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个,从此不在风中凌乱

Original 索达吉堪布 2019-01-16

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

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六祖惠能


在健身房练马甲线,在禅房练金刚心

不可否认,爱护身体,不论对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非常有必要。不过人的快乐,不仅与身体有关,与心灵也密切关联。诸如增长内心的智慧、锻炼坚强的品格、培养慈悲的心地,也是快乐之源,所以提升心灵也非常重要。

而且从某个角度看,身体的锻炼,只能让我们今生中获得健康,而内心的修炼,却可以带来更长远的快乐。

那么如何修炼内心呢?方法相当多,尤其是禅修,如今在宗教场所、高等学校以及各种社会团体中,越来越受到欢迎。

禅修可以让心变得宁静、祥和,这对每个人都有重要意义。在如今的时代,人们常常不由自主陷入贪心、嗔心等情绪中,由此导致说出的话、做出的事,都不尽合理,如果能修持禅定,就可以避免负面心态,保持内心的清净与安宁。


做什么都不耽误的“动中禅”

说到禅修,一般人会马上想到“坐禅”——坐着而修禅,这确实是一种重要形式,也比较容易行持。不过禅修并非只有这种形式,“动中禅”也是一种方式。

当然,要在走路、吃饭以及其他行为中不离禅修,会比较困难,但是佛经中也介绍了这种禅修的原理。比如佛陀在《大念住经》中讲:“于行时,了知:‘我在行。’于住时,了知:‘我在住。’于坐时,了知:‘我在坐。’于卧时,了知:‘我在卧。’此身置于如何之状态,亦如其状态而了知之。”所以,不仅身体安坐一处时,可以保持禅境,进行各种室外活动时,也可以不丢失觉照。

“动中禅”的修行很有必要,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机会一直打坐,那么在开车、走路、上班时,如果能这样修,也会让自己受益匪浅,因为一旦内心能很好地安住,面对生活的逆缘时,即使控制不住情绪,也不会发作得很猛烈。

心是荒野的马,等待主人

任何一种禅定境界,都不是轻易能获得的,需要长期地修行,“动中禅”也不例外。那么如何修持“动中禅”呢?此处介绍藏传佛教中有关“动中禅”的理念。

仅仅心中想要禅修,是不足够的,还需要借助方便来趣入。什么方便呢?就是正知、正念、不放逸。

凡夫的心容易散动,如同顽猴或野马一样,刹那无法停驻,即使一开始想安住,不一会儿又东奔西跑。如果能依靠正知、正念、不放逸收摄内心,就很容易保持专注。

(一)正知:常常观察自己的身体、语言与心念。

在工作与生活中,可以用“一心两用”的方式观照:“我的身体在做什么?我的语言在说什么?我的心在想什么?”如同哨兵常常检视所护卫的领地,又如同主人经常关注自己的马匹。禅修过程中保持正知,是非常重要的。

(二)正念:仅仅了知三门并不足够,还需要依靠上师的教言对治恶心,就如同主人发现马匹后,用绳子拴住它一样。

(三)不放逸:时刻小心翼翼地守护三门,避免其堕入歧途,引导其趋入正道。

正知、正念、不放逸三者,是初学者趣入禅修的最好方便。

居家旅行必备:念珠

真正修持“动中禅”时,就一般人而言,需要借助一些辅助工具,让自己安住禅的境界。

以我个人为例,最得力的工具就是念珠——依靠它,我经常念诵观音心咒、观想观音菩萨,无论走路、坐车或是做其他事,都可以禅修。

今天听众中有很多藏族人脖子上挂着念珠,可能也喜欢这种禅修吧。

对于念珠,有些年轻人是觉得好看而戴着,但念珠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一种心灵澄清法——不论你处于何种威仪,都可以借助它让心安住。这一点,大家如果去喜马拉雅附近的地方就会发现,那里的很多藏族百姓常常念诵咒语,以此使得心灵始终沉浸在幸福中。

在座的各位,不论你是否信仰佛教,都可以念诵咒语。因为如果一种方法能令内心获得安乐,就值得每个人尝试。

比如有的人对某种药没有信心,但是只要这种药能治病,即便没有信心也应该服用;心灵的药也是同样,凡是对我们有利益的,都值得汲取,而不应当因为“不信仰”就轻易舍弃。

咒语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不论你在走路、洗菜还是做饭,只要口中或心中念诵咒语,恐惧、焦虑等很多烦恼,都会逐渐消失。

可能有些人不会念观音心咒,我念一遍,你们跟着念一遍,好吗?嗡玛呢贝美吽舍,嗡玛呢贝美吽舍,嗡玛呢贝美吽舍……

以上是修持“动中禅”的一种情况。

寻找心的踪迹

另一种情况,是较高层次的修法——在禅修中认识心的本性。

生活中,人们遇到不顺心之事,自然会产生痛苦;遇到舒心之事,又会自然心生快乐。其实站在更高的层面观察:不论痛苦还是快乐,都是心的一种造作,真正寻找时,心都无有踪迹,更何况心上的痛苦和快乐呢?这就是无我的境界,也是心的本性。

不过一般人对此很难了悟,即使这样,所谓的“我”也是根本找不到的。这种“找不到”并非佛教的一种说法,而是事实的真相。对于这个真相,每个人都可以去发现。

阿底峡尊者曾经说:“如果一天出现一百个分别念,也就是出现了一百个法身智慧。”境界比较高的人内观时,对此会有所体验。而这种境界的获得,也并非一定要关门静坐,而是行住坐卧中都可以去体悟。

认识心的本性,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行 亦 禅 , 坐 亦 禅

语 默 动 静 体 安 然

摘自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演讲《动中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