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24.pdf

《楞严经》第24课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楞严经》。

学习《楞严经》的话,大家都应该有一些心灵上的收获。因为《楞严经》是佛陀62岁的时候为众生宣讲的、非常殊胜的、开悟的法门。依靠这部经典,前辈许多大德也已经获得了证果。我想现在我们的众生因为污浊的原因,跟前辈一样的根基,会不会这么好,也不好说。但不管怎么样,这么殊胜的法门,我想每个人只要有信心的话,应该会有收获的。

依靠《楞严经》而证悟的大德其实也是非常多的。《景德传灯录》当中有一个杭州的,叫环省禅师,是千光寺里面的。他也是从小出家,长大之后开始学禅学、学经典和论典。后来在天台宗当中,他是非常有觉悟的一个禅师。他专门研究和学习《楞严经》,当时他刚开始学的时候,《楞严经》的文理非常的深邃,刚开始有点难懂,他不断的去研习这部经典。

后来有一次,他晚上一直钻研这个经论,最后好像在自己看书的座椅上睡着了。睡着以后在他的梦里面出现日轮从天空当中降下来,降下来的时候,环省禅师将这个日轮吞下去了。

第二天他已经开悟了。后来的话,当时应该有个永明禅师,永明延寿禅师他在世的时候,然后到他那里去进行印证。住世了很多年之后,接近圆寂的时候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出现了种种往生净土的相,而安坐示现圆寂[1]。

所以我想前辈的这些大德们依靠《楞严经》而开悟的,确实是数不胜数。

我们也应该说遇到这部经典的话,是有缘分的人,应该是有福报的人。这样的话,我们依靠自己的信心和依靠自己的恭敬心经常阅读《楞严经》,我想每个人的心里会有新的认识。

我们如果经常没有读,没有研习的话,我担心,我们讲的时候大家都几乎是已经明白了。然后再过了几年以后,也许可能又非常陌生,让你讲的话,也许那个时候不一定讲得出来。

所以这次学的时候,我们尽量的把相关的一些注疏,这些也要去参阅。自己也应该花一定的时间,在这个经典上下功夫,我相信每一个词句就能记得很清楚的。我们自己在年轻的时候闻思的这些论典,当时如果是下的功夫比较多的话,自己也有信心,自己也是在那个时候非常努力的有些经论的话,到目前为止,过了几十年以后还是比较熟悉的;有些内容和意义的话,历历再现,这样的。

如果当时没有特别的去精进,看其他的书,并没有把这个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那这样的经论,到现在,不要说过了那么多年,就是过了第二年的时候,基本上里面的一些内容和词句,就模糊不清了。

所以,我想每个人应该抓住机遇,放下很多的琐事,遇到这样的、如珍宝似的经论的话,应该自己要非常精进的修学。应该有这个必要的。

那么我们今天继续讲,因为前面我们讲了十种见性,很多禅师的科判和分析方法是这样的。当然有个别的禅师他也并没有这么解释。但不管怎么样,前面是破除妄心、然后认识真心讲了十个问题。今天开始的话,也是讲剖妄心、出真心。这么一个道理。

我们继续看经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

这个时候阿难尊者又开始问佛陀:“佛陀您对我们这些声闻、缘觉种姓的,小乘根基的同辈,”跟他们,或者说我们现在的这种凡夫人也可以在内,我们还是有那么的实执和那么的耽着,这样的话,佛陀虽然对我们特别慈悲的已经做了开示,“已经宣说了因缘和自然法”,昨前天刚刚已经讲了因缘的道理,跟前面的内容几乎是一样的,应该在其他经论当中也是讲过吧。

《正脉疏》当中说:诸和合相是因缘聚合的相,不和合相实际上是自然相[2]。其实这个前面也讲过,但是这可能不同角度和不同反体来,已经宣说的。

“虽然佛陀给我们苦口婆心讲了因缘法和自然法等等,这种法门讲得特别的清楚。但我这个——阿难说我这个应该算业力深重,‘心犹未开’,但是我还是搞不明白。”

我们前面刚好讲到什么呢,“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诸如此类的这些道理讲的时候,应该阿难尊者又比较迷惑了。

而今更闻

本来就是特别不明白,很多道理都是不明白的。“而今天在这里已经讲了,又听到了”。

见见非见,重增迷闷

“今天佛陀给我们再次的讲‘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这个道理。这样的话,见不是见的这个道理,‘重增迷闷’,本来都是已经够迷惑的了,然后在这个上面佛陀讲了更深的一个道理,这样的话——那我们更加,重叠了一个迷茫、糊涂,更不知所措。”

先前的话,阿难确实是——从他的闻慧和智慧方面非常的殊胜,但是实地的修行就比较差。这样一来,他一直是搞不明白,一直搞不明白。所以不断的追询、不断的去问。

其实我在想,阿难也是当时显的没有开悟的,而且跟佛陀也特别近的一个人。好像以前有一些佛传当中讲[3],佛陀55岁的时候,阿难当他的侍者。阿难当侍者的话,阿难是佛陀的堂弟,刚开始的时候他并不是很愿意当佛陀的侍者,避嫌,他不太愿意的。但后来很多长老觉得阿难特别的适合。所以很多德高望重的长老和大德们,一直请求佛陀让他(阿难)摄为他的侍者,因为他的智慧和他的记忆的话,可以说完全是超人的记性。

这样一来,这些身边的大德们,也是想保留佛陀未来的许许多多的这些经典。这样一来,他们一直请求佛陀,让他摄受阿难作为侍者。这样以后,佛陀从55岁到应该81岁或者80岁的话,接近25年的时间当中,当这个侍者——应该佛陀晚年的时候,阿难尊者都是他的侍者。因为这个原因,很多的经典,当时阿难也是记住了,所以这个也是有一定的缘起。

在这个之前,应该是像善星比丘,其他的也应该有一部分当侍者,但这个情况可能比较复杂,在有些经典当中的说法都是不一的。

因为阿难他显现的比较——笨也好,或者说不明白,这样的原因他不断的在问。我在想,如果阿难一次性开悟的话,可能后来他也不问了。他如果没有问的话,佛陀也不一定会说的。其实不仅是佛陀,后来历史上的很多高僧大德,因为他身边有特别得力的一些弟子,那他的这些讲经说法、造论注疏,后人就可以看得到的,可以保留下来的。

如果这个上师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他的身边的这些人,整天是除了名闻利养、自私自利以外,没有任何的为上师的事业着想的话,即使上师是特别了不起的智者、伏藏大师或者说是开悟者,但是他对后人留下来的文字和一些精神财富的话,很少的。

所以说,我在想,阿难也许是早已开悟了,但是他在佛陀面前一直装着这么一个——反反复复的说的话,有时候好像似懂非懂的,然后阿难又特别敢在佛陀面前愿意请求,而且请求的话也不得罪(佛陀),显现上的话,佛陀也是不会马上呵斥,再也不给他讲,不会这样的。

有些经典里面说,阿难的话,所有的弟子当中,我们现在来讲,他的人际关系很好,情商很高,跟什么上中下的人,都沟通的特别好,人际关系处理的特别特别好。所以可能阿难他有一种、也是一种特别超人的智慧。这种智慧,有些时候显现比较笨,这样一来,佛陀的智慧里面的宝藏可以挖出来;有时候他也不断、愿意在佛陀面前请求,这样的。

那在这个时候,他说我现在更加迷茫了,不知道怎么样。

伏愿弘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

阿难他再次的祈求:“祈愿大慈大悲的佛陀,您能不能给我们做大的法布施,施与我们大智慧的双目,开示我等这些众生,真正的、本来的觉性,光明、稀有、清净的觉性,您能不能直接给我们开示。”

作是语已,悲泪顶礼,承受圣旨。

阿难尊者这样说完了以后,说完了以后特别悲伤,泪流满面,一边哭着一边顶礼。他说佛陀能不能给我们甚深的开示,这样的话我是愿意接受、承受“圣旨”。

圣旨一般是以前皇帝的圣旨,在这里,应该是大慈大悲伟大的佛陀您的法旨——你的这种教言,我愿意接受。

所以当时阿难显现上是非常痛苦的,就像是小孩遇到母亲的时候,如果她没有给奶,他就特别伤心,边哭边祈求。最后的话慈悲的母亲不得不给他赐予一样的。

然后佛陀也是把自己最深广的法门、法乳汁也一一赐给阿难为主的这些众生。

他这样祈求以后,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

当时佛陀看到阿难这样的请求,特别的恳切,这样以后他就怜悯阿难尊者,还有在场的四众弟子。怜悯这些以后,佛陀就“敷演”,开始宣说“大陀罗尼”和“诸三摩提妙修行路”。

我们下文当中主要提到很多的大陀罗尼咒,实际上是这里的实相正理。陀罗尼有总持的意思,也有咒语的意思。陀罗尼不仅仅是一个咒语,其实陀罗尼有多字陀罗尼、一字陀罗尼,无字陀罗尼。就像经典里面无字般若,一字般若,一字般若就是“阿”这种一个字的般若。

就像这里讲的一样,这里的大陀罗尼实际上是讲实相般若,下面就是讲无字陀罗尼,也就是说是般若空性。

还有“诸三摩提”,三摩提主要是楞严王三昧为主的这些三摩地,有些注释当中比如说根三摩地,一直到眼、耳、鼻、舌、身、意;色尘三摩地,一直到色、声、香、味、触、法;还有识三摩地,比如说眼识一直到意识之间的六界这种三摩地,也有这样的。

还有一种是25种法,即将要讲到25种法。

“妙修行路”的话,也是后面讲到的五十五种妙修菩提的道理。等等。

这些实际上就是佛陀准备下文当中所讲到的空性也好,禅定也好,或者说修行的六度万行,这些道理会要讲,佛陀他想讲这些道理。

所以阿难尊者的哭泣,其实也是很起作用的,可以说是打动了佛陀的密意。佛陀就赐予——特别是《楞严经》里面所讲到的这些甚深的道理,其实与阿难尊者的这种祈求也是非常有关系的。

所以我们一方面,在学《楞严经》的过程当中,大家也知道佛陀的这种大慈大悲——一直、一而再再而三的讲,不厌其烦的、一直是这样的。这个也是我们应该知道的情况。

还有一个的话,阿难尊者对我们后人来讲,恩德是非常大的,如果当年阿难尊者没有这样请求的话,在我们世间的显现当中,佛陀也许也不一定讲这么多的法。所以说其实我们要有一种感恩的心,一个是佛陀对我们六道众生留下了这么殊胜的法;还有一个的话,阿难尊者确实是当年示现各种各样的——有时候会痛苦,有时候比较迷茫,有时候显得哭泣,显示种种的相吧,依此能打动佛陀的密意,然后(佛法)在他的智慧海洋当中流露出来。这也是对我们后人来讲,特别难能可贵的事。

这个时候,佛告诉阿难:

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

佛陀告诉阿难:“阿难你呀,虽然你的记性非常的好,这种‘强记’,你的记忆力特别的棒,超强的。但是只是帮助多闻而已,你这样的记性只能是帮助你广闻博学。”

因为广闻博学,包括我们辩论的时候,或者说是跟大家研讨的过程当中,记性好的人,他一字不漏的全部能记下来。我在我们道友们讲考的时候,也能看得出来。有些人确实记性非常好的,最关键的这些——哪怕是中间说一个开玩笑的话,他也知道是为什么在这里提这样的这个词?比如说讲一个故事,或者是中间有一些比喻的话,他就完全知道,为什么是用这样的一个词。但有些的话可能是大概(记住),可能百分之多少而已,也不是那么清楚。

但阿难的话,确实记忆力是非常好的。以前《佛本行集经》[4]当中说过,有一次阿难去城市里面化缘,化缘的时候,当时有一些梵志婆罗门,婆罗门在一棵大树下面乘凉。他们听说他是佛陀的弟子当中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就故意试探他,问阿难尊者:“你如果智慧很不错的话,你看看我们这棵树上面有多少个叶子,有多少个枝叶?”这样让他说。他当时只是看一眼,马上说东边的树叶有多少,西边的树叶有多少,南边有多少,北边有多少。他把所有的树枝分开的数目,然后总共加起来的是多少。说完了以后就离开到城中去了。

然后这些婆罗门绞尽脑汁,开始算算算,算了以后,确实一个都没有差。他们觉得也很稀有。但是不知搞个什么其他的一种方法,他们把一部分树叶好像摘下来还是什么的,藏在别的地方。然后他回来的时候又问阿难尊者:“你如果真的很厉害的话,那你说现在的树叶是多少?”阿难尊者把现有的那些树叶全部一眼马上能数清楚。阿难走了以后,他们又开始算,算的时候都没有错。没有错的话,大家都对阿难生起无比的信心,马上跟着他出家,后来好多都获得了阿罗汉果位。大家应该知道。

所以这个阿难尊者,确实记性特别好。当然我们所谓的记性好的话,有些人可能想会不会这是一种传说:“你看我都记不到,为什么阿难能记得到?”那也不一定。我们现在的人当中,包括我们上个世纪,19世纪,在那个时候有一个叫做特斯拉[5],他的传记里面说他父亲给他看了什么书,因为这个因缘,他后来就过目不忘。所有的这些原理都清清楚楚,因为这个原因的话,后来什么交流电呐,现在的应该电动车——现在电动车是城市里面比较流行的,有些说可能将来因为油太贵了,这样的话可能电动车是一个选择;但是有些人也说是现在买车的话,不能买,因为买其他加油的车,将来不知道变成什么样。然后电动车的话,有些技术还没有成熟。

这些我就不知道都加在里面了。

意思就是说特斯拉,他当时是,应该是爱因斯坦他们当中,他有特别独特的一种发明和记忆力。当然可能19世纪,对人类历史来讲,确实有一群特别了不起的科学家,他们主要是物质方面的研究者。

心理方面的研究者,可能藏传佛教当中有一部分特别了不起的伟人,包括汉传佛教当中也有一部分。所以像他们的话也并不是不可能存在的,确实现在也是有些记性特别好的那种人。

这样的话,阿难尊者,当时佛陀说是你的记性也好,或者是你的广闻博学应该是非常好的。

但是对“奢摩他,微密观照”,奢摩他是寂止,微密观照是胜观,有两种解释方法。意思就是说:“你虽然广闻博学,但是你对寂止和胜观的修行不足够。所以心的本体没有了悟。”

有这样的解释方法。

还有说:“你记性超好,广闻博学,但是通过细微、甚深、深密的观照方式来对奢摩他的这种修行还不够。”微密观照,是通过一种途径,通过这种方式来观照,观照、禅定就不足够。意思就是说你闻思很好的,但是你修行不怎么样。

佛陀当时的意思说,虽然你的闻思还不错的,对吧。思考也比较精进的,听闻也多的,记得也很好,但你修行不是特别好,修行不好的话,对法义的掌握也并不是很好的。

《增一阿含经》里面[6]:“多诵无益事,此法非为妙。”诵再多的话也没有多大的意思,这个法并不是很妙。“犹算牛头数,此非沙门要。”就像有一个人他会算牦牛有多少头,但实际上对他个人来讲,并不是他的财产;沙门也是一样的,光是多闻没有什么用的,一定要去实修。

禅宗经常说:“说食数宝”,光是你会说,会算的话,可能对自相续不一定有非常大的利益。

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确实现在学五部大论、讲考,各方面还是非常好的。但是最关键的可能——我们学到的这些知识,看能不能用得上。要用上的话,没有修行,好像智慧无法融入自己的心,这个是非常关键。

所以我一直也是强调,几十年前一直要求大家修行。修行的话,就像是全知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三善三处引导文》的修行方式,这个修行引导文非常好。那天我们跟喇嘛这边教务科的一个堪布交流,他说这个是非常棒的。因为上师如意宝当时给我们传了这个传承,不然的话,现在好像国内外有这个传承的很少。

我说我们也是很多年以来一直修这个法,《三善三处引导文》,因为它的次第和它的修法是很方便的。每一个引导文都有前行、正行、后行的修法,而且每一天怎么修或者是三天怎么修,或者是七天怎么修,都讲得很清楚的。

所以说这样的修行方法,我相信很多人的心里面会有变化的。或者我们讲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的这种实修方法,也就是说《前行备忘录》的方式来修的话,应该会有收获的。

否则的话,大家也应该知道我们再怎么样的话,末法时代肯定没办法比阿难尊者智慧。但阿难的话,最后佛陀也是呵斥他:你只是一个广闻博学的。

其实广闻博学的话,对自己的相续真正能滋润的,是很难很难的。我们藏传佛教经常讲:精通干涸的词句。意思是什么呢?这种干涸的词句,很难以滋润或调伏、成熟我们自己的相续。他说的这些语言,可能没有什么感染力,没有什么说服力。听起来就像是唱歌一样,悦耳动听。但是真正是已经成熟到心当中或者是融入自己的心的话,还有一万八千里,可以这么讲。

所以我们在这里,大家凡是所听到的,哪怕是人身难得也好,因果取舍也好,或者是寿命无常也好,如果你在这个上面去寻找自己的心性的话,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否则的话,尤其是我们以前可能有些人是读过什么大学,研究生、博士生,这样的话,自己相续当中一直是有一种傲慢——我们经常所谓的寻思者,这个寻思者可能着重文字的美或者说词句的优美,这样的。除此之外,真正对内心的调伏,或者心与法相融的道理上面可能下的功夫是比较少的。这样以后,短暂的人生几十年很快就过了,到最后恐怕——自己也是,除了自相续当中种下的种子以外,真正的解脱不要说,连真正成为一个很好的修行人都是很难说了。

所以在这方面大家也应该好好的想一想。

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

佛陀说:“你现在认真的听着,我现在开始对你分别的、详详细细的,用比喻也好,用道理也好,用各种推理也好,这样来给你分别的开示。这样的话,不仅是阿难你,还有很多将来的‘有漏者’”。

有贪嗔痴,我们所谓的有漏,就是有陋习,比如说喝酒有喝酒的漏,抽烟有抽烟的漏,贪心有贪心的漏,嗔恨有嗔恨的漏,这样有漏的凡夫人也好,或者说还没有得究竟果位、所谓的圣者也好,凡是这些有漏者的话,我只要给他们好好讲的话,“将来都会统统得到菩提的果位。”

所以我们在座的听众,大多数可能也是有漏者。我们每一个人自己都有自己很多的毛病,因为前世业力不同,有些可能是,比如说贪欲的漏法比较严重的,有些人可能睡眠的烦恼是比较重的,有些嫉妒心很重的,有些凡是不良的话都可能比较严重的。

但不管怎么样,如果我们真正是按照佛陀说的那样,要么根除这些烦恼,或者的话,压制烦恼或者是减轻烦恼,等等。每个人肯定会是有不同的收获的,最终是一定会得到菩提的果位。

那接下来就是讲阿难,e南,有些叫e南,e弥陀佛,a弥陀佛,e难a难。

“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

下面佛陀就开始讲,讲什么?

“阿难,你应该记住,所有三界当中的这些众生,在轮回的世间里面全是有两种颠倒,然后开始起作用,分别显现妄见。有了这两种颠倒的分别妄想,就开始‘当处发生’,随着自己不同的无明,在六道里面不断的去转生。”

这个可能有各种的解释方法,但是意思就是说当下就开始转生,然后“当业轮转,随着自己的业力不断的漂泊和流转。”

这个业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万善同归集》当中说[7]:“二力最大”,二种力量是最大的,“因业力故入生死。因定力故出生死。”

我觉得这个说得很好的,因为两种力量是最大的,一个是业力,因为业力让我们入于生死轮回当中,入于生死轮回。还有一个就是定力,禅定的力量,定的这个力量也是非常大的,因为有了定力,它可以出生死轮回。

阿难尊者没有定力,我们也是有业力,业力的力量是真的真的很强大的。可能本来自己心里想做什么,因为业力的显现,都没办法,就屈服吧,没办法的。

所以说因为有两种分别的原因,两种分别下面会讲的。

因为这个原因在轮回当中不断的流转。

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二者、众生同分妄见。

这个是很重要的。

“一个是众生的妄见。妄见的话,我们众生的别业,众生个别自己的业力现前的妄见,有一个。还有众生的共业,共同的业力现前的一个妄见。有两种妄见。”

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会感受这两个妄见,有些是两个都有,有些是只感受一个。所以这些众生有别业和共业。

别业的话,一般来讲是自己的五蕴的相续当中,依靠特殊的这种业,自己感受的,这种业叫做别业。我们汉地经常讲的报业,自己的业报现前。

什么是共业或者是同分业呢?共业就是这里所有的众生,他们共同所造的这个业,然后现前。就像我们的这个器世界,或者说我们共同所造的这个业,汉地经常叫做是依业,依靠什么样的业而现前的,叫做依业,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这些,比如说我们喇荣所有的出家人和在家人,共同看到的这个业,共同看到的这个世界,这个叫做是共业。别业的话,这里面每个人,有些觉得是:哇,这是非常的快乐,是一个净土一样的;有些人觉得这里很痛苦,处处都是痛苦,处处都是麻烦,这样的。所以说这是一种别业,也就是说个人的业感受的。

其实这个道理我们讲《入大乘论》的时候也是讲过一些,大家也应该清楚。

下面就讲这两个业的果报。

“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

下面先讲别业,然后讲共业,别业和共业这两个妄见。

首先讲:“什么是众生的别业妄见?这个是什么呢?阿难啊,比如说我们世间人当中,有些人的眼睛有‘赤眚’”。

赤眚是红色的一种眼翳,眼睛发红了,发红以后,里面出现一些障碍,眼睛出了问题。

“出问题以后,‘夜见灯光别有圆影’,晚上的时候在那个灯光,就是我们照的酥油灯或者是蜡烛这些灯的上面,另外看到一个五颜六色重叠的一个圆光,能显现圆光。”

其实这是眼睛出了问题。所以这个比喻讲,我们个别的众生,因为他业力现前。其实这个别业的话,不仅仅是一个众生,也有部分众生的别业。比如说我们,怎么讲?有好多人一起生病的话,可以说这个是众生的共业,从更大的众生来讲,那就是他们的一个别业,可以这么说。

比如说现在乌克兰战争,很多,什么50万难民的话,其实在整个世界当中的话,他们的一种别业,也可以说。然后从他们50万的内部来讲,也可以说是他们的一种共业。当时,离现在应该有好多年,可能不到100年,在那个时候听说荷兰出现灾荒,当时因为闹饥荒,闹饥荒的同时,天上有很多的蝗虫降下来。有些人看到有一个老爷爷,从大口袋里面不断的给他们倒蝗虫。不管怎么样,说整个荷兰,相当一部分地方,全部都是像下大雪一样的两三尺厚的蝗虫,整个田野全部都是蝗虫,已经遍满了。当时的农民,因为所有的田地全部都被蝗虫——粮食全部被他们吃完了。后来实在没办法,农民就开始吃这个蝗虫。吃蝗虫的时候,那些蝗虫拿到自己桌上的时候,全部都变成了不净粪。

这是当时说是比较公认的一个事实,很多荷兰的历史资料当中也有些的。

如果我们用现在的理论来推的话,真的这是一个众生的别业,不然的话,你看不可能降那么多的蝗虫,而且蝗虫最后要吃的时候都变成不净粪,那这是这些众生面前的一个特别的业力。

所以在这个人世间当中,有些人觉得好吃的东西,有些人觉得特别不好吃;有些人的话,现在也是有特别奇怪的一些众生,有些是他天天只是吃玻璃碎,这样以后他基本上能维持生活;有些人的话吃草、吃石头。现在世界上有很多的别业显现的众生,都是别业显现。

当然这里佛陀是用另外一种比喻,带有一种眼病的人的这样的业进行分析。

于意云何?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当见色?

这里进行分析。

“刚才那个有眼翳的人看到灯上面有圆光,那这个圆光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样呢?要分析它的话,夜灯明的周围所现的圆光到底是灯的颜色,还是见的颜色?”

佛陀问阿难尊者。

阿难,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而此圆影唯眚之观?

佛陀分析的时候,首先破:是灯是色,这个道理。然后下面的破双离,也不是灯,也不是色,这样的道理。先破双即、双是。

因为个别的这些显现从道理上破掉的话,我们众生的别业就可以破得到,意思是这样的。

佛陀就问阿难:“你看到夜灯的周围有五颜六色的圆光,那这个圆光是灯的色法,还是见的色法?阿难,‘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而此圆影唯眚之观?’如果你说这个是灯的颜色,如果是灯的颜色的话,灯的颜色旁边的人都可以看得到;那这样的话,‘非眚人’,眚人是有眼翳的人——不是有眼翳的人,为什么说他同一个位置里面去看的话,就看不见了?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因为这个圆影唯独有眼翳的人能看到。所以你说这个是灯色的话,好像说不通的。”

若是见色,见已成色,则彼眚人见圆影者,名为何等?

“如果你说这个不是灯色,是见色,见的色法。如果是见的色法,那也是不合理的。怎么不合理呢?如果是见色的话,见已经变成了颜色,见已经变成了色法的话,只有这个有眼翳的人,见到这个圆影,那这个怎么说呢?”

因为它已经变成了真正的色的话,其实这个色,不管是有眼翳的人,没有眼翳的人,只要是色的话,都可以看得到的。但事实上也不是这样的。因为这个色,你刚才讲的这个圆影,只有有眼翳的人才能看得到,这个怎么说得过去呢?肯定是说不过去。如果真的是色的话,有眼翳的人、没有眼翳的人都应该看得到的。

所以在这里,相当于是有一种佛陀对阿难,有一种,怎么说?用因明的辩论方法来给他开导。你说是见到色的话,这个色是灯色还是见色?灯色的话,其他人也是应该看得到的。如果是见色,那见色的话,为什么只有有眼翳的人看得到呢?那其他人为什么看不到?

所以,怎么讲?这样一辩论的时候,对方确实也没办法说下去。就是这个意思。

刚才那个双是,是灯也好,是见也好,这个都破了。因为刚才这个原因,也不是灯也不是见,这个道理已经破了。

下面的话就是非灯非见,要破这两个反方面的道理。

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则合傍观屏帐几筵,有圆影出;

下面第二个分析方法。

“如果你说这个圆影,除了灯以外还有另外一种存在,不管灯,灯以外还有一个圆影,可以说是旁观者,就是旁边的这些,比如说屏帐也好,几筵也好,或者说柱子也好,瓶子也好,或者屋子也好,任何的这些当中也应该出圆影。”

为什么呢?因为除了灯以外还有圆影,还有圆影的话,不观待灯,不观待灯的时候,另外的那些旁边的东西,为什么没有圆影?应该有,因为你说是已经除了灯以外有嘛,这样的话,灯以外就都破了,这样的。

再下面是另一种分析方法。

离见别有,应非眼瞩,云何眚人目见圆影?

“如果你说圆影离了这个见以外另外有的话,那应该不是眼睛的对境,不是我们眼睛的所看。这样的话,为什么说有眼翳的人看到圆影?”

因为这个圆影现在是不观待眼睛了,除了见以外另外存在的,除了见以外存在的话,那它就不观待我们的眼根,这样的话,那眼根有病和眼根没有病,有什么关系呢?没有什么关系的。你不应该说是有眼翳的人才看得到这个圆影了。

这样的话,双离,破了双离,也就是非见和非灯这两个道理已经破了。

那么这个原因是什么呢?下面讲这个道理。

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

下面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所以你应该知道,这个色虽然在灯上,实实在在,灯是有色的,但是有‘见病’,眼睛有病的,他看到圆影。因为有眼病的原因,才看到这个圆影。这样一来的话,不管是这个灯的圆影也好,有眼翳的那种见也好,这两个都是具足眼翳,具足这个病。”

这个道理就比较明白,虽然这个灯是正常的,但是因为眼睛有病,出现圆影。这样的话,它的能取和所取都带有染污,都带有俱眚。

“见眚非病”,见眚非病稍微难懂一点,有些大德的解释方式也不同。比如说长水子璇的话,他就觉得:见到这个病的话,它实际上是非病的。比如说你已经见到了眼翳,那就不是这个病了,因为眼翳的本相已经见到了。这个意思。

或者说是像交广[8],蕅益大师[9]他们的话,这里见就是见性,见性的话,那这个不是病,是见性。如果你真正见性的话,它不是病。前面的意思是你知道了这个眼翳,实际上它并不是病。

好像具体的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方法,稍微跟前面的意义,有点绕,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一下。因为它前面讲影和见是俱眚,眚是眼翳的意思,见眚,如果见到了眚的本体,就是非病。见性者是没有病的,这样的道理可能比较好一点。

终不应言是灯是见,

上面道理如果总结起来的话,刚才这个圆影,是灯是见这两个都不能说,这是前面分析的,这是一个总结。

所以我们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什么?“我们始终不能说这个圆影是灯也不能说,见也不能说,灯和见都不能说。”

于是中有非灯非见。

那这个圆影,也不能说不是灯、不是见。

我们学中观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按照无垢光尊者的有些观点,万事万物的显相,就像毛发一样的,也不是心,也不是外境,有这么一个道理,大家应该记得清楚。尤其讲假相唯识的有些观点[10],也会是这样的。一切显现,如毛发一样,它并不是心,也并不是非心,有一种迷乱现象,这个根本不能说的。

同样的道理,我们众生的不共的业面前,所显现的这些,这个圆影一样的东西,你说是灯也不能说,是见也不能说——对境的灯也不能说是灯,也不能说是自己的见,也不能说是非见和非灯,其实这四边都不能说。不能说的话,那这个圆影是哪里呢?其实圆影本体上就像虚空中的鲜花一样,根本没有成立的。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自己感受的比较特别的业力,谁都没有的自己的烦恼,或者说是谁都感受不到的自己的痛苦,这样如果用义理观察的话,实际上它并不是外境,也并不是自己的心,就像是中间、显而无自性的二月一样的。这个二月,你说是月亮也不行,不是月亮也不行的。下面会讲这个道理。

这个道理很深的,所以蕅益大师也说:“全体虚妄。毫无实法。[11]”全部都是虚妄的,没有一点实法。没有一点实法的话,见也不能说,非见也不能说;是灯也不能说,非灯也不能说,实际上是都不能说的。不仅仅是不能说,实际上我们的所有的这些显相,都超离了一切。

其实这个应该是佛经当中的一个最深的中观的剖析方法。这样的剖析,现在我们世间人还是很喜欢的,因为它并没有讲一个宗教难以接受的一种原理,就像我们面对面一起来分析。一起来分析的话,我说的这个圆光,你说不是灯也不行,是灯也不行的;是见也不行的,非见也不行。这样一说的话,如果我们是在佛陀面前说的话,大家想想,能不能通过另外一个理由来辩,能辩得赢。还是很难的,大家知道。

下面就把这个道理用一个月亮的比喻来讲。

如第二月,非体非影。

“就像我们虚空当中看到的这个二月,其实它也并不是月亮的本体,因为第二月是不可能有的。它也不是一个影子。”

因为影子它不是本体,另外有一种影子的实相成立的话也可以,但实际上这个也不能说。

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

“为什么呢?第二月的话,它并不是月亮的影子,是我们自己的眼睛,通过手指掐着,捏着以后出现的。”

诸有智者不应说言,

“所有智慧的人的话,‘不应说言’”。

此捏根元,是形非形,

“因为我们通过手指捏自己的眼睛以后,哇,这个月亮是有形状的、这个月亮不是形状的——你不能这么说。”

只是一种因缘,自己捏了一下眼睛而已。除此之外的话,月亮的形状也是找不到的,不是月亮的形状也不能说的,得不到的。

离见非见。

从见解方面讲,刚才是所取方面讲的。

“看二月的时候,月亮的对境,心和非心也找不到的。有境的这种见二月的这种见,你不能说是离开见就能看到二月,或者你不能说是非见,非见也不能说,离见也不能说。”

因为跟我的见没有关系呢,好像是有关系。有关系的话,离开见也没有找到,没有离开的见也找不到。

所以你在二月上面可以观察出,其实我们众生不共业的这种万事万物的显相,都是依靠自己的五蕴而显现的,所有的这些法,就像是这个二月的显现一模一样的。

其实二月显现,有一种因缘,但是这种因缘并不是跟月亮有关系,我们一直认为真正是有月亮显现第二月。第二月的话,在我面前无欺显现,这个二月我去(观察):颜色是什么样的,形状是什么样,大小是什么样,我一直纠结或者说是琢磨它的形状、颜色或者说是它的动摇,等等。实际上有意思吗?应该是没有任何意思的,因为二月在它的本体上从来没有形成过,也从来没有不形成过的。既然它没有这样的话,那能见到它的有境的见——见也从来没有形成过,也从来没有不形成过。

这样说的话,实际上我就是白日做梦或者说痴心妄想,根本没有任何根据。但是我们说出来,说这个二月是如何如何,想出来二月是如何如何;见到了二月是如何如何,其实这些都是痴心妄想。所以这个道理应该是明白的。

下面把意义全部结合起来说:

此亦如是,目眚所成,

“那么这个也是‘此亦如是’,刚才那个有眼翳的人而造成的。”

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最后这个结论出来,就像刚才二月的比喻上面,完全就已经明白了。“今天你如果说这个圆光是灯的话,也是胡说八道的。如果你说是见的话,也是胡说八道的。那这两个如果不能成立的话,更何况分别为非灯和非见,非灯和非见更是遥远。”

所以我们通过这样的一种比喻来讲,实际上就是众生不共业所现前的、个人的这些痛苦也好,快乐也好,或者说是你面前的就是真实的这些东西,别人感受不到的,自己所感受到的一些对境,只是完全是旁边有一个眼翳的人他的一个所现一样的。

这个比喻,眼翳是我们众生不共的业。然后眼睛就像是我们的心性,心性没有见到真实的东西,反而见到另外一个事情。这个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自己有一种业,刚才有眼翳的人他的这个病一样的,一旦治好了他的病,也不存在的。

或者的话,他正在感受他不共业力的时候,如果我们去观察他的话,在他面前的这些现象,通过刚才这样的灯上面的圆光来观察的话,完全都是可以能分析的。不过我们众生可能没有时间,或者说讲,阿难都讲不清楚的话,那众生不知道具体怎么样。

我们后面再讲一下,稍微耽误一点也没事。

刚才讲别业。那第二个问题:

“云何名为同分妄见?

这样的叫做依业,“那什么叫做是众生的共业妄见,共业显现的妄见?”

阿难,此阎浮提,除大海水,中间平陆有三千洲。

下面佛陀又开始讲一个比喻,“比如说南瞻部洲,除了盐水的大海以外,中间如果有陆地的这些算的话大概有3000个洲。”

正中大洲,东西括量,大国凡有二千三百。其余小洲在诸海中,其间或有三两百国,或一或二,至于三十、四十、五十。

这也可以算是一个比喻。

“如果这样的三千洲当中,正中有一个大洲,这个大洲,东西来量,大国有两千三百个。”

以前印度当时好小的很多国家都算是国家,像我们现在的甘孜州,有无数个国家,比如说一个县里就是这个国,那个国。现在是一个山沟下面,有一个什么什么国家,尤其是像嘉绒、金川这些的话,在一个县城里面有多少国,什么这个国王的王宫,那个国王的王宫。

可能印度也是这样。

“当时那个海洲当中,有2300大国,其他的小洲在大海当中,也有很多的,200个国家,300个国家,这样的。还有一个国家、两个国家乃至30个国家,40个国家,50个国家。”

现在世界上公认的有197个国家,已经加入联合国的有193个,好像2020年,前年是这样讲的,现在不知道怎么样[12]。像非洲的话,有54个国家,亚洲应该48还是多少。所以说如果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国家的话,佛陀说:

阿难,若复此中,有一小洲只有两国,

“阿难,那么在这个当中,一个小洲只有两个国家。”

现在也是,像大西洋,北洋洲那边的话,好像北洋洲那边有16个国家是什么?当时去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时候,有些国家只有几万人。包括中东这边的有些国家,现在也是很小很小的,国土也是很小的,人也很少的,这样的。

这两个国家不知道怎么样,也可能是小国家,只有两个国家。

唯一国人同感恶缘,

“但其中一个国家的人,共同感得他们国家的一种恶缘。”

这个叫做是共业。

则彼小洲当土众生,

“那么小洲的所有当地的众生的话,

睹诸一切不祥境界。

“他们看到的一切都是不吉祥的相兆。”

那看到的是什么呢?

或见二日,或见两月,

其实去年,好像我们这里的有些城市里面也是见到两个月亮、两个太阳,好多人都是用手机拍下来。然后历史上也是有不同的说法。

当时孔子说:“天无二日,民无二王[13]”,如果出现两种日的话,也不太好。还有两种月亮,如果天空当中同时出现,当然刚才我们眼睛捏着的二月不算了,这个经常有、随时都有。但是除了这个以外,如果天空当中大家都能看出来真正的两个月亮的话,这也是不吉利的事情。

其中乃至晕适佩玦、

“晕适佩玦”,《指掌疏》里面说是与日月有关系的这种灾相[14],说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是晕,我们说是太阳的周围很好看呐,但有些说也不是很好的,也有这样的;有一些比较恶劣的空气,这个恶劣的空气有各种颜色的,有些是黑色的,有些是青色的,有些是红色的。比如说红色出现的话,发生火灾;黑色出现的话,降雨、海啸;青色出现的话,就是风,是这样的。

它这里“晕适佩玦”,主要是跟太阳和月亮周围出现的有一些关系。藏文当中说这种光像铁钩一样出现,可能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光晕,这些的话,这也是不太吉祥的一个事。

彗孛飞流、

主要是星星上面的,有些注释里面每一个字都分开解释的,你们自己也可以看,包括蕅益大师[15],还有《指掌疏》[16],这些也是分开讲的。

这个主要是星星上面,星星的话,流星啊,或者说现在民间说的扫把星,还有各种彗星,有些星星的话,很不吉利的。经常出现流星的话,人们都觉得可能出现灾难,出现不吉祥。以前我们家乡当时发生地震的时候,刚开始经常他们觉得是流星、彗星掉落,好多老人都说可能明年不太吉祥。第二年确实是,当年七七年的时候出现地震。有些看自然相的话,还是很准的。

负耳虹霓[17]。

主要是阴阳方面的灾相。

虹霓是彩虹,彩虹当中也有一些不吉祥的。我们藏地有一种说今天出现彩虹很好,但其实这种虹霓,这里有些是向上的,有些是向下的,像耳环一样的向下的。也有不同的一些彩虹,其实这些彩虹,有些也是很不吉利的。

从历史上看的话,整个自然界的包括一些天相和云相,云啊,天啊,包括星星、日月的这种光相,这些相的话,出现一些灾难,出现一些大变革的话,在天空当中经常会这样出现的。

种种恶相。

“凡是有各种各样的这种恶相。”

其实看到这些恶相的时候,如果是一个国家的话,应该是要主动的让整个国家行持善法,放生,或者说是做一些大善事,很重要的。刚开始出现这样相的时候,通过缘起可以改变的。如果没有这样,到时候真的灾难临头的时候,去急急忙忙的话,那可能来不及了。

就是种种恶相。

但此国见。

“但只有这个国家能见到。”

彼国众生。本所不见。亦复不闻。

刚才不是有两个国家,“其中另外一个国家的国人,本来两个是邻居,按理来讲的话应该能见得到的。但是这个国家的业力就不同了,他们这个国家没有出现饥荒、战争、灾难,没有这些。所以说他们都根本不见。”

所以我们现在的这个疫情,也是各种授记者、预言家说法都不同的,有些预言家说过了5月份的时候,行星已经没事了,所以应该就会好转,但看看六月份的时候到底能不能一起好转。

如果能好转的话,那说明这些预言家说的比较准;如果还没有好转的,是不是那个流星又回来了,还是什么的,这个也要分析。

但是确实众生的共业,这个国家的一个共业,另外的一个国家,他们既没有看见,也没有听到有这样的不吉利的这种相。所以说这个国家也没有发生什么灾难,他们过得非常快乐。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1]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杭州干光王寺瓌省禅师。温州陶山人也。姓郑氏。㓜歳出家。精究律部。听天台文句。栖心于圎顿止观后阅楞严。文理宏浚。未能洞晓。一夕诵经旣久。就案。若假梦中见日轮自空降。开口吞之。自是倐然发悟。差别义门。涣然无滞。后闻国城永明法席。隆盛专申。叄问永明。唯印前解。无别指喻。即以忠懿王所遗纳衣。授之表信物。住湖西严净院。开宝三年。衢州刺史翁晟仰重师道。乃开西山。创大禅苑。太宗皇帝改赐寳云寺。请师居之。学者臻萃。师上堂。曰。诸上坐。佛法无事。昔之日月。今之日月。昔日风。今日风。昔日上坐。今日上坐。莫道举亦了。说亦了一切。成现好珍重。师开宝五年壬申七月。示疾不求医。三日前有宝树浴池现师。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二十七日晡时。集衆言别。安坐而逝。寿六十有七。”

[2] 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卷二:“谓和合与因缘相关。不和合与自然相关。”

[3] 见《中阿含经》第08卷 未曾有法品侍者经第二。

[4] 《佛本行集经》阿难因缘品第六十:“悉不遗忘长老阿难比丘。又时日在东方。著衣持钵。往入舍婆提城乞食。去彼祇树给孤独园。犹未至於舍婆提城。於其中间。有一大树。名尸奢波。其树阴下。多有一切诸波罗门止息。其下诸婆罗门。遥见阿难来欲到边。各相告言:汝辈当知。此是沙门瞿昙弟子。於诸聪明。多闻之中。最第一者,作是语已,阿难便至。白言:仁者,今请观此尸奢波树。合有几叶尔时阿难。观其树已,而报彼言:东枝合有若干百叶若干千叶。如是南枝。西枝北枝。皆言合有若干百叶若干千叶。作是语已,遂即舍去尔时彼诸婆罗门辈。阿难去後。取百数叶。隐藏一边。阿难回已,诸婆罗门。於是复问。仁者阿难。汝复来也。乞更观此尸奢波树。有几多叶。

尔时阿难。仰观树已,即知如是婆罗门等所擿藏叶若干百数。便即报彼婆罗门言:东枝合有若干百叶若干千叶。如是南枝西枝北枝。亦言合有若干百叶若干千叶。作是语已,便即过去。

尔时彼等婆罗门辈。生希有心未曾有心。各相谓言:此之沙门。甚大聪明。有大智慧。诸婆罗门。以此因缘。心得正信。得正信已,其後不久。悉各出家。成罗汉果。”

[5]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塞尔维亚裔美籍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被认为是电力商业化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因主持设计了现代交流电系统而最为人知。他在电磁场领域有着多项革命性发明,他的多项相关的专利以及电磁学的理论研究工作是现代的无线通信和无线电的基石。

[6] 《增一阿含经》卷第二十三:“尔时,目连弟子与阿难弟子拟比试诵经,被佛陀呵斥。

佛陀便说此偈:

多诵无益事,此法非为妙;犹算牛头数,此非沙门要。

若少多诵习,于法而行法;此法极为上,可谓沙门法。

虽诵千章,不义何益?不如一句,闻可得道。

虽诵千言,不义何益?不如一义,闻可得道。

千千为敌,一夫胜之;未若自胜,已忍者上。”

[7] 延寿大师:《万善同归集》卷第三:“二力最大,因业力故入生死。因定力故出生死。”

[8] 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影见俱眚。见眚非病。首句。牒前病影也。上见字。指见病言。字之略也。应云。影与见病俱是一眚而已。意明影病一体。未有影非目病。亦未有目病无影者也。故合影与病方称为眚。故曰影见俱眚。次句特指能见眚之见体常自非病。而与眚本不相干矣。以若见即是眚。应不自见。今既宛然见眚。岂能见之见体。即所见之眚病乎。此意最重。正惟有此无病见体。所以见见即非见也。不指有智眚人而言。后文有照。至当指之。”

[9] 蕅益大师《大佛顶楞严经文句》卷第二:“见眚非病者。意显见见之时见非是见也。盖见相二分。全依自证。故自证虽举体而成见相。其体不变。如眚影二妄。全依净目。故净目。虽举体而成二妄。其目仍存。故日见眚非病。正所谓终日在妄。终日恒真也。”

[10] 《中观庄严论释》:从假相唯识宗的观点来讲,所谓的外境,不是自己的心也不是除自己心以外的一种法,就像毛发一样是虚妄的。这种说法不合理,前面通过观察,如果这样承许,依靠真正认知和假立认知两种方式都无法感受外境。你们所谓的无相或者如毛发一样的相,既不是自己识的本体,也不是除识以外的法,实际它的存在与否无有任何差别。

[11] 摘自蕅益大师《大佛顶楞严经文句》卷第二

[12]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21年7月截止,全世界已被承认的国家有197个,地区有36个。所以全世界国家和地区加起来有197+36=233个。

全世界可以分为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五个板块拥有国家和地区。亚洲:共有4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48个全部是国家,没有地区。欧洲:共有4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44个是国家,有2个地区。非洲:共有6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54个是国家,有7个地区。(非洲是国家最多的板块)美洲: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23个是国家,有17个地区。(美洲是地区最多的板块)大洋洲: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6个是国家,有8个地区。

[13] 出自《礼记·曾子问》:“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14] 《指掌疏》:“杂气环绕曰晕。黑气薄蚀曰适。白气在旁。相连如衡璜曰珮。中断如半环曰玦。此亦日月灾象。如汉高祖围于平城。月晕七重。药师经日月薄蚀。名列七难。余可知矣。”

[15] 蕅益大师《楞严经玄义》:“彗者。星芒偏指。孛者。星芒四出。飞者。星忽移去。流者。光迹相连。”

[16] 《指掌疏》卷二:“正脉云。星芒偏指曰彗。芒气四出曰孛。横去曰飞。下注曰流。此皆星辰灾象。如宋襄公时。星陨如雨。秦始皇时。彗星四现。即药师经亦云。星宿变怪难也。”

[17] 蕅益大师《楞严经玄义》:“负耳者。阴阳之气背日如负。旁日如耳。虹者。晨朝所现。霓者。晚暮所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