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回忆录》19 (佛教的完美行为).pptx

《西游回忆录》

第十

(听打稿,供参考)

今天《西游回忆录》当中讲到第二站。

第二站的第一天,法王在他们的教堂当中,讲到了佛教的博大精深,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

这个博大精深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完美的行为。行为是,我们经常讲行菩提心的时候讲六度万行,所以是讲了六度。然后,在完美的思想上,下面也会讲,主要是善心。

行为当中昨天讲了布施,六度里面的布施已经讲了。

第二、持戒:

佛教戒律有三种,分别是声闻戒、菩萨戒和密乘戒。“声闻戒”,首先要杜绝杀生等害他之事。“菩萨戒”就是尽可能直接或间接帮助他众,尽可能救护他众免受伤害。

这个是菩萨戒。那密乘戒是什么样呢?

如此修行之后,一旦神变、禅定得到自在,每天都会利益数亿众生,我们肯定会有这样的时刻,这就是快速成办广大他利的“密乘戒”。

密乘戒讲的方式是这样来讲的。这个不用解释吧,大家应该知道。

第三、安忍:

遵循佛陀所说的“自净其意”,不扰乱别人的心,尽可能守护自己的心,这是根本。

我们说“不舍己道,勿扰他心”,其实在这里也讲的比较清楚。

还有,不要说伤害别人的话,不要做伤害别人的事,以免扰乱别人的心。

不扰乱别人的心,不做不扰。其实我们有些人可能业力现前,你没有故意说别人的坏话,但已经构成了别人伤心的事情,你也没有做让别人伤心的事,已经变成了这样,这可能是前世的业力。一般来讲的话,受了菩萨戒的人尽量不扰乱别人的心。

观察自己的内心,在此基础上,断除嗔恨他人等恶心歹意。

这个是很重要的。

第四、精进:

所谓精进,就是乐于行善。“善”就是喜欢无害寂静的行为。那么,如何精进于寂静的行为呢?

就是要修慈悲心。其中,“悲心”是指平时看到身体有病痛或内心有不幸的众生时,要生起“愿这些众生远离一切痛苦”的善心。

我们经常也是有看到精神不正常的,身体不健康的,或者有些众生遇到困难、痛苦的时候,尽量去安慰。

“慈心”就是怀有“众生都能拥有安乐该多好啊”的心态——暂时的安乐是指长寿无病、受用丰厚、美名远扬等,希望所有众生都有这些安乐,需要培养这样的善心。

这里面没有说最究竟的安乐,暂时来讲让众生获得了今生当中的这些快乐。

这种修行的最终结果是,一旦离开这个人世,就能往生极乐世界,那里的安乐是这个世界上任何快乐都无法形容的。所以,要怀着“愿一切众生都往生极乐世界”的意乐,精进修习往生的方便法。

法王把慈悲心,讲慈心的时候要让众生安乐,要让众生安乐的话,极乐世界是最安乐的。我们要发愿,让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而往生极乐的方便法,就是祈祷佛陀、实修佛法、恭敬承侍僧众等。

往生极乐世界主要是皈依。法王没有讲是念一百万阿弥陀佛的名号啊,三十万阿弥陀佛的心咒啊,没有这么讲。因为可能国外不一定适合,最多给他提一下佛法僧三宝吧。

如果这样做,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越来越快乐。原因是你很快就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里比这个世界快乐百倍千倍,你会为此感到无比的欢喜。

很多人,说“你马上要死了,你马上要往生极乐世界了,越来越快乐……”不知道,你们会不会这样想,我们有些老年人应该有吧。

一般来说,无论是谁,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离死亡越来越近,身心也越来越痛苦。而精进修持往生法门的行人,不但心中没有痛苦,反而对死亡越来越欢喜。佛陀曾经说过,那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在生命的尽头会很快乐。为什么?就像一个人得了很严重的病,摆脱那个病会特别高兴,同样,如果往生到极乐世界,所有的痛苦都会被完全断除,这在除了佛教以外的世界各个层面都是很少见的事情。

我们佛教确实有做到这样的。

比如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明天成为世界首富会很开心,而解脱的安乐比它超胜百倍千倍,所以越接近生命的尽头,就会越欢喜。

这种讲法——可能我想我们有些法师,以后想到西方也好,或者说是到一些世间人当中弘法的话呢,现在人喜欢这样,现在人并不喜欢给他用一个很好的教证啊,或者是用自己传统的一个说法,他们不一定能接受;一边跟他好像一个很轻松地聊天,一边的话让他逐渐逐渐对佛法有好感。好像不知不觉,你挑毛病也挑不出来,然后也不违背自己的这种宗教,也不违背自己的生活理念、习惯。这种方式来传授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所以我想法王的每一次演讲,都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意义。

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显而易见的。所有优秀的佛教修行者,都是越老越幸福、越老越快乐,

真的是这样。我们很多老年人,包括我们佛教徒的一些父母,这些人的话,他们本来是越老越痛苦——脸上的皱纹也多了,头发也白了,牙齿也没有了,身体走不动。但是他们好像确实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啊,自己开始念佛,闻思,修行,然后跟家人也是不管不管的话,都还是很开心的。

如果是世间人的话,越老越痛苦,越老越孤单,越老越焦虑的。

而大多数普通人则是越老越焦虑。单看这二者对待老年的态度,就可以直接推断出佛法的功德。

确实,我们很多藏地的有些老人,真的对死亡好像没有恐惧。前一段时间我们苏宁寺的有一个老出家人,是格鲁派的,以前在拉雪堪布那里得过很多大圆满的法。可能几十年都是没有出来过,一直在寺院里面修行。前一段时间他有一次在梦里面还是什么,他在觉受当中,境界当中呢,拉雪堪布出现,说“现在你也该来了,可以来了”。他就马上找到他的另外一个法友,也是宁玛派的,叫噶切喇嘛。找到噶切喇嘛那儿去了。然后他说:“我做了一个这样的梦,可能我现在活的时间不长了,我们俩个要不要去一下我们以前听法的那个山洞?”然后带他一起去那里。去了那里以后,他回来就把自己家里的东西全部该处理的处理,然后回到自己的家里。跟寺院请个假,我暂时到家里住几天。然后在家里很安详地圆寂了。

所以有些人可能提前就有很多这样的预兆,上师摄受也好,有这样的。

可能有人会想:“极乐世界是普通人也能往生的吗?”

这一点没必要怀疑。如果你能拿出这辈子为了吃穿所付出的努力和勤奋的一半来修持佛法,并且不忘祈祷三宝,我保证你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付出一点时间也没有什么问题的。

这是在精进当中,法王把极乐世界的道理讲在这里。

第五、禅定:

就是心不散乱地祈祷佛、实修法、恭敬僧,恒常精勤地修行。

至于禅修的方式,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有很多不同。不管怎样,在令心安住于清净法这一点上,所有的禅定都一样。总的来说,你们平时念念不忘释迦牟尼佛,这就是禅定。

我那天翻译的时候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窍诀。

我们念念不忘释迦牟尼佛,这是禅定;念念不忘上师,这是禅定;念念不忘自己的修行,这是一个禅定。

下面是智慧度。

第六、智慧:

关于行善断恶的做法,首先要在上师面前听闻,中间是思维所闻之义、解除疑团,最后将思维之义结合自相续真修实证,

这就是闻思修行。

才能从内心确定那些道理是否千真万确。

才能从内心确定自己所修的法没有什么疑惑。

在佛教中,思所生慧和修所生慧越高,就越容易通达世界高端的科技知识。

法王在这里也稍微给西方人讲了一点科学。

虽然世界上很多宗教不会长期和科学并行不悖,

很多确实,有些宗教的教义,如果用现代科学来学术鉴定确实很难的。

但佛教却可以和科学共依共存。

原来爱因斯坦和罗素都已经讲过:“如果在这个世界当中有一个宗教可以跟科学同依同存、并行不悖的话,那这就是佛教。”这是我们以前在很多论典当中都是用过的。

我们不管是从微观世界还是宏观世界,从哪个方面来讲,到今天21世纪的时候,其实科学里面的很多道理,包括对人体的分析,对宇宙的分析,很多方面在佛教当中应该能找到它的答案。

随着对佛法的了解越来越多,你会相应地相信科学;随着对科学的认识越来越广,也可以对佛法生起诚信。

确实如果你越来越看很多道理,包括有些所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好,或者是现代量子力学的有些道理,或者原始物理学的有些道理,这些越来越看的话,很多道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

所以,如果能深入研究佛法,就会明白世间流行的科学奥义,都在佛法中有所描述;世界上以前发现的许多规律,其实佛陀早就说过。

我们原来说过,当时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他就说过一句话:“当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上的时候,佛教大师早已在那里等待多时”。这句话我们当时在《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在复旦大学演讲里面也是引用过,做过一些分析。当时他是在《物理学步入禅境》的一个文章里面这样讲的。

后来我特意找朱清时教授。好像我们在上海,当时第一次,我跟他采访了几次。第一次问的时候,我说你作为一个不同身份的科技工作者已经这么多年,因为他当校长和科学家全部加起来有十几年,中国科技大学。我后来也去过这个学校,那个学校应该是高端科技的一个大学。

我说:“你作为一个科技大学的校长,你不说科技是最厉害的,而说‘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佛教大师早就等在那里’。你是凭什么样的心态,在什么样的思想背景下说出这句话的?”

他很淡定,他说他以前十几年前跟南怀瑾老师学佛,《楞严经》,《楞伽经》等很多方面,他是怎么研究的。他觉得整个实体物理也好,包括现在虚构世界是怎么样成立。他作为一个科学家来讲,对佛教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的时候,才知道科学的奥妙原来就在佛教当中。所以他当时很淡定的。

当时的采访,我自己觉得虽然我说得不多,但是对有些问题,因为我们可能生长在这个时代当中,科学也比较兴盛,然后佛教的教义也学过一些。所以问了国内外的很多人,科学家和一些高端教育学家。对这些的话,也许有一些异议,希望你们自己看一下。

我们那个《大学演讲》,现在新的文集里面好像有二十多本,其中29册和30册,这是我对国内外各种不同的教授进行的采访。我当时是以一个记者的身份,没有考上记者资格证的,这样的一个身份,以一个藏族普通僧人的身份来问这个、问那个,东西方比较关注的、敏感的问题,除了政治以外,佛教当中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问不同的人。

不是我们佛教徒所说的,他们科学界这样说的,这是很有意思的。

法王在这里说,世界上以前发现的许多规律,其实佛陀早就说过。如果我们这些科学家们没有探讨的话,觉得法王可能不懂科学,哪有这样的。现在科学发展得日新月异,佛教还沉迷在这样一个2500年前的思想当中,可能会有这样想的。

但是你如果特别认真地去学习和研究,甚至跟这些包括当时的潘宗光教授,还有以色列的一些教授,然后有一些欧洲的教授、美国的教授。其实他们很长时间自己去分析过的,不是别人问一下,然后随便应付一下,不是这样的。

所以这些问题有些书上是有的,到时候你们看看有没有什么用的,如果不用的话也没有什么。只是我们以前的一个游戏而已;如果有用的话,将来不知道有没有人这样问。

同样,想在现阶段提升自己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人,如果能够学佛修行,也会得到很大的利益,这一点一定会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除此之外,我没有时间做长篇大论了。如今在藏地兴盛的《甘珠尔》和《丹珠尔》有三百多函,

一函的话,一般它的页数大概在四五百页以上;几十页的不算一函,很大的《大藏经》和论著,有三百多函。

其中有关于此理的详细宣说,你们仔细去看就明白了,我在这里只讲这么多就可以。

要么今天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