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回忆录》07 .pptx

《西游回忆录》

(听打笔录,供参考)  

明天没有课,下个礼拜我们讲《智慧百论》和菩提心,没有特殊情况,基本上这样。

《西游回忆录》,我刚才也讲了,我在这里只是给大家念一下而已——大家都沉浸在回忆法王的一种境界当中,一方面有功德,另一方面我相信今年法王对每个人特别会加持,他离开二十年我们还没有忘,我们通过另一种方式来感恩法王。有些书当中说了嘛,法王他先离开,但是他以另一种方式存在,所以包括照片也好,视频也好,文字也好,这些应该都是真实的当时法王他的一种金刚语。

我讲的时候讲不了多少,因为时间关系,我太啰嗦的话,大家很累的,大家每天的课都比较多,不能太啰嗦。但是我在这里讲的时候,有用的地方你们自己最好是勾一下,或者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整个法王回忆录当中的对你有利的教言,你可以记一下。还有,以后你去弘法的时候,这些都是可以用的,自己修行的时候也可以用的。

今天我们讲菩提心的功德。法王昨天不是说吗,我们藏传佛教的这些大德们几乎都是修这两个法,菩提心和大圆满。

法王说先讲菩提心的功德:

“下面我开始给大家介绍一下菩提心。关于菩提心,大慈大悲的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用了无数的劫,反反复复用他的智慧来观察,什么法对众生是最有利的,什么法能帮助众生遣除他们的痛苦。经过再三的推敲、观察,这样以后,佛陀最后发现,没有比修珍宝菩提心更好的方法了。菩提心可以暂时带给众生人天的安乐,究竟使我们这些众生获得无量的佛果。因此在这个世界上想要摆脱痛苦并获得快乐的人,必需要依靠菩提心。”

法王在这里讲的菩提心的传授方法,我前年翻译了一个专门传授菩萨戒的,给每个人发过一次。其实那个全部都是法王当时引用的教证,他全部背下来了。这次你们把那个作为参考的话,应该是很好的。

法王在西方没有引用很多的教证,因为需要翻译,所以大概的他自己心里的这些教证用白话文的方式在讲,其实这些都是《入行论》第一品里面的内容。前一段时间你们也在堪布面前受了菩萨戒,听说这些都一一的介绍了。我们在前面大概也给大家传授过一个菩萨戒。

“一旦菩提心在一个人的相续当中生起,这个人就不再是凡夫了。因为菩提心生起的那一刹那,从名称上,这个人已经变成了‘菩萨’,他是真正如来家族当中的继承人,完全超越了凡夫的范畴,从意义上来讲,自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个人已经成为包括天人、龙、罗刹、夜叉,乾达婆、人和非人等等无量众生供养和礼拜的对境。因此,我们要修持菩提心。”

佛经[1]当中不是有吗,佛陀要接近涅槃的时候,当时阿难在身边,佛陀显现有点流泪,阿难问为什么?他说,我现在身边好多都是阿罗汉,相当于一个富贵的人离开的时候,只有女的,没有男的继承他的家业。所以你们要发菩提心,如来的真正教法要交付的话,交付给大乘佛子才是对的。

那么这里:

“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两的点金剂能瞬间把千两的铁变成黄金,原来这些普通铁依靠这个全部化为黄金。同样的道理,菩提心可以很快的时间当中让我们不清净、不悦意的身体变成相好圆满、令人见而不厌、恒时利益众生的佛身。”

其实这些都是《入菩萨行论》的教证,法王当时用巧妙的语言给他们说。

“如果没有菩提心,身体磕头、转绕、念诵经文、咒啊等等,这些善法就像芭蕉树一样,成熟一次果以后就灭尽了,而以菩提心摄持的这些善根就像天界的如意树,还有人间的果树,一直接连不断地成熟它的果报。它可以让我们获得人间的转轮王、天界的帝释天、梵天等等果位,乃至最后获得无上佛果,并且恒常、周遍、任运地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有了菩提心以后,我们无始以来所造的杀生、不与取、偷盗等等这些不善业,这些相当于干草堆起火一样,全部刹那间焚毁无余。”

还有更大的:

“即使杀父亲、杀母亲、杀阿罗汉等造五无间罪非常严重的这些罪业,也在堕入恶趣以后,弹指间马上获得解脱。”

像气球,弹指一般的马上获得解脱。

“不需要在恶趣当中感受痛苦。”

就像阿阇世王的故事一样。

“因此,要想清净罪业的人,应该修持菩提心。”

这以上是法王讲的菩提心的一部分的功德。

“如果大家真正想广泛的了解,《华严经》当中就是讲了一百多个比喻。”

130多个比喻。《华严经》的汉文本当中有《八十华严》、《六十华严》,华严比较多,有一个《入法界品》当中有118个功德,我们藏传的《三戒论注疏》,明朗大师的注释当中,我记得好像有200多个比喻。反正这个说的是比较多的。

“如果你们想要以最略的方式来了知的话,那么必须要记住以下的三点。”

这是《弥勒愿文》当中的一个教证,我们原来的那个里面好像有吧。

“第一个,生起菩提心就不会堕入三恶趣;第二个,生起菩提心以后,不需要精进也可以无勤当中转生到人天善趣;第三个,如果生起菩提心,可以获得不老不死的佛果。”

所以菩提心有这么大的功德。

法王说:

“我们今天集聚在一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受持菩萨戒。”

法王下面要受持菩萨戒,这个菩萨戒有前行、正行和后行,这三个。

“首先皈依之前,大家要清晰地观想:在自己前面的虚空当中,遍满十方诸佛、十地菩萨摩诃萨、传承金刚上师。”

现在大家也是这样观想。我们今天虽然不广,不像前一段时间三、四个小时,好像两三个小时吧。不会这样的。我们今天用汉文再次的大家一起来受。

这样的话,自己的前面观想,所有的十方佛、十方菩萨、所有的金刚上师,包括嘎绕多吉、蒋华西宁、法王如意宝这些也都在我的前面。

“他们都是我们的见证者,我们在他们面前要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是多多益善善的。

“大家这样的观想以后,大家跟我念。”

法王也是这样讲的,那么一起念的话:

“祈请十方一切出有坏正等觉、

十地菩萨摩诃萨众

及诸位大金刚持上师垂念我。”

我们平时念的这个,我们大家一起来观想。

菩萨戒最好在上师面前受,如果上师条件不具足的话,在三宝所依面前可以受,如果这也不具足,以前的特殊年代,那样的话,自己观想在他们面前受的话,按照龙猛菩萨的观点也是可以的。

“在发菩提心之前我们必须要受皈依戒,如果没有皈依,任何佛法都不可能修成,所以要先皈依。皈依三宝时,首先是皈依佛,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乃至生生世世,我要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任何其他与他相违的导师,我绝对不会去皈依,要发这样的誓言,这是皈依佛。”

以后我们给别人讲也好,我觉得法王这里面有很多言简意赅的窍诀。皈依讲广的话,你看无垢光尊者的这些当中那么多,如果简单的话,就是法王这样。

“其次是皈依法,也就是说,我们要修持佛陀所说的法,除此之外,我将不再修其他的法,这就是皈依法。”

“最后是皈依僧。”

僧众是大乘的僧众。

“就是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观音菩萨,莲花生大士等等,佛陀的这些追随者,我要以他们为榜样,与他们的见解和行为一致,以此修学解脱道,这就是皈依僧众。”

“简而言之,纵然我遇到了生命危险,永远也不会舍弃三宝。”

这个很重要,法王遇到再大困难的时候,经常不舍三宝、祈祷三宝。

下面两次的采访当中,法王说,遇到最大的困难的时候,我要祈祷三宝,度过一切灾难。

“并发誓一直皈依他们,接下来,我和大家一起念三遍皈依偈。”

我不知道你们现在,因为你们也不在一起嘛,大家一起来,我们一边心里刚才想的,我们要皈依三宝。当然每个人每次灌顶的时候,现在念皈依偈都是已经念了很多次,肯定很多人已经是皈依的佛教徒,但是按照传承,我们一样的皈依:

“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正法菩萨众,如是已皈依。

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正法菩萨众,如是已皈依。

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正法菩萨众,如是亦皈依。”

这样三遍以后,法王说:“现在你们已经获得了皈依戒。你们自己知道了吗?”

“从今天开始”——当时我们在夏威夷,好像有些是因为法王的名声而来的,有些是刚刚皈依的这种也有。当时我们都觉得很开心,因为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西方人,觉得很感人:这么多人皈依佛法,多好呀!

“你们已经皈依并成为真正的佛教徒。佛教徒与非佛教徒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皈依。”

有没有皈依,以这个来分的。

“你们还需要知道,从现在开始,无论你修学什么法,都会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确实皈依不皈依,发菩提心和不发菩提心,有特别大的差别。

“只要一心一意祈祷三宝,必定会得到他的保佑;如果你希望得到世间的名声、快乐、权力、地位,只要真诚地向三宝祈祷,也会得到相应的利益。”

“皈依三宝之后,我们何时何地都不能伤害任何众生,而必须真心实意地利益众生。这是最根本的!”

这是讲的皈依。

然后下面来发菩提心:

“接下来,进入正行:要发起菩提心。它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愿菩提心,是通过发愿祈祷,希望一切众生获得佛果。”

这是愿菩提心,主要在心上。

“行菩提心,则是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于实际行动中行持布施、持戒、安忍等等六度万行。”

“下面,我们一起来念三遍受菩萨戒的偈颂:第一遍念完时,观想自己生起了愿菩提心;第二遍念完时,观想生起了行菩提心;第三遍念完时,观想这两种菩提心同时生起。”

这个大家要知道,这个是龙猛菩萨的观点。

有些《三戒论》的注释当中,我以前也讲过:无著菩萨的观点是,前面的偈颂,念三遍以后生起愿菩提心。然后后面的:“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这个念三遍以后生起行菩提心。这两个是分开产生,分开念诵的。

而龙猛菩萨的观点:这个偈颂,念第一遍的时候,生愿菩提心;念第二遍的时候,生行菩提心;念第三遍的时候,本来刚才这两个是分开产生的,第三遍的时候,同时生起来。这样想的。

“之后,你们获得了菩萨戒,可以称为‘佛子’或‘菩萨’”。

大家跟我一起也念三遍,这个你们经常也是念: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

这样念了三遍。

“现在,你们已经得到了菩萨戒,相续中生起了珍宝菩提心,名字也变成了‘菩萨’。”

确实,菩萨有见解上的菩萨和行为上的菩萨。这个是行为上的菩萨,有了菩提心以后我们都可以这样的。

“如果在愿菩提心的基础上,用身体和语言来利益众生付诸行动,就会成为行菩提心。”

我看我们介绍到这里吧,你们都成了菩萨了,这个地方嘛,现在大家都生起了菩提心。生起完了之后,后面是自他欢喜之心,明天没有课,后天再讲吧。

好,今天讲到这里。大家一起回向。

——————

[1] 《圣大解脱经第26课》:《杂譬喻经》中讲到,有一次佛陀显得有点不快乐,阿难尊者问:“为什么您现在显得不快乐?”佛陀说:“我多生累劫中修了很长时间的法,但是现在没有真正能利益众生、弘扬大乘佛法的人,所以我很伤心。”当时阿难问:“不对吧,佛陀的教法下,过去有成千上万的阿罗汉,现在有成千上万的阿罗汉,未来也是如此,不可能没有继承家业的人。”佛陀讲了一个比喻:“比如一个家里,生的全部是女儿,没有男孩,那家业能不能传承下去?”阿难说:“那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可能印度是这样,好像汉地、藏地都差不多吧,家业要依靠男孩传承下来,一直是这样的。佛陀说:“我也是,很多的教法没有大乘佛子继承。”并且佛陀当时显得有点悲伤,流了三滴泪。这个时候,整个大千世界震动,许多众生,包括很多人和天人,因为这个原因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之后佛陀显现微笑、欢喜。阿难问:“为什么您现在很开心的样子?”佛陀说:“比如一个老年人在年老时生下一个男孩,那他的整个家业是不是有了继承的希望?”阿难说:“是。”佛陀说:“我也是如此,现在有这么多人发大乘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三宝的种姓可以延续下去了。”所以,从《杂譬喻经》的案例应该清楚,以后要弘扬大乘佛法,才能真正续佛慧命,真正弘扬如来的教法,不断三宝的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