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宝鬘论》颂词传承与讲传(3)

前面的两节课当中,有个别偈颂可能没有念好,现在补一下。

(上师补念传承)

今天是我们这次传《中观宝鬘论》的最后一天。这次用了三天的时间给大家传讲,这种传承方式叫“讲传”。

前段时间我在一个学校里面,也讲过藏传佛教几种不同的传承:边念诵边讲解叫做“讲传”;没有解释,直接从头到尾全部念叫“诵传”,直接讽诵;还有“独传”,单独给个别弟子传授,以及一些实修的传授方法,有很多很多。这次我们算是一个比较简略的讲传,边念边讲解一些。

这次传授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比较专注,有些呢……有些人跟我说:昨天传的时候,开始是好好地听着的,后来就睡着了,醒来以后《普贤行愿品》也念完了,直播的房间也关了,什么都没有了。也有这种情况吧,那这也没办法。我们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完全相同,尤其是国外的有些道友,跟我们有很大的时差。我去过一些东南亚国家、北欧国家,还有美国,东南西北都不同。的确对有些道友来讲,是凌晨两三点钟听课的。他们有个别的,从学会开始到现在,都是凌晨两三点钟听直播,一直坚持下来了,我觉得特别不一般。因为对我而言,再甚深的、再好的法,凌晨两三点钟让我听的话,的确是很大很大的困难。但有些道友对法的这种希求心,确实非常非常不一般!

我们这次只是三天的课,比较简单。但是我也发现,有些人非常重视传承、重视听课;还有些人只不过是玩而已,刚开始来一下,中间没有什么大的事情也走了;还有些是讲课中间——也许跟网络更新有关系,也许……真的,很多人是讲到一半的时候才出来看一看。其实传法并不是像看节目一样,就算是看节目,从中间看也看不懂。所以我希望,以后你们网络上听课的话,最好前面的念诵也要全部完成,如果实在不能……我现在上课时间是比较固定的,比如晚上八点钟正式上课,八点钟之前是一些念诵,八点到九点讲完。我尽量一分钟都不差,准时在那个时候上课。

过段时间我准备传《维摩诘经》。还有《大乘经庄严论》已经传了三年了,今年是第四年,准备传完——我忘了到现在大概讲了多少节课了,反正今年大概还有十来节课吧。那么我们每一次都尽量八点钟准时开始,最晚九点钟必须完成。以后我这边也是严格要求,希望你们听课的人也做好心理准备。听课就要像听课的样,不想听就干脆不听。

当然有一些特殊情况,有些确实是堵车,有些确实是需要出差没办法。因为工作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包括有时候实在是没有网络信号,那第二天可以听重播;如果重播也不能听,暂时我们也没有其他的方法。当然这些是非常非常特殊的,大多数人不能有这样的习惯。

听法要非常认真,应该把它当作你生命当中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们这里有一些特别特别精进的、七八十岁的老菩萨,连一个传承都没有落过。但有些年轻人,并不是工作的原因,而是习惯的原因,开头经常不好好听,还没结束就走了。当然有些人可能确实生病,睡着了,这种情况倒是有的。

我个人在上师如意宝面前听课19年,这19年当中,因瞌睡而断传承的事确实想不起来。尤其我们那个时候还非常精进,每天晚上都睡得很少很少,第二天特别困。尤其是下午刚刚吃完饭以后——法王如意宝刚开始是上午十点钟传法,后来有时候改为下午传,有时候又改为上午传。下午两点钟传的时候,经常因为中午吃得比较好——我们那个时候在佛学院吃得不好——但是不管好还是不好,反正中午饭吃完以后就比较困。但是如果打磕睡,自己就捏自己,用各种方式,就——“我绝对不会断传承的!”所以自己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功德,但是在上师面前听法方面,19年当中没有落过任何传承,而且从头到尾是非常认真的。如果有人给我写什么……我死了以后,可能有些人给我写传记,但我其他也没有什么,就是对上师们有信心,对法有欢喜心。

确实我对法特别特别感兴趣,对所有的传承都非常重视,全部都没有落过。所以除了特殊情况以外,我希望我们大多数的人,百分之九十三点四五六七八——这样还算是可以;然后剩下的百分之六点几几几,可能经常会拖拖拉拉,有这样的习惯,这种习惯希望下一次……

我传《维摩诘经》的话,这辈子当中是第一次传,也许是最后……确定是第一次传,但不一定有第二次。《中观宝鬘论》这一辈子传过三次,之前传过两次,这次是第三次。今年我也是将自己很多很多的事情放下来,准备传授《维摩诘经》。我不要求谁必须听,或者说祈求你们“要不要听一下?”不会这样的。反正你们有一百个人的话我也看不见,只是数字上增加了;或者你们减少了几千个人的话,对我来讲也没有什么感觉。但从我内心来讲,你们有些人确实有虔诚的信仰,那么作为佛教徒,懂得一点佛法还是很好的。

《维摩诘经》我准备一年多的时间当中传完,因为内容不太多,没有《妙法莲华经》那么多。对我们现在很多学显宗和密宗的人来讲,《维摩诘经》就像《宝性论》一样,既是显宗也是密宗、既不是显宗也不是密宗,是显密融合的一个经典吧。所以在座的各位应该把它当作一件事情,如果你打算听的话,就尽量地圆满。如果实在是——我刚才也再三地说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如果前面的念诵实在没有时间的话,中间听课的时候你最好是按时来,我以后也准时开始讲。

你看现在网络上有学英语的、学汉语的、学日语的,有各种非常珍贵的课程,他们都是一分钟不差,到时间老师就开始讲,然后……比如你的课定的是三十分钟、二十五分钟,那时间一到,就“好,再见!”就没有了。其实这种方式很好。

时间是非常珍贵的,如果不是佛法的话,我也不会耽误你们这么珍贵的生命。我们每一个人现在是那么忙,那么多的事情,休息都休息不过来,这么重要的时间还耽误的话,那这个人是坏人,是伤害我们的生命——但是佛法非常非常的重要!

所以我们前后增加了一点念诵,基本上两个小时之内全部都要完成;不算念诵的话,真正的课我一个小时当中一定会完成。以后就这样,八点钟准时开始。这个过程当中,如果要听的话,最好善始善终,先做好这个准备;不听的话也没有什么。我刚才也讲了,听不听是每个人的因缘和信心来决定的。应该就是每个人看看自己,有没有时间、有没有这方面的意乐、有没有这方面的条件等等——而有些人确实所作所为非常非常感人。

希望大家都要对佛法有一种很真诚的心,这样就能获得佛法的传承和加持。如果我们只是把它当做一般的知识和学问,也许你得来的利益也是一般般。

因此我今天在开头讲一下这个事情。因为每次上课的时候,有好几千人、几万人中间突然就多出来了,有一部分人总是迟到。现场的这些还是很听话的。我也很感谢我们当地的发心人员、工作人员。现场这里人不算很多,只有一两百人,但是还比较争气。三天的课你们比较重视,我也比较重视;如果三年的课,到最后不知道有多少人?我也不知道。

但不管怎么样,在我们佛学院,在汉族这边,我已经真正讲了三十年了。到2017年的时候,已经真正满了三十年。所以我在佛学院的话一直是这样的。我们学院的优势就是,大家爱听课、爱闻思、爱修行。闻思修行是法王如意宝一直要求的,也是我们佛教徒最重要的。实际上也确实是这样,现在佛教徒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如果没有闻思修行的话,可能只是名称上的佛教徒而已,实际上并不是很真实。如果真正有闻思修行的话,那弘扬佛法、对社会做贡献等各方面具体做得怎么样,大家应该也看得出来。

今天继续传授第五品。

(上师念一段藏文传承)

这里讲了嫉妒心、谄曲的心,还有下面会讲七种傲慢、五种邪命。这些在生活当中、修行当中,经常需要去发现,不然我们自己连五种傲慢都不了解,在《俱舍论》和《智者入门》当中讲得比较细致,这里是大概地讲了一下。

这次短暂的三节课,念个传承,我是给大家创造一个缘起。接下来在这一年当中,我再三地说啊,给大家布置的任务,一个是《金刚经》,一个是《中观宝鬘论》。年底的时候给我提醒一下,看看谁看了,谁没有看。我们佛教徒最好认真对待,比如说《金刚经》,专门做一些研究,反反复复看很多的讲义;《中观宝鬘论》也要这样。

因为人比较多,这次我讲的《中观宝鬘论》里面的个别道理通俗易懂,但其实里面有一些讲到空性的、比较难懂的地方。而且这些难懂的地方,也许有部分内容对你的心态并不是很适合。这个时候,你不要因为好像部分内容接受不了,就把整部论典全部放弃。因为部分内容不懂,就认为这里面的内容都与你没有任何关系——不应该这样的。

学任何一门知识,里面所有的部分全都能运用是不可能的。我们在上中学、大学、小学的时候,一本书里面,可能也只有一部分特别适合你。比如你学物理学、化学或者教育学、心理学,你觉得部分知识对你很适用,而大部分跟你没有什么关系一样,那你也不能说这个课程是假的,这个对我们没有用的,不应该这样。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是感兴趣的,有些是不感兴趣的。以前我读师范学校的时候,我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教育学不太懂;然后我一个同桌的同学,他对教育学比较感兴趣。于是我们商量,考试之前,他多看教育学,我多看心理学,考试的时候我们就互相提供信息。(师笑)因为全部要看的话有一定困难。我就好好背心理学,因为我本来也感兴趣;而他本来也对教育学有兴趣。考试的时候,他的教育学写完了就放在我这边,然后我就这样用眼睛看;然后我的心理学写完之后,就放在他那边,他也用眼睛这样看……(众笑)有一次被老师看到了,所以考试都考得不好。两个人除了自己的专科以外,其他都没有考好。

有时候我们学习也是这样,可能你对所有的知识全部都……其实内容很好,但是每个人的根器、每个人的风脉明点、每个人的心态和业力都不同,所以对一个道理,有时候是确实不懂,有时候是确实不感兴趣,有这种情况。所以我们对佛教的教义,最好全面地去了解,有些不感兴趣的话,也不要以这个理由放弃它。

实际上佛教真的是涵盖很多很多的知识领域。昨天我跟我们这里非常出名的有些科学家探讨,探讨的过程当中,确实我们两个的观点不谋而合:佛教真的很伟大,不管是心理领域、教育领域、科学领域,在佛教里面什么都能找到;而且这些道理,可以说是颠扑不破,里面的理由、证据、智慧,非常非常的尖锐。所以我们有时候就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觉。不过不一定每个人都有这种感受。

这里讲了很多这方面的道理。

(上师念一段藏文传承)

这里讲到“说过即他错,再三而重复”,经常地、再三地讲别人的缺点——我们对个别人的做法看不惯的时候,可能再三地讲他的一些缺点,讲他的一些错误,其实这是不合理的。古人也讲“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如果说别人的过失,说明自己是坏人、恶人;如果说别人的优点和功德,说明自己是善良的人。因此,我们经常要静坐观察自己的“过”,这样是很好的;而不应该揭露别人的错误。日常生活当中,修行当中,要尽量地观清净心,不要揭露别人的过失。

(上师念一段传承)

这里讲了从第一地——欢喜地菩萨一直到十地菩萨之间,十种地的不同功德。《入中论》里面讲的十地,和这里的讲法比较相同。

(上师念一段传承)

到了第三地菩萨的时候,贪心和嗔心就灭尽了。所以我们有些人说是——“怎么办?我还有嗔恨心。我修了那么长时间了,嗔恨心还没有灭,贪心还没有灭。”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你看这里讲了,贪心和嗔心是到了第三地的时候才灭尽的,其实他的有些习气到了十地末尾的时候还有。我们有些人可能资粮道还没有开始,所以你对自己的要求不要太高了,你还有贪心、嗔心,这是非常正常的。有贪嗔痴的时候不要懊恼,也不要拔自己的头发、吃安眠药,这些都不行的,对吧?

(上师念一段传承)

我们看了这些五到十地的功德才知道,自己还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所以有些人没有得地之前,不要好像是学了佛就已经得地了一样。现在有些人出了家以后——“啊,出家人哪里有什么烦恼?”“啊,什么?他已经学了佛了还有烦恼?那学佛没有什么用咯!”……其实也不能这样要求,就像你去国外留学,那也并不是国外所有的知识都懂,已经成了班智达,精通一切了。不是这样的。

(上师念一段传承)

我们修行的时候,昼夜六时当中经常念这个皈依:“诸佛正法僧,以及菩萨前,恭敬皈依毕,顶礼应供处。”这里有这么一个偈颂。我们要经常在三宝面前顶礼、供养,这个很重要。

所谓的供养,不一定非要供养出家人,不是这样的,而是一定要心里面对佛表示一种恭敬。昨天我也讲了,自己可以造一些佛像。其实现在我们获得了人身的时候,有这种因缘对我们来讲真的是非常难得的。《胜出天神赞》当中也讲了,如果我们用真心、欢喜心、虔诚心来顶礼和供佛,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即使我们用怀疑的心来对待,这个功德应该也是非常非常大的。

今天我遇到一些人,看起来对佛好像有点怀疑。我说用怀疑的心来观想的话,功德也很大,他们态度马上就欢喜起来了。《妙法莲花经》里面讲“若人散乱心,入与塔庙中”,就是以散乱的心,不一定是恭敬心,不一定是欢喜心,以散乱、蔑视的心结缘都有利益的。

有些人说:“我学得不好,我今天开始重新做人。太惭愧了!太不好了!”其实有惭愧心这一点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转生到地狱、饿鬼、旁生道,那根本没有这颗心;转到边地的众生,连一个惭愧心也不会生起来。所以我们今生当中,能有一颗善良的心是特别不容易的。

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对佛顶礼、皈依,这样的话有很多功德。《阿含经》里面也讲,顶礼佛陀有五种功德,比如相貌端严、声音美妙、财富圆满、转生到贵族家庭当中、将来获得人天善趣。所以我们有些人即生当中福报、财富什么都圆满,有些人什么都困难,的的确确前面有一种因,无形的一种因,这个因不得不相信。如果我们相信这一点的话,为了自己和其他众生乃至生生世世的重大利益,应该学会取舍因果。

(上师念一段传承)

我们要经常发愿:生生世世当中,听到我的名字、想到我、接触我、忆念我,凡是跟我结缘的这些众生,愿他们都获得一切的快乐;愿我生生世世连一个众生的毛孔都不要损害。这里面有二十个颂词的发愿文,还有:愿我们生生世世不要给众生带来恐怖,不要给众生带来威胁,不要给众生带来痛苦——因为我们的有些行为,直接或者间接可能会给众生带来痛苦。

很多人经常讲要孝顺父母,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孝顺父母的时候,方法可能有点不懂,经常按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教育父母,这是很困难的。父母在这个人生当中已经成了最高的“教育学家”,所以你如果教育他的话,他可能不接受。因为在他的眼里,在他的面前,你永远是他的学生。

我们现在有些孩子稍微有钱、有能力的时候,经常把父母关在自己智慧的圈子里面——你应该这样、你应该这样……但这可能不是办法。应该是让他们晚年的时候过得比较平安、健康、快乐,让他们稍微自由一点,最好是让他学习一些佛法。如果实在不学习佛法,尤其上个世纪的有些人思想比较牢固,他的见解如山王一样,所以你没办法改变的话,也要随缘,不要让他天天痛苦。

所以我看我们很多人,一方面对父母家人比较照顾,但另一方面好像不太会,老是想要教育他们。但是学生永远没办法说服老师的,他的眼里你永远都是——哪怕父母是农民一个字都不认识,你这个孩子是什么博士后,他也一直觉得你是他的学生。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对人随顺。就像《入行论》和这里面发的愿一样,“连一个众生的汗毛孔都不要损害”,这是我们生生世世应该发的一个愿。

我昨天不是讲了吗,我在杭州翻译的无著菩萨的《入菩萨行论·善说海》,当时应该是2005年还是2007年,那个时候翻译的。那里面有几个偈颂非常著名,我们藏传佛教的很多高僧大德都经常念诵。所以我们一定要发愿:凡是对我见闻接触的众生都获得快乐,不要痛苦。

(上师念一段传承)

"纵有一含识,未得解脱间,我虽得佛果,誓愿住三有。"这里说:若有一个众生没有得解脱之前,我虽然得到佛果,但我还是发誓愿住在三有当中。这是这里的一个发愿。就像《地藏经》里面讲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也就是“不为自己得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有这样的一种发愿。所以我们也应该经常这样想:只要有一个众生还没有成佛,我始终都不会涅槃。汉地早晚课里面也有像这种方式来发愿的。

(上师念一段传承)

《中观宝鬘论》当中讲了善知识的相,略微地宣说了四种。哪四种相呢?“知足悲具戒,有除烦恼慧。”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善知识,作为你要寻找的上师——我们昨天不是讲了选择人才吗,那么选择上师也要有条件。

现在在网络上很多方面大家都很注意的,就连病人啊、慈善啊,很多人都特别注意,也应该这样。依止上师也是同样的。如果你听到说:哦,这个上师前世是什么什么——其实佛经里面并没有讲,观察上师的前世来找今世的上师。佛经里面的要求讲得很清楚,这里也讲了上师的几种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上师不应该是贪得无厌的,应该知足少欲。并不是要化缘多少多少,一定要黄金来做什么,这个不一定的。真正的善知识是知足少欲的,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不管是菩萨戒、别解脱戒、密乘戒,上师要戒律清净。第三个条件,对众生具有慈悲心。对众生一定是悲悯的,包括对身边的人,对家人。第四个是最根本的,就是有断除烦恼的智慧。这四个是龙猛菩萨给大家说的善知识的法相。如果是具有这四种条件的上师,那你就可以恭敬依止;如果不具足就不行的。

《入菩萨行论》里面讲的你们可能也记得吧?上师的法相有两个——连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要舍弃上师,那这个上师有什么条件呢?一个是要精通大乘佛法,第二个就是不舍弃众生。

这些你们要记住。今天学这部论,大家至少也要懂一些;如果什么也不懂,虽然听传承有听传承的功德,但是也不行的。如果你懂得这一点,以后你选择善知识、选择上师的时候,就要看看他具不具足“知足少欲”的功德?具不具足“清净戒律”的功德?具不具足“慈悲心”的功德?具不具足断除烦恼的“智慧”?——这个更重要。其他事情的话,上师也解决不了——“给我打个卦,上师!”其实打卦的话,自己也可以打;算命的话,自己也可以算。现在有很多算命师,网上也有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就是要遣除烦恼的智慧,要对众生真的具有慈悲心,还有知足少欲和清净戒律——《入行论》里面只讲了两条。大家要记住。

以后我如果遇到谁的话——之前我们度母法会的时候,给了每个人一颗念珠,很多人脖子上都戴着的。那么这次听了《中观宝鬘论》的话,我以后问:“你听过《中观宝鬘论》没有?”“听过。”“那听过的话,《中观宝鬘论》里讲善知识的相有几条?哪几条?”我要问的。有些人可能就说:“没有听过,没有听过。不好意思,当时因为我工作上有事情,正好出差。”(众笑)——其实明明是在现场。到时会不会这样说?不知道。

善知识的相,寂天菩萨就是讲了这些。按照《十法经》《十地经》里面讲的话,比如说由鸳鸯可以推知这个地方有水,由烟来推知有火;那么,菩萨是由他的相来知道的。

(上师仁波切念藏文偈颂)

前段时间,我把藏文的教证,用汉文《大藏经》里面汉传佛教的翻译来对照,汉文里面也是讲《大乘十法经》。

那么谁是善知识呢?从他心的柔软、知足、智慧,这些可以观察。虽然我们没有他心通,但是也基本上能观察。我们在企业里面评选人员的话,也是要观察的。昨天我不是讲了巴菲特选人、用人的四种相吗,那么我们要依止一个善知识的时候,首先自己应该像特务一样去慢慢观察,从侧面了解、正面了解,从很多方面去了解。如果你真的依止了,那以后不管怎么样,不要换来换去。

有些人三年当中依止这个,再三年当中依止那个,这样的话,我们人生很短暂的,来不及换很多次了。所以真的遇到一个善知识,最好终生当中,没有必要换来换去。而且你换的话也是不如法、不合理的。这不像我们世间的朋友,喜欢的时候就在一起,不喜欢的时候就把他扔掉——噗!就这样。(众笑)这样可以的。但是也可能不行的啊!佛法的方式跟世间法有些地方是不相同的。

(上师念一段传承)

"此法非独为,国王一人说," 这个《中观宝鬘论》,并不是独一无二给国王说的,而是对其他众生也有利。不管是当时也好,将来也好,对其他众生有利的话,龙猛菩萨说“亦欲如应利,其余众生说”,就是跟其他众生也有必要说的。就像现在世间一些领导的精神,他当时也是在少部分人当中讲的,但是所有人都可以学习。同样的,龙猛菩萨的这些观点,当时是给乐行王讲的,但是后来一直到现在,我们都要学习。

我们学院当中,以前很多法师都讲过,非常非常有帮助。现在世间大多数人,对决定胜和增上生都不懂。有些人太高了,一点基础都没有,直接就要讲空性、讲禅宗、讲大圆满等等;有些的话,始终就建立在一种人间佛法上,对空性、对解脱、对菩提心,这些方面都不敢爬上去。应该从两方面,智慧和福德要双运,这很有必要。

(上师念一段传承)

当时是日称译师依靠印度的三个梵文版本翻译的,《入中论》好像也是他译的。

我现在心里一直有着《维摩诘经》(师笑)……《维摩诘经》有唐玄奘、鸠摩罗什等三种版本吧,我们这次准备讲鸠摩罗什的版本。其他需要参考的话,网上也有一些《维摩诘经》的注释。因为我们要学一部经典或论典的话,参考书可以自己做好准备。原来我们在学院讲课的时候,是统一给大家准备,但现在没办法,网络上这么多人听。你如果要学的话,最好不仅仅是经文,应该在经文的基础上,参考一些古大德或者现在的高僧大德的讲义,这样可能才是对佛法的学习态度。

我也是跟以前一样,给大家念一个传承,就像今天一样。《中观宝鬘论》的传承,这次你们没有断的话,以后也可以说“我得过这个传承”。然后你给别人讲也好,自己研究也好,有了这部法的传承……就像现在的中医,现在很多的窍诀——“我得过这个法,得过这个传承”,有这样的。

这次《维摩诘经》我们准备用鸠摩罗什的汉文版本传。时间方面,前面也讲过,大概三月中旬开始,每次课一个小时左右,一个礼拜当中可能讲一到两堂课。可能分为三、四期,第一期大概从三月中旬到五月中旬,第二期可能就是年底,具体什么时候现在还没有确定下来。我自己对这件事情是……在生命当中来讲,也是比较重视的。

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听得非常认真,也很圆满。我们在三天当中,将《中观宝鬘论》的传承全部已经奉献给大家,希望以后有机缘的时候,大家应该好好地去弘扬。即使你自己没有机缘的话,临死的时候给别人传一遍,比如对你的孩子,对有些佛教徒——“我有很好的某个法的传承……”藏地有这样的。方便的时候,我们相续当中的法还是要传给别人,给别人念一遍。

确实以前一些高僧大德,有些有很多弟子;有些呢,有很多好的一些传承,但是没有找到人,包括自己的子孙,没办法把自己的法宝传给他人。就像世间的一些古董,“这是我家里的财宝,我是很重视的,要传给我的孙子……”我们在智慧方面要这样。

关于智慧,以色列人是这样的:孩子小时候如果对钻石、对金子特别重视,父母会告诉他:“有一样东西比金子更有价值。”孩子问:“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智慧,比金子更重要的就是智慧!”他们培养孩子从小养成的观念是什么呢?就是除了物质财富以外,更重要的是精神财富。

我也发自内心地跟大家讲,今天非常欢喜,给这么多人念了传承。希望你们以后能把佛法延续、弘扬,要不断地传播真理,大家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好好地弘法利生。

谢谢大家!

——索达吉堪布2018.03.01第124次网络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