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禅修窍诀》(4)

索达吉堪布2019.06.07

课前开示

今天我们继续讲释迦牟尼佛的修法仪轨,这次这个法门我们用了四节课来讲,今天是最后一节课。明天简单地介绍一下《亲友书》。《亲友书》在我们的课程里面也做了安排,如果《大圆满前行》不能学的,《亲友书》先学一下比较好。

我们讲《亲友书》主要是给大家念传承,同时龙猛菩萨的智慧也可以给大家创造一个缘起吧,很重要!包括其他外文的翻译也是同样的。星期天讲忏悔法门,然后10、11、12、13号,暂时这几天都安排了一些不同的课程,可能讲一些《开显解脱道》的前行,还有一些修法,简单的一些法要。我们常住的学员也许以前都已经听过,但不管怎么样,这次给一些在家佛教徒多讲一下这方面的法。

我们现在大多数的人基础法门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也有一部分还需要听受,对于法没有满足之心才是对的。佛经当中佛的弟子问佛陀:“闻法需要什么样的意乐?”佛陀说:“就像大海没有厌足一样,闻法不应该有厌足。”我们凡夫人的特点是什么呢?“我听一堂课就可以了;听两堂课就可以了;或者我听一部法门就可以了”,以这样的满足心实际上是不合理的,对于法我们应该有一种无满足的心——对世间的财富要有满足感,对闻法和修法不要有满足感。

所以,我想我们这几天每天可能都听一些课,这几天的念诵跟平时一样,前后有比较广一点的念诵。然后从10号以后念诵就比较简略,讲的课也不超过一个小时,可能比较短一点。

今天我们紧接着讲释迦牟尼佛的修行法。很多人听了这两天的课以后可能对释迦牟尼佛更有信心,对我们的《释尊广传》更有信心。有些人以前学过,但是可能并没有特别地去重视里面的个别内容。所以这次我自己也很欢喜,我们很多人确实得到了佛的加持。

真正的加持是通过闻法,在自己的相续当中信心生根发芽,这是真正的加持。所以这两天我也问了一些包括我们这里已经常住十几、二十几年的道友,他们也感觉对佛陀产生了更大的信心,这应该是必要的。他们有些说以前对释迦牟尼佛、《释尊广传》有特别的一种喜好而已,但现在确实觉得释尊这个修法非常殊胜。我想大家也要生起这样的信心。

还有一个法,法王如意宝1993年的时候去加拿大哈利费克斯,当时对方的道场是创巴仁波切的道场,他们要求讲能对佛法产生信心的法。当时上师如意宝讲了清净信、意乐信,还有不退转信,分别缘佛陀、缘佛法、缘僧众,做了这样的一个演讲,不到两个小时,包括翻译。现在我们的英文和藏文编辑室正在整理演讲的视频和讲记,下半年的时候,我们的全体学员,所有的随顺者,都要学习,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我们世间人学习某个领导、某个主管的重要讲话;同样我们像佛陀一般的上师如意宝,20多年前讲的特别特别好的一个演讲,我们把它理成文字之后也展现给大家,希望大家不要仅仅看一下就可以了,一定要认真地去分析。包括写一些读后感,思考啊、分析啊,为什么法王当时以这种方式来宣讲佛陀的功德……所以我今天做一个预告,可能下半年的时候正式上映,到时候大家要好好地看!

日常观修佛陀法要

我们今天继续讲释尊修法窍诀的后面部分。前面讲了释迦牟尼佛加持的时候发出各种光、出现各种梦,这个已经讲了。今天主要讲我们每个众生最后离开人间的时候,有些修行人有生死把握;有些人可能在死的时候双手抓胸,痛哭流涕,然后在非常悲惨的状态当中离世;有些则非常淡定、安详离世……这些不同点在修行上也有不同的教言。

临死时的观修

一旦我们面临死亡的时候,虽然佛经当中已经宣示了十一种观修法等菩萨所应该修习的死亡法门——佛经当中讲了人在临死的时候需要修行的十一种修法,这十一种修法好像前一段时间我翻藏文《大藏经》的时候,有一部经典里面讲得很清楚。但现在忘了是哪一个经典,反正讲得挺好的,当时我很想把它翻译出来,因为这十一个修法讲得很好。如果我们归纳出来,《圣涅槃智慧大乘经》当中已将此类修法全部涵盖——我当时翻译为《圣涅槃智慧大乘经》。

实际上应该是2017年的时候,我翻译的有一个叫做《圣大乘临终智慧经》,这个内容不太多吧,已经翻译了,而且我们2017年的时候也给大家讲过。这在藏传佛教当中是非常重视的一部经典,有些历史书当中说这部经是以前莲华生大士在世的时候,国王赤松德赞的皇室当中的五大经典之一。

现在好像西方也非常重视,有十多种文字,尤其是欧洲这边,英文、法文、德文,还有匈牙利、葡萄牙,可能台湾也有,还有汉文等等,有很多的文字。以前藏传佛教的顶果钦哲仁波切等一些大德也提倡学这个法。我们是2017年已经讲过《圣大乘临终智慧经》,大家应该听闻过。为什么这么重视呢?实际上可能是当时国王赤松德赞非常重视、皇室特别重视的原因吧。

我们《大藏经》里面特别著名的有一个具白目录,具白目录当中说是九世纪的时候从汉文翻成藏文的,但后来好像汉文的版本已经没有了,然后从藏文翻成了很多不同的文字。所以藏传佛教当中不管是麦彭仁波切、全知无垢光尊者的很多教言当中都非常重视。

我以前从《大藏经》里面好不容易找出来,到一个老喇嘛那里求一个传承,说“能不能把这个传给我?”他说不用书,那个能背的。然后他给我边背诵边传授。所以我们藏地很多修行人对这个《临终智慧经》是很重视的。包括现在英文当中可能有五六种不同版本的翻译,我翻译出来了以后,不知道你们重视没有?我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也无所谓——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不如我今天能吃到一个火锅就对了”,对吃火锅很重视、对吃一顿好的很重视,而什么翻译经典这些“跟我没啥关系”,也许有个别人是这样想的。

1、以猛厉的信心专注观修释迦牟尼佛在头顶

但不管怎么样,《圣涅槃智慧大乘经》或者《圣大乘临终智慧经》当中已经都讲了:作为发了菩提心的修行人,临死的时候应该了达、修证这部经典里面所讲到的奥义。无论身处于何处,自己已经明确步入死亡这个境地的时候,我们应该观想自己的头顶上有本师释迦牟尼佛安住,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以猛厉的信心专注他——这个后面也会讲的。

我们每个人最后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有些人可能是长期受疾病的煎熬慢慢慢慢死去,这个时候可能观想佛陀比较容易一点;有些人可能发生车祸、发生地震、海啸,甚至可能突然一个疾病当下就倒下去了,那种的话可能没办法观想。但是如果自己有这种机会,自己也觉得死相已经出现了,肯定马上会死的,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在自己的坐垫上观释迦牟尼佛,这非常重要!而且今天我们讲的修法简便易行,每个修行人,境界不是很高的人也可以做得到,所以在座的人我觉得还是应该有收获的。

就是要以猛厉的信心来专注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在我头顶上,就这样想。

2、思维万法无常,应让死亡具有意义

接下来应该怎么样思维呢?要思维一切万法都是无常的,当我们遇到死亡的时候,不能心里特别着急,痛苦、呼唤,这样没有意义。这个时候怎么想呢?应该这样观想:不独自己一个人会死亡,所有的众生都是难逃死亡规律的。我们在这个无尽的轮回当中,我也好、其他众生也好,虽然经历无数的生死流转,但是除了感受生死的痛苦以外,从来没有予以死亡任何意义。

我们大多数的众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在轮回当中不断地起起落落、不断地流转;但是每一次流转——在轮回当中又死了、又生了、又死了,我们的死亡并没有解决大的问题,只是一直在流转。那么这一次,我应该力争使死亡富有价值和意义——我应该想尽办法,让我这一次的死亡有意义。要有什么意义呢?就是临死的时候观佛陀或者观无常,这个很重要。

我们在座的各位可能也学过《地藏本愿经》,当中讲临死的时候如果观佛、菩萨,甚至听闻大乘佛教的一个偈颂的话,除造了五无间罪的人以外,不会堕入三恶趣。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

刚才讲死亡要有意义,否则光是来到人间然后又死了,可能没有多大的意义。

我们的死亡要有意义的话,还要继续思维。继续思维什么呢?要观想无常。什么样的无常呢?此等内外所摄的一切,未来、过去、现在所有万事万物的法,全部都是刹那刹那生灭的无常本性——所有的法内内外外全部都是刹那无常的,这是我们亲眼看得到也想得到的。

所有这些有为法当中,有些相续马上毁灭的,就像闪电、水泡这些,很快、迅速地就消失了,包括有些小虫、有些人刚生下来当天晚上就离开了。而有些法就像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娑婆世界一样,比如水泥工程等比较坚固,相对而言,它的相续持续的时间稍微长一些。不过无论它的相续过长也好、过短也好,不管怎么样,不灭尽之法在这个世界上丝毫也不可能存在。

这一点大家也要知道,尤其是生命无常、万法无常的道理对每个人来讲应该很重要的。正因为这样,所有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这些法最终全部都灭尽无余,不可能剩下一个法。包括我们的如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主的所有的佛,最终也示现涅槃,我们这些凡夫人就更不用说了。

佛陀因为知道这样的道理,特别总结性地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皆为无常。”有一个《坐禅三昧经》当中讲“世间若大小,法无有常者”,这个世界若大也好、若小也好,凡是常法都不可能有;“一切不久留,暂观如闪电”,一切法都不可能停留很长时间,在这个世界上就像闪电一样。正因为这样,我们死的时候大家也应该心中有所把握。

现在不知道因为什么,核辐射还是现在一些化学物质的干扰,或者因为一些垃圾食品,现在世间当中很多年轻人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突然就变成无药可救了。在这个时候,自己也应该不要那么失望,“我为什么那么倒霉?跟我同龄的很多年轻人还没有死,我怎么现在就要死啦?……”别人死不死跟你没关系,你该走啦。对吧?这个时候应该这样想: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

然而可怜的众生不知道有为法的规律,他们不欢喜分离和死亡,而特别欢喜集聚和出生,并且欢欣鼓舞。一般都是这样的,什么死亡、离婚、离开,就特别伤心;然后诞辰、聚会,就欢欣鼓舞。我们经常说的“祝你生日快乐”,其实如果用智慧来观察,你生日那一天代表你往死亡接近了一步。所以一方面应该祝你生日快乐,另一方面也祝你……祝你什么?快乐还是痛苦?(众笑)

正因为贪执轮回,所以反反复复地流转于、旋转于轮回当中。因此我们对于即将到来的死亡,应当作为非常难得的人生当中的善知识,从中了知并选择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道理。这在修行当中还是很重要的,我们要观修这样的无常法。

3、发愿:“生生世世中都愿我了知万法无常的真谛,并不贪执一切有为法,愿我此愿必能实现,祈请本师释迦牟尼佛和一切诸佛菩萨一定要加持我!”

我们自己在临死时需要如是观想——尤其在临死的时候要观想,观想什么呢?这里有一种方法,最后自己真的认为已经不行了的话,希望这样发愿:“生生世世中都愿我了知万法无常的真谛”——在临死的时候,已经没有办法了,已经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但愿我生生世世当中通达无常;“并且不贪执一切有为法”——因为我们贪执有为法的原因,我们在轮回中如此的痛苦;“愿我此愿必能实现”——我生生世世都通达无常的道理,生生世世不要贪执这些有为法而不断地流转轮回;“祈请本师释迦牟尼佛和一切诸佛菩萨一定要加持我!”——日日夜夜都加持我,这样的话我们的有些誓愿、发愿,我们的精进修行就能成功,这种修行确实是有能力的。

有一个经典当中说,以前印度舍卫国有一对夫妻,生活很好,但是他们膝下没有子女,后来妻子离开了世间,然后她的丈夫也到寺院里面出家了。妻子生前因为对三宝有信心,经常供养僧众,这样的功德她就转生到了三十三天。她观察整个天界当中,没有找到一个适合她的丈夫,她用天眼观察的时候,原来她在人世间的丈夫对她比较适合。那个时候他已经出家了,在寺庙里面边禅修边经常打扫,为僧众做一些事情。

有一次他正在打坐的时候,她以天女的形象显现在他面前。老和尚问:“你是谁?”她说:“我是你以前的妻子,我现在三十三天,如果你再继续这样修行的话,我通过天眼观察你肯定能转生到我们的天界来。”然后她就走了。老和尚可能修行不太好,他就非常欢喜,更加精进地修行。因为他修得太精进了,后来那个天女用天眼来观察的时候,发现他的善根已经超越三十三天了(众笑),他能转生到兜率天,在三十三天上面。

那个天女就上不去了,于是她又下来现身跟他说:“现在我们没有办法了,你已经超胜了我,已经能转到兜率天去了。”老和尚还是不断地修行,后来没有转到天界,即生当中获得了圣果。

所以修行的话有时候可以这么讲,不管你发愿也好、修什么法,如果我们的心特别切的话,未来的前途是可以不断变换的,你本身是……通过这样的一种修行可能变好一点。就像《百业经》当中的公案,有些人如果没有很好地修行、没有遇到善知识的话,是会变成母狗的,后来因为遇到善知识的原因,不需要转生到动物当中,等等,有这样的因缘。

所以有时候我是很欢喜的,比如我们一些佛教徒现在可能数量上稍微多一些,虽然不一定每个人都修得特别好,但是如果没有学佛的话,至少可能杀生啊,做很多很多的坏事;学佛以后虽然没有完全断掉所有的坏事,但是减少了很多,应该可以这么说。比如我们以前可能不择手段地做各种各样非法的事情,甚至可能杀害众生,天天都是点杀,吃鱼吃海鲜;但现在学了佛之后,至少有些恶事断绝了,这种功德力今生或者来世也可以现前。

所以一方面我们有时候做这些事情还是比较辛苦的,但另一方面大家有所成就,在即生当中有这样的转变,也是非常的欢喜!我也希望我们各个地方的发心人员,有时候为僧众、为大众发心做事情特别的烦心,觉得要满足很多人,自己的身体也不行、精力也撑不住,很多很多的压力和困难。但有时候想就像《经庄严论》里面讲的,有些菩萨为了一个众生的相续当中种下一个善根,千百万劫当中都可以留住在这个轮回或者恶趣当中,这种精神相比起来,我们累一点、苦一点也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

所以在这里也是发这样的愿,不管是临终的时候还是平时,我们都要发这样的愿,不要以实执束缚自己,希望诸佛菩萨经常加持我们。

4、无实想,大悲想

这样思维以后,就像我们刚才讲的一样,《大乘临终智慧经》或者说《圣涅槃智慧经》当中继续这样说:我们要思索经中的意义,“诸法性净故,当观无实想,具菩提心者,当观大悲想。性空光明者,当观离贪法,心乃智慧因,别勿寻正觉。”就是说诸法自性清净,应该观无实想;具有菩提心的人应当观大悲心,就是大悲想。这是一段,下面会解释这个道理。然后修习空性光明者当观离贪想,心是智慧的因,不要在别的地方寻找正等觉。

我对了一下我们最近翻译的这个,好像藏文的版本上稍微有点不同,里面多了一个“无缘”,好像有无缘想这么一句吧,其他基本上是相同的。

这一段文字的内容就是这样的。我去年讲的时候都忘了,这里面有这个啊。现在记性不像以前了,当时也不知道在哪里麦彭仁波切解释过,一直想不起来是在《释尊广传》当中,因为十多年了。结果还是这里解释得很好,以后你们要讲《临终智慧经》的时候最好参考一下麦彭仁波切这里的窍诀,很好的。

首先应该这样观想:于无边无际的世界当中,以自己为主的众多众生都将无常的法执著为是常有,将轮回和痛苦执著为是快乐。这是我们现在共同的问题吧,在座的各位可能都是这样的,把无常当作是常有的。其实身体也是无常的,工作也是无常的,我们的住处也是无常的,可是我们都当作是常有的。

有些居士好像是常有当中的常有,我看这次很多佛教徒连自己穿的盖的这些什么都不带,好像很随便就来了。不太清楚这是一种常有的执著还是无常的执著,好像这里理所当然的有。

一般像国外,比如你要去一个地方住两天,就会思考“我住的地方怎么样”、“那两天当中我怎么吃饭”、“在那里怎么住”、“住的地方晚上要盖什么要垫什么”,如果在野外开法会的话,首先都有思想上的准备。但是现在很多佛教徒就无所谓,理所当然的,“你为什么不给我准备?”有这种态度的。所以说这种常执也好、无常执著也好,感觉就是比较特殊的,对吧?

把无常执著为常有,把轮回和痛苦执著为快乐,故而应对于生死流转之轮回中感受无边无际痛苦之众生心生强烈悲心。看到这些众生的话,“哎呦,轮回当中把痛苦执著为是快乐,把无常执著为是常有,这些众生真是非常的可怜!”然后对他们生起非常强烈的悲心。前面不是说大悲想嘛,这就是大悲想。

并且发愿令这些众生远离所有生老死病的危害,而且把他们全部安置于无上菩提的果位。这就是我们真正地发菩提心。自己一定要成就三界怙主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如果自己没有成佛的话,没有办法利益所有的众生,所以我们要发起这样的一种心。

看到这些众生真的很可怜的,所以我自己应该先要得一个果位,然后把这些众生救度。就像我们有些人看到很多人非常穷苦,认为“我自己要赚钱,有了钱以后我要帮助他们解决这种穷苦。”但有些人可能刚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的,后来真的自己有钱的时候就不管他们了,也有这样的,但佛陀不同的。

所以为度化这些众生超离痛苦,自己应该选择具有如此菩提心基础的慈悲心。这是第一段话。

刚才那个《临终智慧经》里面第一段的智悲想就是这个意思。意思是要临终的时候修菩提心,这个明白吧?我们每个人最后临终的时候要怎么办呢?最好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要以大悲菩提心来饶益他们”,这是第一个。

我们在座的每个人最后都会离开世间,那离开世间的时候如果没有修菩提心,那还是比较可怜的。这是第一段话的意思。

然后第二段话的意思是:同理,如果对死亡为主的一切万法详细观察的话就会了知,一切诸法的根源其实来自于自己的分别念,而自己在这个分别念的操纵下才产生了所谓的痛苦、快乐等等感受。

现在在座的各位应该有深深地体会吧,我们的快乐和痛苦主要来自于我们的实执和分别念,如果究竟当中再深入去观察,所谓的死亡也好、痛苦也好,等等这些法其实是丝毫不存在的。

现在又开始讲得比较深了,所以我们听一节课不一定能消化得了,希望听完了以后,就像医院里面拿的一大包药,回去慢慢慢慢吃就是,要吃好几个月。所以我们四堂课的话,尤其是没有学过中观、没有学过空性的恐怕不一定明白。虽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甚深的窍诀在里面。麦彭仁波切的语言的确也是这样的,法王在世的时候经常说,麦彭仁波切的话有里里外外,非常深奥,又浅显又易懂又深邃,是特别窍诀性的语言。

死亡在究竟意义上面是不存在的,我们应该这样思维。进一步地想:万法本来都是无实空性的,如果我们再继续观察,换而言之,死亡等诸法本来不成立,但是它的显现还是存在的,如梦如幻的显现并非是断灭的。如果再审慎观察,有也好无也好,所有的边也不可言说,这样一来,我们心的本性均是空性和光明,一切万法的本性也是空性和光明。空性和光明的境界当中空和不空都不存在——刚才那个空是大空,就是空明无二;空明无二的话,空、不空这些都是不存在的。

我们佛教徒信心上面还是比较不错的,我看到最近有一些新的面孔,还有经常见到的一些居士,跟以往相比较起来,我们现在的闻思在某种意义上面应该是很不错的,但是还不足够。我们佛教徒真正要提升佛教修行质量的话,我们自己就要学习。不仅仅是佛教,世间上的任何一个教育都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各方面要提升的话,就需要智慧,如果智慧没有提升的话做任何事情都会比较盲目。

如今我自己觉得,很多佛教徒对基础法门,对显宗密宗的法,跟以往的十几年、二十几年比较起来,有非常大的进步。尤其现在很多有智慧、水平比较高的群体,一直在认真地学习。通过学习,对中观、对空性法门我们一定会认识。

在学的过程当中,不要因为“啊,这是上师说的”,你自己一定要品尝到它的味道。其实前辈高僧大德的传记当中可以看到,他们体验到的感受都是特别甚深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佛教徒,只要你用自己的信心和智慧来挖掘,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得到一些收获。有些人可能是前世的因缘,得的比较快、比较深,有些人可能没有这么多的因缘,但是依靠你的勤奋努力,多多少少一定也会得到。

所以就像这里讲到的一样,先观察一切法,了知万法如梦如幻,再观察我们心性的本来面目就是空性和光明,也没有什么真正实有的东西。那么现如今,自己的心原本都是光明与空性双运的——这个很重要!在这种心性本来面目当中,轮回涅槃所摄所有的法原本都是等性的。

这一段如同前面讲的《临终智慧经》后面的两句,“心性就是光明和空性”,这在密法里面讲得比较清楚。你们有密法基础的人,这句话的含义是比较清楚的。

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智慧与自己的心在心性自然本智的境界上原来就是无二无别的——我们在讲上师瑜伽的时候也说到,上师的心跟自己的心在法界智慧当中是无二无别的,我们经常这样讲。所以说释迦牟尼佛的智慧跟我们的心实际上原本是无二无别的。若从中不散乱而且生起定解,那么此时能证悟自己真正的心,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所谓的佛陀存在——这一段跟我们前面说的应该是相同的,佛陀的智慧跟我们自己的心实际上是没有差别的,其实我们证悟的心就是佛陀。这句话有点深,你们若学过《六祖坛经》的话,“心外无佛”,这方面在这里讲得比较清楚。

实际而言本无所谓生死,生死不过是分别念假立而已,在远离分别念的心性本体当中根本没有任何的生死,如果能入定于这种境界而安然离世的话,那中阴的迷乱显现都不会现前——中阴当中,中阴法王、各种各样的恐怖,地狱、饿鬼、旁生这些显现都不会出现,而且能轻而易举地往生到清净刹土当中。这对我们来讲确实是很重要的!

5、仅仅忆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也能往生到清净刹土

不具足以上这种境界的人,在临死的时候或中阴的时候,只要不忘记忆念本师释迦牟尼佛,那么仅仅依靠这种方法也能往生到清净刹土中去。

当时我翻译的时候,觉得这句话对我们很多人来讲是很重要的,所以里面不是有一个小的注释嘛。当时感觉我们很多人因为修行的原因,有些不一定有很高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境界;但是我们临终的时候,不忘释迦牟尼佛这一点应该能做得到。或者说你在临死的时候忆念阿弥陀佛,你对阿弥陀佛有信心你就想阿弥陀佛,你对释迦牟尼佛有信心就想释迦牟尼佛。

所以有些人死亡的时候我们是很有必要在他面前念佛号的。我们的临终助念团,你们不要把它当做是没有什么的,其实真的很重要!我在医院里面住院的时候,经常遇到临终的人,我马上跑过去念佛。有些人把我撵走了,有些人还是让我念。一般在医院里面经常能遇到,有些医生护士正在抢救的时候,不管他们说什么,我就跑过去念几句。去年在华西医院,护士就特别排斥我来,有一个护士不知道什么原因就特别恨我——我在哪里都经常遇到一些恨我的护士(众笑,上师笑),遇到这些我们也不管吧,凡是临终的人就给他念个佛号。包括我们看到一些动物,就给它念个佛号,对它来讲这是很重要的。

因为这种临终的人,以前他是富贵的人也好,有权势的人也好,到了那个时候,他所有一切的一切都不得不放弃。所以有时候想一想死亡还是很可怕的,就像《窍诀宝藏论》后面的偈颂说的,当你死亡的时候,你的世界就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你喜欢的所有东西全部都放在那里。再过了七天以后,你非常珍爱的这个身体也没有了。那个时候对你的生命有利的,佛号也好、偈颂也好、助念也好,这些对你来讲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你的下一世。比如说你要到别的国家去,到了那个国家你要用另外的钱,所以我们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是很有必要的。

这个释尊修法还是有很多甚深的意义,希望以后你们法师们也可以讲一讲,比如说讲一个礼拜的课。

此外,即生当中不管是遇到什么痛苦也好、恐怖也好,只要能忆念本师释迦牟尼佛,那必定可以从中获得解脱。

你看我们观音菩萨啊、文殊菩萨啊,有些是智慧的尊者,有些是大悲的尊者,药师佛是从疾病当中解脱。那释迦牟尼佛的特点是什么呢?其实释迦牟尼佛应该是诸佛菩萨里面最权威的,不管你遇到恐怖也好、痛苦也好,遇到任何苦难,依靠佛的加持力都可以获得解脱。

我们平日遇到一些幸福快乐的境遇,心中也应该明白,这就是佛陀的慈悲力才能现前的。既然如此,快乐等一切善妙都应当观想成普贤云供来供养诸佛菩萨。所有的快乐供养佛陀和上师,所有的痛苦观想为佛给我的加持、上师给我的加持,就是这样来想。

自己恒常这样思维:包括我们修法过程中的三解脱、六度,这些法门实际上都是佛陀的恩德所化现。所以我们为利益众生,以大悲心发菩提心,并且竭尽全力行持菩萨行。我们经常这样随念佛陀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切菩萨道的基础,具备无量的利益,还能产生一切圣道之功德。

所以我们每个人以后一定要白天晚上任何时候经常习惯性地要观释迦牟尼佛,当然观其他的佛也是可以的。你经常这样观佛的话,这就是所有菩提道的基础。如果我们不念佛,光是像学术界的人一样,那是不行的,还是要念佛。念佛当中有心念佛、手念佛、口念佛……

我看刚来的有些佛教徒手里都没有念珠,有没有?(众:有)我看看,好像……(众笑)没有念珠的要不要举个手?(众笑)以后要有啊……没事,不举也可以。还有那个,叫计数器是吧……我们心里忆念佛、随念佛具有无量的利益并且产生一切圣道的功德,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经常观佛、修上师瑜伽,经常这样修行的话,出世间的很多功德自然而然会生起来,而且能利益众生,有很多很多的功德出现。为什么有些人修行那么好,有些人越修越糟糕呢,其实是基础打得不好。有些人真的这样的,在佛学院都待了很多年很多年,后来好像越修越容易产生邪见,最后修行一无所成,也有这样的。有些人短暂的时间当中,所有的功德自然而然生起,而且信心非常稳固,十年前是这样的,二十年前也是这样的,现在信心更加增上。

我就喜欢刚开始的时候对佛也好、对上师也好,不要那么“热”。刚开始要稍微控制一下自己,然后慢慢慢慢……这个信心偶尔可能会有下降的,但基本上是上升的状况,这样好一点。如果刚开始就特别高,然后慢慢慢慢下来了,最后已经出了红线了——这是底线,然后还往下,开始产生邪见、恶见、断见,这样是很可怕的。

所以,我觉得佛的加持真的不离开的。我们平时观佛,祈祷释迦牟尼佛,那么诸佛菩萨也是加持你的,白法护法神也是加持你的。你看这里也说了嘛,“已经能生一切圣道之功德”。如果你经常观佛的话,我们一般凡夫人难以想象的一些智慧、悲心、菩提心、无二慧,这些功德能很容易产生,这对我们来讲还是很重要的。要么我们不学佛,要学佛的话应该学得踏实、学得成功。

我昨天不是讲了嘛,我希望你们以后,包括我也好、喇荣也好,凡是重视这方面传承的人,每一个人终身当中不离开释迦牟尼佛或者是莲花生大士的佛像。不管怎么样你如果要去出差的话,带上一个小佛像,现在也不是那么贵,应该还是比较便宜的。然后你二十年前学佛、二十年以后还是这样学佛的话,这是很好的。我们可能有些亚洲人变得比较快一点,比较而言,西方人刚开始不学——他们很固执的,但是一旦学的话他就不容易退,包括我们听课的有些人数上面也能看得出来,有些人信心还是比较稳固的。希望我们还是要有一个稳固的修行境界。

任何教派都必须对释迦牟尼佛具足强烈和坚定的信心

这里这样讲的:如今这个时代当中,很多修行人只看重自己所属宗派的修法。你是南传佛教、你是北传佛教、你是藏传佛教,或者藏传佛教当中也是,我是格鲁派、你是宁玛派等等,自己宗派的修法非常重视。这个上师的法门、那个上师的传承,这方面比较重视。现在很多修行人修法、念诵等方面具有这个特征;反而我们的佛祖本师释迦牟尼佛,他的修法和念诵方法很多人都不重视。

这句话我昨天可能讲了,按理来讲我们佛教徒每个人应该都是对本师释迦牟尼佛非常有信心的,可是很多人好像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什么样的,只重视“啊,我的上师是很了不起呀!”但你的上师……其实我们佛教完全都变成个体化很不好的。你看南传佛教,大家都是佛教徒,没有什么的。像其他的一些宗教,包括基督教,他们所有的人都是一个团体。我们佛教里面分派太多啦,分派太多的话对团结也不利,对有些修行仪轨也不利。

所以这里说从实质而言,进入佛教的佛教徒对佛陀缺少坚定的信心,此等所谓的行者可以说是一种愚痴无知的人。连自己的本师释迦牟尼佛都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他的故事也不知道、他的传记也不知道、他的修法也不懂,对佛陀置之不理,反而“我的上师,我的什么……”都是个人化的,麦彭仁波切这里说是“愚痴无知之徒”。

因为唯有释迦牟尼佛才以不共之大悲发心住持我们现今所居的这个刹土,并且他已经摄受了我们这些浊世的众生,在众生面前显示如来的事业。如果本师释迦牟尼佛当时没有这样的话,哪有这么好的刹土?谁来摄受我们浊世的众生?谁都不要我们,好多佛陀都是选择清净的刹土去了,谁都不要,唯一释迦牟尼佛选择了我们。

有了如来的事业,我们各个教派才有这个空间。如果佛陀的事业在这个世间当中没有展现的话,我们哪有这个空间。所以不管是佛陀也好、有些上师也好,确实是很伟大的,否则我们可能不会有……我以前都经常想,像我们上师如意宝也是很伟大,如果他没有创造我们拥有的这个世界,那可能我们在座的很多人都不一定有今天的这种境界。

而且所有的三藏法门,包括能令五浊兴盛时候的众生在短暂的一生当中能获得圆满佛果的密宗金刚乘佛法,以及弘扬显密教法的高僧大德和僧众,也均是依靠大慈大悲释迦牟尼佛的慈悲力而展现的。

这些句子很重要的。如果佛陀当时没有这样的话,我们三藏法门也没有,即生成就的密法也没有,弘扬显密教法的高僧大德和僧众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慈悲加持力而显现的。如果佛陀当时没有创造这些,那我们哪有今天的这些高僧大德们?哪有我们今天的密法?哪有我们今天显宗的三藏法门?这些都来自于什么呢?都是来自于本师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如果当初不摄受此刹土当中的众生,也没有放射显密教法的光芒,那我等众生可能连三宝的名声也是难以听闻到的,更何况说是修持显密佛道?

真是这样的,这些话对你们来讲可能是新的吧?这个《释尊广传》我翻译好那么长时间,你们是不是还没有懂得这些道理?懂得这些道理之后你们还是会有体会的,即生当中不会放弃本师释迦牟尼佛,任何时候“哇,我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真的很伟大!如果不是他发心的话,我们哪有今天。”我想,凡是真正的佛教徒,都会有这样的感恩之心。

因此,无论修持新派旧派的任何教派,对释迦牟尼佛必须要具足强烈和坚定的信心。你是新派也可以、旧派也可以、南传佛教也可以、北传佛教也可以,或者汉传佛教当中你是净土宗、华严宗……这些都不重要。其实我们有很多宗派的话,有时候是很不好的,就“你是藏传佛教,我是汉传佛教”,好像我们有很多的隔阂。如果我是藏传佛教的话,那“你是宁玛派、我是格鲁派。”

现在有些教派的执著挺厉害的,一听到是别的教派的时候,有些出家人好像从他的脸色上看马上就变成了另外一种“啊,你是那个上师的弟子啊!哦,那不要不要,对不起哦……”(众笑)这种教派的执著我觉得真的没有必要,都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如果不是佛教徒的话,他毕竟是众生,我们应该接纳;如果是佛教徒的话,那是哪个教派的佛教徒都可以。

我觉得南传佛教的很多大德都是比较包容的。我们去过泰国,还有云南以及其他个别地方吧,我去过的有些地方,我们原来认为“这是声闻乘的,这是小乘的”,但其实他们很包容的。

我在《泰国游记》里面写了一部分,当时1999年的时候,我刚开始接触南传佛教,以为他们像以前学的有些教言里面表现的“哇,他们肯定是很固执的”,但是真正遇到的时候,比我们藏传佛教个别教派当中的人还更包容、更开放、更接纳我们。只要是佛教徒——即使不是佛教徒,也很慈悲的。我们大乘佛教徒,我也去过汉地的很多教派,有一些教派的大师真的很不错的;有些大师的话,一看见的时候心里都有点“哎哟,跟他怎么说好呢?嗯……”(众笑、上师笑)

所以,有时候教派的执著也是不太好,反正我们都是释迦牟尼佛的,这样就可以了,就不要分了。“我的上师、你的上师,你的教派、我的教派”,我希望居士们不要……有些这个上师的弟子和那个上师的弟子打仗,有些这个教派的弟子和那个教派的弟子作战。不管是贸易战也好、科技战也好,有很多很多的战争,很不好的!佛教徒应该以慈悲来摄受众生,我们没有能力摄受众生,反而自己在里面吵吵闹闹,这样多没有意思啊!

所以以后佛教徒最好不要维护“我的上师,我的教派”啊,有些完全是一个自相的烦恼。什么是自相的烦恼知道吗?真正的贪心、真正的嗔恨心,这个叫自相烦恼,最好不要有这样的。

这里说还需要以格外的恭敬心、精进心来观修释迦牟尼佛。以前佛学院只在三十和十五诵戒的时候有念诵《释尊仪轨》的习惯,但我翻译了这个《释尊广传》以后,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佛教徒应该要经常念诵。所以我从厦门回来以后说,可不可以每次我的课程前面我们一起念诵《释尊仪轨》?因为其他堪布都没有这样的,后来他们有些觉得是我个人的爱好,但是因为毕竟是我的课吧,所以就不反对,但是心里都不太开心,“啊,念得太多了……”但不管怎么样,大多数的人能接受。我为什么加这个《释尊仪轨》,原因就是这样的。

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是佛教徒的话,不要分得很细啊——“我是那个上师的、我是这个上师的”,这样分的话就太麻烦了。我们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这样我们之间就没有什么隔阂,这个我觉得比较重要。

所以,《释尊仪轨》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弘扬得应该是很好的,这也是麦彭仁波切的加持,也是很好的。

对几个疑问的回答

下面有麦彭仁波切当时提到的几个疑问:

如果有人这样想:尽管自己的信心对境并不是释迦牟尼佛,不过本人对早已经离贪而且具出家相的另外的如来具足信心。比如像药师佛、金刚萨埵佛,或者其他的不动佛、宝生佛、毗卢遮那佛——有很多很多的佛,所以我不一定要信释迦牟尼佛,信其他离贪化身相的如来也可以;或者寂静和忿怒的本尊,像大威德也好、文殊菩萨也好,还有马头明王、时轮金刚,有很多寂静和忿怒的本尊,对他们具足信心。这二者有什么差别呢?

“我为什么非要对释迦牟尼佛有信心?”有些人这样想的话,下面麦彭仁波切这样回答的:“从本性而言,这两者当然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因为一切如来的智慧身原本就是平等性的。”我们前面也讲过,所有的如来在法界当中是一味一体的,而且断证境界绝对不会有高低的差异。药师佛跟阿弥陀佛跟释迦牟尼佛三个,哪一个学得好一点?哪一个成绩好一点?没有这样的说法,他们的断证功德都是平等的。

但还是有一些差别,从名言谛衡量,从显现上讲的话,所有宗派信奉的寂静本尊也好、忿怒本尊也好,这些本尊修法全部是依靠释迦牟尼佛的大慈大悲力量而得以出现的,这个应该知道。

所以从实相上讲,所有佛菩萨都是一样的;但是显现上,尤其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尤其是我们这个贤劫当中,释迦牟尼佛成了第四位佛,依靠他的大悲力,所有的忿怒相、寂静相,所有这些佛菩萨才在这个世界当中现前的。

正如我们这个南瞻部洲的一切水流,它的来源是什么呢?无热恼湖。这里这个瞻部洲指的是印度,无热恼湖就是在冈底斯雪山那里,有一个湖叫做无热恼湖。那么按照以前的……现在的地理也是这样的吧?印度瞻部洲的中央是印度金刚座,就是现在的印度中部,那么印度的河流来自于冈底斯雪山下面雪水流下来的一个叫无热恼的湖。

以前我们讲《俱舍论》的时候也讲过,现在有些智者认为是玛旁雍措湖,但是萨迦班智达认为不一定是这个,因为它的形状不同;米拉日巴尊者也认为是这个,反正有不同的一些学者的看法。

但不管怎么样,就像所有水流的来源是无热恼湖一样,本尊也好、空行也好、护法也好,所有诸佛菩萨都来源于释迦牟尼佛的大慈大悲,显密所有的法,包括最细微的修法、简单的一个修法,都是因释迦牟尼佛的大悲力而存世。

就像我们祈祷自己的根本上师所得到的加持,远远超过祈祷其他上师能得到的加持一样。自己祈祷已经有法缘的这些上师,他的加持力很迅猛、很容易得到;如果是其他素不相识、没有传承、没有关系的,那不一定得到的加持有那么迅猛。因为自己前世宿缘所导致,祈祷其他佛的话,得到加持的速度肯定不如祈祷释迦牟尼佛的加持来得迅疾,原因就是这样的。

所以为什么我们修释迦牟尼佛很重要呢?原因是有加持上的、缘分上的,在这个世界当中,所有诸佛菩萨的化现都离不开释迦牟尼佛的慈悲加持。所以我们对佛陀祈祷的话,就像麦彭仁波切这里的比喻。所有这些比喻,每一个都希望你们认真地思考。

我自己也感受得到,比如我向法王如意宝祈祷的话,确实得到的加持自己感觉上是有的;但是其他很不了起的、我从来没有得过任何法的一个上师,理论上我承认这个人很不了起,但是得到的加持是没办法相比的。

释迦牟尼佛也是这样的。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当中的众生确实与他有缘,所以我们祈祷释迦牟尼佛跟祈祷其他佛还是有差距的。这句话你们应该要深刻地领会。有时候佛法闻思的时候如果没有讲述,也许不知道里面真正甚深的意义。

然后是第二个疑问。如果有人心里产生这样的怀疑: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祈祷本师释迦牟尼佛就可以了,不用再祈祷其他的本尊?

那这也是有点过分啊。他说:“那我只修一个释迦牟尼佛,其他什么都不修了。”现在很多人是这样的:“你既然说释迦牟尼佛那么了不起,那有佛陀一个就可以了,何必有那么多啊?”其实众生的根基不同,需要很多佛陀的化现。

他这里这样说的:这个问题的本质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无论是自己祈祷哪一个本尊,这些本尊的本体并不是超越或者游离于释迦牟尼佛的本性之外。我们祈祷文殊菩萨也好、普贤菩萨也好,任何一个汉传藏传的本尊和其他的佛,其实他的本体并没有离开释迦牟尼佛。

我们应该了知:一切佛于法性平等性当中可以说是无二无别的,释迦牟尼佛也只是以不同的身相显现种种不同的本尊而已——这句话大家要记住!

我们各教派当中一会儿修普巴金刚、一会儿修忿怒金刚,有很多吧,但是实际上这些本尊跟释迦牟尼佛的本体没有离开过,从而成为我等浊时众生的怙主和皈依处。如果认为自己修行的本尊与释迦牟尼佛完全是他体的话,那么就是舍弃释尊,而这种“专修”本尊的修法绝不能成功的。这是第二个方面的疑问。

第三个疑问,或者有些人是这样想的:无上密法当中,自己根本金刚上师的本体跟三世诸佛无二无别——觉得自己的根本上师很重要,并且在恩德上已经超过了三世诸佛。因为即便三世诸佛住世,上师没有出世的话,则自己也得不到加持的,所以无法成就。因此,供养上师一毛孔的功德远远超过供养三世诸佛的功德,令上师欢喜也就是令三世诸佛欢喜,而且能得到不共的加持。这也是众多金刚乘续部里面再三赞叹上师的缘由。

他要想说什么呢?他觉得只修上师瑜伽就可以了,不用再修什么其他的。因为上师代表三宝的本体,或者可以称为是“第四宝”,就像我们有些偈颂当中说的:“当知殊胜师,功超三世佛。”除了上师瑜伽以外,哪里还有更加殊胜的法门?对方的意思就是:“按照密宗的观点,只修上师就可以了,哪有修什么释迦牟尼佛的?”现在我们有些教派有这样的,天天就修上师瑜伽,除此之外念释尊仪轨这些都没有的。其实这样也有点过分,也是不对的。怎么不对呢?

对此可以这样回答:原本确实是这样的,密宗道当中除了圣道上师瑜伽以外,没有更殊胜得到加持的法。但是为自己开演密宗教理的上师,实际上也是释迦牟尼佛之化现。就像《涅槃经》里面所讲的教证,这个教证好像译法稍微有点不同而已:“阿难勿痛苦,阿难勿呻吟,我于未来世,幻化善知识,利益汝等众。”翻译有点点不同。

修持释迦牟尼佛的慈悲力而得以显现教法的这些上师,实际上就是佛陀的语化身或者说语生子;有实修实证的这些上师,实际上是获得了释尊相续当中的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所以是意化身或者说意生子。这样的话,修上师瑜伽实际上和修释迦牟尼佛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不仅修上师瑜伽是这样,修持任何一个上师、本尊,都应该有与佛陀无二无别的观念,而且三世诸佛也是无二无别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就是对如来存有胜劣、取舍的念头,那就永远也不能成就。

了知以上所说释迦牟尼佛的恩德之后,我们应当对释迦牟尼佛产生极大的恭敬心,然后开始修持与他无二无别的上师、本尊,并且念诵——释尊修法与修上师、本尊无二无别,如此行持必定会成就的。

因此,随念《释尊修法仪轨》进行修持和念诵的时候,我们应该将对自己宣示显宗和密宗的上师,还有三世三宝全部的总集都观想于佛陀的身上——定于一尊,把佛陀看成是所有的本体,然后再行持念诵、修行。

在这个仪轨当中,按照显宗的要求,主要是随念佛陀的一个修行内容。如果加上观修佛陀和上师无二无别的修法,也并不是不可以——本身这个《释尊修法仪轨》只是随念佛陀的一个修法,但是如果你想观想上师和佛陀无二无别的话也是可以的,但也不一定需要这样,其实你只要随念佛陀就可以。意思是不一定必须如此,为什么呢?因为随念佛陀就能成办事业。

按照显宗的话,不像我们密宗当中修上师瑜伽的时候非要把上师和佛观为无二无别,显宗当中并没有这样的。前面不是也讲了吗?只要观佛陀的话,最后祈送、摄次这些都是不需要的。然后在这里也是这样的,只要随念佛陀的话,所有息增怀诛的事业也是可以成就的。所以这里并没有特别要求你非要把自己的根本上师跟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的方式来观,当然如果你观的话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也可以观的意思。

我们念诵佛号的时候(上师念诵藏文佛号),里面有个“喇嘛”,这个“喇嘛”我当时翻译成“本师”,因为在汉文当中,好像“上师释迦牟尼佛”的话有点怪怪的。本来藏文当中是“喇嘛”,英文当中也是“guru”,其他很多文字里面把它翻译为“咕噜”。但是好像汉文当中“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话大家都容易理解;“上师释迦牟尼佛”的话,有点……呵呵……所以就没有用“上师”。

麦彭仁波切为什么说念诵佛陀名号时要称呼为“上师”,也就是“本师”呢?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他是三界导师,所以佛陀可以称为本师。第二个原因,因为释尊与自己非常有缘、有信心的上师是无二无别的缘故,也可以用本师的称呼。第三个原因,无上密宗的根本上师作为本体,形象是释迦牟尼佛的形象,这样修上师瑜伽的时候也行之有效。一边念《释尊修法仪轨》,一边按照密宗的方法,形象是释迦牟尼佛,本体是自己的根本上师,这样来修行的话,那也可以叫本师释迦牟尼佛,或者上师释迦牟尼佛。

以这三个原因,我们念诵佛号的时候,藏文前面有个“喇嘛”,就是“本师”的原因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在修释尊仪轨的时候,如果你只想观想释迦牟尼佛,这样也可以的;或者跟自己的根本上师无二无别的释迦牟尼佛,本体是自己的上师,形象是释迦牟尼佛,这样观想也是可以的。

因为上师是诸佛菩萨的总集根本,无论将上师观为哪一位佛,其实此种修法均是没有矛盾的。把上师观成是阿弥陀佛、莲花生大士都可以,只要自己对上师、对佛陀具有信心,何种修法都是同样得到加持的,这是一个铁定的自然规律。

文末偈颂简释

《释尊广传》后面的偈颂简单讲一下。虽然我们这次不是讲的《释尊广传》,但也算是一种圆满吧。我们在座的人即生当中有的没有学《释尊广传》那么大的论典,但是这个后面部分我们字面上稍微看一下。

吾乃具诸烦恼缚,

极为低劣之凡夫,

然我所言此善说,

皆依如来之圣教。

麦彭仁波切说:我乃具足烦恼、极其低劣的一个凡夫人,但是我所言的这些善说都是依靠如来的教言而宣说的。

麦彭仁波切是很谦虚的,如果无垢光尊者写了那么多的话,那肯定要长篇大论地赞叹。麦彭仁波切说的是“我是凡夫、低劣的”,无垢光尊者是不会这样说的,“我什么智慧的天空当中闪烁的什么什么……”

佛陀实语曾赞说,

若闻释迦佛名号,

皆获菩提不退转,

随此道者真有福。

佛陀曾经用真实语来赞叹,若听到释迦牟尼佛的名号,那就会获得不退转的果位,所以我们修道者特别的幸运。

就这一句话,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因为佛陀在很多经典当中赞叹,只要听闻释迦牟尼佛的名号,在菩提道当中是不退转的。甚至旁生也是,畜生如果听到佛的名号,将来也会得到不退转的果位。所以我们在座的各位,虽然修行有些不好,但是我们有缘有耳根,然后我们又听到了佛的名号;我们有缘份有眼根能看到佛陀的法相;我们也有意根能思维佛陀的六度万行。这意根、耳根、鼻根——鼻根不是的(众笑、上师笑),闻到佛像的什么?好像鼻子没办法吧。但是可以用身体接触,拿佛像啊、拿佛经啊这些。

所以“随此道者真有福”,这句话你们要记住啊!我们在座的各位,我是这样想的,我们有时候虽然修行不好、烦恼重、痛苦多,各种各样都有,但是我们还是即生当中遇到了佛教、听闻了佛的名号,这一点真的很重要的。这个佛像,大家如果没有缘份的话,都没办法见到这个佛像,对吧?(众人鼓掌)

不可思议福德源,

如来加持力所现,

释迦佛修法仪轨,

诸具智者当勤修。

不可思议的源泉,如来加持力所显现的《释尊修法仪轨》,具有智慧的人应该修持。

后面有两个偈子,一个回向文和一个偈颂。

最后,就是“麦彭坚华嘉措撰著圆满”。

这个应该是2002年5月3日翻译完的。当时的《旅途脚印》里面应该有,当天5月3日的日记当中也有写的。当时是翻译于闽南佛学院。其实闽南佛学院我并不是经常去的,偶尔去。因为我住的一七四医院离闽南佛学院不是很远,下午有时候就到那里去。2001年12月25日的时候开始,然后到2002年5月2日,大概一百多天时间当中翻译完的,确实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有意义的。当时有诺尔巴堪布,还有另外一个汉族喇嘛,他帮我打字。那个一七四医院旁边有一个甘肃面馆,我们三个下午经常去那里吃拉面。(众笑、上师笑)

最后翻译完的时候去了闽南佛学院,当天刚好是《释尊广传》翻译完,然后也校对完了,还算是比较圆满。

我的这个翻译也许对你们很多人应该也有点点利益吧,当时没有翻译的话,也许你们有些意义都不懂。那么这次我们就算是已经圆满了。(众人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