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节,再忙也要过

Original 索达吉堪布 索达吉堪布 2018-10-17 07:00

/ 他们陪你长大,你呢?/

很多父母,就像住在养老院

现在有些做子女的,如果条件比较好,稍微有一点地位、财富,就会给父母找个保姆,或者另外请人照顾,自己根本不去看望。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事业、生活更重要。

还有些人,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尽孝,父母一过世,就马上赶过去,因为关心遗产怎么分配。

这些现象越来越严重,是非常不孝的风气,很不好。

吴支谦翻译的《未生怨经》中说:“夫善之极者,莫大于孝;恶之大者,其唯害亲乎?”汉地大德也经常引用这句话,意思是:最大的善,莫过于孝顺父母;最大的恶,莫过于祸害双亲。

老人,是用来敬的

“孝”这个汉字,有特殊的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弟子应该恭敬老师,晚辈应该尊敬长辈,子女应该孝敬父母。

在这里,“孝”被当作经典。按照藏传佛教的传统,佛语才叫“经”,其他菩萨、大德的言论、注释,通常叫“论”,经和论之间有一定的差别。但在汉地,包括《六祖坛经》《孝经》等也称为“经”,可见在古代,这些法宝特别受人尊崇。

因为“孝”有着深厚的内涵和奥义,可以诠释为随顺、恭敬、承事,也指向更高的道德和伦理,并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孝顺。

给孩子一个孝顺的榜样

很多人以为,《孝经》是对孩子讲的,其实不然,为人父母者更应该学。以前讲《弟子规》的时候,我也希望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来学,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因为世间的很多成年人,一方面不会教育孩子、培养下属;一方面也不会孝顺父母、尊重上级。方方面面都显示出,他不懂孝道,很需要学习。

今天的社会上,经常会看到“熊孩子”,其实“熊孩子”的背后,很可能就有“熊父母”。

从一些新闻报导里来看,孩子的不当行为,往往是受父母的影响,加上父母的过度溺爱、维护,对孩子的恶行不但不制止,反而任由它酿成大祸。

这些情况,值得所有的父母思考。

不学,不知道自己不孝

学过《弟子规》的人,在对待父母方面的确会有所改变。

有些人的父母已经离世了,现在就特别后悔,觉得父母在世的时候没有好好照顾,自己很不孝。

能这样想也很好。不管你认可的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有一颗想对父母尊重、报恩的心,非常重要。

不同文化对此一般都有共识。比如佛教的《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地藏经》《盂兰盆经》等经典,都讲了很多关于孝的故事和道理。

因此趁父母健在,我们很有必要去学习、懂得这些道理;即便父母不在了,也有必要去了解,才知道自己哪些做得不应该、不如法,才会好好忏悔。

那些吵过的架,你早就后悔了

其实父母在世的时候,母子之间、父子之间,最好不要吵架,因为一旦他们不在了,你会常常想念他们的功德。

我有一个熟悉的朋友,亲人刚去世。他说这个人活着的时候,自己每天都看他不顺眼,现在他走了,这些缺点却都想不起来,反倒每天想着他对自己怎么好,他有什么优点……但那个时候,已经晚了。

有时候想想自己,觉得在孝顺父母方面应该没有什么后悔;只是在报答恩德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因为按照藏地的传统,子女会做很多善事、功德回向父母,尤其在父母离开之后。

尽孝,幸福会纷至沓来

一切的善,从孝顺父母开始。

如果对父母都不孝,可能也不会爱自己的家庭;如果对家庭都不爱,也不可能爱这个社会;如果对社会没有爱心,又怎么谈得上对整个国家、人类乃至所有的众生,去爱,去维护?非常困难。

所以,我们对父母应该有爱、有敬,还要将孝的理念推广开来,影响所有的人类。有了这样的理念,社会会安定、繁荣,人们会安居乐业,生活会格外幸福、美满。

摘自索达吉堪布讲《孝经》

你也会老,我也会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