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宝藏论》第四十八课

(听打稿,供交流学习)

我们继续讲全知无垢光尊者《七宝藏》之一的《如意宝藏论》。这个《如意宝藏论》真的像如意宝一样,我们需要什么,从中就能得到。

卯二(广说)分二:外密;内密。

辰一(外密)分二:各自安立;共同安立。

巳一(各自安立)分三:事续;行续;瑜伽续。

《如意宝藏论》现在讲到了十二品,十二品里面讲外道和内道,现在讲内道,内道的观点中讲显宗、密宗,密宗有外续部和内续部,前面讲外续部。外续部有事续、行续、瑜伽续。现在讲第三个:瑜伽续。

瑜伽续,应该是藏传佛教特有的,可以这么说。

其实汉传密教,从相关的一些资料来看,从印度传到中国,应该在三国时期就有了。刚开始的时候,修一些仪轨,修一些咒语,他们经常称为杂密,比较杂的,主要是这方面。到了后来称为纯密,纯粹的密宗,主要是善无畏和金刚智,他们开始弘扬。因为这个在唐代比较兴盛,他们都变成了国师,后来《大日经》、《金刚顶经》这些就开始弘扬。后来在唐代一段时间中,应该密法是非常兴盛的,应该叫唐密。

但是里面有个别的一些教义,好像汉地众生没办法接受。后来在汉地,到了北宋的时候没有怎么延续下去。

到了日本之后,应该说到目前为止,算是比较兴盛的。他们称为东密。

所以在汉地,真正的唐密传承并没有延续下去。当然现在的《大藏经》中,唐密方面的,包括仪轨、一些续部、经典、咒语,这些方面比较多的。

藏地的话,从松赞干布一直到现在,密宗虽然分前弘期和后弘期,但实际上,前弘期的密法也好,后弘期的密法,到现在一直是兴盛不衰,一直是坚持下来的。并且它的传承、它的修法,包括理论的注解,等等这些,一直是非常完整的。

所以如今全世界来讲,那天法王也讲了,我们藏传的密法和藏传的显宗应该是非常完整的。如果有人真的想求密法,在藏地应该是有传承,有讲述的注释,还有一些实修窍诀。依靠实修窍诀成就的人也是千千万万。

所以,如今全世界的人对雪域高原,不单对他的雪山、泉水、蓝天、白云,自然风光比较感兴趣。更重要的话,可能是内心的安静。

尤其是,我们如果讲得高一点,自然本智、本来觉性,这些方面应该有不同的特点。这个不用我来说吧,我们自己去学,自己去研究,自己去亲自感受的时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想我们很多的道友,也许是自己前世的一种因缘,也许是今生中暂时的善缘,不管怎么样,到雪域求法,应该当今来讲,如果我们很公正的语言来讲,显密佛法的兴盛应该有很好的资源,包括一代一代传承上师们也是住世着,他的传承也没有被失坏誓言的锈所染,所以很多方面的因缘,样样齐全。在这个时候,短暂的人生用在这上面,获得了今生成就的法,对每个人来讲,应该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

也许自己各方面的善缘,以后能弘扬正法,也许不一定有那么大的因缘。你看阿底峡尊者的上师美德嘉那尊者,《前行》中讲,到了藏地的时候,他的翻译也死了,最后自己没有弘扬就离开了。后来阿底峡尊者知道这个消息以后,也是流泪伤心,有这种情况。

有时候,虽然你有智慧、有能力、有才华、有清净戒律,但可能弘法的因缘没有成熟,有这种情况。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不说别的,每天都是课前课后的念诵,大家一起用转经轮,好好地发愿,用《普贤行愿品》来摄持,这个功德真的不可思议!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我们不说什么别的,一天你好好地念一遍,跟这么多僧众一起念一遍《普贤行愿品》,这种功德,我们在多生累劫中是很难得的。这种难得的道理,我们作为一个人,自己也应该值得明白。

接下来我们开始讲瑜伽续:

午三、瑜伽续:

瑜伽续许清洁伴,主要承许心观修,

以四手印五现前,自誓言者外智尊,

观修无二得悉地。

瑜伽续,我们叫做约嘎单札续。

约嘎,现在叫瑜伽,其实很多印度的各种修法叫约嘎,也叫瑜伽。现在好像各地城市里面都经常修瑜伽,其实瑜伽和约嘎是一个意思。

那个瑜伽续承许什么?前面讲的沐浴、清洁,这些仅仅是一个修行的助伴,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观修心,通过心观修,观修的时候,把誓言本尊和智慧本尊这两个修行。修行什么呢?以四种手印和五种现前的方式来,开始修。

自己观想成誓言尊者,比如说我自己观成一个文殊菩萨,或者观音菩萨等等,然后在前面观想智慧尊者。智慧尊者通过观想,先从皈依,观一切诸法都变成空性,空性中以五种现前的方式来观修。

智慧尊者和誓言尊者的话,前面可以迎请智慧尊者,比如我们灌顶的时候,自己观文殊菩萨,观完了以后,清净的五台山,又迎请出很多的文殊菩萨融入自己的身体,就像水融入水或者雪花融入大海一样融入自己的身体,自己获得了对方所有身口意的加持。

这里观修的时候,本尊融入自己相当于是入定的境界,最后出定的时候,本尊智慧尊者,你可以祈送他,送回到清净刹土中。

一般我们瑜伽续中有五种现前,其实将来自己成佛的时候,显现五种圆满,有五种现前菩提。

第一个,将来我们成就处圆满或者刹土圆满,现在在空性中观想莲花、月轮上现前菩提。

第二个,将来我们的法圆满,观修文字中的阿()字、吽(ཧཱུྃ)字——在莲花和月轮上面观想一个阿()字或者吽(ཧཱུྃ)字,或者是舍(ཧྲཱི)字,文字现前菩提。

第三个,将来时圆满恒常不可思议的因,现在观修意手帜,比如说标志、手帜,宝剑、法轮这些意手帜,现前菩提。

将来眷属圆满,身坛城,或者说自己观想文殊菩萨或者眷属,这个叫做眷属中现前菩提。

将来本师圆满或者是身体圆满,现在观想智慧尊者,然后智慧尊者现前。

通过这五种现前的方式来观修,这个一般是我们讲的五现前菩提。

然后观修的时候,实际上有四种手印,四种手印实际上是我们身、语、意、事业,我们要想文殊菩萨的身、语、意、事业自己获得的话,文殊菩萨的身体,叫大手印;语的话,法手印;誓言是意手印;最后的事业是业手印。

意思就是说,我们观修的时候,就是以四种手印的方式来观修。四种手印是什么意思呢?我观想的智慧尊者的身、语、意、事业,跟我的身、语、意、事业融入一体,我已经获得了对方的身、语、意、事业,这就叫做以四手印的方式来印持。

这个大家都应该知道。我们在学《大幻化网》这些有时候会提及过,但是这些名词不知道,永远都未知数。

我希望我们遇到了这些,比如说五现前菩提、四手印,因为瑜伽续中,经常有本尊在清净的刹土中,你把它迎请过来。然后我们念仪轨也好,灌顶也好,很多时候——只要是瑜伽续,我们会有本尊。自己观想誓言尊者,对方是智慧尊者,自己在入定的时候可以融入一体的,平等的,但在出定的时候,可以有一点差别的。因为他的身、语、意、事业的功德我也想获得,这叫做以四手印和五现前的方式来进行印持,或者进行修行。最后,本尊你可以通过仪轨、偈颂来祈送:“你可以现在到清净刹土去……”。

所以,瑜伽续一般都有这些修法。

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比如唐密的续部和仪轨中有没有这样的一种观想?如果有的话,它涉及到瑜伽续的内容了。东密中有没有?如果有,这个叫做瑜伽续。

但是一般显宗的仪轨和显宗的课程中,几乎是没有的。比如说我们念《药师经》这些的时候,像《药师经》也有一些密宗的仪轨来修行,如果有的话,内容是经典,但是修行的时候,他以密宗的方式来修行。

当然这个需要有等净无二的见解,否则我们人始终都有:“释迦牟尼佛是高高在上,他是很好的,像国王也好,最多是兄弟”。

现在到了这个时候,我入定的时候,完全融入我的身体,无二无别。这种见解,一般来讲在其他的宗派中难以出现,因此大家应该明白。

瑜伽续大概是这样一个意思。

以下科判上是:共同安立。

巳二、共同安立:

彼皆轮番持二谛。

以上不管是事续、行续、瑜伽续,这三种续实际上在世俗中可以观本尊,把智慧本尊,有些时候不能融入一体,有些时候像瑜伽续融入一体,这个有胜劣的差别。

他在修胜义的时候,修离戏也好,修入定的境界也好,已经获得了本尊的加持,是可以的。像事续和行续,国王、仆人或者是兄弟的方式,到了瑜伽续的时候,就可以完全和自己融入一体。

所以在这个当中,可以说二谛是分开的。你在入定的时候,或者在胜义当中,可以有无二无别的机会。但平时我们修的时候,有一种清净的观修,智慧本尊跟自己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所以这以上的几个续部,二谛都是轮番来修的,并不完全都是融入一体,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

其实在这个当中,有一个道理大家应该明白。在显宗当中,万法离一切戏论、全部是空性的。这个从唯识宗以上,大家基本上是明白的,显宗讲离一切戏论。

但密宗与他不同,有一个光明,但这种光明的认识,又有所不同。像事续和行续的时候,他对光明的认识,还是有胜劣的,他智慧的力还是有点不够,越来越上去的时候,他可以融入无别。

所以前辈的高僧大德里面,叫“世俗大清净”,世俗中的大清净。虽然他是世俗的,但是世俗中也是净见量,在清净的量中,确实是光明的、清净的。但是我们众生的根基不同,“一切都是空性的”——在显宗中,只要是《般若经》里面,它就可以抉择。可是光明不是那么容易,所以要一步一步认识光明。

其实光明和空性,可以说是无二无别的,但是光明分,密宗讲得比较清楚;而空性分,显宗也是讲的。从空性方面讲,就像《定解宝灯论》里面讲的一样,再没有更高的了,已经是可以的。但是光明分,没有密宗的见解,确实显宗自己很难讲到这些。比如说世俗中,真正光明的这些清净本尊来进行加持、进行修行,显宗的任何一个论典中,像《大宝积经》、《维摩诘经》中用比较的隐藏方式来讲的,直接讲的是很少的;“烦恼即菩提”的具体修法和具体的道理是没有的。密宗中有,但密宗中也有不同的层次。

所以我们学这些法,从大的一些教义上面,大家也应该要明白。

辰二(内密)分二:超胜外密之理;解说真实内密。

巳一、超胜外密之理:

现在外密讲完了,讲内密。内密有超胜外密的道理和宣说真实的内密二个方面。首先是超胜内密之理:

以基道果之差异,知内外密之自性。

外密和内密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呢?其实从基、道、果,道里面还包括行为,或者见修行果也可以,基、道、果也可以,从三个方面的差别来了知内密、外密的差距——他们自性的差别,可以从基、道、果三个方面来分析。

有人问:你不是学密宗的吗?密宗有内密和外密,有什么差别?你不能乱说一遍,至少基本的道理应该知道。

为什么是基、道、果?这里基,从灌顶方面讲的。一般外密,最多是一个宝瓶灌顶或者一些开许灌顶;或者你是五部中的哪一个部,给你一个此部的,比如说五部佛中一个简单的不动如来、不空成就如来,这样的小卡片赐给一个。一般外续部有这些灌顶,包括唐密中也有很多。

但如果是内密,在这个上面加上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和句义灌顶。

尤其在藏传佛教当中,基本上是内瑜伽,内密。内密的话,一定要具足四灌顶,如果你得到了四灌顶,内密的法可以修行的。

外密、内密从基方面的差别是这样的。这个大家要知道。

道方面的差别:一般来讲,外密可能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交替而修。前面也是入定也好,交替也好,这样修的。

而内密是无戏生圆次第双运而修,生圆次第的这种修法并不是分开的,是双运而修。所有的修行,自己就是本尊,并不是说后面祈送,一会儿是一体的,一会儿是他体的,不是这样的。

道方面差别是这样的,生圆次第的交替和生圆次第的双运而修。

还有,行为方面:一般外密的话,清洁、卫生这方面比较重视;而内密,最重要的是平等行持,包括你的行为、你的观修都没有,见和行是一体的。

从果方面来讲:一般外密,像事续是十六世,行续七世中成就,瑜伽续在三世中获得成就。而内密的话,确实今生成就,或者中阴成就。

所以说,我们藏传佛教当中,不仅是我们宁玛派的无上大圆满是即生成就的法,还有像格鲁、萨迦、噶举派,他们讲到的这些续部的教义,都有即生成就的法门。

我们有些说宁玛巴是唯一谈即生成就的,也不是。实际上所有内密的修法,都有即生成就,或者中阴成就的。

其实这种教义,不仅仅是我们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也是提到的,好像《最上瑜伽大教王经》中说,我以前也好像用过:“于六月依法修,即获诸佛成就法”,于六个月中依法修的话,即生当中就可以获得成就。《大教王经》是唐密的一个经,这里面也讲过。

而且,像汉地的《宗镜录》中也有即生成佛,有些需要一念成佛,有些需要三个阿僧祇劫。为什么这样呢?当时也引用了一些《大乘起信论》的观点。说是信心特别猛烈的人,一念成佛是可以的;信心不那么猛烈,而且懈怠者,那三个阿僧祇劫成佛。

我们显宗里面的三个阿僧祇劫成佛,跟密宗中讲一念成佛或者即生成佛,实际上可以说观点是一致的。

所以说,密宗确实有很多的修法,包括无垢光尊者在注释里面讲到一些阿字的修行或者吽字的修行,你们自己也可以看一看。

其实阿字和吽字的修法,以前汉传佛教的《华手经》:“阿字门入一切法[1]。”阿字是入门的一切法,它是很重要的。我们不是经常“阿阿阿……”这样念,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妙吉祥智慧经》[2]中也讲过:“阿字为正智,诸佛从是生,”阿字是正确的智慧,诸佛是从阿字中产生的。

这是以前翻译过来的,当然我有时候翻译的时候想,如果没有藏文的阿字,会不会对观修有一点影响?但是汉传佛教中也经常讲阿字、吽字,这方面也是有的。

凡是我们讲到修行,主要是无上瑜伽也好,或者是内密,内密它有这样的一种不共的修行。

内密又分父续、母续、智慧无二续,有三个方面续部的分类。其实这些分类,有些是修行上面的方法不同,但实际上也是抉择无二智慧的,这个方面也有一些教证和注释,希望你们自己好好地看一下。

巳二(解说真实内密)分二:总本体;分别各自差别。

下面第二个是解说真实内密,分为总的本体和分别各自差别,二个方面。

这个偈颂应该全部是总本体的,第二个分别各自差别在下面的地方,可能这个地方有一点改动。分略说和广说,略说分父母无二续,这个地方。

当时我翻译的时候,错的稍微有一点,换一下,你们看一下。电脑上可能有,书上面这个科判可能没有加在里面。

午一、总本体:

首先讲总本体,内密的总本体是什么呢?

诸法等性大瑜伽,清净一味大中观。

差别知诸蕴界处,为一坛城而修行。

胜方便王转助伴,生圆双运无别谛,

修行即生得悉地。

我们经常讲的无上瑜伽,无上瑜伽的总本体是什么呢?

“诸法等性大瑜伽”,大瑜伽指的是无上瑜伽,它承许一切诸法都是平等的本性,没有什么贤劣,没有什么净不净,它的观点是这样的。

“清净一味大中观”,实际上一切都是清净的,一味一体的,也就是我们讲的大中观。大中观也是大空性。

瑜伽派的话,一切诸法是大等性的、大清净的、大空性的,没有什么贤劣。

“差别知诸蕴界处”,虽然藏文当中有,但是为了好懂,改成“了知一切蕴界处”可能更好一点:“了知一切蕴界处,为一坛城而修行”。

无上瑜伽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呢?他了知一切的五蕴、十八界、十二处等等,凡是蕴界处所摄的世间万事万物的这些法,全部都在清净本尊的坛城中而修行。

我们下面也会讲的,比如说五大、五蕴,或者说一切都是五佛的本性,一切都是五佛母的本性;包括地水火风也好,或者世间上的万世万物,一切都是佛菩萨的本性,没有一个不清净的,一切都是一坛城而修行。

现在我们看起来是五烦恼,但实际上是五智慧。五蕴是五佛,五大是五佛母。蕴界处所有的这些法,要么是佛,要么是清净的菩萨。除此之外,没有一点微尘许不清净的法。因为他的见解等净无二,等净无二的话,一切万法,蕴界处所摄的、全部都是观修成一个坛城而修的。

而且还有“胜方便王转助伴”,他对任何世俗的这些法,依靠大方便来摄持。全部都是依靠方便方法来摄持,转助伴。

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修的时候不像瑜伽续一样,前面一会儿融入一体,一会没有,因为自己就是本尊,自己跟智慧尊者无二无别。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修的时候,没有必要分来分去,没有这样的。自己本来就是佛,只不过是认识而已,生圆次第全部都是圆满的、无二无别的真谛。

“修行即生得悉地”,通过修行,即生中获得成就。这种观点确实也是非常殊胜的。

所以无上瑜伽的修行者,如果特别精进,即生中也好,或者中阴身的时候一定会得到如来的果位。所以即生成就的法门,我们无上瑜伽的法当中是有的。

所以无上瑜伽今生成就的法门,不能说只有宁玛派才有。比如说修时轮金刚,也是今生成就的法;修大乐金刚或者胜喜金刚也有今生成就的法,大圆满也有今生成就的法,无上瑜伽今生成就的法讲的比较细。

这方面的话,我们修行的过程中,大家也要知道它的理论。

午二(分别各自差别)分二:略说;广说。

未一、略说:

下面是第二个,分别各自差别。分略说和广说,略说是:

分类父母无二续。

刚才一个略说,这个地方科判有点搞错了,当时什么原因,我也不是很清楚。

略说的话,无上瑜伽续的分类,有父续还有母续,一个是方便为主的,一个是智慧为主的。还有一个是无二续,这个是智慧方便双运,这么三个续。这是一个略说。

未二(广说)分三:父续;母续;无二续。

申一、父续:

接下来是广说,广说也分三个方面,父续、母续、无二续。首先是父续的广说:

生次方便圆风主,无上瑜伽之父续。

一般来讲,无上瑜伽中的父续,主要讲什么呢?它主要讲生起次第。生起次第的时候,主要修智慧身;圆满次第的时候,修风脉明点里面风为主。

这种修法以诛业和增业为主。它主要调化嗔恨心,在一些喜欢戏论的众生面前所宣说。

代表父续的,有密集金刚和大威德。像格鲁派,大威德修得比较多一点,像萨迦派和噶举派是密集金刚。法王好像前面也讲过。

主要他们的诛法比较厉害,因为断除嗔恨心。断除嗔恨心的这些法当中,这方面的修行比较多——风脉明点里面风为主,嗔恨心比较严重的人,修父续比较重要。

看我们有一些人实在是嗔恨心有点严重,看看《密集续》里面,学完了以后,你可能以后就没有嗔恨心了,比较好一点。

申二、母续:

第二个是广说母续:

圆次智慧明点主,无上瑜伽之母续。

母续里面主要是圆满次第为主。修行的时候,主要身体的明点,怀业为主。

这里面,主要对一些贪心严重的人进行调化,它主要是修一些明点方面。

当然这些修法,在续部里面是比较多的,《金刚帷幕续》、《胜乐轮续》还有《金刚四座续》,这方面讲得比较多。所以胜乐金刚,现在藏传佛教中也有修这个。

申三、无二续:

第三个是无二续。

无二续主要是断除嗔恨。从根基方面,根基可能也比较不错,而且比较轻松的人。

许二净等本智主,无二续部最无上。

无二续着重修行的是什么呢?

“许二净”,前面讲的智慧和方便得以清净,还有空性和清净也得以清净。

前面是风和明点,这里面是脉,修的比较主要的。

在无二续中,自然本智为主。所以无二续应该在三种无上续中是最高的。

代表性的一些续部,有我们经常说的《时轮金刚》,还有《大幻化网续》。

《大幻化网续》已经有了《光明藏论》。今天我们开会的时候也说,有些说无垢光尊者的《除十方黑暗》应该要翻译出来。但这个,可能即生中真的有点难,有想力不足。我们的《光明藏论》算是已经可以了。还有包括要释,竹钦仁波切的也有,也有其他翻译的,但我没有来得及详细看。

《时轮金刚》的话,我们男众去年已经得到了,女众没有得到,以后可能不一定得的到,也许能得的到,也没事。

我们要知道,如果有的话,可能《时轮金刚》、《胜乐续》,包括《密集续》。其实《密集续》是前译的,按理来讲宁玛巴也是很重视的,但现在一般是新派比较重视。

这叫做三种无上的续部。尤其是《时轮金刚》和《大幻化网续》,一般是无上密续中最高、最重要的两部法,非常重要。不管是新派也好,旧派也好,大家一说《时轮金刚》的灌顶,一说《大幻化网》的灌顶,哇!

你看,从显宗的有部宗、经部宗、唯识宗、自续派、应成派,然后事续、行续、瑜伽续,瑜伽续中分为无上瑜伽续,无上瑜伽续里面又是外续、内续,无二续,哇,它是最高的、最顶点的,在九乘中是最高的。所以很多人为什么喜欢求《时轮金刚》和《大幻化网》。

当然大圆满的话,宁玛派无上续的解说,生起次第玛哈约嘎,圆满次第阿努约嘎,无二修行大圆满阿底约嘎,这三个是比这里还要更高的一种修行方法,它完全是宁玛巴一个不共的法。那天法王如意宝在乃琼寺,好多地方都分析了阿努约嘎、阿底约嘎、玛哈约嘎跟新派之间的一些差距。

无垢光尊在这里,按照共称的续部次第来讲,应该最高的无上瑜伽,但是我们宁玛巴的话,还有莲花生大士、布玛莫扎、贝若扎那,他们开始抉择的《布玛心滴》、《上师心滴》、《空性心滴》等等,这个前面在《西游回忆录》中法王已经讲了,我想大家也应该记得比较清楚。

宁玛巴不共的三约嘎的修法,承认无上瑜伽这三个的同时,也讲了一些不共的法,这一点你们也可以看一下《心性休息大车疏》前面有一部分。其实这个在《宗派宝藏论》中分析得比较细——每一个续部,包括无上大圆满的那些续部,《宗派宝藏论》讲得更细一点,这里只是说了一下。

癸三、摄义:

后面是摄义。

略摄内法仅此已。

从小乘到大乘、无上密续,整个之间所有的方便生起次第也好,智慧圆满次第的所有万法,如果归纳起来,实际上就是以上所讲到的这些。

从金刚乘中全部都可以包括,包括小乘的有部、经部,大乘的唯识、中观,这些教义全部都可以包括在我们密宗中。相当于前前全部都可以装在后后中,无上续涵盖所有大小乘的教义,所以这是一个摄义。

综合起来,我们内道的教义跟外道完全是不同的。这次在这里已经详细地抉择了外道的观点,同时也象征性的抉择了内道的观点。

以上,大乘窍决如意宝藏中,所说法门广义第十二品已经圆满了。

——————————

[1] 《佛说华手经》卷第十:“坚意!阿字门入一切法,以阿字门分别诸法。先入阿字门,然后余字次第相续。是故言从阿字边变出诸字,从诸字边会成诸句,以诸句故能成诸义,是故如来说阿字门入一切法。”

[2] 选自《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卷上》:“阿字为正智,诸佛从是生,复为诸胜相,是最上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