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世歌——杜鹃妙音》(3)
——索达吉堪布2017.02.25第99次UC开示
接下来,我们继续学法王如意宝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造的这个金刚道歌。
这首道歌,如果我们认真去学,经常念诵、思维的话,对我们的修行应该有很大的帮助。原因是什么呢?第一,这种大菩萨金刚语的加持力非常大;第二,对我们来说,直接有一种不可替代的特殊因缘;第三,上师的加持一旦融入自己心的时候,修行自然而然就特别容易。这次我只是简单地做个字面上的解释,但利根者的话,举一反三很容易;如果是钝根者,再怎么讲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这次利用课余时间讲一下这个教言。
前面主要讲一些世间方面,包括你特别耽著的地位、财产、名声、爱情等等,这些方面讲了很多教言。今天开始讲一些出世间的,修行方面涉及得比较多一点。
具足贤良戒慧师,初见时皆踊恭敬,
长处唯说恶语故,我等难利浊世众。
这里说,具有贤善的利益众生的慈悲心,以及清净的戒律——菩萨戒、别解脱戒和密乘戒的戒律,还有闻思修行、世间和出世间的智慧,这样的高僧大德,具有真正戒定慧三学的这么了不起的一些上师,刚开始,很多弟子对他像对佛菩萨一样,三门供养,五体投地,泪流满面,信心大得不得了——哦,我所有的身口意、所有的……包括我的嘎乌盒都供养你。一切的一切都去供养、承侍,哭得……上师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你,要送你!不送我心里不放心。特别特别的有信心。然而,时间长了,过了几年,有些喜新厌旧了。
现在国际上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喜新厌旧的时间,也就是新鲜期是六个月。所以不管是感情上也好,师徒间也好,六个月过了以后,新鲜期就过了,没有那么激动了。所以,时间长了以后,就不像原来一样了。原来对上师,好像特别恭敬、欢喜、有信心,然后慢慢慢慢就没有了。到了最后,口里面说的全是上师的过失,到处去宣说各种各样的过失。
所以法王说,要帮助浊世众生很难很难的,大多数都喜新厌旧,刚开始的时候特别特别有信心,慢慢时间长了之后……的确也是很难利益众生。
我有一次好像在微博上发过恭智云登江措的一个教言,他也是讲到:刚开始的时候,对上师特别特别有信心;到了中间,需要利用的时候才想起上师,比如遇到违缘、生病、修行上出问题,有需要、有求的时候,把上师当作一个满足愿望的工具——上师你帮我交个念经钱好不好?哦,上师,我现在很烦恼痛苦,怎么办?我感情上出问题了、我家里面出事了……这些事情解决完了以后,又不理上师了。就这样的。其实,真正地恭敬上师,是对上师的教言很重视,对上师的教言生起不共的信心,这才是真正对上师恭敬;否则的话,上师的身体很好看、上师的衣服很好看,或者是其他的什么……这样的感情、这样的关系,不一定很长久,时间长了就慢慢生厌烦心,最后的话……
现在确实有这样的,师徒之间到处宣扬过失,这一方面是喜新厌旧的表现,另一方面,人的确也是有这种毛病。刚开始好像有一种神秘感,觉得所谓的上师,哦,可能跟佛没有什么差别,但是接触时间长了以后,看出了很多很多的毛病。现在世间人也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接触、没有揭开这个谜之前,觉得特别特别亲密,关系很好,觉得对方特别特别好;逐渐逐渐接触之后,很多过失和毛病就看出来了,那个时候,互相都特别讨厌。世间当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
所以,上师如意宝在这里特别明显地说:在浊世利益众生很难。平时讲起菩提心功德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我一定要去利益众生,但利益众生的确也是不容易的。利益众生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无法想象的事情。你特别地想帮助别人,一心一意对别人好,但是别人呢,不一定是这样的,不管是你的弟子也好,或者是跟你没有关系的这些人。可能你的事业、你在某些方面受到一点点别人的恭敬,很多人自然而然就不高兴了,不知道什么原因。你的弘法利生稍微有一点成功的时候,旁边的人就……不知道我原来讲过没有,现在很多人,包括经济学家也是这样认为的——我也要买房子,而且面积要超过我隔壁那个人的房子面积……很多人是为了攀比,并不是真正需要,我们在度化众生和依止上师的过程当中也有这样的。
上师在这里很直接地讲,浊世众生是很难度的。刚开始都挺好的,谁都有恭敬心,但时间长了之后,除了极个别信心稳重的人永远都是不会变的——过了10年、20年、30年,还是终年如一日,最初是什么样,后来还是这样的,这样的信心非常坚固的人也有。但是在浊世,末法时代的众生当中,大多数都是喜新厌旧的,变得特别特别快,根本没有想到,有些是无缘无故就变了。
这里讲到,浊世的众生的确也是很难利益的。所以,我们很多弘法利生的人,刚开始的时候都有意乐,但是遇到这样一些众生的时候,慢慢慢慢就不敢去利益啊、讲经说法啊……哎呀,众生都不听话,我对他们这么好,他们反而对我是这样的,我受不了了,我还是到寂静的地方,或者我不去利益众生,我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马上就发声闻的心了。
不赞具足功德士,闻微恶行不观察,
凡所见人悉散布,于此秉性何不厌?
还有很多人呢,对于具有智慧、具有清净戒律的大德的功德不愿赞叹,因为自己的嫉妒心和一些毛病,不愿意赞叹别人;但如果听到别人的一个微乎其微的恶行,或者一些不好的举动,比如上师也好、道友也好,一个小小的过失,他就不经任何观察,在众人面前开始大胆地宣扬、散布,一直说是:啊!他犯了错误,这个人很坏……如何如何。这样的话其实很不公平,就好像一个人本来有100天的工作业绩,一直都非常非常努力,但最后一天他犯了一些小小的错误,前面100天所做的好事都否认,只拿那个坏事来宣扬,这不公平。
这种人也特别多,包括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比如上师对他特别特别好,已经多少年给他讲经说法,但是有一次可能看到这个上师的语言不对,或者对他的一句批评,因为这一句话,永远就不理了。世间当中也是,比如一家人本来很好的,一直过了几十年,但后来就因为一件事情不对,前面所有都归于零,甚至变成负数。世间人的很多行为都是,真正去思维的话,很让人生厌烦心。本来是有功德的,有贡献的好事很多很多,但只要有小小的一个不好,就……
现在很多明星也是这样。有的明星,很多人觉得特别特别好,但是他小小的一件事情,比如说出轨,或者是什么——他也并不是什么菩萨、阿罗汉、离贪者……就因为一件事情,在所有的新闻上说他如何如何不好。包括我看到的有些贪官,有时候也情有可原的,他也做了很多贡献,但确实他相续当中的贪心没有断,然后就……被发现之后,所有人都骂他。
其实很多世间当中的事情,的确你自己没有扮演过那个角色的话,不一定知道。如果是你自己,比如你做了100天的好事,最后1天你干了一点坏事,好事坏事人们都看得到,但干的好事他们都不赞叹你,干的坏事,就以这个事情把你所有的贡献全部抹灭,这样的话,你可能对这个世间也会有厌烦心的。
包括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一些负面的微信文章,这些我从来不转发,我想,转发的话有很大的过失。只要看到有一些诽谤的、生起邪见的,或者是看到一些不好的,对别人各种各样的一些攻击,都删除。不然的话,很不好的。现在包括我们藏地——汉地还稍微好一点,藏地的话,互相转发的微信,好多都是一些不好的,诽谤的、互相谩骂的、打人的。前一段时间,有个孩子打了自己的母亲,然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也许这个孩子只是一时烦恼生起,母亲也好、上师也好,可能平时也打他,但是他可能只有一次打了母亲,结果这个事情放到网上去了。这是我们家乡的事,所以我们家乡这个名声很不好。其实这种事情,不管是我们家乡、你们家乡,每个人的家乡都有。
所以,法王这里讲,不管是师徒之间也好,家人也好,或者是整个社会的现象,人就是这样的,对很多的功德没有正面地去认可,一旦有一个负面的话,马上把这件事情作为这个人一切的行为。这也是现世人的秉性,这种行为确实让人生起一种厌烦心。
弘扬佛法也好、做事情也好,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很多很多让人生厌烦心的。我自己觉得还比较可以吧,我从1987年开始,一直到现在,30年了;以后的话能不能……还有多少年生命不知道,但不管怎么样,发了菩提心,我们也应该知道世间的这种现象。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蔑视自境诸大德,外来善于欺惑者,
虚伪骗子敬顶戴,岂非佛教近灭相?
很多人蔑视自己地方的高僧大德、那些具有各种功德、有智慧的人,因为他们对于自己身边人的功德,经常都看不惯。而对于外来的一些欺诳者……我们现在藏地也是这样,自己地方的那些大德,有智慧的、戒律清净的这些,一般都不受尊重;然后外面来了一个,今天是算命的,明天是什么瑜珈士,后天是打卦的,穿着也是各种各样,来了一个特别奇妙的人,大家就觉得——哦,来了真的成就者了。大家都说是成就者来了,特别喜欢这些人。
人们把虚伪的骗子当作像金刚上师一样顶戴恭敬,实际上这是佛教接近隐没的一个相,是灭佛教的一种相。因为大家对真正的戒定慧三学和智慧方面不会去观察,汉地也是这样,藏地也是这样。现在比较容易宣扬自己,自己给自己编很多很多的信息,然后就……现在为什么学会当中,除了个别的大德以外,希望不要到学会的集体里面来讲经、说法、放生、活动……你们个人如果愿意出去的话,我们都不限制。有些人觉得这是不开放,其实我们是很开放的,你们自己到哪里去,到100个骗子那里去或者到100个成就者那里去都可以,我们不限制。但是在我们的团队当中,我们一定要有这种权力。
所以说,现在这个社会当中,真正有智慧的人大家不一定尊重,没有智慧的各种各样的人都很受欢迎、尊重。我原来说过,德巴堪布住世80多年,在这个过程当中,本地对上师恭敬的人也有,也有很多人诽谤;一旦圆寂,整个8天,佛事过程当中来的人比整个80年来的人还多。所以我觉得末法时代的众生真的很可怜,上师在世的时候大家都不重视,上师走了以后——原来法王如意宝也说过:“我在世的时候,可能有人诽谤我、有人对我不好,但是我离开以后,也许你们的信心反而更加增上。”的确是这样的。上师走了以后,就觉得上师很珍贵,觉得我们的上师是真正的上师,其他当时的各种各样的人,是有各种目的的人,大家都有了不同的反省。
佛教接近灭亡的时候,有很多很多提前的相兆,我们特别容易偏重、尊崇一些假相。希望大家要善于观察,要注意。
持教庄严为戒慧,然今不重具德者,
锦衣缀饰假活佛,毫无功德受敬仰。
受持佛教真正的庄严,是清净的戒律、无垢的智慧;可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当中,很多人不重视这些有戒律和有智慧的人,不尊重、不重视。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呢?穿着上花花绿绿、各种各样的颜色,香港、台湾、美国,包括现在内地的各个地方也有,藏地也有,很多视频上也可以看到。有些假的活佛,成千上万的人特别特别喜欢,其实这些人,真正的戒定慧三学方面的功德也许都没有,只不过他善于骗人,善巧于一些技术吧,包括自我宣传的技术。
其实我们藏传佛教真正的活佛制度,原来特别特别的好,而且真正的这些活佛对众生的利益方面功不可没。可是后来出现了种种的乱象、怪相,有些是自己认定的,有些是父母认定的,有些是亲朋好友认定的,有些是政府认定的,各种各样的现象。然后我们很多信徒也用智慧没有擦亮自己的眼睛,只要一说是活佛,一说什么什么上师,就先去恭敬供养,后来暴露无遗的时候,很多事情都出现了。这时候怪谁呢?他们怪佛法!——其实佛教的根本意义上没有那些,只不过个别人应用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不太好的现象。
我们应该学会取舍,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闻思修行的人还稍微好一点。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跟某个活佛、某个上师一起照张相,把上师当成明星一样的,并不是真正要依止。其实跟某个人一起照张相,这并不能代表什么,但现在有些人,就是通过这些照片、名片来……在汉地的话,比较乱。希望大家注意。
上师如意宝这里讲到,佛教的庄严是清净的戒律和智慧,谁有清净的戒律和智慧,那他就有摄受弟子的能力、资格;他给我们所宣说的解脱道,一定对我们有帮助。如果清净的戒律也没有、智慧也没有,外在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相,也不一定是我们需要的。因为我们需要的是解脱,并不是好看的衣服。什么样的衣服现在网上都可以买得到,依靠一个图库,各种各样不同的衣饰你都可以亲身感受到,所以买衣服非常容易。但我们喜欢的是什么呢?应该是佛教的戒定慧三学。戒定慧三学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具有,我们都可以去依止。当然,这个需要观察,没有观察不行,以前也说过很多,不经观察随便依止的话,是很危险的事情。
比如世间的一个人找对象——哦,他有没有房子?有没有存款?有没有车?他家里的背景是什么样?他的父亲母亲干什么的?他有没有工作?工资多少?够不够两个人的基本生活?包括他的一些历史背景等等。暂时几十年共同生活的这种合作,也需要用智慧来观察,而我们现在很多人依止上师根本不观察,别人发一个信息,说是某个人来了,他的前世是什么什么,然后就……不能说,不然某些“活佛”就完蛋了。我经常爱说攻击的话,有时候暴露了很多人,有些就没有市场了,就开始怪我。有些是假活佛,有些是假和尚,有些是假堪布——所以我自己也是假的,是吧,应该可以假的,世俗当中,我自己也并没有认为我是真的。
的确按照佛经的观念来讲,我们佛教不能有太多假相,否则对佛教有损害。佛教徒在某些方面要学会观察,不学会观察的话,到了一定的时候,可能会……现在整个现象并不是很妙的,这方面要注意。
不察恶贯满盈性,明暗乐道他过失,
见等同己道友时,伤感之情荡心怀。
自己实际上特别特别恶劣,恶贯满盈,所有恶的习气都已经跑出来了,一切都不好,就是这样一个人。但自己对自己不观察,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却经常当面背后、明里暗中说别人的过失,看不见别人的好处。
当然法王如意宝不可能是那样的恶人,但他在这里用特别谦虚的语言说,见到跟我一模一样的道友,伤感的情绪油然而生。意思就是说,看到有些人,自己特别的差,没有什么功德,坏的习气全部都已经具足了;然而别人稍微有一点点过失——就算没有过失的话,也要故意去无因诽谤。我们藏地有一种说法:自己的脸上跑牦牛也看不见,别人的脸上有虱子都会指出来。所以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差得要命,特别特别坏,却还经常说别人的过失,这样特别不好。
我也经常讲,佛教徒当中尽量不要讲一些是非,除非你真正是管理人员不得不说,那可以。比如一个非佛教徒进来,这个道场怎么样啊?他一看,哇,这里面那么乱,那么复杂,那我不去了……一般来讲,说是非是属于没有闻思修行,真正闻思修行的地方一般都听不到是非,而是经常讲一些如何利益众生、如何解脱、如何……我听说有些道场,从来都没有是非的声音,全是讲一些修行,讲一些功德,大家进到这样的群体,氛围都完全不同。我以前还去过一些道场,一进去,个个都是说上师的过失,说道友的过失,说领导不对……好像都在怨天尤人,整天抱怨,心情很不好的。
其实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最好还是正面一点,讲一些好的,不要整天讲过失。我们每一个人要学会,比如一年不说过失,或者三天不说过失,或者一个月当中不说过失。法王如意宝的教言当中也讲了,其实真的菩萨在哪里很难讲的,所以我们说过失很不好,应该尽量看好的方面,否则的话……你看,自己都是恶贯满盈,有很多很多的过失,但对别人呢,即使没有过失都要挑出来讲,这样不好。
虽想六谷种播田,秋季成熟享果实,
无增渐减之人寿,岂有定准不先亡?
农民虽然心里想着,春天的时候先把六谷种子播在地里,希望到了秋天果实成熟丰收了,自己可以全部享用。可是,他根本不知道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每天都不断地减,没有增。
以前华智仁波切看到过年很多人在欢庆的时候,经常哭,有人问他:新年那么快乐,你为什么哭?他说:哎呀,我们如果想得起的话,今天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的寿命减了一岁,就跟死亡接近一天了,这有什么开心的?所以,我原来不是说过:我们祝愿生日快乐,实际上生日是快乐呢,还是痛苦?如果你的生命本来有30年的话,那过生日的那天,你就只能在人间活29年了,你再过一次生日,就再减了一年了。有些人本来寿命就不长。我每个月都收到为我们终身学员助念的通知,本来是要求为每个人念100遍观音心咒,但是我有时候念很长时间,我看到,哇,这个也死了,那个也死了,嗡玛呢呗美吽,嗡玛呢呗美吽,嗡玛呢呗美吽……
真的,有时候我们不观察,要观察的话,生命是特别特别的脆弱。就像农民希望得到丰收,可是能活多长时间很难说的,没有把握在收庄稼之前你不死亡。明天早上之前不死亡,我们谁都不敢有这个保证。可是,我们的习气当中,都要讲:哇,我可能活很长时间。
今天中午的时候,来了一个藏族的年轻人,他说:“堪布,我想了很长时间,今天在你这里发个愿。”
我说:“发什么愿?”
他说:“我从今天以后,不吃鱼肉、鸡肉、虾……这些都不吃。”
我说:“这样很好呀。那你吃什么?”
他说:“我只吃牛肉、羊肉、猪肉。”
然后我说:“这样很好的。你不吃其他的,也可以。”
当然这个说法,就像有些宗教不吃鸡肉,有些宗教不吃猪肉一样,实际上只是一个习惯而已,差别都不一定很大。但不管怎么样,他这样说,我说可以可以,这样也很好。后来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呢?“不过我只发愿30年不吃鱼肉,我可能不能发愿30年以后不吃。”我说:“为什么?”“我现在二十几岁,今年刚刚工作,30年以后我就比较老了,那个时候我可能要喝一点鱼汤。”我心里面想:哎呦,这个世间人对自己还有30年的生命很有把握的,“我30年之前绝对不会死的,30年以后我要喝鱼汤”,这种精神倒是很不错的。其实,我们谁也不能保证,不要说30年,30天也很难说,对吧。但发这样的愿也可以。
心中虽有定死念,死期不定未勤修,
迄今多年已流逝,无成此法之坚信。
虽然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我决定会死亡的”这么一个意念,但是因为我们对死期不定的道理没有精勤地修持,谁都知道总有一天我肯定会死的,但是,我什么时候死?在哪个地方死?死的方式什么样?我们都没有从这些方面去修持死亡无常。到今天已经过了很多很多的时间,因为我们没有修死亡无常的原因,所以还没有成就这个特别殊胜的妙法,我们没有这种“坚信”,没有这种把握。
大家都一直拖着、拖着,其实这样不是很好的。有些道友给我说,现在对死亡无常特别有一种紧迫感,这个我觉得很好的。有了死亡无常的话,什么法都可以修。如果死亡无常的观念没有的话,就像我们世间人一样的,“啊!我以后会死的”,现在一直拼命地在做事情。其实做是可以做,但是修行方面,这种拖延症特别特别不好。每个人都可能有一种决定会死的意念,但却没有修持死期不定的修法。噶当派很重视死期不定的这种修法。
自然所犯堕罪数,累积心境难容纳,
今日死神若降临,去处似乎唯恶趣。
我们无始以来以及即生当中,自然而然所造的这些罪业的数目,如果积聚在一起的话,可能比须弥山还要高,比四大海还要多,在心的境界当中都难以容纳。
比如说,我们从小到大吃了多少众生?尤其住在海边的这些人,一顿饭所杀害的众生的数目都很难想象,那一辈子吃了多少众生?有些人是开饭店的,杀了多少众生?对每一个众生我们都要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来赔偿的话,那多少劫才能完成?所以,我们从小到现在造了多少罪业?包括违犯别解脱戒和自性罪,这些罪业全部都聚在一起的话,那很难想象的。所以,如果死神降临的话,我的去向唯一是恶趣。那怎么办呢?我们一定要在没有死亡之前做好准备。要好好地忏悔,尤其是以前造的罪业比较严重的这些人,希望你们念金刚萨埵心咒,在死亡之前尽快忏悔。
死亡什么时候到,确实不知道。所以,有时候我想,如果我现在就死亡的话,怎么办呢?死亡无常,我好像修得还可以。不管在亲戚面前,还是在佛教徒面前,包括在开会的时候,我经常讲“我会不会死亡”,然后很多人都哭起来了,认为我马上要死了。其实也不是。我平时修死亡无常,还是可以的。在我自己所有的修行当中,一个是观空性,一个是菩提心,一个是死亡无常,我都修得还可以。这方面还是感受比较深的,随时都在准备。
我经常想:“我死了怎么样?”还可以吧。虽然没有什么大成就,但确实小的时候也没有造特别多的业,后来出家之后,依靠上师的加持,尽心尽力地讲经说法也好、修行也好,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大多数可能是形象上的,但是没有特别造业、杀生。这样的话,还可以。还经常念金刚萨埵心咒,每天念《普贤行愿品》,这个人生也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什么时候死亡来迎接我的话,我会说:hello,你来了。所以,我会不会堕落恶趣呢?有时候想可能会,有时候想不会吧,听了那么甚深的法,不管怎么样,不会堕恶趣吧。
已获暇满未修法,已遇上师未随学,
已得深教未调惑,虚度一世生懊悔。
我们很多人可能为这些后悔: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可是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个暇满人身真正地去修行;已经遇到了修行、成就各方面特别了不起的善知识、金刚上师,但是没有随着上师的密义学好;已经获得了上师深广的显密教义,可是没有断掉自相续当中的烦恼。所以到了死的那一天,自己一回首的时候,觉得一生全部都已经荒废,特别特别可惜,生起极大的后悔心。
很多修行不成功的人,他会这样的。但修行比较好的人,就像法王如意宝《欢歌》里面说的,现在死也可以,往生极乐世间;活也可以,已经修行妙法,已经成就。所以,有一定的把握。我们有些道友,不管是戒律也好、闻思也好,虽然没有做到百分之百的清净,但是基本上白天晚上都在善法方面努力,所以,在死的时候,因果是不虚的,自己没有造恶业的话,不应该会堕入三恶趣;即使堕入的话,时间应该会很短的。
当然这里说的是修行特别不成功的一个人,他很后悔。意思是让我们反观自己:你的人生修行没有?你遇到上师以后,上师相续当中有很多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你学会没有?你如果依止善知识的话,要学会这些,而并不是表面上做个什么事情。
今至暮年自行善,昔造堕罪净无遗,
祈祷恩师赐成就,临终无悔加持雨。
从今天到晚年之间,希望我能行持殊胜的善法;并且,往昔所造的这些罪业全部都得以清净。也就是说,我在有生之年好好修行、好好忏悔,当我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所有的罪业全部都清净无余。祈祷我的大恩根本上师赐予我一个成就。成就什么呢?我临终的时候不后悔的这么一个加持雨。哦,您快给我降下雨。降下什么雨?临终不后悔的雨。临终不后悔什么?有生之年当中好好修行,好好忏悔。
现在很多人有修行的机会,我希望你不要放弃修行的机会,只要不放弃的话,多多少少会有解脱的希望。希望你们今天也好好地发愿。我们人生很短暂,遇到佛法很不容易。不管你现在多少岁,你应该发愿:临死之前,我不会放弃这个信仰,不会放弃好好地忏悔,不会放弃好好地修行。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烦恼,可能有些人修得好一点,比如两个人一起闭关三天的话,一个人可能闭得很不错,出来的时候,五眼六通都已经出现了;另一个人出现的时候,眼睛红红的,一直哭,五眼六通没有出现,一个眼睛都差点瞎了。所以每个人修行的情况都是不相同的。但不管怎么样,我们有生之年当中,应该经常祈祷上师加持、诸佛菩萨加持。
其实大家在修行过程当中,还是要多祈祷上师。我自己感觉祈祷上师是很重要的,我每次有时间的时候,就念“内钦热卧贼诶样康色,蒋华特杰辛拉耶拉门,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得,恭杰多巴颇瓦辛基洛”,早上起来也是这样的,晚上睡觉也是这样的,自己稍微有一点时间就念,有时候出声念,有时候不出声念。
祈祷上师、祈祷诸佛菩萨、祈祷护法神确实是很管用的。通过祈祷,自己的相续、修行慢慢慢慢会变得有意义。这一点,我也希望今天在座的各位能做到。
你们听一堂课特别不容易,现在每个人的时间是那么的宝贵,尤其是世间人,关机一个小时,不看其他乱七八糟的信息,这是很伟大的人物才能做得到,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所以,既然你把这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来听课的话,自己应该有一种改变。没有改变的话,光是听课,虽然有听课的加持和一些功德,但是我希望听一堂课,每个人都应该有新的变化:啊!我从现在开始学会祈祷上师,早上起来也祈祷上师——汉地是早上起来洗漱,晚上睡觉之前也要洗漱,身体上的洗漱我们都需要,但是心灵的洗漱有没有?这个很重要。不然心里全是垃圾,身体虽然很干净,也不行的。早上起来应该学会忏悔和祈祷;晚上睡觉,你要刷牙、洗脸、洗漱身体,同样也应该洗漱心灵,临睡之前,祈祷上师、忏悔、念点咒语、回向,这些要学会。
每个人都应该把佛教用在生活当中,否则,只是去开个法会,偶尔开心的时候,拿一个念珠,“嗡玛呢呗美吽、嗡玛呢呗美吽、嗡玛呢呗美吽”,拿个转经轮转一转、转一转。开心的时候这样的,然后好几天当中就根本没怎么看书,没怎么念经。有些佛教徒只是名义上的佛教徒,每天不要说昼夜六时——我们一般修行是昼夜六时,白天晚上都要修行六段时间——一天一次的修行都没有。你们自己去看一看。我们学会里面,有些人已经说是学了十年、八年,可能真正加起来一个月的时间都没有。
所以,还是要用一点时间,用功一点,在死的时候不要后悔。不然的话,真的,遇到这么好的佛法,在死的时候,一点都没有修成的话,一定会后悔的。
愿净不净无边刹,以人非人不定相,
文殊上师利生间,我亦不离住其前。
这是一个发愿文。愿将来上师不管是去清净刹土也好,不清净刹土也好,无边无际的刹土当中,上师可能有时候会以人的形象,有时候是非人的形象,包括一些动物、地狱众生、旁生、饿鬼等等各种各样的不定准的形象来利益众生。这里的“文殊上师”,法王如意宝指的是麦彭仁波切。那么,麦彭仁波切将来无论在清净刹土或者不清净刹土,无论是什么形象来利益众生,我都希望不要离开,一定要在您的面前,不断地跟您在一起。
比如说,您变成地狱众生来利益众生的话,我也变成地狱众生来利益众生;您变成旁生来利益众生的话,我也变成旁生来利益众生;您如果到清净刹土利益众生的话,那么我也到清净刹土利益众生;您在人间变成一个官员,天天都喝酒抽烟的话,我也变成您身边的一个喝酒抽烟的小秘书……法王如意宝以前也讲过,有很多他跟上师一起的这种发愿,这样的发愿很重要的,利益众生的这个过程当中,不离开上师。
我昨天也讲了,不离,有时候是真的跟上师一起,随身不离的这种;有些时候不一定跟上师在一起,但完全跟上师的行为同步的话,这就是不离上师。你看极乐世界有这么多的菩萨,如果每一个菩萨都抢到阿弥陀佛跟前的话,那阿弥陀佛可能会累得不行了。每一个菩萨都拉着阿弥陀佛的手,这不可能,但是,都在清净刹土,共同发愿、共同利益众生的话,这就是不离阿弥陀佛。
所以,大家应该有这样的观念:所谓的不离上师,不一定要身体接触上师,身体不一定一直在上师看到、听到的地方,而是我们有共同的发愿。以前法王如意宝这样发愿的时候,我们也这样发愿:上师如意宝和麦彭仁波切不管是在清净刹土还是在哪个世间,比如他在南瞻部洲度化众生的时候,我们也心甘情愿变成南瞻部洲的一只小蚂蚁或者一个小旁生。发自内心地这样发愿,是最好的。否则,“我一定要跟上师一起,除了我以外,谁也不能碰、不能接触、不能看,这就是我的上师”——哪有这样的?这不一定是不离上师。所谓的不离上师应该从很多方面来理解。
愿长恩护有情母,无余接引极乐刹,
如此威力唯我具,实现文殊上师意。
愿世间当中长年对我有非常深厚的恩德、保护我的老母有情,一个都不剩下,全部都接引到阿弥陀佛的清净刹土,这样的威力祈愿我具足。菩萨因为要表现他的一个非常强大的愿力,“唯一”我具足。比如我们说所有的这些事情只有我来做,自己有一种非常强大的心的力量。这里发愿的时候,也是愿所有的众生被接引到极乐世界,唯一我来具足,并且实现文殊上师的大愿。
文殊上师——麦彭仁波切和法王如意宝的大愿是什么呢?就是将众生接引到极乐世界,众生快乐,这就是他的愿望,除此以外上师的愿望是没有的。所以,一定要实现文殊上师的大愿。一方面我们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我想我们这个传承弟子应该能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愿力和上师的发愿力,还有我们自身各方面的缘起,都能往生极乐世界——而且往生极乐世界的同时,我们也要想办法接引很多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这就是最后一个回向,也是发愿让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愿凡耳闻此歌者,此世贪执如雾散,
无勤自在卅七道,究竟二利十力尊。
最后是道歌的功德,法王祈愿凡是听到金刚道歌的人们,得到三宝不共的加持力和上师的加持力,让他们所有对世间的贪执全部都烟消云散。
因为我们世间人对世间的贪执是没办法的,正因为对世间的贪执,我们造了很多的业。因为对世间的贪执,很多人都看不破、放不下,明明道理上知道是自己相续的我执在作怪,但是在行为上,的确也是从无始以来到今天做了许多不如法的事情,这些跟我们的我执有关,跟我们贪执今生有关。如果我们看破、放下的话,那我们的修行应该非常容易得到成就。所以,法王当时也是发愿,凡是听到他的金刚道歌的人,愿对世间有所看破,自然而然在无勤当中,暂时圆满菩萨三十七道品的功德,究竟获得自他二利,并且具有十种大力的佛的圆满功德,获得了佛果。这样的一个发愿文。
所以,这个发愿文其实给我们每个人种下一个善根,很好地接受法王的加持力。我那天也说了,你们有些人没有见过法王,也没有听过法王的金刚语,但是我这次给大家用藏文来念传承的话,我想是更有加持。因为法王当时用藏文来做的,如果我用汉文来念的话,可能加持上还是有差别。这是一个闻解脱吧。什么样的解脱呢?这里说,所谓的解脱,是暂时断除我们的世间贪执,然后三十七道品的功德和佛的这些功德逐渐逐渐能现前。
很多人这三天三节课都没有断传承,你们世间人有些特别特别忙,但是一直努力着,三节课坚持下来了,我也特别感谢。为什么感谢呢?因为你对自己负责,不是对我什么的。你对自己的智慧、解脱确实是有责任的。因此,我们现场的这些道友听法各方面都很有意乐。尤其是,我觉得法王如意宝虽然离开了13年,但是他无形的神奇的力量,一直伴随着我们,因此我们只要很好地去祈祷,我们的修行一定会不同程度地圆满和成就。
我们今天这堂课,可能时间稍微拖延了一点,但是也不要紧的。按照我们藏历,今天一定要行持善法,明天30号也要行持善法,后天初一,当天做什么的话,这一年当中自己的行为跟这个也有关系,这也是古人的一种缘起的说法。不管怎么样,我们今天在藏历新年之前刚好圆满讲完了法王如意宝的这个道歌。
数目等同三十七道品之此文,木龙年七月三十日,阿旺罗珠宗美脱口而出之语,未经丝毫改造于顷刻间撰写。愿增吉祥!
法王一般造论都是很短的时间当中直接写下来,《忠言心之明点》有那么多的颂词,是23分钟写下来的,这个《厌世歌》也是当时法王在短短的时间当中写的。其实这个内容很殊胜的,里面有财富观等佛教的观点,完全可以解释现代的很多生活。所以,我们今天学到的是上师如意宝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所造的智慧的结晶,在上师如意宝圆寂13周年的今天,我们还非常鲜活地跟上师的智慧和悲心融入一体,这个缘起我觉得也是不可思议的。也特别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