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宝藏论》第五十三课

(听打稿,供交流学习)

接下来讲《如意宝藏论》,第十五品:信心的自性。

戊一(真实道)分三:闻慧;思慧;修慧。

己二(思慧)分二:总所思;别所思。

庚二(别所思)分二:略说;广说。

辛二(广说)分三:所依向法之所思;心中显法之所思;成就正法之所思。

前面的闻思修当中,分三个科判,现在讲思所生慧,分为略说和广说,现在在广说当中,所依向法之所思和心中显法之所思、成就正法之所思,三个方面。

其中前面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品当中,第一个科判已经讲完了,现在讲第二个科判。第三个科判是后面的两品,也就是第十六品和十七品,观业因果和轮回过患在这两品当中会讲到的。

第十五品 信心自性

壬二(心中显法之所思)分三:略说所思;广说彼自性;彼之功德。

癸一、略说所思:

如是了悟无常已,生起始终关键信。

前面已经讲了人身难得,同时讲了寿命无常,寿命无常完了以后,在中间这个地方,无垢光尊者跟其他的前行有点不同,其他的前行一般不会在这里讲信心,而在这里,始终都是贯穿着的,非常重要,相当于是主线一样,特别特别重要。那么,从开始到最终,特别关键的信心,只要我们想得到解脱,那这个很重要的,尤其修共同加行也好,不共加行也好、正行,都很重要——所以在这里,信心很重要的。

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讲:“具信故依法,具慧故知真,此二主为慧,前行即信心。”具有信心就会依靠佛法,具有智慧才能了知真相。所以这两个很重要,其中智慧为主、信心是前行,也是这样讲的。

《宝积经》的教证也经常引用,我在这里不引用。还有《宝性论》:“自然之胜义,是以信所证。”如来藏也好,或者说诸法的实相,都是依靠信心而证悟的。如果没有信心,就根本没办法证悟,或者修行。“佛法如海,唯信能入”,前面也讲过。所以这个非常重要的。

这是略说,下面广说分三个方面:

癸二(广说彼自性)分三:信心之自性;需生信之理由;如何生起之方式。

子一、信心之自性:

信心的自性也好,分类也好,我们平时讲到的信心和这里讲的有所不同,有一次我在讲课的时候也是提过这个,不知道大家记得没有,讲过六种信心。

取舍因果欲乐信,向胜对境胜解信,

具大谨慎恭敬信,尽思功德清净信,

于法无疑诚挚信,闻思修行定解信,

于诸胜法增上信。

后面一句是总结,意思是依靠殊胜的法增上这些信心的意思。

我们大家都知道,包括《前行》也好,很多当中都会讲到清净信、欲乐信、诚挚信,三个。比如说对佛法僧三宝的清净信,对四谛的欲乐信,他愿意取舍。后来对因果坚定不移的信心叫诚挚信。

我们平时是这样讲的。但是这部论当中讲了六种信心,这六种信心是怎么分类呢?

首先第一个、欲乐信。

每个信心都有本体,我不一一给大家举例,最好每个人自己看看,比如说第一个是取舍因果,这个叫做欲乐信。取舍因果是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对轮回是舍弃的,要有这个信心;涅槃起向往的、接受的,要有这个信心,这是欲乐信的本体。它分五个方面讲的,我先把欲乐信给大家讲一下,其他在注释里面,大家私下可以看。

欲乐信是什么呢?它的本体是这样的,取舍因果的一种信解。

它的释词是什么呢?释词相当于我们逐字逐句给他解释:欲乐,就是欲求、喜乐白法。

他很想求功德,不是喜欢跳舞、唱歌、喝咖啡、到舞厅里面去,这不叫做信,虽然这是一种兴趣,但这种不算信心。

它的分类,欲求断除轮回痛苦、欲求获得解脱、欲求取舍这两个的因,它有这三个方面的信心。

如果同品比喻来讲,就像世间中特别贪爱财富的人,希求财物的人,他特别爱财物。就像是这样的,我们对正法也像爱财一样。

有些是特别贪念一些人,贪念一些财。我们说:“从鼻孔中拔毛的话,眼里流出泪水”。意思是说,特别贪爱财物,一点都舍不得。朋友一起去一个饭店,他先点、点、点,付钱的时候就不在了。就像贪爱财富一样,他对财非常贪爱,吃饭也是一样的。

那么,希求解脱方面如此贪爱的话,这叫做欲乐信。欲乐信是这样的,这是同品的比喻。所以对整个四谛的取舍方面很感兴趣的,他很感兴趣,意思是对求法很有意乐。

他相续中生起这样的信心的验相是什么?对世间的琐事一点兴趣都是没有的,对闻思修行特别有兴趣。

我们有些道友当中,真的,一谈到世间法,他就不参与,一直对希求解脱特别有意乐,这个是他的验相。

它有什么样的功德呢?信心像母亲一样,能出生、守护、增长一切功德、断除怀疑,或者渡过轮回的江河等等,有很多的功德。

我们只是讲一个信心。也就是说,欲乐信是取舍因果的因缘中感兴趣而产生的。

第二种信心、胜解信。“向胜对境胜解信”,对殊胜的对境,比如对上师、对三宝特别特别的欢喜,对佛很欢喜、对法很欢喜、对上师很欢喜的,对僧众很欢喜的,这么一个因缘中产生。

一般我们讲有没有信心,对上师有没有信心?对法有没有信心?对佛有没有信心?再加上对僧众有没有信心?对上师有信心,但是对僧众,谁都看不惯的,这种可能也不算是胜解信,因为它的分类中不全;对佛法僧三宝,尤其我们对法可能还行吧,对法没有生邪见,还可以的。但对僧众,包括出家人也好,或者佛的跟随者,这个叫大僧众、小僧众,都可以说吧。这是第二种,叫做胜解信。

第三种,恭敬信。我们要依止一个真正上师的教言、佛陀的教言。得到以后,以正知正念来守护,不放逸,“具大谨慎恭敬信”。

第四个,清净信。这里的清净信,对上师三宝的功德,真实的起信。包括对世俗中的佛本尊也好,对胜义空性的意义也好,或者说佛法等净无二的教义也好,对这些都产生信心的话,就叫做什么呢?对三宝的功德、上师的功德产生信心。

第五个,诚挚信。通过自己的智慧或者闻思修行,对法断除了一切怀疑,这个可以叫做诚挚信。对基道果的一切法无有怀疑,包括轮回的过患也好,希求解脱的功德这些,完全都有一种坚定的信心。

第六个,定解信。对四谛法门产生非常坚固的信心,这个叫做定解信,尤其是对释迦牟尼佛空性方面、光明方面的法也好,凡是所听闻的这些经典,绝对不会随非理作意而转,自己有这种坚定的信心。

这是我们讲到的六种信心,这些都是源于知深法后产生信心的,始终都是非常重要。

我们每个人也观察一下自己的相续中有没有这六种信?这六种信全部有的话,当然是非常棒的;如果没有的话,有几种信?自己也可以观察。因为注释当中,每一个信心的本体、分类、验相、同品比喻,这些都讲的那么清楚。这样的话,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信心?如果有的话,应该很欢喜的。

这里讲的这些信心,不是我们平时说的,我对这个有欢喜心,不是这样的。应该有一些深度的智慧在里面:对四谛的取舍,对轮涅的取舍,对上师三宝的功德的认知,这些并不是那么简单。

所以,我们所谓的信心和信仰,有时候只是停留在一个特别表面的现象上,没有进行剖析。如果你真的要去看,确实自己到底有没有信心的话,我们每个人说:“我有信心,对上师有信心,对法有信心。”但是你对因果不虚信不信?轮回的过患,包括地狱、饿鬼、旁生的存在,你信不信?三宝的功德你信不信?上师的功德你信不信?等等。我们有时候可能自己也怀疑自己,好像自己没有特别好的信心。我的信心如果不足,如果信心不足,确实修行很难的。

有时候我们觉得,为什么我修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没有什么感应?我闻思了那么多,但现在还没有证悟,为什么呢?一方面你可以有这种怀疑,但一方面可能不怪诸佛菩萨,也不怪经论,应该是怪自己的相续。所以,“具有坚信得加持义”,以前莲花生大士也说过。我们坚信的话,诸佛菩萨的加持也得的到,自己的证悟也比较容易。

子二(需生信之理由)分二:具信之功德;不具信之过患。

丑一、具信之功德:

信心自性如良田,成诸法因增善资,

信如航船渡有海,如护送者离魔惑。

如乘骑至解脱城,如摩尼宝成所愿,

犹如勇士伏罪恶,积累资粮殊妙宝。

用七个比喻来讲信心的功德:

第一个功德,信心就像是肥沃的良田。如果有了良田,苗芽肯定茁壮成长,没有什么问题的。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相续当中有了信心,所有的,包括菩提心、出离心、无二慧、证悟的觉悟等等,这些白法,自然而然在你的相续中产生。

我们看法师们也好,普通的学员,有时候看看,你的信心真的很重要。无垢光尊者的这一品是我们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这对大家来讲,应该是很珍贵的。所谓的珍贵,世间当中有两种说法,一个是经济效益,一个是社会效益。比如我建一个图书馆,经济效益是没有的,天天都给它花钱,但社会效益是有的,对世间人的心有帮助。

我们学法也是这样的,我们天天都是这样辛辛苦苦的学,可能也没有一个大的企业聘请我们,但是我们内心如果真正能明白很多道理,包括生起出离心、菩提心,至少是自己变成一个很好的修行人,这就是我们闻思的效益。

你来到佛学院的结果也是这样的,你回去的时候,你的相续都是法喜充满,满满当当的,什么都有,显宗的、密宗的,那你来这里苦行,都是有意义的。否则的话,到了这里以后,光是白白的苦行,我昨天晚上给他们加持完了以后,看看那些居士们,哇!下大雨中,都在那儿。我就心里想:哎哟,他们回去的时候有没有一点信心、出离心?如果有一点,如果这些得到的话还是很有意义。如果没有这样,表面上给他的头上摸了顶,但这只是一个形象,也没有什么。真正是他回去的时候,对三宝有个特别坚定的信心,那来佛学院一趟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没有这样的话,那在这里待了多少年,也是很难的。

我们多芒寺的拉雪堪布在意科喇嘛那里待了十几天,但是就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传记。他天天讲这个,对他一生的转变也是很大的。如果我们没有这样,可能在身边待了一辈子,都不一定能得到那么多。

所以是人心的转变,内心中如果真的有一些诸法产生,那就很好的。这是信心的第一个功德。

第二个,信如航船。如果有了航船,可以渡过江河、渡过大海。轮回的大海要渡过的话,要靠这个。同样的道理,我们有信心的人,就有解脱的希望。

第三个,是护送者。有一些危险的地方,有一个护送人的话,就安全的过了。

骑着摩托车“轰轰轰”就来了,马上就到了目的地,吓一跳,以后再也不坐摩托车了。有些给了200块钱,差点送走了自己的生命,呵呵呵。

如果有了信心的话,相当于是摩托车一样,业和烦恼的怨敌中,可以逃出来,可以到目的地。

第四个,像乘骑。就像我们有了乘骑,他可以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有车、马车,摩托车在这里用也可以,但护送和乘骑这两个要分开说。护送是走路的人带着你爬山,背着包在前面,然后背着包就跑了,护送者变成了小偷了。而那个妙乘会送你到达目的地,有了信心,你就可以到达解脱城。

第五个,摩尼宝。摩尼宝能有求必应,什么样的希求都能得到的。同样的道理,信心像摩尼宝珠一样,赐予一切。

其实真正有信心的人,学中观也得到加持,依止哪一个上师的话,都得到加持。其实真的,有信心的人什么法都能得到,没有信心的人:哇!这个是坏人,那个是恶人,那个是邪法——所有的显现变成了怨敌,整个显现都变成魔境。这种人是得不到的。

如果有个很虔诚的信心,我们上一辈的老修行人,对所有的三宝:这真的是不可思议,非常了不起!跟他一起吃一顿饭的功夫,基本上知道对方的信心。

其实我们人与人接触的时候,我都经常这样,也许我有警察的习气还是什么,凡是待一段时间,一起吃个饭,短短的时间中,基本上知道这个人的信心是什么样的,这个人的邪见是什么样的。我自己是这样的,肯定别人也反过来观察我。

所以我们有信心的人,真的是如意宝一样,什么功德,在它面前都能得到。

第六个,信心就像勇士一样。勇士大家都知道,他能摧毁所有的怨敌。有了信心,各种不善的心态全部都会被摧毁掉。

最后一个,像妙宝一样。有了信心,就像圣者七财一样,这里的妙宝、宝瓶,《华严经》当中有很多不同的比喻。这里颂词中说:“积累资粮殊妙宝”,就像宝瓶,或者能赐予一切的殊胜之宝一样,只要自相续当中有了信心,都能得到的。

以前《经律异相》[1]里面说,有一个白法居士,天天供养一个阿罗汉。当时施主家里有一条狗,每次阿罗汉应供的时候,那个狗也吃一点。每次阿罗汉来的时候,小狗都很欢喜,一直等着他。它去世了以后,变成安息国的一个公主。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对殊胜的对境产生一种喜乐。

我们都知道,一般狗不可能有什么虔诚信,但是它对殊胜的对境有一种欢喜心。因为这个原因,最后变成了这么有福报的人。

所以我们可能人,看自己的信心。有些是俱生,对谁都有信心,心里很简单的,对什么都有信心。有些人好像信心方面很微弱,乱七八糟的一些心态、怀疑,这方面比较丰富。不管怎么样,自己也观察自己的相续。

丑二、不具信之过患:

无缘解脱无少信,彼之过患无穷尽。

意思是不具信心,没有缘分解脱的人,一点芝麻许的信心都是没有的,他的过患更不用说了,无穷无尽的。

确实没有信心的人的过患还是很大的,哪怕是什么样的殊胜对境,他不一定看成有意义的。

那天讲了没有,《楞严经》有一个《集注》[2],一个注释,里面说善星比丘是佛陀还没有出家之前的亲生之子,也有这种说法。但不管怎么样,他刚开始有善心,对三藏都非常精通,他得了四禅,也是断除了欲界的很多烦恼。但后来,依靠恶知识,慢慢慢慢产生邪见。尤其有一次,佛陀在泥连禅河很远的地方走来的时候,他就对他产生了极大的邪见。后来因为对殊胜的对境产生恶念的缘故,自己当下堕入地狱。有些经典里面说善星比丘最后在花园里面变成饿鬼,有些是直接堕落,等等。

所以,如果没有信心,那它的过患是无穷无尽的,就像佛陀那样具有功德的人来到面前,也不一定生起真正的信心。所以说,确实信心没有的话,没办法的。

《心地观经》里面讲了:“众生无信化不被,如处幽冥日难照。”众生如果没有信心,那顽固不化的,就像黑暗中不可能有阳光一样的,什么功德都是很难得到的。

现在很多人经常怨天尤人,为什么我还不能开悟?我为什么不能弘法?整天是这样的。但实际上,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最关键的,不管是大乘、小乘、学密宗、学显宗,就是相续中有一颗信心。

我们藏地经常有这种说法:这个上师是很了不起的,他对谁都有信心。对谁都有信心的话,这个是一个很好的功德,也是评价别人最好的一种标准吧。

看看这个人,对这个也产生邪见、诽谤,对那个也产生邪见。有些不是这样的,所传的法特别好,比如说,某某人传这个法特别好,这个法的内容特别好。好像每一个法,各个都相应自己,这其实是信心的一种标志。

如果没有的话,那有无量无边的过患。

过患是什么呢?下面讲了几个比喻:

如海底石无解脱,无舟子船不渡有,

如断臂至无善缘,如种子焚无觉芽。

如盲不见色法光,如落坑中永流转。

有六个比喻:

第一个、没有信心,就像海底沉下来的磐石,永远也没办法出来。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信心,你想到达解脱的干地几乎没办法的。

表面上你是佛教徒,甚至你是出家人,你是大法师,但是你对三宝没有信心,永远也不会解脱的。

第二个、“无舟子船”。如果没有船夫,那这个船不可能到达目的地。大家都知道,被风吹走。如果没有信心,不可能渡过痛苦的江河。我们没有船,可能就没办法,自己游泳也可能不行的。

第三个、就像一个断臂的人,到了有宝珠的金洲,只有空手而归,他没有手,想得到也没办法。如果没有信心,也是一样的,相续中应该得不到什么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

第四个、就像世间的种子被火烧了以后,那你怎么样埋在地里面,不可能产生苗芽的。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没有信心,那长出菩提的苗芽,或者是修行的结果,根本没有办法。

尤其是大圆满,也是依靠信心而证悟的,很多密法的书中也是这样讲的。不是大圆满吧,菩提心也是,有信心的人才能生起来。

真的!我们大家都可能知道,如果没有信心、没有信仰,你五部大论全部学完了,也是没有什么的。学了以后,就跟在学校里面学物理、学化学,差不多,只是把数字背得清清楚楚而已,真正的真理是得不到的。

《前行》当中也讲,上等的恭敬心和信心得到上等的加持,上中下三个方面来讲的,我们经常也引用过。确实,我们得不得的到法的利益,关键是看他的恭敬心和信心,对佛法的恭敬心和对法的信心。

第五个、就像盲人到了佛殿,他也看不见。主要是从佛法的角度来讲的吧。去了佛殿里面,他什么都看不到。同样的道理,我们没有信心的人,根本见不到正法的光芒。

第六个,就像世间的动物,如果落到坑里面,没有人会救的。所以没有信心的人,在轮回当中永远也没办法获得解脱,很难很难的。所以说,我们没有信心,怎么样也是很难的。

以前戒律中也有,六群比丘中的有一个,经常去佛陀那里诽谤舍利子和目犍连:“我们亲自看到过,他在某个洞里面、某个地方,跟女人一起,已经破了戒的,等等等”。后来佛陀用智慧来观察的时候,实际上是他们自己的信仰不清净。当时那个比丘他说“我亲眼看到的,我亲眼听到的”,他经常这样讲,但后来在现世现报中,他的身体开始流脓,非常痛苦。佛陀也讲了这种因果报应的故事。

所以没有信心的人,就像佛教中最典范的人目犍连和舍利子,但六群比丘中的一个也是对他们看不惯,天天都把他们作为一个诽谤的因。

所以,我想我们很多人可能因为信心不足,也是很难。以前惹琼巴大师刚开始对米拉日巴生不起信心,他觉得我是去过印度的,我的智慧已经胜过上师。后来米拉日巴让他观察个梦,他梦里面知道自己去了三个山谷,在山谷里面大喊,他的梦比较特殊。

米拉日巴说,因为你没有信心,虽然你对显密的教法基本上都精通,但是没有信心的缘故,还要轮回里面来,转生到不同的山谷里面,变成一个广闻博学的大学士,但是你不能解脱。你不断在轮回里面转,在不同的山谷里面——可能就像我们藏地,每一家都在不同的山谷里面。我小的时候,春天在这个山谷,夏天在那个山谷,不断在变。当时惹琼巴的话,米拉日巴说你将来不同的山谷里面还要转生,还不能解脱。他解梦的时候也是这样说的。

我看我们有一部分人有这个毛病。比如自己以前读过什么大学,是一种傲慢吧,觉得别人都不如我,我什么什么;我现在已经得了堪布了,肯定跟别人有差别的,这种傲慢心在这里。如果有傲慢心的话,对三宝的胜解信很难生起来。所以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时时观察自己,非常重要。

下面是如何生起之方式,我不一一读。

子三(如何生起之方式)分二:初当生信;终当稳固。

丑一(初当生信)分二:因缘果之安立;彼等结尾教诫生信。

寅一(因缘果之安立)分三:生信之因;增信之缘;修量之果。

卯一(生信之因)分二:应取生信之因;应舍减退之缘。

辰一(应取生信之因)分二:于何对境生起;以何方式增上。

巳一、于何对境生起:

生信白法六对境,厌三有生欲乐信。

厌离友生胜解信,厌今世生恭敬信,

对境胜生清净信,闻因果生诚挚信,

由闻思生定解信。

信心有六种对境,或者有六种不同的因,哪几种因?

首先第一个是欲乐信。好像注释里面这个没有。对三有轮回产生一个极大厌离心的话,你的欲乐信容易生起。

第二个是胜解信,厌离恶友。有些世间的恶友,或者有些人欺骗你,越来越跟他接触的时候,特别讨厌。那么,通过厌离恶友产生胜解信。

第三个是恭敬信,也是讨厌今世。

跟下面的讲法稍微有一点点不同,但是也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方式吧。凡是对三宝所依产生恭敬信也可以。

第四个是清净信,对殊胜的对境。包括有一些,对上师的传记、对佛的传记、对菩萨的传记,这些产生清净信。

第五个、诚挚信,通过听闻一些法能产生。

第六个、定解信,听闻一些甚深的因果法门,这样可以产生。

所以我们多闻、听法还是很重要的。《成实论》中也讲了:“以多闻故,能断所疑”,因为多闻的缘故,能断除疑惑。

人广闻博学的话,有一部分是怀疑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多;有一部分人呢,确实通过广闻博学:原来我的很多问题在佛法里面早已经答好了。有这样的想法,属于比较容易的。

巳二、以何方式增上:

依因而得向上增,依师善友阅经续,

思维死亡信因果,闻思修行更精进,

由此信心得增上。

依靠什么样的因缘,将自己的信心增上。

这里没有分哪个信心。我们这次讲的时候,没有把讲义一个一个的讲,但是你们学的时候,最好自己好好地学一下,才知道自己有没有信心、别人的信心以何方式来增上等等。

那么要增上信心,我们经常说,坚定信心有什么办法?我好像经常生不起信心,生信心有什么方法呢?我原来的信心越来越弱了,现在想越来越大,有什么办法呢?我们经常有这些问题。

这里大概有这几个问题。

如果依靠一些好的善知识、上师,对上师三宝有信心的这些人,经常交往一起,你的信心也是增上的。因为你的上师是有信心的,你跟他待一段时间,受环境的影响,受大德的影响和加持力,也容易产生信心。

第二个是善友,令法融入自心的一些好的善友。

有些道友一开口吃饭的时候,整天讲一些贪嗔痴的话,跟他接触一百年也没有意义,反而越来越退失。

如果一讲,就讲上师的功德,讲法的功德。因为自己已经将法融入心。一般我们心里有什么的话,语言和行为也是这么做。所以说,你如果心中有法,他说话、做事全部都是跟法有关系的,那么这样的善的朋友——我们经常说朋友很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确实很重要的。

第三个,阅经续。自己爱看书,因为经典和续部里面的甚深的意义懂了的话,你肯定有一个坚定的信心。

我们很多人经常问:我怎么产生信心?其实真的有智慧的人,你看,闻思修行肯定是增上智慧、增上信心的。

第四个,经常思维死亡无常,这也是增上信心。佛陀说的那么千真万确,也是增长信心。

第五个,比如说,我们看《百业经》,《贤愚经》,一些因果的公案,现世的一些公案。

其实有时候现世现报方面,真的很明显的。我们身边发生的、无恶不作的这些人,到最后呢,下场很凄惨,这些也是一种活生生的取舍因果的实例吧。自古以来都是有的,现在也是有的,特别坏的这些人,即生中也会出现各种情况。

第六个,我们对甚深的法精进修行也是增加信心的。

所以,从六个方面来分析的话,实际上自己没有信心也不用怕,自己还是靠这种方法去做,有了信心真的很重要的。

以前我见过一些上师,包括比较出名的一些大德,有些大德一点傲慢心都没有,对上师特别有信心。包括昨前天讲的那个西方人,其实他接触法王大概只有两个礼拜的时间,但是对他这一生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我们昨天视频当中也看得出来,他热泪盈眶,而且这是去年采访他的时候。一般来说,三十年前的事情到现在不会有那么激动吧,当前的话可能有的。

不过昨天我们居士们的态度很好的,一个人都不哭,其实眼泪可以自行安排的,想哭的时候就可以哭。昨天我看那么多人,好像不像平时的那些祈祷,又安静,又听话,又不哭。如果这样的话,倒真的是解脱都不遥远。因为按照无垢光尊者在这里讲的那样,如果你们那么听话地去做,确实是很好的。

但是你看,我们现在讲到上师,可能会哭、会伤心。但是三十年前,我自己也在想,我三十年前一两个礼拜见到一个上师,我如果现在还要流泪,除非我得到不共的加持,不然我不一定会有这种情况吧。

因为人的一生中,有些因缘是擦肩而过的,对西方人来讲,法王当时去了三个月,真的!很多人心里还是有很多很多说不完的故事,或者说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有非常大的一种影响力。

因为《西游》这本书里面也是部分的,好多都忘了,有些不知道可不可靠,所以没有写下来。而且时间也比较紧,从我开始写到完成,应该全部加起来两三个月,前言中也有,你们都知道。所以里面一些内容,不知道怎么样。

从《如意宝藏论》讲到《西游》,现在我也不知道在讲什么。因为今天又要采访,又要这个那个的,一下午都没有备课的时间,所以刚才有点紧张。一边看讲义,一边就装着与以前一模一样的讲,所以慢慢的已经度过了这个难关。我觉得,这对我来讲也是一种挑战,也还行吧。

这个《如意宝藏论》比较简单,但确实,我原来想详详细细地讲一下,里面的讲义啊。真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看很多身边的道友,外面的佛教徒,就看他的信心,如果信心足,他不会容易变的。包括我们的堪布、法师这些,二十、三十年前,虽然各种因缘需要出去,但是他始终都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一样,一直是这样。这个我觉得也是一种信心的表现吧。

我们学院这边有几个堪布堪姆,虽然中间不得不出去,但是还是每年都回来,永远都是这样的。包括我们最前面的,像九十年代、八十年代那个时候的那些人,现在也是,只要有机缘的时候,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一样。

那天一个道友说,我们某某师父在外面接了一个小庙,庙的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她每年都会供养三千块钱给我。我说,三千块钱对我来讲,说大也可以,说小也可以,但是她在外面多年以来一直这样的话,也许是对学院的一种信心吧。

有时候,我们并不是以钱、资金来衡量,但是有一种行为,包括有一些堪布堪姆,有些是得到了名称以后,然后再也见不到了,就像有些乞丐,给他一个东西后就再也见不到了一样,消失在这个空间了。好像是一直等着证书,极少数的有一些。但有些不是这样的,已经十年、二十年,还是很珍惜这种因缘。

同样的道理,我们的有些道友,应该有感恩的心,其实感恩的心也跟自己的信心有关系。

所以作为一个佛教徒,如果信心没有的话,可能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基础了,我是这样认为的,信心确实很重要。

我们世间也说:你到底有没有信仰?但世间的信仰比较泛泛,有时候可以讲到政治上,也可以讲到经济上。比如说,我们爱钱的话,也是一种信心吧。有些人特别喜欢钱,这也是一种信心;有些人特别喜欢自己的对象,这也是一种信心:你没有信任我吗?你不信我吗?你信我吗?世间人吵架的时候也是讲信心,信心的范围是比较广的。

但是我们佛教里面真正的信心,是对三宝这些方面的信心,很重要很重要的。

所以这一品,我也希望,我们这次时间是比较紧的,但是,应该全部的内容在文字上自己好好地挖出,就像我们山上有很多挖贝母、挖虫草的,但是眼睛比较好的人,回来的时候都是满满一袋。

我以前放牛的时候,脖子上有一个小小的口袋,口袋这边有个小转经轮,然后边转转经轮,边拿一个小锄子挖。回来的时候,大概半斤左右贝母挖回来了。但是我们放牦牛的,有些得不到,有些比我更多。所以我们放牦牛的,在山上互相比。到了下午太阳落山要回去的时候:你看我的贝母是那么多,你的贝母有多少?然后我们手里称一下,哦,可能有八两,可能有三两,然后这样回来。

所以我们在这里闻思,也是一样的吧。有些可能你回去的时候有信心,半斤八两;有一些是什么样的,大家都知道,所以真的,这些是依靠勤奋而来的,当然也有前世的一种因缘和一些加持,都有的。

《如意宝藏论》里面如意宝是肯定有的,但是看你有没有信心挖出来。不是放在书本上,不然的话,书本到时候不一定用得上,一定要挖在自己的相续当中,用在自己的相续当中,这样的话,你才是成功者。

好,今天讲到这里。

————————————————

[1] 详见《經律異相卷第三十四》安息國王女先從狗來四。

[2] 赵宋桐洲沙门思坦集注《楞严经》卷八:“善星比丘是佛菩萨时子。出家之后。受持解说十二部经。坏欲界结获得四禅。而亲近恶友退失此定。生恶邪见。言无佛无法无有涅槃。后在尼连河遥见佛来。生恶邪心。生身陷入阿鼻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