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善男信女语》讲解01.pptx

《致善男信女语》

第一课

(听打稿,供参考)

今天给大家讲的这个法,是门措上师教言当中的《致善男信女语》。当时有藏族的几个堪布堪姆,专门收集门措上师传记资料的采集小组,他们当时请求以后,门措上师写下来的这么一个教言。

当时他们请求的时候也是主要针对藏族人为主的一些信众,对他们有利的教言,当时他们请求的时候是这样的。上次我们讲的课主要是针对汉地信众的一个教言,这个我看可能主要是针对藏地信众的教言。

当然对我们学院的出家人来讲,这里面有没有教言呢?有教言。确实,我们虽然出家了,但是我们可能做的不是那么理想,有很多针对性的教言,但主要是对在家男女的教言。

所以我们今天学了以后,将来我们有弘法机会的时候,你们也可以把这个作为弘法最好的一种教言吧。而且这并不是古代的,比如说无垢光尊者,或者是智悲光尊者等等,离现在已经好几百年的作者,有些人可能没有新鲜感,而门措上师是现代住世的这么一个女性大德,那么她的有些教言应该有一种新鲜感。同时对现代人,也可以说有一种不同的加持力,他们有共鸣。所以我想这个教言还是很重要的。

讲了以后,我们也可能比较清楚,平时我们在门措上师那里也得过灌顶,也得过一些密法的传承,但是很多法王圆寂以后来学院的人可能并没有听过她讲的这些课,如果这样的话,这个时代很伟大的一个女性教言到底会说什么呢?她说出的这些教言,你如果按照她的教言去行持的话,应该对你个人也好,对结缘的信众是非常有利的。

还有,我为什么要讲她的教言呢?实际上,现在我们的信众当中,不管是藏地、汉地,或者是其他地方的信众,大多数都是女性。我们学院也是这样的,女性占多数。之前政府给我们批准的时候,女性这边有3500个人,男众师父有1500个人,所以当时喇荣五明佛学院和喇荣寺的整个人数,全部是5000人左右。5000人当中,女性应该是占多数,可以说是三分之二左右,大概是这样的。

那这样的话,我想我们大多数女性修行的过程当中,有一些女性的教言也是很好的。我们女性当中实际上也有特别伟大的,不管是古代也好,现代也好,也有很多,包括最近慈师也在给大家讲,用藏语来讲,他讲的内容应该是《莲师窍诀心要》,主要是莲师跟益西措嘉空行母的对话。通过问答和对话的方式讲下来的很殊胜的教言,里面有很多是针对女性的教言,对各种层次人的教言也是非常多。

所以我们现在讲门措空行母的教言,也是非常有利于将来弘法的时候,针对女性信众。

我们学院大家也知道,包括堪布堪姆,堪布是少数,堪姆是多数,其实这个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是女性给女性讲法的话,它的利益是最大的。当然表面上显现的好像是女性比较喜欢听男性法师的课。明明我们有男性女性的课,很多女性特别喜欢听那个堪布的课,这个堪布的课。那男性会不会听女性堪姆的课呢?也有,有一些对女性有信心的男性也有。

但实际上,女性听女性法师的课,应该是最有利的。为什么这么讲呢?一般的话,女性的一个法师,她知道女性相续当中的各种烦恼、痛苦,各方面都知道,因为她自己是这样走过来的。

本来女性上师越多越好,但是现实生活当中,不管是国内也好,国外也好,可能百分之九十多的上师是男性,信众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女性,现在也有这种情况。

但刚好,门措上师,我前面也是讲过,确实现在人在跟前的时候,不一定大家都觉得她如何如何。但实际上,应该说一段时间以来,有这么多的眷属,有这么高的修证,包括在世俗当中,念咒语也好,行持善法的这样一个大德,我们可以说是非常罕见。

这也是你们女众修行人,可以说是一种骄傲也好,自豪也好。否则的话,我们女性修行人是比较多,但好像没有这么一个伟大的女性的话,有些女众心里可能有不同的感觉。确实,现在国内外的话,什么八大女性成就者,伟大的多少多少,也有说八大、十大、二十大,等等,有各种说法。有些是我认识的,有些是不太认识的,但门措上师确实给大家讲的这些教言,不仅男性可以听,更重要的是对女性很重要。

我刚才为什么说女性的法师对女性来讲很重要呢?比如说一个男性的上师给女性讲课,当然如果有信心是非常好的,但如果信心不成功的话,可能变成烦恼心,最后可能对上师产生各种各样的嫉妒心、贪心、嗔恨心,反而师徒之间的心不纯洁。

如果是一个女性上师,那女性对她只有纯洁的心、清净的心,不会有现实生活当中对异性的各种烦恼、邪见,不会有的。

还有我们女众信众为什么这么多?实际上女性应该是比较容易接受真理。从整个世界来讲,男性他自己从小有固有的一种心态,他比较傲慢,不容易转变。比如说一个上师来了,他不一定马上能生信心,他的生理结构各方面都是比较傲慢的。而女性的心态比较柔软,这样的原因她就可以接受很多的真理。

当然有些人说,为什么女性佛教徒那么多?是因为烦恼重。其实我不这么认为,男众的烦恼女众也有,女众的烦恼,男众也有,只不过稍微有一点差别。

最近我听到有一个藏族的女性,卖酸奶的,以前听说在喇嘛那边卖了很长时间,后来她又到我们女众那边卖酸奶。她后来自己总结说,在男众那边卖酸奶的时候,男众对她挑毛病的比较少;在女众那边卖的时候,好多女众说,你的酸奶是牛奶做的,还是马奶做的?或者说这里面加了水没有?好像百分之七八十的人会对她挑毛病,男众这边百分之七八十的人不挑她毛病。

她原来认为男女都是平等的,但后来她觉得,是她业力现前呢,还是女性故意对她不满,她就很尴尬。

所以我们女性的话,比如说互相之间的这种恭敬,这些相对而言是不是有一点点,可能有一些,当然我们总体上讲的话,女性这边的讲经说法也好,做事也好,非常的能干,非常好的。

所以我也希望我们很多的男众修行人,也依靠门措上师这样一个女性的教言,对治自己的烦恼,这个很重要。尤其是女性的话,以后用这样的女性教言来跟世界上很多的女性众生,教化她们,度化她们,这个是非常重要。

因为女性法师以后有机会,确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是一个男性给她讲的话,男性可以共同讲,但有些是不共的,你的烦恼,你的生理结构,你的心理状态,很多是我们不太方便讲,也没办法讲。但如果是一个女性的话,她完全都是可以跟她的生活融在一起,而且可以针对她的烦恼,针对她的痛苦,针对她的一些困惑,用自己的方式来解答。

现在我们的世间人也说,女性是半边天。确实众生的整个状态,一半一半,也是阴阳结合的。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女性的教言更有她的一种敏锐性,一种悲悯心。

所以我也希望我们很多的女性法师们,包括有一些居士,将来针对女性的烦恼,对她们多讲一些佛法的教言。你如果讲的话,女性是很容易接受的。

刚才说很多女性修行人的傲慢心不多,这个原因,对外来的这些教言,外来的这些窍诀她们容易接受,所以我们很多的女性法师,将来有这个责任。

度化男众也是很好的,但是度化男众方面,我觉得尤其是年轻的女众法师,你度化别人的时候慢慢自己产生了烦恼也不知道。

你如果度女性的话,可能是最适合的,自己也应该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你看现在世界当中有这么多的女性,烦恼的、痛苦的、需要解脱的,所以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将来你所学到的这些应该用到社会上。

我还没有开始讲课,时间一半都花完了,好吧,我现在开始正式讲。

《致善男信女语》。

致善男信女的教言,“语”是教言的意思。

以智慧眼恒关照,雪域众生之苦乐,

浊世怙主莲师前,诚挚祈祷悲垂念。

首先是顶礼句。

常常以智慧的眼来关注雪域众生之苦乐。因为对雪域众生来讲,莲花生大士是众生的怙主,他日日夜夜、昼夜六时都关照着众生的心,关照着众生的痛苦或快乐。还有他是五浊恶世真实的怙主,在莲花生大士面前真诚地去祈祷,请你用慈悲来垂念我等众生!

当然这里的雪域众生,从藏族的善男信女来讲,他们经常也是这样祈祷的。其实莲师的传记中记载,他不仅加持雪域众生,更重要的是他加持所有的世间众生,我们以前也引用过一些教证。

所以教言的前面首先祈祷莲花生大士。

我们也应该这样,我们以后自己也是,不管遇到任何的违缘,经常把密法大圆满的智慧融入自己的心,经常观想上师与莲花生大士无二无别,观想以后去祈祷,这是非常重要的。

真的,现在浊世邪魔外道的力量非常猖狂,在这个时候,最好是经常祈祷莲师。祈祷莲师,可能对自己也好,对他人也好,最重要的,他会经常垂念我们。如果我们没有祈祷,虽然诸佛菩萨的加持不可思议,但自己不一定得到。就像月亮虽然挂在空中,但是如果底下没有放水器的话,月影不可能在一个光秃秃的地方显现。所以说自己的祈祷和信心非常重要。

接下来是一个立誓语。

同类业感此人间,平等转生诸信士,

我以善心所驱使,心中所现直忠告。

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当中是同类业感的众生,我们都是平等的转生到这个世界上的善男信女们。

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业感,转生在同一个人世间,在同一个蓝天下生活。所有信徒都是这样的,尤其跟上师相关的这些人,更是有同类业感。

在善心的驱使下,不是以世间的名闻利养、世间八法,或者其他的一种发心,不是这样的。应该是非常想帮助他们,想让他们得到解脱的这么一个善心的驱使下,她老人家自己心中所浮现出来所有的这些忠告、教言,直言不讳、直接给我们讲出来。

她对我们同类的,或者说与我们同缘分的这些众生讲了这么一个教言。里面可能也有一些针对性的,但是并不是针对个人。如果像阿底峡尊者所说的那样,如果击中你的要害,说明这个教言对你是有利的;如果没有击中要害,好像没啥感觉的话,对你不一定有利,对吧?因为我们人的话,知错改错,这个很重要。

那天我们看到,对汉族众生的教言当中也有很多针对的教言,所以下面讲的这些教言,如果有一些针对的话,它是直接的,没有什么隐含,没有什么隐藏或者是间接,应该是直接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教言。

那真实的教言是什么呢?真实的教言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世间法的教言,一个是出世间法的教言。

其实世间法的教言对我们来讲还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有一些人自己觉得世间法我都懂,但其实也不一定懂。那天我们讲《智慧百论》的时候,很多人说是从来都没有听过,还是有一定的收获。如果我们人比较好一点的话,他会按照那个教言来改变自己的相续,非常有利。所以我们活在这个人世间,即使是出家人还是需要世间的这种教言。

首先怎么讲的呢?

世间交往众人时,如若合群则自乐,

于诸上中下人前,刺眼恶行当警惕。

我们活在这个人世间当中,避免不了与世间人进行交往、接触、交流。那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能合群,自己才能活得快乐。

合群很重要的,真的!我那天好像讲过,有些人就像牛角,牛角的形状比较特殊,怎么放也是不太好放,两三个牛角放在一个口袋里面,但是口袋里面难免发出“嘁嚓、嘁嚓”的声音,对吧?

如果说我们的人心像水一样,水是特别随顺的,比如说把它放在一个三角形的水器里面,或者说四方形的,或者说是通过一个渠道,它就会沿着外面的环境,自己改变自己,不用别人改变。

所以我们要像水一样,跟一个不信仰佛教的人合在一起,也完全可以跟他合得来;如果是智慧特别高深的人,跟他一起,也可以合得拢。如果是脾气特别暴躁的人,跟他一起的话,也可以合得拢,这叫做合群。

如果你真正合群的话,那自己也快乐。不合群的人自己很痛苦的,跟这个也不合,跟那个也不合。

现在我们学院藏族这边的话,最后得法师的时候,管家这边从来没有找过的人,算是一个条件,那天看他们最后毕业的时候,也有一些。

所以合群的人,管家从来没有找过,管家也不知道这个人活着还是死了,这种人算是比较合群。不合群的人,不管是管家也好,管理人员,可能会严重指定,可能会变成这样的。

合群的人自己也是很快乐的,确实默默无闻,有一种说法,这个人很好的,在人群当中不知道在哪儿,说明这个人还是比较可以的。当然如果你智慧非常超胜的话,可能会知道在哪儿。但一般来讲,比较合群的人跟谁都可以,只要一开口,好像《智慧百论》当中也是有,这个人,别人特别容易评价,这样的。

在上、中、下的人面前,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所有的人面前,“刺眼恶行当警惕”。上等人也是看不惯,这个人是怎么怎么的;中等人也是看不惯,这个人是怎么样;下等人也是看不惯,特别刺眼,不管是说话也好,做事情也好,许许多多。

好像现在西方人认为这是有个性,自己放纵不羁,自己很厉害的。但其实所谓的个性,应该说是有一种愚笨,当然你有一种特别自强不息的精神的话,也许是好的。但是有些是真的,现在有些国家的战争犯,他们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但实际上全世界的人都开始呵斥,他自己还认为如何如何。

所以我想,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大家也应该有一种随顺众生的心,这个确实也是非常好的。不管是上中下的人,只要看到的时候,“这个人很好的”。我们经常竖起大拇指:“这个人是很好的”。

比如说我们选管家也好,选负责人也好,“这个人不行”。一看就是,上面的人也说不行,下面的人也不行,这样的话,他随顺众生上面做的不好。

认为自己有个性的西方的这种说法,可能你确实有个性,越来越厉害,很成功。现在世间当中拍的有些电影,刚开始是很善良的,后来就越来越报仇,最后好像很成功一样。我以前也是遇到过一个演员,他说你不要认为我就是电影里面那样的人,这是电影里面的人,我平时不是这样的,我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拍电影的时候只能这样。

所以我们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真正的真理根本不知道,反而有些媒体也好,或者一些影片里面的人物塑造,反而在自己人生当中拿来应用,这不是我们佛教徒的一个行为。

门措上师,确实她是特别的随顺,可能我们在座的应该没有听说过她老人家跟谁有矛盾,上上下下的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她跟谁发生过矛盾。

不管是上师、弟子面前,很多都是有的,很多寺院当中,汉地、藏地很多都有的。但是她从来都是没有,而且也看出来了,她随顺众生,合群也好,这个很重要的。

我在《前言》当中也是讲过,以前我们也是很多次的这样出行,但从来都是没有跟上上下下,包括她老人家的一些亲戚也好,身边的人也好,谁都是没有听说过,今天门措上师跟那个侍者有口角,发生什么。如果我们其他人,跟在这么伟大的一个上师身边,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大家也应该清楚,至少现在有一些故事应该会留下来:“当时她跟谁谁谁,开除了谁,当时谁有什么样的……。”

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虽然弟子不能挑上师的过患,但是一边念“嗡巴杂萨埵吽”,一边悄悄的在评论。这是哪里都有的:“嗡班匝萨埵吽,上师身边的这些人是怎么怎么。”门措上师还没有成为所有人的上师之前,也没有什么评论,至少我是没有听说过。

所以这个也是一种教言,用个人的行为来给别人讲教言。我们经常念的《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长行文当中也是说:“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菩萨如果随顺众生的话,其实这是随顺供养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如果令众生欢喜的话,那么如来也是欢喜。

所以我们对身边的人,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对上上下下的人不要变成“眼中钉、肉中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目中无人,对吧?这样的话,确实是不太合理。

所以大家也应该记住,对吧?不管跟谁交往,上上下下,对上者有恭敬心,对中者有和睦心,对下者有慈悲心,对上中下的人都要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

当然如果你自己觉得“我不需要,我对谁都不随顺”,也可以。但是我们从佛教的角度,或者上师们的教言来讲,这种人可能会有点笨。所以不管是男众女众,自己的身口意应该去观察。

我当时翻译的时候就反反复复地自己观察过自己,我是不是合群的人?我是不是得罪了所有的人?我们这边民间有种说法,叫做“家犬只活九年,但是他得罪了所有身边的人。”因为有一些狗的生命,说是只有九年,但是它得罪很多人。比如说他在学院里面住了5年,他得罪了很多人;他在学院里面住了20年,得罪了更多的人,这样就没有必要。你在学院这么神圣的地方,对上上下下都是应该要和睦相处。

这一点我也希望,既然你们让我讲课,那我也把上师的有些教言,通过自己的智慧也好,经验也好,给大家讲出来。讲出来了以后,你们自己也看看,说的对不对?如果对的话,你就下面点赞。现在很多人都这样说的,你们下面要点赞,或者点个小红心。

尤其享用损健康,有害烟酒恶毒物,

他讥自毁赌博等,低劣行为当永断。

像藏地也有,汉地也有,享用损害自己的健康。哪些享用损害呢?有害的烟、酒,还有一些毒物、毒品,海洛因这些。

年轻人喜欢各种各样的,这些对身体有害。

还有对他人经常讥毁,自己也是毁坏自己一切财物的赌博,等等,这些行为非常的恶性,那么应该断除。

以前也讲过烟酒的过失,包括烟的话,世间人经常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无酒不成席”等等,其实民间经常用这种语言来武装自己,最后自己也是以盲导盲,很多人都以为确实是这样的,现在人也是这样认为,他们根本不知道。

比如说烟的过失,很多伏藏品当中说,是以前魔王波旬的小女儿,她发愿的结果。魔王波旬当时一直死不瞑目,他还是不甘心,后来小女儿发了恶愿:“我将来用烟草来害很多众生。”他就高兴了。

所以很多人染上烟瘾之后,确实对身体、对心脏,都有损害。以前也是讲过,有一个报告里面说,光中国人一年有100万左右,因为吸烟,对肺有害,而失去生命,有这样的。所以任何广告当中都不能做烟草的广告。

但是实际上也有很多的烟厂还在不断的开发,去年与香烟有关的很多大佬已经落马,被抓起来了,但是这个可能也是极少数的。这个烟的话,我们出家人当然是不会的,但是也有一些,比如说在别的国家当中的一些寺院,也有抽烟的,这种比较多的。所以烟草是很不好的。

酒的话,更不用说了。佛陀在佛经当中也说,连草尖许的酒也不能喝,喝的话,不是我的弟子。我以前也讲过很多这方面的故事,包括《极乐愿文大疏》当中也引用了很多的公案、教证;赌博的话,《亲友书》当中也是讲过,我在这里不广说。

凡是这些恶劣的行为应该要断除,抽烟、喝酒、赌博。不知道汉地怎么样,藏地的话:“这个年轻人是比较好的,他不抽烟、不喝酒,还有不赌博,他算是个很好的年轻人。”好像现在对年轻人的评价是不抽烟、不喝酒,是比较好的。因为做了这些的话,慢慢慢慢很多恶友喜欢这些,然后可能自己的行为就没办法控制。

我们在座的人当中当然是没有的,还是很好的,居士也是没有。不过我们以后出去弘法的时候,如果在特别喜欢抽烟的这些人当中这样说的话,可能得罪了很多人,讲的时候也要看看。

比如说你跟一部分不信佛、天天喝酒的人——现在有些地方喝酒很厉害的,他们不管是请客也好,喝酒喝得很厉害,抽烟也是很厉害。在这些人当中讲的时候,如果你没有把握你讲完了以后,他们都会皈依的话,你就稍微看看身边人的表情。你讲着讲着,如果得罪了他们,他们中间站起来走了的话,那不太好。

我们在给别人弘法的时候,尽量不要直接说。如果特别爱抽烟的人,你第一个:“你马上给我拿下来,你会下地狱的,莲花生大士说过,你是魔王波旬女儿发恶愿成熟的一个授记的人。”不能这么说的。“这个烟呢,听说现在有一些新闻当中讲,对身体有一点点不好,你能不能慢慢慢慢减少一下?当然好的话,慢慢戒,现在看来你可能有点困难。”

喝酒也是这样的,我对爱喝酒的人,不会马上说别喝酒,什么的。有些领导说:“我抽烟可不可以?”我说:“可以可以,你抽吧。”“喝酒可不可以?对你有没有染污?”“没事,染污不大,你慢慢喝,喝少一点,对我倒没事,但对你的健康可能有点点……。”给他讲一些世间的道理,尤其是不信佛的这些人面前。

真的,我们每年都有一些弘法的人,这些人一定要学会应机施教。否则的话,你学过的这些,原原本本的公案直接讲下来——很多人我觉得特别不善巧,你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把别人全部得罪完了。比如说你本来给他们安排七天的课,第一天全部得罪了,最后不要说七天,一两天都讲不下去,别人的看法很不好的。

所以一定要有一种察言观色也好,或者说是一种智慧,看看当地的情况是什么样,这个很重要的。要随顺众生,不要一下子得罪了所有抽烟、喝酒,还有赌博的。因为基本上世间当中这些是他们的强项,一句话就断掉的话,确实有点困难。

我希望我们以后弘法的时候,不管是谁,还是要有一种善巧方便。首先应该了解对方的爱好,了解对方的情况,这个是很重要的,不然的话,抽烟很长时间的这种人很难的。

我以前读中学的时候确实这些都沾染过,很难的,这也是恶友导致的。我隔壁有一个猎人,他天天抽烟,慢慢慢慢就学会了,后来没有烟的时候我也很痛苦了一段时间。喝酒也是这样的,从自身来讲,当时很年轻嘛,大概十多岁的时候。

所以很多事情光是理论上让他断的话,不一定断得出来,因此慢慢慢慢教化,这个很重要的。

受前世业所感召,众生贫富不均衡,

量入为出当知足,自心常乐乃首富。

我们众生受着前世业力的感召,贫富不均匀。

有些是不勤做,自然而然就有好多好多的骨噜姆,哗啦哗啦就来了。有些人因为前世的福报不够,连生活费都跟不上,还要借很多钱。

所以众生的贫富确实自古以来就不均匀,现在也不均匀,未来也是不均匀的。原来有一个藏族的国王,他说贫富都要均匀,做了三次老百姓贫富均匀,但是也没办法。包括一家人,他有三个兄弟的话,三个兄弟的经济状况也是不相同,这也是跟福报有关系。

但是我们平时的话,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量力而行,不能要求很高。你自己得到什么,与你的身份相符,你应该有一种知足感,量入为出应该是比较相应的。

好像杜鲁门当选总统以后,他的兄弟有一个是农夫,别人问他的时候,他说:“今天我的哥哥,杜鲁门先生当选总统我很自豪,也很开心,但我也为自己是一名农夫而自豪。”他并没有说:“他当总统,我为什么不当总统?”并没有抱怨,自暴自弃,没有这样的。

所以可能自己心安,还是很重要。现在藏地好像稍微好一点,没有攀比心。以前我看到一个局长,他的哥哥是局里面的门卫,有人说:“你的弟弟已经当了局长,你怎么还看门?”他说:“我觉得我看门更幸福,我看他烦恼很多的,虽然工作我们有差别,但是我觉得我的职业也是很好的。”

所以我们每个人的身份,不管地位也好,财富也好,什么样的话,自己有一种知足感,这种知足与你自己的身份和你自己的境界相应的话,有一种满足,这是很好的。

《佛所行赞》当中也不是讲:“富而不知足,是亦为贫苦。”如果你富裕,不知足的话,还是贫苦的。“虽贫而知足,是则第一富。”虽然你是贫穷的,但是如果你知足的话,你就是世间上的第一富翁,你还是有一定的机会。

所以我们讲到什么呢?经常自己有一种满足感,这个还是很重要的。你自己是什么样的身份,这不一定都是财富上,你是一个辅导员的话,你要有一种知足感。你什么都不是的话,现在有出家的这种身份还是很好的。你有一个比较简单的职业,挺好的,我觉得与我的身份很相应,这样的心态还是很好的。

当观众人纵无获,毕生唯浸欲望中,

一日安闲亦难觅,终将踏入后世境。

其实这些教言都很好的。

这里说,你看一看很多人,最终什么收获都没有,毕生都沉浸在欲望当中。

现在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一生,从小到老一直是我要想得到这个,想得到那个。对人也好,对财物也好,一直想得到,一直沉浸在欲望当中。

一日安闲也难以寻觅。

比较开心、放松,自由的生活基本上是没有的,每天都是忙忙碌碌,每天都是折磨、奔波,或者是心态不好。

最后踏入了什么呢?业力所牵,只有死了,到后世去了。

我们看到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天天都忙忙碌碌,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欲望多得不得了,结果终有一天死了,结果它带来什么呢?一大堆的恶业,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

所以到最后的时候,人世间当中什么都没有意义。以前乔布斯也不是说了[1],最后躺在病床上回忆自己的一生,可能当时无限光辉的地位、名声,这些的话,到死的时候,都变得黯淡无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什么都带不走。意思是说,当你最后出现无常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了。

我是很想,到晚年的时候,如果有一点点时间,还是好好的放下各种各样的事情,一生当中追求的,不管是讲经说法也好,给大家管理也好,很多事情到真正踏入后世的时候,当然有一些功德,但是真正带来的,是自己内心上的一些修行,稍微有一些境界的话,很好的。

所以很多人的欲望,很多人的痛苦,一辈子都是这样的,到最后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没有,一无所获,我们要值得考虑。

很多人可能都是这样的,看身边的很多人都是忙忙碌碌,有一天说某某人死了,某某人病了,病了之后,再过几天,听说他死了。身边的几个人有些哭,有些笑,再也没有这个人的名称,或者存在了。

转生轮回此处时,除死路外无他途,

死神降临之当日,内心安然大智者。

凡是转生在这个轮回当中的众生,实际上除了死路一条以外,没有其他的地方。

我们每一个人只能死,全部都是在死亡的路上,人生是一条单行道,它的另一边就是死亡,除了这个以外,中间你没办法转过来。

当死神降临到你头上的那个时候,如果你在生前有一些修行,安然无惧,或者说是生死无畏,这样的境界的话,那他是个大智者。

他不仅是大智者,也是个大修行人,如果是真正的修行人,他不怕死。这种不怕死并不是愚笨、莽撞,不是这样的。有些人说:“我不怕下地狱,我不怕死,我不怕。”其实他最后是最怕死的。真正不怕死的话,像米拉日巴等很多大德一样,到最后死的时候,不管死在哪里,心里确实已经得到一定的境界。

《宋高僧传》当中有一个叫玄泰[2],他的修行境界还是很高的,一生修行,应该是65岁的时候示现圆寂。示现圆寂的时候,他给世人留下了一些偈颂:“不用剃头,不须澡浴。一堆猛炎,千足万足。”意思是我死的时候,不用现出家相,或者什么样,也不用剃头、沐浴,这些都不用。一般人死的时候,他们都会做这些。他这些都不用,只要有一堆猛火的话,我就心满意足了,意思是死的时候有一定的把握。

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其实一生当中,如果好好修行的话,至少也是死的时候没有后悔。我觉得我们在座的很多人,虽然没有很高的修行境界,成就虹身,没有这样的,但至少是遇到了佛法,自己身为出家人,或者是获得了很多的灌顶和教言,那么这是你一生当中最大的一个获得,我自己认为是这样的。

我并没有想我一生当中得过很多的名声,因为名声也是带不走的。相对而言,可能我们经常收一些信财,收到很大的供养,但是我对这个有点害怕,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感觉。但更重要的,我即生当中遇到了很多像佛一样的上师们,得过很多的教言,得过很多的灌顶,这个应该是得到人身最有意义的。虽然遗憾的是,我并没有如理如法的修行,可能包括守誓言,这些方面有一些缺憾,但我也静静的忏悔。

你看我们金刚萨埵法会的时候,我还是多念了几万遍。所以我最近还是,如果死的话,也没有什么遗憾和后悔,觉得今年再怎么样的话,自己也真诚的忏悔了,念了这么多咒语,如果没有死的话,至少明年金刚萨埵法会之前应该吃不完的,对吧?怎么说啊?至少是明年还可以,这个怎么表达?

所以我想我们也是应该这样想,死的时候如果不害怕,生死无畏,像米拉日巴尊者一样的话,那这是大智者了。

孩童时听老人言,青年时听因果法,

一切行为对照己,于己足矣他亦悦。

孩童时候多听一些老人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讲传统,讲佛教、讲故事,长大以后对你的人生很有意义。

我看我们有些道友小的时候,奶奶、爷爷、爸爸、妈妈,他们经常给你讲的话,在人生当中起非常大的作用。“好听的故事,在老人的口中,好吃的精肉在骨缝里。”哈哈,有一种谚语。因为老人的口里有好多好听的故事,“好听的故事在老人口中”。“好吃的肉在骨缝里”,啃骨头的时候,里面有好吃的肉,这可能是藏地爱吃肉的一个比喻。

确实老人懂一些传统,所以小的时候要听这些;

年轻的时候要听因果法则。

你根本不顾因果的话,可能吃亏的是自己,所以说应该听因果的这些法则。

不管是什么样,一切行为应该对照自己的心。

自己可以的话,他人也是可以的,我们经常说“将心比心”,或者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吧?所以经常对照自己,比如说我说什么话,对别人这样说的话对不对?你做一个事情的话,如果别人对你这么做的话,你能接受吗?我们经常说换位思考,对吧?今天我要做的事情,如果别人这么做的话,我能接受,那你给别人这样做也是可以的。如果我欺负别人,或者别人告状也好,我站在别人的角度接受不了的话,那别人也是接受不了,别人也是人,所以经常做换位思考。这应该是一个取舍因果的教言。

风华正茂花开时,心中所欲莫妄行,

白发苍苍年迈时,自心见证享安乐。

风华正茂,像鲜花盛开一样,特别年轻力壮,这个时候,你心中所想到的不要直接去做。

那个时候你的风脉明点比较强盛,可能什么欲望都有。你按照你的想法来,不要去莽撞,不要妄行。不然的话,可能年轻人呢,一般错误犯的最多是年轻人。

如果你没有这样,年轻的时候比较能控制自己,能调伏自心,这样的话,当你白发苍苍年迈的时候,你的自心可以见证享安乐。

你自己想,我年轻的时候,我有地位的时候,我风华正茂的时候,虽然当时我有这个能力,但是我没有做过坏事。

前一段时间有个领导也是这样讲的,他说:“希望你们也不要特别的膨胀,对欲望不要膨胀。现在学院和这些不要再扩大了。我们也是到了这个年龄,不会故意做什么事情。”意思是说,我们现在虽然有权利,但是我们不会做让自己老年后悔的事情。有些领导是这样,他在位的时候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做了很多违背因果的事情。当他老的时候他反观自己,我原来年轻的时候确实干过这些坏事。

我们这里很多老年人也是,我以前年轻的时候杀生,做各种各样的恶业,自己很后悔。一方面当时可能比较愚笨,一方面的话,可能当时自己也觉得无所谓,但是现在越来越接近死亡的时候,自己很害怕。

所以这里讲,你年轻的时候,如果各方面都是比较注意——有些是从小就出家,从小都是没有进入社会的这种坑里面,相对而言,从小出家的人是比较清净的。他年老的时候,很多出家人,包括去年拉雪堪布死的时候,我都很羡慕,因为他从小出家,而且他是一生当中对自己的行为非常有约束的一个人。

我们有些可能年轻时候一点约束都没有,到老年的时候约束,有这样的。自然而然,有时候人老了也是不得不约束,也有这样的。但有些不是这样的,从小可能自己有这种机会,到年老的时候也非常开心,没有什么后悔,一辈子自己都是简简单单,也没有干什么特别坏的事情。

所以我们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年龄、地位,包括有一些领导身边的人,上师身边的人,也应该想一想自己,你在位的时候,可能一时风光,别人不一定说什么,但是背后可能会指指点点,一旦出现一些无常的时候,可能你的下场也不一定是那么好的。

我以前看到一个领导,他在位的时候,他身边的人全部都是疯狂了一样,干了非常多的坏事,后来因为自己不行,自杀了。自杀以后,下面的这些人连包车的司机都不给包车,我不愿意,虽然你给再多的钱,我也不愿意送你。

所以有时候,人应该知道,自己风光的时候,不能太自高自大,否则的话,很多的行为有变化的。

所以她这里说,你年轻的时候,做了很多坏事,可能越来越年老,会很后悔的。当你年轻的时候,行为有约束的话,你越老越会享受这种快乐。

所以人的好坏,我们有一种说法叫做:“人的好坏在别人的口中。”这句话很有意思的,我不用说我是好人、我是坏人,不用说,别人会给你评价的,历史会给你评价的。所以自己说自己的话,没有用的。

男人是不是英雄,在战场上可以看得出来,女人是不是贤善,婆家会给你评价,有这种说法。父亲不用评价自己的男孩子如何英雄,母亲不用评价自己的女孩子如何优秀,不用这样评价,有这个说法。也是一样的,其实我们人的行为,旁边有人给你打分,基本上大家打的是一样的,好人、坏人,中等人。

我想前面这个教言还是很有意思的。

如密林园树生长,世间人性有种种,

不知随众而行事,人生路遍荆棘丛。

就像茂密森林当中的树,长得各种各样的形状,有些是弯曲的,有些是挺直的。那么人性也是一样的,有些是心比较善良的,有些是心比较恶毒的,有些是性格比较古怪的,各种各样。

但一般来讲,大乘菩萨要随顺众生,如果你不知道随顺而行事的话,可能人生路遍满了荆棘。

当然一味的随顺可能也不对,比如说贪心很重的人,你跟着他生贪心。嗔恨心很重,你跟着他生嗔恨心,不是这个意思。

这里的随顺,实际上人性是各种各样的,你要调化他的话,基本上我刚才讲的一样,有些吃肉的,有些喝酒的,有些抽烟的,你不要一味的去得罪他,慢慢慢慢理解他的这种烦恼、脾气和性格,慢慢度化。否则的话,你对这个也撞一下,闯祸,跟那个也是碰一下,然后惹麻烦。这样的话,最后就像我们世间当中的“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是吧?哇,这个人来了以后,大家都觉得不怎么样,不怎么样。这样的话,也没有什么意思。

确实我刚才讲的,如果我们年轻人觉得自己真的有个性,虽然别人看不惯,但我就是想要这样,那这是一种特殊的案例。我们佛教徒讲,也许它有密意,或者是什么,除此之外的话,没有这个必要。不然的话,整个人生道路都已经遍满了荆棘树,你寸步难行。

人其实是生活在人当中,如果人人都看不惯你,人人都讨厌你的话,不管是修行也好,生活也好,很难很难的。

所以我们随顺也好,合群也好,其实这个教言应该是门措上师自身的一种经验。我们不要想她老人家说的话很少,可能也不会说什么,其实她这里面讲的很好。我想我们如果这个好好学到的话,至少以后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系,自己也是在别人面前顺眼,不是很讨厌。

当然有些人谁都看不惯,这个人也看不惯,那个人也看不惯,一个很小的事情就看不惯,这样不对,那样不对。这个是没办法,他心眼很小的。但是一般来讲,修行人应该是比较随顺众生。

尤其是出去弘法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看看,首先不要刚开始就得罪所有的人,众生的性格是千差万别、各种各样的。你完全随顺当然有困难的,但是你自己看不惯的事情全部都以非法处理的话,那是不合理的。

所以有些教言,确实也是针对我们的很多烦恼而说的。

取暖烤火当有度,同伴不宜过亲密,

治病针灸亦有度,报复仇人莫过头。

我们取暖烤火的话,也要有度,要有分寸。

你如果没有靠近的话,没办法取暖,如果靠的太近了,会烧热,可能会有危险。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跟同伴合作、交往、交流,在这个时候,也不要特别过多的亲密。

好像你们说的,穿一条裤子的那种,吃吃喝喝过于亲密的话,那过一段时间各种矛盾也会出现。

《三十忠言论》说:“不怨亦不亲,稳重自主既是我忠告。”就像这样的。

我们治病针灸的话,也是有度的,也不能烤太久,也不能太狠心,如果这样的话,那也会毁坏身体,反而治不了病。

同样的道理,如果报复一些仇人的话,也不能太过头了。

有些可能因为他没有什么能力,特别的去报复,一直给他进行伤害,到最后的话,可能自己也会遭殃,我们世间人也说“惹急了,兔子也会咬人”。实际上,他再温和的话,如果你一再欺负,到一定的时候,他也会以牙还牙。这样的话,也不太合理。

所以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分寸,“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古人经常这样讲的。对我们的朋友,也有个度,人的交往也不能太过于亲密。

不过有些人真的心很好,我们发心人员当中,对谁都特别好,发心也很能干,不管到哪里都评价很好的,这种人还是很羡慕。我们发心人当中有个别的男众、女众,确实基本上听不到什么负面的消息。自己行为上也很注意,给别人也留下了很深的一些好的印象,基本上没有什么负面的。大家都觉得,看到这个人也是很好,接触也是很好,找不出他的什么毛病。自己的行为还是很有约束,自己行为清净的话,别人也找不出什么。除非有个别人故意想挑拨离间,但是这个也无能为力。

真的做人,法王如意宝在他的教言当中也讲的比较多,以前《二规》、《君规》,《格言》,讲的很多,其实这也很重要的。

再讲几个颂词,人规就讲完了。

与自相系父母亲,门犬圈中牲畜等,

业力结成一家中,慈护众生是善妙。

跟自己相关的父母、亲人,还有门犬,家中的牲畜,这些实际上是前世的业力,生在一家当中,所以我们应该用慈悲心来维护所有的众生。

现在很多人喜欢养宠物,也算是一家子。有些人对父母不关心,反而对宠物很爱的;对自己的子女也不关心,尤其是国外,很颠倒的。自己的父母扔在养老院当中,自己养一大堆的宠物。但不管怎么样,实际上这些都是自己前世的业力。

《法苑珠林》当中也是有,有一个富翁,他的儿子十岁的时候死了,后来变成了他们家的小猪。后来杀它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个声音,说它是前世儿子的转世,有各种事情来证明,确实是他转生到自己的家里,法王以前也讲过。我们也知道,有些是恶缘,有些是善缘,转生到自己的家当中。

所以跟自己相关的,包括我们的亲戚、身边的人,这些说明有一定的因缘,应该是慈悲爱护。

上述世人急需语,当与怨亲交往时,

若不知此人规法,自不快乐他受苦。

上述讲到的这些特别特别重要的教言,世人特别需要的这些教言,当你与怨敌也好,亲人也好,还有藏文当中有个中间的,不怨不亲的人交往时——怨和亲的话,不怨不亲也可以包括在里面吧,当与这些人交往时,如果不知道上面的这些人规法,可能自己也不快乐,他人也受苦。

这以上是世间法。我希望你们等一会辅导的时候也好好地讲一下。因为世间法如果懂得的话,出世间法是比较容易的。如果世间法不懂,出时间法没有基础,很难的。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不快乐,如果上述的世间法全部明白的话,自己也快乐,他人也快乐,修行也成功,利益众生也是非常容易的事。

所以我们听了门措空行母的这些教言,我们说,益西措嘉空行母的教言很好很好的,也是很好的,但是跟我们最近的、有过灌顶、传法法缘的这些上师的教言,哪怕是一句,对你的一生可能会有改变。智者会得到改变,愚者是听了一百遍,也没有什么改变。

所以我希望上面的,尤其是随顺众生的把握,或者说它的分寸,一定要掌握。

好,今天讲到这里。

____________________

[1] At this moment, lying on the sick bed and recalling my whole life, I realize that all the recognition and wealth that I took so much pride in, have paled and become meaningless in the face of impending death.此时此刻躺在病床上回顾我的一生,我知道我曾引为自豪的公众认可的财富和面临即将到来的死亡时显得得苍白和毫无意义。

[2] 《唐南岳七宝台寺玄泰传》释玄泰者,不知何许人也。性掺方正,言不浪施,心静之情,义而后动。所居兰若,在衡山之东,号七宝台。不衣蚕缕,时谓泰布纳欤。从见德山禅师,豁如自适,誓不立门徒,逍遥求志,而于词笔,笔若有神。四方后进巡礼相见,皆用平怀之礼。甞以衡山之阳多被山民莫傜辈斩木烧山,损害滋甚。泰作《畬山谣》,远迩传播,达于九重,勅责衡州太守禁止。岳中兰若由是得存,不为延燎,泰之力也。终年六十五。临逝说偈曰:「不用剃头,不须澡浴。一堆猛炎,千足万足。」偈终,垂一足而逝。阇维,收舍利,袝坚固大师塔左,营小浮图焉。又为《象骨偈》、《诸禅祖塔铭》、《歌》、《颂》等,好事者编聚成集而行于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