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宝王经07.pdf

《大乘宝王经》讲解07

(听打稿,仅供学习交流)

今天我们讲《大乘宝王经》,先念传承。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我们继续讲《大乘庄严宝王经》。

现在我们正在讲观世音菩萨他去各个世界度化众生的故事。

大家知道,前面观世音菩萨去了地狱,又去了饿鬼,又去了其他世界,其他世界是什么呢?昨前天我们刚讲的去到阿修罗。到阿修罗国的故事,等一会我看我们这边,背着,不看书讲一讲,不知道有多少人报名的。讲故事,听故事,这样也可以。

这个故事里面讲到了,当时观世音菩萨到那里的时候,很多阿苏啰,相当于是被监禁,关在那里,关在相当于是一个黑监狱一样的地库里面。观世音菩萨先给他们讲了一些供养世尊的功德。这个时候大力阿苏啰王很后悔,他说:“其实我往昔也供养,但是我的供养,因为不清净而导致我们现在在这里感受了这样的果报。”

他紧接着讲他以前是怎么供养的。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比较矮小的婆罗门,还有个他的上师,他不是有个上师叫金星,因为这个原因,后来怎么讲?整个他的这种感受非常痛苦的。

后来他准备把这些人全部都祭祀,应该是做法事。正在这个时候,那罗延天显现各种各样了,解救了,后来他没有做成。

当然从他的有些行为来看,那一场没有做成,因为里面有很多刹帝利王子,还有那罗延天也是在帮助。这个过程当中,他没有做祭祀,做法事,没有成。但是他毕竟是做这一行,可能应该以前都是做过很多事情,不然他们现在也不可能在那里。

他讲了这些之后,观世音菩萨也给他讲了。后来他不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嘛。观世音菩萨给他先授记,授记以后说法:“应该要观无常,一定要修持善法,如果没有这样,那堕入恶趣当中,多少年的寿命都是没办法尽的。所以一定要造福、做善事。”

大概可能是这样讲的。

但是这个故事整个,有些情节可能不是那么清楚,所以,里面可能要多多的看一下以后才知道。

讲这个故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里主要讲——如果我们供养像佛陀那样的非常殊胜的福田,或者是殊胜的三宝,殊胜的阿阇梨,这样的话,功德是非常大,哪怕是一口饭的功德,也无法衡量的,非常非常大。

但如果我们遇到了一些不清净的佛田,即便是我们前面讲的,什么金银财宝也好,黄牛也好,美女也好,大象也好,各种各样的供品做了供养,而且供养的时间也是较长的,但是后来得到的结果,实际上也是非常痛苦的。

当然因为他做供养的原因,我在想,毕竟阿修罗是善趣之一,并不是地狱,也不是饿鬼,也不是旁生。所以阿修罗毕竟是天人的支分的众生当中的,所以虽然他做布施的原因,没有堕恶趣,但是到了天界的时候,也没有自由,感受种种的果报,甚至经常打战,等等这样的果报。

所以前面这个故事,大概也是看看,怎么样?我们很多道友会讲故事,还是比较不错的。你们可能以前也是经常,当然我不是说负面的,你们可能在这方面,应该讲故事方面,或者是看一些连续片,这些方面,应该是有一种画面感。大家可能讲起来的时候,后面的部分还没有说的时候的,前面都基本上是已经猜到了:“哦,应该出现这样的人物。”。最主要我们要把里面的重要人物,所谓的主人公要搞清楚,这样以后,为什么观世音菩萨讲这个故事的原因也是这样。

前面我们就讲了大概是这样的,那么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告诉大力阿苏啰:

“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大力阿苏啰王言:‘我今欲往祇树林园,

他说:“我今天准备要去往祇树林园。”

那天我们应该讲到的有一个佛叫做尾舍浮如来。我说的是救护一切,救一切的如来。他的林园也叫做祇树林园,与祇孤独园名字是比较相同的。

他准备去到那里,观世音菩萨他马上要离开了,他就告诉阿苏啰:我现在要去那里了,给你该讲的法也已经讲了,讲完了以后我要去那里。

彼于今日大众集会。’

“今日在那里有一个大的法会,佛陀讲法,应该是在那里有大法会。”

是时,观自在菩萨放无数杂色光明,所谓青色光明、黄色光明、红色光明、白色光明、玻胝迦色光明、金色光明等,

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放无数的杂色光明,所谓的杂色光明,有青色的光明、黄色的光明,还有红色的光明和白色的光明,还有像玻胝迦色,玻璃色,是水晶色的,这样的光明。还有银色的光明。

藏文当中说是银色的,我们汉文里面说是金色的,但金色还是银色,好像应该都可以吧,都很贵的。

刚才观世音菩萨发出了光芒以后——所以我们经常:啊,经常看得到什么彩虹、光明,……,经常好多人都看看天空,这个也是佛菩萨的加持,有时候真的显现在虚空当中,还是很稀有的。

如是光明往尾舍浮如来前。

这些光实际上是前往到尾舍浮如来面前。

尾舍浮如来在另外一个世界准备转法轮。

时有天、龙、药叉、啰刹娑、紧那啰、摩护啰誐并诸人等悉皆集会,复有无数菩萨摩诃萨亦皆集会。

在如来的刹土当中,有天、龙、夜叉,还有啰刹娑、紧那啰、摩护啰誐等等,还有人,全部聚集在那里。不仅是这些,还有无边无数的菩萨摩诃萨也在那里集会。

刚才尾舍浮如来转法轮,

于是众中,有一菩萨名虚空藏,

在这个时候,在他的眷属当中,有一位菩萨名字叫做是虚空藏。

释迦牟尼佛面前有除盖障菩萨,这些八大菩萨到处都是在如来面前听法。八大菩萨[1],你看观世音菩萨到地狱,除盖障菩萨、还有虚空藏菩萨,那些佛陀面前呆着的。所以我们有时候从他们的故事当中,看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是很了不起的,尤其是观世音菩萨,他用他的智慧眼来观察,哪里有一些可怜的众生,哪里有痛苦的众生,他主动的到哪里去度化这些众生。

观世音菩萨是到恶趣中去的,这个虚空藏菩萨他坐在刚才尾舍浮如来面前,

从坐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合掌向佛,而白佛言:

虚空藏菩萨从自己的坐垫而起立,整理了自己的袈裟和衣服以后,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的合掌,向佛陀,白佛言:

‘世尊,今此光明为从何来?’

这样说道:“世尊,如今这个光明从哪里照射过来的?”

这个光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时候,刚才救一切佛也好,或者救一切如来也好,或者尾舍浮如来告诉虚空藏菩萨:

佛告:‘善男子,今此光明,是观自在菩萨在大力阿苏啰王宫中,放斯光明而来至此。’

“善男子,这个光明实际上是观世音大菩萨在大力阿苏啰的王宫当中发射出来的。”

这个光是从那里来到这里的,你看观世音菩萨的光还是很那个的——现在各个国家在自己的位置开始准备给他们发射什么导弹,射的多少多少公里。

观世音菩萨是不会射导弹的,射慈悲的光芒。现在很多国家都是看海底里面藏着什么样的潜艇,虚空当中是什么样的。天天都是研究这些。

哎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好可怜,现在变得这个样子,原来一直从其他世界把慈悲的光来到这里,现在所谓他们的精准打击——观世音菩萨的光也是精准的射在如来的法会当中。

时虚空藏菩萨白世尊言:

这个光明来到那里,这个时候虚空藏菩萨也是请示佛陀说:

‘我今以何方便而能见彼观自在菩萨?’

“如今我们以什么样的一种方便方法才能见得到观世音自在菩萨?”

你看那天除盖障菩萨也很想见观世音菩萨的,现在虚空藏菩萨也想见见。所以观世音现在是比较出名的,以前都是他们在佛陀面前,但是他们都不嫉妒。

菩萨应该是这样的。如果是我们凡夫人,两个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一个的事业比较广大,其他的人也不一定想去恭敬他。

其实菩萨们,确实一个善知识手下成长也好,成就也好,但互相这样赞叹、这样恭敬,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我们同一个坛城当中,依靠一个上师来灌顶、传过法的,这些人,我们经常所谓的金刚道友,金刚道友乃至菩提果之间一直是形影不离的,一直跟着的。这样互相的去拜见,去赞叹,去聊天,这样也是很有必要的。

不然好像一个上师的手下的这些弟子,稍微有一点名气,有一点眷属,有一点财富的时候,谁都格格不入,自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这可能不是佛教的一个行为。

你看虚空藏菩萨也是对观世音菩萨是这样的。地藏王菩萨也应该很恭敬的。不知道下面有没有。

所以观世音菩萨,现在是在佛陀的教法下,应该是很出名的了。

佛告:‘善男子,彼菩萨亦当来此。’

佛告诉刚才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会来的,到这里来的。”

那天跟除盖障菩萨也说观世音菩萨会来的。但是观世音菩萨忙得很,这几天,所以他到底能不能来,也不知道。因为他一会儿到地狱去,一会儿到饿鬼去,一会儿去阿苏啰国,他的日程安排是非常紧的。所以观世音菩萨,你不要想是原来的观世音菩萨。原来观世音菩萨还是比较闲的,现在人家都——是哇,什么?

(她说观世音菩萨跟上师一样,太忙了)这样啊,哈哈哈,你意思是我也下地狱了?哈哈哈,但是我没有,我是没有光,怎么办?我的光要隐没一下,不然它太亮了。万一真正发出光的话,怎么办?

刚才虚空藏菩萨问观世音菩萨什么时候来?佛陀说他会马上来的,“当来此”,他一定会来这里。

观自在菩萨出大力阿苏啰王宫时,祇陀林园忽然而有天妙华树、天劫波树,而有无数诸天鲜妙杂色庄严,上悬百种真珠璎珞,又悬憍尸迦衣及余种种衣服,树身枝条其色深红,金银为叶。复有无数微妙香树、殊妙华树,无数宝池有百千万杂色妙华充满其中。

然后观世音菩萨从大力阿苏啰宫殿当中出发,出发的时候,他就显现一些神变,什么神变?当他出发的时候,刚才祇陀园林里突然就出现了什么?天妙花树,还有天劫波的树,还有无数的诸天人的鲜花,各种颜色庄严的;在这些树上挂着种种的珍珠璎珞。还有我们前面所讲到的班扎勒嘎,憍尸迦天人的衣服,以及其他的种种的衣服也挂在上面。它的树枝是深红色的,金子和银子作为树叶,还有很多无数的微妙的香树。

藏文当中说还有很多的微妙的这种珊瑚。

还有殊妙的华树,有无数的宝池,千千万万的各种妙花所庄严的,等等。

出现如是时,

出现这么多的花、树、水池、珍宝等等,在这个世界出现了种种的这样的庄严的现象。

虚空藏菩萨白世尊言:‘彼观自在菩萨,于今何故而未来耶?’

这个时候虚空藏菩萨又白佛陀言:“佛陀,观世音菩萨怎么还不来?”

你看我们周围的环境是显现的很好的,但我并不是希求这些花、树,水池,这些,我很想见见观世音菩萨。

“佛告:‘善男子,彼观自在菩萨,从大力阿苏啰王宫出已,而有一处名曰黑暗,无人能到。

这个时候,佛告诉虚空藏菩萨:“善男子,这个观世音菩萨本来要来这里,说的好好的,但是他现在又安排了另一个行程,从大力阿苏啰王宫出发以后,他去了没有任何人能到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名字叫‘黑暗’,黑暗处,他去了那里了。”

我看夏天的时候,龙多活佛去的这些藏地的寺院很多的,一会儿在这里,一会儿在那里。确实,按理来讲,度众生如果以后有机缘,还是不要特别的执着我们自己的这种肉身。如果有一些真正是各方面的因缘具足,也去利益众生。各个地方去也是很好的。

观世音菩萨到一个没有任何人到的这样的黑暗世界,他到了那里去。

然后佛又告诉菩萨,

善男子,彼黑暗处日月光明之所不照,有如意宝名曰随愿,而于恒时发光明照。

“善男子,这个黑暗世界实际上没有太阳和月亮的光明照耀,他们只有一个,随着他们这些众生的意乐,有一个如意宝。”

这个黑暗的世界也算是比较不错的。

“这个如意宝,它恒时都发出光明,照耀整个世界。但在这里,主要住的无数百千万的众生是,夜叉和罗刹。”

下面会出现的,藏文当中这里也有罗刹,其实这是一个罗刹和夜叉的世界。我们知道,你看观世音菩萨他去的地方,应该是在我们六道当中,他一会儿去地狱,一会儿去饿鬼,一会儿去阿苏啰,现在正到了夜叉和罗刹世界,应该是他选择的这些地方,当然下面也会去一些天界啊、人间啊,等等这些地方都会去的。

所以这个黑暗的世界,实际上是罗刹和夜叉的世界。

于时见观自在菩萨入于其中,心怀欢喜踊跃奔驰,而来迎逆观自在菩萨,头面礼足而问讯言:

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去了这个地方,这些罗叉、夜刹,他们是非常的欢喜踊跃、大家都奔驰,跑来跑去,开始迎接观世音菩萨的到来。到了以后,他们开始向他的足下进行顶礼,还有问讯。

他们可能跟我们人世间基本上称呼是差不多。

“菩萨于今无疲劳耶?久不来此黑暗之地。”

“大菩萨,你来到这里,是不是很辛苦了,路上你累了没有,你是有神通的,不然如果我们坐车或者是走路来,这个地方是很远的,但是你应该不会累。你累了没有?你好长时间都是没有来到我们黑暗的地方,你这次来,真的,大家都一直等着你。”

以前肯定是观世音菩萨也是好像去过那里,因为他们等了很长时间,好久都是没有到这个黑暗地方。

刚才前面这些都是佛说的是吧?它的引号在哪个地方?……到时候你们看一下,看引号,到时候。

观自在菩萨言:“我为救度诸有情故。”

观世音菩萨说:“‘我为救度诸有情故’,我来的目的主要是救度诸有情。”

观世音菩萨到那里去,他有时候会说是我要救度无数的众生,有时候我为救度众生。我们以后有机会传这种法,也是应该有这样的一个目的。我去这里并不是参观旅游,也并不是在这里做生意,也并不是在这里做个什么其他的事情。

我们好多道友去的话,我到这里的目的是什么?我去看病;我到这里的目的是什么?修养;我到这里的目的是什么?确实,也许可能现在环境不允许。其实如果相续当中真正有像观世音菩萨那样的这种慈悲心,不管到哪里,哪怕是讲一个简单的法要,应该以这个目的去的。

时彼药叉、罗刹,以天金宝师子之座而请就坐,于是菩萨为彼药叉、罗刹说法:

在这个时候,那里的药叉和罗刹,他们用天金宝做师子座,请观世音菩萨坐在那上面,菩萨为药叉和罗刹说了佛法。

说的佛法是什么?

“汝当谛听!有大乘经,名《庄严宝王》。

他说:“你们药叉和罗刹,好好的谛听,我要开始给你们讲法。讲的法的内容是什么?就是大乘经,它的名字叫《庄严宝王》。”

我们现在可能有些人想:啊,释迦牟尼佛讲这个故事,这部经是不是释迦牟尼佛之前就存在?应该是的,下面会讲的。像我们续部里面,还有包括《妙法莲华经》,有些经典,当时释迦牟尼佛没有出世的时候,前面的无数佛已经说过的,释迦牟尼佛再次的把这个说的,这么一个事情。

所以说,当时观世音菩萨讲了这部经,说:我要讲这个法,讲这个法有什么样的功德。

若有得闻一四句偈,而能受持读诵,解说其义,心常思惟,所获福德无有限量。

如果有听闻《大乘宝王经》的四句偈颂,并且能受持读诵,还有自己能了解,给别人讲解,自己心里经常思维,他所获得的功德无有限量的。

我们以后不一定像观世音菩萨那样到罗刹国去讲的,但是我们人世间去讲的话,应该是可以的。有些人以后有机会,即便是我即生当中不能弘扬,我要发愿:我生生世世把这部经弘扬到一些世界去。我觉得我们有时候人间也是,怎么讲?前辈的那些大成就者,译师们已经翻译了,但是我们人间明明是有经典,《大乘宝王经》是有,但是我们也没有请观音菩萨来讲,也没有请其他的善知识来讲。

我昨天是想了一下,《大乘宝王经》,不管是藏传的历史,汉传的历史,应该是按照藏传的历史,可能大概是公元五六世纪,在那个时候都是应该——如果按照拉托托日那个时候开始算。汉传的话,至少离现在一千多年,因为天息灾,当时是1000年的时候示现圆寂的。他当时多少岁,好像那天我们没有记得很清楚,因为印度它的出生年月日也许不是很详的。

印度以前的历史上来看,很多都是不记文字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吠陀也好,佛教也好,好多班智达全部都是背诵。如果书面讲,大家都会笑话的。所以我们,哈哈哈哈,全是背的。所以很多文献在印度的历史上都失传了。因为背的再好,人死了以后,尸体也没有了。

所以我们有时背诵很好的,但是还是要记录下来。你们也是在临死之前,还是留一点著作给人家,不然的话你五部大论全部背的好好的,突然得个癌症死了话,那谁都听不到你的声音,有点可惜。

所以像天息灾当时翻译来讲的话,因为译经院建立的第二年就开始翻译,这样至少是一千多年。一千多年当中,看看我们汉传佛教的寺院里面,多少人知道有这么一个经典。所以这么有功德的经典——虽然这些译师们慈悲心已经译出来了,可是我们后人没有把它弘扬,可能在比较小的地方弘扬过,但是大规模的、大范围的应该是没有弘扬过的。这个历史上应该,尤其是在汉地,如果有历史的记载应该是可以的。

最近他们编辑的观世音菩萨的一些功德当中,我觉得汉传佛教的很多大德也是经常修持观音心咒的,六字真言的这些人是非常多的,但是确实这部经典也是没有弘扬。

所以有时候看到观世音菩萨对罗刹和夜叉世界都弘扬的那么成功,我们人世间,我们这么有功德的经也没有怎么弘扬开来,也是比较遗憾的。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自己听到这部经典是非常幸运的。确实它是在显宗当中的一个闻解脱的法门,是这样的。

善男子,所有微尘,我能数其如是数量。

“善男子,大地上所有的微尘,总共的数字是多少,我可以数得出来。”

善男子,若有于此《大乘庄严宝王经》,而能受持一四句偈所获福德,而我不能数其数量。

“但是善男子,如果有人受持《大乘庄严宝王经》当中一个偈颂的功德,我没办法说出它的量,不能数出它的量。”

下面他讲的比喻:

若以大海所有之水,我能数其一一滴数;若于此经有能受持一四句偈所获福德,而我不能数其数量。

“如果大海当中的所有的水,很多很多的水滴组成的,这些水滴我可以数得清清楚楚的,但是这部经典当中的受持一个偈颂所获得的福德,我也是不能数其数量。”

这个当时是观世音菩萨说的,观世音菩萨给罗刹世界讲这个功德。

我觉得我们在座的各位,确实没有死之前,听到这部经是很好的。我不是前两天说了,我当时给我们的居士林的那些堪布,我让他们尽快讲一下,有些老人可能快走了,让他们快讲的。这个都是已经 10 年前了,后来有一个堪布他自己也死了。所以人生无常,都是这样的。

但不管怎么样,我想你们在座的各位也是应该没有死之前,听到这部经典,如果你不相信因果,另当别论。如果相信因果,确实这些功德是非常大的。

假使十二殑伽河沙数如来应正等觉,经十二劫俱在一处,恒以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及余资具奉施供养如是诸佛,而亦不能说尽;

“假使说十二殑伽河沙的如来正等觉面前,经过十二个劫当中,以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以及其他的各种各样做供养,这些供品做供养,功德不可说尽。”

这句话跟前面的这种方式稍微有一点不同的,因为前面是观世音菩萨说这个我能数的清楚,但是这部经典的功德是说不清楚的。前面如果十二个如来面前,在十二个劫当中种种供品,这个功德说不尽的。

如是福德数量,非唯于我在黑暗处说不能尽。

“同样的道理,这部经典的四句偈以上,如果受持的福德和数量,‘非唯于我在黑暗中说不能尽’。”

好像汉文当中跟藏文稍微有一点点差别。汉文当中有两个否定词,前面说佛陀的供养功德是说不尽的,对这部经典的功德,并不是我一个人在黑暗这个地方不能说尽。如果不能说尽,两个否定,好像跟前面的有点不是很通的。

藏文当中说:受持这四句偈的福德,我一个在黑暗世界当中,怎么能数的尽呢?好像有这么一个,更何况我一个在黑暗世界当中,怎么能说的尽呢,好像带有这样的。

十二个恒河沙数的佛的提法前面也出现过,或者是他的这种说法,比如是在十二个佛面前这样供养的功德与,怎么讲?或者跟受持这部经典的四句偈颂的功德相比,这部经典的功德无法说尽,是不是这样好一点?

汉文当中我看了半天的时候,好像解释的时候,稍微难一点,但是在藏文当中,虽然跟前面的这种功德的提法的风格有点不同,但是它可以说的清楚的。

这个你们再看看怎样的。这是第三个方面的比喻。

第四个呢:

善男子,又如四大洲人,各各以自所居舍宅造立精舍,而于其中以天金宝造千窣堵波,

“善男子,如果我们整个四大部洲的人,各个都在自己屋子里面造了精舍,在精舍当中以天人的金宝来造什么?造一千个窣堵波。”

窣堵波是佛塔的意思。

而于一日悉皆成就种种供养所获福德,不如于此经中,而能受持一四句偈所获福德。

“每一天用种种的供品来进行供养的福德是非常大的。但这个功德根本没办法比受持这一部经典当中的四句偈颂的功德大。”

意思是我们世间上所有的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家里造一千个塔,每天都是供养。藏文当中好像还有装上各种不同的舍利,每天都是这样的。但不管怎么样,有这么多的佛塔面前做供养,其实是确实是不如受持这部经当中一个偈颂。

我们这部经当中的一个四句偈颂,可能偈颂也不多,但是有一些偈颂也好,或者是有一些长行文的四句,自己记住,这个功德是非常非常大的。

所以我们现在造佛塔,不要说这么多的佛塔,甚至可能我们造七个佛塔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真正懂得这样,这就是佛陀说得;造佛塔有功德,也是佛陀说得。我们学习和受持、读诵,或者听闻这个佛经有这么大的功德,也是佛陀说的。

所以大家应该以虔诚的心来想一下,我为什么说你们没有死之前,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部经典,确实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善男子,如五大河入于大海,

观世音菩萨又说:“善男子,如果五大河入于大海。”

我们南瞻部洲的五大河[2],好像《中阿含经》,还有《大毗婆沙论》里面都有。

如是流行无有穷尽;若有能持此大乘经四句偈者,所获福德流行亦复无尽。”

“五大河入于大海,这种流行是无有穷尽的,如果能受持大乘经典当中的四句偈颂,所获得的福德是无有穷尽的。”

所以这里面给他们讲了一个这部经典的功德,观世音菩萨给罗刹——我们也是有时候可以去一下一些不同的地方,给大家念个观音心咒的传承,如果时间安排来得及的话,给他们多讲一点;如果实在是来不及,这里面的——你看观世音菩萨也是到了药叉世界,只是把这个片段讲了,并没有把所有的《大乘宝王经》全部给他们念传承。不然观世音菩萨也忙得很,所以有点困难的,他只是讲到这一段,这部经典的功德。

我们不管是在任何的场合当中,在寺院里面也好,在企业当中,在监狱里面,去非洲也好,欧洲也好,美洲也好,印度也好,尼泊尔也好,孟加拉国也好等等。如果你们去带着《宝王经》,把这部分,你可以说:“我今天没有很多的时间,但是在这里,我是按照观世音菩萨的传承,今天给你们讲一下《大乘庄严宝王经》,这部经典是什么……。”

你可以重复一下,观世音确实是功德很大的。

“‘时彼药叉、罗刹,白观自在菩萨言:“若有有情而能书写此大乘经,所获福德,其量云何?”

这个时候,在那里的药叉、罗刹这些,开始请求观世音菩萨:

“如果有有情要书写这部经典,所获得的功德是怎么样?”

观世音菩萨说:

“善男子,所获福德无有边际。若人有能书写此经,则同书写八万四千法藏而无有异。

“善男子,所获得的功德也是无边无际的。如果有些人书写这部《大乘宝王经》,相当于是已经书写了八万四千法藏,没有任何的差别。”

你看现在,我们不管是汉传的、藏传的,整个大藏经,八万四千法门的部分的,还有天界当中,龙宫当中,还有邬金刹土。在不同的其他的世界当中都有经典和续部。所以我们现在的人间的这些大藏经还是不全的。如果我们把这部分经典写一遍,这个功德是等于已经书写了八万四千法门,所以我们到时候也应该印一下这部经。反正我们这次,我们前一段时间短短的时间当中,他们印经处,我们复印室已经印了,你们还是已经有八万四千法门的功德。所以你们小小的复印室也是个很伟大的建筑,你们那里已经印过八万四千的法,真的,这些功德还是很大的。

以后我们也可以,就像去年我们讲《地藏经》的时候,也是说了,后来也造了一些地藏像,现在当然也没有统一安排,到时候再看,现在也不用什么交钱,我们也不知道以后怎么样。现在不知道。因为印多了,这边现在放的地方都没有,好多,包括我的有些书,这些都是放在其他地方。所以你们也不要,自己有了一点钱,马上印了,然后自己没办法,扔到我们门口上。不要这样,我们处理起来也是有点难。如果自己有本事,自己印,自己发,自己在外面去弘扬,你就印一大口袋来,在十字路口给别人——谁都不理你了,认为你有问题。

是人当得转轮圣王,统四大洲威德自在,面貌端严,千子围绕,一切他敌自然臣伏。

“这个人会转生成转轮圣王,统治四大部洲,具足威德自在,相貌端严,有一千个太子围绕着你,你的一切敌军自然而然全部消灭。”

你看现在这些,怎么讲,打仗还是要靠其他国家的武器,这样的话,不如印一些《宝王经》,这样对方就没有了。现在俄乌战争越来越升级,最后两边都是已经筋疲力尽了,还在以嗔恨心,互相以牙还牙。

真的,有时候众生是很可怜的。因为嗔恨心的原因,因为贪心的原因,本来是在地球上,大家都是互相尊重的,这样的生存完全都是可以。现在有的资源,尽量的不占有,尽量的共享,对后代留一点。我们短暂的几十年的这些人,应该是可以够的。

可是人,真的有时候,我们看到我们这个世界的人类,还是很愚痴的,造各种各样的兵器,你和我这样争来争去,最后自己和他人都毁坏。做的很多事情是很可怜的。但是这个事并不是我们说了算。很多老头子说了算,七十岁以上的老头子说了算。

哈哈哈哈哈,对吧。

别战争了,大家念念观音心咒,拿个转经轮,种一点田哪,这样坐着,多好呦。

看到这个世界很可怜的。

若有人能常时但念此经名号,是人速得解脱轮回之苦,远离老死忧悲苦恼。

“如果有些人恒常念诵这部经的名号,《大乘宝王经》,这个人很快的时间当中,解脱轮回的痛苦,远离老死、忧伤、悲哀等这样的痛苦。”

藏文当中还有生老死病,都有,离开生老死病,还有各种痛苦。

所以现在这样的末法时代,大家也是多念多看。如果实在,其他都没办法,这部经典的名称多念一些,“南无大乘庄严宝王经” !

把经名这样念,对世界和对个人很有意义。

是人于后所生之处能忆宿命,其身常有牛头栴檀之香,口中常出青莲华香,身相圆满具大势力。”

“如果这样,后世不管是转身到哪里,也可以回忆起自己的前世,而且身体经常也是出现牛头檀香的味道,口中也是经常出现青莲花的香味,身体也是圆满、庄严,没有疾病。”

我们有些人是走路都是很难的,对吧,左边拿个拐杖,右边拿个拐杖,怎么讲,好像是在跳舞一样的。但是如果这部经,经常念诵,经常祈祷,有时候我们把它放在佛堂里面做供养顶礼,如果说的小一点,对自己的健康,对自己的身体有非常大的帮助。

说是法时,彼诸药叉、罗刹,有得预流果者,其中或有得一来果者,

说这个法的时候,这些药叉和罗刹,他们有些获得了预流果,有些获得了一来果。

好像不来果和阿罗汉都没有,他们可能身份的原因。

作如是言:“唯愿菩萨且住于此,勿往余处。我今于此黑暗之地,以天金宝造窣堵波,又以金宝造经行处。”

这个时候他们特别开心,大家异口同声的:“请观世音菩萨永远都住在我们这个地方,你千万不要去别的地方,我们这个黑暗的地方可以给你专门造天金宝的佛塔,也可以给你造天金宝的一个特别好的住的地方,给你造一个小小的玻璃房,怎么样?我们可以给你外面创造。”

其实现在有些居士也是这样的,有时候给他们讲讲课,他们虽然不一定得到预流果和一来果,但是至少是有些城市里面的人得到了心里疲劳的休息,感觉很好,对很多善知识说:你能不能住在这里?

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也是,他不想待在那里,他的目的并不是他住着一个特别豪华的屋子里面,他不是这样想的。如果是一个凡夫人的话:“这些罗刹还不错的,听说罗刹不好,但是对我很好的,那我待在这里。可能会在这里建造什么。”

但没有这样的。

是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言:“我为救度无数有情,皆令当得菩提道故,欲往余处。”

这时候观世音菩萨摩诃萨跟他们讲:“我是要救无数的众生,让他们获得菩提道,所以我要想去别的地方。”

我并不是待在这里,你看他现在讲完了以后,是离开的。

其实我们有些确实也是,将来如果有各方面的机缘,如果稍微得到一点稳定,这样,在不同的地方这样讲讲法,哪怕是短短的一个偈颂的功德,这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观世音菩萨他要去其他地方的。

时诸药叉、罗刹各各低头,以手搘揌徘徊意绪而思惟之,作如是言:

这个时候,药叉和罗刹,他们个个都是低着头,用手来托着腮帮子,或者互相徘徊,心理也是很复杂的,大家都在思维,现在我们怎么办?

“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舍此而去,于后谁能为于我等说微妙法?”

“今天观世音菩萨舍弃这里,要去其他地方,以后我们在谁面前求微妙的法。”

你走了以后我们怎么办?你可不可以住在这里,你待在这里,确实你还是帮助非常非常大的。他们一直这样说的。

但这样,观世音菩萨也没办法留住的。

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于是而去,彼诸药叉、罗刹悉皆随侍而送。

观世音菩萨离开那里,离开的时候,药叉和罗刹也是跟在后面,开始送他,送到很远、很远、很远的地方。

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言:“汝等而来已远,应还所住。”

那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告诉他们:“你们现在来了很远的了,再不要来了,停住给我,你们先回去。”

再来我不高兴了,你们不要来,不然我要去天界了。去天界你们这些药叉罗刹是没办法的。你们到了天界和药叉之间的分界线,高速公路的路口,在这里,你们自己回去,你们可以送到这个地方为止。

时诸药叉、罗刹头面著地,礼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足已,还归本处。

这个时候,那些药叉和罗刹在地上开始向观世音菩萨进行顶礼以后,就回去了。

你看送行的时候,有些说送的时候不能磕别离的头。以前讲过,当时冈波巴离开米拉日巴的时候,米拉日巴他送到一个桥那里,让他不要顶礼。但是后来好像他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想到上师的恩德,然后在桥边几次顶礼以后,再也没有见过。也有这样的说法[3]。

还有以前有一个益西江村(益喜尖参),他的传记当中[4]也有这样的,当时他的上师离开的时候,上师说你不要顶礼,给我们留下一个再次见面的机会。但是后来他想到了上师的这种恩德的时候,实在是没办法控制自己的信心和情绪,不管怎么样,都是向上师足下也做了一些顶礼。所以后来也没有见成。

这种说法是有的。藏传佛教当中有一些口诀当中也有这种说法,以前上师如意宝也有一次提过。可能也不一定,有些虽然顶礼了,但是后来也有见得到的。这种现象是有的。

但不管怎么样,那些药叉和罗刹,向观世音菩萨面前顶礼以后,回去了。观世音菩萨有没有再次去,倒不太清楚,历史上是不明显。

“‘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犹如火焰上升虚空而往天宫,

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像火焰一样上升到虚空当中,到天宫去。

其实我们也像观世音菩萨,像火焰一样的,到天界、到阴间,也不用办什么手续,也不用办护照,也不用经过签证,或者也不用做核酸检测,哈哈哈,想去的时候你就可以去,多好。

谁也不会问观世音菩萨:“你有没有三天两检?”最近说我们这些技术人员和这些,10月31 号之前可能是三天两检,还是两天一检,两天一检?三天一检?忘了,反正可能也要做。如果他们通知,你们到时候,我们可能分开还是怎么的,反正应该是从明天开始的,一直在,男众、女众的区域当中都有做核酸的。这样你们还是隔一天、隔两天的,都去一下,对自己也没什么危害,顺便,那个也没什么。

好像他们整个甘孜州有数字,如果数字报不上去,整个各方面的看法,也有各种说法。凡是 31 号之前,我们相关的有些可以去的,如果他们接到通知,或者自己做这些,或者是自己需要,包括我们的什么买菜的,到县上的、取包裹的,有时候也有这样的。在里面做核酸可能更好一点。

这样数字就上去了,因为要求是所有总人口的30%的人必须做核酸。整个甘孜州这么一个要求,所以我们也是,他们是要求每天都这样的。但是我们每天实在不行,也是讲了,我们可能每天都——这里的闻思修,各方面都比较忙,这样三天一检,还是三天两检,看看怎么样。后来好像答应了,这样,你们到时候也看看情况。

所以观世音菩萨是不需要这些的,自己上到天宫当中,到了天界,现在你看,观世音菩萨,真的很羡慕,到处去度众生。我们作为一个发大乘菩提心的人来讲,观世音菩萨的发心——我们还是应该心里要发这个心,不管有没有能力,即生当中弘扬这样的法。但是以后应该是有机会。

其实有时候能利益众生的话,也并不是有智慧的原因。有些特别有智慧的人,真正去利益众生的时候,也不一定有利生事业的。有些智慧是一般,但是可能心很好,行为很好,自己的人际关系,这些可能好的原因,所以利益众生的事业很广大的。

所以现在从表面上看来,我们这里,应该每天那么多人听课,基本上每个人都可能会弘扬这部经典。但是今后有没有因缘,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如果有的话,自己也应该想弘扬,这样的话,尤其是我们下面会讲到全部是观世音菩萨的“嗡嘛咪呗美吽”的功德,这个功德是最容易、最简单的。因为现在网络不能直接使用,如果像以前一样,网上大家互动,可能很多人,真的是在一段时间当中大家念观音心咒,以后这个法弘扬的很不错。

但是现在我们只要得到传承以后,你们以后可能要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的,一会儿上去,一会儿下去,或者是一会儿去其他的国家,其他的地方,像观世音菩萨是不需要护照的,所以很羡慕的。

到彼天上现婆罗门身。

观世音菩萨到了天上,又换了一个身份,显现成了一个婆罗门的身份。

藏文当中说是净居天,天众当中去了。

这里好像去天界只教化了一个众生,其他都没有。

哈哈哈。

有时候观世音菩萨也是为了一个众生,又跑到天界去,不过他有神变,想去那里都可以。如果我们有神变的话,我们也可以去的。

彼天众中,有一天子名妙严耳,而常贫穷受斯苦报。

有一个天子,他叫做是妙严耳,他非常贫穷,也是感受果报的一个可怜的天人。

时观自在菩萨所现婆罗门身,诣彼天子所,到已告言:“我患饥馁而复困渴。”

观世音菩萨,显现婆罗门的身份到了天子身边,告诉天子:“我现在又渴又饿,你能不能给我一些吃的、喝的?”

时彼天子垂泣而告婆罗门言:“我今贫匮,无物所奉。”

这个天子特别痛苦的,非常伤心,边哭边告诉观世音菩萨:“我自己特别的贫穷,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

我自己都是这么穷,这么痛苦,哪有东西给你。

婆罗门言:“我功所须,必应相馈乃至少分。”

婆罗门说:“我的要求不高的,只要一点点,馈赠我很少的,就可以。”

只要给我结上一个很小的缘就可以了,我要求也不高。这样的话,天子他也可能没有办法拒绝。

时彼天子俯仰入宫搜求所有,忽然见其诸大宝器,复盛异宝盈满其中,复有宝器满中而盛上味饮食,又有严身上妙衣服盈满宫中。

他俯仰入宫,去找一些吃的。他回到自己的宫殿去找一些吃的。进去以后,忽然看见他们天人的宝器,全部都是已经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金银财宝,宝器当中也盛满了各种美味佳肴。还有他的天宫当中,身上穿的这些妙衣,天人的妙衣到处都挂满了。

可能天子他自己的一个宫殿还是怎么的,他一去家里不像以前一样又苦又穷又痛苦的。

时彼天子心怀思惟:“今此门外婆罗门,决定是其不可思议之人,令我得是殊常之福!”

这个时候他心里这样想的:“门外的婆罗门不是一般的,决定是不可思议的人。他对我带来非凡的,或者不是寻常的这么一个福德给我。”

于是请彼大婆罗门入其宫中,

他马上请婆罗门入到他的天宫当中。

他现在已经有了,以前是因为贫穷,所以不给。现在是已经有了,不应该吝啬不给的。

持天妙宝及天上味饮食以奉供养,受斯供已而咒愿

他就把天人的珍宝、妙衣、饮食,全部都是给婆罗门供养。婆罗门接受以后也很欢喜,他就开始咒愿。

咒愿也可以说是回向,也可以是送吉祥。

言安乐长寿。

“请你安乐、长寿。”

因为他本身可能是病人,也是个比较穷的人。婆罗门,观世音菩萨亲自给他回向。

时彼天子白婆罗门言:“贤者,为从何方而来到此?”

这个时候天子对婆罗门说:“贤者,你是从哪里来的?”

现在开始问,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婆罗门言:“我从祇陀树林大精舍中,于彼而来。”

婆罗门说:“我是从祇陀树林精舍来的,来到这里的。”

天子问言:“彼地云何?”

天子问:“这个祇陀精舍是什么样的?到底在哪里?”

婆罗门告言:“彼祇陀林精舍之中,其地清净,出现天摩尼宝庄严劫树,又现种种适意摩尼之宝,又现种种宝池,又有戒德威严具大智慧无数大众出现其中,彼有佛号尾舍浮如来。于是圣天所住之地,有如是变化出现之事。”

婆罗门就开始讲:“祇陀精舍,特别清净。在那里有种种天人的珍宝,庄严的树,还有种种的摩尼宝,种种的宝池,有持戒严谨,具有智慧的、无数的僧众也在那里。更重要的,那里有一个佛陀,叫做是尾舍浮如来,尾舍浮如来居住的地方就是在那里。而且这一切的器世界和有情世界都是如来的幻化,他的神变和幻化显现出来的,特别庄严。”

时彼天子白言:“贤者,云何大婆罗门,

这个时候天子说:“贤者,为什么你是个婆罗门?我有点不相信。”

他觉得这个可能不是婆罗门,婆罗门来到天界好像有点不可能的。

宜诚谛说,

“你如实的,真诚的,可不可以告诉我,你怎么是婆罗门?”

他看到好像婆罗门这么有本事,而且他是从这个佛陀面前来的,肯定是了不起的一个人。

为是天耶?为是人耶?贤者,于今云何出现斯瑞?”

他看了以后觉得:“你到底是天,还是人,还是什么?

您看我今天所住的这些地方,你看我的屋子里,原来是特别贫穷,现在到处都是珍宝的。所以出现这么多的瑞相,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肯定不是婆罗门。

时婆罗门言:“我非是天,亦非是人。我是菩萨,为欲救度一切有情,皆令得见大菩提道。”

这个时候婆罗门说:“我说实话,我也不是天人,也不是人,我是个菩萨,我是为了救度一切有情,让他们得见大菩提的道,所以来到这里。

于是天子既闻斯已,即以天妙宝冠庄严珥珰,持奉供养而说偈言:

这个时候,天子特别的欢喜,听到以后,马上把自己的宝冠,还有耳环这些全部都供养观世音菩萨。他赞颂这么一个功德:

“我遇功德地,远离诸罪垢,如今种胜田,现获于果报。”

“我今天终于有机缘,遇到了一个功德地;今天远离了我的相续当中所有的垢染;今天种下这样的福田,今天获得了这样的果报。”

他的果报可能也主要获得了天界的这些福报吧。

“‘于是天子说斯偈时,彼婆罗门化度事讫,而出天宫,即时而往师子国内;

这个天子说完的时候,婆罗门把那里天人的度化众生事业暂时告一段落。从天宫当中消失,来到了人间的师子国内。

师子国可能是现在的斯里兰卡。

到已,于诸罗刹女前当面而立。其所现身,相貌端严殊色希奇,诸罗刹女见斯容质而起欲心,既怀欣慕,于是移步亲近而告彼言:

到了以后,这里有很多罗刹女显现在她面前。罗刹女看到他以后,这个人的身相特别的庄严。她们见到以后,对他产生贪心,特别喜欢他。可能有一个,亲近到他的面前,告诉说:

“可为我夫!我是童女,未经适娉,愿为我夫!今既来此,勿复余去!如人无主而能为主,又如闇室为燃明炬,我今此有饮食衣服,库藏丰盈,及有适意果园、悦意水池。”

“你可以做我的丈夫,我是童女,以前也没有染污过。我没有丈夫,你来到这里以后,再也不要去其他地方,可以做我的主人。你让我的暗室当中有了一个明灯。我这里吃的、穿的、宝藏什么,应有尽有,还有花园、水池都有,你住下来。”

这里没有说他显现什么样的身相,没有说。

观世音菩萨告诉罗刹女:

告罗刹女言:“汝今应当听我所说。

他就告诉罗刹女:“你先不要忙。”

呵呵。他一接触以后就开始这样,可能因为他长得太好看了。

罗刹女言:“唯然愿闻,旨谕云何?”

罗刹女说:“那你说吧,你要想说什么?”

“我今为汝说八正道法,又为说四圣谛法。”

他说:“我今天不想什么其他的,我想给你讲个八正道和四谛法。

时罗刹女得闻是法各获果证,有得预流果者,或得一来果者,无贪瞋痴苦,不起恶心,无杀命意,其心乐法乐住于戒,作如是言:

罗刹女说,可以,没问题。她听了以后,她们这些各个都获得了果,有些是预流果,有些是一来果,然后她们没有了贪嗔痴,不起恶心,不起杀害的心,而且她们的心经常乐于住在法上面,也住于戒律当中。

作如是言:“我从今已去而不杀生!如南赡部洲奉戒之人,清净饮食如是活命,我自于今活命亦尔。”

这个时候他们说:“我从现在开始不害众生。”

本来罗刹女经常害众生嘛。

“以后就像南瞻部洲持戒的人一样,清净饮食而生活。”

罗刹女以后也是清净生活,不会害任何的众生。

于是罗刹女,不造恶业,受持学处。

所以罗刹女以后不造恶业,受持戒律。

“‘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出师子国,而往波罗奈大城秽恶之处。

观世音菩萨从师子国度了这些罗刹女后,从师子国出,往波罗奈大城,它是很秽恶的国家。

有些说是鹿野苑,但好像与鹿野苑有点不同,藏文说是(藏音),也是另外一个城市,到时候查一下。

波罗奈,我们前面也是遇到过这个城市,但名字是一样的,不一定是相同的。

彼有无数百千万类虫蛆之属依止而住。观自在菩萨为欲救度彼有情故,遂现蜂形而往,于彼口中出声作如是云:

在这里百千万无数的虫蛆住在那里。观世音菩萨为了度化他们的缘故,他就显现成一个蜜蜂的形象,口中做这样的声音:

“曩谟没[马+犬]野”

南无佛陀耶!

它后面的字,有点点的这样的。意思是南无佛陀耶!

我们《大圆满心性休息》的第八品当中也是引用了这一段[5]。在我原来译的时候,《宝箧庄严经》,意思应该是一样的。我们都记得很清楚,当时讲恶劣的众生最后也是获得成就的,这个当中的一个教证。

当时是说的是蜜蜂嗡嗡的声音,嗡嗡嗡。其实蜜蜂是嗡嗡嗡,藏文当中有个嗡嗡的声音。汉文当中是没有说,可能嗡嗡的,看起来是嗡嗡的声音,实际上是它们的语言来讲,应该“南无佛陀”这个意思。

“‘彼诸虫类随其所闻,而皆称念亦复如是。由斯力故,彼类有情,所执身见虽如山峰及诸随惑,金刚智杵一切破坏,便得往生极乐世界,皆为菩萨,同名妙香口。

这些虫类听到以后,全部也是如此的称念,因为这个加持力,这些有情全部把相续当中二十个萨迦耶见,依靠金刚智慧杵全部都破坏。最后他们都往生到极乐世界。所有的这些菩萨的名称,统称为是叫做妙香口。

今天讲到这里。


[1] 八大菩萨:金刚手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王菩萨、弥勒菩萨、除盖障菩萨。

[2] 《大毗婆沙论》:“如贍部洲。有五大河。一名殑伽。二名閻母那。三名薩落瑜。四名阿氏羅筏底五名莫醯。如是五河。”

[3] 冈波巴在密勒(日巴)尊者前住了十三个月,其时三十二岁,于虎年时(离开尊者)前往卫地。临行时尊者为之送行,至一赤杨树林之地,其地有一溪流和一个小石桥。尊者说道:“乌巴顿巴!为了尊重缘起的原故,我不想走过河那边去,让我们父子二人就在这里谈谈吧。你把背囊放下,就坐在这儿吧。”尊者就在桥头上结半跏趺坐。冈波巴朝尊者之右脚方向顶礼多次,然后把头放在尊者的莲跏上,一面流泪一面祈祷。尊者对这个缘起兆头显得十分不高兴。——摘自《冈波巴大师传》。说明:此可能表示这次分别以后,冈波巴这辈子当中永远见不到尊者,事实上冈波巴亦未能为尊者送终。

[4] 如益喜尖参大师的传记中所记载的那样;当他离别他的上师赤南木卡藏时,他的上师对他说:“你不要磕离别头,不久还会见面。”他离开上师的住地后,回想起上师教诲之大恩,情绪激动难以抑制,就朝上师的禅房磕了几十个头才离开。不想这小小的违背师言,竟然造成了终身的遗恨,此后再没有见到上师。——摘自《菩提道次第心传录》

[5] 《入行论广释》098:“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引用过《宝箧庄严经》的一个教证:观世音菩萨到耶扣谋杰大城市时,此地肮脏的粪便处住有成百上千种昆虫。尔时观世音菩萨化为蜜蜂,发出嗡嗡声,义为“顶礼佛陀”,其余虫类听此亦随念“顶礼佛陀”。以此功德和加持力,这些昆虫最终皆成菩萨,名为“口香”,往生到极乐世界。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又《宝箧庄严经》中云:“大悲尊主观世音菩萨至斯里兰卡,见耶扣谋杰大城市粪便处住有成千上万种昆虫,尔时观音菩萨化为蜜蜂形象,发出嗡嗡声,义为顶礼佛陀,其余虫类听此亦随念顶礼佛陀,从而以智慧金刚摧毁二十种萨迦耶见,终皆成为菩萨,名为口香,往生到极乐世界。””

大乘庄严宝王经》

宋·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

三藏沙门天息灾·奉诏译

第7课经文

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大力阿苏啰王言:"我今欲往祇树林园,彼于今日大众集会。"

是时,观自在菩萨放无数杂色光明,所谓青色光明、黄色光明、红色光明、白色光明、玻胝迦色光明、金色光明等,如是光明往尾舍浮如来前。时有天、龙、药叉、啰刹娑、紧那啰、摩护啰誐并诸人等悉皆集会,复有无数菩萨摩诃萨亦皆集会。

于是众中,有一菩萨名虚空藏,从坐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今此光明为从何来?"

佛告:"善男子,今此光明,是观自在菩萨在大力阿苏啰王宫中,放斯光明而来至此。"

时虚空藏菩萨白世尊言:"我今以何方便而能见彼观自在菩萨?"

佛告:"善男子,彼菩萨亦当来此。"

观自在菩萨出大力阿苏啰王宫时,祇陀林园忽然而有天妙华树、天劫波树,而有无数诸天鲜妙杂色庄严,上悬百种真珠璎珞,又悬憍尸迦衣及余种种衣服,树身枝条其色深红,金银为叶。复有无数微妙香树、殊妙华树,无数宝池有百千万杂色妙华充满其中。

出现如是时,虚空藏菩萨白世尊言:"彼观自在菩萨,于今何故而未来耶?"

佛告:"善男子,彼观自在菩萨,从大力阿苏啰王宫出已,而有一处名曰黑暗,无人能到。善男子,彼黑暗处日月光明之所不照,有如意宝名曰随愿,而于恒时发光明照。彼有无数百千万药叉止住其中。"

于时见观自在菩萨入于其中,心怀欢喜踊跃奔驰,而来迎逆观自在菩萨,头面礼足而问讯言:“菩萨于今无疲劳耶?久不来此黑暗之地。”

观自在菩萨言:“我为救度诸有情故。”时彼药叉、罗刹,以天金宝师子之座而请就坐,于是菩萨为彼药叉、罗刹说法:“汝当谛听!有大乘经,名《庄严宝王》。

若有得闻一四句偈,而能受持读诵,解说其义,心常思惟,所获福德无有限量。善男子,所有微尘,我能数其如是数量。

善男子,若有于此《大乘庄严宝王经》,而能受持一四句偈所获福德,而我不能数其数量。若以大海所有之水,我能数其一一滴数;若于此经有能受持一四句偈所获福德,而我不能数其数量。

假使十二殑伽河沙数如来应正等觉,经十二劫俱在一处,恒以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及余资具奉施供养如是诸佛,而亦不能说尽;如是福德数量,非唯于我在黑暗处说不能尽。

善男子,又如四大洲人,各各以自所居舍宅造立精舍,而于其中以天金宝造千窣堵波,而于一日悉皆成就种种供养所获福德,不如于此经中,而能受持一四句偈所获福德。

善男子,如五大河入于大海,如是流行无有穷尽;若有能持此大乘经四句偈者,所获福德流行亦复无尽。”

时彼药叉、罗刹,白观自在菩萨言:“若有有情而能书写此大乘经,所获福德,其量云何?”

“善男子,所获福德无有边际。若人有能书写此经,则同书写八万四千法藏而无有异。是人当得转轮圣王,统四大洲威德自在,面貌端严,千子围绕,一切他敌自然臣伏。"

"若有人能常时但念此经名号,是人速得解脱轮回之苦,远离老死忧悲苦恼。是人于后所生之处能忆宿命,其身常有牛头栴檀之香,口中常出青莲华香,身相圆满具大势力。”

说是法时,彼诸药叉、罗刹,有得预流果者,其中或有得一来果者,作如是言:“唯愿菩萨且住于此,勿往余处。我今于此黑暗之地,以天金宝造窣堵波,又以金宝造经行处。”

是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言:“我为救度无数有情,皆令当得菩提道故,欲往余处。”

时诸药叉、罗刹各各低头,以手搘揌徘徊意绪而思惟之,作如是言:“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舍此而去,于后谁能为于我等说微妙法?”

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于是而去,彼诸药叉、罗刹悉皆随侍而送。

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言:“汝等而来已远,应还所住。”

时诸药叉、罗刹头面著地,礼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足已,还归本处。

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犹如火焰上升虚空而往天宫,到彼天上现婆罗门身。彼天众中,有一天子名妙严耳,而常贫穷受斯苦报。

时观自在菩萨所现婆罗门身,诣彼天子所,到已告言:“我患饥馁而复困渴。”

时彼天子垂泣而告婆罗门言:“我今贫匮,无物所奉。”

婆罗门言:“我功所须,必应相馈乃至少分。”

时彼天子俯仰入宫搜求所有,忽然见其诸大宝器,复盛异宝盈满其中,复有宝器满中而盛上味饮食,又有严身上妙衣服盈满宫中。时彼天子心怀思惟:“今此门外婆罗门,决定是其不可思议之人,令我得是殊常之福!”

于是请彼大婆罗门入其宫中,持天妙宝及天上味饮食以奉供养,受斯供已而咒愿言安乐长寿。时彼天子白婆罗门言:“贤者,为从何方而来到此?”

婆罗门言:“我从祇陀树林大精舍中,于彼而来。”

天子问言:“彼地云何?”

婆罗门告言:“彼祇陀林精舍之中,其地清净,出现天摩尼宝庄严劫树,又现种种适意摩尼之宝,又现种种宝池,又有戒德威严具大智慧无数大众出现其中,彼有佛号尾舍浮如来。于是圣天所住之地,有如是变化出现之事。”

时彼天子白言:“贤者,云何大婆罗门,宜诚谛说,为是天耶?为是人耶?贤者,于今云何出现斯瑞?”

时婆罗门言:“我非是天,亦非是人。我是菩萨,为欲救度一切有情,皆令得见大菩提道。”

于是天子既闻斯已,即以天妙宝冠庄严珥珰,持奉供养而说偈言:

“我遇功德地, 远离诸罪垢,如今种胜田, 现获于果报。”

于是天子说斯偈时,彼婆罗门化度事讫,而出天宫,即时而往师子国内;到已,于诸罗刹女前当面而立。其所现身,相貌端严殊色希奇,诸罗刹女见斯容质而起欲心,既怀欣慕,于是移步亲近而告彼言:“可为我夫!我是童女,未经适娉,愿为我夫!今既来此,勿复余去!如人无主而能为主,又如闇室为燃明炬,我今此有饮食衣服,库藏丰盈,及有适意果园、悦意水池。”告罗刹女言:“汝今应当听我所说。”

罗刹女言:“唯然愿闻,旨谕云何?”

“我今为汝说八正道法,又为说四圣谛法。”

时罗刹女得闻是法各获果证,有得预流果者,或得一来果者,无贪瞋痴苦,不起恶心,无杀命意,其心乐法乐住于戒,作如是言:“我从今已去而不杀生!如南赡部洲奉戒之人,清净饮食如是活命,我自于今活命亦尔。”

于是罗刹女,不造恶业,受持学处。

“‘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出师子国,而往波罗奈大城秽恶之处。彼有无数百千万类虫蛆之属依止而住。观自在菩萨为欲救度彼有情故,遂现蜂形而往,于彼口中出声作如是云:

“曩谟没[马+犬]野”

‘彼诸虫类随其所闻,而皆称念亦复如是。由斯力故,彼类有情,所执身见虽如山峰及诸随惑,金刚智杵一切破坏,便得往生极乐世界,皆为菩萨,同名妙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