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释》第二十课

(此听打稿仅供交流之用)

下面讲一下《佛子行》。

己二(后得恶缘转为道用)分四:一、四种不欲转为道用;二、两种难忍转为道用;三、兴衰转为道用;四、贪嗔转为道用。

今天讲后得,恶缘转为道用,分四个方面,四种不欲转为道用、两种难忍转为道用、兴和衰转为道用、还有贪心和嗔心转为道用。

这些都是非常甚深的窍诀。

前面讲的自他交换等对我们来讲可能比较遥远,但是这些在修行过程当中都可以修。

庚一(四种不欲转为道用)分四:一、未得利养转为道用;二、痛苦转为道用;三、恶名转为道用;四、诽谤转为道用。

首先讲四种不欲转为道用,未得利养转为道用和痛苦转为道用、恶名转为道用和诽谤转为道用。

在我们现实当中这些都具足,经常有的。

辛一、未得利养(遭受损害)转为道用:

首先是没有得到利养,或者你的利养受到损害转为道用。

何人以大贪欲心,夺或令夺我诸财,

自身受用三世善,回向于他佛子行。

任何众生如果被强烈的贪欲所牵,即使自己抢夺或唆使别人夺取我所有的财产受用,我对他非但不能怀有嗔恨的心态,以牙还牙进行报复,反而应以饶益他的意乐,将自己珍爱的身体、受用、三时善根等所有的一切回向给这位作害者,这就是一切佛子将未得利养(受害)转为道用的行为。

这个确实比较难。

如果有些人把我所有的钱、自己的房子,自己所有的,甚至衣服全部抢完了以后,我不但不恨他,还要用自己的善根、受用,全部都是回向给他。

确实这个是很伟大的一个精神,对我们凡夫人来讲还是难做到。但是我们也毕竟是学大乘佛法的人,在这方面应该要努力。

如《入行论》中云:“吾利终须舍,诸罪则久留,宁今速死殁,不愿邪命活,

我的这种利养始终是要舍弃的,但是为它而造的业,经常存在。所以我宁可很快的时间当中死了,不要以名闻利养和邪命养活——在这个世间当中,没有必要的。

苟安纵久住,终必遭死苦。”“吾唯求解脱,无需利敬缚,

我是求解脱的,不需要这些利养来束缚我。

于解束缚者,何故反生嗔?

仲敦巴尊者经常念前面的两颂,在热振寺的柏树林里面,他经常喃喃自语。《开启修心门扉》里面也有这个。

如我欲趣苦,然蒙佛加被,闭门不放行,云何反嗔彼?”

本来我自己都是靠这些利养来趣入地狱、饿鬼、旁生,但是依靠佛的加持,我的这些利养全部都被抢走了。

你有的东西如果被别人抢走、被别人偷走的话,应该这样想。

意思是说,由于利养恭敬是诸多罪过的根源,因而得到利养恭敬也不应兴高采烈,而有人对利养恭敬等作障碍,抢夺财物等自然令心的束缚得以解脱,恰恰就像不放行到恶趣中的门板一样。

如果夺你的财物,别人损害你的话,恰好把你这个恶趣的门挡住了。

一个门板,把门关上一样。

为此,对他们应以舍施身体、受用与善根等方式来报答恩德,而不该嗔恨不悦。彼论又云:“我昔于有情,曾作如是害。”

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如果自己受到了一些不悦意,应该心里面想:“我曾经对他这样损害过,所以今生当中我也是受到这种痛苦。”

今生中别人对自己的利养恭敬等制造违缘、抢夺受用等,这说明是我曾经在以往生世中对他们作如此损害的报应,思维这一点也不应对他嗔恨。下文中的造成痛苦等也可依此了知。

因为紧接着下面的这个科判是痛苦转为道用。痛苦转为道用也是这样的。

别人对你带来的任何一个痛苦,如果你想不起今生当中对他有如是的这种损害,可能是前世,应该我如此这样的损害过,所以这次报应已经落到我的头上。

应该这样来想。

此外,阿底峡尊者曾亲口说过:“千万不要嗔恨作害者,如果嗔恨作害者,那么如何修安忍呢……

如果别人害你,如果你没有修行,还要以牙还牙的话,那你修安忍波罗蜜多是没办法成功的。

当弃利与敬,恒常断骄傲。”

这也是阿底峡尊者说的。

还有阿底峡尊者又说:

又说:“利养恭敬是魔的索链,因此要像小巷的石头一样扔掉。”

路边的石头,小巷的石头的话,你根本不会理睬,一定会扔掉的。所以如果你的利养和你的财富受到有些损害的时候,那你应该非常的欢喜。

但是现实生活当中,可能我们自己执着的,比如说衣服别人去捡、踩,你的鞋别人偷了,电脑别人偷了,或者说你的房子被别人抢走了。

那这样的话,噢,我还要给你回向,念一遍《普贤行愿品》,这样的话可能很难做到。

有些小偷来了以后,大家就气的不得了。只是偷东西,如果别人抢的话,你可能更生气。

喀绕巴格西也说:“利敬即缚索,障碍行福善。”

博朵瓦曾如此教诲道:“我们如果对任何财物都不执为我所,那么就会远离怨敌,

因为我们对财物执着的原因,一直是有这个痛苦。

无需造下慎恨之业,自然也就能堪忍一些小事。无财时盗贼不会来,

如果没有财物,盗贼是不会来的。

没有包袱就不会招来土匪抢劫。”

一个路人,他没有行李箱的话,那不会有人来抢劫。如果没有钱包的话,盗贼也没有了。

所以实际上,归根结底还是自己有了这样祸害的根源。有财物的原因,有身体的原因,我就招来了怨恨的敌人。应该这样想。

意思是说,拥有财产等自然招至怨敌出现,因此不应嗔恨他们。

就像《入菩萨行论》里面讲的,别人打你的时候,一方面武器是别人提供的,身体是自己提供的。所以如果你要生嗔恨的话,对敌人要生嗔恨,但是对自己也要生嗔恨——如果你自己没有身体的话,别人也不可能打你。

所以我们这里有一些修安忍的,怎么讲?这种方法还是比较稀有的。

当时我在新西兰讲《安忍品》,很多国外的人他们觉得这种推理很有意思。以前生嗔恨心的时候,实在是控制不住,但是学了这个《安忍品》以后,好像这里面的很多推理对他们非常有用。当时新西兰人他们说特别有这种感受。

就像这个财富是自己提供的,然后盗贼是别人来的,那实际上也是怪自己——如果你自己钱包没有带的话,别人不会抢你的钱包。

所以说原来罪魁祸首还是自己。

金厄瓦格西以形象比喻也说明了这一点:“譬如,若不设立靶子就无法射箭,射箭是由立靶子导致的,同样,以自己往昔的恶业树靶子,而招致了今生中受到他众所射的损害之箭,因此不应嗔恨他众。”这也可以应用在下文的痛苦道用等中。

因为下面讲痛苦道用,这里只讲了财物,下面我们感受的痛苦可能比较多的。

但是这些痛苦,一部分的原因跟自己有关系,一部分跟敌人或者是你怨恨的这个人有关系,所以也不能完全都是怪他。

我们稍微有一点智慧的人,比如说人际关系不好的时候,自己说:“哎,部分是我自己的业力导致的,确实我自己没有造业的话,我不会有今天这样的下场。”

所以说这也是一种明智的思考方式。

再者,佛子无著仁波切又进一步指出:“以贪财物或嗔己,夺取自己所有物,一日维生饮食无,尔时我当忆此誓。”

别人以大贪心或者以嗔恨心来,将自己所有的财物全部都抢完了,连一日维生的食物都没有,一天吃的——有时候是抢劫一空,家里连一个碗都不会留下来。有些强盗,或者比如说来战争的时候,连一个碗都不会留下来,全部都被别人抢光。

那这样的时候,你想:“哇,现在我该发菩提心的时候,现在是我修安忍的时候。”这样想。

比如说我们遇到了自己很难以忍受的一个事情,这个时候你就心里面想:“噢,现在应该是修的时候,这个时间是最好的。”这样想。

应当想到所立下的利益作害者之誓言。

刚才不是说应该忆念誓言吗?什么誓言呢?我曾经在诸佛菩萨面前发誓,我今天开始利益众生,不害众生。我曾经立下利益做害者的誓言,我应该要想起来,我曾经在诸佛菩萨面前发过这个誓言,我现在不应该去追究,不应该去找损害我的人算账。应该想到自己立下的誓言。

下文的意思也是同样。尊者又言:“某者携走我诸财,愿此受用身余物,自善悉成利此因,思此诚心作回向。”

如果某个人把自己所有的财富全部都抢走的话,不但不恨他,而且把自己的受用、善根、身体,全部都是,依此而对他诚心地做回向。

他本人也是这般回向发愿,并且身体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