释里面讲,我们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普贤菩萨的加持可以遣除我们内障、外障、密障——我们人有很多的障碍,所以自己的修行也是得以顺利。

我自己都是有这种感觉,回来不断传法的时候,虽然有时候好像稍微有一点违缘,但是可能普贤菩萨的加持还是怎么样?每年的法基本上都传圆满,肯定有很多护法神加持。

根基比较好,经常见得到佛菩萨的善相。如果没有这样,胎障比较严重的这些人不一定看得到,但实际上也会得到他的加被。

《正脉疏》当中说:“先于障轻者显然加被。障重者冥中加被也。”如果障碍比较轻的人,显现各种方式来给你加持;障碍比较重、业力深重的人,暗中给你加持。只要有信心,普贤菩萨都会给你加持。“千江有水千江月”,我们经常讲的。所以谁有信心,普贤菩萨在谁面前加持。

这句话很重要。我们喇荣而言,所有的传承弟子,念汉文的《普贤行愿品》、藏文的《普贤行愿品》,对我们来讲应该是很重要的。不过有时候念的快,前两天学院念的时候,我听说很多人都是有点赶不上……。

原来法王说维那师不能太快了。有些寺院念的太快了,太快了根本没办法跟着念。不是说我们,那天阿里美珠圆寂日的那一天,不是下午念的嘛?念的时候听说有点快,但是我问了一些藏族喇嘛,藏族喇嘛说真适合,他念的还是比较舒服,哈哈。可能你们念的还是,这个有点理解,有时候外文来念还是有点困难。

不管怎么样,普贤菩萨给你拥护、加持、保佑,让你成就普贤十大愿。

这一段大家要记住,应该记下来。我们都可以这么说,到了学院,基本上已经念了三四十年了,接近四十年了。有时候出去可能断了,但是我即便出去,没有正式上课,每天都是尽量自己念。有时候是边打瞌睡边念,有时候早上起来念。我的好多课诵,效果倒不一定很好,因为白天正常的时间安排翻译,这样那样的,然后:“哇,很晚了,马上要睡觉了,今天的课颂又没有念。”然后就开始念。如果白天的时间安排得很紧密,早上起来边打哈欠边念。所以我的课颂是比较差的,效果不是很好,但是一直在努力。

有些人到了这里二十几年,还是每天都在念,这样的话,普贤菩萨肯定对我们加持。我们看《八大菩萨传》里面,普贤菩萨的功德也是非常非常感人,大家应该知道。

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如果佛问菩提、圆通的因,我说‘本因’,在因地的时候,或者自己在发心的过程当中,‘心闻发明’,闻,是用心来闻,不是用耳根来闻,心闻现见光明,所有的分别获得自在。”

有些经里面讲普贤菩萨以狮子奋迅和楞严大定来现前无上境界。所以说一切分别和一切万法获得自在,他是通过普贤大愿的方式来获得自在。

这里每一个大德讲了自己的证悟过程,同时也讲了自己是依靠什么样的方式来利益众生。

“对我而言,耳识在菩提的因当中是最为殊胜、最重要的。”

再讲一个,今天时间应该可以。

接下来应该是二十五个弟子当中第十四个弟子,依靠鼻识而获得证悟的孙陀罗难陀。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

孙陀罗,就是难陀,不是阿难。难陀的名字比较多,阿难陀,放牧难陀。

他的名字为什么以他的妻子为名?因为容易跟其他的人混淆,所以说孙陀罗难陀。《前行》里面有个班匝日嘎,妻子一直舍不得的那个,以那个名字来取的。他出家以后还要取她的名字,他不一定很开心。

好像藏文当中没有这样说,直接叫难陀。孙陀罗是汉特意给他加的,不知道梵文有没有。

他也是从自己坐垫站起,顶礼佛的足下,白佛言:

“我刚开始出家,跟着佛陀入道,戒律虽然清净。”

他虽然遇到了种种违缘,但是没有破戒,戒律还可以的。

“但修行很差,‘三摩地心常散动’。”

坐下来打坐的时候,可能经常想他妻子,或者是想其他的。仓央江措的情歌[4]里面说,清净闭关安住的时候,该想的佛陀的面一直观想不出来,不该想的情人容颜一直浮现在眼前。就像那样,难陀的心一直散乱。

“没有得到无漏的果位。”

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

“后来世尊叫我和俱絺罗,舍利子的舅舅。”

长爪梵志叫俱絺罗。当时佛陀叫难陀还有俱絺罗,让他们观想,观想什么呢?

“观想鼻尖有个白色的东西,白色的相。”

我们平时叫他难陀,阿难叫阿难。

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

这是依靠鼻根观想,鼻子里面的呼吸,呼气和吸气。

“我刚开始观鼻,鼻端有个白相,然后呼气、吸气。我观修了三七日,二十一天,三个七日,最后见到鼻中的气。”

本来气体,我们眼睛看不到的,但是通过观想的能力,呼吸以后,他观白色的相,慢慢慢慢见到了气。

“气呢,‘出入如烟’。”

他的呼气吸气就像冒烟一样的相,我们一般来讲可能没有的。

“‘身心内明’,依靠鼻识继续观内明,圆满通彻的这个世界最后变成了极为清静,像琉璃一样的世界,显现出一片清净的世界。”

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

“我继续观想,刚开始有白相,然后就烟相,烟相逐渐消失。”

鼻子当中的气又成为白色,这应该是对所缘境的一种观想方法。

“心已经开悟了,所有的有漏法都尽了,所有的出入息最后都变为本具的智慧光明,这种智慧光明照耀十方世界。”

当然这个光明并不是所谓的发出红色、白色,就像《宝王经》里面所讲的一样,白色白光,红色红光,黄色黄光,肯定不是这样的。

“智慧的这种光遍于整个世界,这个时候我已经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世尊记我当得菩提。

“世尊当时授记我将来一定会得到菩提。”

他暂时获得阿罗汉果位,将来获得了菩提。

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如果佛问我圆通法,应该是我的鼻识,先有白相,烟相,然后逐渐一切都消失,最后这种光明智慧周遍于一切世界,最后我的气息慢慢、慢慢变成什么呢?变成因法,自己具有的本来光明,这种本来的光明实际上它是圆满的,灭近一切漏法。用我证悟来说,鼻识是最重要的。”

因为依靠这样的观修才获得了证悟,所以这是他的一种境界。

我们今天讲到这里。

————————————

[1] 《大智度论》卷二:“复次,长老必陵伽婆蹉常患眼痛,是人乞食,常渡恒水,到恒水边弹指言:「小婢住!莫流!」水即两断,得过乞食。是恒神到佛所白佛:「佛弟子必陵伽婆蹉,常骂我言小婢住!莫流水!」佛告必陵伽婆蹉忏谢恒神!必陵伽婆蹉实时合手语恒神言:「小婢莫瞋!今忏谢汝!」是时,大众笑之:「云何忏谢而复骂耶?」佛语恒神:「汝见必陵伽婆蹉合手忏谢不?忏谢无慢而有此言,当知非恶。此人五百世来,常生婆罗门家,常自憍贵,轻贱余人,本来所习,口言而已,心无憍也。」”。

[2] 《成实论》卷第十四,恶觉品第一百八十二。

[3] 交光大士《正脉论》卷五:“别经明须菩提乃过去青龙如来。”

[4] 仓央嘉措:“常想活佛面孔,从不展现眼前,没想情人容颜,时时映在心中。”“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目前,若将此心以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