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大解脱经》第3课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央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而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锕灿吐协么多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坚坚拉香擦洛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内钦热卧贼诶央堪色 自大圣境五台山
将华特吉辛拉耶拉门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恭杰多巴颇瓦辛吉洛 证悟意传求加持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念诵《圣大解脱经》传承】
今天我们继续讲《圣大解脱经》,《圣大解脱经》确实功德很大,为什么这样讲呢?我想是历史的原因,或者可能是因为在这方面没有人宣说,以种种因缘,现在很多人包括佛教徒对这部经了解得不深。所以通过这次的解说,希望以后许多人真正明白《圣大解脱经》具有不可思议的这些功德。不仅是要了解它的殊胜功德,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日常生活当中,也尽量地用上《圣大解脱经》。
尤其是在我们遇到一些自己的亲朋好友死亡的这种情况时,有些人不知道要对这个人做一些善事,不知道通过什么样的行为对他是完全有利的,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建议按照藏地的传统,或者汉地以前也有这样的传统,应该在四十九天内,每天给他诵一遍《圣大解脱经》。
这一点我也觉得,我们在座的各位,以后离开的时候,也有人给你诵《圣大解脱经》,或者《三十五佛忏悔文》、《普贤行愿品》,这是非常好的。《圣大解脱经》虽然内容比较多一点,但是非常有必要给亡者每天诵一遍,一直到其四十九天,自己要发这个愿,下这个决心。
我们虽然有助念仪轨、往生仪轨,汉地也会念《心经》、《地藏经》,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亡人要么集体念诵,要么个人念诵,如果找不到集体的话你个人念。比如你的父母、你的兄弟姐妹或者你最好的朋友死了,那对他怎样思念和祝福,也许他不一定能得到。现在我们习惯性地烧纸钱,也有这样的一些行为,但这到底对亡人有没有利益?很难说。
用《圣大解脱经》来超度的话,不管你是什么身份的人,在家人、出家人都可以,一心一意地念诵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四十九天没办法,那第一个七天,第二个七天,第三个七天都可以念诵,实在没有时间的话,就在第一个七天当中,每天诵一遍《圣大解脱经》,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方面,藏地也是用《圣大解脱经》做转经轮,我不知道以前说过没有,我这个转经轮已经用了二十多年,它以前我们寺院的帝查活佛的,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德,帝查活佛在1986年的时候给学院传过《大藏经》的传承,后来在寺院里面也传过两次《大藏经》,每次传授都需要四到六个月的时间,但是每天都特别特别的精进,包括政策还没有开放的时候,他的修行一直没有放弃过。 这个转经轮,据说是在我们炉霍县城附近叫支塔沟的地方,他在那里白天和喇嘛去农村干活,每到晚上都用这个转经轮,后来帝查活佛圆寂后,我想办法得到了这个转经轮。他圆寂已经二十三年了,我得到的时候是在他圆寂两年左右,因为我以前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我去拜见帝查活佛,看到他经常用这个转经轮。那时政策稍微有点开放,大概在1980年,后来我就看上了这个转经轮,可能在课堂上用的话,没有这么长的时间,以前自己在家里有时间的时候经常转这个转经轮。
慈诚罗珠堪布有一次跟我说:“你现在像个老年人一样。”我说:“拿这个转经轮,难道真的是老年人吗?”按照藏地的传统,《圣大解脱经》的转经轮,老年人用得比较多一点,他当时也这么认为。那个时候我比较年轻,是在二十年前。现在我用的话,可能更适合,这个转经轮在课堂上已经用了十多年了,大家可能也记得。
我这个转经轮上面还有一个观音心咒的小转经轮,自己也是一生当中,相当一部分的时间也尽量地用转经轮。我也想有时间念诵、祈祷《圣大解脱经》里面讲到的诸佛菩萨,至少死亡后不用堕三恶趣,这方面自己是有把握的。
所以我希望以后我们可能会做《圣大解脱经》的转经轮,但现在没有必要到处做这个做那个,该做的时候会给大家提供,不然的话现在有很多这个那个需要做的。现在有些人做转经轮、供斋等各种情况,最后自己也去宣传,同时很多人会有各种各样的议论,这样的话没必要。以后我们会做精致版的,可能没有那么大。
《圣大解脱经》在以前的版本,全是木刻板,这样的比较多,以后要用的话我们也可以给大家提供。现在用的藏文版和汉文版,有时候要做一些比较细致的校对,当然藏文不需要校对,像我前天说的,前译的译著风格非常非常的严格。整个《大藏经》的翻译,在人类历史上,尤其是藏地前译派的翻译风格最严格,这在后人看来也非常清楚。藏文本不需要改任何字,但是汉文本需要对照藏文本和敦煌本,有些地方需要补的话,也可以再想办法。
前面已经讲到了三万六千菩萨的功德和境界,今天继续讲这些菩萨的功德。这些菩萨的功德是什么样呢?
无碍智慧。善知众生。往来所趣。
无碍智慧。这些菩萨们完全知道用无碍的智慧,我们的智慧是有阻碍的,知道这个不知道那个,但是菩萨具有无有任何障碍的智慧。
菩萨们善巧了知众生的相续,众生的前世后世包括他现在所感受的痛苦和快乐等等一切的一切。还知道这些众生在轮回当中来来往往的情况,有些众生是从地狱直接转生饿鬼,然后转旁生,然后来到了人间;有些众生从天界当中来到人间,人间的这些众生将来有些堕三恶道的,有些去三善趣,有些可能获得涅槃等等,所以菩萨完全了知我们众生的整个生死过程,可是我们凡夫人确实不知道这些。
比如我们今天在课堂上的这些人,我们都不知道以前是从哪里来的,以后到什么地方去,再加上这个人的习气、爱好,所有的一切的一切我们都不知道。所以今天痛苦的时候,抱怨为什么这么苦,今天快乐的时候,为什么今天这么快乐,包括短暂时间当中的苦乐情绪我们完全不知道原因,而菩萨是现量了知的。非菩萨的一些智者不是现量了知,而是比量了知。我们知道这个人的情绪很糟糕,要么即生得了什么病,要么前世遗留了什么习气在他身上。这个人弘法利生的事业很广大……像这样以比量得知这个众生前世今生的整个过程,而菩萨完全知道众生轮回流转的情况。
具诸三昧。近无等等。
因为这些菩萨具足三摩定,禅定。近无等等,即跟佛陀的三摩定基本上是相同的。《维摩诘经》当中也说:“近无等等,得佛自在智慧。”菩萨的等持,几乎等同于佛的自在智慧。
久种善根。得佛自在智慧。
这些菩萨不是短暂的种善根,不是一生一世,也不像声闻缘觉一样,七个劫或者一百个劫,不是这样的,应该是好多阿僧祇劫,无数劫当中种善根,因为菩萨的无碍智慧,确实不是短短的时间积累的。
比如说某个菩萨,他对整个善法的了知,或者积累善法方面,用了很多
世去积累。我们有时候遇到一些菩萨,平常也说:他就是菩萨、他就是佛,那我们怎么会比得上呢?我这样的具有一切束缚凡夫众生,相续业力深重,跟菩萨是没得比的,所以根本没办法相比的。
他基本上得到了佛的自在智慧,对一切万法通晓无碍,菩萨会具足这些功德。
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
那佛陀的这些功德或者智慧到底是什么样呢?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平时讲到的佛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其实这是很多的大乘经论都讲的比较多。包括弥勒五论,还有《智者入门》等等,这些里面都讲得比较多。
有一个汉地翻译的叫做《大乘义章》,里面引用了很多,包括《楞枷经》、《涅槃经》、《大智度论》当中所讲的一些佛的功德。其中按照《大智度论》的意思来讲,以十力为例子,与平时在《入中论》里面学到的十力稍微有一点差别,什么样呢?十力,有一个叫做坚固力,他的智慧很坚固的;然后大慈力、大悲力、精进力、禅定力、智慧力、不厌力——无厌烦之力,然后无生忍力—得到无生法忍,还有解脱力和无碍智之力,有这十个力,这是《大智度论》里面讲的十种力。
还有四无畏,平时断证功德方面讲四无畏,但是按照《大智度论》来讲,闻持无畏,就是听闻受持没有畏惧;解脱无畏,断除障碍解脱方面没有任何的畏惧;处众无畏,处在大众当中不害怕。讲考、背考的时候不会发抖,有些人手里拿着法本的时候一直这样抖,但得到四无畏的人不可能这样;答难无畏,
回答难题不会有畏惧。有些人不敢接受别人的提问,有些人一提问就生气了,“你们是不是刁难我,你们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其实如果能回答的话最好不要生气吧,当然提问当中有些也有一些刁难的,这个应该也能看得出来。
有些经论当中讲,不应该回答的有几种,有一种是明知故问的,没有必要给他回答,有一种他没有什么疑问但是装着有疑问。有些故意想刁难你,所以有些问题你可以不回答,或者反问、诘问,这样也稍微好一点。当然有些确实有疑惑的,那应该回答。
当然一般人都比较紧张吧,有时候我也是,不回答也不行,要回答的话看这个人到底给我提出什么问题。因为讲一堂课比较容易,提前可以准备,懂的地方讲,不懂的地方可以绕过去或者跳过去。但是别人提问题的时候,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没有给他回答的话,大家都知道这个人要么不敢回答,要么不会回答,要么不想回答,他会看出来。所以问问题也是一种挑战,但是确实通过提问可以打开智慧,一个人的问题也代表了很多人的问题,这也是很重要的。
以前我们课后经常安排时间提问,但是这几年提问也没有,讲考也没有。今年的疫情下,我们的提问和讲考因为疫情的原因现在没有,以后再看吧。疫情好了没有?还没有好是吧?国内差不多是什么意思?有人回答:没有本地的,都是境外输入。真的啊?哦!那太棒了!好嘛!
这是讲四无畏,不用害怕,哈哈哈哈。
十八不共法,《大乘义章》讲得不是很好懂。按照《大乘经庄严论》,以前也讲过,行为所摄的有六种,证悟所摄的六种,智慧所摄的三种,事业所摄的三种,对应身口意来讲有十八种与声闻缘觉不共的佛的特点。当然对菩萨而言,这里面讲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也有部分相应的功德。
通达善趣门。关闭诸恶道。
菩萨会打开善趣的门,让无数众生进入解脱之门,或是三善趣门当中。然后他关闭三恶趣的门,这个最主要原因有行持善法和行持恶法的差别。
现在很多人认为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善,自己不想做的就是恶,有善恶的差别,很多人表面上看起来自己认为是懂,但实际上自己也不懂,这样也是比较可怜的。其实善和恶不是你想善就善,你想恶就恶。
像龙猛菩萨早就讲过,我以前也引用过《中观宝鬘论》的教证:“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意思就是说凡是贪嗔痴以及贪嗔痴所引发的业全部都是不善业。我们不管什么什么事情,有些是贪嗔痴,有些是贪嗔痴所引发的,贪嗔痴引发的不一定是贪嗔痴。比如你贪心引发的一些行为,还有嗔心、痴心引发的。所以现在很多人所谓的痴心是一种盲目、不知取舍的愚者的行为。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贪嗔痴,这是一个很可悲的事情。
对于不懂佛教因果取舍的,像有些从来没有学过佛的人,我觉得情有可原,可以理解的,但是已经学佛很长时间,已经皈依了很长时间的人,还不懂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恶的话,这是比较可怕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要懂得善和恶的差别。
等视众生。如视一子。
平等的将所有众生看成跟自己的独生子没有什么差别。如果你对众生特别慈爱,那众生对你也是很好的。你对众生像父亲对孩子一样的话,那众生对你也是敬之如父。
《诸法集要经》中云:“常乐行慈忍,不害诸有情,得一切众生,敬之如其父。”如果我们长期安忍,长期慈悲,慈悲还可以,但是安忍的时候,尤其是面对众生的一些邪行,这个是很难的;得到的是什么呢?得到的是一切众生对你像自己的父、君一样恭敬,说明我们对众生像独生子一样的一视同仁,一直这亲爱护。
可是真正的行为当中,我们虽然发了菩提心,但是有时候没有一点的差距,全是像自己的亲人一样来维护、爱护的话,也不是那么容易,但按照大乘经典的观点也应该要这样做。
而生五道。示现其身。
菩萨会特意转生到六趣或者五趣当中,即天和阿修罗算为一趣,总共有五道轮回。五道轮回当中菩萨依靠愿力,在每个众生面前示现的身相都不同,他会顺应或者相应众生的身相而出现。菩萨在地狱里面有地狱众生的形象出现,饿鬼里面有饿鬼的形象,旁生当中有旁生的形象,人类当中有人的形象,在国王当中有与国王相应的人相,或者屠夫当中以屠夫的形象来度化众生。
欲度众生。作大医王。
菩萨因为他想度化无量的众生,而且做大的医王,他将来成佛时会成为
大医王,还没有变成佛的时候,其实菩萨也是了不起的大医王。
处于生死。善疗众病。
他经常处在生死轮回的淤泥当中,但是不会被烦恼所染污,经常善巧地治疗众生心理和身体的各种疾病。菩萨在人世间当中会示现各种各样的形象,有些是医生、护士的形象,有些可能是以一般世间人的方法来治疗心理的疾病。
现在的时代当中心理疾病是非常严重的,以前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世界有十亿多人精神不健康,以全世界人口七十亿人口来计算,七个人中有一个人精神不是很健康。还有每四十秒当中有一个人自杀。
现在人类精神上的疾病非常的严重,我们在座的人不能认为肯定不是我,七个人当中有精神疾病的那个人肯定不包括我,不能这样认为。也许我们自己认为自己是很健康的,但是你如果去医院检查,或者去咨询心理医生,在国外看心理医生的人比较多,检查身体方面疾病的人也比较多。因为人是身心组合的,身体不健康可以通过彩照、CT检查出哪里有良性、恶性的肿瘤等等;但是如果心理上有良性、恶性的话,那一般不容易发现,尤其是现在科学方面的仪器根本测不出来心理的状况。
前一段时间我也跟大家讲了,现在有很多抑郁症、自闭症、强迫症等等,还有一种病叫做躁郁症,狂躁的这种,其实这个也是比较可怕的,我想跟大家说一下,我们当中肯定不会有,但是也不好说,我大概讲的话,自己也可以观察自己的相续。
一般心理疾病当中比较严重的,一个是抑郁症,一个是躁郁症。躁郁症,经常莫名其妙的,自己有一种情绪出现,比较好的时候特别积极、阳光,然后心里也特别充满活力;但是如果狂躁症发作的时候,想象力非常丰富,他想象的天马行空,什么都会想象出来,然后做出的行为也会做出许多不可思议的,一般平时根本不会做出来的行为也会做出来。
抑郁和狂躁,在两种状态在不断地切换。因为抑郁基本上是比较内向的,谁都不想接触,或者自己总是想自杀,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义,有这样的一种心态。而狂躁的话与这个不同,他虽然会想到自杀,但更重要的,给周围的人带来很多痛苦。什么样的痛苦呢?认为这个世界特别丑陋,认为跟自己有关系的人特别坏,坏到极点,甚至杀了他都没有什么问题。还有有一些事情本来有些是特别小的区区小事,但是在他的境界当中非常的大,而且不断地扩大这样自己的情绪自己都不知道。
躁郁症,很多人可能自己都认为这个病我不可能有,我的心态、情绪非常正常,往往对自己充满信心,甚至自己做错的、非常多的一些过分的、超越的行为,她当场也是根本发现不了,过后她也没有什么后悔,还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还有心理咨询师治疗。这些治疗方法有些可能是有利的,有些不一定有利。但最重要的,现在很多人认为通过运动、磕大头、念咒语进行治疗。
我们以前也讲过,念不动佛心咒、念莲花生大师心咒,这些很重要。按照莲花生大师的授记,末法时代,有许多莫名其妙、各种各样不知其名的疾病,这些疾病直接伤害众生的情绪,如果念莲师心咒或者自己磕大头,确实也会有非常大的帮助,这是依靠念咒语和其他的外力。还有禅定、禅修,通过禅修来让心静下来,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还有通过无我的智慧、观空性,这也是很好的办法。还有更重要的,祈祷本尊、莲花生大士、护法神,这样自己的相续可能会比较平静。
还有自己对自己不要恐慌,现在很多人本来病得不是很严重,跟以往不同的现在很多的病类,说出来了以后总觉得自己有这处症状,包括我们一些发心人员,包括一些法师,有时候真正有狂躁症倒是不敢说,但是稍微有一点接近的。因为今天这个人特别阳光、特别好,然后明天莫名其妙地给周围的人带来各种各样负面的影响,包括哭也好、闹也好,甚至身边的人怎么样哄都没办法哄。然后有时候不用哄,自己就好了(众笔)。大家都接受不了,都很害怕,怕她又开始发病了,但是大家又不敢说,只是指一下,意思是她又发病了,就这样表示。我觉得男众当中少一点,女众当中也不敢说多,但偶尔有些真的有。这个时候也不用害怕,现在很多人会有这样的。
2007年的时候有一个电视纪录片,叫做躁郁症的秘密生活,获得国际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奖。片中讲述了患躁郁症的过程,社会如何对他歧视,以及他如何面对自己心理的痛苦。
其实人的情绪上有这些烦恼不应该害怕,佛经、论典当中讲了,众生经常需要调整相续当中的烦恼,情绪上要切换,自己要知道自己的错误也好,自己的心态导致的一些问题,慢慢自己调整,调整以后一定会恢复正常的,很多人心理的疾病相当于身体的疾病一样的。
我个人来讲,身体的疾病得的比较多一点,心理的疾病没得过。以前一段时间我得过强直性脊柱炎,然后天天按摩,一位师父,现在在那边工地发心的叫圆胜师,他给我按摩了三四年,每天下午都给我按摩,后来慢慢就好了。
所以身体上的有些疾病是阶段性的,不是很严重的话不会死的。心理的疾病也是一种阶段性的,因为众生的业力是各种各样的,有时候会有心病,但也是阶段性的,不会长期持续的。这个时候自己也要祈祷上师,这是很好的。
尤其是现在,经常听说双重人格或者多重人格,这个是有的。90年代的时候,当时有一个美国人,他身上有二十几个人的性格,有时候是英国人、有时候是其他国家的人,而且这些人的年龄、生活方式,包括肤色、体重完全不相同,他每天不断地切换,今天变成了英国人,明天美国人,后天变成了一个男士或者女士……在全世界很出名,后来写成了小说,拍成了电影、电视,这个是实实在在的案例。
以佛教观点来看,他的身体当中比较适合入不同的中阴众生,他们在还没有结生的时候,在他的身上有各种不同的表演。好像现在藏地也有个别的人,一会变成女性,以女性的方式生活,一会又变成男性,虽然他的身体没有变,但他的心态、声音、爱好、整个状态截然不同。
所以在这个世间,人的心态有时候会有变化的,周围的人不要指指点点,“这个人太坏了!”其实很多人自己也不想自己特别坏,但是因为烦恼的束缚、业力的控制,有时候会阶段性地产生一些烦恼,但是再过一段时间会恢复正常的。所以我们不管是遇到身体生病的人,还是遇到有心病的人,都应该以慈悲心去爱护,尽量地理解他们,到一定的时候每个人自己也会找到最正确的路。
应病与药。令得服行。永离生死。
佛和菩萨确实知道众生的心态,他们身体各种各样的疾病,而且会给他们相应的药,对症下药。这里说应病与药。令得服行。永离生死。这些菩萨针对不同众生会对症下药,然后这些众生服用以后,所有暂时的身体和心理的苦恼会慢慢解除,最后永远离开生老死病的波涛,汹涌澎湃的轮回苦海。
其有闻者。无不解脱。
这些菩萨的名号,包括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他们的名称、圣号,谁听到无有不解脱的,都会得到解脱。
我们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观音菩萨的名号、大势至菩萨的名号,表面上看起来意义不大,和听到世间名人的名字一样,听到爱因斯坦的名称可能和文殊菩萨的名称是一样的。但爱因斯坦虽然是一个科学家,他对人类社会来讲有一定的贡献,但是他不一定在多生累劫当中积累资粮,对众生如此有利。而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确实从长远来看,我们听到这些名号后可以在自相续中种下不共的善根,所以闻佛名号有许多功德。
当然唯有佛教徒明白因果关系,其他世间上的人要眼见为实,只有眼睛看到的才能承认,如果看不到的他不一定承认,但实际上这种逻辑是靠不住的。因为我们肉眼能看到的、耳朵能听到的,在整个万事万物当中,非常的鲜少,包括天文、地理、时间、空间,这些根本没办法的,更何况是心灵的无始以来轮回的流转过程,将来一直不断地去漂泊的状况,所以我们应该用非常细致的智慧去判断、分析。
具足如是无量功德。
所以这些菩萨要具足如是如是无量无边的功德。
昔曾供养过去无量诸佛。
“昔”字,没有也可以,现在很多小说里经常说“昔曾”,但原文当中是“曾供养”,曾应该就可以,这些菩萨曾经供养过去无量无边的佛陀。
明见佛性,知如来常。
按照《宝性论》里讲的,自己的佛性已经明见了,明心见性了,同时了知如来藏在每个人相续中,从凡夫位一直到成佛之间都是如如不动的,以前怎么样,后来也怎么样存在。
常说众生等。尽有佛性。
“等”,也不用,我这里不是随便改的,都是按照敦煌版和藏文版对照的,这样对照以后,以后会弄出最可靠的一个版本。经常给众生宣说自己具足如来藏的道理,宣说每一个众生具有佛性如来藏的道理。
像《大般涅槃经》也讲:“佛性不可思议。佛法僧宝亦不可思议。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而不能知。亦是不可思议。”讲了几种不可思议,相续当中有佛性,确实凡夫人没办法想象。佛、法、僧宝也不可思议,还有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也是不可思议的。这些道理佛陀在《大般涅槃经》最后讲得非常清楚。
我们学过了部分《宝性论》,以后如果没有死的话,以前发愿过的经典一定会讲完的,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包括《宝性论》、《楞严经》、《论语》,《入中论》还没开始讲。
这以上讲了这些菩萨的功德,下面具体是哪些菩萨呢?
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首先是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的功德在《八大菩萨传》当中也说了,文殊菩萨最主要的功德是他让三世诸佛发心,包括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
以前《心地观经》当中说:“文殊师利大圣尊,三世诸佛以为母,十方如来初发心,皆是文殊教化力。” 文殊师利菩萨是三世诸佛的母亲,因为文殊菩萨引导这些诸佛发心。十方如来最初发心是依靠文殊菩萨的教化力,所以文殊菩萨摩诃萨的功德和力量确实是不可思议的。
大家都知道文殊菩萨所在的地方是五台山,四大名山在佛经里面有授记的,我觉得五台山是最重要的,当然其他的也有不同的介绍,包括地藏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都有不同的历史,但是在佛经里面有记载的主要是五台山。
以前我们去五台山的时候,经常引用《华严经》的一个教证:“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后来有一个《支那佛教史》,里面引用了《华严经》的这个教证,有一个藏族人把它翻译成藏文。我也在《五台山志》中引用了。
文殊菩萨的功德确实非常大,以后有机缘还要去五台山。2017年的时候,我圆满了30年教学,想在清凉山那里念《普贤行愿品》,结果有个老和尚不让我念完。后来看这个缘起可能很好,以后还要去。因为我本来想好好回向,以后好好的修行,但后来还继续讲法,可能这种缘起后来还能延续下去,所以有时间也该去看看那些老和尚们怎么样了。
定光菩萨摩诃萨。
后面的这些摩诃萨,藏文版和敦煌版当中都没有,只有文殊菩萨前面有摩诃萨,其他只是讲菩萨,《维摩诘经》当中也都是讲菩萨,没有“摩诃萨”。这十几个菩萨中,有九位菩萨在《维摩诘经》当中出现过。
首先是定光菩萨,有些菩萨不太认识,可能下面有很多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不太认识,还有很多菩萨也不太认识,所以到时候讲的时候,只有念他们的名号。但是我觉得,比如定光菩萨、龙树菩萨,这些佛的名称、菩萨的名称、声闻阿罗汉的名称、非常著名的高僧大德的名称,以后很有必要做佛教诸佛菩萨名号的词典,上面可以有英文、藏文、汉文的。因为有时候需要找的时候,很难找到一个真正的他的名称对照。比较出名的舍利子、阿难、目犍连、富楼那,这些都知道的,但不那么出名的诸佛菩萨的名号,可能也要做出来。这样以后懂藏文的、懂汉文的,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包括英文的有些名称,要么是从梵文中翻译的,要么从藏文中翻译的,但是也可以从他的意思中翻译。所以现在一方面要做的是词典,词典还是很重要的,作为佛教徒,有必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觉姆那边正在做五部大论的词典,比如中观的词典,但是她们只做藏语的。我们很有必要做藏语和汉语的,要做的话可能工程量比较大,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现在做密宗词典的编辑室,我今天看了一下他们做的,好多地方现在好像还不行,比如解脱之见、空性之见,放上一段长长的句子,这不叫词典,划分的时候,词句没有划分得很好,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只能这么找。其实我们去年就开始了,但是中间有疫情和各种的原因,暂时停下来了。
以后我们要做的几件事情,一个是已经翻译出为的论典和经典里面可以找出词,还有以前的大德们的教言,我今天跟大家一起讲,单独给他们开会的时间没有,有一些发心人员只有一个开头,没有结尾,这样也不好。
我们还要做什么呢?现在《大藏经》当中,比如密集金刚或者事续、行续里面,汉文大藏经当中有,藏文大藏经中有,这个要对照,对照的过程当中里面的词,现在要找出来,找的时候不要用长长的句子,要么它的名词找出来、要么形容词找出来、要么动词找出来、包括有些副词。我们学语文的时候,不是学了虚词和实词的差别?这些我是到了甘孜才学的,关于实词和虚词方面,我的笔记本好像还有。我看到“解脱之见”,中间的“之”是虚词。所以你一定要会切断,先把名词的部分拿出来,动词的部分拿出来,之后再写怎么把它们组合。其实字典有不同的类别,有些是语文字典、有些是百科字典、还有一些是专科字典。如果我们用的是密宗的专科字典,以后要用的时候一定要用它的按逻辑和规则来,如果你不懂规则,光是把所有的词句放一起,那字典的质量肯定是不好的。
其实一个文化要存在,一方面是词典,词典学很重要。还有一方面,现在来讲,网络上的传播这个也很重要。有些发心人员刚开始学藏文字母,这个离编词典的距离还是有点远,把“嘎”切掉,还是把“咔”切掉?(众笑)我们这里有些人连藏文字母都不懂,还要参与编词典,哈哈哈哈,发心还是可以的。
词典学,在国际上是很深奥的一种知识,这个知识的基本道理不懂的话,编词典不容易,所以以后各方面都要去研究。现在大藏经当中很容易搜索,我们看到大藏经里,藏文当中叫续部,汉文当中叫《大灌顶经》或者《金刚顶经》,其实这些经全部是续。汉文、藏文两个对照的话,那能找出一部分,然后自己在电脑上处理。现在跟以往不同的,应该是很容易的。所懂双语的、懂几种语言的人,参与是很好的,但参与的话,一定要做一点事情。不然光挂名,我们称作名誉会长或者是顾问,顾问太多了也没有用,顾得上就问,顾不上就不问。
龙树菩萨 。
中观宗的龙树菩萨,是净土宗第一祖。以前学中观的时候,我们先学习龙猛菩萨的授记,在《入楞伽经》当中有,我查过了,最早应该是南北朝的菩提流支所翻译的《入楞伽经》中有龙猛菩萨的教证:“于南大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我法,大乘无上法,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首先讲南方的国土当中有一个具德的比丘,名字叫做龙树菩萨,他能破有无的见。龙猛菩萨的授记是南北朝时候的菩提流支翻译的,菩提流支是南北朝时候的,不是唐朝的。唐朝的菩提流支翻译了《华严经》、《宝积经》,南北朝的菩提流支翻译的《宝性论》,他是比较早的,离现在有1500多年左右。
昙鸾大师当时在五台山出家,后来他作了《大集经》的注释,当时他生了非常严重的病,想获得长寿,最后依止了一个道教的师父,自己认为获得了长生不老。有一次遇到了菩提流支,在他面前炫耀“我们道教有长生不老的法,你们有没有?”菩提流支把《观经》和《往生论》交给他说:你只是暂时的长生,实际上真正的长生不老只有佛教当中有,菩提流支给他讲了一些净土法门。后来昙鸾大师被吸引住了,开始造《往生论》的注释,开始弘扬《观经》。后来在他的境现当中见到了一个印度的僧人,这个僧人说我是龙猛菩萨,你将来会往生极乐世界。后来昙鸾大师往生的时候也是出现各种各样的瑞相,确实是往生极乐世界了。后来皇帝给他立了碑,在汉地着重弘扬《观经》和《往生论》的注释。
这个皇帝是不是梁武帝?可能是,因为梁武帝当时推广素食,戒杀放生,是非常了不起的大菩萨。为什么呢?我们看历史世间中很多的国王、皇帝,他自己在世的时候,他的精神弘扬得比较不错,一旦他离开以后,基本上执行他命令的人很少很少。而梁武帝离开世间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时间,但整个汉地,不管是寺院还是在家出家的佛教团体中,一直以素食为主,这个精神到今天还能维持,这个确实是不可思议,如果没有一个大菩萨的发愿力,在当时可能全国上下都会素食为主的,但是到后来也不一定的。所以高僧大德、大成就者精神的传播千年,一直延续不断,非常不可思议。
刚才讲到的龙猛菩萨,对汉地,主要是净土法门方面的因缘比较殊胜。然后在藏地,中观思想传播得比较多。不管怎么样,大家知道他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最后往生极乐世界。
往生极乐世界的净土法门,确实在汉地弘扬得很不错,包括到现在为止也是这样的。当时善导大师,他是汉地净土宗的第一祖,龙猛菩萨如果是一祖的话,他就是第二祖。在唐朝时,西安的人不太多,但是他提倡素食,所有人都吃素,屠夫的生意都不好做了。有一次,屠夫拿着刀到善导大师那里去拼命。这时候屠夫看到了极乐世界的景象,放下屠刀,往生净土,也有这样的故事。
所以善导大师真的很了不起,他当时《观经》的道理解释得很好,《观经》当中后面讲了九种往生法,九品往生。善导大师有比较特别的观点,他认为三个上品往生是大乘的凡夫人,中品——中下、中中、中上的往生是声闻乘的三种凡夫人,下品的三种往生是罪业深重的凡夫人。其实九品往生都是凡夫人可以往生的,这一点通过《观经》的学习大家应该要有信心,我们都有希望往生,不管是大乘、小乘,还是业力深重的人,我们都有希望的。
龙猛菩萨是这样的。
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 。
其他菩萨我这里就不说,有些大家应该认识,观世音菩萨大家都清楚。
药王菩萨 。药上菩萨 。
以前专门有部经叫《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听到这两位菩萨的名号,可以遣除一些疾病,不堕恶趣,功德也是非常大的。
普贤菩萨 。法自在王菩萨 。师子吼菩萨 。
在《涅槃经》当中专门有一品《师子吼菩萨请问经》。
陀罗尼菩萨 。宝藏菩萨 。常精进菩萨 。
为了利益自他,常常精进,不是今天很精进,是特别精进,晚上也没睡觉。
我们有些道友刚刚出家、刚刚学佛的时候特别精进,但是晚上特别精进,白天一直睡觉、打瞌睡,法师讲课的时候开始做梦,他的美梦醒了也下课了。
不休息菩萨 。
一直不休息,天天比较辛苦。
信相菩萨 。
下面第一品中会讲的,他的故事比较多。
无胜菩萨 。弥勒菩萨 。如是等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人。
这个“摩诃萨”在藏文、汉文中都有,这是菩萨。
复有八十万亿威力诸天。
有八十万亿具有大威力的天人。
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人非人等。释提桓因与无量天人。
释提桓因是帝释天,藏文当中还有梵天,敦煌本没有看到。藏文当中是帝释天和梵天,以及无量的天人。
在于空中。雨宝天华。无量音乐。自然而作。梵摩三钵天。烧妙天香。供养如来。
在空中降下珍宝的天雨,无量音乐自然奏响,自然发出美妙的声音。
梵摩三钵天,汉文当中是梵天的意思,但是藏文的译法有点不同,汉文和敦煌的残本是一样的,梵摩三钵天好像是帝释天的名字,但是藏文说梵天以三钵罗的天香来供养如来,所以藏文的解释和汉文的解释稍微有点不同。三钵,按照藏文的意思,是一个天香,一种熏香的名称,梵天拿着三钵罗天香供养如来。这里梵摩三钵天,是梵天,他烧妙天香,然后供养如来。这可能是不同的译法,不知道梵文当中是怎么样的,这个译法有点不同,其他都基本上相同。
香烟遍至十方无量世界。愿皆普同供养十方一切诸佛。供养十方一切诸法。供养十方一切诸大菩萨。是诸天等。为利如是。供养诸佛。为利如是。为求大乘。无上之道。
他们熏香的烟遍及整个十方无量世界,愿同等供养十方一切佛,供养十方一切法宝,供养十方一切大圣众、大菩萨,诸天供养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供养诸佛,为求大乘无上之道。也就是说这么多的天花和这么多的天香,供养诸佛,为利是什么呢?为利如果在下面更好解释,藏文当中是这样的,所有天人供养佛陀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求大乘的无上之道,这样解释比较好懂。
尔时世尊。与如是等无量无边大众。前后围绕。发向娑罗。
这个时候世尊,无量无边的众生前后围绕着,当时的大众有菩萨、声闻、阿罗汉、优婆塞、优婆夷,还有天人和非天,他们围绕着佛陀,佛陀前往娑罗树。
今天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