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禅】带修:以心观心 

 索达吉堪布 2019-03-29

        接下来,我们一起观心。如果你学的是禅宗或者其他宗派,也要先观察自己的心。你可以用分别念观察,也可以什么都不想,总 之,要找出你的心、你的起心动念,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是空性还是光明?是什么都没有,还是有一种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本体?

        所谓一切万法的实相、如来藏,其实都是这个。要说简单也太简单了,无上密法里讲,只要稍微内观就能认识;要说复杂也非常复 杂,无始以来,我们正是因为不认识它而漂泊轮回。

       但每个人的缘分是不同的。所以大家一起安住、内观,观心的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关键是要认识心的本性。

       禅修是放松身心的方法,所以在禅修过程中,不管是集体的还是个人的,都要有一种放松的氛围:身体不要有太大的动作、行为; 内心不要有太多的负面情绪。把压力、痛苦、焦虑等等全都抛诸脑后,保持一种轻松、清净的状态。

现场答疑

问:禅修的时候,要把心安住下来,但我实在不清楚,什么是心?怎么安住?安住在哪里?

答: 这个心不是指心脏。刚才我担心很多人不知道,所以特意讲,所谓的心,就是我们的分别念、情绪。你正在想什么、执著什 么的那一颗心;生贪爱、生嗔恨、生焦虑的那颗心,它到底是什么样?住在什么地方?

其实它的本体既不存在,也不是不存在,就像《般若经》中讲:“心无有心,心之自性为光明。”心的本体不存在,但心的自性却是 光明,这种光明不是像电灯一样很明亮的东西,但内心可以证知内心。

你所问的这些,要自己反观自己的时候才能知道,懂吗?


问: 在禅修过程中,我看到自己的心,要么像野马一样在外面疯跑,要么像睡神一样老想瞌睡。那是谁在外面跑,是谁在里面 睡,又是谁看到了这一切?心到底是谁,它在哪儿?如果想知道这些答案,我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修行,生活中是否也要尽量 保持禅修时的这种观察状态?

答: 前面有位同学也问了这个问题。当我们内观的时候,心的确一会儿像猴子一样到处跑,一会儿又昏昏沉沉想睡觉。包括这几 天听演讲的过程中,也能看到有些人的心往外散,有些人的心向内收,这是每个凡夫都会出现的状况。

心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是谁?要明白这些问题,关键还是靠自己。如果你有智慧、福报,各方面因缘都具足,在内观自心的当 下,就会认识它,这叫做开悟。

今天通过这种方式禅修,虽然没有像禅宗那样说是让多少人开悟,但借助集体共修的力量——这也是一种加持,从表情上看,很多 人是不是对心都已经有所认识?

心到底是谁,我也说不出来,但每个人内观的时候,应该能知道。因为心的本体,佛经里讲就像哑巴吃糖,它的味道没办法用语言 来描述。在佛教当中,这是非常高的境界。

想证悟这种境界,按照佛教的方法,需要祈祷诸佛菩萨,需要积累资粮和净除罪障,还需要一种窍诀和方便方法,有了这些,认识 心的本性也不难。但如果没有用对,还是比较难的。我今天只能说到这样,大家能不能认识,看自己的缘分。

观心对年轻人真的很重要。如果大家懂得观心,应该很多事情都有方法解决,没必要那么痛苦。但你们能不能认识心,我也无能为

力,每个人只能靠自己。如果认识了,世间的很多问题都好解决;如果不认识,就会像寂天菩萨说的那样,再努力地远离痛苦、追 求快乐,也没有意义,始终在世间漂泊无依。

所以无论你处于怎样的生活状态,都要经常观察自己的心是什么样。如果学会了观心,不用问人,自己也会明白。比如今天很不开 心,就观察不开心的这颗心到底在哪里,最后确实哪里也找不到。这是任何人,哪怕爱因斯坦来到今天,也无法否定的。爱因斯坦 心情不好的时候,问问他的心在哪里,让他从本性上找一找,他也是找不到的。这个时候,我们自然会有一种新的认识。但怎么讲 呢,可能理论上只能说到这里,其他还是要靠自己去修。

这几天的演讲者中间,有一些是在修的,如果自己修过,即使不说什么,也很明白;如果没有修过,即使口才再好,理论上滔滔不 绝,可能也说不到点上。


问: 您刚才讲的禅修,和汉传佛教禅宗中的禅修有什么区别?

答: 在讲禅修的时候,我引用了《楞严经》,运用了禅宗初祖、二祖的公案,从文字的意义上,应该跟禅宗没什么差别;但在修

行方法上,也用到一些藏传佛教的窍诀,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

这种观修对我们的生活应该是很重要的。你们还年轻,可能觉得禅修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对我而言,真正学佛、修行,到今天已 经三十多年了,虽然自己修得不好,但一直都在这里面下功夫。我也希望大家有生之年,能把禅修当作一个重要的修行。

其实境界稍微提高之后,在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中都可以禅修。如果暂时没有这种境界,我刚才也反复强调,早上、晚上、工 作之余,都应该安住一下。

现在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包括医院的医务人员,也会在上班之前,或者午休时间,让心安静一下,把情绪稳定下来,再投入工作, 这样做事的效率会很高。

人们的很多疾病、情绪问题,都是因为心不安,虽然认识心的方法有很多层次,但我们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你能经常观观内心, 这个力量就非常强大。

摘自索达吉堪布 

第四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

禅修开示 《身语意的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