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回忆录》
第六十七课
(听打稿,供参考)
在美国这个地方,以丹嘉仁波切为主的藏族上师
像敦珠法王、贝洛法王,很多人。
来过不少,他们长期以来对佛法做出了不可思议的贡献。所以,今天在我们聚会的这个大厅里,才有这么多身披红黄袈裟的西方僧人,让人见而生喜。
因为以前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藏传佛教的大德们到那里去,后来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华盛顿旁边的话,我们下面会讲到的白玉中心,这里是贝洛法王的道场,那里面有一批出家的西方僧人,现在也有,我们知道,他们一直是有的。
当时法王从夏威夷一直到博尔德、纳帕谷,这些地方基本上西方僧人没有看到,只有藏传佛教的一些僧人,然后到了那里,突然有很多穿袈裟的西方僧人的时候,法王都显得比较欢喜。
尤其是当天,我记得他们都坐在前面,本来这个大厅是比较大的。这个大厅,我前面有照片,你们看一下,以后如果你们也去华盛顿的话,我建议去拜见一下,这是曾经法王如意宝转法轮过的一个地方。如果你们到了那里,也不要忘记去见一见。
因为那里的建筑,不像其他地方,基本上二三十年前的建筑还是完好无损的在。如果其他的一些大城市的话,可能很多都面目全非,有些新的高楼大厦不断的出现了。前几年是没有的,我去过两次的时候都没有什么变化,不知道以后有没有,所以这个大厅还是很有意思的。
我都没有进去,进去的话可能,以前索甲仁波切说过嘛?说他给敦珠法王,好像我也讲过一两次,当过翻译,然后去了很多西方的教堂。后来敦珠法王圆寂以后,索甲仁波切他自己去那里开法会,他心里特别的悲伤。好像在讲的过程当中,以前上师在世时举行法会的所有场面,一幕一幕的浮现在自己眼前,有时候自己都讲不下去,这样说的。
我们也没有安排在这些当中,包括我们新加坡有一个大厦,后来法王95年去的嘛,然后慈诚罗珠堪布我们两个后来也是去了好几次新加坡,每次都特意到这个地方去一下,有一个叫鸿福大厦还是什么的,附近去拍个照片,去思考一下,包括光明山有一个教堂,也是当时法王讲过法的地方。
可能现在,比如说跟法王一起去过的,后来不是法王去鸡足山,包括去普陀山,普陀山的海上观音。但后来,我好像鸡足山是去过的,普陀山可能再没有去过,当时我们是97年去的,去过没有?我忘了。凡是每次去的时候见到的那些宾馆,包括雅安有一个宾馆,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前几年我想去看一下,找不到这个地方,当时是什么什么,这个名字不是很好听,我不在这里说。
确实人的这种记忆,尤其是上师和弟子传法活动的地方,还是有不同的感觉啊。
当时见到了这些西方僧人的时候,法王显得特别高兴,所以他开讲之前,也表示了一下他的这种,法王的这种,怎么说啊?他的想法吧。
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具备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在家的男居士、女居士这四者,就可以说有完整的佛法。这其中不管缺了哪一个,都叫不完整的佛法。
我们藏地的话,法王在菩提金刚的授记当中所讲到一样的,本来藏地没有比丘尼的传承,但是在法王的教法下确实有四众弟子。
所以在这里,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个完整佛法具足的地方。
如果一个地方只有出家人或在家人,那么佛法就不完整,而你们这个地方,佛法是完整的,应该可以称为佛法的中土。
这些道理的话,在律藏当中有讲,佛的四众弟子所在的地方,这是圆满佛教的圣地,也叫做中土,有这样的说法。
尤其是出家人非常重要,原因是什么呢?所谓佛法住不住世,只看有没有出家人。
从律藏的角度来讲是这样的。不然的话,佛法住不住世,比如说《楞严经》住不住世,还有佛教的戒律住不住世,有不同的说法。但是从律藏的角度来讲,也是这样的。
当然,密宗法门没有不住世的时间,天、龙、夜叉、乾达婆、迦楼罗等的不同世界,都有实修密宗的,所以密法永远不会消失。
从另一种观点来讲是这样的。
而佛法在什么地方消失、在什么地方兴盛,唯一要观察的就是有没有出家人。正因为如此,这里有这么多的出家人是非常难得的。
或许有人问:“佛法会住世多久呢?”
“还”字不要。整个佛法的时间。
住世5000年。佛陀的教典中说:“佛法临近毁灭时,由北向北而兴盛。”未来除了里地(新疆或尼泊尔)和藏地,印度等其他地方的佛法都将消失,这意味着戒律会消失。
有些当中也这样说的,现在也是主要是藏传佛教进入到印度,否则的话,印度本土的很多佛教面向毁灭,也有这样的,趋向毁灭。
而现在,不仅藏地还有这么多人受持戒律,西方国家也是如此,说明藏地乃至整个世界的佛法会长期兴盛,有这样一个圆满的缘起。因此,如果你们以后能将佛法、尤其是出家戒律弘扬开来,真的会给整个世界带来繁荣与和平,
出家人越来越多的话,整个世界确实也是。如果各个寺院的出家人越来越兴盛,看起来好像出家人越来越多的话,是不是不劳动的人越来越多?然后农民越来越少的话,吃的也少了,喝的也少了?
但实际上并不是。出家僧团越来越多的话,给整个世界带来和平和繁荣。
消除一切疾病、饥荒、战争。我真诚地祈祷你们能记住这一点。
确实也可能会有这种关系的。
以前一段时间,各个国家的出家人越来越兴盛。后来因为各个国家的各种原因不同,有些地方因为年轻的出家人越来越少了,有些地方因为现在的网络普及到整个世界,有些地方跟其他的宗教相抵触,等等。凡是现在的出家人越来越少了,整个全球来讲的话。
以前印度,我们去的时候,印度的出家人很多,后来各种原因,现在印度,那天网上有一个歌曲说以前四五十个人的一个班级的话,现在是四五个人,很多地方这种情况是比较多的。然后在西方的话,更不用说了;在亚洲的话,各个国家的出家人也可能面临灭绝。以后的话,很有可能,再过20年、30年,所有的寺院。
藏传佛教是相对而言,现在是出现人比较多的,但是也有很多的挑战。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想,将来,包括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的很多寺院,可能变成了一个空空的建筑,里面也许有佛像,旅游的地方。包括汉地有这么多人,很多寺院,大寺院的话,有多少个出家人?小寺院里面的话也是一个庙一个和尚,一个尼姑。现在好多基本上不是很乐观的,这一点你们也应该看得出来。
我们学院的话,算是人越来越多,这也不是很好的事,一个地方人越来越多,其他越来越少的话,多的地方肯定到时候会出现一些状况的。
他这里的话也说是出家人,当时也不算很多的,但是法王的演讲里面也可以这么讲嘛。
我们这里暂时来讲是出家人稍微多一点,但是也有不同的压力。昨天我们都是各种商量,如果出家人一直是这样的话,没有真实的毕业,一直这样的话,可能到最后,这个锅已经满了,满了快溢出来了,溢出来的时候倒在地上有点可惜。所以看怎么样?
包括在这里毕业的,到了一定的时间,这样的时候,可能从现在开始大家要考虑我们的道场,可能出去弘法为主。待了十年、二十年的话,基本上大家都并不是想,因为有些人出去了,刚开始胸有成竹,“我要离开去弘法去了,持道场去了,法师拜拜。”就走了,走了以后的话,在那里也是,好像他们的念诵这些,我们也习惯不了。有些地方条件不好,有些地方是不愿意接收,等等等。最后的话,外面逛一逛,几天,然后走投无路又回来了。其实回来的话,我们也是不太愿意要,因为这些人一出去以后,一大堆的习气和沾染,也不好好闻思,在外面也是活不了,回来的。如果他真正很好的稳重的坐着的话,也不是。我们希望他出去弘法,有时候是自己消失不见一段时间,然后又回来,哭哭啼啼的。这样的每个法师跟前都有一些,这些的话,未来怎么样好?
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大人,对吧?不是要给大家指点什么的,我是提一些建议,未来何从何去?这方面可能每个人也看一下。
大家都没有什么压力,然后这里有吃有穿,一个月生活费没问题,然后念经钱也没有问题,闻思也有,没有大的违背戒律的话,法师也好像还行。只不过可能下个学期换一下法师,看看他痛不痛苦。其他的话,也没啥问题,多换一下,换换口味,什么苦甜酸辣什么都有,这样好一点。这个法师苦一点,这个法师甜一定,这个法师有点咸,这样的话,多换一换。有些人可能这么想的,但有些人酸辣苦甜什么都没有尝到,没啥感觉的,待待待待,最后不知道怎么样。
我刚才外道说的一样,也是一个胡言乱语,你们也可能没听懂。但我的意思是,我们可能要多观察一下,各种因缘。
这以上是我随顺世间法则,有感而发说了几句话。
现在,我结合佛教的法理简单讲一下:
从我等本师善巧方便的大悲尊者在印度鹿野苑,为人类眷属五比丘与八万天人初转四谛法轮以来,已有将近3000年了。根据吉祥普巴派的历算,今年是佛历2873年。
现在已经是2900年了,普巴的历算是这样的,30年前嘛。
普巴的历算跟我们斯里兰卡通用的历算,中间有300多年的差别。现在我们的日历,包括麦彭仁波切的一些历算的话,全部是普巴派的。它是非常准的一个历算。
这样算的话,佛历已经变成了这样的。
按照全世界佛教徒的通用算法,今年是佛历2537年。
这个是斯里兰卡的佛历,佛教友谊组织他们的运算方式是这样的,现在全球基本上都是这样来算的。
今年是2568年,是吧?2569,对,差不多。
下面我以随念佛的方式,简单讲讲佛所说的法。
·总说四谛
佛陀说了什么法呢?诸法因缘生,如来说是因,诸法因缘灭,是大沙门说。也就是缘起咒“嗡耶达玛黑德抓巴瓦,黑登得堪达塔嘎多哈雅瓦达,得堪匝哟呢若达,诶旺巴德玛哈夏玛那索哈”。
这是梵语,缘起咒。意译是刚才的四句。
那么,缘起咒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佛陀给众眷属初转四谛法轮时讲的。一、“此乃苦谛,此乃苦集谛,此乃苦灭谛,此乃苦道谛”,
一般《华严经》等很多里面加上一个“苦”。有些当中的话:“此乃苦谛,此乃集谛,此乃灭谛,此乃道谛”,中间的“苦”没有的。
这四句明确了四谛的本体。
二、“当知苦谛,当断集谛,当现灭谛,当依道谛”,这四句明确了四谛的作用。
或者是修行方法。
三、“苦无所知,集无所断,灭无所现,道无所依”,这四句明确了四谛的究竟。
最后讲我们的空性。
如是讲了三遍四谛,一共十二句。佛陀说出这十二句后,人类的五比丘等依次证悟了阿罗汉果,八万天人现量见到了法性真谛。
他们很简单,你看前面就讲一下这个,我们还没有感觉到什么意思,不要说证悟,意思都没有懂。
也就是说,佛陀除了上面的十二句法之外,并没有宣说其他法,但仅仅依靠善巧方便、大慈大悲的佛力,加上其眷属都是具信心的最后有者,就现前了断证功德。
不管是阿罗汉还是天人,都得了圣者的果位。
三遍中的后两遍,是为了教导已得圣果的人,所以这次我用归纳的方式简单讲一下其中四句。
但这个地方稍微可能有一点那个。三遍当中,其实前两遍,法王在这里归纳而说的,到时候我们再稍微对一下,有一点点,这个地方,看看藏文怎么样?
然后他下面按照《宝性论》:
怙主弥勒菩萨,现居兜率天,是释迦牟尼佛的补处,我根据他的注释给你们解释:
法王根据弥勒菩萨的《宝性论》第四品事业品,记得是:“当知疾病当断因,当得乐住当依药,苦因灭彼如是道,当知当断当证依。”我们当时讲《宝性论》的时候讲过。
佛陀通过比喻阐述了四谛。第一句是,就像身患重病的人,首先需要认清疾病之苦,这是“当知苦谛”。第二句是,如果想摆脱疾病,就要知道它是由饮食、行为等什么病因引起的,然后断除它,这是“当断集谛”。第三句是,如果病没了,身心就会舒适安乐,这是“当现灭谛”。第四句是,远离苦集二谛的灭谛,不是无因无缘产生的,就像摆脱疾病必须依靠医药一样,为了现前灭谛,必须修持正道,这是“当依道谛”。
我想四谛法门大家都应该会懂的,所以他总说当中大概讲了这些。
好,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