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胜赞》讲解06.pdf

《殊胜赞》讲解06

       学习了《殊胜赞》之后,大家会有不同的收获。其实,很多人之前就对印度的遍入天、大自在天、梵天等天神充满好奇。其中一些天神也是佛教的护法神。在释迦牟尼佛的传记中,常出现大自在天、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等天神的名字。通过学习他们的故事,能够体会到这些天神与佛陀的差距。

       在现代的电视、电影、短视频里,展现的大多是天神的正面形象,鲜少有负面描述,这应该是后人修饰过的结果。如果按照原本的故事讲,有些内容无法回避,比如,大自在派供养男性生殖器的原因,帝释天生出千目的缘起等。因此,世间天神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与文字记载有一些出入。

       当然,有些文字记载只是吠陀的神话故事,其中的个别情节,充满了神话色彩。但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对比佛陀与各个天神、仙人、国王的不同。作者在赞颂中提及的,大多是伟大的人物或天神,因为不值一提的小人物,也不会用来与佛陀作比较。总之,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从真实性与神话性两方面作分析。

舍命利有情,胜于遍入天

遍入筹损害,耳饰难战等,

欲利诸有情,汝亦舍性命。

       最具威力的世间天神之一遍入天,筹谋损害了诸多有情,他亲自参与和非天的战争,甚至对人间造成危害。在佛陀传记中提到的遍入天,大多是正面形象,而这里讲的是他的一些负面行为。遍入天迫害过耳饰、难战等人,令很多人死于战场。

       我们之前讲过的广成仙人,在他的儿子中,有一个叫持国王,还有一个叫般度王,也称嘉桑仙人。般度王有五个儿子,持国王有两个儿子。虽然两位仙人关系很好,但他们的儿子却有矛盾,最后导致了残忍的战争。嘉桑五子的故事像嘎雪传记一样,在印度非常著名,在藏文中也有。

       从前,有一位仙人向般度王的王妃化缘。虽然王妃对仙人很有信心,但她也惧怕仙人的诅咒。她用牛奶供养仙人,即使盛装牛奶的钵很烫,她也面不改色,仍然手捧着钵进行供养。仙人看她供养的心很虔诚,于是对她许诺:“你若想获得什么悉地,我可以赐予你。”王妃便请求:“我想获得控制男人的悉地,这是我最希求的。”仙人为她念了五遍咒语后说:“使用这个咒语,可以让你控制男人,有五次机会。”说完,仙人就走了。

       仙人走后,她回到屋里,内心半信半疑,于是开始试验:“我想控制太阳神。”她一边发愿一边念咒语,太阳神马上就出现了。但太阳神的光极其强烈,王妃难以承受,就想请太阳神离开。太阳神心中不悦:“明明是你找我来的,现在却说不要过来,有什么用意?”于是,太阳神变成了人的形象,与王妃在一起。后来,王妃生了一个儿子。

       这个孩子很特别,他一生下来,耳朵上自然饰有明珠,身体自然穿着天神的铠甲。他长大后,母亲对其身相不满,担心以后会有不祥之事,就让仆人把他扔到河里。仆人心里还有一些善念,把他放入箱子时,为他祝愿:“希望他能遇到有缘的人。”后来,这个箱子到了持国王手中。耳饰被国王抚养长大,成为了一个骁勇善战的人。遍入天对耳饰很不满,最后想尽一切办法杀了他。

       难战,也称难敌,是持国王的另一个儿子。广成仙人曾对持国王授记:“你的妻子会生下一个肉团,这个肉团就是你的儿子。”后来,持国王的妻子真的生下了一个铁锤似的肉团,她把肉团切成一百块后不断浇水,最后变成了一百个太子。其中的长子就是难战,他在各方面都很突出。

        遍入天偏向难战的敌人,于是想了各种方式对付难战。后来,难战的敌人听信了遍入天的煽动,以为通过打仗可以获得新的身体,导致难战最终战败。

       而利益有情的佛陀,在因地时无数次舍弃自己的生命,这一点与遍入天有很大差别。佛陀的很多公案都可以体现这一点,比如作为慈力国王、月光国王的故事,以及舍身喂虎的事迹等。佛陀还曾为大鱼的生存而变成作为食物的小鱼,以及作为大鱼以身肉布施饥饿的大众,有很多这样的事迹。

       即使遍入天是一位了不起的天人,但他仍直接或间接损害了有情。而佛陀您,暂不论成佛后的行为,即使在因地时,也生生世世不害众生,还以自己的生命利益众生。既然佛陀与外道教主之间有如此大的差别,那么,二者的教法及其追随者也一定有差别。

       当然,在佛教的修行者中,有如理如法的,也有不太如法的,但佛陀与佛法本身没有过患。以前的高僧大德、阿罗汉等,都非常了不起,但现在却有人披着袈裟、以佛教徒的名义损害佛教。如果因为个别人抹黑佛教,就对所有佛教徒生邪见,也不合理。而且,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本身就不正确。

       佛教徒中,有非常好的,也有非常不好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观察善知识和弟子的原因。如果没有好好观察,可能会后患无穷。如果是阿罗汉,自然断除了烦恼,但如果是凡夫,即便是修行比较好的人,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比如美色、钱财等。

       相貌庄严的佛教徒,虽然自己不一定有美丑的分别,但如果其他人因此对你示好,自己也要注意分辨。而对于财力雄厚的人来说,很多人对你好的原因,可能一方面是你的善根福报不错,另一方面是他真想度化你,但也有可能还有其他目的。真正的佛教徒,即使为了施主、弟子、钱财,也不会互相竞争、产生矛盾。但我比较担心的是,一些很虔诚但欠缺闻思修基础的人,会不经观察就盲目相信假佛教徒。

       如果你只是在不同道场跑来跑去,不好好闻思,等时间久了,可能信心会慢慢消失,福报也会用尽。到那时,不知道你会不会对佛教产生邪见,对自己的道心产生怀疑,并逐渐退失信心,有这个危险。不过,如果有些人有福报、有智慧,善于积累资粮也乐于与人分享,是很好的。

       总之,做任何事都不能太极端,以私心过度维护自己不合理,不经观察盲目相信也不合理。虽然佛教教义毫无错谬,这一点无可置疑,但佛教徒在奉行教义时,有些人做得很好,有些人做得不怎么好,因此,需要用智慧来观察。如果不观察、不分辨,就会造成很多麻烦。

       作为佛教徒,最重要的是懂得佛陀及其教法的正确性。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为世人宣说的真理,以文字的形式流传至今。不过,现在我们看不到佛陀,只看得到佛法。但没有智慧的人,很难通达佛法的意义。因此,想要通达佛法,需要有善知识的引导,或通过自己好好闻思。当自己的智慧提升后,就不会误入歧途。这一点对现在的佛教徒很重要。

弃政等如草,胜于遍入天

遍入使奸计,三步夺彼地,

欲得定解脱,汝弃政如草。

       前面讲过,遍入天依靠阴谋诡计,以三步取得了非天的土地,还把非天的具力王困在地下,不能回到地面。在遍入天的信徒看来,这是一个英雄事迹,很了不起。但在我们看来,夺走非天土地的遍入天,完全用的是欺骗手段。

       非天王有一个优点,即使被欺骗,他仍然信守承诺。虽然他的智慧有一些欠缺,没有拆穿遍入天的阴谋,但他没有反悔,答应给的土地还是给了。对于这件事,一般人会跟对方理论一番:“你之前说的三步是侏儒走的三步,不是变成遍入天走的三步。你故意用伪装欺骗我,之前的约定不应该作数,我们重新谈。”其实,很多藏地人都有爱与人争辩的习气。但非天王没有这样做。

       为了获得解脱,佛陀您将土地、国政,全部如草一般抛弃,根本没有任何贪执。因此,佛陀出家后,不可能为了土地、国政、妃子,欺骗任何人。面对无法接受大乘法的声闻,佛在说法时会使用有密意、不了义的词,这一点是合理的。除此之外,佛陀绝对不会说任何不真实的语言,更不会为了获得土地欺骗他人。

        佛陀讲法的祇树给孤独园,以黄金铺地,是给孤独长者和祇陀太子共同发心供养的。佛陀虽然没有我执和我所执,但为了讲经说法,接受土地供养的情况是有的。但由于佛陀本身不贪执一切,因此,与遍入天有很大差别。

非为获美名,胜于善战者

能喜杀生箭,灭绝世王族,

由此获美名,汝教非为名。

       能喜也叫庆喜,他在藏文中有不同的名字,就像嘎雪绕玛那一样。他用杀生箭对世间的所有王族赶尽杀绝,“美名”远扬于世界。而佛陀根本不在意名声,尤其不赞叹以战争、杀生获得名声,这一点大家应该清楚。

       这些故事不得不讲。我在翻译和讲解这些故事时,虽然说不上感到头痛,但只能说我对佛教故事更感兴趣。婆罗门等外道的故事,包含了许多互相打杀、与贪嗔痴有关的情节,好像跟世间人的故事没什么两样。我不太了解他们的宗教,也不知道他们对自宗的故事如何评价。单从文献记载来看,他们的故事大多与贪嗔痴有关,而且情节比较复杂。

       能喜与父母在森林中过着优渥的生活,他的父亲是一位仙人。他们有一只如意牛,可以供养一切生活资具,因此,他们在森林中的生活如天人一般。

       那时有一位千臂国王,拥有一千只手臂。有一次,千臂国王来到能喜居住的森林打猎,他听到如意牛大声吼叫的声音,感觉有点稀有,就问另一位仙人其中的缘由。仙人告诉他:“这里住着一个叫能喜的人,他经常练功、射箭,非常厉害。有时他的射箭声会吓到如意牛,因此会传来牛的叫声。”由于仙人连连称赞能喜的作战能力,千臂国王心生嫉妒,很想与能喜较量一番。于是他挑衅能喜,看到能喜在坐禅,就故意把毒蛇的尸体扔到他身上,还把他家的如意牛也抢走……虽然千臂国王做了很多这样的事情,但能喜并没有反击。

       有一次,能喜的母亲在外面采花,遇到了千臂国王,两人一见钟情,产生了贪爱。后来,能喜的父亲通过禅定力,发现了妻子与千臂国王的不当行为,就命令能喜把母亲的头砍掉。能喜特别崇拜他的父亲,于是听从父亲的话,马上用宝剑砍掉了母亲的头。父亲高兴地说:“你真是我的好儿子。你想要什么悉地,我都可以给你。”能喜就对父亲说:“我想复活我的母亲。”虽然他刚刚杀死了母亲,但现在又想让她复活。于是,他的母亲活了过来。

       由于千臂国王的种种行为,能喜对千臂国王生起了极大的嗔恨心,他发愿一定要砍掉千臂国王的所有手臂,还要灭绝世上所有刹帝利国王的种姓。我查了一下《嘉桑邬色》作者的生平,他出生在公元前五六世纪,所以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在释迦牟尼佛出世之前。无论是在释迦牟尼佛时代,还是佛法的前弘期或后弘期,印度都有刹帝利种姓,并没有被灭绝。所以,能喜说要灭绝刹帝利种姓,或许指的是自己国家的,因为当时印度有很多国家;或者是当时那一段时间的。总之,由于千臂国王的缘故,能喜在自己的国家,用杀生箭灭绝了所有刹帝利种姓。后来,人们因此传遍他的“美名”。

       而在佛陀您的宗教中,绝不会承许类似事件的发生。佛教是非暴力的宗教,尤其是在大乘佛教中,不仅不承许伤害任何人类,甚至连伤害动物也不开许。在佛教中,不会因为某个人杀生很厉害,就发给他奖品。但在世间,如果一个人战死沙场,国家就会给他的家人授予勋章。总之,佛教绝不会通过战争来获得美名。这方面,可以将两个宗教进行对比。

视利如凶藤,胜于好战者

扎安与嘉桑,为利而争战,

尊汝舍利益,视彼如凶藤。

       扎安和嘉桑,为了国政的利益引发了战争。最后,般度王的五子获得胜利,持国王的两个儿子战败。而佛陀您把国政等利益,视如毒蛇缠绕的藤树一样,全部舍弃了。

        在广成仙人的儿子中,有一个是持国王,还有一个是般度王,持国王有两个儿子,般度王有五个儿子,即“嘉桑五子”。有一次,般度王到森林中,看到一对仙人夫妇化作鹿正要行淫,他射箭把公鹿杀害了。化为公鹿的仙人在临终时发恶愿:“我还没有享受爱欲就被你杀掉,但愿你也这样死去。”

       由于受到诅咒,般度王不敢再接触自己的两位王妃。其中的小王妃,就是前面讲的耳饰的母亲,接受过仙人的悉地,有五次以咒语控制男人的机会,她还有四次没有用。由于国王不跟她接触,她就对国王说:“我想有孩子,我跟其他天人生孩子可不可以?”国王同意了她的请求,于是她用咒语控制了正法神,与他一起生了孩子,名叫嘉桑。后来她又跟风神和遍入天,分别生了两个儿子——这就是遍入天偏向般度王儿子的原因,里面有一个他的私生子。

       耳饰的母亲使用了四次咒语,还剩下一次机会。般度王的大王妃心生羡慕,心想:“她跟别人生了那么多儿子,为什么我不可以?”耳饰的母亲对她说:“如果国王允许,我可以把咒语教给你,把最后一次与他人生子的机会让给你。”最后,这位王妃与神医双子神一起生了一对双胞胎。以上这五个儿子就是“嘉桑五子”。

       后来有一段时间,般度王对世间生起了厌离心,把国政交给哥哥持国王,自己到森林里苦行。有一次,他见到自己的大王妃非常美,没有控制住贪欲,导致仙人对他的恶咒应验,使他当场死亡。

       在持国王和般度王执政的时代,他们二者没有矛盾。但后来,在持国王的儿子和般度王的儿子之间发生了战争。在般度王的五个儿子中,有一个是遍入天的儿子,所以遍入天经常帮助他。最终,般度王的儿子战胜了持国王的儿子。

       这些故事比较复杂,大家可能听得稀里糊涂,但我不讲也不行。总而言之,最后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打得不可开交。

       而佛陀您,将一切利益如凶藤般舍弃。在《六度集经》中讲,佛陀在因地曾为长寿王,他把自己的一切都舍弃了。当时,长寿王的国家被他国进攻,虽然长寿王有能力打败敌人,但他不愿看到众生因战争而死,于是就把国政全部舍弃,离开皇宫,前往森林。

       对佛陀来说,世间利益就像被毒蛇缠绕的藤树一样,应该被连根拔起,否则,自己难免会被剧毒所沾染。在佛陀眼中,国政、利益、名声等,完全像被抛弃的藤树,毫无意义,因此,佛陀绝不会为了这些利益与人作战。相比而言,遍入天在战争中有所偏袒,却是为了个人利益。

       在当今世界,我们可以看到,为谋求个人利益,有很多凡夫国王在互相谩骂、斗争。不看新闻的人不一定知道这些事。每当我看到各种新闻,就深深体会到,有机缘闻思佛教的甚深道理有多幸运。世间人聚集在一起,会有很多是是非非,让大众不开心,令世界也不安全。本来人类应该平等拥有地球上的资源,但很多人偏偏要你抢我夺,不能忍让。也有些人因为嫉妒他人的快乐,最终让大家一起沉溺在苦海中。

圣教非无知,胜于大天等

得汝圣教知,大天于松林,

瑜伽自在行,彼乃无知行。

        如果通过闻思修行,了解到本师世尊您的圣教,如包括空性法门在内的三学、三藏,便能知道大天的行为是无知的。

        大天以及他的弟子们,常在松树林中行持瑜伽自在行。虽然他们进行各种名为“瑜伽行”“自在行”的修炼、苦行,但没有以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所摄持,只是身体、语言上的行为,无法与佛教三学、三藏,尤其是大悲空性藏的教义相比。因此说,大天等众的行为是无知的行为。

          世间有各种诸如瑜伽行的宗教行为,但经过对比观察,会发现这些行为与证得诸法实相、获得解脱、令众生安乐没有关系。虽然个别外道很会宣传,但真正能像佛教一样,令自他的今生来世都得到利益的宗教很少。可以观察:佛教的戒律、禅定、智慧,以及不伤害众生的原则、空性的见解、利他的行为,在其他宗教中有没有?逐一观察后,不难得出“佛教最为殊胜”的结论,这并不是佛教徒傲慢地自吹自擂。

       就我个人而言,从二十三岁一直到现在六十多岁,在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学习一直比较努力。以前在学习世间知识的时候,我始终都有一种不满足感,感觉在这些知识之外,应该还有更深更广的道理,因此,我总是有很多疑问。但自从学了以五部大论为主的佛教教义之后,才感觉到无论是从甚深方面,还是广大、利他心方面,自己的智慧和慈悲都远远不够。

       并不是因为我是佛教徒才偏袒佛教,赞美佛教多了不起,贬低其他宗教多无知,不是这样的。在兼具深度与广度的观察后,大家应该可以得出和我一样的结论。对此,我希望在世间饱读诗书、拥有一定智慧的人,都能进行观察。其实,除了在学校学的课程之外,还有许多道理是你不知道的,比如,万物的实相、诸法的本性、生命的重要性等。因此,你不应满足于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而应该去追寻佛教中的甚深智慧,进而引生不退转的信心。否则,就会像现在有些年轻人一样,认为佛陀说的都不对。

       其实,评判佛陀的教法是否正确,并不是有些人的智慧对境,因为他的智慧,连一个教授的水平也达不到。既然如此,凭自己的分别念想遮破深广的佛法教义,无异于坐井观天。希望年轻人不要自我满足,不要自以为读过一点书、出国留过学、当过老师,就可以对佛陀的甚深智慧妄加评判。当然,你以虔诚的心来学习是可以的。

        世间有一些人未经观察就随意说:“藏传佛教不合理。”“佛教是迷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藏地也出现过这样的人。有些人批评释迦牟尼佛,说他的教法不合理。在我小时候,有一次去上罗参加会议,有十多个人在一起讨论,其中一个读过书的人说:“我用我的智慧发现佛教是假的,佛陀所说的话都是夸大其词。”在那个时代,很多人都像着魔一样,显露自己愚痴的本相。

        其实,在现在这个时代,也有许多人没有深入研究佛教的博大精深,就常常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这样的语言没有什么价值,大多数人都不会听,但也有个别与其根基相同的人,会随声附和。作为佛教徒,虽然我们不进行争斗,但在该辩论的时候应该辩论,而且,自古以来,真理都是越辩越明的。如果有些人对佛教妄加评判,你可以用真理进行辩驳。但这些人往往不懂真理,也不会运用真理或推理证成自己的观点。对这些乱象,很多人都有同感。

       我希望大家真的要好好闻思。无论你在这里待了多少年,都要问问自己:有没有真正品尝到佛教的甘露美味?如果没有品尝到,即使你表面上跟大家一起天天闻思、参加辅导,也还是不行。虽然这样的闻思也有一些功德,但如果没有生起真正的定解,以后无论是弘法利生,还是自己修行,都有一定困难。

证果帝释宣,胜于帝释天

帝释仙女淫,梵志传至今,

汝证殊胜果,美名帝释宣。

       我们在前面讲过,帝释天趁仙人不在时,准备与他的女眷行邪淫。结果仙人突然回来了,帝释天只能躲到女眷的肚子里,被仙人发现后才出来。他被仙人诅咒,生出一千个女性生殖器,后来又变成一千只眼睛,因此被称为“千目”。

       帝释天邪淫的故事,被婆罗门一直传讲至今。而佛陀您在金刚座证得殊胜无二佛果的美名,也一直被帝释天所传扬。佛陀刚证果时没有转法轮,于是天人们以法轮、海螺等做供养,请求佛陀传法。因此,直到现在,天人对佛陀的殊胜成就仍然在传扬。

        学习佛陀的教言很重要。我们以前讲过《释量论·成量品》。《释量论》有四品,其中《成量品》讲的是如何证成佛陀为量士夫,这一品是整部论的根本,其他三品可以作为它的支分。因明班的道友在学这一品时,一定要对佛陀生起真实的信心。

       法王如意宝在1987年讲了《释量论》,那时他说过《成量品》很重要。当年秋天,在听法王讲《成量品》时,我感觉我依靠这一品,真正知道了释迦牟尼佛是量士夫。虽然其中一些词句我已经忘了,但当时对佛陀生起信心、心已经安定的感觉,还一直存在。后来,法王在1998年传了《释迦牟尼佛广传》,让我对佛陀的见解更加稳固。之后就是2002年,我翻译了《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佛陀的信心。

        对我个人而言,有两件事令我对佛陀产生了坚定的信心。第一件是学习了《释量论·成量品》,另一件是法王如意宝讲佛陀故事的加持。每次法王讲到佛陀施身的故事就泣不成声,在场的所有人都非常感动,那种加持非常大。那时我想:“佛陀真的是为了我们才舍弃身体的。我们今天能学习到佛法,也是他无数次以身体布施而成就的因缘。”一想到这些,在场的每个人都热泪盈眶,心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虽然一些人还无法对佛陀生起这么强烈的信心,但我希望在学习了《殊胜赞》之后,这种信心可以不断增上。

       以后,无论我们是去尼泊尔、印度,还是去其他地方,对其他宗教一定要恭敬,一定要与他们团结和合。但心中也要明确,他们与我们的见解、非暴力的行为,确实有一定差别,这一点大家应该能分辨。

       这次讲的佛陀与外道的差别,大家应该记在心里。以后还有没有机会讲也很难说。大家聚在一起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无论是像个人年龄等内缘,还是外缘,都会导致我们与这样的机会擦肩而过。

      总之,我作为讲者,这次想把对佛陀生起信心的一点点感应、体会分享给大家。

永恒无畏惧,胜于遍入天

非天那札波,吓晕遍入天,

根东榻下钻,尊汝永无惧。

        这里讲的两个非天很厉害,一个是那札波,另一个是根东。在这两个非天之间,本来就经常燃起战火。遍入天很想把两个非天都消灭,但自己能力有限,只能通过让他们打仗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有一次,遍入天特意拿着兵器来到那札波的居所,结果遇到了同样拿着兵器的那札波。遍入天特别害怕,吓晕了过去,醒来后四处逃窜,躲到了根东的床底下。那札波一直追着遍入天,跟着他进入了根东的屋子。这时根东还在睡觉,没看到躲进床下的遍入天。后来那札波进来了,遍入天大声地喊“救命”。根东以为那札波是来找自己作战的,于是非常生气,便同那札波展开恶斗,最后双双丧命。

       这样看来,遍入天的行为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之处。起初,他想使用计谋消灭两个非天;中间,实施计谋时非常害怕;最后,担心失败又钻到了根东的床下。虽然从结局来看,他的计谋比较成功,导致两个非天自相残杀而毙命,但从过程来看,遍入天并没有什么可引以为傲的。

       而世尊您,已经获得了十种自在和四无畏,断除了我执和我所执,永远都不会有畏惧。即使在因地受人迫害与驱赶,您也心甘情愿地接受。其实,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即使不能像佛陀一样自在,也应该不会有那么多恐惧。在生活、修行中,如果遇到他人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可以选择接受,也可以在不伤害众生的前提下,独自前往森林。

       其实,所有怖畏的根源就是我执,如《入行论》云:“贪著自身故,小怖亦生畏。”因为我们贪著自身,所以,哪怕一个小小的怖畏,也能令我们产生恐惧。如果你没有执著,在面对任何情况时,都可以泰然处之,就算被关在监狱里也没关系:“让他们随便吧!”以前的一些大德就是这种心态:“如果实在看不惯我,那我可以离开这个世界或离开这个地方。”如果有这样的心态,就不会有痛苦。

       总之,佛陀与遍入天在是否有畏惧这一点上,完全不同。在遍入天的故事里,好像他的贪心、嗔恨心都比较大,胆子又比较小,吓得躲到了床底下……都是不太光荣的事。但不管怎么样,遍入天确实有这些故事。

弟子亦无染,胜于众生主

相传众生主,与自女行淫,

能仁汝弟子,梵行亦无染。

        相传有一位天神名叫众生怙主,也称快速或波罗那他。这位天神与天女生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儿,在世界上无人能及。

       甘孜县每年都举办选格萨尔王妃“珠姆”的选美活动,今年好像是第二届,获胜者来自乡城,获得了十二万元。这种选美在甘孜州比较有名,前一阵县庆时,好像也有类似的活动。

        波罗那他的女儿可能比珠姆更好看,叫戒贤。波罗那他带戒贤到天界去,梵天看到她特别欢喜,戒贤也比较开放,于是二人发生了关系。随后,波罗那他又带戒贤分别前往大自在天、正法神的居所,戒贤同样与两人发生了关系。回来以后,波罗那他自己也控制不住贪欲,与自己的女儿行不净行。

       与这四个人发生关系后,戒贤诞下了四胞胎兄弟。四位天人都说孩子是自己的,因此争执了起来。遍入天前来调解:“世间有一种说法,孩子长得一定会像自己的父亲。你们可以带走孩子中比较像自己的孩子。”于是,梵天看着其中一个孩子说:“这个孩子跟我有点像。”就把孩子带走了。大自在天、正法神、众生怙主也分别找到自己的孩子带走了。

       天人中特别了不起的众生怙主,却跟自己的女儿行不净行,暂且不以佛教戒律去评判,即使在道德层面,这种事情也应受到极大的谴责。而佛陀您,暂不论您自己无论是出家时,还是成佛时,行为都完全清净,并以此引导无数众生;即使是您弟子的梵净行,也从来没有垢染。

       虽然阿难尊者若没有文殊菩萨和佛的加持,险些被摩登伽女所迷惑,但像迦叶尊者等人是真正无染的佛陀弟子。在讲《藏传净土法》时我讲过,迦叶尊者与金色比丘尼未出家前,曾经在一起生活十二年,但二人之间没有任何沾染,双方只想着获得解脱。金色比丘尼为求解脱,信奉过离系外道一段时间,后在佛陀的教法下证得了阿罗汉果位。因此,佛陀您座下弟子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梵净行从来都像牛尾尖一样,丝毫没有被染污过。而天人、世间主尊,不仅无法控制一般的贪欲,甚至还做出许多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

       相比而言,佛陀的见解、行为、所得果位,都是无与伦比的。作为佛教徒,应该懂得佛陀的不共之处,及其教法的殊胜性。如果真正懂得这些道理,我们自己会愿意修行,也会愿意将教法分享给有缘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