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释》第五十二课

(此听打稿仅供交流之用)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佛子行》三十七颂。

每天讲两堂课,可能你们也比较辛苦,我也比较辛苦,但是我们想有机会的时候,就像非洲人吃东西,只要有吃的,就吃很多很多;没有吃的时候,就干巴巴的看着虚空。所以我们有机会的时候,多吃一点,多累一点,对吧?

现在拉萨那边,像博朵瓦格西、仲敦巴格西他们的寺院里面有很多的山洞,包括他们的塑像,噶当派很多大德的祖庭那里比较多。以前我想都去朝拜一下,现在好像越来越老了,没有兴趣了。

博朵瓦格西如此说道:“一切善根是以发愿驾驭的,因此,随所积累的善根而发愿这一点至关重要。”

前面我们讲发愿和回向之间的差别,一个是有实体的善根,一个是没有实体的善根,但这里好像发愿和回向基本上是一个意思来说。

反正一切善根边发愿边回向,我将来如何如何,发这个愿,要把善法回向给众生,这也是一种愿。“我希望我今天所做的功德,让众生无余得到。”这是一种发愿,也是一种回向。

前一段时间讲的可能是单独的发愿,这里是把发愿和回向结合起来的一种发心。这个很关键。

喀绕巴格西教诲说:“善事虽微小,果报无尽增,三时诸回向,发心当居首。”

我们有时候念个“嗡嘛呢呗美吽”,或者说是转一下坛城、听小小的一堂课,看起来都是很小的善根,但是如果你真的用善根来好好回向,那这个功德是非常大的。

发心摄不摄受和还有回向摄不摄受,这是非常关键的。同样的两个人去投资,比如说你投1万块钱,我投1万块钱。一个人投的利息特别高,另一个人投的没有这么高,可能最后得出来的利润有很大的差别。

札嘉巴格西说道:“了知一切法行而尽力精进,为利众生的发愿等是不可或缺的方便。”

我们做任何善事,一方面自己要尽心尽力,不要懈怠。还有做任何的善法,要发愿、回向利益众生,这一点真的不可缺少。

我们在座的各位也是听了那么多——现在听的法太多了,很多人耳朵里面的孔现在越来越小,里面遍满声音。但是我们如果没有很好的善根回向,那其实跟听世间的一些课本没有什么差别。

夏绕瓦尊者也说过:“所做的一切善法,为利他欲求获得佛果而具足六度行持,是广大的善巧方便;

这是以六度来摄持。

以证悟无实的智慧所摄持,是清净的善巧方便;

以清净方便摄持。

回向无上菩提,乃至菩提果之间不穷尽,是无尽的善巧方便。”

有三个善巧方便。一个是广大的,以六度来摄持。一个是清净的善巧方便,以无我智慧来摄持。还有一个,不穷尽的善巧方便,就是要做回向。

刚才讲的,我们念一个“嗡阿吽”,“阿”是一切诸佛的语言,“嗡”是一切诸佛的身体,“吽”是一切诸佛的心。“嗡阿吽”实际上是诸佛的身语意,他以咒语的形相来出现。

所以我们经常念“嗡阿吽、嗡阿吽”,或者“嗡嘛呢呗美吽、嗡嘛呢呗美吽”,或者大圆满的种子咒,这样的咒语来念,刚开始有个发心:“我要为众生发心来念。”然后中间自己一心专注,最后呢,现在不空了,来电话了,要上班了,或者说要上课了,那就“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或者“文殊师利勇猛智……。”这样来回向,短短的时间当中所做的善根都是有头有尾的。

所以这一点真的大家要学会。我们光是讲了,讲得很好做的不好的话,我们就变成了一个理论主义者。

说的很好,法师们也说得很好,下面的辅导员也是说的很好,但大家都不做,谁都不做。那这样的话,最后我们没有实地行持,我们的心里肯定不会有变化的。

我们的说,只是让大家了解,目的是这样的。并不是我嘴巴会说,你们听得也很精进,表面上是这样的,这个不是目的。

听到以后,哪怕是学到一点东西,你看今天学的很简单,就是回向。前面讲不要说粗语、不要观察别人的过失、贪嗔痴转为道用等等这些,哪怕我们能做到一点就做到一点,这个很重要的。

再者,佛子无著仁波切本人也说:“所积大小福德事,皆为无边众成佛,以三轮空回向此,福德无量胜方便。”尊者也是在做任何善事的末尾,都以“文殊师利猛勇智……”作广大回向的。

有两个偈颂,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是:“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如果没有时间,只念一个偈颂,如果有时间,这两个偈颂都念。

这是最短的一个《普贤行愿品》对吧?心里也是想着:“文殊菩萨怎么回向,普贤菩萨怎么回向,那么我也是这样回向,我今后也是随学他们。”边想边回向。

这是很简单的。比如说我们去朝山,如果实在没时间念回向文,那就简单的回向一下。

吃饭的时候做上供下施,实在没有时间,“所南德义……”或这个。这两个回向文都很重要。

你看无著菩萨,他自己也是在做任何善事的末尾做回向。真的,我们这里,无著菩萨他是一个最好的榜样。

甲三(结尾)分五:一、为何如何造论;二、无误宣说;三、谦虚请求宽恕;四、造论善根回向菩提;五、具四圆满之结尾。

乙一、为何如何造论:

结尾有五个方面,首先第一个是为何如何造论:

为利欲修菩萨道,依照经续论典义,

诸圣者言而撰著,三十七颂佛子行。

遵循菩萨乘三藏等佛陀所宣说的经续、诠解其密意的所有论典中所说的意义,往昔出世的前辈——总的高僧大德、尤其是阿底峡师徒

博朵瓦、仲敦巴,

等噶当派的诸位善知识,以及作者本人的诸位上师的言教,将如何修学一切菩萨的学处行为,归纳为三十七颂,为利益所有想修学诸佛子道的善缘者而认真撰写了此《佛子行》。

刚才科判里面说,为何如何造论?为什么他造?怎么造的呢?他是为了这些学菩萨道的人造的。怎么造的?他依靠经典和续部。好像续部里面没有特别多,不知道续是什么,好像都是显宗的。

我以前也问过一些堪布,刚开始学的时候爱问嘛,那个时候有十万个为什么。这里面没有看到一个续部的,到底无著菩萨这个续是哪来的?但这里说“经续”,佛说的经续,还有前辈大德们造的论典,还有无著菩萨他自己上师的教言,全部汇集成这么一个三十七颂。

其实智者的话,我们世间当中也经常说“厚书读薄”,厚厚的书,如果是智者,把它读成薄薄的,变成窍诀性的。

所以这次学了以后,我觉得可能你们有智慧的人都知道,原来《佛子行》是不容易的。以前我们经常念个传承,讲一下。法王如意宝他听了那么多次,像法王那样有智慧的人还听那么多次,我们最多是听一次、两次,就可以,这么想的。但后来确实这里面有一个非常甚深的意义,有不共的加持,有不共的力量。我们经常看这个,经常学这个,自相续当中的嗔恨心也会熄灭,利益众生的心日益增长。这个是绝对的。

所以大家以后也重视起来,有缘的时候,把《佛子行》哪怕是传个传承,或者是给别人讲一下。如果坐公共车的时候,旁边有人的话:“要不要我给你讲个《佛子行》?”

乙二、无误宣说:

无误宣说。

因吾慧浅无修行,虽无智者所喜词,

然依诸多经论故,此佛子行定无谬。

作者我本人(指无著菩萨)俱生智慧浅薄,修行所生慧也微弱,因此,没有能使智慧超群、精通佛典的诸位智者欢喜的能诠华丽词藻,

作者很谦虚的,我们藏地除了无垢光尊者以外都特别谦虚。无垢光尊者在这里要说的话:“在智慧无垢的光芒当中,善说的典如何如何。”他肯定自己先赞叹自己。而无著菩萨呢:“我慧浅,修行也不好,让智者们欢喜肯定也是没有的。”

这样的话,是不是这是一个错误的论典呢?实际上也不用害怕。

但从所诠内容方面来说,这并不是自我杜撰、凭空捏造的,如上所说,是依据经典以及高僧大德的言教而慎重汇集的,所以,自认为此佛子行或实修次第无有错谬。

好像当时无著菩萨在说法的时候,很多人求无著菩萨能不能给他们写一个发财的论典?然后无著菩萨就写了这个《佛子行》。写了《佛子行》以后,他在屋顶校对,到最后一章的时候突然吹来一个狂风,把所有的文字全部都吹走了。

这个缘起很好,从此之后,代表《佛子行》遍于十方的一种缘起。但是他没有书,怎么办?无著菩萨又按照自己的记忆,自己所造的论典又重新写了。

确实当时的这种教言是非常非常的殊胜。后来无著菩萨重病,他们弟子们害怕他要圆寂,有些人说上师你可不可以给我们讲个遗嘱。无著菩萨说:“我的遗嘱就是《佛子行》。”所以这是非常殊胜的。

乙三、谦虚请求宽恕:

而诸佛子广大行,如我愚者难测故,

相违不符等诸过,诸圣者前祈宽恕。

正如刚刚所说,我自认为前面宣说的佛子行无有错谬。

词句上、意义上是没有错误的。

然而,一切佛子的行为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像我这样智慧浅显之人实难揣测,因此,如果已述的这些有前后矛盾、词义互不相干等过失,我诚心诚意恳请诸位公正的圣者予以宽恕。

乙四、造论善根回向菩提:

以此善愿众有情,以胜世俗菩提心,

等同不住有寂边,大悲怙主观自在。

以宣说此佛子学处所生的善根,愿一切众生的相续中迅速生起现量证悟胜义空性的智慧——也就是所谓的胜义菩提心,以及以大悲所引发为利他而欲求圆满菩提之心——即所谓的世俗菩提心,

以善根回向什么呢?以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愿所有的众生都具足这样的。然后以这样的菩提心摄持,愿这些众生都不住二边,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果位。

以殊胜的智慧不住三有轮回之边,以大悲与大乘发心力不住寂灭边,因此,现前不住二边的圆满菩提而通过无缘的大悲与善巧方便的卓越行为,乃至轮回未空之际,一直成办众生的利益,等同无与伦比的三世怙主圣者观自在菩萨。

我们所有的众生依靠这样的造论,或者说你们听论,我们翻译,或者说我们讲说——凡是从开始到现在,大家也是听了很长时间的课,我们也共同学习了,那么这样,让所有的众生像观世音菩萨不住二边,得到觉悟。这么一个回向。

还有今天在这里也说一下,我们以前认识的老法师,净老法师,今天上午也示现圆寂了。对我们佛教界来讲,这也是一个很悲痛的事情。但是也没办法。大家在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大家回向:“愿老法师的意趣等同于虚空,乃至轮回未空之前,一直安住于众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