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回忆录》
第八十一课
(听打稿,供参考)
今天是:
谈谈莲花生大士
8月6日,法王在莲师中心讲了莲师修法。这节课的资料好不容易找到。
昨天是伊文他自己讲的,今天是以我的身份来讲,这节课的资料好不容易找到。
提供者当年给法王开车,听课前因为要去停车,错过了开头的一点点。不过其他内容比较全,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
幸亏他的这篇资料,不然的话,在纽约确实也得不到。我后来也是去那个觉囊派中心,也给他们讲过,但是当时有些资料一直没有保留。
其实资料保存的话,过了很多年以后,还是很重要的。像我们的话,讲的不一定是特别好,但至少一辈子在这个上面度过的,也许有一些价值。人一般离开以后,他的一些相关资料,更重视了,也有这种情况。
所以我也感谢我们多年以来,不管是音频,视频,还有文字,各方面的那些保存者,也是特别感谢。虽然你们相关发心人员都得不到以后回去相应的证件,堪布证、法师证,都很难的,因为考试成绩不过。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也没办法,我们很多人也是这样的,都没办法,但也许没有这些,弘法利生更有因缘。
有时候发心人员也很辛苦,比如之前要准备很长时间,包括我们的程控室,很多的话,之前也要做好准备。中间的话,基本上自己没有特别听法的机会,心一直是专注在这个上面。完了以后,包括我们有一些机器都很重,像我这样的人,稍微提一提都很难的。所以我们长期很多的人这样发心,也特别感谢!
这里是刚才那个司机,当时我们也没有想到这个开车的司机将来是这么用的。纽约很多大的中心,后来他们保存的都没有了,只剩下这个。有的这些,都不能用了,我的很多,昨天讲的一样,最后就没有用上。
那么这节课的话,法王在前面讲了一些,因为他停车的话,大家都知道,他昨天也说了,因为是外录,效果也不好嘛。所以有时候很难想象的,一个司机。
像法王如意宝86年的时候去过我的家乡,上罗科玛,我去年问很多人:有没有什么录音?有没有什么照片?什么都没有。法王讲了什么,记性比较好的几个老喇嘛说了什么,除此之外的话,根本没有。最后的话,只有他当时住过的房子,这个房子有一户人家,我就几十万把它买下来,放在那里,只有一个床,除此之外是没有的。
我们当时很想,不仅是一点物质上面的,还想留一点智慧方面的,法王当时讲了两三天的课,很可惜,没有找到。
但是这个西方人真的很厉害,一个司机,他自己觉得法王是很难得的一个人,然后自己外录,最后显示在大家面前的莲师修法。这个莲师修法也是法王的意伏藏一样,非常殊胜。
所以我觉得大家也是依靠这种因缘,也可以感觉到不可思议吧。
怎么调整意乐呢?
法王从这个地方开始,前面可能是它的题目,包括顶礼佛陀,可能有一些,我们不知道。
要通过广大意乐菩萨乘的发心、广大方便密乘的
我们《前行》里面是甚深和广大,但是这里法王也说广大,如果说广大也可以吧。
发心这两者中任意一种来调整。
一、广大意乐菩萨乘的发心
广大意乐菩萨乘的发心是怎样的呢?
只要虚空无处不在,众生就无处不在;只要众生无处不在,业和烦恼就无处不在;
我们《普贤行愿品》的长行文当中也是这样念的。
只要有业和烦恼,就决定有无尽的痛苦。感受无尽苦难的众生,无始以来无一没当过自己的父母,
当然有个别的,父母对你不太好。但父母对我们来讲,确实是很有恩德的,即使对你不好,父母当时也没有把你扔掉。不然的话,你现在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机会也是没有的,当时你那么脆弱。
所以我们有些人说,父母从小对我不好,我不愿意报恩。其实这是你自己的人格问题,如果父母真的不好的话,把你扔到垃圾桶里面的话,你哪有现在的生命和生活?
这个道理,佛陀在佛经中讲得很清楚。
包括《梵王经》、《华严经》。
所有众生成为父母时,和现在的父母没什么区别,都是用纯净的意乐、善良的行为来养育自己,恩德极大。这些大恩父母虽然希求快乐,却不知道快乐的因是行善;虽然不想受苦,却不断造作痛苦的因,以至于他们想的和做的背道而驰。因此,要萌生“一切苦难众生远离痛苦该有多好”的善良意乐。
这个是悲心。修悲心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这样想。
经常想,世界上有那么多苦难的众生,我们一定要让他们离开这样的痛苦。
慈心的话:
当我们想到要让他们离开痛苦时,还需要生起“将他们安置于身体安康、心情快乐等圆满安乐中”的善良意乐。
现在身体健康也是很重要的。现在好像跟以前不同,很多人都对康养很重视,对吧?
还有心情愉快,其实我们学了佛的话,应该心情上,不能出问题,不然的话,学佛就不行了。
所以作为佛教徒,作为出家人的话,心理应该是不能出问题,应该是,前两天讲的一样,合群也好,跟别人的这种……。
因为现在的世间人,我发现,在城市里面也好,包括我们有些藏族年轻人当中,心理有问题的人特别多。自己觉得充满信心,好像觉得没有什么,但是所作所为,心理还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知道是饮食的原因?还是电脑的原因?还是网络的原因?还是手机的原因,不知道!
自己觉得没有什么的,但是一点点的刺激就受不了,这个其实是心理问题。
我们人的话,至少稍微有一点成熟能力才是对的。但是可能没有很好的修行,没有很好的度量的话,有时候受不了了。
现在人是,一般自己觉得,这样说话肯定没什么问题的,像我刚才这样说的话,很多人觉得:“他肯定是给我说的,为什么这样跟我说呢?这么多人当中、这么明显的,不仅仅是这次,昨天也说了,前两天说了一次,6月23号又给我讲。”这些记得很清楚的。
他们有时候看起来特别正常,记性也好,口才也好,表达的思维也特别特别的敏锐,可是,遇到问题的时候,或者一点点的刺激就受不了,然后他舍弃法本也好,舍弃三宝也好,都没有什么问题。
有时候我们人啊,表面上看起来都是人,都是这样的,但是你接触他的时候,有些人是很稳重的,没有什么危险性。有些人确实是危险物,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实际上接触很长时间的话,还是比较危险。只要心理接受不了的时候,包括对自己也好,对他人的话,根本不在乎,那这样的话,因果更不用说了。我们一般说因果报应、因果报应,因果对他来讲,根本没有什么。
所以很希望所有的众生,虽然你做不了什么事情,有些虽然闻思修行上面也没有什么,但是破坏性不大,对吧?确实人当中有这样的。如果没有破坏性的话,周围的人也不会有什么灾难嘛,也是有安全感,也是好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想,自己也这样发愿。其实这个很简单,我都经常想,唉呦,晚年的时候会不会变成精神病?如果这样的话,尽快死了好一点,不然的话,一个传法的人,变成这样的话,可能对法不好。
现在很多人都好像对这个佛法,其实真正我们今天所讲到的这些信心懂的话,与法没有什么关系。比如说我,好的时候给大家讲,这个道理在的话,这个应该是可以接受的。但我如果生病,我什么样的话,其实对这个法不应该有什么的。因为现在很多人说,某个上师因为是什么什么,某个佛教徒因为什么什么——以人的原因,对法产生邪见的话,实际上这个人对法没有真正产生过信心。
如果法已经融入你的心的话,跟这个人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他只是讲一下而已,只是信佛当中的一员,将人法合在一起的话——现在他们很多居士说,因为某个佛教徒的化缘,某个佛教徒当时的言行不如法,所以我对法就退失信心。其实你的信心早就没有了,那么简单。你自己的心根本没有融入法当中。如果你的心融入法当中的话,整个天下大乱的话,对你的信心无有丝毫的改变,这也是一种差别。
但是,具足安乐的所依身,三恶趣的众生根本没有,而人天善趣虽然会享受一些安乐,但那也只是暂时的,实际上不会持续很久,超不出变苦的范畴,所以没有实质。可见,即使把一切众生安置于人天安乐,也不会有太大的利益。
我们还要认识到,就算远离了轮回之因的业和烦恼、轮回之果的痛苦,获得了声闻缘觉果位,具有自利圆满的安乐,但因为没有机会行持广大的利他,
声闻缘觉,他们虽然远离了轮回因果的痛苦,但是实际上也并不是很殊胜的果位。
所以将众生安置于那些果位也无大利。因此,要通过证悟无我的智慧,从根本上断除轮回的一切痛苦;依靠大悲而不住涅槃,
依靠智慧不住轮回。
乃至虚空际利益众生,也就是说,要发起殊胜菩提心,将一切众生安置于不住有寂
三有和寂灭。
二边的正等觉佛果。
我们发菩提心的时候,也经常这样讲。
这样的佛果,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需要学修能成熟它的圆满因。是什么呢?就是圆满戒、圆满定、圆满慧。
就是戒定慧。
以前《闲谈问答录》里面,记得有一个人问我,你把佛教所有的内容马上、很快归摄在三个字当中。当时我冒出了“戒定慧”三个字。后来他们整理当中也有。
有时候问答的时候,能说出一些,有时候很难的。
1、圆满戒
如何才能守护清净戒律呢?从根本上断除害他,就是别解脱戒;不怕累劫的时间长、众生的数量多和难调化,发愿利乐一切有情,就是菩萨戒;
法王用很简单的一些词说出很关键的字,给我们归纳性的。别人如果问:什么叫做菩萨戒?什么叫别解脱戒?什么叫密乘戒的话,我们可以这样回答。
可以轻易快速地成办自他大利,就是密乘戒。“轻易快速”中的“轻易”是指,随意享受五种欲妙而不必舍弃,同时获得大乐的境界;“快速”是指,无需观待长久的苦行,在浊世中用短短一生就能成就金刚持果位。
这是密乘戒的特点。
2、圆满定
心一缘安住,就叫定。令心安住的窍诀,
其实我们在《入菩萨行论》,包括《经庄严论》、《智者入门论》当中,已经讲了修禅定:
是断除五过、依止八行、修行九种住心方便。它的果就是九种次第等至。
《俱舍论》当中也是有的。
详细内容可参照弥勒菩萨的论典。从窍诀而言,以心观心,自然安住,逐渐止息一切分别念,这就叫定。
什么叫做禅?什么叫做定?法王讲的很好,用心来观心,自然安住。这个是窍诀来讲的。
你们禅定懂不懂?如果不懂禅定的话,用心来观心,自然安住,止息一切分别念。汉地很多地方也是经常修禅,国外也特别喜欢这种禅,很多大学里面让师生们这样修。
以后你们如果什么都不能讲的话,可以让他们修禅定,一直坐一两个小时,对吧?这也是可以的。产生波浪一般的分别念,不如还是安住一会儿,也是挺好的。
3、圆满慧
慧有三种:闻慧、思慧、修慧。闻慧,是在具法相的上师面前,清楚地听闻显密佛法,
要求是具相的上师,还有清楚的听闻。不是迷迷糊糊地听,一会儿打瞌睡,好像似乎记得,然后讲完了以后,今天讲了什么?好像,讲了什么?忘了,全部忘完了。然后放在经堂里了,什么都忘了。不是这样。
尤其是自己所实修的法。
听的话,自己要真正一生成就、实修的这个法要好好的听。
思慧,
什么是思慧呢?思慧我们很精通的,《如意宝藏论》讲了。
是指对于听到的那些法的句义,要反反复复分析,驱除所有未证、邪证、怀疑的黑暗,
未证、邪证的话,我们《量理宝藏论》当中也讲过,大家记得。
对实相义生起定解。修慧,就是把断除疑惑的意义结合自相续去反复实修。
断除了所有怀疑、很明确的这些法义,自己反反复复的串习,这个是修。
思和修之间稍微有一点差别,我们无垢光尊者的《如意宝藏论》里有。思的话,反反复复的思维,跟观察修有点相同的。修的话,思的过程当中已经断除了怀疑以后,真正剖出来的这个东西,再不断的酝酿,再不断的串习,这个是修。
修的时候,不能有各种各样的怀疑,不然的话,你还没有到修的期间。
你在思维的时候可以有各种怀疑、辩论、探讨,这些在思维期间是可以的,但是在修的时候,你应该在远离一切怀疑、疑惑的见解上,自己修行,这个叫做修。
所以,要实修能获得佛果的因——戒定慧三学。
这次在这里,你们要调整自己的发心,听一个清净的修法。
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