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胜赞》讲解08.pdf

《殊胜赞》讲解08

       在寺院、道场中,尤其是在安居时,要念诵《殊胜赞》,这很重要。我之前讲过,在安居期间,藏传佛教寺院的很多僧众,会一天念《殊胜赞》,隔天念《胜出天神赞》。前几天,朵芒寺僧众唱诵了这两部赞颂,我请人帮我录了像。他们唱得比较慢,《殊胜赞》用了19分钟,《胜出天神赞》用了11分钟,但唱诵得很好。

      1986年、1988年、1989年这三年,我去过两座寺院安居。这两座寺院都比较小,人不多,有二三十个人。不过,四个人就可以做羯磨,所以人已经足够了。我刚出家时,虽然有很多事情不太懂,但对佛陀很有信心。现在有很多刚出家、刚学佛的人也是这样,特别热心,信心十足。

       这次传法圆满后,在座的各位如果有机会讲法,希望你们在各自的寺院、道场,弘扬《殊胜赞》和《胜出天神赞》,这是报佛恩的一种方式。这次传讲时,我对颂词的字面意思都做了解释,所以认真听讲、参加辅导的人,应该可以把颂词和每一个公案讲清楚。

       听课圆满后,对这部法生起信心并进行弘扬很重要。如果十年、二十年以后,这部法没有人传讲、没有人念诵,是很遗憾的。学了这部赞颂,不知道大家的内心有没有转变,以后想不想弘扬。总之,未来弘扬这部法,还是要靠大家。

嗔心应堕落,破广成仙等

广成说以嗔,阵亡升善趣,

怙主汝宣说,彼心堕恶趣。

        前面我们讲过的广成仙人,也称广博仙人。在《藏汉辞典》里是“广成”,所以我们也按照“广成”来讲。广成仙人等婆罗门认为,因嗔恨心在战场上阵亡,功德很大,可以转生到人间或天界。在伊斯兰教等宗教中,也有“圣战”的概念,他们宣称:在战场上死亡,一定会生善趣。

       古时候,有很多人信仰不倡导战争的宗教,因此参军的人很少,国王很难征兵。这时,就需要依靠婆罗门仙人用语言诱惑大众:“如果你在战场阵亡,美丽的天女会拿着各种颜色的哈达,欢欢喜喜把你迎接到天界去。到了天界后,你可以与天女们一起享受千年的美好生活。”在不同宗教中,有诸如此类的各种说法。现在的个别宗教也认为,在战场上死去是英雄的标志,而且为了人民、国家牺牲,一定会升天。

       在人类历史中,除佛教外的很多宗教都引发过战争。翻开人类历史的教科书,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欧、东欧等地,由宗教引发的血腥战争非常多。因此,宗教中与战争有关的一些教义,并不是真实的,而是带有目的性的,并不合理。

       而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您在大乘经典中说,如果死亡时怀有强烈的嗔恨心,就会堕入恶趣。临终时的心态非常关键,如果以善心而亡,会趋入善趣或获得解脱;如果以恶心而亡,则一定会堕入地狱、饿鬼或旁生道。所以,死后的去处,观待死亡时的心态。《中观宝鬘论》云:“不善生诸苦,投转诸恶趣。”以不善业能生一切痛苦,并投生恶趣。而贪嗔痴等烦恼心不是善心,因此,死时以烦恼心投生善趣,是不可能的。

       战场上的亡者会与杀心相联,即使亡者只参加了战争而没有杀人,也会沾染同样的杀业。《俱舍论》中云:“军兵等为同一事,一切人均如作者。”意思是说,只要参加了战争,即使不是真正的杀者,也与杀者等同。在战场上死亡的人,必定会堕入地狱或旁生道,非常可怜。

      世界上有那么多国家,都已被卷入长期的战争,比如,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一年半,有很多人因此丧生。作出战争决策的领导们,下一世只有堕入地狱这一条路,非常可怜。因此,对整个世界来说,这个时代并不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杂阿含经》中有一个公案。有一个部落叫战斗活,这个部落的首长问佛陀:“听说在战场上以利器作战而亡,会转生到天界,这是不是真的?”佛陀没有回答,请他不要再问。但首长又问了三次,佛陀便反问他:“你在战场上用利器杀害敌人时有没有害心?”首领回答说:“肯定有。”于是佛陀开示道:“如果有恶心,以恶心引发的身语所做的一切都是罪业,果报唯有堕入地狱或旁生道,没有其他去处。”首领听后伤心得流泪。佛陀见他哭泣,便安抚道:“不是让你不要问吗,现在又何必哭泣?”首领回答说:“我不是为自己哭泣,而是怜悯我的部族。从我的祖祖辈辈开始,直到我这一代人,所有族人皆以战争为善法,真的特别可怜。”首领应该是一位利根者,他说罢便开始忏悔,并皈依了佛法僧三宝。

    《阿含经》中有很多非常精彩的故事,我们可以时常翻阅。即使没有太多时间读因果故事,也应该明白因果的道理。总之,按照真实的因果规律,在战场上以嗔心而死,一定会堕入恶趣,其他的说法都不正确。

教谴福德论,破广成仙等

若宣嘉桑子,有称即福德,

彼等行非处,汝教谴责彼。

      “嘉桑五子”的故事在藏地很有名。广成仙人等声称,宣扬并念诵嘉桑和嘉桑五子的名字是一种福德,这种观点不合理。在佛教中,也承许念诵经咒、名号有功德,比如,念诵释迦牟尼佛、宝髻如来的名号,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的心咒,以及被谛实语加持过的上师如意宝的名号和祈祷文等。但实际上,称颂嘉桑及嘉桑五子的名字,并不能像念诵七佛名号一样有功德。

       诸佛菩萨为了利益一切众生,首先发菩提心,之后在无数劫中积累资粮、遣除罪障,最终获得果位。比如,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发愿:“凡是持诵我名号的人,都会远离恶趣,往生极乐世界。”金刚萨埵则发愿:“称念我心咒的人,愿其相续中的所有罪业得以清净。若此愿不实现,我不成佛。”在诸佛菩萨的发愿成熟后,他们的名号就具有了相应的功德。

       而嘉桑五子并不具有诸佛菩萨的功德。如果大家看一下嘉桑五子的故事就会明白其中缘由。在佛教戒律中,如果男女是七代以内的亲属并发生关系,就属于乱伦。这种行为也违背了世间的道德准则。

       嘉桑五子之间的关系很混乱,他们共同拥有一个妻子,因此常行非法处,即行邪淫。佛教中讲的“非处行淫”包括很多情况,比如,时间方面,在白天行淫或在女性怀孕、受戒时行淫;处所方面,在有佛菩萨、婆罗门、父母的地方行淫。在《极乐愿文大疏》中,对邪淫的种类讲得比较详细。

       从传记来看,无论是嘉桑本人,还是他的五个儿子,都鲜少行持善法,而多行恶事,比如打仗、杀生、邪淫等。那么,念诵他们的名号,怎么会得到利益呢?因此,只有愚痴的人,才会对他们的名号很重视。现在有一些人也是如此,他们崇拜明星和国家元首。对战争感兴趣的人,会把某些国家领导人当作偶像。但那些人的相续中有许多贪嗔痴,行为上杀了很多众生,因此,崇拜他或念他的名字,又怎么会有功德和利益呢?

        对广成仙人的这种说法,在本师佛陀您的教法中,予以了谴责、呵斥,而绝对没有赞叹。嘉桑五子的行为,即使不以佛教戒律评判,而只以世间准则衡量,都是不合理的。如果他们连世间道德准则都达不到,谈何具有功德呢?

        在我们之中,不一定有念嘉桑名字的人,但我也要提醒大家切勿盲目信奉某个人。虽然有些人显现上是上师、活佛,但他的相续中有一大堆烦恼,就像我们凡夫一样。在世间法层面,我不反对你崇拜他、皈依他,但在佛法层面,皈依他不一定有利。

        我以前就反对大家把非成就者的照片戴在脖子上,或者经常祈祷、称念他们,包括对我这样做。我发自内心地说:这些行为非常没有必要。有些上师也为我造过住世祈祷文,他们应该是有密意,但从我的角度讲,不希望大家去念诵,因为念这些还不如念《七句祈祷文》或一句莲师心咒“嗡啊吽班匝儿格热巴玛色德吽”。而且,大家也都知道念观音心咒的功德很大,所以念一句观音心咒“嗡玛呢巴美吽”也可以。总之,我是发自内心这样说的,也没什么不能说。

        有些所谓的上师、活佛,你认为他是成就者,但实际上,他不仅没有证悟胜义谛的成就,即便是在世俗中,他的烦恼也很粗重。他们只不过是在人前显现出上师、善知识、堪布、活佛、格西的形象罢了。当然,对方如何显现是对方的自由,我们也不反对。但对你个人来讲,应该明白闻思修什么样的法、依止什么样的人,才对自己有利。

       我再三地讲过,上师如意宝的确是大家发自内心公认的大德,如果祈祷他,会有很多感应,这样的祈祷就很好。如果想佩戴一个像,就要戴佛、菩萨、护法神或大成就者的像。如果你在边地,找不到这样的像,那戴一个懂些善法的出家人的像也可以。但在如今的藏地雪域,我们可以听到这么多佛菩萨的名号,看到这么多珍贵的佛菩萨像,那么自己佩戴的像,最好还是选殊胜的对境。这些所依对你真正有利益,而其他所依,就像嘉桑五子的名字一样,没有必要太重视。

       像我这样的人,大家可以当作一位老师来看待——这位老师给你讲过一些道理,你也承认这些道理,那么,就以尊重老师的方式来尊重我就可以。而且,在佛教中,老师和上师之间本来就有差别。我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因为我早上起来经常称一下体重(众笑)。自己的智慧、功德有多少,别人不一定知道,但自己最清楚。

       我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在不殊胜的对境上浪费时间。真正要去祈祷的,是上师三宝、真实的成就者。身上佩戴的像,也要选择殊胜的对境,不要选世间名人。以前我读书的时候,每个学生的宿舍里,都挂着各种各样的像,有些人还把日记本中的明星照片剪下来挂在墙上——当时最受欢迎的是,演霍元甲的那个明星。那时我不敢挂佛菩萨的像,就把牦牛、山峰的形象贴在床边。

       虽然,每个人的业力、爱好不同,但我还是希望大家不要浪费时间在没有功德的对境上。有时候,我听一些人说“我念了多少遍某个人的祈祷文”,心里都感觉沉了一下,很想告诉他还不如念“嗡玛呢巴美吽”,那才是真有功德。如果某个人的祈祷文有功德,那念一念也可以,但问题在于它不一定有,因为它可能没有谛实语的加持。

       总而言之,称念嘉桑的名字,外道认为它有福德,但佛陀并不认可,这一点大家应该知道。

无畏不持刃,胜于诸天王

火神王近王,大自在天等,

畏惧恒持刃,无畏汝不惧。

       这里的“火神”,指我们前面讲过的六面童子,他经常持着矛或戟。“王”指帝释天,他手里常拿着金刚。“近王”是财神的儿子,也就是遍入天,他经常拿着战轮。“大自在天”,则常常手持三叉戟。其实,包括欲界的魔王波旬在内的很多天人,因为内心有恐惧、缺乏安全感,常常持着各种兵刃。我们见到的各种外道的神,也有很多都拿着兵器。

       而佛陀您没有任何畏惧,您在修道的过程中降伏了四魔,即天子魔、烦恼魔、蕴魔及死魔。有些经典说,佛陀在印度金刚座同时降伏了四魔;也有些经典说,佛在金刚座先降伏了天魔和烦恼魔,后来在广严城降伏了蕴魔和死魔。总之,佛陀最终降伏了四魔,没有丝毫畏惧,因此也不会带任何兵器。

       一般来说,佛陀以持钵盂的形象示人,不过,他也有未持钵盂的示现。有些去化缘的阿罗汉,会手持钵盂和锡杖。如果路遇恶狗,戒律中开许用锡杖发出声音假装呵斥,以便吓退恶狗。除了这些必需的用具外,佛陀没有持任何兵器。而且,佛陀根本不需要使用兵器,因为佛有慈心的兵刃,能够以慈心降伏、摄受一切众生。

       奔公甲曾说,他在未出家时,经常没有安全感,腰间佩戴着长长短短好几把刀;而在出家后,虽然他什么都没有了,但什么都不畏惧。米拉日巴在山洞修行时,也从来没有恐惧。他说:“在未修行时,心里对死亡有些许恐惧,但后来到山中修行死亡无常,并最终获得无死本来地后,便再也没有畏惧。”起初米拉日巴可能不仅对死亡有些恐惧,对怨敌也有点害怕,因为他杀死过很多人。但后来他通过修行,息灭了一切恐惧。总之,作为本师释迦牟尼佛真正的追随者,没有必要拿着各种兵器。

       之前,有一个喇嘛在我家住过几天。在他住进来之前,我的门锁被撬过,家里的佛像都被偷走了。有一天,我看到喇嘛枕头底下藏了一把小菜刀,就问他用来做什么,他回答:“如果再有盗贼来,我就不客气。”我劝他说:“千万不要这样。首先小偷不一定会明目张胆地进来,而且你用这种方式也不太好。”

      学院的出家人、居士,身上应该没有带刀或其他兵器的。随身带兵器的人,不是真正的佛教徒。有一种说法,拿着兵器叫着魔——只有被魔王跟随的人,才会经常拿着刀、斧、枪等。佛陀不拿兵器,因为他不需要保护自己,也不以此保护他人,更不会杀害他人或自己。

        在现在这个时代,有些抑郁症患者和心理不健康的人,会以割腕等各种方式伤害自己。如果有这些不良心行,要通过祈祷三宝,帮助自己放下利器,这是佛教徒应该做到的。

无惧不携刃,胜于一切众

汝不畏惧谁,亦不恐吓谁,

唯汝不携刃,故胜一切众。

        整个世界上,佛陀对任何国王、天神、婆罗门等,都不畏惧,因为他已证得了空性,获得了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的功德。他不害怕谁,也不需要以任何事物恐吓谁。天上天下,唯汝独尊,天上天下都没有像您一样的成就者。在世间的教主与伟人中,唯一只有您不用任何兵器保护自己,而能战胜人、非人、龙等一切。已经证悟空性的人,无论遇见何人,前往何地,都不会害怕;而没有证悟的人,则会产生恐惧。

        据说波斯匿王特别害怕指鬘王,因为指鬘王杀害过很多人。有许多众生,只是听到指鬘王的名字,就心生恐惧。但佛陀不仅不惧怕指鬘王,还以各种善巧方便,令指鬘王最终获得解脱。

       之前有一段时间,个别藏传佛寺的出家人,经常携带小刀、铁锤等兵器。这是末法时代的象征。其实,作为一个出家人,根本不用怕什么。

       麦彭仁波切的传记有一个故事,说他有一次遇到拿着武器的强盗,便对强盗说:“我是‘麦彭’,也就是不败的意思。运用教证和理证,我不会失败;使用石头和棍棒,我也不会失败。”依靠麦彭仁波切的威德力,最后所有强盗都逃跑了。

        释迦牟尼佛唯一是以慈悲心降伏所有众生。在座的各位,应当思维一下,自己是否发自内心想这样随学佛陀。希望大家尽量发愿:在余生中,无论谁惹我、害我,我都只以慈心来降伏对方;如果以慈心无法降伏,则尽量以不害众生的方式去应对。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中,虽然难以避免无意间伤害众生,但绝不故意给有情造成伤害。

       在短暂的人生中,我们有幸学了大乘佛法,如果只是口头上称自己是释迦牟尼佛的追随者,行为却完全背道而驰,应该感到惭愧。要尽量发愿:哪怕自己的身体、寿命,被冤亲债主、怨敌、魔王所夺,我也不会加害他们。人生在世,可能会遇到各种有意无意的损害。如果即生中无法度化害我、对我存害心的人,也要发愿:在未来的生生世世中,要尽力去度化他。

       我自己经常念一些经论,来稳固自己的菩提心,比如以前翻译过的无著菩萨《入行论释·善说海》前后的偈颂,还有《佛子行》《修心八颂》等。可能有些人会认为:“堪布很好惹,我以后要好好地欺负他。”你这样做也可以,我是无所谓。现在我的身躯,就是个破烂口袋一样的臭皮囊,过不了多久,四大就会消融。所以再去强烈执著它,也没有意义。

       虽然我们做不到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不带任何武器而战胜一切,但至少应该在有生之年,不要故意杀害众生,并尽量随顺众生。实在没办法的时候,也可以通过逃避,远离伤害众生的因缘。世间人可能认为逃避是一件很羞愧的事,是怯懦、没有胆量的表现,但在大乘佛教中,逃避也不失为一种办法。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选择逃离世俗生活——这是他的伟大事迹之一。

       有些道友很好胜,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要占上风。我很“随喜”你们的这种精神。但按照大乘佛教的理念,应该对别人多忍让。有些人总给别人讲道理,甚至因此发生争吵,虽然这算不上害人,但如果总以自私自利的心争第一,不一定有大乘佛教徒的味道。佛教徒要有佛教徒的味道,这一点很重要。大家也要观察一下,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出家人的味道、大乘佛教徒的味道。

遍知语无违,胜于诸外道

具惑说者语,吠陀等诸句,

上下多相违,汝说遍知语。

       接下来讲,具有烦恼的仙人、婆罗门所说的语言,也具有贪、嗔、痴、慢等烦恼。具体内容这里讲得不广,《如意宝藏论》里讲得比较广。

       之前我们通过连续剧或其他渠道了解到的天神,是很神秘的,而通过这次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作者对内外道都非常精通,也基本讲清了外道的观点,因此,我们可以站在公正的立场上,通过他的语言,确认我们所皈依的佛陀,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很了不起。这一点大家应该明白。

       具惑之人所说的语言,其实就是《吠陀》。外道造论典的理由千奇百怪。有些婆罗门为与自己的女儿行不净行,而以贪心造论典;有些人为观察乌鸦有没有牙齿而造论典;有些人为了解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而造论典。就像现在一些科学家,一辈子都拿着大大的照相机,拍摄燕子、猴子、大象的情况,但到死的时候,也没得出什么结论。在做这些事情的人当中,比较有威望的,或许能创建宗教或成立宗派。

       外道所造的四种《吠陀》等论典,如果真正用智慧去观察,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地方不合逻辑。我们之前也分析过,在《吠陀》等论典中,一会儿说众生有相续,一会儿说众生没有相续;一会儿说前后世存在、有上天堂和下地狱,一会儿又说前后世不存在。总之,有很多自相矛盾的观点。

        相比而言,佛陀您所说的是真正遍知的语言,如《大智度论》中云:“成就不颠倒智慧故,名正遍知。”凡夫的语言有很多都是颠倒的,但拥有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的佛陀,却没有颠倒或前后相违的语言。我们之前讲过,不了义的语言,是佛陀故意宣说的,而不是说妄语。这一点应该知道。

        现在有些人,对佛语的学习和研究不够,但对世间语言有一些领悟,便随同世间语言驳斥佛语,但最终根本达不到目的。比如,有些人学过一点传统文化、国学,有些人学过一些现代科学、西方哲学,之后就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佛教教义指指点点。其实,如果这些人能了解佛教的千经万论,或将《华严经》从头到尾研究一下,一定会颠覆自己的认知。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世间人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很少,不能满足对真理探究的需要。大学生、研究生可以观察一下自己学过多少本书。在学院里,我觉得大家学的内容还算比较丰富。就我个人而言,虽然学得不是很好,但学得还算比较多。从二十三岁到现在六十多岁,我每年通过讲解、阅读等途径,学习了很多论典。因此,相比博士生,虽然在学习质量上我不敢保证,但在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范围上,我应该学得更多、更广。但我并不是想说我多了不起,因为我的智慧与佛菩萨、阿罗汉等圣者相比,根本不值一提。我只是想建议大家要多学一些。

        学习宗教专业的一些博士、硕士,其实学得也不多。有很多人在学习时,只看一些历史,了解不同宗教的见修行果。而且,在学习的两三年中,还要学习其他学科的课程。因此,虽说是宗教博士,但可能对哪个宗教都了解得不透彻。

       如果能专门研究某一个宗教,并投入更多时间,这样应该比较好。在一些西方大学里,确实有人一生只研究一种宗教或派别,比如伊斯兰教、基督教,或者佛教天台宗。这样的人应该有一些造诣。但如果只是读过一点书、写过一些文章,其实不算什么。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观察一下自己。

典籍皆善妙,胜于诸外道

他者之余论,前后多相悖,

汝之诸典藉,初中末无谬。

        外道论典的前后、上下,有很多相违的地方。这并不是我们对外道妄加评判。举例来说,在外道的一些观点中,造物者是常有的,但造物的时间等是无常的,比如春夏秋冬、人类等。既然是常有的法,怎么造无常的法呢?现代的一些宗教也存在这个问题,虽然他们声称造物者创造了人类和世间万物,但他们的理由很难说服我们。

        还可以用其他理由驳斥对方:就算你们承许的神是常有的,那么,他为什么要创造人类的各种痛苦?既然他有良心、同情心,那他为什么要让世间遍满乞丐等贫穷而痛苦的人?他应该把世界创造得很美好才对。

       如果他的创造不由自主,或需要依靠业力等其他因缘,那么,就会有《入行论》中所说的过失——他并非万能,且依靠烦恼等其他因缘而创造。

       其实,我们可以暂时不讨论对方在支分上的问题,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抓住关键。比如,常有的法造万物这一观点,在古代、现代,有很多外道都这样承许,因此这就是一个关键点。在此基础上,还有观点称,“我”是常有的,且具有心识。对这些观点的破斥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不赘述。总之,可以发现对方的核心观点问题重重,这并不是我们为了打压对方,故意要说对方的过失而吹毛求疵。

        在对外道不断了解的过程中,对本师您的教义,会越来越有信心。我们生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成长在知识的海洋中,因此虽不敢说广闻博学,但也不是孤陋寡闻。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我们多少都看过古今中外与宗教、文化相关的书和演讲,这些知识也都了解过。其中的很多内容越学越觉得自相矛盾,连很多关键问题都是这样。所以,如果我是某个宗教的教徒,也很难解释自宗的教义。

        而佛陀您的典籍初中末全然无谬,可以称为初善、中善、末善。您的教义,无论以理论分析、从历史观察、用情感体验,还是通过追随您的脚步,修持获得觉受和证悟,都可以被证明为真实无伪。总之,这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从方方面面观察得出的结论,而并不是作为佛教徒的盲目赞叹。

       马鸣菩萨、陈那论师、法称论师,都学习过外道典籍,但他们都撰著了举世瞩目的佛教论著。而且,这些论著中的观点,用现代的逻辑推理完全可以证成。因此,佛陀您的智慧,确实极为善妙。

        萨迦班智达有一个偈颂,我把它翻译成汉语是:“怙主佛住世,若依余本师,如弃八德水,挖掘岩间井。”如果佛陀怙主您住世,我却依靠其他本师,那么,就像一个人抛弃身边的八功德水,却另寻他处挖取岩间的井一样可笑。如果在座的各位,对中观、因明有比较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我现在所处的人生阶段,像即将落山的太阳。小时候我们唱过的一首歌就叫这个名字。虽然我的人生即将落幕,但我很欣慰的是,学院中,有一批对佛教道理比较明白的法师。虽然他们还谈不上对教理十分精通,但能取得现在的成果,已实属不易。多年以来,无论是在管理方面,还是讲经说法方面,大家都在辛勤耕耘。很多人起初连三宝的名称都讲不清楚,但现在无论是自己修行,还是引导他人修行,都可以做得比较好。

        总而言之,我们确实培养了一批比较优秀的人。当然,每个人日后的弘化事业,还是要依靠自己的福德,观待外在的因缘。但不管怎么样,相比其他佛教徒,在他们的相续中,一方面具备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对暇满难得直至无上大圆满的法,应该修过一些。对此,我个人是比较欣慰的。

        原来法王也讲过,无论他何时离开人间,心里都比较踏实,因为佛学院的很多堪布、堪姆,都很不错。听法王讲这番话时,我们还都比较年轻,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但后来再观察,就明白了法王的用心。现在的佛教应该说不是很兴盛,但法王的弟子们,还是为佛教界做了一些贡献。我希望未来大家也可以为佛教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一点很重要。

平等说妙法,胜于诸外道

有说于吠舍,非应授智慧,

汝于诸贱种,慈悲说妙法。

        这里讲的也是佛陀的不共特点。吠舍,指的是平民种姓,其下还有名为首陀罗的奴隶种姓。外道认为,不应该给下劣种姓传授智慧,因为智慧非常珍贵,只有婆罗门和刹帝利种姓才有资格获得。在刹帝利种姓以下,如果有人付出大量金钱,才可以考虑传授。除这种特殊情况外,外道绝不会把智慧传授给下劣种姓。在现代印度,种姓制度仍然存在,因此阶级差异显著。很多事情只有婆罗门和刹帝利种姓才可以做,其他人没有资格。总之,外道以种姓来决定是否传法。

        而佛陀对一切种姓皆平等。在低贱种姓首陀罗中,还有更为下劣的旃陀罗。即使是世间最为低贱的屠夫、妓女、猎人、寡妇,佛陀也平等地对待他们,为其慈悲宣说佛法。佛陀既摄受像舍利弗那样有智慧的弟子,也摄受像周利槃陀伽那样特别愚笨的弟子;他既摄受富裕的人,也摄受贫穷的人;他既摄受有权力的国王,也摄受没有权力的平民。

        佛陀的妙法,真正对一切众生平等。因此,可以把佛法比喻为降下的雨水,它平等滋润庄稼、草木等一切植物,无有偏私;也可以把佛法比喻为药,无论风、胆、涎任何一类疾病,它都可以治疗。总之,佛法的妙药,可以平等给予四种姓的所有众生。

       佛经中也说:“种姓不重要,戒律、修行最重要。”即使是低贱种姓的人,也可以是很好的修行人。我们评选法师的标准也是这样,重点是看一个人的三学境界如何——戒律是否清净,禅定怎么样,智慧如何。如果三学境界不错,出身乞丐家庭也没关系,这些我们都不会过问。其实,在评选堪布、堪姆、法师、辅导员以及批准出家申请时,我们都不调查家庭背景。但在世间不是这样,如果你是领导的孩子、富贵的人,或者有什么背景,大家都会对你比较重视。

       希望所有人,尤其是法师,应当记住:以后在传法时,要平等对待一切众生。不可以说:“你是有钱人,所以你不用灌顶、不用修加行,我可以给你直指心性。”或者“你是平民,所以你修完五十万加行,我也不给你传法。”

        就我个人而言,讲经说法已近四十年。在人生的末尾,我回顾自己的人生,可以说在讲法时做到了众生平等。虽然自己也遇到过施主和对自己有恩的人,但我只以个人方式对他们报恩,而绝不会在传法上有偏袒。在面向大众传法时,只要是合格的法器,我都尽量传,但如果对非法器传法,就不合理。我希望法师们也坚持这个原则,以后在摄受众生、讲经说法时,不要看到大施主就不自在,甚至心生畏惧。

       在现在的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中,都能看到衰败之相。汉地的个别佛教徒,因为自己相貌庄严、有权力、有财富,就认为别人应该给自己开绿灯。而藏传佛教的个别上师,稍微有一些财力、背景,就无视众生的苦难,恶劣地对待大众。这些现象虽然是人之常情,对自己有恩的人也应该报恩,但不要违背佛教的基本教义。总之,以信心、慈悲心做事,都需要以智慧摄持,否则,你行持的可能并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

        听说最近有人在学院化缘。有些是以供养念经钱为由,也有些是假借修坛城之名。这些人最后被管家抓到了,好像是与个别藏族喇嘛和汉族居士有关。米拉日巴曾说,山上的修行人和山下城市里的人,应该以回向成佛的因缘来结缘。但现在,有很多山上的喇嘛和山下的居士,打着做功德的名义互相欺骗。

        前一段时间是打着修坛城、修经堂的名义化缘,其实经堂早就修完了。之前还因为化缘念经钱和供斋钱,出现了与开发票有关的问题,听说最近正在处理。在现在这样的时代,在这么大的学院里,偶尔发生一两件类似的事是正常的,但从个人角度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杜绝这种行为。

        听管家说,降魔胜利洲也有人在做这种事,一些汉族和藏族出家人,把我做的甘露丸放在网上卖。其实,这些甘露丸是我之前免费结缘给大家的。你们自己交代,是不是好一点?如果事情严重了,可能不太好。对于他们行为的细节,有不同说法。有说是甘露丸卖三百块钱,也有说是用甘露丸做成其他结缘品,卖十五块钱。这些说法也许是真的,也许不是真的。

       我现在人不在学院,但在这个时代,声音都飘在空中,所以我也能了解到一些。如果来到这个学院,却不好好修行,那可能来也没有必要。有些堪布、堪姆,自己一有事情就下山,班里人出了事情也不管。我以前给各班的堪布、堪姆说过两次,今天是第三次,如果各班的人做了不该做的事,带班的堪布、堪姆也应该接受点名和处罚。

        还有一些部门,如果监管的堪布、堪姆放任发心人员胡作非为,也不应该。因此,部门应当健全监管和投诉制度。人如果没有约束,有可能会为所欲为。

        虽然佛法是慈悲的,可以对所有人传,但如果有人把佛法当作自己的工具、作为自己的标签,并利用他人盲目的信心,做不如法的事情,是不合理的。作为佛教徒,不应该对这些事情不闻不问,而应当制定点名、批评、惩罚的制度。所以,管理人员应该会判断这些情况。对学院里那些依靠上师、活佛、堪布、学院等名义骗钱的人,应当严厉打击。如果学院管理层无法处理,就移交有关执法部门。这在佛教戒律中是开许的——僧团实在无法处理的事,可以交由国王实施惩处。

        学院的人多了以后,如果管理跟不上,会导致我们的集体变得非常混乱。不过,这种事情应该不会发生,依靠法王如意宝的愿力,学院应该还会存住一段时间。尽管如此,实行管理的人也要有点智慧,否则,如果所有人都对管理不以为然,只管自己念观音心咒,很多事情就无法处理。

        另外,大家的界限感不要太强,不要说:“这是我的上师,那是你的上师;这是我的施主,那是你的施主。”没必要天天在这些小事上争来争去。无论是施主,还是信徒,我从来都不特意去区分。他们去皈依谁,我从来也没想去了解。我一般都会说:“可以可以,你去哪里都可以。”除非有些人因此断了传承,我会稍微提醒一下,否则,他供养谁、皈依谁,在谁的座下成为成就者、空行母、瑜伽士,我都没有精力去管。我从来都不在意这些,他怎么样都可以,这些都是他个人的小事。但对于比较大的事情,比如以学院名义化缘,人在学院不好好闻思,做各种不如法的行为,我们没必要姑息。对这些情况,每年的主管应该要认真观察。

智者所不舍,胜于诸外道

有孰舍妙树,复次依劣树?

有证离贪汝,智者谁礼余?

        在世间,如果哪个人舍弃像如意宝树一样的善妙之树,而依止荆棘树等恶劣之树,这个人应该是一个愚笨的人,因为他的行为很颠倒。同样的道理,如果已经依止了证悟实相、远离一切贪心的佛陀您,有智慧的人,谁还会舍弃您而去顶礼其他本师呢?

        有智慧的人,对本师释迦牟尼佛和他的教法,都不会轻易舍弃。当然,如果你还有怀疑,想通过各种方式对内外道进行对比,也是可以的。

    《大庄严论经》中有个公案:一个叫树提伽的佛教徒和他信奉外道的亲戚,想对外道本师和佛陀进行观察。他们准备先观察外道,于是在供养外道本师时,将餐饭中的菜藏在下面,饭放在上面。看到这样的餐饭,外道本师有点不悦。树提伽就说:“虽然你经常说神通,但你在这么近的碗里,都观察不出饭菜的上下,又如何了知千里以外的对境呢?”他的亲戚听了这番话,有点不开心,于是也准备试探一下佛陀。他把佛陀请来,在佛面前设下火坑,在食物里放了毒药,想看佛陀的反应。结果佛陀把火坑变成莲花湖,把毒药变成妙药,并没有受到损害。

       因此,有智慧的人,应该依靠妙树获得悉地,依靠佛陀的教法获得成就,这一点非常重要。

有染无解脱,破数论外道

淡黄仙人称,享境中成智,

离罪汝宣说,有染焉解脱?

        淡黄仙人声称,可以不离色声香味触五境带来的欲妙,而获得最高的智慧以及大成就。这种说法,与国王恩札布德的观点类似。国王恩札布德也说:“我不愿舍弃五欲妙乐,因此我要以在家身份获得成就。”最后他确实做到了。但这不是一般根基可以效仿的。

       远离一切罪恶的世尊您,在经典中说,如果有染污,则不会有解脱。由于外道仍然耽著五欲妙乐的享受,因此还有自相的烦恼。如果自相烦恼不遣除,就不可能获得解脱。

        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三处三善引导文》中讲:“自相的烦恼并不是真正的智慧,远离自相烦恼才能显现五种智慧。”密宗中的说法同样如此。在《三戒论》等经论中,断除自相烦恼的观点也与此一致。《大般涅槃经》中亦云:“有烦恼故名为系缚,无烦恼故名为解脱。”这里把有无烦恼的差别讲得很清楚。因此,不要认为享受五欲不影响解脱。对这个问题,佛教与外道的观点有很大差别。

回向一切众,胜于诸外道

造福之资粮,回向诸众生,

世尊汝所说,余论未言及。

        行持布施、持戒、安忍等六波罗蜜多,可以获得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按照佛教的观点,无论是积累福德资粮还是智慧资粮,最终都应该好好回向众生。起初,发心时要为一切众生而发心;中间,积资净障是为众生而行持;最后,获得果位也是为了众生。总之,佛教中所修的道,都是为了众生。

        世尊您明确说出“回向是为了众生”,这样的言论在其他宗教中没有。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大多数宗教最看重的是自宗的利益。世界上有几千个宗教,如果逐一去观察、了解,就会发现,这些宗教没有一个像大乘佛教那样,真正希望利益全人类乃至一切众生,追求真正的和谐与利他。在其他宗教中,有些宗教只利益人类,但不利益动物;有些宗教只利益一部分人类,但不利益违逆者。因此,相比其他宗教,佛教的精神确实非常伟大。这并不是盲目的夸赞。

    《十住毗婆沙论》中有一个很殊胜的回向偈:“我所有福德,一切皆和合,为诸众生故,正回向佛道。”我们把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福德,聚合在一起,为了所有众生获得佛果而回向。其实,我们念《普贤行愿品》做回向时,也有这样的愿望。在座的人都很幸运,即使我们做不了惊天动地的佛教事业,但至少每天都可以使用转经轮、念一遍《普贤行愿品》。而且,在现在这么复杂的时代里,可以接触大乘佛法的理念,真的很难得。

        现在,哪怕能多讲一堂课,我也要争取。因为现在的因缘不像以前那样,还具足讲大经大论的条件。我去年说过,现在只要能圆满一部小论,我都特别开心。我们奢求得不多,一天能圆满一堂课就很好。法王晚年时也说,即便讲不了很多课也没关系,因为僧众一起念一遍《普贤行愿品》做回向的功德,也足以让我们的人生有意义。由此也能看出,上师如意宝对念《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十分重视。

       大家应该清楚,人生中的个别事情对我们很有意义,比如,听佛法、发愿、回向、持戒、发菩提心、得灌顶、得传承……这些事情对大乘佛教徒来说尤为重要。但对企业家来说,可能不太要紧;对政界人士来说,可能会让他产生其他看法。不过,作为大乘佛教徒,在有机会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应当生起珍惜的心。

       之前有很多人向我请示能不能出去受戒。我知道受戒很重要,受比丘戒、比丘尼戒,都很重要。但又意识到人身难得,堪布、堪姆们也在给大家讲这么殊胜的法,所以觉得还是要抉择一下。如果以后真的没有机会受戒,那去受戒可能好一点。但现在每年在汉地都有很多戒坛。有些戒场说今年是最后一次,但实际上不是,之后每年都有。因此,就目前的情况看,相比于受戒,讲经说法、听经闻法可能更难得。

       大家可以观察,在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还有多少道场在不断讲经说法。而且,很多讲法的老和尚已经圆寂了,真正宣说大乘佛法的年轻人不知道有多少。我不是反感你们求戒律,因为做这些善法都很好,很值得随喜。我只是觉得当下讲法、听法的机会非常难得,一旦错过了一定会后悔,所以希望大家能抓住机会。

教斥杀生者,胜于诸外道

为供施神像,杀害众生者,

世人许为法,汝教斥彼等。

       外道在举行供施神像等仪式时,常常杀害众生。如今,很多外道仍然这样做。我们之前讲过,在尼泊尔、印度等地,有些外道为了供神、供斋,还在杀害鸡、羊、猪、牛等各种众生。

      以前,藏地苯波教也有这样的行为,但后来好像没有了。不过,之后有一段时间,也有为朝圣、造塔、供斋而杀生的现象。比如,有人为了去拉萨,杀生挣路费;有人为了造塔,把别人供养的牛羊卖到屠宰场;还有人为了供斋而杀生。其实这些都是罪业。但世间愚痴的人可能会说,这些是佛教的正法。以前也有一种说法:“杀一头牦牛,要放生几头牦牛。”但实际上,以各种理由杀生都不合理。

   《法句经》中云:“恕己可为譬,勿杀勿行杖。”以宽恕自己为例,对其他众生也不能杀害或用杖击打。有些人为了延长寿命,杀鸡做成鸡汤享用,也是不合理的。《法句譬喻经》中也讲:“杀生求福,去福远矣……罪如须弥,福无芥子。”如果通过杀生来求福,福德反而会远离。杀生的罪业非常大,所以希望大家尽量不杀生。

        作为佛教徒,现在想放生、为众生做些事,越来越难了,可能各方面因缘跟以往有点不同。但因为难就不做善事也不合理。如果做某个善法有困难,那就换一种方式,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想做某件事情,如果一条路走不通,就换另一条路走。比如,如果有违缘无法外出弘法,我就好好做翻译,尽量多翻译几本书;如果翻译没办法继续,我就观察能不能给大家讲讲课;如果讲课也不行,我就自己念一点经,好好忏悔。行持善法时,没必要“不撞南墙不回头”,很多因缘强求不来,如果一件事做不成,应尝试换一种方式去做,总会有办法。

       大家学了这部《殊胜赞》以后,应该会有一些收获。即使没有,我也已经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