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末善语——亲证见修行之心宝07.pdf

《初中末善语》

第七课

(下面内容,有密宗灌顶资格才可以阅读)                 (听打,供参考)

我们讲华智仁波切的《初中末善语》。

今天讲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我们知道通过观音菩萨心咒“嗡嘛呢呗咪吽”来修。

我们天天跟色、声、香、味、触、法打交道,但是我们很多人不知道修行过程当中,怎么样运用色、声、香、味、触、法?学过《楞严经》的人,我相信很多人都是比较清楚。通过跟阿难的对话可以看出来,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中有些是依靠色身而成就,有些是依靠香尘而成就,有些是依靠味尘等等,依靠六尘而成就的人是非常多的。

在座的各位每天都与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六尘之间,每天都在打交道,可是我们真正能修行吗?今天大家也可以观察一下。

接下来我们跟着前面的内容讲:

色知本尊生次要,美丑相执解自地,

无贪心现即圣身,见自解脱诵六字。

所有眼根对境的色法——大家都知道,平时我们对好的色去贪执,不好的色我们去嗔恨、抛弃,不愿意接受。

不管是脸色也好,外面的色尘也好,什么色的话,都是我们眼根的对境。因为它的原因,在我们世间当中,大家都知道,今天看到了一个好看的东西,今天看到了特别不好看的东西,心里自然而然产生不同贪嗔的分别念。

但是如果我们知道,外面整个山河大地也好,瓶子柱子也好,所有的这些色尘,都看成是本尊的身相,像观音菩萨、文殊菩萨那样,那这是生起次第的要诀。这个时候,你看到比较吸引你的美妙的相也好,或者你自然而然生起嗔恨、不悦意的丑相,包括敌人、不净粪,这些相的执着自然而然解脱到本地,自解脱到本地。

如果真正把色法看着是本尊的话,这就是修生起次第最主要的要点。那个时候,美丑所有的相就直接解脱到本地去了。

那么,这样无贪心显现,就是圣身的相,应该是观音菩萨的相。

大家都知道,我们本身眼睛看到地板也好,电灯也好,屏幕也好,有各种各样的分别念。但是如果修行比较好一点,凡是眼前看到的这些都是观世音菩萨的一种游舞,观世音菩萨的一种身相,这样的见解自解脱、见而自解脱,在你眼睛见到的自然解脱的境界当中念“嗡嘛呢呗咪吽。”

我们现在看到的完全不去执着有一点的困难,但是看到的这些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可执着的,因为它的本体也是不成立的——眼根也是不成立的;眼根不成立,色尘也不成立,那怎么会是出现一个眼识?这个也很难成立。所以一切都是本尊的身相,本尊的游舞。

我记得应该是2020年4月2号,那一天我还是遇到了很多,包括外面的各种违缘。当时好像在早上半梦半醒的境界当中,有一个护法神,我不说名字,他说:“你现在显现的一切都是莲花生大士的游舞。”当时我也不知道,但当天见到特别恐怖的一些现象,不悦意的现象,我就尽量假装看成是莲花生大士的游舞,后来还是帮助很大的。确实当时从最难的那个违缘当中解脱出来了。

其实是我们不会观而已。如果会观的话,所有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要诀:身相观本尊,而且观的时候,并不是原来不是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但是我特意把他们想成那样。不是这样观。

《定解宝灯论》里面讲得都非常清楚,一个不清净你观成是清净的话,它永远都是不清净的,不可能有意义的。我们要观的时候,本来都是清净的,就像是《维摩诘经》当中讲,螺髻梵王和舍利子辩论的时候,舍利子他看到我们释迦牟尼佛的世界是不清净的,螺髻梵王说他看到的是非常清净,就像天人的尊圣宫一样。后来释迦牟尼佛印证的时候说,本身我的世界是非常清净的,只不过是舍利子没有看到而已。

所以我们修生起次第的时候,大家都要知道——这个人是很可爱的人,这个人是很可恨的人,这个是敌人,这个是朋友,这是美好的人,这是美好的东西,这是很丑恶的东西……,我们现在眼睛看到的要么好,要么不好,要么是中等,但是你如果真正修生起次第的话,好和坏都是非常清净的。这种清净也并不是非常固定的一个清净的想,这就是生起次第真正的要点。

所以我们要懂得什么呢?“见而自解脱”,凡是你见到什么,都是观音菩萨的游舞。虽然我看到的不是观音菩萨,它是一个瓶子,它是一个摄像机,但是这种摄像机实际上是观世音菩萨的一种幻化。这样的话,你心里的贪执、心里的嗔恨,这些烦恼都是没有了。实际上它真正的实相也是跟了义本尊没有什么差别。

所以这是跟大家讲见自解脱,在见自解脱的境界当中安住,然后念观音心咒。

刚才藏文的传承没有念。

(师念传承)

刚才色、声、香、味、触、法当中的色已经讲完了。如果我们自己真正稍微懂一点密宗的道理,显宗大乘了义的经典当中也有,凡是我们见到的时候都不去贪执它,不去跟随它,自解脱。确实见到的色尘,它的本体是空性的,当它真正出现的时候,它的本体不会撑到第二刹那,整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法能活到第二刹那和第三刹那,它都是自生自灭的。所以说我们应该知道在见自解脱的境界当中念:“嗡嘛呢呗咪吽”。

第二个:

声相知咒持诵要,悦刺耳执解自地,

无贪轮涅六字声,闻自解脱诵六字。

下面是色、声、香、味、触、法当中的声音。

声音的相,如果你知道是观音菩萨本尊的心咒,这样的话,所有念诵的要点,实际上就是所有悦耳声音、刺耳声音的执着,都是自然而然解脱。

如果你知道,今天特别刺耳:别人批评你,别人挖苦你,别人在大众场合当中说你的过失。我们一般人都是赞叹的语言,很欢喜的;别人说你坏话的时候,心里很不舒服。我们平时遇到一些人,直接批评两三句的话,脸色马上变了,马上鼻涕都流出来了——这种刺耳的执着相实际上是自解脱的。

如果全部是观世音菩萨的“嗡嘛呢呗咪吽”的心咒,那批评的声音和赞叹的声音有什么差别?在胜义当中两者都是不存在的,世俗当中都是本尊心咒的声音。

当然我听到的不是“嗡嘛呢呗咪吽”,而是他说我的过失,那我可以这么想:虽然看起来是说我的过失,但实际上它的本体跟咒语的本体没有什么差别,真正的本质就是本尊的咒语。

这个时候,“无贪轮涅”,没有贪执的轮涅当中,以六字声,也就是“嗡嘛呢呗美吽”六字的声音,“闻字解脱诵六字”,我们听到任何声音的时候就闻自解脱。

刚才是见自解脱,见到的时候,它的本性自己解脱。然后这个是听闻,闻具自解脱,也可以说。

去年我们学的《楞严经》当中讲,当时罗睺罗在敲钟,没有敲的时候,阿难说我现在没有听到。然后敲钟的时候说听到了。敲的时候,佛陀问:“现在有没有声音?”他说有声音。没有敲的时候,他说没有听到。佛陀说阿难的说法是不对的,闻性本来是存在的。后来阿难也是通过这样的道理明白了。真正闻的本性实际上是常有的,是自解脱的。但是这种闻,并不是我们耳朵里面听到的“呜呜呜”的声音,或者笑声或者哭声,或者各种车的声音、喇叭声音这些,不是这些。

所以如果一个人真正懂得闻自解脱这样的境界,那别人多少个批评也好,或者是听到很难听的刺耳的声音也好,或者我们晚上住在宾馆里面的时候,旁边人、车,特别吵也好,身边的那些道友有一些喧哗,都没有反感,都想成是观世音菩萨的声音自解脱。

你们一起住,一起睡的时候,有些人喜欢寂静:“这些人还不睡,啰啰嗦嗦的,还在聊什么,很讨厌。”但是如果懂得闻性常有的话,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宗境录》当中也是有:“若了闻性,即成正觉[1]。”如果了达了闻的本性,那已经成正等觉了。真正听闻的本性,也没有一个实有的东西,

我们一般在修生起次第的时候,看到的东西都观成是本尊的身体,听到的都是本尊的声音,或者本尊的咒语,或者是上师的声音,这样的话一般来讲,你不会容易执着实有的相。

当然我们有些人想,好听的声音我们可以想是本尊的心咒,但是难听的,有时候这个世界当中特别难听的声音,这是怎么会变成了本尊的心咒?其实他们本体上是一样的。我们显宗的《维摩诘经》、《楞严经》当中也是讲的很清楚。密宗的《上师心滴》灌顶的时候,有色、声、香、味、触、法,不同的直指法。我们耳边听到比较好听的声音,“嘁嚓嘁嚓”,比较难听的声音;然后我们看到比较好看的东西,像本尊像;很难看的,青蛙的身体等等,这些来认识自己心的本性。

这应该是声音自解脱的意思。

接下来是色、声、香、味的香。

大家都知道,鼻根的对境是香尘。香尘的话,比如说香水、檀香等好闻的东西,这些都是很喜欢,扑鼻芬芳的气味,大家都很愿意接受。特别难闻的,比如说有一些东西已经腐烂了,或者说是有一些不净粪,粪坑里面的味道,很难闻的。

不管是怎么样,我们现在的话,好闻的我们就接受,不好闻的就不能接受。其实香尘它自己的本体没有真正的体相,好闻和不好闻,是没有的。如果有的话,那粪坑里面的那些虫,它为什么天天吃这个,而我们不能吃。如果它的本体真的存在,那属于一个众生的现象,另一个众生也可以接受。

可能有些人想说,这是它的一个本能。但这种本能有没有实相?如果没有实相,你所谓的本能都是假的。如果有实相的话,到底这个实相是好闻?还是不好闻?这样的话,很容易知道香尘是空性的。

香知无生圆次要,妙臭相执解自地,

无贪诸香圣者戒,嗅自解脱诵六字。

如果知道香尘是无生的、空性的,这就是圆满次第的要点。这个时候,不管是妙的也好,臭的也好,这些香的执着自解脱到本地。这个时候,无贪,没有贪的这些香——我们对香水、旃檀香,对点的香,这些都是很好闻,很开心的,但如果有其他的一些特别臭的东西就不愿意,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执着,那就叫做无贪的香。无贪的香是圣者的戒香,像一般清净戒律的出家人也有清净的戒香。还有一地菩萨以上的圣者,自然而然有一个特别好的香味。在这个时候,妙香和特别臭的这种香的执着自然而然,自解脱到本地。

大家都知道,我们每天都可能去执着,这是好闻的,这是不好闻的。除非可能人已经老了,现在鼻根慢慢衰退,这种人可能好的和不好的香都是分不清楚,其他很多人对香气还是非常执着的。但如果我们真正懂得了它的本体,在《楞严经》里面也讲了,是不能成立的。甚至它有一种光明的觉分,这种觉分永远不会失坏。这个时候,我们就不会天天因为这个好闻、臭味就头痛、开心呐,不会有这种情况。

这也算是一个直指法。你们很多人也是得过密法的灌顶,在大圆满当中这应该是见闻觉知的直指法。有些利根者和有信心的人,当下,某种意义马上就已经有开悟的现象。

最近我们天天教导,吃早饭的时候也是好闻不好闻。平时在楼道里,或者去那里的时候,这是很好闻的,这是很难闻的,都有。在这个时候你观察它的本性的话,你就会明白其中的意义。

然后接下来我们讲味,就是舌根对境的味道,它是怎么讲的呢?

味知会供供养要,精不精执解自地,

无贪饮食圣喜物,尝自解脱诵六字。

我们有一个书叫做《舌尖上的中国》,很多人都对吃饭,酸甜苦辣,特别的耽着。其实我们人很可怜的,大多数的人都是为了这三顿饭,天天都是好吃,这是酸的、涩的、辣的,咸的,这方面一直很执着。

其实如果你知道,所有这些酸、甜、苦、辣的味道,全部都是一种最好的荟供,是对三根本最好的一种供养。在那个时候,这里面的精细和不精细,干净和不干净这些相的执着全部都是自然解脱到本地去。

现在荟供的时候,有时候五肉在荟供品当中也有供养,原因是什么呢?以前婆罗门家当中,一般对五肉有低劣想,是最难吃的东西,是最不好的,后来把最难的吃和最好的吃平行食用,平行食用的话,我们的执着就可以推翻。

当然也并不是说我们现在人们觉得是最难吃的、最难闻的东西拿来做荟供品,不是这样的。为什么现在我们有些荟供品当中有酒有肉?就是清净和不清净、荤物和干净的东西,一定要等同。其实它们的本体是等同的,但是因为我们本身有一种习惯,这叫做俱生烦恼。还有一种后来有的,后天的一些教育,父母都说这个甜是很好吃的,这个酸的是很好吃的东西,那你从小有这方面的习气,比如说四川人喜欢麻辣,上海人还有东北人都有不同的味道,这是跟后天的教育、后天的环境有关系的。

所有的味尘——知道这是一个最好的荟供,不管是什么样的,我们平时吃饭都是对三根本的一种会供,那这时所有的这些贪执自解脱,这时候无贪的饮食是圣者最喜欢的供品。

所以我们应该尝自解脱,反正尝什么都是自解脱,在这个境界当中诵六字。

不要太挑剔了,“今天也不好吃,我们这个地方就是这样子,每天都是一个菜,很难吃的。”当然我们做饭的这些人也是,“现在讲了尝自解脱了以后,就随随便便给他们乱做,他们都不会提要求。”也不能这么想。确实要做好,但是完全做好呢,也有一点困难。有些人是:“啊,我比较喜欢吃辣的,你们全部给我做辣的。”那也不现实。有时候挑这个,有时候挑那个,我们也不可能所有的人围着你一个人转。但是确实有些修行境界很不好的话,天天都是:“今天吃的不好,今天那个弄的不好”,天天都是为这些事情苦恼。其实这也是我们修行不好。

大家都是天天麻辣、火锅一直贪执。我们希望你们吃火锅也可以,但是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我一般都是不想,现在胃不好,想吃也是没办法,但是以前因为有些特别花时间的吃饭,这些都是没有意义。有些世间人吃一顿饭都是两三个小时,边喝酒边说话,看起来特别特别无聊。这种人不要说是品尝自解脱,而是越来越贪执。现在世间的这种饮食确实跟以往不同,以往还是比较干净,现在说是不能浪费,但是也有很多浪费。

我们学过密宗也好,学过这样的大乘佛法,不管你吃馒头也好,吃包子也好吃,吃蔬菜吃什么样的话,真正酸甜苦辣的味道,你真正去观察它的本面的时候,它就是自然解脱的,这不用其他来说。我们自己稍微想一想,密宗里面说自解脱,什么是自解脱?那我们想一想,比如说你觉得很酸,那这个酸到底在舌头上,还是在喉咙间,还是在舌根,还是在牙龈上,是在哪里?你去观察的时候,所有的酸了不可得,但了不可得的话明明我有一种感觉……。

平时色、声、香、味、触、法,我们每天都在接触,但是确实不懂它的深奥意义,尤其是我给大家讲了《楞严经》以后,如果没有忘的话,应该是明白的。

我们有些人是记性很好,什么都能记得清楚。有些人对不好的东西记得很好,比如说别人报仇,或者说别人对你干了什么的话,记得清清楚楚。好的这些都记不清楚,我以前不是讲过有一个喇嘛,他对流行歌曲记得非常清楚。而佛号等,连一个特别简单的故事都是记不清楚,这样的话,没有什么意义。有些口口声声说什么科学、气功,这个那个的,但是自己佛教的基本道理有些都是记不清楚,那这样的话也是很可怜的。

所以尝自解脱、嗅自解脱、闻自解脱这些意义,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我们天天在教导,但是自己都不知道,特别可怜。

接下来讲色、声、香、味、触的触自解脱:

触知等性平等要,饱饥热冷解自地,

无贪内外触圣业,触自解脱诵六字。

大家都知道,身体接触的时候,其实有时候是粗糙的,有些时候是非常细柔的,有些是寒冷的,有些是比较热的,或者轻的、重的、柔软的,各种各样。我们全身接触的时候,有时候我们穿的羊毛、羊绒比较舒服,有时候穿的特别粗糙,也很难受。但是这些接触的知觉,实际上在本体当中是平等的。比如说我们晚上盖的被子特别粗糙,很烦的;哇,这个很细柔、很柔软、很舒服,很开心的。

但实际上粗糙和细柔的本体,对身体来讲,它是没有自性的,它们是平等的。如果我们懂得了触的自相是平等的话,这就是平等的要。

这个时候,所有与我们身体有关的,比如说吃的有点饱,有点饿——其实饱和饿,是身体带来的一种反应,包括热、冷,或者说是我们的感受,身体里面有病哪,或者说是外面比较清凉,所有的这些,其实你观它的本体的时候,自然解脱,这也是很容易的。

“不是,佛教里面是这样说的,不是这样的。”那你自己感受,你现在身上穿的衣服是什么样的,你自己想一想,是舒服还是不舒服?舒服!过一会儿又再穿一个衣服,不舒服。那舒服和不舒服真正的点在那个上面?你去观察的时候,真的也是了不可得,这个时候知道它的本体自解脱。

“无贪内外触圣业”,最后不贪着内外的触,身体内外也好,可能肚子饿的话,里面的这种饿;身体外面有点冷的话,外面的这个触觉,但是这些外面、里面的触觉,如果你没有贪执的话,这就是圣者。

圣者的身体不会因为穿好看的衣服,很开心,很舒服;因为我穿的很难看的衣服不开心,不舒服。没有这样的,这是他们的一种感受。一般来讲,圣者超越了身体的感觉,这叫做触自解脱。

所以我们现在念观音心咒的时候,看到什么放松,自然解脱,见自解脱;听到什么呢?闻自解脱。还有刚才也讲的尝、嗅自解脱,这样的时候,如果能念诵的话,那这是一个最好的修行人。

我觉得我们很多修行人真的要好好地念观音心咒,不管见闻觉知,都是在这种境界当中念的话——我想我们今天听课的人当中,有些人是真的是有一点修行境界,有些人是假装自己有修行境界,有些人自己也明明知道是自己没有修行境界,但不管怎么样,这些道理谁也推翻不了。

你可以在见自解脱的境界当中念“嗡嘛呢呗咪吽……”,其实这个也是很好的。然后在闻自解脱的境界当中,听到任何声音,鸟叫的声音、狗叫的声音、骂人的声音等等,念“嗡嘛呢呗咪吽……”;有时候很嘈杂,有时候听到特别好的歌声,一个流行歌,一个人说“好听的不得了”,尤其是年轻人。而有些老年人觉得“难听的很”;有些穿着膝盖破烂的裤子,有些年轻人觉得这个很帅的,特别好看。有些老年人的话:“噢,这个很难看,这是末法时代的象征。”可能会这么想。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见解脱、闻解脱、触解脱,然后你一边吃面包,一边喝一点东西,或者有什么味道的话,在这种境界当中念“嗡嘛呢呗咪吽……”。其实我觉得这在我们以后修行当中很关键。

有时候我们吃的不好,特别特别烦;有时候听到声音,特别烦;有时候看到什么都看不惯,特别烦;有时候是嗅到什么味道以后特别烦,在这个时候,你就马上安住在这个境界当中:“嗡嘛呢呗咪吽”。看到一个人念“嗡嘛呢呗咪吽”说明他开始进入这种状态,这样也是很好的。

这是我们讲的触自解脱。下面讲意根对境的法:

知诸法空见解要,真妄心执解自地,

无贪轮涅法身性,识聚自解诵六字。

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人因为想的可能比较多,一会儿说这个是对的,一会儿说这个是不对的,这是真的,这是假的,分别念不断的出现。

其实我们意识面前,很多东西都可以想,想这个、想那个,但是有些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如果知道一切诸法都是空性的,意识面前所显现的任何东西全是空性的,其实这是密法里面见解最重要的要点。在那个时候,你在分别念面前所显现的真实的执着,还有虚妄的这些执着,全部都是自然而然解脱于自己的本地去了。

最关键是通过中观,通过显宗的般若,知道万物都是空性的。我们在座的各位,我希望你们的《俱舍论》不要有很多的缺课,自己对真正的空性法门还是有一些境界。我原来没有想到过,讲过一个《中观根本慧论》。现在很多地方自己在学习,自己学习是很好的,因为通过《中观根本慧论》以后,很多人基本上知道了诸法的本体是什么样。但是也有一个歧途,有些人什么都不懂,只是皈依佛法,然后学《中观根本慧论》,这是很危险的。你必须要先学《入行论》、《前行》这些,你一上来就直接进入禅宗,一上来就直接学中观的话,你可能对因果,对前世后世,对三宝的功德这些都不一定承认。世俗当中确确实实存在的,比如说佛的功德,上师的功德这些,如果你以《中观根本慧论》全部都推翻的话,可能这也是有一种歧途。

按理来讲,我们次第的,像五部大论里面,先学因明,再学戒律,然后就学俱舍,再学中观和般若,这样的话一层一层,有一种基础。一般学任何东西,第一个学的印象比较深。所以我的建议,你什么都没有学之前,直接学《中观根本慧论》是比较危险的。除非你是很利根的,先上去把万法抉择空性,然后又出来把世俗的因果正见建立起来,这是一种很有功夫的人,除此之外也不那么简单。

万法都是空性的话,那么真妄的执着自然而然解脱,在无贪的轮涅法身境界当中,“识聚”,我们的分别识聚就自然解脱,然后在自然解脱当中诵六字。

你遇到各种各样事情的时候,心里面不要太多的顾虑和妄想,一会儿是对的,一会儿是不对的。这里有些人真的是很敏感,看起来人还是很好的,但是心里稍微有一点点的事情的时候,就烦的不得了,对自己也好,对他人也好,带来很多的痛苦。

如果你真正懂得诸法空性——现实当中以为是真的,但实际上它不是真的,这个时候你对很多的痛苦,很多的愤怒,自然而然土崩瓦解,没有什么可执着的,你完全都是看到万法的真相。我们说我们完全知道这个人的底,完全明白的话,你就没必要再跟他聊一些无聊的事。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知道万法是空性的话,那可能不会这么烦恼。

所以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一方面学一些佛教的基础很重要,但同时要学中观的空性法门。这个时候,所有的这些识聚全部都是在自解脱当中念咒。如果你心很烦的话,不要管了。

以前我讲过,我父亲的哥哥,他们两个观点经常是不同的,父亲的哥哥他特别在护亲伏敌方面有执着,一定要打仗,一定要保护自己的部落,什么什么。而我的父亲比较温和,他们两个观点经常有点冲突。他说:“你不算是一个人,你这样的话,你就太愚笨。“他经常说我父亲。然后我父亲实在受不了,就大声的“嗡阿吽班杂咕噜贝玛色德吽……”,然后自己到外面去晒太阳。

所以我们有时候遇到分别念很难以接受的时候,这个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或者是什么样,有时候很小的一个事情,但是烦的不得了。其实烦恼也是一个很可怕的事,它来了突然就来了,来了以后它一定要害你到底,过一会它又走了,就像下冰雹一样,那在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念观音心咒“嗡嘛呢呗咪吽……”。凡是心里面有什么的话,有些是吵架的,吵架都是先用分别识聚来互动。你不要去给他以牙还牙,说一句顶一句,这样反击的话最后都是很痛苦,没有什么意义。

一般来讲,稍微有一点口角,或者心里有点烦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嗡嘛呢呗咪吽”,你就可以安住在识聚自解脱——识聚就是分别念,分别念自解脱的境界当中。那法也是空性的,你的心也是空性的。

当然我也是说的时候是很那个的,平时做的时候也是经常跟别人吵架,经常有这样的,但不管怎么样,我们理论上是先必须要明白,理论上明白以后,你是一个修行人的话,你会马上认识到它的本体,所以识聚自解脱的境界当中去安住,也是念观音心咒,这个非常重要。

六祖大师说“烦恼即菩提”,其实“烦恼即菩提”说是这样说,但是在《六祖坛经》当中并没有特别详细的讲,今天就讲的比较好。我们的烦恼是贪、嗔、痴、慢、疑,这些怎么自解脱?烦恼怎么是菩提?他这里也是讲:

不随嗔境观嗔心,嗔自现解明空性,

明空即是圆镜智,嗔自解脱诵六字。

当你产生嗔恨心的时候,你不要跟着嗔恨心的对境去,应该是观察嗔恨心它自己的本体是什么样的。这个时候,嗔恨心它自己自现自解脱,它是一种明空——以前学过密法的人,理论上大家应该是懂的。比如说你特别不舒服,产生嗔恨心的时候,你就不要不断的添枝加叶,一直在这个上面耽着。

你看看这个嗔恨心,它有颜色形状吗?它有未来过去吗?它有产生和安住和灭处吗?等等,用各种密法和显宗的观察方法,其实这个嗔恨心它自己自解脱。这个时候你安住也好,就认识它。

本来我们都知道,嗔恨心是特别不悦意的,就像《大智度论》当中也是讲[2]:“瞋恚之人,譬如毒蛇。”嗔恨的人,犹如毒蛇一样的。“人不憙见”,不会喜欢见这个人。你看有个毒蛇的话,谁都不会去见,嗔恨心很严重的话,谁都不会喜欢他的。还有嗔恨心“又如恶疮,易发、易坏。”很容易发起来,很容易破坏的。《大智度论》里面讲了很多嗔恨心的本性。有嗔恨心的话,确实我们可能这个人见都不想见,不要说跟他住在一起,不可能一起睡嘛。有嗔恨心的人,大家都很紧张:“这个人的性格不好,最好不要给他接触,不然很麻烦的。”

这种嗔恨心一方面很不好,一方面也没有什么,因为嗔恨心它自己的本体观想的话,它了不可得,它就是大圆镜智。

其实这是很深的一个教言。以前上师每次讲大圆满的时候也是让我们观,当你正在产生嗔恨心的时候,你看看自己的心在哪里,嗔恨心在哪里?这个时候,不用别人说,你自己都完全明白——原来真的嗔恨心的本体都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我自己很迷茫,自己垂头丧气,最后烦恼、痛苦,这样的。

五毒里面一般是贪嗔痴慢疑,现在这里嗔恨心在前面,现在讲傲慢。

不执慢境观慢心,胜执自现解本空,

本空即是等性智,慢自解脱诵六字。

我们知道傲慢应该是自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月灯三昧经》当中说[3]:“有慢苦增长”,有了傲慢,苦增长;“离之则苦灭”,如果离开了傲慢,苦也是会灭的。我们怎么样推翻傲慢?不要去执着傲慢的对境。

知道傲慢是什么样的:“我长得很好看,我的声音很好听,我的技术很不错,我是读过大学的,我是出家人,我学历很高的……。”每个人都有,哪怕是一个很低劣的人,他在最低劣的人面前也是产生一种傲慢心。

你不要跟着傲慢的对境,傲慢它自己的本体是怎么样?去观察,观察的时候,那种高人一等的胜心,自己执着的相就自然解脱到本空当中去,本来都是空的,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等性智,平等性智。

我们佛教里面讲的是五种智慧是佛才有的,但是谁都知道我们原来自己天天都是,刚才嗔恨心是大圆镜智,我们也有,有些脾气不好的人,大圆镜智是非常多的,只不过你不认识而已。傲慢的人有平等性智。

这个时候,在傲慢自解脱的境界当中,我们也可以诵六字真言。

下面是贪心自解脱:

不执贪境观贪心,执自现解乐空性,

乐空即是妙观智,贪自解脱诵六字。

这是根本烦恼当中的贪心,其实贪心的话,大家也是知道:“由意生爱故,住无量苦恼[4]。”因为意识产生爱的缘故,有无量的苦恼、无量的痛苦。现在世间上大多数的痛苦,因为贪心而来的。尤其稍微条件好一点的,对人的贪执,对财物的贪执,对地位的贪执,名声的贪执,或者是对自身的贪执,有千千万万的贪执。

但是到底贪是什么样?我们不要去执着贪的对境,你特别生某个贪心的话,不要去执着它,应该观:“我正在产生像燃火一样贪心的时候,观它的本体是什么?”这个时候知道原来贪执其实是自现自解脱,它是苦和乐无二无别的。这种乐是大乐,没有任何的痛苦叫大乐,这种大乐实际上也是空性的,这种乐空无二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妙观察智。

这里的五毒直指为五智,其实这在密法当中是很深的一个直指法门。我们如果有利根者、有缘者的话,刚才六尘直指的方法也好,或者是这里五毒直指的方法,应该认识自己心的本性。

所以你们刚刚得到密法的一些成熟的阿比肯扎[5],那么我们经常知道的色、声、香、味、触、法,看这个上面能不能修密法。如果实在不行的话,那你就一直念,听到什么就“嗡嘛呢呗咪吽……”;想到什么“嗡嘛呢呗咪吽……”;闻到什么“嗡嘛呢呗咪吽……”,那这样的话,其实我们生活是很简单的,色、声、香、味、触、法,天天都是在念“嗡嘛呢呗咪吽……”。生嗔恨的时候,“嗡嘛呢呗咪吽……”,生贪心的时候也可以“嗡嘛呢呗咪吽……”,这样的话,所有的执着可以自然解脱。

“乐空即是妙观智,贪自解脱诵六字”,这在我们的密法当中,确实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言。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

[1] 摘自《宗镜录》卷第四十四:“是以若了闻性。即成正觉。于是心境双融。动静。俱泯。”

[2] 摘自《大智度论 (第14卷)》:“复次,瞋恚之人,譬如虎狼,难可共止;又如恶疮,易发、易坏。瞋恚之人,譬如毒蛇,人不憙见。积瞋之人,恶心渐大,至不可至,杀父、杀君,恶意向佛。”

[3] 《月灯三昧经》第2卷:“慢为众苦本,诸导师所说,有慢苦增长,离之则苦灭。”

[4] 《诸法集要经》第五卷:“心为境所牵,愚者则迷乱,由意生爱故,住无量苦恼。”

[5] 即灌顶,灌顶在梵语里叫“阿比肯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