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唐中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二课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菩提心。

课前开示

         今天继续讲《楞严经》。这个《楞严经》从历史上看,是作为佛教徒非常重视的一个甚深法门。尤其作为学习汉传佛教,不管是哪个宗派,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经典。

         从历史上看,不管什么宗派 的佛教徒,对于《楞严经》有所了悟。但可能近代,可能种种原因吧,现在学习、传讲、修行的《楞严经》的人多不多呢?大家有目共睹,不太理想。但不管怎么样,时代在变化中,闻思修行也是一样的,众生的因缘也在变化,我们讲世事无常。

           这次在讲《楞严经》的话,大多数的学员还是很认真的。我希望你们每个人,心里有所准备。不管我们讲多长时间,大家要学完。还有,有些人,即使开头没有,中间有缘分的人,哪怕听一节课两节课也可以的。因为其中的道理非常殊胜,传承除了后两品,我也没有传承。但如果领悟了佛的密意,则传承应该也会获得。

         有的人开头听一两节课,表示 一下缘起吧,最后一节课来听一下,中间可能转到地狱或者三十三天去了,这可能是他的闻法方式。大多数 人是很认真的,善始善终。

         现在继续讲,七处征心讲完了。阿难说,我虽然是佛最小最疼爱的弟弟,但我修行比较差,所以一定要修行。出去遇到了问题,想起了修行。佛陀要给我们讲修行法门——三摩地。佛陀要讲,阿难也五体投地地顶礼,大众也要听佛陀的开示。这是因缘。

        其实佛陀与阿难非常心心相印,佛陀善巧回答,阿难善巧提问题,这样的话,这部经典就圆满了。如果阿难简单地问,这部经典就会比较短,他一直在问,所以有这部经留给后人。

          现在也是一样,大德跟前有一些了知上师密意的高足,就会想办法在上师住世期间留下 甚深的教言。如果上师身边的弟子,除了琐事以外,没有与甚深的经教结下善缘的话,上师对后人留下 的教言比较少。一个成功的人能不能给后人作下贡献,一方面屯他的智悲力有关,另外与时代、环境、弟众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阿难非常了解佛陀的密意。以前说《阿含经》的一部分吧,是《分别功德论》中说,为什么佛陀将阿难作为一生的侍者,因为他非常了解佛陀的密意,且不求自己获得涅槃和殊胜的果位,一直了达佛陀的密意。这是很重要的。

           佛陀讲,作为一些弟子,知道上师的密意很重要的。有的人根本不知道。有的人乱解释上师的密意。比如上师不愿意化缘,但说上师的意思就是要化缘,所以要化缘。上师让闻思修行,其实不是,应该是要发心。有时上师说要发心,不是的,上师应该是要闻思。在了知上师密意时,经常不知道,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以上师身边,法师身边,一般来讲,在显现上,每个人有上有下。下属对上级的密意和思想,要通过各方面来了达,不管是作人还是修行,这方面也很重要。

         接下来,佛陀准备给他们讲甚深的法门。下面讲什么呢?


卷第壹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如是十方微尘国土, 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 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这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同百千日。佛陀当时从面部发出不同颜色的五种颜色 的光芒,光芒灿烂夺目,非常㶷丽。应该和太阳不一样,不然人们睁不开眼。这是形容佛陀的庄严。面门也有不同说法。有的讲义说,是佛陀口中发出的。藏文中说是眉尖白毫发出的。有很多放光的,包括双足,密处,头顶……发出很多光芒。一般口中是宣说三乘。眉尖发光是说大乘法。所以面应该指白毫,可以这么讲,要讲大乘法。而且有些大德,包括子璇认为法华经之后,涅槃经之前讲的。原因是:一是因为经中前面讲了波斯匿王的故事,后来讲释迦族的故事,这样的话,波斯匿王和儿子的时间比较长,说明经的跨度比较长,不是一个地方完成的。

         另外也有一些授记。法华给声闻乘一些授记,后来得授记应该涅槃经之前讲的。还有一些大德说,涅槃经是佛陀也是用面部发光。因为佛陀当时,在面部发光,众生也是示现涅槃,问众生有没有问题,如果有现在要问,如来很快趋入涅槃。有类似的内容。要知道当时佛陀面部或者眉尖发光,照耀世界。

        普佛世界,六种震动。所有的佛世界,有了六次震动。在其他经典讲的时候说过,六种震动,是动,踊,起是从形象上有三种,从声音上有三种震动:震,吼,击。一般是圣者菩萨才能发现的,不是带来动摇和恐惧,不仅是说这部法出现这种瑞相,后来的大成就者在转法轮和涅槃时,也会出现大自然的震动和彩虹、云彩。

       有的道友说,看,太阳,有光,有彩虹,其实夏天的彩虹是很多的,不一定是瑞相。不然我放牛时经常有,会说我放牛很成功,因为有彩虹。当然有时诸佛菩萨的加持力,有瑞相,但不是很好分的。太阳周围有一种什么光?日晕,有的人圆寂 了,就把日晕拍下来,和遗体连在电脑 上,有的人做各种瑞相,到底是不是不知道。

          这里震动不止是世界的震动。其实内心世界,山河大地与人的四大其实是合为一体的,外在出现瑞相时,内心也是一样。转法轮时,内心一定是震憾。这时实有的执著可能土崩瓦解,可能真的就堪为法器。所以外界的动摇会给内心带来震憾。有的人来喇荣山顶,说:哇,好震憾啊!其实这是很好的,因为他会思考 ,这是为什么,会对佛教的教义,有一种堪为法器的力量,播在他的阿赖耶上。而且,如是十方微尘国土, 一时开现。为什么呢?因为佛陀要转法轮时,所有 十方的微尘国,特别多的世间,一时间,全部能看见,依佛陀的威神力,又变成一个世界,一变成多,多变成一。而且,其世界中, 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佛的法要。

        可能以前好多人不理解吧,现在应该理解吧。利用一些网络啊,特别多的一些世间的视频音频,可以变成很多。编一个程序 ,马上就变成一个明点,我们通过这种方式传讲,不同地方国家的人,在同一时间中可以看到听到。以前所谓的无来无去,一变多,多变一,这样的理论会觉得不可能吧。现在的话,应该可能吧。不说佛陀的威神力,一般的科学家也可以吧。视觉听觉,如神变一样,网络,视频,电话会议,以前的人想也不会想到,我们在做。以后,触 觉味觉等,能不能做到?对科学家有点难,比如嗅觉传到对面,暂时有点困难。因为按《俱舍论》声尘和色尘,色声香味触其他的微尘不同,物理的波的传递可能可以,其他的不能实行。

         一变成多,多变成一,不来不去,网络听课,也基本是一样的,虽然讲者不是佛,听者也不是菩萨,但凡夫有类似的待遇,有交流的平台,这也是不可思议的力量。所以,包括很多道友,在学习方式上,不管是依靠网络听课,还是其他方式,闻思修行不能间断。喇荣不管遇到什么事,前几年也遇到了,但我们没有断过一节课。

          在外面的学习上,方式方法上有可能 放个假,共修调整成自学的方式,后面可能有一两个月,比如我们集中要完成半年的课程,如果自觉,两三个月应该没有问题。这种方式也许有必要,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流失。我们的学习资料,不能立即供应,但现在的网络世界还是很方便的,通过视频或者电子书,这样也是非常方便的。我们可能会分专业,有发心人员的发奖啊,对管理上面的,有些可能是包括研讨方面的,研讨班的学习,资料的提供,部分可以提供,另一种方式。有些明年年初时,可以给大家提供。

         不管怎么样,要学习,闻思修行不能间断。可能长斯的度化众生方式要切换,这样比较好。当然个别的地方不需要,还可以按以往的方式不断闻思修行。有个别地方,有必要,有必要时,尤其是一些负责人,应该既要有一种智慧和胆量,也要有方式方法善巧,这样不管什么情况下 ,都把自己的学习完成。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讲到《楞严经》时,很多菩萨坐在自己的国家,如如不动,但接受了佛陀的教言。现在特别方便,以往要出去求法,越过高山苦海,但如今轻而易举地获得如来的教法和证法,如果不珍惜,非常遗憾可惜。

          佛陀当时出现瑞相时,大众特别聚精会神地,在不同的地方,边合掌,边听着如来的教法。

【六种震动】,破昏聩而令觉也。

六种震动,谓动,踊,起,震,吼,击也,前三属形,后三属声,即表诸佛形声两益。

          普佛下,密示六识将破。佛世界,一佛化境也,统该四方上下,可表六处识心,言六处识心,即是二根本中妄本,所谓用攀缘心,为自性者,然既属攀缘,即非自性,其柰众生,一向坚执,难为动摇,阿难时节已至,不久放舍,故以六种震动表之,六种者,震兼吼击,动兼起诵,形声各具三动,共为六也。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 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 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 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 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这时,佛告诉阿难:其他的地方的菩萨应该也看得到这个场面。

          佛告诉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 业种自然,如恶叉聚。

          下面佛陀真实给他传法,阿难你要听到,所有的众生,以各种颠倒的业和种子,自然成熟 以后,就象成为印度的植物恶叉聚一样。

因为不断地流转,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业,三恶业的业。二是种子,主要是无明,或者说是烦恼。还有,这个自然成熟 时,产生各种痛苦。

        恶叉聚为印度的植物,可能叫金刚子,可以穿成如菩提的。有不同的形状,意思是,每一个恶叉国的话,有三棵经常在一起。有的大德解释说,代表业和烦恼以及痛苦。因为他们互相成为一种因缘。是什么呢?

         有时候变成果,有时变成因,长水在《义疏注经》中引用佛经。佛经:诸法于识藏。藏于法亦然。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诸法有很多种子藏在意识上,有的藏在外面,有时变成果,有时变成因。比如它掉在地上,又变成种子。有的花也是,本来花是果,掉在下面,又慢慢成长了。有的习气是藏在阿赖耶上,比如脾气很大。有些藏在外面,比如前行中讲的,四种果有的果成熟 于外境上。转生到特别贫穷的地方,有荆棘树的地方……有的圣者会把它了了,有的还是会继续造。

          汉地流传这句话。古德: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圣者消完了,不造新业。凡夫造新业。比如地狱,旁生,一边感受自己的痛苦,还要不断造业。可以看出,无始以来的众生,种种的业,不断地流转。这样的原因,诸修行人不能得到无上菩提。

         按理来讲,修行人得到成就是可以的。但因为前面有业力的束缚,有可能有的修行人很想即生成就,但不仅不能成就,而且变成声闻,缘觉的,这样还是可以的,至少解脱 轮回的,更惨的是,有的变成天魔,有的变成外道,有的变成魔王的眷属。这样的业力,在轮回中不一般的众生,这是非常可怜的。

         这是为什么呢?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还有两种因缘,因为错乱修行串习,流转在恶道中,就象煮沙,很想成为嘉馔, 细沙在锅里煮煮煮,变成特别好吃的美味佳肴,应该不可能的吧。如从沙中取油。纵经尘劫,终不能得。终不能得到成就。

        藕益大师说,煮沙是遍计法,嘉馔是圆成实。如果以分别念,最终的圆成实根本得不到的。圆成实比喻成蛇变成绳子,反之也是不可能的。

          我们要修行,一定要获得心的本性, 如果心的本性没有认识到,一切勤作是得不到的。马祖禅师非常精进,怀海禅师在旁边磨东西,其实一个在修行,一个人在磨东西是很烦的。有的人也是,一人在看书,旁边……原来有一次,不说吧。不说的话,马祖问你在干嘛?怀海禅师说我在磨金子。他说石头能磨出金子来吗?怀海禅师说,那你禅修能成就吗?于是给他说要认识心性……后来马祖因此开悟了。有的人是熟瓜落地般自然,有的人越讲越迷乱。所以马祖这样开悟的。这里有两种原因不能成就。下面会讲两种原因是什么。

【恶叉】西域果名,此方无之,聚者每三果成一聚,喻惑业苦三生必同聚矣。

【恶叉聚】恶叉,梵语 aksa,又作呜噜捺罗叉(梵 rudra^ksa)。意译为綖贯珠、金刚子。树名,亦为果实名。

中文名:恶叉聚

外文名:Eleocarpus ganitrus

译:綖贯珠

质:树名,亦为果实名

学名Eleocarpus ganitrus。其果实皆三粒同一蒂,且落地后多聚集于一处,故称恶叉聚,用以譬喻惑、业、苦三者间之互相关连。

此外,经论中多引之譬喻多数或众多之意。


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 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是哪两种呢?

1、无始生死根本,生死心和涅槃心,如果没有认识,则徒劳无益。

         无始的众生,就是用攀缘的心,以为是真心。这是根本的原因。无始的众生都有一颗心吧,都用攀缘的心,当作了真性,这里的真性,也可以说自心。藏文中说是真心。妄心的对境叫所缘,所缘的心是攀,二者是能取所取。夜夜抱佛眠 朝朝还共起(傅大士)

        有的大德解释为真心与庸心。意思是六识带来的话,对六识的对境产生了妄想分别,都是攀缘,不能如是地想。当然对平时的执著和练习,也是攀缘,也可以这样讲。

        真正的攀缘是指不认识自己的心,《维摩诘经》: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若无所得,则无攀缘。如果证悟空性则无所缘,凡夫是有攀缘的,有时对自己的真心越来越远,有些违缘变成顺缘也有的。

        当时阿难的兄弟叫难陀,他与妻子关系很好。有的人说妻子对他管得很严有的人说他们感情好。有一次佛陀出现了,难陀说要去佛陀面前供养。妻子说你不能离开很长时间,短短的时间可能。。难陀问多久,她吐了一口水,说口水干之前一定要回来,他依教奉行。他一直追不上佛,一直追到给孤独园。他说我要马上回去,妻子等久了很厉害的。佛陀说不要急,我们去花园看看。看到很多猴子,问猴子与妻子哪个漂亮 ,他说妻子漂亮 。后来再带去天界,看到天女,问谁漂亮 ,他说天女漂亮 ,那时想要出家了。后来去地狱,看到堕落的情况,他就想出家了。妻子一直在等,口水干了也没有回来,后来他出家修行,变成了什么?阿罗汉是吗?肯定证悟?你是估计的吧?后来回去了吗?没有啊。那他妻子的情况怎么样?不知道是不是看着口水气坏了。后面没有讲。可以讲是攀缘的心带来的。这是第一方面,轮回的心。

        第二方面是涅槃的心。

2、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无始以来我们都有菩提、涅槃,缘清净的明体,都是存在的。菩提和涅槃有的大德解释成,三菩提、三涅槃。有的按唯识宗解释,有很多。这样的经典,按唯识来解释可以,汉地是非常有缘的。玄奘回来时,也说过要弘扬。弘扬得很成功。但与中观相比,中观比较好懂。唯识宗的理论特别多,遍计法,依他起,圆成实。很多在讲的时候有点累。在汉地的话,唯识宗,很多大德可能因为玄奘 的原因,变成唯识宗的,这样讲比较难懂一点,

       我个人认为,中观比较好懂。中观与大圆满比起来,大圆满比较直接。有的说综合素质低的人沟通很难,综合素质高的人,沟通很简单。唯识宗是大乘佛法,我们也有很多论典是这样解释的,但框架上特别复杂 ,每一次以唯识宗的观点来解释的话,难懂复杂 。最终的结论,还是明性,还是要结合中观的思想,否则 是很难的。

         我看到藕益大师他们,一讲到唯识宗时,我知道他们 的教学系统 就是这样的,这样也有解释方法,诸佛如来都可以这样,但了解下来,感觉没有中观密法直接。藏文翻译也简单,说无始以来的菩提涅槃清净的心,指的是如来藏,或者最了义的阿赖耶,能显现各种缘,但很难通达它的本性,很多失去了它。按藏文容易 ,因为心的本性具有涅槃和菩提的本性,这样的本来的心,实际上能显现各种器世界和有情世界,但通达的话,凡夫不那么容易 。

         所以这一段,按藏文直接讲比较简单,如果用其他的,菩提是证的方面,涅槃是断的方面,结合起来,是识精元,是心识的最精华的,当作佛性,或者阿赖耶,第八意识或者第九意识,也可以这样的。实际认识佛性很容易的。《景德传灯录》: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魂。认识的话,可以叫菩提、涅槃、最了义的阿赖耶识,有不同名称。

【攀】者,能缘之心,即八种识各有见分。

【缘】者,所攀之境,即八种识各有相分。依八种识之自证分,起此见相二分,是名依他起性。不了此之心境,惟是八识自证所现,横起我法二执,是名用攀缘心为自性者,即所谓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等是也。

【元清】者,非澄之使清,谓本来离生死浊,即显其为性净涅盘。

【元净】者,非治之使净,谓本来离烦恼染,即显其为真性菩提。能为一切净法之本,故名为体。余二菩提,及二涅盘,亦依此故,是体即根本义也。

【识精】,通指八识各自精了,所谓自证分也。

【元明】,总指八识所依一心,所谓证自证分也。


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本来我们具足清净的如来藏,但难以认识,所以放弃了心性,虽然很努力 地行持,但没有认识本性的话,不得不入于六道轮回中。

傅大师说,虽然一直努力 ,但很难认识本性。

         藕益大师说,上面的两个问题,生死轮回的心和涅槃心,是这部《楞严经》的关要问题,而且是口诀性的。

          为什么我们漂泊于轮回,一是对生死的心没有认识,一是对如来藏没有认识。学过《宝性论》的人,对本经的内容会好解释。懂得如来藏的道理,会好解释一些。我们下面再讲一下,刚才两个根本问题讲完了。

         《圆觉经》云:一切众生,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盘,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然则识取不生不灭根本,非大悟彻不可。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  

阿难言见。佛言:汝何所见?   

         佛告诉阿难,你不是想通过修行了脱生死吗?‘

       有的人出去听到别人问问题,回来想要好好学习,不然没办法解答。有的人下去之后,虽然闻思不错,但回来觉得要好好实修,如果没有对治的话,没有办法,觉得丢脸,要好好修行。

         阿难想好好修行,出离轮回。佛陀说,你不要想出离轮回吗?我问你,佛陀开始问问题了。

        相当于密法中的直指心性一样,有一种表示 。什么表示呢?

          这时如来举起金色的手臂,然后屈五轮指,有些说是五大的表示 ,五指,就是作一个金刚着手,或者光明着手。

        有的说是次第性的拳头,有的说是千佛轮。佛陀以手作拳头,对阿难说:你见到没有?密法中,象莲花生大士,直指虚空,以表示的方法直指。

         当时佛陀作一个拳,问他现在看见了吗?

         阿难说,看见了。

        佛陀问:你用什么看见的?

        其实前面的佛陀的庄严身体见到没有?他说见到了,很好看。现在是第二次出现。

         憨山大师说,前面的七处征心,主要讲色受想行识,是五蕴中色蕴和受蕴认识心,同时讲了受蕴。现在开到用想蕴来直指。憨山大师说他对《楞严经》最大的贡献是作了非常细的科判,就象我说大鹏我做了科判断。其实有的时候太细了反而不懂。但是,有的大德用毕生时间研究,是很好的。

【奢摩他】即出生死到涅盘之道路也。

         天台曰:如来大慈,欲示阿难奢摩他路,既先以形似于面门放种种光,次以声似又示二种根本,然后举拳审定征其心体。如温陵师所谓金拳举处直下要识本明,柰阿难尘相未除,依旧认贼为子,故如来愍其太迷,叱以醒之。


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佛言:汝将谁见?

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

        阿难回答:我看见如来举臂卷屈的手指,为光明拳,照耀我的心和眼目。

        他说,光明拳照耀我们。

        象阿难看得到佛陀的拳,而且是有光的光明拳。就象善星比丘说,我其他的看不出来,我看得出你是有点光的。

       当时释迦族的五百人,从小看不到如来,以为如来的身体如黑炭一样,他们在一起特别痛苦,抓胸,为什么别人看得到如来的金色身相,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以什么业障遮蔽?

        佛陀说与业力可能有关,要祈祷过去未来的佛,顶礼会好的。他们依教奉行,随着业力清净,看到佛陀的庄严身相。所以阿难看得到,但提婆达多,可能反而有邪见。而阿难最了知佛陀,同时看得到佛陀的所有的功德。他看得到光明拳,且照耀心目。

       佛言:你既然看得到,那么你是用什么见的?因为前面都破过了,所以阿难非常小心,说我与大众同用眼睛见。


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 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

        佛对阿难说:你现在回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照耀你的心目。你的眼睛可以看见,但以前你不是说照耀我的心目吗?我的拳怎么照耀你的心?你是怎么见到的?

       指掌疏:初牒答纵见征心,屈指为拳,光耀心目,是前阿难答佛之语,今欲就此征心,故言汝今答我等以牒之也,唯目本不能见,因其引众同计,暂以纵许,故曰汝目可见,至下盲灯二喻,终显其谬。当犹对也,重征对境之识,故曰以何为心,当我拳耀,然如来于密示科中,已知阿难认取思惟为心,今复重征者,以屡施破斥,将谓有所移耳。


阿难言:如来现今徵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 即能推者,我将为心。

       下面开始问以下的问题。

       有的人特别感恩阿难,因为他不断地问,如果提问没有到位,楞严法会不一定能进行下去。佛陀这样讲,他回答说:你现在寻找心的所在,而我穷尽我的一切力量,推导、寻找、观察,我自己就是通过自己最大限度努力推知寻找,追逐,这样的话,应该是观察者、推断者,应该就是它。

        密法中会问,心在哪?大圆胜慧有问吧?他认为正在寻找者的这颗明了者,就是心。佛陀开始呵斥他。

 

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 

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 当名何等?

        佛显得特别不高兴,好象是广东的语言。咄!阿难,这不是你的心。你这个笨蛋 ,你还不知道啊!这么长时间,你这个还不懂啊?

阿难吓坏了。七个问题都回答了,你还不明白?阿难马上避座合掌。阿难是很好的,他不死心。有的人在这么公众场合说,可能就起来说拜拜了。他有点不好意思吧,站在一个地方白佛:这不是我的心, 那你说一下,我到底是怎么样?七次问了我还不明白,什么是我的心呢?

【咄】振威痛喝也。

         临济一喝具四义:一如金刚王宝剑,今则斩除妄本,即金刚剑也;二如踞地师子,今则惊散狐疑,即师子吼也;三如探竿影草,今则试闻遮解,(试探闻性,遮障解路)即探竿影草也。四不作一喝用,今则随心荐取,即不作一喝用也。座有知音,自应吐舌,而又呼名示以非心者,因其耳尚未聋,带累世尊堕老婆禅也。


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佛告诉阿难:前尘虚妄,尘是外境,前是前方的,外境的。外境带来的虚妄的相和分别念,其实迷惑了你的真性。藏文说是真心。

外境带来的迷乱的现象,已经迷惑了你的心。无始以来,你把贼作为子,失了你的真心。所谓的尘是不成立的,但在假相上,以为是成立。

         我们对色声等一切所缘相,一直执著,迷惑,让我们流转到现在。如果能认识外境的心的本来硕目,一切就自然而然没有了。

本来对我们损害很大的虚妄假相,当作儿子一样。如同贼放在家里养着。因此,将以为实有等一切妄相,让我们流转到轮回当中。

       今天讲到这里。

【注】此笔记文稿仅供参考,为尚未定稿版。

若有错误,在此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