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窍诀金钥》简释03.pptx

《窍诀金钥》讲解03

2006年2月9日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华智仁波切的教言。前面已经讲了怎样发菩提心、菩提心的功德以及什么叫大乘真正的皈依,今天继续讲菩提心的本体、分类,以及有关菩提心窍诀传承等方面的问题。

作意自利缚网破,以求他圆正觉心,

以普贤行皆回向,行六度真菩提心。

破除作意自私自利的束缚网罟,希求三界轮回所有众生都圆满获得正等觉的心,即舍弃自利的心,以及一定要帮助他众的利他心,有这两种心,再以《普贤行愿品》中的普贤行为、不可思议的华严力量来利益众生、饶益众生,所作一切善根普皆回向,同时行持六度万行,这就是真正的菩提心。

我们发菩提心学大乘,第一个条件就是一定要舍弃自私自利的心。这种自我保护、自我强化、自我发展的意识状态就像束缚的网罟一样,若未从此束缚网中跳出来,那根本算不上大乘修行人。当然,龙猛菩萨也说过,一点自私自利的心都没有,凡夫人是做不到的。但是,不管做什么事、念什么经、学什么法,我们首先要观察:这是不是完全为我自己?如果主要是为了众生的利益,那在此过程中,稍稍考虑自己的饮食、暂时的名利也不要紧,关键是要破除完全作意自利的网罟。

如果详细分析,最初断除自利的心,希求三界众生均获得正等觉的果位,中间行持六度万行所摄的一切善法,最后以《普贤行愿品》回向,也就是最初发心殊胜、中间无缘殊胜、最后回向殊胜,三殊胜都已经包括在其中了。这就是真正的菩提心,也是大乘菩萨所应修持的行为。

有些法师说:“为了人类的发展,做一些善事,谋求一些短暂的利益,这也是菩提心。”实际上,这是一种善心,但算不上是真正的菩提心。真正菩提心的所缘对境是无量无边的众生,这点一定要明确。现在很多人只把人类作为自己利益的对象,甚至有些道场中的大法师认为,不需要对旁生界具慈悲心,如果对人类有利,蚂蚁、蟑螂等都可以杀害。听说在一些禅宗古刹,柱子内外有很多白蚁,寺院的人想尽一切办法欲将其消灭,这是不是大乘菩萨的行为呢?如果这是大菩萨的特殊示现,则另当别论,《秘密不可思议经》中也说到一些具有降伏能力的人以方便方法超度众生的现象;但若没有这种能力,对已经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来说,为了自己的生活、为了所谓的健康,去杀害曾无数次做过自己父母的众生,怎么能称得上合理呢?

凡是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对天下无边众生都要视为自己的父母。如果自己实在做不到,也不能在大众中宣称“杀旁生不要紧”。有些人不在意,当蚊子吵得自己实在没办法睡觉时,就“啪”一声把它打死,这种做法真的不合理。身上被蚊子叮咬,或是晚上睡不了觉,这些痛苦跟众生被杀害的痛苦相比,哪一个更加难以忍受?真实修持自他交换的人会有深刻体会。

在这些问题上,可能与国外个别法师的观点有一些冲突。但不管怎样,我们遇到问题时应具有辨别能力,应该按照大乘佛教的宗旨去行持。如果为了顾及一些人的面子,因为害怕得罪别人,什么都不敢说,也大可不必。

这个偈颂虽然看上去只是短短几个字,但已经含摄了菩提心的发心、行为等所有内容,可谓一字千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远不是凡夫人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就能造出来的。

愿行世俗胜义等,分类颇多此尽摄,

一切功德之宝源,即此所谓菩提心。

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以及世俗菩提心等关于菩提心的分类、本体、差别、概念等诸多道理,全部都可以归摄在前一颂中。一切功德的来源,就是所谓的珍宝菩提心。

儒家、道家等宗教,同样强调高尚的人格、善良的心地,号召对社会做贡献,但这些与佛教的大乘菩提心完全不同。对此,我们一定要分清楚。

菩提心的所缘、本体、分类,以及最后获得的果,在《大乘经庄严论》、《现观庄严论》以及《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都有讲述,我们应该以这些大乘论典作为依据进行解释。就像华智仁波切前面所说,并不是今天看见某个可怜众生,生起一刹那善良的念头想给他作布施,或者见到众生很可怜,眼泪流下来,就能证明他就是个大菩萨。如果对所有众生,包括亲友与怨敌都能生起强烈的悲心,希望他们早日获得佛果,并且所作所为也往这方面努力,此时可以说自相续已经具足了菩提心。

仅生此心成菩萨,堪为人天之供养,

仅是相续中生起了这样的菩提心,就成了一个真正的菩萨,堪为人天供养的对境。

有些人并未观察自相续,只因为别人对他说“你真是个大菩萨”,便开始趾高气扬,认为自己确实是大菩萨。菩提心是通过自己的真修实证获得的,并非由别人的赞叹而得,若自相续中真正具足愿行菩提心,那多少人恭敬供养也可以,天人、非天、龙、神等都可以向你顶礼恭敬,甚至你脚下的微尘也会成为所有夜叉、非人最珍贵的宝珠。《地藏十轮经》中说:此人堪为人天之供养处。

殊妙利益虽无量,决定获得四特法:

虽然生起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不可思议、无量无边,《入菩萨行论》的第一品《菩提心利益》中宣讲了生起愿行菩提心的功德,《华严经》等大乘经典中也有诸多宣说,但华智仁波切将其归纳为四种特法进行宣讲。

是哪四个方面呢?

善根不尽至菩提,果报福德自然增,

对治罪恶与烦恼,名副其实成佛子。

若相续中真正生起菩提心,则其所做善根乃至菩提果之间都不会耗尽,果报福德自然而然增长,无论犯下多么严重的弥天大罪、有多么粗重的烦恼都会自然消尽,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乘佛子。

生起菩提心的功德与其他功德完全不同。就像落入大海中的一滴水,乃至大海未干涸之前,这滴水永远不会消失一样,只要以菩提心摄持,所做善根尽未来际都不会耗尽;而且,不论做任何事,晚上睡觉也好,白天散乱也好,其果报福德皆会自然增长。这一点从外表根本看不出来,有人表面似乎做一些无意义的琐事,或者行为上表现得疯疯癫癫,但或许他是真正的大菩萨,其善根在无勤中增长;而有些出家人,虽然每天规规矩矩守持戒律,但相续中没有菩提心摄持,可能还不如有些世间人,因为有些世间人虽然表面上在做无意义的事,但暂时对社会、对人类还是有一点利益。

绝大部分道友都特别精进,令人非常佩服,但也有极少数人每天在浑浑噩噩中散乱度过。有时候看到世间人,包括学佛多年的居士整天花大量时间在梳妆打扮上,觉得特别可惜,这些表面上的行为真的没有任何实义。当然,如果他们相续中具足真实不虚的菩提心,那每天吃饱睡足,一堂课也不听,做什么都可以。

再者,在菩提心生起的一刹那,无论多么严重的弥天大罪也会消尽,如同劫末火出现时山河大地无余焚尽一样,从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乘佛子。我们当中一定有很多大乘菩萨,这一点毋庸置疑,无需通过神通或授记来观察,因为大家都想获得解脱,而获得究竟解脱的唯一方法或最好选择就是利益众生、发菩提心。

诸多大乘经典宣讲菩提心功德非常之大的原因也在于此。一旦生起了菩提心,无论别人供养也好、恭敬也好,自己都有承受的能力,而且死后也不会堕入恶趣。麦彭仁波切在《大乘经庄严论释·第十一品》中说:用七宝供养十方诸佛菩萨,以及给别人宣说一个大乘偈颂,这两者相比,后者的功德更大,因为宣讲大乘佛法后,很多人会向往其功德,进而在自相续中生起菩提心、获得菩萨戒,如此一来,利益众生的力量是相当不可思议的。

因此,为了利益众生,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早日在自相续中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当然,仅仅生起世俗菩提心也很困难,但生起后只要没有产生“我从此以后再也不度化众生”的心,菩提心在相续中便一直存在。

善发此心实修法,三传窍诀甘露河,

菩提心中一味摄,见解修行咸清净。

自相续中生起这样的菩提心之后,其实修方法是什么呢?必须依三大传承上师的教言甘露河,以圆融一味的方式摄于菩提心中。也就是说,见解、修行和行为,此三者都会得以清净。

菩萨分为钝根与利根两种。钝根菩萨首先发菩提心,菩提心生起后证悟空性见;利根菩萨则先对万法进行观察,证悟万法本空后,因其他众生并未如是证悟而对这些可怜众生生起悲心而发菩提心。总之,菩提心不能离开见解,有了见解,菩提心也会自然产生。

以前有一位格西说:“菩提心与空性见就如同黑绳与白绳一样搓在一起。”按《定解宝灯论》中的观点,这种说法不成立。若说一个心有两种作用,也许更合适,否则菩提心是白色,空性见是黑色,那么白色不是黑色,黑色也不成为白色,二者不能圆融。我们应该既有空性见也有菩提心,二者圆融一味地在相续中生起。

三大传承即深广派、甚深见派以及广大行派。此处首先讲甚深见派的教言。

深见离戏真如性,般若经直宣空性,

各别自证入定境,定解离心大中观。

此义深见传承要,二佛龙猛师徒尊,

传承未被杜撰染,依此智宗断增益。

深见派抉择万法远离一切戏论的真如本性,即佛陀在《般若经》中直接宣说的空性,是圣者各别自证的入定行境,这种行境的决定性定解,是远离心与心所、远离语言分别的大中观之究竟意趣。此甚深见解的传承要诀,源自被世人尊称为第二大佛陀的龙猛菩萨师徒,他们的传承从未被分别念的杜撰染污。依这些论典、宗义所开显的佛陀第二转法论的意义进行闻思,众生相续中的各种增益分别、邪见怀疑全部得以断除。

这两颂表面看来似乎很简单,但完全可以定位我们终生的修行方针。大慈大悲的佛陀在第二转法轮,包括在《中般若经》《广般若经》《略般若经》中,直接宣说了空性。二转法轮的意义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意义在开显般若空性的《中观六论》中讲得非常清楚;隐藏的意义则在弥勒菩萨师徒所宣讲的《现观庄严论》等《弥勒五论》当中进行了阐释。此处所说的甚深见解,即《般若经》中宣说的直接意义——般若空性,也就是圣者各别自证的境界,是远离一切思维、分别和戏论的大中观。此甚深见解的来源是谁呢?就是被人们尊称为第二大佛陀的龙猛菩萨。

在佛教历史上,龙猛菩萨被人们尊称为第二大佛陀,因为他对中观法门的弘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世亲论师也被称为第二大佛陀,因为他造的《俱舍论》等论典,对名言法方面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藏传佛教中,莲花生大士也被称为第二大佛陀,因为他对开创密教做出了不可思议的伟大贡献;格鲁派将宗喀巴大师称为第二大佛陀,因为他在弘扬中观和传授清净戒律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然,佛教中并没有真正的两大本师,但我们以恭敬心和信心可以如是尊称。龙猛菩萨师徒对佛法做出的贡献相当大,如果他们未以自己的智慧为后学者开演般若法门,凡夫人很难直接挖掘出佛陀所宣讲的甚深般若的真正密意,正是通过中观法门的推理,后学者才得以无误通晓般若空性的真正含义。很多高僧大德也说,我们对龙猛菩萨的恭敬,并不是因为他的身体很好、种姓很好、家庭状况很好,而是因为他真正把智慧的遗产留给后学者,我们不得不对之敬仰。此话言之有理。

因此,学习佛法时,见解务必要以龙猛菩萨、圣天论师、月称菩萨等人的观点作为标准和衡量点,对于他们所传下来的《中观六论》《中观四百论》《入中论》等中观论典,仅听一次是不够的,很有必要反反复复进行研究。依靠未被任何分别念所染污的这种智慧,我们相续中的各种增益分别必定会很快消失殆尽。所以,如华智仁波切所说,对于没有被分别念染污的清静传承、中观教理,我们一定要闻思。

很多人以前都背诵过这些论典。但有个别道友的背诵,只是在老师和学生面前读一遍就结束了。背考的时候,个子矮一点的站在个高的后面,口里含着一颗糖“嗯嗯嗯……”,根本看不出到底是背了,还是没背出来。要知道,自相续对于中观甚深见解串习熟练,并真正得到空性正见,这才是背诵的目的。

依靠上师的窍诀,我们要将修行与闻思二者相结合,这是最安全的,就像在保险公司上了保险一样,没有任何恐怖和危险。如果只是听闻而未在心中思维,就无法体会到佛法的真正内涵;倘若只是独自专修,一点也不闻思,或许安住时有些许收获,但下座后很多问题恐怕还要依靠别人来解决。所以,希望你们不要想着早点到别的地方去修行。我们在这里待了这么长时间,几乎没有个人的事情,唯有每天的传法很重要,只希望你们的相续中得到真正的佛法。

第一个见解上的问题已经讲完了。接下来第二个问题是修行,深广派的窍诀。

修定慧度之八事,不住不行三智境,

等性三昧无修修,恒常入定行地道。

如何修行呢?即修持慧度的八种事。不行行与不住行是三智的对境,如此殊胜的等性三昧于胜义中无有任何可修,但名言中还是要精进修持,通过五道十地可以圆满,因此可以说是以无修的方式而修,此即恒时入定之地道。

慧度即《现观庄严论》中所讲的般若度,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包括八种事、七十种意义。八种事包括三种智——基智、道智、遍智,四种加行——正等加行、顶加行、次第加行和刹那加行,以及果——法身。若简单归纳,这些内容都可包括在三智中,对中根者来说就是八种事,若再广说即七十种意义。

其中,四种加行可以包括在不住行与不行行中,不住行即对所取外境无有执著;不行行即对能取有境不执著,将所取与能取以三轮体空的方式摄持就是佛陀宣说的所有修法。不住行与不行行二者是三智——声闻智、缘觉智、菩萨智,或者基智、道智、遍智的对境。

所以,《般若经》的直接意义就是《中观六论》中龙猛菩萨父子所开显的内容;暗义或隐义,在《现观庄严论》中以八事七十义做了宣说,是弥勒父子所宣扬的。

此义深广之窍诀,补处弥勒及无著,

善说未被寻思污,依此宗风如实修。

这个意义叫做深广之窍诀,由佛陀之补处弥勒菩萨传到无著菩萨,再传到世亲论师、圣解脱部,直到无垢光尊者等传承上师。如此传承的殊胜教言未被世间凡夫的寻伺分别所染污,因此诸后学者应依此宗风如理如实地修持。

此处的讲法稍有不同。我们通常将无著菩萨叫做广大行派,龙猛菩萨一脉叫做甚深见派;但在这里,无著菩萨的传承叫做深广见派,因为既有见解的部分,也有修行的部分,称为深广派的窍诀。

大家一定要知道,般若空性的隐义是按照《现观庄严论》的道理进行解说的。这方面的汉文资料,不仅是我们学院,在整个国际上也相当少。以前法尊法师翻译了《现观庄严论》的颂词和略释,能海上师也翻译过,但当时的翻译比较难懂,没有弘扬起来。后来任杰老师也翻译了法幢论师的一个讲义,但跟藏文对照时有一些错误。除此之外,汉文本在汉地几乎没有。

所以,我明年特别想给大家讲一遍《现观庄严论》。《般若经》中的直接意义通过龙猛菩萨父子的很多教言进行了开显,这些以前也讲过,而开显《般若经》隐义方面的教言《现观庄严论》,非常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一起学习,但能不能实现谁都不好说,只有祈祷三宝和护法神加持。

这是第二个问题。关于见解、修行两个问题,甚深见派或深广派的窍诀已经讲完了;现在是第三个问题抉择行为,即广大行派——大家今天必须记住这三个问题。

广大行派普贤行,佛子胜举无边际,

归摄一戒舍身财,三时善根及护增。

广大行派,指普贤菩萨及诸多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佛子行为,可以说是无量无边,但若归纳则只有一条,即舍弃身体、财产以及三时善根而守护戒律、增长自己的善根。

此义广行派窍诀,佛子无等寂天尊,

学集入行善妙论,勤闻思诵实地行。

广大行派的传承,由佛陀传给文殊菩萨,之后传给被世人称为无等佛子的寂天菩萨,再一代一代广传。寂天菩萨造了《学集论》和《入菩萨行论》,对于这些殊胜论典,应当精勤闻思、读诵、实地修行。

以前学《入菩萨行论》的时候,给大家发过《学集论》。

世间的论典、教言如此之多,究竟应该学习哪一部、宣讲哪一部、修持哪一部呢?华智仁波切让我们学习龙猛菩萨和月称论师的中观般若法门、《现观庄严论》和《入菩萨行论》,即甚深见派、深广见派和广大行派的教言,这三者全部结合就是《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这是《窍诀金钥》整个教言所宣讲的内容。看了这些论典后,我自己生起很大的信心,发愿一定要弘扬!

依靠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宝等传承上师的金刚语指点,自己的学修方向完全不会搞错。华智仁波切为我们推荐了《入菩萨行论》和《学集论》等这么好的论典,我们应该精勤地闻思、读诵,并实际行持。

所护主要根本罪,随前传承十八条,

中者为四皆综合,加舍愿心后廿二。

修行有两种,即“护”与“增”,既要护持还要增上。这一颂讲“护”,指守护相续中的菩萨戒不失坏,所护的主要是根本罪。《三戒论》中讲得很清楚:上根者跟随龙猛菩萨甚深派的传承应守护十八条容易犯的定罪,即国王五种堕罪、大臣五种堕罪以及平凡人八种罪;中根者守护无著菩萨的四种戒条;而钝根者必须要守护无著菩萨深广见派中不舍弃愿菩提心这一条。其中,不舍愿菩提心可以包括在中根者所守护的四种戒条中,加上利根者的十八条戒,按照寂天菩萨广大行派的观点,总共有二十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