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大解脱经》第9课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央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而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锕灿吐协么多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坚坚拉香擦洛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内钦热卧贼诶央堪色 自大圣境五台山
将华特吉辛拉耶拉门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恭杰多巴颇瓦辛吉洛 证悟意传求加持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念诵《圣大解脱经》传承】
等一会念完《普贤行愿品》之后,我们这边的人稍微听一下,有些事情跟大家讲一下。
今天继续讲《圣大解脱经》,《圣大解脱经》我们可能以前并不是特别的熟悉,通过这次学习大家跟以前相比较起来,会有进一步的认识。但我们可能还不够深入,因为《圣大解脱经》的最究竟的甚深意义,如果要是通达无疑的话,恐怕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大家也不要把它当作一个很简单的经典或者知识来看待,应该把自己的最尖锐的智慧利用起来,然后从不同维度、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剖析,这样以后也许可能其中的甚深意义能通达一部分。还有以自己最恭敬和最虔诚的信心来阅读,这样的话依靠佛菩萨的加持力,也会通达其中的意义。就像《宝性论》里面讲的,殊胜的胜义依靠信心来了悟,所以我们通过两个途径知道经典的究竟密意。
从世俗的现象当中来讲,我前面也说到确实这部经典是很有加持力的,甚至它在我们的历史当中确实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尤其在藏传佛教当中,这部经大家都特别的重视,只要一说《解脱经》的话,几乎没有不知道的。可能现在藏族有极个别的一些年轻人或者没有信仰的部分人,也许不知道这部经典。就像汉地的《六祖坛经》、《金刚经》,可能极少数的非佛教徒不一定知道,但是大多数的佛教徒基本上是知道的。
藏地跟其他地方是不同的,应该说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确实是佛教徒,只是表面上能表现还是不能表现,有各种情况,但实际上内心当中都有。既然是佛教徒的话,那对《圣大解脱经》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事。
昨天我去一个比较小的寺院里面,他们寺院也介绍他们一些古老的三宝所依,有一个转经轮,基本上和我每天用的转经轮大小相仿,比我这个还小一点。我问:“这个是什么转经轮?”他们说:“这是《圣大解脱经》的转经轮。”然后我问:“有多少年的历史?”他们说:“至少有一百多年以上的历史,是寺院主持的主持传下来的。”刚开始是什么样的方式传下来,现在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主持的主持,大概是两、三代以上传下来的,是寺院当中最主要的文物,而且他们寺院当中最珍贵的文物就是这个,当地相关部门也有重点文物的登记。
所以我想大家也应该看出来,如果这个打开的话,我相信只不过是经典有点古旧而已,实际上就是《圣大解脱经》的文字,除此之外也不会有什么。但是它的价值也好,它的加持也好,它的威力也好,在人们的心目当中就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以后包括自己现在所学的《圣大解脱经》的法本,你也可以保存下去,其实保存的价值是很重要的,只不过很多亚洲的个别地方不爱保存,到一定的时候全部扔掉,
尤其是需要保存的是什么呢?就是精神财富。就像一些书也好,一些和自己的信仰有关系的,这些财富其实一直流传下来确实是有意义的。所以我想在座的各位,我们如果没有什么信仰,没有这种意乐的人来讲,我们看到的这些法本只不过是一本书而已,没有什么的。但是如果我们有信仰,甚至有传承的重视,这样的话哪怕你手里拿着的每一本《圣大解脱经》应该有深远的意义,以后也应该是这样的。
以前上师如意宝在石渠求学的时候,当时他的根本上师的一个手本,手里面是全知无垢光尊者的《大幻化网》的大疏,这里面有一些上师手写的注解,后来在喇荣也给我们看过,上师当年求学的时候,当时有上师法本,借来后里面有一些注解,就像是这样的。我们没有什么信仰的,不重视历史,不重视加持的人来讲,可能这只不过是白纸上的黑字而已,除此之外也可能没有什么。
所以有时候我们所学的这些知识,不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沟通,应该还有更多层面的含义。人类实际上并不完全是一个物质主义者,还有精神层面,从精神层面上讲有许多主观和客观的,而且主观方面也是有我们能发现的、不能发现的,明显的、隐藏的,很多的这种意义在里面。
有些人可能会分析、会重视,有些人只是把现实生活当中的客观的,跟自己的肉体相合的这部分重视起来,这样的话他所得到的利益也仅此而已,可能能满足你的肉身感官。不一定有更多的一些,包括宗教、艺术,还有其他哲学层面的。所以现在讲科学,实际上科学主要是一个物质主义者的高端研究学科,但是他对物质以外的精神层面的深入的研究和结果几乎是比较少的。
所以现在全世界的很多人基本上是科学主义者,也就是说物质主义者。然后对内心的一些甚深的道理可能懂得的也不是很多,即便是出现的时候,自己真正会明白或者有兴趣要去深入了解和研究的话,也越来越少。
那这样的话,人类大多数的痛苦来源于心,有一部分痛苦来源于物质。所以现在人类只能解决物质层面的有一部分,然后心层面也有表面的痛苦,还有比较隐藏的这些痛苦。有些我们可能现在的文化和现在的知识可以解决的,但有些一定要借助宗教或者更深层次的一些方式才可以解除自己的痛苦。
所以有时候我们人好像跟动物一样的,只要是有吃有穿,这是不是能减轻我们的痛苦?所有的痛苦的都会不会荡然无存呢?不一定的。内心当中的痛苦有各种各样的因缘,而且要解除它的话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这一点我相信大家也会明白的。
今天我们继续讲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佛的这些名号,本来我想有三百多个佛的名号,全部直接给大家念一遍,藏文上也念了。但是好像这样的话也可能不是特别的适合,所以有个别的一些佛的名称,我们可能在其他经典里面遇到过,所以跟大家稍微介绍介绍。有些佛的名称在《佛说佛名经》,还有《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等不同的经典,这些经典大多数汉语当中是有的,藏文当中也有一部分,可能汉语、英语里面有些地方没有名称,没有这个名称的话大家了解的时候也可能只有部分的方式去了解。
其实受持这些佛的名字或者平时念诵,这样功德也是非常大的。有一部经典当中讲:“受持佛名者,千万诸亿劫,舍离生死罪,速成于佛道”。(《佛说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如果受持佛名的话,千百万劫当中所积累的生死罪业可以遣除,在很快的时间当中能成佛。
作为佛教徒大家也应该明白,其实我们念佛也好,或者受持佛号也好,或者把名号刻在石头上,或者刻在其它物品上面也有很大的功德。汉地持佛、念佛也很重视,藏地也很重视,但是有个别地方,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念佛?对他们而言好像对自己的感受并没有沟通起来,这样的话可能不明白自己念佛的功德和好处。
比如有些人参禅,觉得心静下来,观自己的心好像有一些收获。修瑜伽的时候,通过身体的锻炼,好像自己减肥、治病起一些作用,或者有时我们在外面跑步,也对健身起来到作用。但是念佛名号有什么功德?可能有些人是这样认为的。
其实念佛一个是心能静下来,你一心一意的念佛号,比如我们本来心很浮躁、很躁乱,那个时候你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也好,或者释迦牟尼佛的名号,或者这里这么多佛的名号,那自然而然心静下来了。这样的话实际上跟这些佛陀的智慧、佛陀的慈悲,可以有一种连接,这样的连接使你自己的心逐渐逐渐得到平静。
一个它是精神上的妙药,我们通过受持和读诵可以得到这种精神妙药。就像世间上的药当中,有些可能通过吃也好或者按摩也好,或者肉体上服用也好,有各种情况。那同样的道理,智慧和慈悲象征的佛号或者佛陀的形象,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念诵可以连接,这样的话自然而然我们会得到佛的加持。
这样的事情不念佛的人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一旦你真正念佛的话,到一定时候就像我们参禅一样的,哇,确实念这些佛的名号使自己相续当中的烦恼减少了,痛苦也削弱了,再加上自己的所作所为都好像很容易成办。有些结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有些暂时不明显,但是这种善恶因果始终不会虚耗的。
所以这一点大家也是要尝试,有些没有信仰的人可能因为你以前对这样的道理并不是很熟悉,每个人对于某个道理不是很熟悉,刚开始让他尝试的时候,有怀疑、有各种情况。比如从来没有吃过西药的人,让你吃西药的话,觉得它会不会有副作用?这个药到底对我的肉体有没有起作用啊?但是这样的怀疑对西药非常了解的人来讲觉得非常可笑,这个本身是药,为什么会怀疑呢?
所以人类可能因为区域的原因,因为文化的不同,还有各个地方习惯和一些信仰的不同,每个对自己有利的,不管是精神层面的妙药,或者物质层面的这些妙药,如果自己已经有了这方面经验的话,那最后自己也是特别乐意的去接受,一旦离开了或者没有得到这个的话,恐怕特别着急,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来争取获得。
但是有个别人因为自己各方面因缘的原因,这方面一直没有接触,即便是接触了但他没有深入,只是表面上非常简单的了解而已,这样的话其中的甚深缘起不能了知。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也应该用另一种方式,或者另一种心态来接受。
尔时世尊。称名唱曰。
这时世尊给大家宣说三世佛的名号。
南无过去无量诸佛。
下面都是“南无”佛,我以前也问过有些人,因为明明是“南无(wú)”,为什么说“南无(mó)”?现在汉语词典当中基本上都是无(wú),但古代可能这个字也可以有读无(wú)的,包括现在的闽南语。
因为唐朝以上的翻译大多数佛经以古文的方式来翻译,这样的话古文很多都是南无(mó),包括这个无(wú)字现在韩国比较古老的词典当中都有无(mó)字的读音。
比如“无(wú)声”就是“无(mó)声”,有这样的。现在字典当中发现不出来,但有可能这是以前的粤语或闽南语,因为汉地以前刚开始官方的语言,有一段时间像唐朝的时候是粤语,后来宋朝的时候可能是闽南语,然后到了满清的时候,是东北、北京地方的普通话语言为主的。所以不同的时代或者不同的阶段,对汉语的发音都有不同的。
梵文当中是“南无(mó)”,然后藏文当中也是“南无(mó)”,“南无(mó)罗给效ra雅”,藏文当中全是用“南无(mó)”。
“南无(mó)”是顶礼的意思,现在据说包括像伊斯兰教当中也有“南无(mó)”这种词。“南无(mó)”是顶礼,或者对对方尊重、尊敬,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这里每一个佛都有“南无(mó)”,前面都有顶礼的意思,比如顶礼过去无量佛的意思。
南无二万日月灯明佛。
其实这里面的有一些佛号,大家学过《妙法莲华经》的人基本上有些记得住的,我对有些佛号已经忘了,但是有一些大家也是应该能记得住的。这个佛实际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听到日月灯明佛的佛号不堕三恶趣,《法华经》里讲日月灯明佛,当时也是讲初善、中善、末善,日月灯明佛当时在讲《法华经》当中已经有明确的,是过去佛当中的,日月灯明佛有两万尊,所以整个过去出现了那么多。
有时候有法名的重复,我叫做圆某话,有些特别担心,觉得我死了以后会不会叫他的时候我也抬起来头来看一看啊?其实也没事吧,这些佛陀有那么多同名的。好像我的名字同名的比较少,但是有些是特意取我的名字,也是往生了,这样的也有,有我名字的也要注意一下(众笑)。
南无三万燃灯佛。
以前释迦牟尼佛发心的时候,也是在燃灯佛面前发菩提心,其实下面讲的定光佛还有普光佛,和这个佛也比较相等的。
我们传统当中包括汉地,大雄宝殿当中如果有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过去佛有些是造燃灯佛,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未来佛是弥勒佛,现在个别的有些大雄宝殿当中也有这样的。
还有些大雄宝殿当中东方佛是药师佛,然后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是中间的佛,然后西方佛是无量光佛。你们朝拜一些寺院的时候,每个寺院的大雄宝殿造佛像的方式都不同,有些造佛像只是有一个释迦牟尼佛,旁边有舍利子和目犍连,有些也有西方三圣的。
南无大通智胜佛。南无十六子佛。
和下面讲的南无十六子佛,这两个同样的,好像《法华经》里面讲大通过智胜佛实际上以前当一个国王,后来他的十六个王子出家了,因为前面国王也出家了,出家之后成为大通智胜佛,后来十六个王子变成十六位沙弥,也是在这个佛陀面前,以前是父子关系,现在是佛和弟子之间的关系,后来这十六位在佛面前变成沙门,然后闻法修行,最后经过很长时间之后他们也成佛了,就是南无十六王子佛,有些当中是十六王子佛,但这个里面是十六子佛。
南无空王佛。
在《妙法莲华经》里面也出现过,当时释迦牟尼佛和阿难尊者两个人是兄弟,一个非常重视修行,一个非常重视广闻博学,广闻博学的是阿难尊者,修行的是释迦牟尼佛,因为他喜欢修行,修的比较快就成佛了,然后阿难尊者他爱学习一些理论上的东西,一直学学学,最后还没有得到菩萨的果位,连阿罗汉的果位也是在佛陀涅槃之后才得到的。未来的时候阿难尊者也是变成受持未来诸佛的法藏。南无空王佛,实际上当时是在佛的教法当中也是这样发愿的。
南无多宝佛。
前面我们也讲了,任何一个佛只要弘扬《妙法莲华经》的话,多宝佛以七宝塔的方式从地里面涌现出来,然后作证,无数的佛的佛教当中,《法华经》是如何如何的殊胜,然后跟当时的佛也分一部分的座垫,来弘扬这部法的多宝如来,谁听到多宝如来的名称也非常有功德的。
南无云自在灯王佛。南无威音王佛。
云自在灯王佛,《法华经》里面讲常不轻菩萨,这个佛还没有成佛的时候,当时常不轻菩萨给他传授过《法华经》,后来他成佛了。常不轻菩萨是在哪里得传承的?实际上紧接着下面讲的威音王佛,当时威音王佛像法时期的时候,常不轻菩萨得到威音王佛的摄受,也就是他的传授,当时他得到《法华经》,因为这样的因缘而得到过这个法,威音王佛在《法华经》当中是有的。
南无无数光佛。
无数光佛在《佛说佛名经》当中也有。
南无善思佛。
有些写的是思善佛,在《佛说佛名经》还有《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当中都是说思善,思维善法的佛。敦煌本我没有来得及看,应该好像说是善思佛,但是有些当中是思善,思维善法的佛。
南无分身诸佛。
分身诸佛在《佛说佛名经》当中也有。
南无无量化身佛。
这个在《佛说佛名经》当中没有,在藏文当中有分身诸佛。
南无日月净明德佛。
这尊佛在《法华经》当中也出现过,应该是在第六卷。当时有一个菩萨叫一切众生悉见菩萨,然后给他传授教法,入三摩地,最后他得到殊胜的果位,记得大概是这样的。
南无净华宿王智佛。
这尊佛在《佛说佛名经》当中有。
南无净庄严王佛。
净庄严王在《佛说佛名经》当中也是有的。
南无龙尊王佛。
有些经当中说是龙中圣尊王佛。文殊菩萨在不同的经典当中都记载说他也可以叫做三世佛,文殊菩萨只不过是在众生面前显现而已,实际上他可以叫过去佛,也可以叫现在佛,也可以叫未来佛。他过去的时候可以叫龙尊王佛,也是在《三十五佛忏悔文》当中的佛,头上有七条龙的一个佛。文殊菩萨在现在当下的世界的刹土当中也有以化身的形象来度化众生,这个佛名叫做欢喜宝藏佛。未来的话文殊菩萨也会出现未来佛的形象,这尊佛叫普见佛、普见如来,普遍的见,这是龙尊王佛。
南无云雷音王佛。
《妙法莲华经》当中讲,有一个妙音菩萨,他供养很多的佛,这当中有一个云雷音王佛。
南无云雷宿主(王)华智佛。
这个应该是“云雷宿王智佛”,不是“宿主”。在有些佛经当中也有这尊佛,当时云雷宿王华智佛,他在成佛的世界当中有一个国王,他有两个儿子,然后两个儿子后来都在佛面前出家学佛,后来他们和母亲想办法让自己的父王信仰佛教,但是他一直邪见很严重,后来这两个儿子对佛陀说有没有办法让他们的父王皈依佛门?佛陀说只要你们把他带过来见到我的话应该有办法。但是这个父王不肯去,后来他们在父王面前显示各种各样的一些神变,这样的神变使父王最后去见佛,见佛以后得到成就。
其实这个来源是什么呢?实际上是有一个妙庄严王,当时持有一些邪见。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佛经当中也讲过,以前四位比丘他们同时修行,修行的过程当中,如果四个人修行没有人发现,后来有一个人说我来承侍你们,然后你们开始修行。结果三个修行的人已经证果了,然后刚才发心的那个人因为为他们发心没有证果。他们三个就开始发愿,想办法下一世准备度这个发心的人。其实刚才发心的人变成有邪见的那个国王,然后三个证果的人,显现上分别变成了国王的两个儿子,还有他的妻子。通过他们发愿,后来这一世当中已经度脱了他,也有这样的故事。
南无宝王佛。
在《佛说佛名经》当中有。
南无娑罗树王佛。
娑罗树王佛,前面的妙庄严佛也授记过,《妙法莲华经》当中也提及过。
南无上威德宝王佛。南无光明王佛。
光明王佛以前我们讲过,《宝积经》当中有,目犍连去观察释迦牟尼佛光的时候,去了西方的一个光明刹土,这里面佛的庄严身相,阿罗汉也特别高大,然后他在一个钵旁边的时候,阿罗汉说这个小虫是从哪里来的?那个刹土的佛叫做光明王佛。
南无百亿定光佛。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当中说过这个佛,释迦牟尼佛和婆罗门女曾经共同发愿,当时也是授记九十一劫以后成佛,佛名为释迦牟尼佛。所以这个百亿定光佛,定光,就是不变光,定也有坚定或者不动的意思。
南无光远佛。
从光远佛一直到后面的南无无量寿佛,这个之间在《无量寿经》当中基本上每一个佛的佛号都已经有了,你们方便的时候也可以对一下。因为有的佛的名号在不同的经典当中都会出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无量寿经》前面开卷品开始一直到后面的一段就是这些佛的名号,我们以前也学过,很多佛名比较熟悉,有些我们曾经解释过,有些也没有解释,因为有些佛名也不是很好解释。
但不管怎么样,其实佛教的历史当中有这些记载,这样非常好。现在世间的历史当中,包括家里的上面的祖祖辈辈,到一定的时候世间的很多的名称可能会消失的。但是佛的话是不同的,确实在人类历史上佛是非常有贡献的,就像世间的一个英雄或者世间的一个名人,有贡献的这些人的名称永远也不会磨灭一样的,也是有这样的因缘。
还有现在人类历史记载的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有些是超越历史的,可以说是超前的历史,人类发展史只不过是达尔文等个别人暂时定下来的一种说法,其实各个宗教、各个哲学领域认为,实际上人类的历史也好,整个世界的历史也好,不一定完全是现在我们大家认为的这样的一种历史。
所以过去的人类也好,过去的整个世界也好了,过去的世界的庄严,有时候我们用现在的目光和现在的智慧来看待的话,这个是不够丰富的。如果特别了解人类古文明的历史的话,那你可能会发现现在人们共同认为的这个历史只不过是现在人这样认为的。个别的一些名人,个别的一些学者他们统治的思想,只是暂时的一些人们共同的思想而已,所以我们有必要应该放下自我的主张和见解,然后真正的人类历史也好,世界历史也好,还有很多比较超越我们思维和规则的这些历史去看的话,应该是很有意思的。
我们可以探索古埃及的文化,或者古希腊的文化,包括古印度和东方的这些文化,你应该会明白我们现在虽然大多数人是这样认为的,但是这样的想法也许不一定对。
比如我们现在每个地方基本上有照明灯,现在是这样的世界,这个世界当中的定位也许可能再过几百年、几千年以后,这个生活要描写出来的话,很多人都不一定相信。
我三十多年前来到喇荣,那个时候喇荣电也没有、路也没有,我们那个时候的生活方式完全是自己到山上去捡一些木柴、牛粪背回来,然后自己开始挖一些土坯,相当于是原始人一样的,像云南元谋人那个时期人一样的。但是现在我们对这些年轻的和尚或者年轻的人一讲,我们在二、三十年前在这个地方是这样生活过的,他们说“呵呵,不可能,你不要给我讲故事”。
真的我们现在没有经过一百年,我有时跟年轻的喇嘛讲当时我们怎么吃的,晚上怎么看书的,我们白天是怎么为了每一瓶煤油和一包面,走路到二十多公里的县城去,然后回来的时候路上遇到狗等这样那样的,他们认为我在编故事。
其实这个很近很近的,不到五十年,这样的话,人类的世界观很容易变化,当然变化的时候,我们眼睛看到的或者心里想到的是非常非常有限的,他的涉及面非常的狭窄,这样的话我们会有很多的想法、会有很多概念的模糊,这是非常值得的。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我们说的全部是正确的,不是这个意思,应该在人类史上哪里有真理的话都要接受。
就像我们以前讲过的,我不站在佛陀的立场上,也不站在淡黄派等其他宗派的立场,只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来接受真理,这个很重要的。所以这些佛的名号,可能有些人也会觉得怎么样祈祷,怎么样让自己跟佛联系起来,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智慧来慢慢去增加自己的认知。
刚才讲到的是南无光远佛,这里面的佛号大多都是《佛说佛名经》当中有的,还有其他的经里面也有。
南无月光佛。
月光佛在《过去庄严佛千佛名经》当中有。
南无旃檀香佛。
旃檀香佛在《佛说佛名经》当中有。
南无善山王佛。南无须弥天冠佛。南无须弥等曜佛。南无月色佛。南无正念佛。南无离垢佛。南无无着佛。南无龙天佛。南无不动地佛。
这些佛在《佛说佛名经》当中也有。
南无妙花佛。
在《大宝积经》当中有,妙花佛当时成佛的时候,有一个转轮王,这个转轮王有一千个儿子,后来也有两个化身的太子,这样的话他有一千零二个孩子,这个时候两个化身的孩子在妙花佛面前出家,后来转轮王他自己知道了他的两个化生的儿子在那里出家,他自己对轮回也是产生极大的出离心,然后他带着九百九十九个儿子,还有八万四千个妃子,全部一起到那里去出家了,他把他的王位交给大儿子,全部交给他了。
那个大儿子有点孤独,因为全部都出家了,只有他一个人当王位,他到处去寻访,因为转轮王到处去寻访,看到世界人们的所作所为没有什么可靠的,然后他就生起了极大的出离心,他说了好几个偈颂,有一个偈颂记得说的是:“我父及亲属,悉皆已出家,无量亿众生,为法亦出家。”(《大宝积经》)他说我的父亲也好,这些亲眷、眷属、兄弟姐妹全部都已经出家了,还有无量亿的特别特别多的众生为了法也已经出家了。现在我也要出家,他要怎么出家呢?他说:“若发心出家,离诸欲火者,应速随我法,离难甚难得。”(《大宝积经》)如果要想远离贪欲火的人,你们赶快跟我一起出家,这个出家的机会很难得,结果全国上下所有的人全部都出家了。
现在很多人说全部出家了怎么样供养呢?怎么样生活呢?之后依靠全国人出家的福德力,整个大地上长出自然庄稼,然后树上赐予自然叶,还有很多天人也是供养各种饮食经常承侍。
当然这个是一个佛经里面原原本本的故事,我并不是让大家都要出家。我觉得出家应该要注意,不要着急,有些上师也好,有些活佛也好,堪布也好,大家对别人不负责任,“啊!你出家就出家,剃度就剃度”,其实出家人的生活并不是那么简单。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出家一方面很多人是一时冲动,他的出离心不够。就像刚才那些国王,他们真的有出离心,有了出离心的话他以后还是比较容易,得果也比较容易。
所以我想很多出家人,第一个是出离心不够,要么他感情上受到挫折,要么在社会上特别难熬,找不到工作,这样去出家的话,那这种形式很不好的,在出家的群体当中也是害群之马,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他在社会上混不下去了,然后他的人格特别不好,或者他感情已经受到挫折,这样的话这种人我觉得最好不要出家。找不到工作,特别懒惰,家里不和的,这种人出家,那在出家群体当中也是一个很大的隐患,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出了家以后,因为对家里的父母、孩子这些人不管的话也不行,可能不像藏地,如果是藏地的话一个人出家,他有好几个兄弟姐妹,这些兄弟姐妹没有的话,可能包括没有任何关系的这些老百姓、村里面的人也是会帮助你的父母。
但是现在大城市里面的话,即便是你亲生子女都是不会管的。你看现在日本等很多大城市里面,那些老人已经死了好几个月,最后周围臭得不得了,最后才知道原来他们的老人死在家里,没有人打电话,没有人管。在这种情况下,毕竟是你的父亲、你的亲人,如果你没有去管的话,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人管他的,那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还有出了家以后到底能不能一直终生持戒,终生是出家身份,因为出家人如果有个特别好的环境,有个很好的寺庙,也许你的戒律各方面会善始善终,但是现在好像很多地方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不是那么的乐观。比如汉地也好,很多地方出家以后,有年龄的限制,有文化的限制,有身份的限制,还有一些宗派的限制,甚至有些可能你的人格不好,你的各方面等等,最后你在那个地方待着,确实这里也不行,那里也不行等等有这样的。
我今天讲的这个公案可能跟刚才讲的内容不一定完全相应,但是我也是发自内心的,以前刚开始的时候我也经常劝大家出家就出家,出家一天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这个从功德的角度来讲,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就像那天讲《赞僧功德经》也是,如果只是出家的话有那么多的功德,如果制造违缘的话有那么大的过失,这一点我也会明白的。但是功德是功德,现在的现实问题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大家很冲动的,也不想自己家里的事情,也不想自己将来的出路,只是暂时有一个这么好的因缘的话,“啊,你给我剃个头”。我在路上的时候,有些人把头放在前面的路上,然后把剪刀放到这边(众笑)。剃个头倒是简单,因为剃个头最多五分钟、十分钟就可以了,但是剃发容易持戒难。所以以后长期这样下去的话,你们自己也要考虑好。尤其是作为出家人,我觉得至少人品是不成问题的,这样出家的话对弘法利生是有利的。如果连自己的人品也不好,然后自己的行为也疯疯癫癫的话,那种人出家真的是对佛教有很大危害。
你以前是一个在家人的时候你是疯疯癫癫也好,你是很怎么样的话,别人都看不出什么,你可能这个人精神有问题的,这个人是很可怜啊。但是你穿着袈裟,然后疯疯癫癫的话,大家都说你看这个出家人,这个释迦牟尼佛的后随者,这个是什么什么,这个光头……,这样的话你原来是在家身份的时候,对佛教虽然没有什么贡献,但没有什么危害,但现在因为你的精神原因、你的行为原因、你的穿着原因,有各种各样的。所以也不要认为出家了什么都没有什么问题,其实出家的责任也很重。
昨天我跟一些在家的老师讲,我说你们作为老师,对于老师的要求,不说内在的智慧,外在的形象,作为一个老师天天染头发,然后打扮的特别特别的像魔鬼式的话,那可能不像一个老师。然后你的穿着也是穿破烂的衣服,穿成这样、那样的话,可能作为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恐怕不符合。
包括我们出家,我说我不管怎么样,到哪里去的时候只能穿一个红色的,黑色的不能穿,花色的也不能穿,白色色的也不能穿,因为是我的身份选择的。那同样的道理,现在很多人想出家还是很好的,这样认为的,出家一方面是很好的,但一方面出家人可能不那么简单。
这个地方我要也跟大家讲,现在也不要着急马上出家,好像出了家以后真的成佛了一样,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很多人可能出了家以后有更多的一些压力,还有一些更多的不方便。尤其是像你们的话都要考虑,我并不是阻碍大家,你到哪个地方出家的话我也挡不了,也没有什么,我也没有必要挡,但是出家不是大家认为的那样。
我看到很多人出家不是出离心的出家,好像对这个社会很害怕,确实像有些电影里面演的一样,现在真实也是这样,因为对整个社会很恐怖,认为出了家以后会好的,但是出家人是不是这些社会当中来的人呢?我看有些时候出家人只不过换个衣服而已,贪嗔痴什么都有。如果修的好一点可能会好一点,修得不好的话也差不多,因为受个戒只是一天的时间,除此之外你没有很好的闻思修行,没有很好的调伏自己的相续的话,也是这个人,只不过形象上稍微变了一下而已。
所以我想在佛教当中出家的功德倒是很大,但是大家也应该要注意,从未来长远的方面考虑。当然我们这里出家有出家的要求,大家都按照这个要求,这是僧众规定的,我也是已经在好几年前跟大家共同商量以后制定的,想破坏这个规则也是没办法的。
尤其是现在学院这边越来越严格,以后大家也没有必要非要在这样的地方。现在我们这里所有的空间都已经不但是满了,而且是溢出来了,他们每天都想尽各种办法来减少,这样也会好一点,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种承载的极限。
但是你如果真的想出家也好,在这个世界上哪里都有,但是都比较难。作为一个出家人真正闻思修行、清净戒律来度过的话,这是最好的。以前我们喇荣有一群这样的出家人,确实几十年有过这样的机缘,以后的话依靠以前的这种福报、积累的这种资粮可以随缘。
所以每一个人也有自己一生当中的福德、福份,虽然没有像过去佛有特别伟大的断证功德,但至少也是得到人身之后,自己有过闻思修行的机会,也有过出家受戒的这种机会,以后每个人自己的因缘没有必要强迫的。“哦,我的年龄超了,我非要什么什么”,然后现在这里是不能这样,非要这样的话也没有必要,应该随着因缘来追求自己的理想。
南无琉璃妙花佛。南无琉璃金色佛。南无金藏佛。南无炎光佛。南无炎根佛。
炎光佛、炎根佛,炎是燃烧的意思,炎光或者炎根,这两个佛在藏文当中,敦煌本里面出现过一次,这个版本里面下面也出现过两次,藏文当中只出现过一次。有时他们可能在最后做的过程当中,出现两次觉得是重复的,就用一个,或者出现两次觉得是合理的,其实这个都还是要观察。
南无地种佛。南无月像佛。南无日音佛。南无解脱华佛。南无庄严光明佛。南无海觉神通佛。
海觉神通佛,“觉”字也有智慧的意思。
南无水光佛。南无大音佛。南无大香佛。南无离虚垢佛。南无舍厌意佛。
舍厌意佛,没有厌离心,很坚强的。不像有些发心人员,遇到一点点事情,“我现在不干了,太累了。”
南无宝炎佛。南无妙顶佛。南无勇立佛。南无功德持慧佛。南无弊日月光佛。
弊日月光佛,可能光明很强大的。
南无日月琉璃光佛。南无无上琉璃光佛。南无最上首佛。南无菩提华佛。
我刚才讲了,一个是《佛说佛名经》当中有,菩提流支翻译的《佛名经》当中好像有一千一百九十三尊佛的名号,有十二卷,也有其他不同的译本。所以有时我们有时间的话最好看一看这些佛名,自己念一念,在自己的相续当中种下善根,也是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就像《华严经》当中也讲过:“宁受无量苦,得闻佛音声。不受一切乐,而不闻佛名。”我宁可受无量的苦,能得到佛的名号,不愿意感受世间的一切快乐,而得不到佛号。
现在有些边鄙地方的一些有福报的人,虽然世间的各种各样的享受都会有,但是可能一辈子连一个佛号都听不到。我有时去一些连鄙地方,特别特别地想,这里如果有人念个佛号,或者看到一个露天的佛尊,哪怕人们看一下,在他的眼根、阿赖耶上种下种子。因为我们的五根最后归根结底在阿赖耶上,如果在阿赖耶上种下种子的话,那生生世世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的。
所以我们今生当中遇到这么多佛的名号的话,这并不是无缘无故的,那天也说我们曾经闻到佛音的话,那也是曾经供养无量佛的结果。虽然有些佛的具体的历史,他们的本生传我们不是特别的清楚,但不知道也没事,我们对这些佛以虔诚的信心来恭敬,或者大家经常念佛号的话,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好,今天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