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末善妙语——亲证见修行之心宝04.pdf

《初中末善语》

第四课

(听打,供参考)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讲的是华智仁波切《初中末善妙语》的教言。这个教言分为三个方面,刚开始讲了一些出离心,生出离心的原因,中间讲了甚深的见、修、行的境界,之后讲了劝发出离心。

初善语已经讲完了,现在是中善妙语。先念传承。

(师念藏文传承)。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部教言。让大家生起出离心的道理已经讲完了,现在讲通过祈祷观世音菩萨,念诵六字真言,修行显宗、密宗所有的窍诀、教法。

我们学了以后,也不用多说,大家实际上也知道这个教言非常珍贵:“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人都有自知自明,我们都应该很容易懂得其中的意义,明白许多道理。有些人可能很多法都不懂,但只懂这个教言的话,也许对他的人生、对他的修行有非常大的帮助。

下面继续讲:

奇哉吾怙大悲藏,根本上师观世音,

语藏妙法六真言,今希求处唯有汝。

这里先用“奇哉”这个感叹词,非常稀有,哎玛吽!为什么呢?因为观世音菩萨的加持也是不可思议的,六字真言的威力也是难以描述。这样的缘起力,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发现。好稀有啊!为什么稀有呢?因为我等众生的怙主,诸佛菩萨大悲集聚的宝藏,实际上是我们的根本上师观世音菩萨,把观世音菩萨当作自己的上师。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观世音菩萨是一切诸佛大悲的总集,一切诸佛显现大悲相时就示现世音菩萨的圣妙之相。所以我们每一个众生的根本上师就是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所说的所有语藏妙法就是六字真言。下面有时会说“六字”,有时会说“真言”,六字就是“嗡嘛呢呗美吽”。有些伏藏品或者有些教言会说是七个字:“嗡嘛呢呗美吽舍”。这个“舍”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如果有的话,带有回向、呼唤观世音菩萨等这样的意思。那么,在这里的话,都是六字,六字真言。

有时候文殊菩萨的心咒也可以说是六字真言,金刚萨埵心咒也可以说是六字真言。但在这里,六字真言指的是观音心咒:“嗡嘛呢呗美吽”,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八万四千法门的精华、醍醐也可以用“嗡嘛呢呗美吽”来代替。

有些人可能这么想,哪有那么简单?观音心咒是很有加持,这个不用说的,但是这么大的加持、功德可能会有些怀疑。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要听从传承上师们的教言。因为我们没有超越他们的智慧,如果我们的智慧超越了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或者其他的前辈大德,或者现代高僧大德们的智慧和辩才,我们也可以开创一个新的道理,这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一点,我们自他也是非常明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只有依教奉行。

这里讲到我们的根本上师是观世音菩萨,他的语藏妙法是六字真言,今天,我没有其他的希求处。无论是世间的鬼神或者外道本师,都不是我的希求处。我唯一的希求处、唯一的皈依处、唯一的请求对境就是唯一观世音菩萨您。

“我一心一意祈祷您,请您以无缘的大悲经常关注我、加持我,赐予我各种悉地!”应该这样来祈祷。

所以这次讲这部教言,我觉得也是很必要。有些人是刚听到一些佛教的教言,有些人虽然学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遇到这些教言,我觉得对每个人来讲还是有用的。我今年特别想劝大家多念观音心咒“嗡嘛呢呗美吽”。

我去年十月份讲了十四堂课,《大乘庄严宝王经》。当时很多人对观音法门,对六字真言生起很大的信心。记得《大乘庄严宝王经》[1]里面讲到,六字真言实际上是观世音菩萨的微妙心。如果我们行持,或者经常念诵观音心咒的话,就有九十九殑伽河沙数的佛陀加持你,护佑你。我还记得里面讲到,只要忆念观世音菩萨,或者六字真言,就远离一切生死,就像天鹅飞翔一样,直接前往清净的极乐刹土。

因此,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现在应该开始重视观音心咒。自己也经常念,早上起来,然后中间休息、吃饭、茶余饭后,或者是晚上睡觉之前,念几百遍观音心咒。真的,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而且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专门念观音心咒很重要。我以前也跟你们讲过,我们藏地有一种习惯,人到了五、六十岁的时候,经常会说:“我该念观音心咒的时候了。”别人也说:“某某家的某个人,他一直轮回不放,不应该这样的,他应该是念观音心咒的时候了。”

所以人稍微晚年的时候,大家都拿着转经轮,特别精进地念观音心咒。所以藏地的有些传统,确实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也并不是说我们藏地所有的这些事让大家效仿,或者学习,不是这个意思。

其实藏地,如果公正地说,确实也有很多缺点,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在佛法,尤其大乘佛法的信仰、大乘佛法的修行和思辩方面,应该藏地有一个比较特别的传统。这种传统不管谁去修行,对全人类来讲,它是有用的。

我们不是因为地方来分的。但是确实在那里出现的这个产品,如果大家都觉得有用的话,那我们不得不关注。就像我们世间,日本、德国他们产的有些车、手机、电子产品,确实质量跟大多数国家的这种产品比较起来,差别是非常大的。所以全世界稍微有一点条件的人,就会买他们的产品,买他们的车,买他们的各种电子产品。

大家也知道,人们都是很现实的,我们也是一样。如果我们的修行对今生来世有用的话,大家也应该可以修行。

接下来主要讲观世音菩萨和六字真言,我们都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多多的修行。

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讲了一些道理;

所知唯懂今无益,所行现世今无益,

所思迷乱今无益,该诵定益六字时。

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好好的念观音心咒呢?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学过很多,也做过很多事情,也想过许多事。但是到头来,也就是到今天,好多事情都是没有什么用的。如果我们现在就一心一意地念观音心咒,应该是非常有利益的。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从现在世间来讲,我们从小学、中学,然后高中、大学、研究生等等,学了很多学校的知识,也学了一些家庭里父母和亲戚朋友的一些知识,也学了一些社会,现在所谓的社会教育的知识,但是学了这么多,也就是到今天,你如果现在要离开这个人间,好像所学的这些只停留在一个懂得而已:“我这个也懂一点,这个也学一点。”

我们都可以回顾一下,从小到现在也学过数学,也学过物理,也学过化学。我应该是我们当中水平最低的,但是世间知识我也学过了一些,比如说数理化,解方程、几何,数学方面也学过一些,物理方面也学过一些,化学方面也学了,包括心理学等等,只不过生物学没有怎么学。

但是到现在,对自己的人生和来世有意义的话,都好像只停留在我只是懂得,有些是懂也不懂,似懂非懂,有一些根本不懂,停留在这样的一个境界。所以到现在,都没有很大的意义。

我从小到现在,也做过许多事情,我也放过牛,读过书,也做过世间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这些所作所为,全部都是停留在一些今生的利益,并没有长远后世乃至生生世世的利益。到今天,我所做的这些好像都用不上。在曾经的人生当中,也可以说上半生所做的这些,现在好像没有什么用了,现在没有利益了。

我的思想,我想过很多事情,有时候有追求,有时候有梦想,有各种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也是今生当中一种迷乱、错误的显相。到现在都没有了。我发菩提心也是很微弱的,出离心也不怎么样,那这样的话,到头来没有剩下什么。

现在,其他的所作所为对我们人生好像是用不上。如果我的生活能保障的话,我就放下一切的事情,应该非常认真地念诵,对自己今生、来世决定有利的六字真言“嗡嘛尼呗美吽”。

有些人觉得:“不一定,我做过的很多事情是有利益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真正对生生世世有利,从这个层面来讲的话,我们所作所为,也许大多数成了迷乱的本体和轮回的因。

所以现在应该是诵六字真言的时候。确实这个功德很大,当然有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修行境界非常好,如果没有的话,只是与这里讲的一样,一心一意的祈祷观世音菩萨,然后念六字真言。下面会讲很多的。

以前色达有个意科喇嘛,他在一些教言当中讲:“我们不管是修什么法,在自己的前面观想观世音菩萨,从他的身体发光,融入自己和其他所有的众生,然后我们一心一意的念观音心咒,最后好好的做回向。”不管是皈依、发菩提心,任何的修法,可以这样的修。这也是一种窍诀式的修法。

所以我们应该要念诵。这样念诵的话,能不能真正成就呢?我好像以前写的《密宗虹身成就略记》中提过[2],有一个婆罗门子,他在印度非常著名,后来皈依佛,依止了喜金刚嘎绕多吉。嘎绕多吉给他传授了特别殊胜的密法,但是他好像修的不怎么样。他自己在一个山洞里面,一心一意的念观音心咒,念了好多的观音心咒,最后他就得到了虹身成就。

有些人观想能力比较差,身体也不怎么好,到了晚年的时候——我想我们这边有些人,现在学五部大论等什么都可以,但是到了晚年的时候,也许你的身体也不好,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了,多念观音心咒。

人生是很奇怪的。有时候不一定如愿以偿,你想的也许可能很美好,你走的时候什么都交代好,但是也不一定。有时候好像到了晚年的时候,什么观想都修不起来,什么五部大论都用不上。在这个时候,拿着一个转经轮,念着观音心咒,除此之外都不用。心里如果能观想起来,想着观世音菩萨在我前面。莲花生大士说过[3]:“在印度翻译到藏地所有经教的功德里面,六字真言转经轮的功德是最大的。”我以前也是讲过,应该引用在乔美仁波切《观音心咒转经轮功德》当中。莲花生大士亲自这样说过。

所以我们拿着转经轮,一边拿着念珠,自己坐着,多念观音心咒的话,这个没有什么不懂的。我刚才也讲了,藏地好多人到了后面的时候,有些念阿弥陀佛,有些念观音心咒,念观音心咒有些念几千万,多少个亿,这样的现象非常多。

所以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如果自己真的想修行的话,没有什么不懂的。这个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功德很大,为什么呢?下面都会讲这些道理。

下面就像按照六十万或者五十万加行的次第来修皈依、发菩提心、忏悔、积资净障、上师瑜伽,按照这个次第来修。如果我们按照《普贤上师言教》里面修五十万加行当然是最好不过,如果实在不行,观音心咒念60万也是很好的。我不敢说它完全能代替五十万加行,这样规矩可能有一点错乱,因为前辈大德们都要求修五十万加行,我如果这样说的话,可能开辟了一种新的说法,比较传统的老上师们会反对。但是我们现在特别忙碌的今天,也许通过这种方式修行,意义上应该是可以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我们先看皈依,是这样讲的:

无欺永怙唯三宝,三宝总集观世音,

忠心不渝汝了知,确信定解诵六字。

我们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也不会欺惑你的怙主,就是三宝尊。三宝尊的总集实际上可以说就是观世音菩萨。

我们经常说诸佛菩萨的身语意是观世音菩萨的身语意,观世音菩萨的身语意就是自己根本上师的身语意,可以这么说的。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欺惑我们的就是三宝,三宝的总集可以说是观世音菩萨。所有佛宝、法宝、僧宝的总集就是观世音菩萨。

“我有特别虔诚的心,永远也不会违背您,您应该了知,一切都交付您,一切都是您来成办。”对观世音菩萨有坚定不移的确信、信心、定解,在这样的一种信念当中,念诵六字真言,所谓的皈依就可以圆满了。

所以有些老年人实在想把五十万加行修完,但是因为各方面原因,比如说连一个皈依偈颂都背不下来,这样的话,那用观世音菩萨作为自己的皈依处,在他面前一心一意的皈依,念六字真言,这也是应该可以。因为依靠这种方式是很好的皈依。否则观想皈依境、皈依的本体、分类等理论上的一些分析,特别是文化水平不高,有虔诚的信心,但是自己的身体、年龄,各方面不允许的这些人来讲,我想这个修十万,也可以的。

能不能代替五十万加行来听密法也不好说。但是,你没有修加行的话,相比这个应该是很好的。所以关键我们要有一种虔诚的信心,对三宝有不共的信心。

有了这样的信心,《万善同归集》里面说[4]:“山里面如果有玉,草木可以滋润;如果泉水里面有龙,水不会干的。不管任何地方,如果有三宝所依,那善法也会增长的。”所以,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不管到哪里去,自己应该带上一个三宝的佛像、佛经,或者佛塔,三宝所依。这个还是比较重要。

大家都知道,作为一个佛教徒,实际上这样的三宝所依是很重要的。现在有些人可能不太方便,比如说戴护身,有些可能因为自己身份的原因,不太方便,他们用一种装饰品的方式戴在身上。有一些也是为了保护,现在打拳的格斗,有个恩波格斗俱乐部,藏族的年轻人他们专门打拳。其中有一个好像是红岩那边的,叫班玛夺基,后面两个字“夺基”不是我们写的那样。前两天跟巴西打,最后得到冠军的时候自己带上一个大大的嘎乌盒,其实这个嘎乌盒里面有三宝的佛像。

嘎乌盒最早的时候是装佛像的,慢慢慢慢就变成了一种装饰品,里面有佛像、甘露丸。每个人都是随身戴着,其实这个也是很好的。很多人,如说遇到一些危机的时候,可能来不及请一些僧人念经,这个时候,马上打开嘎乌盒里面有些甘露丸,有些有圣者的衣服,这些就烧一下烟,熏一熏。或者烧完了的灰自己吃一下,或者吃一点儿甘露丸。因为最后临终的时候,或者病的非常严重的时候,一般我们嘎乌盒里面会装这些的。

现在国际上有些明星歌星,包括有一些格斗打拳的王子们,因为上身都是赤身,然后带着一个嘎乌盒,很多人都觉得他为什么是这样的。实际上是有两层意思,一个可能代表我是藏族人,第二个代表我是信仰三宝的,这里面有好东西,有好宝贝。

所以我们每个人自己,至少有一个佛教徒的象征,也是皈依三宝的象征,因为随身携带太大的东西可能不太方便,但是像小小的转经轮,小小的佛像,或者像《喇荣课诵》一样,这里面基本上该念诵的咒语、仪轨都已经全了,至少你出门的时候,带上这几个三宝所依。如果各方面不能特别具足的话,那就拿着念珠念观音心咒,把观世音菩萨观想在你的前面。这种修法确实也是非常有意义。

《印度佛教史》里面有一个好像是80岁的老人,其他修行法没办法,他就一心一意念观音心咒,念了一亿遍。后来获得了长寿持明的果位,活到了300岁,后来不舍肉身直接前往极乐世界[5]。所以天天念“嗡嘛呢呗美吽”,其实与念阿弥陀佛也没有什么差别,功德也是一样。

因此,我们在座的各位,我们可能即生当中也不一定见得到,但是见面不见面不是很重要的,最关键是我们要得到佛法教义。所以你们在任何一个时候,多念观音心咒,观音心咒没有什么不懂的,“嗡嘛呢呗美吽”那么简单,经常作为自己的本尊,作为自己的课诵,作为自己的修行,这样的话很有意义。

华智仁波切在这里也是讲了,你要皈依的话,其他实在不太会的话,就想上师和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一直念观音心咒,这样的话也非常好。

第二个讲发菩提心:

大乘道本菩提心,诸佛菩萨一行道,

不离妙道菩提心,悲悯众生诵六字。

大家都知道,大乘道的根本是什么呢?就是菩提心。那么菩提心到底是什么呢?所有三世诸佛——未来这么多的佛,过去这么多的佛,现在这么多的佛,全部都是依靠这个道而成佛的。

任何一个佛不修菩提心而成佛的,在以前也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也不会有。所以我们要想成佛,一定要修菩提心。如果没有修菩提心,那成佛的机会是没有的。

所以一切诸佛,他唯一行的道就是菩提心。因此我们修行的时候不离妙道菩提心。

菩提心大家都知道,我所修的一切善法是为一切众生获得如来的果位。因为一切众生很可怜的,沉溺在轮回当中。如来的果位是最安全、最殊胜、最棒的一个境界。所以我们要发愿,让所有的众生获得如来的果位。

其实这个说起来比较简单,学起来有点难。我们学《现观庄严论》,或者《经庄严论》,一讲到大乘菩提心的时候特别特别的多,但是归纳起来就是这么一颗心:“我要利益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让他们成佛,我自己也是为众生而成佛。”这样悲悯众生的心态。

众生好可怜!真的,不管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的众生,都是很可怜的。我们也经常看到,富贵的人也不那么好过,权威的人也不是那么好的,长的非常好的心情也很糟糕,可能我们世人羡慕的那些人的心情更糟糕。我们世人觉得厌恶的这些众生,也许可能他们当中有个别的心情比较好一点。

所以,真的,沉溺在轮回当中的这些众生很可怜:“愿他们早日获得解脱。”这样的心很重要。如果没有这样的心,不管是念诵、磕头、参禅,经常做善事、慈善,这些都只成了人天福报的因,所以意义不是很大。正因为这样,《万善同归集》[6]当中也是说:“夫从凡入圣,万善之门,先发菩提心,最为第一。”我们要超凡入圣的话,所有这些善法当中,菩提心是最好的。其他的一些善法跟菩提心相比,很难比得上,没办法比得上。

《诸法最上王经》当中也是这样讲[7]:“若人心喜乐,过去佛菩提,须发菩提心,当修菩萨行。”如果你真的喜欢过去佛的菩提的话,那你必须要发菩提心;不但要发菩提心,还要行持菩萨的六度万行。

我们很多人可能根本没有想,就像《入行论》里面讲的一样,可能连梦里面都没有想过。但是如果你要想的话,就一定要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的利益是非常大的,主要的利益在《入菩萨行论》的第一品当中讲了很多,《华严经》当中也讲了特别多。还有其他的,比如说《杂譬喻经》当中也有说过,我们发了菩提心,但是发的不是很成功,但不管怎么样,只要你发菩提心,诸佛菩萨也会帮助你的。这部经当中说[8]:“菩萨虽杂尘垢,但能发大意者”,菩萨虽然在红尘当中染上了一些垢秽,只要你发这样的大乘菩提心,“必为诸佛所念,天龙鬼神皆兴敬爱之也。”一定会使所有的诸佛菩萨经常护念你,垂念你,保护你。还有天龙八部、鬼神,他们都特别愿意恭敬你,愿意经常护持你。

我们大乘学者、大乘菩萨的这个心,真的是非常非常的了不起。因此我们一定要发这样的大乘菩提心来念诵。当然这样发菩提心,如果能像一些大经大论里面那样的发心是很好的,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就这里讲的一样,大乘的根本是菩提心,菩提心是诸佛的道,我是不离菩提心、悲悯众生而念“嗡嘛呢呗美吽......”,念十万遍,发心也基本上是已经完成了——通过念观音心咒发大乘菩提心。

我觉得每一段都很有窍诀性。我们学过很多论的法师们都比较明白,如果我们要讲的话,就太广了,短暂的人生当中哪有这样的——我们发大乘菩提心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华严经》来修;皈依的话,包括《随念三宝经》等这些学的话,短暂的时间当中有一定困难。

第三个讲到忏悔:

无始流转漂至今,造作罪业漂轮回,

诚心发露忏堕罪,具足四力诵六字。

大家听收音机的时候尽量戴耳机,不要影响外面的人。当然如果你们几个人一起听的话,也只能限于你们自己能听到,声音不要特别大。有时候对隔壁,对身边其他不听课的人有影响,我们要维护这个心。大家听的时候,如果实在没有收音机,现在应该在手机上可以收吧,大家还是自己通过各种方法来听。

接下来讲忏悔。

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到今天一直流转在轮回当中,其实曾经我们所作所为都是造了许多的罪业。这些罪业的原因,我们就漂在轮回里面,一直都不能得到解脱。我们今天知道了取舍,也有机会忏悔,所以我发自内心,以真诚的心发露——所有的这些罪障不覆不藏,全部发露。我要忏悔所有让我堕入恶趣的堕罪,佛制罪、自性罪——所有曾经造过的罪业全部要忏悔。

那么忏悔的方式是具足四对治力。大家都知道,所依对治力,观想观世音菩萨;厌患对治力、返回对治力和现行对治力,想到以前造过的罪业都非常后悔,以后再也不造。而且想到观世音菩萨发光,融入自己的身体,自己的身体得以清净,所有的罪障全部都已经清净无余。应该这样忏悔。

忏悔的时候,一般是念百字明10万遍。在这里,大家也可以念六字真言10万遍以上,这样也可以忏悔。我们知道一般“嗡班匝萨埵吽”是忏悔咒语,那“嗡嘛呢呗美吽”谁也没有说它是忏悔咒,能不能清净呢?完全能清净的。

以前藏地有个屠夫,他杀的特别特别的多。后来遇到了一些善知识,皈依佛门以后,再也不杀生了,开始自己忏悔,忏悔的时候他就观想观世音菩萨,天天念观音心咒。后来亲自见到了观世音菩萨,最后身体基本上变成虹身,只剩下了一些骨头,这个上面都显现了一些观音菩萨的相,也有这样的瑞相。

所以我们忏悔的方式非常多,但是有智慧的人,可能会懂得忏悔。没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懂得忏悔,忏悔的方式非常非常多。以前《那先比丘经》当中也是讲过[9],当时国王也问:“智者和愚者造业的话,哪个造的轻?”那先比丘问国王:“你是怎么认为的?”国王说:“一般世间来讲,比如说大臣,他犯的罪是最重的。小人如果犯罪的话,不那么重,所以,可能是愚者造的罪比较严重。”比丘跟他说:“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这么讲,但是另一种讲的话,比如说燃烧的铁,有两个人,一个知道铁是燃烧的,一个是不知道的,但是两个人如果去接触,哪个比较轻一点?”国王说:“知道的人他可能不敢摸,即使摸的话不会烧的那么严重。”比丘说:“同样的道理,其实智者比较谨慎,所以罪业少;愚者造的罪业非常严重,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他的过失。

所以我们在座的各位有些时候感觉自己学佛好像没有什么用,什么都用不上。有些时候,因为我们多多少少知道了这些道理以后,至少心里面有一种惭愧心。或者这个不能做,这样做是犯罪,堕恶趣的,非常不好。只要道理上明白,其实不懂和懂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我们如果真正懂得金刚萨埵或者百字明的修法,当然是很好。如果实在不懂这些的话,那就一心一意想:“无始以来漂泊就是因为自己的罪业,我今天在观世音菩萨面前一心一意的忏悔。”然后一边这样想,一边念10万以上的观音心咒。

其实自相续当中的这些罪业就像是雪山,如果照上了阳光,很快的时间当中雪都全部融化了。同样的,我们相续当中的这些罪业依靠这些特别的咒语,特别的佛菩萨的加持,都得以清净。一旦我们忏的很清净,那自己的修行也很容易成就。这个也是非常重要。

第四个是积资净障,积累资粮、修曼茶罗:

我执此心轮回因,故身受用善资粮,

上供下施普回向,远离爱执诵六字。

每个众生的我执也是特别可怕。有了我执以后,有我所执,有我所执以后,进行取舍,就像《入中论》当中讲的,就像水车一样[10],在轮回中一直漂泊,没有解脱的机会。因此,我执成为轮回的因,始终都是不能解脱。

所以我们现在懂得这些取舍之后,尽量的断除我执。将自己所有的身体、受用、财富,包括三世所积累的所有善根资粮为主的一切的一切上供诸佛菩萨,下施六道众生,一切的善根回向给上上下下轮涅里的对境。远离爱执——对什么都不要有执着,只要有爱的执着,那都构成轮回的因。

所以一定要用一种无有我执的方式修曼茶罗,积累资粮,或者是修断法,断除我执。《前行》当中也是这样两个修法,我们也应该这样修行。

为什么这样修行呢?大家都知道,只要我执没有破,都不能获得解脱。寂天论师说[11]:“我执未尽舍,苦必不能除,”我执如果没有尽除的话,那痛苦绝对不会除的。尤其是我执比较重的话,痛苦会更严重,我执比较轻一点的话,痛苦也稍微轻一点。

我们在座的各位可能有不同的层次吧。有些人我执特别特别严重,不管到哪里,我就是放在第一。只要是我受到威胁,谁都不会客气的。有一些人可能以前比较严重,但是慢慢受了大乘佛教的教授,好像跟以前比较起来,应该好多了,自身都有很大的改变。

大多数的可怜众生也是因为我执而痛苦的。现在社会上特别多的抑郁症,还有心理的疾病,好多都是因为对自己特别特别的执着,因为对自己特别执着的原因,最后好像什么事都不能如愿以偿。越来越执着,越来越恐惧,越来越悲观,最后连在这个世界上活的勇气都没有,很多人因此而离开这个世间。

所以我们也是尽量的学一些断除我执的教言,包括《中观》等方面,自己所有的善根回向给所有的老母有情。自己尽量在断除爱执、积累资粮的一种状态当中。我们修曼茶罗的时候也需要十万遍,你也是应该断除我执的方式来,如果自己修六字真言的话也是很好。我这么想的。

我们有些人当然修过加行。加行修完也好,没有修完加行的话,你有机会以闭关的方式按照前行的次第,六字真言每一个都10万遍。如果实在没有时间的话,每一个都念1万遍,这样也是可以的。修皈依,念一万;发菩提心念一万,忏悔一万,断我执古萨里修法念一万,这样也可以。

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大家修这样的法,我觉得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下面第五个是上师瑜伽:

诸佛本体上师尊,恩胜诸佛之怙主,

师与观音无别中,虔信深情诵六字。

一切诸佛的本体,我们都知道,就是传法、灌顶、传窍诀的根本上师。从恩德上面讲,根本上师的恩德应该胜过了三世诸佛,这样的怙主与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

不是表面上想一想,实际上上师的本体跟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视师如佛”,这么一个虔诚的心,深情、特别激动,特别激情的方式来念诵。

我们有些人:“喇嘛钦、喇嘛钦、喇嘛钦......”,一方面好像精神有点儿问题。比如说前两天我去坛城看建筑,有一群居士大声地喊:“喇嘛钦......”。一方面也是一种虔诚的信心吧,有时候这个声音也给别人带来一种激情,带来一种不同的信心吧。

以前上师如意宝在藏地出行的时候,车里面放仓央嘉措的道歌。这个道歌还是有甚深的意义,其他的一种缘起意义。那个时候比较宽松,到了人群比较多的时候,放比较大的声音,很多人就开始泪流满面,生起信心。

我有时候想,我们人有两种,有一种理性的人,依靠这些音乐,依靠唱诵的话,可能会讨厌,尤其是西方人,可能有个别人比较理性。不过西方人当中也有人也特别喜欢音乐、艺术,如果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信心的话,他们还是很有感觉的。可能亚洲人有点不同,只要有一种大声的唱诵,大声的祈祷,这样的话,很多人马上感觉跟上师相应。

所以我们在这里修上师瑜伽的时候,根本上师其实超越诸佛的恩德。这样的根本上师跟观世音菩萨本体上是无二无别的。我们每次修生起次第,或者是讲一些咒语的时候,我们念的“嗡嘛呢呗美吽”实际上就是了义的观世音菩萨,这是真正了义的观音菩萨。

而且上师的身是观世音的身,跟佛没有什么差别;上师的语和法没有什么差别;上师的心跟僧众没有什么差别;三宝的总集,就是观世音菩萨,也是自己显现上的上师。有这样一种非常虔诚的心,不退转的信心。并不是今天我跟上师关系好一点,我就说:“视师如佛,您老人家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跟诸佛都没有什么差别。”过两天有一点小小的事情,就开始翻脸了,开始诽谤。不是这样的,应该是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不会退转信心,这样的心态念诵观世音心咒。

这些道理确实很重要,如果我们不讲这些道理的话,有些人也不一定明白。有一个叫《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里面讲到[12]:“如人有眼,无外光明,不能见色。”虽然有眼睛,但是外面没有光明的话,不能见的。同样的道理:“行人如是,虽有智慧,无善知识,不能见法。”这个很重要。虽然你有智慧,可能世间的智慧,各种各样的辨别能力是有的,但是没有善知识窍诀式的引导,确实不能见到诸法。

所以,有时候好像法本流通也好,别人看法本的时候,也不太害怕。你看了密法的法本,你怎么样看,因为没有上师引导,你自己依靠自学来明白的话,很少的。甚至可能有些人,现在西方的有些人,他们都是不一定得灌顶后才看的,自己听说这本书很出名,《上师心滴》、《法界宝藏论》、《大圆胜慧》等等,他自己就请一本书,看看看。看了以后,好像文字上的东西跟其他的文字没有什么差别。所以,一般密宗上师的指点没有的话,你根本就没办法,不会知道的。

所以我们修上师瑜伽或其他修法,也是先有上师的引导,然后以视师如佛的这种信心,开始念六字真言,念10万以上也是非常好。本来我们的上师和佛无二无别,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修的。

六十万加行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当然我也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是这样,但是这种方式如果真的能修的话,也是非常好的。

接下来就要讲一些密宗的法,先讲密宗入门,主要是灌顶:

净障修道现四身,四灌本性师观音,

自心知师圆四灌,自得自灌诵六字。

我们净除身语意和平等的障碍,然后修持四道,最后显现法、报、化和本性身四身,这个就是所谓的灌顶。

四灌顶,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还有句义灌顶。

这四灌顶的本性就是观世音菩萨,上师观世音菩萨。

上师和观世音菩萨显宗当中可以分开讲,观世音菩萨可以观想在我前面的虚空当中。但在密宗当中,实际上真正了义的观世音菩萨就是自己的心。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心是上师观音菩萨,那已经圆满了灌顶。不用听说在哪里有灌顶,然后就爬山涉水,翻山越岭想求灌顶,结果没有得到灌顶,又很心灰意冷。

不需要的。如果你真正知道净除障碍的修持之法,现前四身最根本的就是四灌顶,四灌顶的本体就是观世音,观世音就是我们自己的心。

《不思议境界经》[13]:“自心作佛,离心无佛。”自己的心就是佛,离了心以外没有佛。所以观世音菩萨也是这样的,真正了义的观世音菩萨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如果认识的话,就已经圆满了灌顶。那么这种方式,叫自得自灌。不是自己拿个宝瓶来,自己灌在自己的头上,不是这个意思。认识了自己心的本体,跟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自己已经得到了自己本来具有的灌顶。在这样的境界当中,可以诵六字真言“嗡嘛呢呗美吽。

当然这个境界是比较高的,我们一般人不一定有这种境界。但即使你没有,以这种观想的方式,或者是明白道理的方式,可以念观音心咒。

我们当中有些人从来没有得过灌顶,那怎么办呢?灌顶实际上就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心自己都本来具足,那这样的话,我自己本来具足观音菩萨,所以,我现在就可以自己具足自己本有的灌顶方式,开始诵“嗡嘛呢呗美吽”。

密宗的很多修行,就是依靠一种利根的道灌顶、基灌顶的方式来获得。密宗有一些修法,必须要得过灌顶;有时候按照显宗的有些道理结合起来,也不一定非要得个灌顶。就像我们大手印,有显宗大手印、密宗大手印的说法。禅定的话,比如说禅修,也有密宗的一些甚深的道理。但是在显宗的道理当中没有要求灌顶,所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修行也是可以的。

我们今天讲到这里。

下面念100遍观音心咒“嗡嘛呢呗美吽”……

——————————

[1] 《大乘庄严宝王经》卷三:“善男子,彼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有六字大明陀罗尼难得值遇。若有人能称念其名,当得生彼毛孔之中不受沉沦,出一毛孔而复往诣入一毛孔,于彼而住乃至当证圆寂之地。”

时,除盖障菩萨白世尊言:“世尊,今此六字大明陀罗尼,为从何处而得耶?”

佛告:“善男子,此六字大明陀罗尼难得值遇!至于如来而亦不知所得之处,因位菩萨云何而能知得处耶?”

除盖障菩萨白世尊言:“如是陀罗尼,今佛如来应正等觉,云何而不知耶?”

佛告:“善男子,此六字大明陀罗尼,是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微妙本心。若有知是微妙本心,即知解脱。”

时,除盖障菩萨白世尊言:“世尊,诸有情中,有能知是六字大明陀罗尼者不?”

佛言:“无有知者!善男子,此六字大明陀罗尼,无量相应如来而尚难知,菩萨云何而得知此观自在菩萨微妙本心处耶?我往他方国土,无有知是六字大明陀罗尼处者。若有人能而常受持此六字大明陀罗尼者,于是持诵之时,有九十九殑伽河沙数如来集会,复有如微尘数菩萨集会,复有三十二天天子众亦皆集会,复有四大天王而于四方为其卫护,复有娑誐啰龙王、无热恼龙王、得叉迦龙王、嚩苏枳龙王,如是无数百千万俱胝那庾多龙王而来卫护是人,复有地中药叉、虚空神等而亦卫护是人……。”

[2] 《密宗虹身成就略记》:“藏地国王赤松德赞曾经说过:不仅修持深要密法者能得成就,甚至只念密咒也能成就。从前印度西方有一位婆罗门子,从小信仰三宝,具有正知正信,后来皈依极喜金刚,得到密法,于是他到天面山洞专修六字真言,最后以无余肉身而成就。当时其崖石变成一座水晶佛塔,此塔至今犹存,不管是谁,仅只转绕此塔一周也能摧毁轮回之根,清净罪障,获得解脱。”

[3] 《观音心咒转经轮功德》:“邬金莲花生大士说:‘凡是印度译成藏文的佛法中,身语所做的善事里,没有比转六字真言经轮利益功德更大的了。’”

[4] 《万善同归集》第2卷:“古德云:‘山有玉,则草木润;泉有龙,则水不竭。住处有三宝,则善根增长。’谓三宝救护力也。”

另先秦荀子的《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5] 《密宗虹身成就略记》:“又据印度历史记载:往昔印度有一位80岁的老翁,对密法有极大信心,但不能如理修行,一生中念了六字大明咒一亿遍,后来获得长寿持明果,活到300岁后,不舍肉身,直接前往西方极乐世界。”

[6] 选自《万善同归集》第2卷。

[7] 选自《诸法最上王经》,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第一卷。

[8] 《杂譬喻经》:“言菩萨虽杂尘垢,但能发大意者,必为诸佛所念,天龙鬼神皆兴敬爱之也。”

[9] 《那先比丘经》,又称《那先经》。二卷(或三卷)。失译。大约是属于东晋(317-420)年间翻译的作品。

卷下:“王复问。那先。智者作恶愚人作恶。此两人殃咎谁得多者。那先言。愚人作恶得殃大。智人作恶得殃小。王言不如。那先言。王言我国治法大臣有过则罪之重。愚民有过则罪之轻。是故智者作恶得殃大。愚者作恶得殃小。那先问王。譬如烧铁在地。一人知为烧铁。一人不知。两人俱前取烧铁谁烂手大者耶。王言。不知者烂手大。那先言。愚者作恶不能自悔故其殃大。智者作恶知不当所为。日自悔过故其殃少。王言善哉。”

[10] 《入中论》:“最初说我而执我,次言我所则著法,如水车转无自在,缘生兴悲我敬礼。”

[11] 摘自《入行论》第八品静虑品:“我执未尽舍,苦必不能除,如火未抛弃,不免受灼伤。”

[12]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陀罗尼品第十二:“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寂静意,白文殊师利菩萨言:「菩萨摩诃萨得是陀罗尼,为佛世尊之所赞叹,如此之人善得大利,自行化彼皆悉不空。」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答寂静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第一义中无法可赞,无色无相,无色相者有何可赞?无可赞故,于何欢喜?」

寂静意菩萨白文殊师利菩萨言:「如我闻佛修多罗中说:『一切法无我、我所,无能令喜、无能令瞋,此法平等,菩萨应学。』譬如大地住在水上,若凿井池即得用水,其不凿者无由致之;如是圣智境界遍一切法,若有勤修般若方便即便得之,其不修者云何能得?是故菩萨欲求菩提,不得懈怠,勤修精进,如是之法则在现前。善男子!如生盲人不能见色,如是烦恼盲诸众生不能见法。如人有眼,无外光明,不能见色;行人如是,虽有智能,无善知识,不能见法。如有天眼,不假外明自能见色;菩萨摩诃萨入法流者,自然胜进。如在胎者,日日增长而不自见;菩萨摩诃萨勤行精进,亦不自见众行增长,而能成就一切佛法。譬如雪山,有药树王不枯不析;菩萨摩诃萨勤修精进,一切众行不退不失。譬如转轮圣王出现于世则具七宝;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具七法宝,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方便力。又如转轮圣王游四天下,于诸众生其心平等;菩萨摩诃萨以四摄法利益众生,亦复如是。又如转轮圣王所在之处则无诤讼;菩萨摩诃萨如实说法亦无诤论。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初成,即有须弥山王及以大海;菩萨亦尔,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有般若及以大悲。譬如日出,其高山者先照光明;菩萨摩诃萨得般若炬,高行菩萨善根熟者先照其光。譬如大地荷负一切,华果树木草药皆悉平等;菩萨摩诃萨得是陀罗尼门,于诸众生其心平等。」”

[13]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第一卷:“若我分别即见与佛,若离分别即无所见。自心作佛,离心无佛,乃至三世一切诸佛,亦复如是,皆无所有,唯依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