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方广总持经

隋天竺三藏毗尼多流支译

索达吉堪布传讲

第六课

下面我们继续讲《大乘方广总持经》。

我自己感觉,这次我们学习这部经还是有一定的收获。虽然自己二十四年前已经听过这个法,但是现在很多都忘了,这次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对每一个法义做思考的话,还是有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帮助。

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也是一样的,以后有些法师,不管是住持寺院,还是开办道场,在合适的时候应该组织大家学一下这部经的内容,这个很重要。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现在可能在求学期间,在十年当中没有人知道,但你学得很好,我相信以后很多人有弘法的机缘。

不管居士、出家人,肯定周围有很多有缘者,他们可能言行举止上自己认为自己是修行人,自认为很了不起,但实际上不知不觉造了很多谤法罪。

这次我们不但要学习,同时一定要把它记下来,如果记性好一点,要记在心里;如果记性不太好,就记在书上、或者本子上,多年以后翻出来再看非常有意义。

我们应该很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每一次的学习。如果听一堂课要交几百块钱,那大家会很重视,比如说现在汉地很多补课,英文、汉语等等,那些补课一堂课三四百块钱左右,这是正常的。有些比较懂事的学生,家庭处境也不是很好,他觉得这堂课如果学不好特别可惜,特别对不起家人。我们也是一样的,我们佛教的一堂课的价值,跟世间英语的一堂课,或者数学的一堂课相比,不能说远远超过它,但是确实各有各的价值。那我们对每一堂课、对每一件事情都应该非常重视,很认真地去听闻、学习、思考,思考以后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去行持,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这次可能因为各方面的因缘,听闻的范围很小很小。可能十多年以来,这次《大乘方广总持经》的听众算是最少的,少得特别可怜,但也是可以的,我是满足的,我对什么事情都能够接受,因为每个人不可能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一直待着,一直不离开,这是不现实的。毕竟我们学了那么长时间的无常法,世俗法有变化是自然的规律。但哪怕人再少,《大乘方广总持经》里的精神、道理大家应该好好地去思考。

前面已经讲到了佛陀不为七种人说菩提,嫉妒、傲慢、猖狂、没有信心、难以调伏、淫心比较重的人、自以为是的人,这些人不说菩提。不说菩提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佛陀像世间人一样护亲灭敌,“这些人对我不好,所以不给他说”,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因为如果说了的话,他不但得不到利益,反而可能会造下更严重的罪业。比如给没有信心的人讲法,他不但不接受,还可能会诽谤佛法;相续不调柔的、特别刚强难化的众生,如果给他讲法,他不但不接受,反而会诽谤、舍法,有这个可能性。以这样的原因,就像一阐提众生一样,不是永远没有菩提的种子,但暂时来讲,这样的众生没办法解脱,佛陀也没办法。不能说“佛陀不慈悲吗?善知识不慈悲吗?为什么不摄受他们?为什么不为他们说菩提?”实际上,佛陀了知时间、了知分寸、了知因缘,他以遍知的智慧发现,对于世间中这样的人,最好不要为他说法,如果说的话,不但不起作用,反而会毁坏这个众生的相续,是这样的原因。

总持经是显宗的经典,可能隋朝离现在时间比较远,跟藏文的译本相对照的话也比较费劲,法护的译本更不用说,这次我也花了一定的时间比对。文言文、古文,现在人学的话确实有一定的困难,跟藏文完全要对上的话有点困难。所以今天继续按照汉译本的内容来讲,如果跟藏文有特别明显不同的地方,我会跟大家提示一下。会藏文的这些人在对照时,有些地方可能会找到一些出入,但我没有时间一一对照。接下来,我们根据译师毗尼多流支的译本继续讲。

正式宣讲

尔时,佛告尊者须菩提:“不应为二见人说般若波罗蜜。”

当时佛告诉须菩提,不应为二见人说般若波罗蜜多。

须菩提,前面一直没有出现,前面出现弥勒菩萨比较多一点,在这里须菩提出现了,须菩提在解释《般若经》的空性方面很了不起,就证悟空性方面是佛陀的第一大弟子--解空第一。

"二见人",昨天前面讲到,要么他坚持承认是有的,要么坚持承认是无的,这样的二见人,不应该对他说般若波罗蜜多,意思是说,对没有二见者,可以说般若波罗蜜多。藏文中说“无二心者则有般若波罗蜜多”,二心者,也是二见的意思,无有二心的人拥有般若波罗蜜多。

前几天的内容是这样的,今天的内容也是这样的,我们对法不能完全断定“这个是对的,那个是不对的”,这方面一定要注意。有些说法的法师,可能他的特点比较特殊,但如果你自己不是说法师本人的话,尽量不要去评论。

法王如意宝讲到这里时也讲了一些公案,比如文殊菩萨到皇宫里面度化女人的故事、阿底峡尊者开除梅志巴的公案。这些故事,我们前面也基本上讲过,我在这里不讲。法王当时还讲了一个公案,是怎么讲的呢?当时藏地有一位虹身成就的很出名的白玛邓灯上师,他在晚年时经常跟一群孩童一起玩,有时像下棋一样:在一个石板上,这个是国王、这个是眷属,你当国王、我当眷属。晚年的时候,他经常跟孩子们一起玩耍,要么用下棋的方式,要么比赛扔小石子,把小石子往天空中抛。藏地有些孩子会这样玩,你们会吧?是吧?(师问众人)他以这种方式来玩耍,有些人不理解,认为:你是学密宗的大成就者,为什么经常跟这些无知的孩子一起玩呢?

法王如意宝说:有些上师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会和你一起玩、一起娱乐,有些人认为这样的行为很幽默,比较喜欢;但有些人认为这样的行为不具威仪,不严格要求自己,各说纷纭。但实际上大成就者、修行人,有自己的方式让众生欢喜,再逐渐调伏他的相续。所以我们尽量不要评论别人的好、坏,或者是、非、对、错,这个很难断定。这一点大家应该要知道。

说有法者,或者说无法者,对宣称这样的二法者,不应该说般若波罗蜜多,他不是般若的根基,因为说“无”是一个单空者,这不是般若的根基;说“有”是承认实有的,这也不是般若的根基。学般若到一定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如梦如幻的现象是有的,实质的本体是不存在的,实相就是这样的。麦彭仁波切讲中观见解的时候,也说胜义当中远离四边八戏,世俗当中如梦如幻,这应该是我们所证悟的境界。如果这样的话,对万法的本体,你说有也不行,因为本体当中确实没有;如果你说没有,在我们的迷乱显现面前、在世俗当中也确实是有的,谁也破不了这样迷乱的现象。如果你明白这样的境界,当别人说有,你也说“哦,对对对,在世俗当中如梦如幻的,有有有”;当别人说没有,一切是空的,你也说“哦,对对对,本性当中一切都空”。按照中观自续派的方式来加一些胜义的鉴别,这种方式也应该是非常好的。

须菩提白佛言:“唯然,世尊,如佛所说。”

须菩提说:是的,世尊,您说的是对的,就是这样的。

佛言:“如是,须菩提,以无著心施,是名菩提。”

佛陀告诉须菩提,既然这样,须菩提你应该知道,无有执着的心施,才是真正的菩提。但是这个“施”,“布施”的“施”,在其他的版本当中不明显,比如藏文的版本当中说:如是须菩提,无戏论,是名菩提。戏论,也有执着的意思。法护的版本当中说:须菩提,无所住,是名菩提。这里的“施”,也不一定是布施的意思,如果是布施的意思也可以,从布施层面讲,没有执着的布施才是菩提,没有执着的持戒才是菩提,没有执着的安忍等等,没有执着的六波罗蜜多都是菩提。但藏文和法护的译本,“施”不是很明显,不明显也可以,都有解释的方法。

须菩提言:“如是,世尊。”

须菩提也白佛言:是这样的,没有执着才是真正的菩提。因为真正达到菩提的境界的时候,像凡夫那样的执着是没有的。佛陀在后面也会说,他以无碍的智慧通达一切万法的时候,不管是众生的相续还是众生的境界,什么都无有执着,在无有执着的情况下,会随着众生的意乐不同而传法。这个在后面会讲。

佛言:“须菩提,不自赞毁他施,是名菩提。”

这一段,藏文和法护的译本中都没有,直接就进入到下面那一段。

佛陀说须菩提:如果不自赞、不毁他,这样的布施--没有执着的状态才是菩提。前面讲过自赞毁他的这种人,没有菩提的因缘,或者说自赞毁他在菩萨戒当中是堕罪,所以不自赞毁他是很重要的。

看起来可能每个人都听过这些话,但实际上观察自己的言语,是不是平时说的时候,好像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这个不对、那个不对,我的是对的,我的宗派是对的,我的观点是对的,我的想法是对的,我的做法也是对的,而某个人如何如何不好……我们的眼睛经常能看到别人的过失,看不到自己的过失,这是凡夫人的通病。很多凡夫人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他们称呼川普是“懂王”,“我什么都懂”,讲建筑的话,“我是最懂的,除了我以外没有人比我更懂”;一讲到军事的时候,“在军事方面我是最懂的”……所以有人叫他懂王。但是可能不仅仅是他吧,很多人,包括我也是这样的,我觉得不管是讲任何事情,我自己感兴趣的话,我会讲“这个我懂一点,但不能说完全懂。”其实我们每个人如果真正观察相续的话,都会有自赞毁他。

但按西方的思维模式--自赞毁他,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正面的词,自赞是一种自信,毁他是一种批判,批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人要有自信,有了自信以后先自赞,然后用批判性的思维说别人的过失,这样的人才有创意。

一般亚洲人和东方人上来演讲的时候是这样的风格:我本来不敢说,但是某某人非让我讲,所以我鼓足勇气,我特别惭愧……我们藏族很多人也都是这样的,包括一些觉姆,她们演讲的时候先这样:不行,我没有这个资格,但是这次组织让我这么说,我讲的肯定是不对,百分之百不对,如果不对的话你们好好对我指点,我现在好像也不敢说……她们都会这样的。她们害怕的时候就伸出舌头,开始出汗。(师模仿)刚刚演讲的很多人也是这样的,开始演讲时先说“自己很惭愧。”有些道友给堪布、堪姆、管家写纸条的时候,落款也是:无惭无愧的、愚笨的徒弟。经常说“愚笨弟子”,自己对自己特别没有信心。

西方人不会这样的,他们认为:如果你愚笨的话,何必说这些呢?你没有自信的话,为什么到讲台上来?风格完全不同。中观讲无我,一说无我,他们不承认,当然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学过中观的原因。

这里说,不自赞毁他,名为菩提。

须菩提言:“如是,世尊。”

须菩提也是这样说的:是的,世尊,是这样的。

佛言:“须菩提,汝观愚人起我我见,无惭无愧,为爱亲戚,贪求活命好受他施,当知是人专造恶业。

佛告诉须菩提:你看看愚笨的这些人起我和我所见,无有惭愧心,为了爱自己的亲朋好友、亲人,贪求名闻利养而活命,好受他人的布施。在其他有些版本当中没有说布施。当知是人专造恶业。看看别人,如果有了我执,然后无有惭愧心,还执着亲人,这样的话肯定会接受别人的财富。

现在世间当中,有些人以比较正念的、比较合理的心态去接受别人的供养、接受别人的财富,应该是合理的,佛陀在戒律当中也是允许的。但有些人可能没有惭愧心,我执也很重,为了自己的养家糊口、为了亲朋好友,在别人面前装模作样,做各种狡诈的行为,以敲诈等一些非法的途径来接受供养,这确实很可怕,应该是造了很大的恶业。

在戒律当中,只有具足和解脱的人才可以接受别人的供养。具足是什么呢?具足清净的戒律;解脱是什么呢?自相续当中获得解脱,不被烦恼染污的人。这样的话,要求比较高。

德巴堪布有一个自传:有一次他去汉地接受了一些供养,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后来一段时间都没有一个好梦,因为享受僧财的罪业,增加了自己的负担。这样的话,可能我们很多法师,有些也是确实在即生当中有这种能力消化,自己不管是戒律也好,证悟也好,这些方面有能力;有些可能也不一定有这种资格或者能力。就像《未曾有因缘经》中说:“以不净心。贪受信施。不知后世。弥劫受殃。”如果以不清净心来接受别人的布施、供养,那不知道后世多少个劫当中感受痛苦、遭殃,这也是很难说的。因果规律不是我们说了算,尤其是按佛教声闻乘的观点,因果确实非常细微,有些地方犯了,后世一定要自己亲身来承受这种果报,我们经常说“以欢笑的方式来造恶业,最后以哭号的方式来受苦”。

佛陀对须菩提这样讲。尤其是有了我执,有了我执确实也是比较可怕的。如果是一个菩萨对空性方面有所了解,那不管别人对你供养也好、使用信财也好,这些都是如梦如幻的,本来他也没有执着。对智慧般若波罗蜜多的本体完全通达无碍的这种人,在别人面前,显现上穿衣服、吃饭、走路,以及接受供养,但实际上对他不会有障碍。除此之外,凡夫人我和我所特别严重,如果在自己的行为上、取舍因果上没有重视的话,那可能过了这一生以后,离开了这个人身以后,后世果报确实比较严重。

当然这是从我们佛教的因果观方面来讲的。佛教在因果观方面跟其他宗教不同,门槛比较高,一方面,这样对约束人的行为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佛教也讲忏悔的功德、念咒的功德、用转经轮的功德,还有很多方面的功德,如果你用这些善法来进行对治的话,即使相续当中有罪业,但是很快时间中可以抵消,甚至可以全部遣除无余。

下面这一段内容稍微有点难以理解,大家要注意一下。

“复次,阿逸多,菩萨于一切法,于一切菩萨法莫生恐怖,于一切辟支佛法亦莫恐怖,

佛又告诉阿逸多。

你看,须菩提只是稍微出来了一下,这个演员可能不是很出名,不出名的演员只是偶尔出来客串一下,这里最主要的演员是阿逸多,须菩提出来一会又不见了。(众笑)

下面怎么讲的呢?菩萨于一切法,于一切菩萨法莫生恐怖,菩萨对一切法,说一切法都是菩萨法,这样不要生恐怖;于一切辟支佛法亦莫恐怖,菩萨对一切法说是辟支佛法,不要生恐怖。意思就是说,有些声闻乘的人觉得一切法是声闻法,大乘菩萨认为一切法是为大乘而说的,缘觉乘的人认为一切法为缘觉法而说。这里两方面都有,菩萨不应该对一切法说是菩萨法而产生恐怖,藏文当中也是这样的,同时,菩萨不应该对一切法不是菩萨法而产生恐怖。在这里只有一方面,后面两方面都有,等会下面大家应该知道。同样的,如果说一切法都是为辟支佛而说,或者说一切法不为辟支佛而说的话,菩萨会产生恐怖。或者说是“这些法全部是为辟支佛说的,不是为我们其他人而说的”,菩萨产生恐怖。其实也不用担心、不用恐怖。

于一切声闻法亦莫恐怖,于一切凡夫法亦莫恐怖,于一切烦恼法亦莫恐怖,于一切尽法亦莫恐怖,于难精进亦莫恐怖,

于一切声闻法亦莫恐怖,菩萨于一切法是声闻法,没有必要产生恐怖;菩萨对一切法非声闻法,也不用产生恐怖。于一切凡夫法亦莫恐怖,菩萨对一切法是凡夫法,也不用产生恐怖;菩萨对一切法非凡夫法,也不用产生恐怖。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平时,有些说是佛法是大乘法,佛法是小乘法,佛法是什么法,什么都可以,你不用担心、不用害怕,如果是声闻法也可以,非声闻法也可以;是缘觉法也可以,非缘觉法也可以;是凡夫法也可以,非凡夫法也可以;如果说佛法全部都是凡夫所修的法,你说“可以,是是是”;如果说不是凡夫法,全部是圣者法,“啊,是是是,对对对”。

所以,今天这个经的内容就是告诉我们,别人说什么就“是是是”,只要点点头,不用恐怖。“不对不对,那这样的话肯定不行的,你等一等,我要跟你辩论……”其实不用害怕,都可以的。有些禅宗的公案当中也是“这个也好、那个也好,是的是的,对的对的,OK、OK”,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式,也可以这么说。

于一切烦恼法亦莫恐怖,一切都是烦恼法的话,那这样增长烦恼怎么办呢?不用害怕,一切都是非烦恼法也不用害怕;于一切尽法亦莫恐怖,"尽法"有涅槃法的意思,于一切法说是涅槃法也不用产生恐怖,于一切法非涅槃法也不用产生恐怖;于难精进亦莫恐怖,"难精进",不愿意精进的意思,对此也不用恐怖,于一切法是精进法也不用恐怖。

上面这一段,藏文和法护的版本当中有双方面的,汉文当中只有一方面。后文才有双方面的。

于是于非亦莫恐怖,于作不作亦莫恐怖,于畏不畏亦莫恐怖 ,于有于无亦莫恐怖,于心非心亦莫恐怖,于觉不觉亦莫恐怖,于业非业亦莫恐怖,于善不善亦莫恐怖,于安不安亦莫恐怖,于解脱不解脱亦莫恐怖,于修不修亦莫恐怖,于法非法亦莫恐怖,于静于乱亦莫恐怖,于假于实亦莫恐怖,于信不信亦莫恐怖,于善念不善念亦莫恐怖,于住不住亦莫恐怖。如是菩萨于一切法莫生恐怖!

于是于非亦莫恐怖,是也可以,非也可以。于作不作亦莫恐怖,作也可以,不作也可以。今天我们是中观境界很好的。于畏不畏亦莫恐怖,害怕不害怕都可以;于有于无亦莫恐怖,于心非心亦莫恐怖,于觉不觉亦莫恐怖,于业非业亦莫恐怖,业的话也有道理,非业也有道理,心也有道理,非心也有道理。如果我们真的通达了一切都可以的观点,心会海纳百川,完全可以容纳一切。平时我们接受不了,因为我们的心很狭窄,一说是的话,好像非的包括不进去;如果你说不是的话,那是的怎么办?我们有这样的狭窄的分别念,所以这里于觉和不觉莫生恐怖,于业和非业莫生恐怖,于善不善亦莫恐怖,善和不善都可以,禅宗当中也是这样讲的;于安不安亦莫恐怖,于安忍和不安忍也莫生恐怖;于解脱不解脱亦莫恐怖,于修不修亦莫恐怖,于法非法亦莫恐怖,于静于乱亦莫恐怖,于静和乱,不静的话肯定是乱的,也莫生恐怖;于假于实亦莫恐怖,假的也可以,真的也可以。我们有些人,特别害怕,“怎么办呢?来了一个假的人,来了一个假法”……那也没有什么,头发是真的也可以,假的也可以;面具是真的也可以,假的也可以。因为如果你执着一个,另外一个会要去遮破,遮破的时候,这样就有相的执着了。于信不信亦莫恐怖,于善念不善念亦莫恐怖,于住不住亦莫恐怖。如是菩萨于一切法莫生恐怖!作为菩萨,对一切法莫生恐怖。

以上这些,现在很多人接受不了,心里面无法想象。我们对般若空性也是一样的,《大智度论》中讲:“般若之威德,能动二种人,无智者恐怖,有智者欢喜。”我很早以前就引用过这个教证。般若可以感动两种人,一种是无智之人,听到空性的法特别害怕;一种是有智慧的人,听到般若特别欢喜。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这些法,若是两边的法,也就是二元对立的法,暂时来讲可能在显现当中一个是对的,一个是不对的,比如说种族当中,人们说贵族是对的,低贱是不对的;在重男轻女的地方,人们觉得男人是对的、女人是不对的。

我们原来学过的《维摩诘经》当中,有一个天女各方面都特别好,舍利子跟她说:你这么好,应该变成男人,你为什么不转男性呢?这个天女说:我已经在十二年当中寻找女相,但是没有得到,我问你,幻化的女相有没有必要转男相?舍利子说:这个倒是不用,幻化的女相倒是不用转为男相,但是你不同啊,你是女的、我是男的,你应该转男相,你看你的辩才、智慧,各方面很不错的嘛,你应该转男相。这个时候,天女马上用神通把自己变成舍利子,把舍利子变成天女,然后问舍利子:你什么时候变成男相?舍利子说:我不知道,我现在可能怎么也变不了,其实我不是女的,我是男的。他当时还是有这个执着。这个时候,她问:如果你不能转的话,所有的女相都没办法转,因为你现在是女相;如果你本身是男相的话,所有的女相都不用转;如果要转,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样一说,舍利子也明白了佛陀说的无男相、无女相,“无在无不在”。后来天女让舍利子恢复原相。这个时候,舍利子已经通达了,他就知道:哦,原来是这样的,男相女相都是了不可得的。维摩诘居士也告诉舍利子:你不要轻视这个天女,这个天女是很了不起的,不是你来随便轻辱的。

我们现在有二法的对立,觉得空是对的,或者我们的习气当中说有是对的。但实际上空和不空、有和无,在显现上有,但实相当中都是没有的。有些人认为真的是有的,假的是没有的。但如果同是梦中的两种人,一个是真的、一个是假的吗?两种都不可能存在。宣讲这样的道理的时候,确实人们会产生恐怖。但真正分析时,也是没有真实的法存在的,所以不要产生这种恐怖。

当然并不是说什么都不知道才是对的。石头没有住和不住,也没有善念和不善念,愚笨的人也没有善念和不善念,那这个是不是最高的境界呢?不是。我们应该对两边了如指掌,没有执着,这样的境界才叫做证悟。否则你在任何时候都“不知道”,西方有一个叫无知的幸福,你根本不知道背后的情况,自以为幸福,以为很快乐,那这种想法实际上也是不合理的。

因此,这里讲的是不住两边,这很重要。凡夫人经常评价“这个对、这个错”,对错的概念很明确。暂时在迷乱的现相当中可以这样。但真正的实相当中,你所谓的对和错,也许是谤佛、谤法、谤僧,这个一定要注意。

“阿逸多,我于往昔修如是等无畏法故得成正觉,悉能了知一切众生心之境界,而于所知不起知相,以我所证随机演说,能令闻法诸菩萨等获得光明陀罗尼印,得法印故永不退转。

佛告诉阿逸多,我往昔修无畏的法,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等。佛陀前面讲不要产生恐怖,凡夫人一般都产生恐怖,但佛陀对无畏的修行已经圆满正等觉,而且悉皆了知一切众生心的境界。佛陀自己的智慧已经圆满,并且如理如实了达一切众生的心境,与此同时,他无所不知,同时不起知相。佛陀知道一切法,但是他没有去执着。佛陀以自己所证悟的境界为众生应机施教,宣说法门,通过这样的宣讲,让闻法者,让这些菩萨获得了光明陀罗尼,得了法印,获得永不退转的境界。佛陀讲,我已经有这样的智慧,我没有执着,为众生宣说佛法,同时很多菩萨已经获得了这样的境界。

若于此法不如实知,言无善巧,终不得成无上菩提。

如果对前面讲的二法,对空、有,没有明白的话,他就没有善巧法,始终得不到正等觉的果位。

后面的这一段有一点点不同,“若于此法不如实知,言无善巧”这一句,法护的版本是“为诸法故无所上下”,佛陀让这些众生获得了光明陀罗尼,得法印不退转,没有什么上下的境界。藏文当中说“未扰真如,未立未舍”,佛陀让他们获得了这种境界,未扰乱真如,没有建立也没有舍弃,无取无舍的意思。稍微有一点点词句上的不同。

只能说不同,不然讲着讲着就变成谤法罪了。我现在说话比较婉转,但是不知道能维持多长时间,我们很多人听一个法暂时有感觉,比如说不诽谤佛法,一段时间还可以,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又执行得不是很好。前段时间学净土法门的时候,很多人都说,僧众的财产一定要注意。但现在不知道怎么样,再过两三个月以后不知道又变成什么样。其实学法真的是经常要学,因为凡夫人有很多毛病习气。不学的话,自己完全融入世间的庸俗分别念;只要学的话,对自己还是逐渐有帮助的。听听课,经常学习闻思对每个人来讲非常重要。

这一段的解释方法稍微有点不同。这一段讲佛陀往昔证悟,证悟以后为众生宣说,让菩萨获得果位,但佛陀自己没有执着,不起知相,没有执着的相,这个很关键。我们当中如果有一些人确实已经了达了空性的意义,虽然在显现上转法轮、做事,但他自己真正的相续当中没有执着相,不会造谤法罪。

阿逸多,我为四天下众生说此法时,是诸众生以佛神力,各自见释迦如来为我说法。如是次第乃至阿迦尼吒天,彼诸众生亦谓如来唯为我说。如一四天下,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亦复如是,此诸众生咸作是念:‘释迦如来独生我国,唯为于我转大法轮。’

阿逸多,我为四天下众生说此法时,是诸众生以佛神力,各自见释迦如来为我说法。佛告诉弥勒菩萨,我为四天下众生说法的时候,众生以佛的神通力各自见到释迦牟尼佛来到他们面前说法。佛陀有时候在四天下为众生说法,说法的时候,众生各自见到释迦牟尼佛独自为他说法,乃至阿迦尼吒天,阿迦尼吒天是色究竟天,一直到色究竟天的这些众生都会说如来来我这里说法。

每个人,只要众生有因缘、有信心,佛陀也显现在他面前说法,善知识也在他面前显现和说法。昨天讲过,佛陀打个喷嚏,三个不同的人都得到利益,但是如果有邪见的人,他可能会产生邪见,“怎么佛陀像凡夫人一样打喷嚏?好难听啊、好脏啊!”但是我昨天讲过,医生、护士、病人,他们都得到利益。同样的道理,法王如意宝讲到这里时也讲到,他在依止托嘎如意宝的时候,哪怕上师(托嘎如意宝)开一个玩笑、一个微笑、或者显现忿怒相,他全部认为这是调伏自相续的最好方法,从来没有生过一刹那的邪见,或者不乐意的心思。

依止上师的过程当中真的很不同,我们依止一些善知识、或者听一些法师讲课的时候,经常觉得:法师是不是讲得太啰嗦了?好像这里讲错了;这个法师显得不是很庄严,如果我在那个法座上讲的话肯定很好看的;或者认为这个法师口才不是很好的。“为什么这个法师天天咳嗽?”“为什么这个法师天天喝茶?”……反正以凡夫人的眼睛来看的话,不要说是一般的法师,可能真正的文殊菩萨,或者是特别了不起的大德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看到过失。

确实人与人不同,不同在哪里呢?可能是修行上不同,观清净心方面不同,也许可能前世的因缘也不同。

上师如意宝在石渠依止托嘎如意宝,其实依止的时间不是很长,只有六年。德巴堪布二十岁的时候依止了他的上师白玉地区的班玛堪布,从此一生当中不管造任何论典,前面都顶礼他的上师和法王如意宝。德巴堪布依止上师四年得到了堪布学位。继续依止两三年时,当地开始出现战乱,他就离开了。他共依止了七年多的时间,但他整个一生的转变跟其他人完全不同。我特别佩服这些上师。当时上师如意宝见到托嘎如意宝时,很恭敬。在我们后人看来,托嘎如意宝真的是跟佛菩萨一样的,但是我想当时的那些人,看到的是他穿着一般的皮袄。法王如意宝以前在尼泊尔的山洞里面讲过,我们现在看莲花生大师就好像是像神仙一样功德特别圆满,但是对于当时的尼泊尔人和藏人来说,莲花生大师行为上看起来也是这样那样的,穿得也不是那么整齐的,是这样的一个老人。所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世间当中也是这样的。

如果一个人有清净心,就像上师如意宝一样,哪怕是托嘎如意宝的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表示,都认为是在断除他自相续中的烦恼,是一种给他直指心性最好的表示方法,哪怕显得不太欢喜的一些姿势,都变成对自己修行最好的方法。

其实每个人依止上师当然很重要,但是依止的方式,或者依止时的心态很重要,真的很重要。我自己一方面讲非常幸运,依止了那么好的上师;但另一方面,没有做到像前辈大德们那样。虽然我没有产生过刹那的邪见,尤其是对自己的根本上师,对其他所依止过的上师,应该算有清净心,也没有扰乱过他们的心。只要是上师,只要是传过法,哪怕有一点点不能接受的话,我都想要以法为主,不能以自己的分别念为主,我是以法为主而接受的。

在这里讲到,其实佛陀也是在不同的众生面前现前,这些众生也认为是佛陀亲自给我讲法。同样的,一个四天下、两个四天下、三个四天下,一直到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的世界也是一样的,所有的这些众生都在心里想:释迦牟尼佛降生在我们这个国家。比如说南赡部洲的人认为,释迦牟尼佛降生在亚洲,降生在我们的地球上,最后在我们的世界当中转了法轮。其他世界当中的众生也这样认为的。

阿逸多,我以如是大方便力,能于无量无边世界,常于晨朝遍观众生所应化者而为说法,于中及暮恒以法眼等观众生,于彼世界而为众生说一切法。

佛陀告诉阿逸多,我以如是的方便力,能于无量无边的世界当中,佛陀以这样的方便力,在无量劫的世界当中,常常早上的时候遍观众生、所化者,为他们说法;中午的时候也是遍观众生,为他们说法;到了晚上的时候同样遍观一切众生,为他们说法。而且以他智慧的法眼来观众生,并且对这个世界的众生说法。不仅仅是观这些众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为这些众生说法。哪怕有些婆罗门的形象,有些是沙门的形象,有些是国王,有些是比丘,有些是以屠夫妓女等世间各种各样不同的身相,为他们说不同的法。

如是无量诸佛境界,所有众生学菩萨者应如是修。

这样不可思议的境界,佛的境界,佛在任何时间当中、任何世界里面都有宣说。菩萨也是这样的,一切众生应该学菩萨,菩萨无处不在,哪里都有。我们不能想:所有的菩萨可能都是比较出名的高僧大德,国内是哪个大德,国外是哪个大德。好像只有那三四个人他们才是仁波切,他们才是法王老人家,不是这样的。佛菩萨应该是在所有的众生当中,无处不在。我们众生要学菩萨,应该这样,这对我们修行是最好的。

讲这个法的时候,我们不能太偏于“这是低贱者、这是凡夫者、这是声闻者”,认为声闻的法不好、不殊胜。后文会讲,我们说这个法殊胜、那个法不殊胜,也是谤法。法王以前也讲过,有时候想起来说了一辈子的法,到最后可能犯了一辈子的罪,没有忏悔的话,确实很可怕。我们一方面要好好忏悔,另一方面以后说话做事一定要注意,因为我们毕竟是一个修行人,我们毕竟是调伏自相续、具有正知正念的人。

若彼愚人于佛所说谤非正法,妄执自解用为真实,若谤法者则不信佛,以此恶业堕于地狱,具受众苦,永不闻法。

若彼愚人于佛所说谤非正法,如果有一些愚痴之人,对佛所说的法认为是不正确的,进行诽谤,妄执自解用为真实,自己认为自己所说的是完全正确的,别人说的是不正确的。就像前文中达摩比丘所说的一样,“我说的是对的,其他说的是不对的。”这个真的要注意,尤其是有一些法师,比如说“我们这边传承是对的,他们那边不一定是对。”虽然你没有说不对,但是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可能我们宁玛巴的大圆满是最好的,其他的法不太殊胜。”这样的话,也是谤法。我们自己认为自己是真实的,若谤法者则不信佛,以此恶业堕于地狱,具受众苦,永不闻法。如果这样谤法师者则不信佛,以此恶业堕于地狱当中,受非常多的痛苦,永远不能闻佛法。这是特别可怕的一种现象。

《大宝积经》中有一句话:“诸法本性与佛法等,是故诸法皆是佛法。”法的本性和佛法实际上是等同的,所以我们应该知道所有的法都是佛法。那有些人问:外道的法是不是佛法呢?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讲,因为一切众生具有如来藏,凡是具有如来藏的对境,都可以说是佛法,从这个层面可以讲。或者如果我们很好地去修行,那外道他有一定的境界,这些境界也是暂时人天的法,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承认一切法,就可以接受一切法。

以后不管怎样,我们一定要注意对宗派的执着方面。很早很早以前,九十年代的时候,我写过《各教派不相违》一文,里面也引用了很多藏地高僧大德们的教言。这些祖师们都是佛菩萨的化现,不管是大中观、大圆满、大手印、大威德,他们所修行的这些法要在究竟意义上都是殊途同归的,这个意义很重要。我们自己这辈子如果转生到这个教派当中,可以着重修这个法。像麦彭仁波切在《如意宝藏论释》里说的:自己即生当中与这个教派有因缘,你可以修这个教派的法,但你不能以此自赞毁他,不能以此谤别的宗派,如果这样的话,不要说成就,最后可能会出现道障。我们要特别谨慎。

这次学习这部法,希望大家反观自心,这个很重要。凡夫人有些罪业是不知而犯的,因为自己不懂取舍而犯的,有些明知而犯,有些以烦恼深重而犯。这样的现象比较多,如果我们以前没有闻思,以前没有把这部经好好学一遍的话,确实像法王所说,可能天天在犯,但是自己不知道,这是很可怕的。因果不会因为你不知道而放过你,业因果是非常平等的。

我们应该比较开心,大家有些可能接触佛法时间不长,刚开始就懂得这些道理,在说话方面很注意,在学习的时候心态一定会调整好。

复次,阿逸多,汝当受持如来密教,以善方便广为人说。

这句话大家要记下来,我们把每天的重点记下来可能好一点。

这里最后佛告诉阿逸多,你们应该要受持,受持是护持的意思。护持什么呢?护持如来的密教,密教不是密法的意思,是指教法、证法,你应该保护如来的教法,也就是大乘般若波罗蜜多等法。这里并不是说是密宗的这些法,在用法上面,密教是指非常甚深秘密的教法。这是第一个方面,你要护持所学的教法。另一方面,以善巧方便为人广说。这个很重要,每个人要发这个愿:我要尽心尽力,乃至生生世世当中护持正法,不要变成破坏正法的人。光护持不行,我们对法本、对佛塔、对佛像要爱护,这些都是属于护持如来教法,但是光护持还不行,作为一个大乘佛教徒,一定要以善巧方便来广泛为人宣说。没有善巧方便的话,可能真的不行。不管在哪个时代,障碍肯定是有的,佛陀时代也有。我们看一些历史就会发现,全知麦彭仁波切那个时候说,“现在这些众生刚强难化”;无垢光尊者在他的教言里面也说,“我们现在的这些众生是刚强难化的”;在这之前,莲花生大师和空行母益西措嘉的教言当中也经常看到说“现在我们这些众生刚强难化”。我们很不容易,一看都是,每个法师只不过是出现的时间阶段不同而已,都很难的,不是那么容易。未来再过十年、二十年、一百年、两百年,那些高僧大德出现的时候,他们也会说“我们这些众生刚强难化”。但不管怎么样,要调伏这些刚强难化的众生的话,需要有一种善巧法,需要有一种方便法,这样把正法广弘流通。这个很重要。

我在这里也想,在座的各位,大家应该要有信心,要有这种毅力,以后一定会有机会的。可能有时候整个环境,各方面的因缘有点难,但这不会长期持续。就像天气时而冷、时而热,整个世间当中,不管是过去的历史、现在的现状,还是未来的整个世间,也会时而紧、时而松,有很多的变化。在这个时候如果自己学得很好,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正法弘扬的机会时时都会有。每个人心里要想:这么好的如来的教法,哪怕一个人、十个人、二十个人,我也慢慢给他们宣讲,播下解脱的种子,逐渐会次第开花,开花结果,非常好的。

我觉得这个字数很少,汝当受持如来密教,以善方便广为人说。我们以后也应该护持教法,弘扬正法。法护的译本里面也讲了,当护如来,善权方便,复次随时此法。意思也是要护持如来的正法,以善巧方便、随着因缘弘扬正法。意思基本上相同。

大家要把这句话记在笔记本当中。现在很多年轻人在身上刻文字,你们也可以把它刻在身上、心脏上或者是额头上。(众笑)纹身是吧?(师笑)不能这样说,不然有些人会驳斥:你们佛教徒不是不让纹身吗?你说可以纹身,那你是说邪法者……说就说吧。现在不管是网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中,别人说什么,我也没啥感觉,说就说吧。如果你嘴唇不痛的话,说多少也可以,不累的话都可以说的。

最后这句话非常重要,大家应该好好记住,而且要好好以此来教化众生,弘扬正法。

好吧,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