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款佛教徒?——索达吉堪布谈佛教徒百态

Original 索达吉堪布 2017-11-22 07:00

你是哪款佛教徒?


A 款

受 伤 型

有一种类型,接触佛教是因为受过一些伤害。

比如感情上,失恋了、离婚了;事业上,不顺了、失败了;身体上,生病了、车祸了;心理上,谁谁说我坏话了、谁谁伤害了我,等等。

这样的人,遇到一些事情后,觉得在这个世上没什么可信赖的,希望能在佛教中找到帮助和归宿。

像有些名人,也是在遭遇一系列变故后,慢慢开始接触佛法,并从中找到了真理。

所以,这部分人是在逆境中寻找出路,皈依佛门的。



B 款

迷 茫 型

近几年,不少人出现了心理疾病,重则抑郁症、自闭症,轻则有各种压力、恐惧、焦虑等。他们在人群中始终找不到自我认同感,于是越来越迷茫、痛苦、浮躁,特别渴望能找到打开心结、永远快乐的方法。

在这样的寻求中,有些人就皈依了佛门,抑郁、痛苦也慢慢消失了。回头看看自己,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没有学佛时,对某个事、某个人竟然如此执著,现在对照佛法教言一看,确实没有任何必要。

这样的人也能很快趋入正见,把佛法当作真正的信仰。



C 款

求 福 型

还有一部分人,是求福型的,希求一些现世福报:让我的身体健康、长得漂亮、财富多多,家人都能快乐、幸福、美满……为了获得这些福报而皈依,可能是佛教徒中的大多数。

据说2017大年初一时,雍和宫有很多人排队烧高香,有的排了26个小时,最后得到第一柱香,大家都很羡慕。

我不敢说这完全是迷信,但真正讲起来,佛教最推崇的还是智慧。一柱香、一盏灯,或者一个加持品,并不能解决你的所有问题。要想健康、快乐、舒服,也不是依靠这些就能马上得到的。每件事都需要一定的因缘。



D 款

学 术 型

还有一种,在西方学术界比较多,国内很多大学里也有,即用学术的方式,对佛教中的因明、中观、般若等,进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很有智慧,由此引发对佛法的信心,最后成为真实的信仰。

有些人则一味地从理性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对密法的仪轨、灌顶,也是如此。他们只承认其中理性的部分,不太承认感性的部分。

虽然被称为佛学研究者,但他们不一定信仰佛教。



E 款

求 真 型

最后一种是求真型。求智慧、求真理,才是佛教徒的终极目标,这一定要通过次第闻、思、修来实现,否则,初学者很难转变成真正的佛教徒。

所以,我们为大家提供了长期学佛的条件和各种方便。如果缺乏系统的学习、严密的逻辑,大家的信仰可能只挂在口头上,或者放在书本里,真正的佛教徒是算不上的。

作为一个佛教徒,应该求的是什么?是智慧,只有智慧才能诠释修行的内涵。它不仅能解决出世间的所有问题,也能用于世间的所有领域。

人类生存在这世界上,都应该追求一些精神财富。有些精神财富,只是对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某个地方有价值,比如一些传统习俗。而有些,则对全人类都有利益,这就是求真理的智慧。这种智慧,在佛教经论中处处可以找到,而且是世间任何教义、理论都无法驳倒的。

这样的经论,佛教徒应该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若没有它,你的见解和智慧就像空中楼阁,并不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