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末善语——亲证见修行之心宝06.pdf

初中末善语》

第六课

(下面内容,有密宗灌顶资格才可以阅读)              (听打,供参考)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师念藏文传承)

我们继续讲华智仁波切的教言。

昨前天讲了生起次第,生起次第分座上和座下,两个方面。最后一个颂词主要讲信心、出离心、大悲心,这对佛教来讲,非常非常重要。但是这三者,信心、出离心、大悲心一定是正确的信心、出离心和大悲心。

为什么这么讲呢?如果信心不正确,也就是说迷信的话,那自己的修行不会成功。一定要有智慧摄受的正信,智慧的信心,这是很重要。

现在的佛教徒,或者其他宗教的信徒,有些人有信心,但他的信心并没有特别有智慧,很多人会利用你的信心,会上当受骗。

比如,以前也有国王对一些信徒用各种方式,“我是天上来的,我是上帝派来的,我是最高的大德派来的”,等等,为了达到自己真正的目的,也有各种各样的情况。

现在还有骗色骗钱的,因为佛教徒的信心很虔诚,而且比较脆弱。有些人看上了你有信心,对你化缘,比如一个佛像多少钱,灌一个顶要多少钱……。现在有些人看起来比较迷信的佛教徒,有些人比较擅长欺骗他们。

我们的信心是对法、对真理、对因果,有真正的信心,那这个是不可退转的,非常重要的。可是你对佛法有信心,但你对有些人产生信心,如果没有认准的话,也许你信仰了一个骗子。

比如山上有一块石头、一棵树、一座山:“哇,这个我的究竟皈依处!”这是不对的。要对真正的佛、真正的佛法、真正的僧众起信心。

那么这个必须要有一种智慧。尤其汉地有些佛教徒信心不是那么稳固、不是那么正确,因此很多人有了机会,利用你的信心达到自己的目标,对你讲一些花言巧语,最后不管是自己的钱财也好,感情也好,各种各样都已经失去了。

尤其有些人不是真正的善知识,不具足善知识的法相,所以我们以前也一直讲,依止上师非常重要,找到的这个上师必须是真正的上师。或者现在冒着上师的名义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

我们今天在座的道友,你们以后不要认为“这是上师的亲戚”,上师的亲戚不一定有上师的资格,这种说法是很不合理的。佛教依止善知识的教典中从来没有说,上师的亲戚具有上师的法相,上师的子女具有上师的法相——我们藏地有比较难听的一种说法,牦牛的粪不一定是牦牛。

世间中也是这样,我们找一个幼儿园的老师,某个人因为她的父亲是什么样,所以她应该有老师的资格,那这是很可笑的事情。

我们现在一定要注意:“这是一个很厉害的,这是老喇嘛、这是老活佛、这是老堪布的亲戚……。”现在很多人是特别迷茫,自己也把自己的很多钱财,各方面都付出去,最后也不知道是不是能真正成为解脱的因,很难说。

所以我们以后观察善知识,不能说:“这是五明佛学院来的,什么道场来的……。”道场来的,确实也有很了不起的人,也有不具足法相的,甚至他们可能心里存着欺骗别人的手段:人的弱点在哪里,用什么语言、什么加持品、什么东西可以欺骗。

我们佛教刚开始开放时,确实汉地很多人有特别好的信仰,但这个信仰是单纯的,只要见到红黄色袈裟的就“喇嘛钦”,大家都皈依。这样以后,有一部分根本不懂佛法的人,披着袈裟来到了汉地。

其实以前前弘时期和后弘时期的中间,藏地和印度也有这种情况。当时印度很多很多人到了藏地,拿了很多黄金。当时藏地的很多人是比较迷信的,因为迷信的原因,他们当中有一些了不起的班智达来到这里弘法,也有一部分是专门来骗黄金的。

所以我想我们作为佛教徒,至少你所依止的上师、所皈依的寺院,这些一定要经过很好的观察、了解,这个很重要,否则到最后你谤法、谤佛,这样可能也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你自己愚昧导致,怨天尤人也没有必要。

这次大家一定要知道,以后我们的信心要正确,对真正的法要产生信心。现在的有些人对法不生信心,对其他的邪法产生信心。

出离心也是这样的。出离心的话,要对真正的轮回产生出离心,才是出离心。你不想工作、不想成家、不想做任何事情,天天就是玩手机,所谓宅男宅女,那样的话,这不叫出离心,这是一种厌世心,是最糟糕的一种心态。

悲心也是这样的。真正要对可怜的众生产生悲心,否则你的大悲也变成祸害,大家也应该清楚。

我们佛教中看起来是相同的名字,但实际上你没有通达它真正的意义,有时候会把自己和他人都弄得很迷茫,这样也不太好。

所以昨天讲的信心、出离心和悲心,大家也应该正面来了解,这很重要。

信心确实重要,信心没有的话,作为一个佛教徒来讲,入门的条件都已经没有了,所以每一个经典、论典当中,皈依三宝前先讲信心。

但是这种信心,就像无垢光尊者所讲的,要有一个正确的正念来摄持,否则这种信心很容易被他人利用,被人利用完以后自己可能倾家荡产、身败名裂,最后自己也是后悔莫及,这样就没有必要。

作为一个佛教徒,自己应该不容易被别人欺骗,这个我觉得很重要。

下面看几个颂词:

诸现虚妄无真实,轮涅别无唯分别,

知念现解圆地道,解脱要中诵六字。

今天讲的是圆满次第。

圆满次第也有几种:有相圆满次第,无相圆满次第,还有修风脉明点的圆满次第。圆满次第归纳起来,一切虚幻现象在清净自解脱的境界中修行,这是圆满次第重要的道理。

这里说,内外的一切显现实际上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器世界也好,有情世界也好,什么显现都没有真实的。真实义中轮回和涅槃也没有单独一个实有的东西,唯一我们分别念的清净或不清净,分别念的显现而已。一旦你知道了所有分别念,显现即是解脱,在那个时候所有的五道十地都已经圆满了,所以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在这样的解脱要点中诵六字真言。

我们有些人比较痛苦,生起次第怎么修?不太会修。有些圆满次第也不太会修,怎么观本尊、脉轮、绝地火、拙火定、风轮等等。但如果这些实在不太会修,也是可以的——一切显现没有什么,最后的话,轮回涅槃都是不能真正成立。

这一点不仅是密宗当中,显宗中也是这样讲。《入中论》中讲:“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其实轮回和涅槃本来也是无二无别的,一切都是在这样清净的显现中,自解脱。

我记得《入大乘论》中讲:“一切迷乱都是普贤的游舞。”普贤,显现全部都是好的,贤就是贤妙的意思,一切显现都是好的,不管是人也好,事也好,分别念面前显现的话,其实本体中都不成立的。但暂时我们修行当中,像那天说的一样,佛看众生都是佛,众生看佛也是众生。什么时候真正你的所见、所念、所思全部变成清净或者善妙的话,说明修行有了一定境界。

以前《宗镜录》中也说:“一念相应,一念成佛。一日相应,一日成佛。”密宗中说“即生成佛”,禅宗中说“一念成佛”,什么时候你的心相应于清净的三身五智,这时候就可以到佛位。

当然到佛位的话,有些开悟者不一定马上就具足像释迦牟尼佛那样的相好庄严。实际上所谓的开悟是原来不清净的心已经清净,心已经到达本来面目的位置上,这可以说是一种开悟。当然这种境界不一定永远一直停留着,一刹那也不会离开,没有的,除了第八地菩萨以上入定和出定是无分别,这个之前一地到七地之间也有入定和出定的差别。

所以一般的开悟者,实际上真正认识到心的本来面目,可以称得上开悟,这种人一般都不会在轮回中流转。

所以我们会修圆满次第当然是很好的,如果不会修,那么你就想:所有器世界、有情世界、轮回、涅槃所摄的全部都是自解脱的,全部都是显现自解脱的,在这样的清净、和平的境界中开始念诵“嗡嘛呢呗咪吽……。”

圆满次第在密宗中有各种各样的修法,这些你能修当然是很好的,像无垢光尊者的《大幻化网》、《大手印》里面有很多的,光是观文字、观咒轮这些都是非常复杂,不要说是修行不好的人,修行好的人修起来也是比较费劲。但这些实在不太会修的话就念观音心咒。

所以我们这次给大家讲的应该是藏传佛教特别归纳的一个窍诀性的修法。我昨天也讲了,我们每个人可能一辈子都是学佛法、闻思修行,最后人已经老了,或者头脑不清晰了,你还是不愿意放下以前所有学过的法,那很多想不起来也没事,到最后你就天天念观音心咒。我相信我们这里很多法师、居士也会有这种的。

藏地有些老上师到了老年时,他们以前是非常出名的,不管是讲经说法也好,造论也好,特别厉害。但到最后,人都有一种衰老的过程,这个时候眼睛也看不到文字,耳朵也听得不是很清楚,就拿着一个念珠不断地念咒语。这是一个很好的修行方法。

我们人老以后也不能想像年轻一样什么都会,也不一定的,这是一种规律。你生病的话也不一定有这个机会,甚至我们说难听一点,晚年的时候没有自由,关在监狱里面的话,那也是可以念的。以前很多大德在监狱里完成了很多很多的咒语。

前几年我们家乡的有些在家人,因为打架的原因,有几个人关在监狱里待了三四年,后来出来的时候我们也聊天,我就问他:“在那里的过程怎么样?”他说:“非常好,我活了六十多岁,但是以前从来没有念过那么多的咒语,在那里一直念莲师心咒和观音心咒,也没有人控制我的嘴。”

表面上看起来他现在地位也没有,工资也没有,有点伤心的,但实际上他在晚年的时候修了一个很好的闭关法,他觉得有点收获。

所以念观音心咒,真的,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在自己的生活中去用。现在我们闻思、看法本都不一定方便,以后我们人老了,眼睛花了,可能看手机里面念经也不行,看书也不行,在那个时候就应该心安理得,很快乐的,只要自己有点生活资具就可以念观音心咒,这样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这是圆满次第的一个归纳。

下面是大圆满。我记得我当时讲的时候很略,这次应该没什么大的问题。

自心觉空一法身,无改本住显自明,

无作顿然成作法,觉空裸住诵六字。

大圆满的本来清净是什么样呢?

实际上我们自己的心就是觉性,觉性的本体是空性,也就是法身。

自性是无有改变的,自然安住的话就自明自现,这就是光明报身。

在这样的本体空性法身和自性光明报身无二无别、无有能作所作、顿然而安住的境界中,能成就一切所作的法,这就是化身,也可以说是大悲周遍。

这三个,其实在自己的心中已经具足了,也就是在自己的觉性当中,觉空无二也好、觉空赤裸也好、觉空本住也好,在这样的境界中一边安住,一边诵六字真言。

我想我们大圆满本来清净如果要讲的话,当然像《法界宝藏论》、《直指心性》很多的窍诀书里讲的比较广,在这里就不多说。前几年给大家讲《入大乘论》时,尤其是第五品当中有十三句教义已经讲了,三世诸佛都是从自己的心性当中产生,等等。

我们去年讲《楞严经》的时候也是说“守本真心”,守本来的真心,本来的妙心,本来的觉性,也是讲得非常多。

总的来说,实际上到了大圆满本来清净的时候,我们的觉悟并不是在外求,外面的物质上、或者外面的对境上,山河大地上不会求的,如果去求的话只能流转轮回当中。

反观自心,从内心的本面上求的话,才能有希望获得解脱。《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专门有个比喻,说有些人把石头扔出去,狮子去找根源,它会追扔石头的人,而狗就追着石头而去。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去寻找自己心的根本,就有解脱的机会。智者会去寻找心的根本,愚者会去外面找外境。

所以一般来讲,佛教所有的修行、教义,这些归纳起来就是调心。“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经中也讲得很清楚,“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根本就是调伏我们的心,调伏心就是佛教,这跟其他很多宗教确实有很大差别。

所以每个人也要想,不管是用大圆满的方法,或者以大手印的方法,或者其他的方法,只要你自己的心跟以往不同,认识了它。它的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三身无二无别的境界,或者自己的心赤裸无改,在这样的境界中经常念诵。

有些人可能以前得过很多大圆满的窍诀,现在全部都忘了的话,那就记着这一个偈颂。有些人一直带着《文殊大圆满》经常读,有些带着《法界宝藏论》,有些带着其他相关的续部天天看,当然这是非常好的。因为我们的心要经常串习,没有串习的话,会被恶障染污。心染污很容易的,就像水里倒一些垢染的液体一样,很快就被染污了。如果我们经常习惯性的净化,这是很好的。

尤其我们这里有个别人对大圆满非常有信心,确实可能前世的宿世因缘成熟吧,对其他法好像没有那么大的信心。

以前法王九三年去美国和加拿大时,当时我们感觉到西方人对大圆满,尤其是对大圆满本来清净直断的这些修法特别感兴趣,所以当时法王确实也给他们讲了很多藏地很少讲的窍诀,这个以后也可以给大家分享,今天在这里不多说。

接下来讲大圆满的修行,按照噶举派的有些所谓四瑜伽,像专一瑜伽、离戏瑜伽、一味瑜伽、无修瑜伽,下面用这种方式来阐述。

首先是专一瑜伽:

静上斩断动念续,动念中观静本面,

动静无二护常心,一缘专注诵六字。

这个叫专一瑜伽。

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心让它安静,在静上面断除起心动念的相续。因为安住的时候,如果产生起心动念,对自己有影响,所以要斩断动念。

其实禅宗也是有,密宗也是有“啪”,突然的,像华智仁波切的《三句击要》中讲,有时候产生分别念时突然发出一个猛厉的“啪”字来断掉。禅宗中有时也在打禅七时棒喝,突然斩断自己的念头,在静上面。

然后在动念当中,正在起分别念的时候,观静的本面。安住的本面,或者说正在动念的时候,动念自己的本体实际上是动,又再观察时,动也是不存在的,这样的动静无二中护持我们的平常心。

在禅宗中经常有平常心,密法中也有,有时候庸俗心,有时候平常心。

那么动静无二当中开始护自己的心,这样一缘专注。我们动也好,念也好,全部都是在一缘当中,既不要跟随分别念,也不要一直如如不动,什么都不做。我们一般禅修,有时候也不念咒语,直接这样打坐,一直这样,从口和鼻中缓缓的呼吸,除此之外,一般不会依靠毗卢七法这样修行。

但是在这里,一方面可以这样禅修,观自己的分别念,然后它的动和静方面开始专注,这样专注而念诵六字真言。

可能大家都记得,好像是《坛经》[1]中说,以前有个卧轮法师,他觉得自己不产生动念很好的,就跟六祖说:“我有伎俩,能断除一百个思想,还有菩提日日增上等等。”六祖跟他说:“我是没有伎俩,思想也没有断除,菩提也没有增长,等等。”所以这些禅师们也是互相在自己的境界上辩论、印证,也有这样的。

究竟意义上,确实六祖说的是对的,卧轮说的应该是不对的,有了这样想,并不很好。《五灯会元》中说[2]:“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就是说,我们行住坐卧,不管是看到的、听到的,或者遇到任何外缘,其实都是佛的一种妙用。我们看起来好像不是佛的妙用,确实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就像昨天我们讲的身金刚、语金刚、意金刚,在密法的生圆次第中,或者修行当中,最重要的是,到了后段的时候,将一切身相观为本尊的身体,一切声音观为本尊的声音,一切意念观为本尊或上师的心,身语意要观成这样。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样一来,你的修行会提高。

最后说:“快乐无忧,故名为佛”,佛也是没有被外境六尘所垢染,他是一种大乐,并不是像我们世间中有些人喝酒抽烟觉得很快乐,佛的大乐不是这种分别念的快乐。可以说所有的痛苦全部销声匿迹,这个可以称为是一种佛。实际上断除障碍和增上功德的总称,这个叫佛,这个大家也是知道,“Budda”的意义应该这样来讲的。

所以我们在这里也是要求大家,在禅修时,不管产生分别念也好,安住也好,安住和分别念无二无别,或者动静无二的境界中开始念“嗡嘛呢呗咪吽”,我觉得还是很好的。

有些人可能禅修,心安住下来,又产生分别念,动念跟安住有时候经常打架。但如果真正认识了它的本性,一缘安住——《法界宝藏论》跟这里的说法有点不同,《法界宝藏论》中讲,如果安住的话,安住的本面要认识。如果是起心动念的话,正在起心动念时,它有一个澄清的部分,这个认识的话就是觉性。但这里基本上是安住为主,把动念的部分抛开,这是一般很多心部大圆满的说法。

所以我们平时修的时候,不管是动禅也好,静禅也好,或者说动静无二的境界中看能不能修?有些人修的时候,修了大概五分钟的时候产生分别念,把这个分别念断除以后又来了一个分别念,天天都是。如果禅修半小时,要么跟分别念作战,要么被昏沉控制,一下子睡着了,一下子心混沌了,这种情况也有。但实际上只要认识到这种禅修的方法,也不一定非要这样修,你就边禅修,边念“嗡嘛呢呗咪吽”,也是非常好的。

第二个叫离戏瑜伽:

观察世俗择胜义,胜义中观世俗现,

二谛无别性离心,离戏见中诵六字。

这是从二谛的角度来分析的。

也就是说,观察我们世俗的瓶子、柱子等所有万事万物法的时候,最后微尘许也是不成立的,这就是抉择胜义谛。

我们现在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所有的法,用中观理观察时都不成立。

从胜义大空性中观一下世俗谛,用胜义的见解来观世俗的话,确实是本体上不成立的,但显现中好像是如梦如幻的,也是显而无自性的,像水月、如幻、如梦、幻术,这样存在的。

所以以前也是有很多的高僧大德通过“稀有”的词进行赞叹,现即是空,空即是现,或者说现的时候空,空的时候现,但这两者也是非常的奇妙。

包括我们自己的心也是这样的,你用心来观察心的时候,真正得不到,连微尘许都得不到。但得不到的同时,它是明明清清的,完全有一种存在,但存在又不存在,不存在又存在。

为什么很多禅宗和大圆满都用一种不可思议,用一种奇妙的语言经常赞叹?我们讲到《楞严经》的时候大家都有这种感触吧,每次分析到心的奥秘的时候,都有一种由衷的赞叹。这个大家应该知道。

这种二谛无别的本性实际上是远离一切的分别妄心,在这样远离戏论的见解中安住。

刚才前一个颂词实际上像禅宗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念诵。这个相当于是中观的见解,在中观离戏的见解中也可以念诵。

大家都知道中观有四步境界:先万法抉择为空性。空性再抉择的时候其实显现无二无别,这叫双运。双运也是远离一切戏论,没有一个实有的,这叫做戏论。这种远离戏论也是用语言没办法讲的,但是诸佛菩萨的境界中它可以平等显现,这个叫做等性。

所以我们经常讲空性、双运、离戏、等性,这些也是次第性可以出现。这里并没有说。

我们从利根者的角度来讲,世俗中观察胜义,胜义中观世俗,也就是说二谛无二无别,在二谛无别的境界中念诵,这是中观的一个略修法。

如果中观实在不懂的话,那你就可以用水月来比喻,然后在现空无二的境界中念“嗡嘛呢呗咪吽”,这个功德也非常大,意义也很非凡。

接下来,第三个叫一味瑜伽:

境上断绝心贪执,心上令境妄穴塌,

境心同解大平等,证一味中诵六字。

这个是境和心的对比,刚才前面是胜义和世俗的对比。

外境上显现时,以前那若巴的教言中也有,显现不会束缚你,执着才会束缚你。

所以当色身香味等任何对境显现时,在显现上断绝贪执,你不要去贪执它:“哇!这个声音好好听啊,这个色很好看啊,这个味道特别特别妙啊,等等。”我们在外境上用心去贪执的话,这是束缚的因。

如果外境上断绝了贪执的心,心上也离了外境。因为如果我们对外境没有执着,心上外境妄念的这个穴可以完全倒塌、土崩瓦解,没有什么困难的。

因为你观察心的时候,外境也只不过是心的一种假象、显现而已,实际上也是没有的。如果境不存在,心不存在。心不存在,境不存在。比如说梦中的大象,大象不存在,执着大象的心也不存在,如果执着大象的心不存在,大象也不存在。

其实现实中也是一样的,如果觉得在心当中没有去贪着外境的美丑,那心上面的外境也已经倒塌,没有了。

所以境和心是同一个时间中解脱,这叫做大平等。我们证悟了这样的境心一味,在境和心一味一体的境界中诵六字真言“嗡嘛呢呗咪吽”。

以前六祖也讲过:“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我们前面的念头如果执着对境,这就是烦恼,如果依靠上师的窍诀通达了,前面是粘着对境,后面离开,这时候,后面离开对境就是所谓的菩提。

其实学佛如果说难的话也是比较困难,有些人学了十几、二十年,不但没有进步,反而烦恼越来越重。刚开始来皈依时,好像心很清净的,然后待的一年比一年懒惰,一年比一年烦恼重,这样学佛确实是不成功的。

如果刚开始烦恼非常重,但待的时间越来越长,心越来越清净,我们不说完全根本上断除所有烦恼,但至少,以前这个人脾气很暴躁,很敏感,经常很痛苦,跟别人也没办法相处,这么一个特别糟糕的人,但是至少,现在也是发脾气,但是偶尔发脾气;现在也是痛苦,但偶尔痛苦。

有些人问:“我认识本心没有,你给我印证一下,看看我怎么样?”其实不用让别人来印证,你自己印证自己应该是清楚的,你十年前是什么样?五年前是什么样?一年前是什么样?现在你自己是什么样?像阿底峡尊者和所有的前辈大德都讲,烦恼有没有减少?如果烦恼减少的话,修行就一定会成功的。如果烦恼越来越多,脾气越来越大,贪心越来越重,痴心越来越厉害,睡得像雪猪子一样,一直醒不过来,人家开法会都已经念完《普贤行愿品》了,他还在梦里云游,这种人算什么修行人?

该睡的时候不睡,该起来的时候也不起床,藏地有个说法:“该睡的时候不睡,就像马一样,该起的时候不起,像猪一样。”用猪和马来比喻。

一般我们修行人是早起晚睡的,但不这样的话,晚上也不睡,天天玩手机,这样那样的,跟别人聊天、散乱,早上起不来,早上大家都在禅修的时候还在睡觉,就说明烦恼越来越重了。

我们很多人的烦恼断不断除?不管境上也好,心上也好,都可以抉择。唯一修法,就是境和心一味一体,境中寻找心,心中寻找境,最后心不被外境转

我们凡夫人经常被外境转,色、身、香、味、触。修行到了一定时候,虽然你的前面显现色、身、香、味,但这些色、身、香、味对你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这就是一种最好的修行,在这样的境界中可以念诵六字真言。

大家可能有点累吧,有些人可能都睡着了,今天是有点累,明天有点累,过两天就开始习惯了,习惯以后就比较好了。

接下来讲到第四个,无修瑜伽:

心性觉空解本位,觉妙心念净自地,

心觉无二一明点,无修法身诵六字。

刚才的一味瑜伽像外续部的有些瑜伽,或者是玛哈约嘎的瑜伽一样。这个是大圆满的瑜伽,有点相同。

心的本性是觉性,觉性就是空性,这是自解脱的本位上的。

刚才心的本性,是从空性方面或者我们心和觉性的对比来讲的,这个觉妙的心其实就像自己的心念清净到自地,本来的这种地当中。

意思是说,心的本性是觉性,觉性是清净你的念头,心是不清净的这个心,觉是觉悟的心,心和觉二者在无二唯一明点的境界中无修而修。

其实大圆满中,比如《法界宝藏论》经常引用《普作续》的什么见修行果都是无见、无行、无修、无果等等,最后也确实是没有什么可修的。我们《般若经》中也说:“心无有心,心之自性为光明。”所以心的本体并不是修出来的,有一种自心即显现,这个时候可以了知心的本性。

这里主要讲心和觉性,当下看能不能认识。如果依靠上师的教言,心的本体当下认识,认识心的本体这叫作觉性。这个觉性让你原来不清净的分别念全部清净自地,这样清净的心和不清净的心并不是脱离、分开的,比如我们观嗔恨心,当你观嗔恨心时,它就是不清净的心,最后这个嗔恨心变成智慧,变成智慧的时候,也是原来的心,只不过一个是认识,一个是没有认识,这样的差别。在这个时候,其实这样心的本体是原来就有的,并不是通过修出来的,不是通过勤作出来的。

比如一个石头造的佛像,原来是一块石头,你慢慢造出来,然后变成佛像,这个是通过勤作而来的。但比如水的话,水是中间有些染污,最后染污清净后,水本来就是清净的,所以这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在无修的法身中开始诵六字真言。

四瑜伽已经讲完了,下面讲色、身、香、味、触,就像《楞严经》里面一样,今天讲一个颂词就算可以了。过两天再讲,具体什么时候讲再说。这个偈颂要不今天不讲了,到时一起讲,不用那么着急。

今天讲到无修瑜伽这里,“无修法身诵六字”。前面讲的一些境界大家也应该知道,下面大家一起念诵观音心咒:“嗡嘛呢呗咪吽……。”

——————————

[1] 《六祖坛经》机缘品第七,有僧举卧轮禅师偈云:“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2] 摘自《五灯会元 (第2卷)》:“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