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百论》讲解02.pdf

《智慧百论》

第2课

(听打稿,供参考)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现在我们紧接着讲,龙猛菩萨的《智慧百论》。

前面介绍了几个颂词,今天开始从第九个颂词讲:

9、开启智慧眼,毁坏诸违逆,

   手中擎明灯,前方无暗蔽。

字面上都好理解,颂词也不难懂,再加上我以前有个简单的注解。当时想可能不一定有时间讲,如果没有时间讲,好像颂词有时候不是很好解释,所以当时稍微有一点空闲,就做了一个简单的注解。这次也是有机会给大家讲一遍,注解也附上,便于大家参考。

我们现在讲智慧,有了智慧什么事情都方便。如果没有智慧,即使你得到了世间的荣华富贵,也很快的时间当中消失殆尽。

所以它这里讲到,如果开启了智慧的慧眼——这里的慧眼不一定是六眼[1]当中的慧眼那么高的境界,就是说我们世间的智慧打开了,人有了一定的智慧。这样的话,即使人生当中遇到了坎坷、不幸、挫折、失败等等各种各样的违缘和逆境,都可以很自然的面对。

当然,我们有时候看看前辈高僧大德们的传记,他们处于不同的时代当中,也有不同的违缘和障碍,包括整个大环境的变化、个人的身体也好,家庭也好、修行也好,包括道场也好,很多很多的违缘——尤其是看一些大德们的自传,就比较清楚: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一帆风顺,多多少少会遇到障碍。但是有智慧的人,他会越过这个关。

不过有些可能有前世的一些因缘,包括弘法利生。自己的事业到一定的时候也有完结的时候,这个可能没办法逆转,除此之外,有智慧的人确实是很容易面对。

包括我昨前天讲的一样,我们学院的话,实际上法王在世的时候也好,法王圆寂之后,应该多多少少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些违缘,包括我们当时拆房子的话,不是几间房子,是几千座房子。当时人员的遣散,那也是上千上千的。

但是现在的话,也有部分的人还是不断地在闻思修行,其实这些也需要有一种智慧和善巧方便。如果没有的话,很有可能现在变成了一个废墟,或者说是以另一种方式来存在。

所以说,我想我们,包括个人的话,在人生当中应该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逆境。而有智慧的人,就像一个人手里拿着明灯,那么,再怎么样漆黑一片的夜晚,他也是可以顺利度过,他完全有能力遣除黑暗——因为灯,它跟黑暗可以说有不会同存的一个关系。

所以说我们人应该要有智慧。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当中也是讲过:“若人持有智慧灯,则彼无有衰败暗[2]。”如果一个人手里持着智慧的明灯,那他前途当中各种各样的灾难、各种各样的违缘,都可以度过。

有些时候可能有一些魔障的违缘,魔障的违缘,可能人们也都是没办法。我们有种说法:“恶魔入到嘴上,语言上出现违缘;魔障如果入到手上,在人的手里,手一动也造成各种违缘。”(师说藏语),好像翻成汉语不是那么好用。

但实际上,我们的所作所为,不管说话也好,或者说行为当中,做事情的时候,恶魔入于你的身体,入于你的语言,入于你的心,这个时候人的行为会有很大变化。然后他做出来的这些事情,力量也是非常非常的强大,不是一般的能力可以阻挡。也许个人根本想不到,个人也是做不到。

所以说我们世间当中面对各种各样违缘,或者说障碍是非常多的。对有智慧人来讲,有些是轻而易举的面对,有些可能勉强能度过。但如果是前世的一些业力,那光有今生的智慧,恐怕也是没有办法。否则前辈的高僧大德,他们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他们的事业应该始终都不会有终结的时候,但实际上并不是。

我们看到一些特别了不起的圣者的传记,他们最后离开人间,或者事业中断,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事,但是在这种违缘面前,他们也没有办法抵挡,包括有一些高僧大德的传记当中记载,横死的、被他人砍头的,有种种的一些现象。平凡人看的话,是很难想象的。

应该好多年以前,有一些大德因车祸而死,当时有些西方人不理解:“他是一个成就者的化身,怎么会因车祸而死?”以前历史上的大德,有些是被马踢死而圆寂的。所以可能不是所有的违缘,有智慧就能越过。

但是一般世间人难以面对的这些,有智慧的人他有他的方法,有些方法可以管用的。

因为我们做的事情、说的话,其实并不完全是100%,绝对的。世间的真理也好,佛法的道理也好,有一些概率比较高的话,在文字上表达的时候,看起来是一个决定性的。但实际上它也有一定的幅度,有一定的空间。这方面,我们闻思的时候,大家也要有这样的想法。

所以我想,开启智慧是很重要的。包括我们现在在学院当中求学的也好,或者说其他地方学佛法的人,其实我们需要一个智慧,不一定要有个知识。智慧是很重要,如果没有智慧,做一件事情,或者说自己选择的路不一定善始善终。到一定的时候,因为自己造成的违缘,或者是他人制造的违缘,种种事情,最后都没办法。

所以我这次为什么讲这部论?我很希望,不管是学密宗大圆满的,还是显宗菩提心的人,做人方面自己要具足智慧,光有知识可能不行的。

我想闻思修行的人,佛法方面的知识应该多多少少具足,我们平时考试、讲考、讨论,这些都有嘛,这样的话应该是可以的,但是有些人不一定有智慧。

智慧增长的途径,一方面是我们学这些前辈大德的格言,通过这些人文教规来提升。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在人世间当中经常接触一些人,这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现在有一些人,大学里面读了20多年,毕业以后面对社会时,特别脆弱。现在你看大学里面,现在那么多人跳楼自杀,大家都知道,包括有些大学老师,心不堪能,非常脆弱。

我想我们法师和有些辅导员,以后到社会上的时候,什么违缘都没有,直接讲经说法的话,你应该会讲得头头是道。我相信会这样的。但是面对一点小小违缘的时候,我想你们可能会跟社会上那些刚刚大学毕业的人比较相同,因为一句话或者说一个简单的事情——最近新闻上都是有好多,十多个学生自杀,或者说北大的什么学生,因为听到别人说他没有出息、很难看呐,这么一句话就开始自杀,等等。

一般来讲,可能在法师和一些闻思过的人身上不一定发生,但是我想也不一定。

所以希望有些堪布堪姆,可能以前在家里被父母,在很多人的呵护之下慢慢成长;后来在学校里面,在老师的关照下成长。出来以后,包括我们这边的一些法师、堪布、堪姆,自己面对社会和面对人群的时候,可能心非常脆弱,不坚硬。如果不坚硬的话,人群是比较复杂的,他们的语言也是各种各样,心态也是五花八门,所以在这个时候就很难以用上——你学了十几年的大乘佛法,每天都是讲菩提心,“为利一切有情”,讲得很好。“怨敌观在自己的前面,父母观在左边和右边……”,可是,不是真正的怨敌,是一句话,你就摔东西走人。包括我们发心人员也是,尤其是00后、90后的,这些人,一句话都是不敢说。一说的话,不知道为什么,马上脸色就变了。

这说明没有智慧,有智慧的话,这些事情也没有什么。你越坚强,别人越看你是好人。如果你一次、两次,内在所有的智慧暴露无余的话,那以后在人群当中,大家也许说,也许不说。但有些人恶劣的行为,人人都放在心里,看在眼里,应该知道这个人是怎样的,我们后面还会说的。

有些人来了以后,大家私下议论纷纷,“这是个坏人”。所以一般来讲,我们都不需要亲自去问这个人好不好?不用这样的,他们会自言自语说“这个人很坏的”。这一点大家应该要清楚。

所以这次讲《智慧百论》的时候,我希望我们,尤其是法师这些,可能在做事情等这些方面,有时候遇到各种各样别人的误解、别人的不满,别人的各种诽谤,这些是需要的。现在世间上的话,有些孩子从小到社会上接触很多人,然后一直闯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最后他提炼成一个很调柔的人。而一辈子学、学、学,学出来以后的这些人却完全不能做人,稍微有一点点,我刚才讲的,基本上可以说,这种人特别特别的脆弱。这种人,以后别说什么弘法利生、成就虹身——如果成就虹身可能还好一点,在这个人世间当中,马上变成虹光身,没有了。如果没有变成虹身,他自己也是痛苦,跟他接触的人也是很痛苦——恶人的话,跟他接触的人都是很痛苦的,哪怕在他身边一天,也是给周围的人带来痛苦。

所以说,我们有智慧的话,很重要。但是这个智慧也依靠一些学习和依靠一些前世的福报而来。并不是我想有智慧就有,可能没有那么简单,也许比挣钱还要难。我们很多人觉得现在挣钱越来越难了,现在整个国际上也好,很多形势越来越不好,包括房地产,这些大佬们慢慢的全部都在亏。这样的时候,就觉得挣钱是很难的。

但某种意义上面,如果你到了一个佛学院,你到了那里,你在这几年当中,不管是从哪方面,能不能学到真正的智慧?当你回去的时候,或者是离开的时候,你装了一大包智慧,并不是离开的时候,拿个转经轮,然后大包小包,什么甘露丸,还有各种各样的东西——东西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如果有智慧的话,独身一人,在哪里他都可以建立起他的基地。如果没有智慧,哪怕美元多少车的话,也可能很快就没有了。

下面会说这个:

10、无慧之圆满,纵如雨水现,

    瞬间化乌有,如亲粗恶人。

刚才说开启智慧的话,什么都可以面对。

如果没有智慧的人,他的一些圆满,比如说财富、才华、名声、地位,反正世间当中各种各样、人人羡慕的各种圆满,但是这些圆满,偶尔可能是自己的努力,或者前世的福报可以带来。但是这个就像下暴雨,下暴雨的时候,雨水很快的时间当中显现在你的面前,可是过一会儿,雨过天晴的时候,刚才所有的这些雨水,全部都化为乌有,什么都没有了。这跟你的智慧是有关系的。

如果用比喻来说明,就像我们亲近恶人一样。如果我们亲近了一个恶人,跟他交朋友,可能两、三天就分道扬镳了,根本没办法。因为恶劣的人、自私的人,这种人你再怎么样对他好,一大堆的麻烦和一大堆的事情。

所以世间人的话,刚开始你可能看不出来,接触一段时间以后,基本上是看出了这个人的本质。人都有本质的,有些是好人,好人有好的本质,坏人有坏的本质。这种人越来越了解了以后,我们有个说法叫做什么?“对地方的话,越来越适应,对恶人的话,越来越不适应。”如果是地方的话,包括一个比较危险的地方,你住的时间长了以后,这个地方最后适应了,还可以的,最后没有什么,因为这片地不可能给你惹麻烦,除非有恶魔的地方。但是恶人的话,你越跟他接触,越不行;你对他越好越不行,所以最后就没有办法,相当于是这样的。没有智慧的人的财富也好,这些最后全部都没有了。

现在世间上有些人,偶尔,可能是一夜之间暴富,有这样的。有些人卖房子赚了几千万,好像一下子特别多,但是他马上去花天酒地,马上做各种各样非法的事情,最后所有的钱财化为乌有。包括有一些人,有名声、有眷属,包括有一些法师,可能一段时间当中弘法还是很厉害的,到处都是在摄受弟子。然后长的也不错,事业也轰轰烈烈,非常非常兴盛,大家都是羡慕不已。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自己不依靠正知正念,最后全部都化为乌有。

所以说这是需要智慧的。如果有智慧的人,不管是他的福报显现,他也不会特别的张扬高调,应该是非常低调。他要惜福,他应该会很好的面对一切事情。世间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稍微有一点钱的人,他走路的步伐都有点不同,自己认为长相稍微可以的,这些人的话,走路的步伐也不同。同样的道理,有一些地位的人也是一样的。

但是如果他没有智慧的支撑,他不会长久的。所以这个世间当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有一些人财富还是不错的。哇,这个人最近考得很好的;这个人好像在某个上师面前应该是很不错的。在有些上师面前发心的话,本来跟上师发心,也是一种福报也好,因缘也好,还可以的,可是自己不会珍惜这样的缘分,然后有各种各样的,我们有种说法叫做“用头上的角撞前面的,脚上的蹄子踢后面的”,这样以后,那中间就属于群体的对境,群体的对境的话,那这个人不管怎么样,一个人的威力就很薄弱,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所以说没有智慧的这些人,在现实生活当中也确实看得到。好像龙猛菩萨真的看到我们现在21世纪社会当中各种各样的现象,我们现在确实是这样的。

没有福报这些人,我家乡附近的地方都是有这样的。有些人可能偷一点牦牛或者是什么样,两三天赚的钱还是很不错的,自己开好车,天天去酒吧。过了两三天以后又跟一些人合伙,再造一些非法的事情。最后的话就堕入监狱当中,来世肯定堕入地狱。这样的现象是非常多的。

所以一般可以看出来,这个人最近很张扬,可能他的命不一定很长久,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看得出来是没有智慧人的一种行为。修行人当中也是,他自己认为有智慧,但是却没有智慧人的这种行为。世间人当中也有这样的,暂时的一些荣华富贵没有什么可靠的。如果看起来不那么张扬,但实际上这个人应该有甚深的一些涵养,有一定的学问,这样的话,他的所作所为完全都是不同的,包括他说话的一些语气,走路的姿势,看别人的表情,这些都是完全不同的。

其实,自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但是别人应该是看得清清楚楚,可以说人群当中,我们自己是一个表演者,演的这种戏好看还是不好看,别人全部都是一目了然。

所以为什么寂天论师一直讲,需要正知正念,用自己的智慧经常观察自己的三门。可是愚笨的人,他根本不会观察,而且在现实生活当中,自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对的。可是这种观念,有些是已经完全老化了,不能用到现实生活当中,有些被自己的无明愚痴所遮挡。

所以格言当中说:“世间众生之遭殃,皆从未知未察来[3]。”我记得麦彭仁波切说过。世间当中很多的遭殃或者祸害这些,好多要么是无知而来,要么是自己没有经过详细观察后导致的。

所以我们看自己,有时候是福报现前,有一点点圆满,名声也好,财富也好,或者你在某个人跟前有发心也好,或者做事的机会,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很好的珍惜,那可能不会长久的。

我也希望我们很多现在所谓的发心人员,其实发心的话,发菩提心是一个广义的说法。原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这边做事情的人叫做发心人员,后来就变成了这个上师的发心人,那个上师的发心人。发心人的话,一般是发菩提心的人,或者说是发清净观的人,都可以说的。但不管怎么样,有一些发心人的话,我也希望自己应该珍惜自己的这种本份,否则到一定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包括我个人的话,我也是发心人员,以前法王在世的时候,法王的一个发心人员,但自己确实也是很惭愧。然后法王不在的时候,也算是学院当中的一个发心人,应该在做一点事情。但发心的过程当中,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不好的可能也是比较多了。

所以作为一个发心人,经常用各种格言、做人的方法来观察,否则的话,可能到最后自己后悔莫及。所以这个很重要的。

所以没有智慧的圆满,很快就化为乌有,就像下暴雨一样,或者接触恶人一样的。

11、慎重观察者,恶人无机乘,

    膳食养生者,不受疾患害。

不管做什么事情,自己特别小心翼翼,非常善于观察,特别注意——什么事是还是很注意,会好好地思考。这种人,一般来讲,恶人也是没有办法对你有机可乘。

恶人也好,恶缘也好,有些人是什么事都是很小心,“一定要注意,说话一定要注意,做事情一定要注意。”尤其是心里面也是,尽量的不能产生很多的分别念,身口意也经常去观察。如果这样的话,这种人受到的违缘一般也很少。智者的话,通过智慧来观察,一般来讲不会掉下悬崖。

我们要会善于观察,尤其是善于观察自己的语言。我们经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如果你没有很好的去观察,包括现在健康的食物来养生的话,那还是很难的。

这个也可以从比喻上面讲,比如说饮食方面特别注意的这些人,至少他的身体不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以前也是这样的,现在世间当中健康学是很重要的,龙猛菩萨在他的那个时候,可以说是一种养生学,可以这么讲。

我们现在,包括个人,在学院当中,好像觉姆这边吃垃圾食品的比较多,她们就特别喜欢一些酸的、辣的,各种味道。这些看起来好像是可以的,但是它上面有很多很多的添加剂,各种各样的香料,各种各样的调料,让我们看起来特别好吃,口感很不错,但实际上里面有特别多的添加剂。

所以说在饮食方面,大家不注意的话,可能到最后就变成了癌症晚期。或者各种病来了以后,自己可能也没办法,这个时候可能很难应付。

所以给我们道友们,给僧众,给各个部门做饭的这些发心人员,希望经常不要以自己的爱好,自己爱吃辣的,爱吃酸的,爱吃什么的话,天天都做这个。这不是很好的。

从现在健康学角度来说,任何菜它不能太油,如果油放的太多,对健康是不利的。还有辣的、酸的,味道方面,也不能像四川人一样的太酸,太辣这些。如果我们集体开饭的话,稍微清淡一点。自己需要加各种调料,让他自己加可能比较好一点。尤其像我们藏地,每个菜特别油,每个里面加的油特别多的话,而且这些油到底是不是地沟油,也不好说,可能不是吧。但是太多油在身体当中也是一个负担。

这个我也不用讲吧。实际上对每个人来讲,健康是很重要的。有些人给别人讲很多健康的,但自己天天都是吃一大堆垃圾食品。

以前我喝的也可能有一些,包括一段时间喝红牛,可口可乐,有一段时间。确实后来导致身体很多的疾病,可能是自己惹上的。但是现在的话,我们大家都可能比较注意。

这是从饮食方面讲的。

还有一个,观察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我们学院的法师,或者说一些管家,或者说一些部门的负责人,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轻易听一面之词,我说过无数次。以前唐太宗,他当时有一个大臣[4],他说我们要做明君的话,要这么做。好像我以前也是讲过,他当时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我觉得很重要。如果我们听双方的意见,那这是明君的做法。如果只是片面的一个信任,这样的话,那这是黑暗的,是昏君的做法。他这个话对我们很多人来讲很重要。世间上的很多国王,因为听从身边人的一些片面之词,最后整个国政都毁坏了。

作为一个法师,作为一个领导的话,他身边经常有一些业力现前、没有智慧的愚徒,愚笨的徒弟或愚笨的人,这些人他有很多自私自利的语言。如果我们不经观察,只是听身边这些人的言词,那最后会导致很多的不利。

所以我也希望我们的法师们,包括一些管家,对身边的人应该注意。我是对身边的人半信半疑的,一般他们反映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不会马上轻信,只是做一个参考:哦,有这种说法。但是我不相信这些人,因为这些人表面上看好像很正,但是很难说。

凡夫人的话,他思想上的有一些看法,通过语言可以转变。比如说我对这个人很好,他给我评价的时候,这个人是如何如何的好。如果我觉得他不好,他就给我说。这样的话,我和这个人之间沟通的途径,只有中间的这个人。这个人的语言如果不准确的话,我对他的看法完全都是不同的。

我以前也说过,所谓的语言,像两个牛角一样,两个牛角往前放的话,就像是犏牛的角。如果往后的话,就像山羊一样的角;如果是侧面放的话,是绵羊的角。所以说语言,可以根据自己的分别念拿捏——同样的两个人或者是一个人做事情,我喜欢他的话,也许是故意赞叹他,也许是无意,也许是故意诽谤他,有各种情况。

所以我希望我们的管理人员,首先听到别人反映的时候,可以做一个参考,“可以的,有这种说法”。下面如果真的要处分,或者说是处理,或者这个人要提升,或者说这个人要降职——那这样的话,你从自己的智慧来观察,或者是通过其他人的途径再次来了解,这样以后,基本上有一个综合性的意见,这个时候你基本上会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的。

我刚才说的,大家也要记住。以后在管理的过程当中,虽然这是唐太宗时代魏征的说法,我记得以前是用过的,这个词,再次提醒大家。

管理上,我个人这么多年以来,应该说你们这个群体,其实不是很好管。虽然我管理的不好,但是自己应该是用心的,一直到现在。所以说这种管理经验,也许是比较难得。

因此我们在做事的过程当中,应该要公平。尤其作为法师,作为一些有地位的人,面对下面人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有狡猾的人,有可怜的人,有傲慢的人。人心是非常复杂的,人的本性也是很复杂的,在这个时候,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来面对,这个非常重要。

12、智士皆依止,能增自利师,

水盈之湖泊,百鸟亦栖息。

如果是具有远见的一个智者,他要依止一个自己的老师或者是自己的导师,他会通过各种方面了解,看能不能对自己有利。

任何一个人要依止一个人,包括我们世间的一个夫妻关系,他能从对方得到一定的利益的话,愿意依止他,愿意跟他一起过生活。如果在他的身上得不到任何的利益,反而一大堆的痛苦和麻烦,那时间长了以后,可能很难过得下去。

同样的道理,老师的话,在学问上、知识上,或者说德行上,各方面看能不能真正对你有利。你看世间当中,现在找补课老师的话,大家都说:“噢,这个老师是很好的,这个人还是非常好的,我们要找这个人。”大家都会这样说。

我们在家乡请了一个裁缝,每个月的薪资比较高。这个人很有时间概念。当时刚开始给他们免费学技能,人找的不是很多,只有几个人。本来十几个人都可以,但是他说哪怕是一个人,凡是上班的时间,我一心一意的教,过了以后是我自己的时间。所以每次过了6点钟以后,他自己加班给自己做事情。所以大家都觉得,哇!这个人真的还是很好的,有利他心。

因为对这个人的观察还是比较清楚的。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互相都不是什么观察一样,但实际上,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害,只要是人,应该都能观察得非常清楚。

所以说有智慧的人、有远见的人,他会找什么呢?对自己有利的人。

就像我们世间,充满清澈水的湖泊,那各种各样的飞禽也会栖息在那里。我们知道,环境比较美的,旁边有花、有草、有树,有湖泊的话,那各种飞禽都会栖息在那里,发出动听、美妙的声音。如果水是很肮脏,周围的环境也是特别乱的话,那这些天上飞的飞禽不会去依止的。

麦彭仁波切也说过:“硕果妙树悦意水,一切众生喜爱处[5]。”指的是,一切众生对硕果累累,或者悦意的这些地方,愿意住在那里。

所以说,我想我们一个人,如果自己要想做一点事情,帮助他人,真正对别人有利,这个很重要的。如果对别人没有什么利益,没有什么价值,天天都是一大堆的自私、痛苦,这样的话,谁都不会对你天天维护着。

我们的上师,为什么他离开了20年,但是现在在人们的心目当中还是这样。为什么呢?其实大家都是从他那里获得了利益。人很自私的,很多学了佛以后:“依止法王如意宝的教法以后,我得到了很大的利益。”他不会说因为他很可怜,对他有利。不会这样说的。

应该是尼敦秋杰宁玛,他的《莲花深藏》当中授记:“怀业山沟莲花开,洛若金鹰空中翔,洪亮声音传十方,飞禽皆集彼羽下。”当时说我们喇荣的话,就是怀业山沟,像莲花打开一样——现在是八瓣莲花,原来没有这种八瓣莲花,现在男众、女众整个是大的八瓣莲花。这里面,洛若的金翅鸟,代表法王属相,飞到空中,这个时候它发出了特别洪亮的声音,传遍于世界,说的是法王转法轮。转法轮的话,“飞禽皆集”,世间当中,四面八方的这些飞禽全部聚集在他的手下,获得了快乐和利益。

所以我们很多人,以后看看自己,成为一个老师也好,或者是成为一个普通人的话,至少对别人不造损害,对别人是有用的。所谓的有用是能帮助到别人,这样的人活在这个世间当中是有价值的。人们也是对你无比的崇敬,无比的欢喜。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经常说的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个人在所有人的口里面,口碑很差的。我们藏地说“口里面的口碑已经烂了”,谁都会说:“啊!这个人就是这个样子。”

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在这里待一段时间都会有的。这其实不是别人的原因,你恨这个、恨那个,也没有什么用的,是自己造成的。

龙猛菩萨讲,我们寻找有智慧的人的时候,应该是寻找有用的人。我们以前写作文的时候,要写“做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人。”老师喜欢听这个。当时不知道“对人类社会做贡献”是什么意思,但现在看来,对整个人类也好,对一切众生有点贡献的话,那是很了不起的。

即使我们做不到这样,但是至少在自己的群体当中,比如说我们是一个群体,那别人累的时候,我去帮一下他;别人伤心的时候,我去安慰一下他。很小的事情能看出你的这种爱心。人有时候确实是特别奇怪的,一个小小的事,让你们变成朋友,永远记住他的恩德;小小的一句话,让你变成他怨恨的敌人,永远都是恨你。我们现在的凡夫人,他没有一个真实的定论,也就是说,一个很小的事情,变成了敌人,变成了朋友,是这样的。

所以如果他的心里面存有爱心、存有慈心和悲心的话,他的所作所为直接、间接会帮助到别人。

这里可能没有像大乘佛教那么伟大的精神来造论,只是世间当中,基本上是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一种格言。

龙猛菩萨这里也讲到我们应该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13、凡与忧患系,财富有何用?

    蛇头有宝珠,谁人敢触碰?

对你个人有危险、灾难的这些财富,也没有什么用的,很危险的,对吧?就像蛇的头上,即使有非常珍贵的珍宝,谁敢去触碰?如果你去接触它,那毒蛇它的毒液散发出来的话,就没命了。所以谁愿意冒着危险去触碰它?

这也是对我们的一个人格教育。因为现在的很多人,什么“富贵险中求”,世间当中有这种说法。“你如果不冒险,哪里会成功?一定要敢于创新,敢于闯,敢于冲上去,不管怎么样,一定会是成功的。”但实际上,成功率是很低很低的。

“富贵险中求”出自《庄子.逍遥游》[6],它后面还有“也在险中丢”,富贵的话,也是在危险当中丢的。“求时十之一,丢时十之九, ”他说,真正求得的富贵在1/10,然而丢的那个福报,是9/10,也就是说90%都不一定成功。

你先要用你自己的智慧去观察,只要是跟忧患,只要是跟危险品连在一起的话,你最好不要去求。现在包括有些法师,有一点钱就开始理财。我们学院当中的有些法师,说是为了僧众的利益,但是到底是不是的话,现在还不是很清楚。所以说开始冒险,然后理财,把僧众的钱放在什么银行。到目前为止,可能这辈子不要说,下一辈子、再下一世用自己的血肉来还也不一定能还得清。

只要是跟危险有关的这些事情,首先一定要自己观察,不观察的话,“人云亦云”。现在很多人都是,只要有一句话,就断章取义:“富贵也好,财富也好,只要我们去接触,只要去投资,一起去理财的话,是没有问题的。”

同样的道理,我们求法也是一样的,包括我们求密法,很多人都特别的希望。但是如果没有人格基础,没有三乘戒律,没有基本的依止善知识的概念,你求到的密法也好,最高的窍诀也好,可能跟危险品一样。

智悲光尊者说,学密法的人,就像是蛇放在竹筒里一样,要么上来,要么下来。所以如果基本的密宗誓言也不懂,然后跟金刚道友之间的关系,一般般的关系也是弄不好;跟金刚上师之间的关系也弄不好——我们特别渴求的最高密法的这些教义,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确实很难说。

当然密法并不像毒蛇上的宝珠那么危险,但实际上我们用不好的话,我觉得还是很可怕的。有些人的所作所为,好像没有守戒的概念,没有对金刚道友的尊重。得到的多少多少的密法,好像有些人根本没有任何的概念。原来的这种恶性习气,照样还是这样。确实这个也是难以改变,也理解。我们凡夫人的话,他的这种恶习不是短短的这一生一世当中串习来的,应该是生生世当中,有多少个生世都不知道——无始以来串习来的。

所以现在一下子听到一两节课,或者是一两年当中闻思一下,马上把习性全部都改掉,就像依止了上师,氆氇马上染色一样,当然需要是需要的,但是能不能真正改掉,也是很难的。

所以我们作为凡夫人,不管是自己、他人,也是能理解,很多恶习改不了。除了个别有缘分、有福报的人,依止了善知识以后很快就轻而易举的改过来。

大多数的凡夫人,你求得密法是很好的。在那里有窍诀,那里有灌顶,但完了以后,吵架照样吵架,打架照样打架,根本不会想其他的。他只承认它的功德,不承认它的危害,也就是说吃药的话,吃药的功效,他是承认的,但是副作用不承认。副作用没有承认的话,吃着吃着,最后就变成了不可救药。确实我们现在世间人比较盲目,虽然跟很多危险的事有关,他还是要去冲。

这个看看有没有什么方法,自己学会观察可能很重要。

14、成办自利者,不可放逸行,

    为蛇凶齿噬,遭殃不成事。

每个人都想成办自己的利益,所以千万不能放逸无度的行事。如果这样的话,就像是被毒蛇的凶残利齿咬伤,这个时候,不要说成办大事,自己反而遭到更大的祸害。世间当中也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有些人自己稍微有一点机会的时候,不要放逸无度。现在这样的机会是比较多的,吃喝嫖赌也好,酒色财气也好,有各种各样的放逸行事,如果这样的话,自己根本不会成就的。就像《成实论》当中也说了:“心随不善名为放逸,随顺善法名不放逸[7]。”放逸和不放逸的差别,《成实论》里面讲的还是可以的。心随着不善业,十恶业,杀盗淫妄等等,这些叫做放逸。

我们看自己是不是放逸?如果我们的心是善的,包括密乘戒、菩萨戒,别解脱戒,随顺这些善法的话,叫做不放逸。

不管是什么人,我们还是应该要小心翼翼的行事,不能太过度的放逸,不然到时候自己肯定会后悔,比如说被毒蛇咬到的话,那自己可能特别伤心。

很多人自己没有受到遭殃之前,都是得意洋洋,包括现在的一些贪污分子,以前很傲慢、后来还俗的有一些出家僧人,或者说一些官员无恶不做,最后下台了,什么都没有了,一无所有了。在这个时候自己才知道原来太过分了,自己行为没有正知正念,特别的后悔,但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已经没有办法了。

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自己平时做事方面,经常观察,小心翼翼。真正我们内心调伏的话,当然是很好的,但如果内心实在有各种贪嗔痴,至少是外面的威仪上不要明显的违背,否则的话,到时候可能自己也很难以改过自新。

当然有些人,我想可能也是前世的一些福德和缘分,包括我们出家人当中,有些人守持戒律各方面都还是非常的寂静。平时上课、平时聊天的时候都是可以看得出他的根门护持的很好,连说个玩笑,从他的眼识、行为当中都可以看出来:“哇,这个人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是很清净的人”,不管是男众女众当中。

有些人虽然身体已经出家了,但是心还一直在飘,有些是装着念经、忏悔、闭关,但稍微遇到一点外境的时候,整个人都已经变完了。

有些人的话,多少年了,包括发心人员,说话、做事是很清净的。可能确实有前世的一些福德,即生当中觉得世间的各种各样没什么意思,除了给自己带来痛苦。我们也不一定有大菩萨的心,不一定要想度化众生,到最后可能自己都很后悔。

有些是根门很清净,以前佛经当中不是讲舍利子和目犍连,其实他们是前世修来的。他们在任何一个,包括有异性的群体当中,根门守护得非常好,非常寂静。戒律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公案。

所以我们凡夫人当中,包括我们现在的一些法师、发心人员,平时他们的根门很清净的。闻思修行方面特别有意乐,特别有兴趣。其他一些贪嗔痴有关的、乱七八糟的事,他根本没有兴趣,根本不参与这些。甚至有人以各种方式来追求的话,他完全用一种巧妙的方式或者以果断的方式来推开。

确实这也是说明一种不放逸的态度。平时自己不放逸的话,晚年也是很快乐,自己的修行也会善始善终。

当然作为凡夫人,理论上可能比较懂,不放逸很重要,但是现实生活当中,可能经常犯,经常放逸度日,所以说有时候也是很可怜的。

 

15、成办自利者,谨慎而成事,

水蛭提防身,吸血不为见。

成办自己利益的话,刚才讲的一样,一定要小心翼翼、谨慎行事,这样做的话就能把事情办好。

就像我们世间当中的吸血虫,或者说是水蛭——原来《梦尘回忆录》里面就写过,这个动物它非常警惕地保护自己的身体,然后吸别人的血。它也叫做蚂蝗,民间一般是南方的稻田当中有。但是尼泊尔和印度人说,这个水蛭不能吸别人的血,不然导致死亡。所以我们在尼泊尔,当时阿里美珠被那个吸血虫咬的时候,大家很注意的。

但他们有些当中说,那个吸血虫的话,它慢慢进入人的身体当中,不容易发现。因为它用它的嘴来吸血,这个时候很轻柔。有些人说水蛭进到身体里面,只剩下尾巴的时候,别人都还没有发现。所以它慢慢地把人体里面的血全部都吸干,因为这是它自己的生存方式。

这是一个比喻,龙猛菩萨用的比喻基本上都是当时印度的各种,包括大象,或者毒蛇,印度比较多的。可能孔子《论语》里面的比喻,应该是汉地的这些。华智仁波切应该是用牦牛这些来做比喻。所以每个智者用的比喻都不相同。

凡是自己不注意的话,有很多的麻烦来的。所以我们每个人要成办自己利益的事,一定各方面要小心翼翼。《正法念处经》当中也是说:“谨慎第一友,常能作利益[8]。”谨慎的话,世间当中它是最好的朋友。每个人自己要注意,说话也好、做事也好、出门也好,包括自己的威仪,穿衣服这些,各方面注意的话,对你来讲这是最好的一个朋友,所以常常能利益众生。如果自己放逸,或者说什么行为都没有控制的话,那可能对自他都带来很多麻烦。

16、欲立自根底,当勤他之利,

    不曾奠基础,行者无所成。

如果我们想给自己打下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首先应该是精勤的利他。

我们很多人开始做一些事情,那这样的话,首先不能太自私。你在那个发心部门当中,先应该是帮助他人为主。这样的话,至少是像法王说的一样:“如果你想自利的话,暂时利他是一个窍诀。[9]”如果你在别人面前要做什么事,你用自利心表现出来的话,大家都会讨厌的。

所以,如果你没有打好自己的基础,不管是世间,还是出世间的事情,到最后没办法,一事无成。

所以我们培养人也好,或者自己的话,大乘佛教里面讲利他是很重要的,但是在这里并不是大乘所说的利他,是我们世间当中的利他,这些利他也是需要的。以前不是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在有些人把它改成“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这不一定是正确的。但不管怎么样,世间人利他的口号是很重要的。

我们世间的行者也确实需要有一颗利他的心,如果这个人没有利他,不管他到哪一个群体里面,这个人是很自私的。比如说坐车的话,要坐好的地方;住一个房子里面的话,要有窗户的地方,你去住那个黑暗的地方。我们一起选个座位的话,我要有阳光的地方,你去没有阳光的地方。有些自私的人,很小的一件事情,比如说这盘子里面有好吃的东西,我吃好吃的,你吃剩下的等等,这样的话,那可能这个人没有出息,没有什么希望了,这种自私的人在哪个环境当中都不会受欢迎的。在国内也这样的,国外也这样的,同样的,黑人当中,白人当中、黄人当中都是一样的。

所以这也是一个人规的教言。

今天的最后一个偈颂:

17、力求毁他方,自当具功德,

    弓若不具弦,箭岂射何方?

如果跟自己势不两立的对方,你要想消灭他的话,自己的势力、智慧各方面应该要强大起来。

应该是这样的。有些人经常说别人,经常害别人,但是不一定害得到。你自己能强壮起来的话,对方有机会慢慢落下的。比如说有些人学知识方面嫉妒别人,有些是长相方面嫉妒别人,有些是权利上面嫉妒别人,但是你如果真的看不惯别人的话,你自己想办法,自己好好学,自己一定要超过他。这样的话,那你可以说他,或者是与他竞争,有这个机会的。

如果你不这样的话,就像我们世间当中的弓,如果没有弦的话,那怎么能射箭呢?根本没有办法。自己都没有这种势力,你说别人的这种资格都是没有的。

所以我们世间当中的任何事情,实际上自己应该强大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己越来越弱小,你想与别人竞争或者是说别人的坏话,那没有什么用的。

我们世间当中这样的案例比较多,但是今天就不多讲,讲到这里就可以。

——————

[1] 《窍诀宝藏论释》:宣说一切佛子之六眼:能见世间色法为肉眼;能见众生种性为天眼;能见有情根基为慧眼;如理见诸法故为法眼;无有障垢故为无碍眼;能见法界故为遍知眼。具此六眼成办众生利。

宣说一切大乘佛子应具之六种眼识:一是能现量见世间一切色法之眼为肉眼。二是能现见众生属何种性以及宿世的作为等事之眼为天眼。三是能现见诸有情根基之利钝并知契机当施何种法要之眼为慧眼。四是能如理现见一切诸法之眼为法眼。五是无论见什么色法,均无任何障垢之眼为无碍眼。六是能现见法界本体之眼为遍知眼。具足此六种眼通者皆能任运成办一切众生的利益。

[2] 《君规教言论》第二品观察智者:“若人持有智慧灯,则彼无有衰败暗 ,通达经论之智者,世间庄严如明日。”

[3] 《二规教言论》:“彼亦取舍一切事,需先详细而观察,世间众生之遭殃,皆从未知未察来。

[4]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出自《新唐书·魏征传》。

魏征,字玄成,馆陶(今河北馆陶县)人。为唐朝初期的政治活动家和历史学家。唐太宗时,曾任谏议大夫。他学识渊博,并且敢于向皇帝直言谏劝和提出各种建议,在朝廷中威信很高,唐太宗对他也相当尊重。

有一次,唐太宗问他:“为君何道而明?何失而暗?”魏征回答说:“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

这段对话,在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中,记载得更详细些。它说,魏征当时回答唐大宗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并以两个贤明的古帝尧、舜和三个昏君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为例来加以说明。-摘自网络

[5] 摘自《君规教言论》第十二品,观察慈悲。

[6] 原文是:“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求时十之一,丢时十之九。大丈夫行事,当摒弃侥幸之念,必取百炼成钢,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

1、有一种说法认为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是一本古代的百科全书,收录了许多古代的故事和传说。2、另一种说法认为这句话出自《庄子.逍遥游》。3、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句话出自李商隐的《锦瑟》。这句话的确切出处,目前没有确凿的官方消息。

[7] 摘自《成实论 (第6卷)》:“若不行善、或邪行善,名为放逸,无别一法名为放逸也。尔时心行名为放逸,与此相违名不放逸。若善心行名不放逸,亦无别法。又心随不善名为放逸,随顺善法名不放逸。”

[8] 摘自《正法念处经 (第36卷)》:“谨慎第一友,常能作利益,放逸第一怨,故应近善友。”

[9] 法王如意宝《胜利道歌》:“言行恒时随顺友,秉性正直心善良,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