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回忆录》

第七十课

(听打稿,供参考)

最近我见到了很多堪布,以前我们这边的管教务几个堪布也好,他们都说这个很不错,《广传》当中没有的很多法王当时的一段经历和教言讲出来了。他们一般是比较傲慢的,很难说这些,也许可能是真的。

还有一些汉地,其他国家的有一些,也是得到了不同的评价。以前见过法王的西方不同国家的有些人,他们也是通过Email,通过不同的信息来说,这个《西游》看了以后,他们想起了很多当年法王的点点滴滴,也是说感谢我。

今天有一个堪布,他说:“你没有死之前写这个,还是挺好的”。不知道什么意思。因为大家经常传出我生病,不好嘛,他可能内心当中这样想的,你如果死了,这本书就没有了。好像我死了无所谓,但是这本书,好像,呵呵呵。

所以我看我们这个《西游》呢,一方面也是跟法王一起,经过一个当时的行路历程,大家也这么观想嘛,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中间某某地方了。

现在正在转四谛法轮,刚才《楞严经》里面也讲了四谛,这里面也讲了四谛。

四谛当中,我们前面讲断集谛,集谛有两个,一个是烦恼,一个是业。烦恼的话,有贪心的烦恼、嗔心的烦恼,还有痴心的烦恼。痴心的烦恼有未证和邪证两个,未证前面讲了,像动物,一般什么因果取舍都不懂的这些。邪证的话,各种宗教当中,没有通达究竟实相的那种人。现在我们正在讲第二个。

在这个世界的宗教中,有的人声称与他人邪淫、偷盗、抢劫是善法,有的人则声称杀很多人、害众生是善法。

这些我们前面讲《殊胜赞》也讲过,这里也讲了。

仔细想想,这样的贪嗔之事,今生中甚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更不要说是一种获得后世安乐的方法了,

可能包括前面的杀人、偷盗,这些的话,不管哪个国家,也会违反法律的,不用说是一种解脱法了。

毕竟害人永远不会给你带来好处。

这句话还是记住。

不仅仅我们对外道、宗教,其实我们在这个人生当中,每一个人一定要对所有身边的人不能有害心,行为上不能做有害的事。

否则的话,你看这里已经讲了,“毕竟害人”,不管是人心理的损害也好,身体的损害的话——因为我们人有时候自己在某一个位置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认为自己没有害人,但实际上自己害了人,那么这个永远不会给你带来好处。这句话,我当时觉得还是很重要。

我们作为一个人的话,不管是你身边的人,包括我们有一些领导也好,领导身边的人也好,上师也好,所有的这些人,尽量的,在你做事的过程当中,不要有意的害人。有意的害是什么呢?因为嫉妒,因为你的贪婪、嗔恨等等。

有些人是真的,心很不好的,包括我们有些出家人,一个出家人会做这样的事情,为什么这样?他明明知道这个是可以害别人的,然后以这种方式来做的话,这个是不好的。

而且,有些宗教虽然在追求幸福,但只让自己、自己的亲人、皈依自己宗教的人受益,根本不考虑别人。这比世间的普通人好一点,

因为对自方有点帮助吧。

但它只帮助自方,并不是最好的宗教。无论什么宗教,只有对自己和其他一切众生都有利,才是最好的。

就像我们大乘佛教一样的。

哪里有这样的宗教,我们就应该皈依它。

在座的各位真的要想一想,我们大乘佛教的思想和精髓。

这个真的是,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战火蔓延的这么一个世界当中,真正的大乘菩萨思想,在人类当中它是最有价值的智慧结晶。

当然,仅有一颗利益自己和他人的心,并不能带来广大的利益,就像断臂老妇眼睁睁看着儿子被水冲走,除了希望儿子不要淹死,她什么都做不了。

可能有些人只有这样,只有一点点悲心。

我们要有英雄父亲把儿子留在战场上一样的勇气和毅力,尽一切可能去成办自他二利,哪里有自利利他的方便法,我们就必须去学修。

就像英雄父亲愿意把儿子放在战场上一样,本来对儿子是很疼爱的,但是他有这个志气,他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儿子,他愿意放在战场上。那么同样的,我们为了利益自他,敢于担当、敢于做事。

其实利益众生方面,法王的这个比喻,刚开始好像稍微有点难懂,其实应该不管是遇到什么千难万险,再怎么样的话,都要去面对,这个意思。

利己利他的正确方法,必须以教证成立、以理证成立、以修证成立,也就是通过三量来成立。以前很多智者和成就者的选择一定是基于经论,不能仅凭一两个人的估计就下定论,所以要有教证的出处。

教证真的很重要的。

我们讲法也好,修行的话,一些大成就者、智者们,他们一定是有经论的依据,并不是说,我这样认为的,我觉得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所以教证很重要。

而且,如果理证不成立,就好比一个当权的人声称“只有与我的法结缘,才会快乐幸福,否则会遭受痛苦和不幸”,

这完全是口上说说而已,他没有任何逻辑推理。

这是不可信的,必须用严谨的推理来证明。接下来,要通过修证来成立,如果修了这个宗教的法,你会获得暂时和究竟的果,一定要有这样的修证体验。没有这个果,光说一大堆也没用。

法王讲了三量,教证、理证和修证。

其实我们学中观也好,学密法的话,一个是有教证,普贤如来、佛陀也好。一个是理证,我们自己观察的时候,找不出什么真正的错误。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修证。我们自己修,我们修无常、修菩提心、修轮回痛苦,真的能感受到。只不过是我们修的少而已,如果你真的修的话,“万法是空性”,你怎么修也是,确实是空性的。“一切法都是无常”,这个也是完全可以明白。所以这是通过修炼而带来的,光有一个教证、理证也不行,法王这里讲的。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致力于利乐有情的宗教,都是由释迦牟尼佛的事业和大悲的牵引才显现出来的。

法王这里说了。可以说这个世界上,凡是利乐有情的很多事都跟佛陀有关。

印度教认为释迦牟尼佛是遍入天的幻化,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大自在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只看这个宗教成办今生安乐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它是佛陀的大悲化现。

从宗教的教义、利益有情的角度来讲,可以这样承认的。

拿基督教来说,它的目的是培养对众生的慈悲和博爱,这也是佛教的核心,可以说是佛陀事业感召的。

以前在中山大学讲的这个里面也用了一些基督教和佛教当中有些相同的,包括基督教也是受佛教影响的有一些道理来讲了,但后来稍微有些地方也做了一些调整。但实际上,确实基督教和佛教的话,有很多共同的思想。

当然宗教上的有些事情也不是很好说的,但是至少是起了一些影响吧。

所以,不管你是谁,对世间上兴盛的宗教都不要偏执爱恨,所有宗教和睦共存、团结友爱至关重要。

以后我们也是尽量的。但是有些宗教确实有点坏,对佛教恨之入骨。从历史上看的话,对佛教的这种危害也是非常大的。不仅是对佛教,对其他的一些宗教,也是眼中之钉,特别不放在眼里。所以我们佛教以特别的慈悲心来互爱的话,有时候他们也是,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灭绝。

为什么大乘佛教当中有些经典也是讲,你的国家要接近灭亡的话,佛教徒也是可以作战的,然后皈依佛教的国王也有作战的。

说真的,除了佛的教义能被教证、理证、修证来证明之外,其他宗教几乎不可能。如果想了解更多,参阅各大宗教的书籍就明白了。

我们如果真的知道博爱的思想,深奥的道理,这些应该是知道的。

否则,我很难在今天这么短的时间内,把佛教的特点和其他宗教的观点完全讲清楚。

法王还是跟大家稍微指点,法王有时候是不太说,但是这里还是说的比较那个的。

总之,你们把一两千年以来的书都看一遍,一定会生起诚信的。

尤其是宗教书,看宗教书。其实佛教的比较多,其他宗教有些是不太多的,但都看一遍的话,也会知道的。

就拿我来说,我本身是个佛教徒,生活在佛教兴盛的地方,但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佛教徒,就对自己的宗教产生贪执,对其他宗教产生反感。依靠对所有宗教的长期深入研究,所以我能分辨好坏。当今佛教有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三种,其中我长期学修和研究的是藏传佛教,对佛法的殊胜性或超越性坚信不移,所以告诉你们这些。

所以我们很多人也是学习了这么多以后,道理上,对佛教的殊胜性,和一些特殊性或者超越性的话,应该坚信不疑。

这个很重要的。麦彭仁波切《中观庄严论》、《定解宝灯论》里面关于这些方面,讲的应该是特别清楚的。

你们也要从现在开始仔细观察法的好坏,如果你想加入哪个宗教,加入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不加任何观察和分析就加入,也就是我们藏族谚语说的,就像饿狗遇到肺一样,虽然动物体内的肺比其他肉都差,但饥饿的狗会来不及观察就吃掉它。

它看到就吃掉。

所以我们有些人也是来不及观察上师,那里有什么什么的话,马上去。这个上师到底是谁,都不知道。这里传破瓦法,这里传什么……,是的是的,根本不去观察。然后听了法以后,接上法缘以后,再过一段时间:哇,那是个骗子,那个是假的,什么什么。

其实像我们一个幼儿园的学生一样,如果放在这个幼儿园,这个老师讲的,这个老师到底有没有教师资格证,到底这个老师是不是个坏老师?好老师?会辨别的。

所以我们自己呢,对宗教也好,对上师也好,对任何事情,先做观察,这个是智者的选择。不然的话,饥不择食,碰到什么就马上接受,这是一种愚蠢或者是草率的现象。

同样,不加分析地盲目追随一种宗教,也是绝对不行的。

总之,认清痛苦的第一个因——贪嗔痴三种烦恼后,应该想方设法摆脱它。

法王讲的还是很有逻辑的。本来一段一段这样讲的话,有这么顺的逻辑,还是不可思议的。如果让我们讲,我们也没有任何稿子,光是想到什么讲到什么。

这种是很随意的,而且法王提前都不会准备,包括去印度,去印度当时我也提过,然后去美国的话,基本上连题目都不问。到了那里,“要讲什么呀,他们要讲什么呀?”“他们要讲四谛”。“讲四谛,是吧?”然后就开始祈祷,开始讲。

像我们前辈大德写在书里面,因为写在书里面和口头上说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要讲的话,至少是,“哦,这个题目,明天要讲什么。”比如说这个学校,希望说这个。现在是有网络,方便,稍微查一下关于这方面的。四谛的话,那四谛再想一想,不然的话,以前学过四谛,现在要讲的话,全部迷迷糊糊的。

但是法王是不同的。那个时候网络也没有,书也没有,看书的话,一般除了他背诵的几个灌顶的以外,书都不用带很多,长一点的什么,《大鹏展翅》,当时带了一部分。

在藏地的话,要求法王什么,要求大灌顶,这样的。西方的话,他们喜欢小灌顶,因为他们很忙,像《文殊大圆满》、《金刚橛》这些,不然两三个小时,四五个小时,传加持品都是需要半天的话,受不了了,西方人灌顶只要两个小时,你看《杰珍大圆满》的话,只有两个小时,超出半个小时的话,法王向他们道歉。所以跟这个有点不同的。

接下来是第二个:

2、业

接下来,痛苦的第二个因是不善业,我们也要一一断除。

第一、不杀生:不管是谁,都要杜绝杀生。虽然其他一些宗教宣称不杀人而杀其他众生,是无罪的。但仔细想想,你会发现,无论什么众生都怕死,死都会有痛苦,所以都不能杀。比如一只小蚂蚁,它也爱惜自己的生命,为了不被伤害,会想尽办法逃跑,保护自己。众生都一样,你有什么样的痛苦,其他众生也有那种痛苦,所以首先要从根本上断绝杀生。

佛教基本的四谛当中讲这个,以后你们有些人让你讲四谛的话,这个背下来给别人讲。别人觉得,哇,跟法王的智慧一模一样的。

第二、不偷盗:如果以自私心去偷别人执为我所的物质财富,不仅会给别人带来伤害,也会间接给自己带来痛苦,所以应该断除偷盗。

偷东西的话,肯定自己最后也是很麻烦的嘛。

第三、不妄语:如果用谎言严重欺骗别人,不仅会对他人造成极大的伤害和困扰,也会失去一个好人应有的品质,所以必须断除妄语。

第四,不邪淫:如果和别人的妻子或丈夫邪淫,如上所述,有很大过失。原因是,别人最贪爱、最执著的,没有比自己的妻子或丈夫更厉害的了,所以它的罪业大过偷盗。

第五,不饮酒:就是要断除一切罪过的根本——酒。如果喝酒,会给身体带来许多疾病,

现在喝酒的很多人,到最后都不行了。

也会成为修行正法的违缘。心不受控制的话,就会失毁其他一切戒律,所以必须戒酒。

不喝酒。我们这边的有一些,包括有些领导,每次都是戒好多次,今天给我加持一些,我要戒酒,我要戒酒,喝酒的话很麻烦的。然后过一段时间,哇,又破了,戒又破了,怎么办呢?嗡班匝萨埵吽、嗡班匝萨埵吽!你再加持一下,我要戒酒。

尤其有些人边喝酒,酒味很大,然后在这个当中要给他加持。但过一段时间,又破了。好像一个人起码要好几次,又戒酒,又喝酒,又戒酒,又喝酒。不知道啥意思。

断除身语四种不善业和酒,就叫五戒。只要是入了佛门的人,最好能断除这一切,如此必有不可思议的功德。特别是在断除了这些行为的基础上,若能在他人面前受居士戒,以此护持自相续,更有百倍千倍的功德。所以,你们以后受个居士戒来行善,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