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传讲(2)

索达吉堪布2019.08.06

正式讲《修心七要》之前有一两个事情说一下。第一个事情,我智悲学校这边需要几个发心老师,我们这里如果有人发心的话……当然你们要很好地去考虑,如果能发心的话,要教英语的和教汉语的,还要教音乐的,大概需要这么几个老师。如果你们有人发心的话,待会儿下完课的时候到我们这里的咖啡厅,在那里做个简单的面试。

太突然了吧?(众笑)好多人举手是吗?……确实我们那里的教育比较落后,尤其现在英语如果没有从小教的话,孩子长大以后再学很麻烦。所以我要求今年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否则以后可能根本没办法跟得上。

如果有老师发心的话特别感谢,当然要求的时间可能要执教两年左右,最好是学师范的,有教师资格证的,还有爱心、有发心的意乐。这是小学这边的,需要好几位老师,英语的、汉语的、音乐的,等会儿你们看看有没有人发心。或者有网络报名的话,我们网上有一个链接,你们到时候看一下,这是第一个事情。

第二个事情,我这几年在我学校附近建了一个图书馆,主要珍藏一些比较珍贵的书,汉语的、藏语的、英语的都可以,各种语言都可以。如果你们自己愿意捐书——当然是捐新书,如果是旧书,只接受特别珍贵的。除此之外,你们家里面没办法处理的东西不要寄到我这边来(众笑),放我这边也没有珍藏价值。如果有非常好的,各种语言文字的都可以。如果有愿意发心的话,过两天提供地址,然后自愿地……当然是自己愿意!

我以前去过一些欧美国家,他们有些私人的藏书,或者说是图书馆,里面藏着非常珍贵的各种不同语言文字的书,还有其他的包括一些艺术品等等。这是我要做的一件事情,如果以后有一些自愿发心的,有一些比较好的书放在我图书馆的话也可以,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我们藏地现在安多、卫藏、康巴三个地方,好多的衣服、饰品现在逐渐逐渐可能消失,有这种情况。所以我也收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服装——藏装,不是其他的。包括那里的历史……这是以后可能要做的一件事情。

比如说安多那边,各个地方不同,虽然是藏族,但是藏族当中有不同的一些衣服,如果他们愿意发心或者需要请的话也可以。卫藏的话像阿里、林芝,不同的地方也有藏族内部不同的服装。然后多康,包括我们康区,可能嘉绒地区、理塘和马塘,我们藏区牧区的有些服装也是不同的。所以我想,也是自己的一种好奇心吧,想收集一些放在一个屋子里面,到时可以看看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服饰——主要是藏装,个别其他的服饰也有。

这些如果有的话,到时候我也提供一个联系方式,然后你们有些研究者也好,有些人珍藏有一些的话……其实各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保存下来还是很有意义的。如果现在我们没有保存的话,就像现在很多西方国家,他们很多的文化慢慢慢慢都会消失,我们亚洲这边也是一样。

希望这方面如果有一些自愿的……当然我们也并不是要求什么,也不是依靠这种方式让大家做各种各样非法的事情,这是不合理的,我也不接受。

这是我在这里课前要稍微说一下的。

还有一个事情,我们明天的课不变,讲莲师的祈祷文。然后原来说的星期六的课可能要改为星期天,就是我那天说的10号晚上的课改为11号晚上,因为中间有其他事情。有点不好意思,我们这边工作人员也许对我有意见,有意见的话当面说,不要背后说(众笑,上师笑)。没事,开玩笑的。

接下来我们开始讲《修心七要》。昨天前面已经讲了《修心七要》当中的前行和正行,恶缘转为道用、终生修行的方法,还有修行圆满的标准。当然这里修行圆满指的是达到一种修行的境界,并不是再也不用修行。因为真正的修行圆满是获得佛果,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圆满。

所以诸大德都讲到,我们有了比如昨天讲的最后四个——经常处于欢喜心、能够散乱、自己做证,还有减少我执,这些只是修行到达一定境界的一种象征,并不是因为减少了我执所以再也不用修行,不是这样的。一直乃至佛果之前我们的修行是不能间断的,一直要蒸蒸日上、不断努力,这是昨天讲的。

今天的内容可能也稍微多一点,大家跟昨天一样,应该还是很认真地听,如果有笔的话就记录。我们讲考班的跟一些居士有点点不同,刚开始居士是特别激动的,但是到了后面的时候因为他们没有讲考的压力,最后就有点……怎么说啊?闻思修行的时候要像饿牛食草一样专心致志,这个很重要。

(上师念《修心七要》藏文传承)

下面我们讲《修心七要》。《修心七要》当中第六个是修心的誓言,总共有十六条誓言。

恒学三总义。这里每一个句子都是一个意义,我一个一个讲。恒学三总义,学大乘修行法门的人应该要学三种总义。

第一个总义是不违承诺,以前承诺的受别解脱戒、受菩萨戒、受密乘戒不违背。

第二个总义是不疯狂行。修大乘法门的人不能行为无有正知正念,什么喝酒、抽烟、践踏绿地、摧毁森林,做各种各样超出平凡人的、特别过分的疯狂行为。现在有些所谓的密宗瑜伽士、成就者,他们到底有没有这种境界不知道,但有些人在别人面前做各种各样的疯狂行为。作为大乘修行人来讲,行为应该要清净,不能做违背世间规则的各种不如法的行为。

第三个总义是不偏袒,也就是对所有的众生一视同仁。不能对人类可以忍受,其他动物对你的危害就不忍受;或者是上等人对你的危害能接受,下等人对你的危害就不接受;或者你的亲朋好友对你不满你可以接受,其他毫无关系的人对你不满无法接受,等等。这样的偏袒行为,作为大乘修行人来讲也是不合理的,不应该这样的。

所以经常要学习这三种总义,自己的一切行为都如理如法,常年如一日。不要今天非常寂静,明天特别疯狂,不能这样,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转欲自稳重。修了大乘佛法以后,我们以前的欲乐要从根本上改变。改变什么呢?以前我们是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那么从现在开始,要把众生放在首位,把利他心作为自己最主要的行为来对待,所以要转欲。

还有自稳重,修行过程当中不是经常炫耀自己的功德、在外自我吹捧等等,不是这样的。应该具足内在的功德,在自己的同行里面,在志同道合的群体当中,默默无闻、非常寂静地、如理地修行,而不是在外面特别高调地宣传。

现在很多人动辄各种各样的宣传,其实除个别的一些高僧大德真正是为利益众生的目的——在别解脱戒、菩萨戒当中有开许的,除此之外的自我炫耀,佛教历来并不是非常赞叹。

所以应该低调稳重,以利他心为主,把自己原有的特别不良的习惯改变。我们世间大多数人自以为是,认为自我中心是非常合理的,但实际上我们无始以来因为自我中心、以自我为主,造了无量无边的业,最后一直在轮回里没办法获得解脱。这是第二条。

第三条,不应说缺陷。我们修佛法的不应该说其他众生世间方面的缺陷,包括身体方面如果是聋子啊、哑巴啊,或者跛子啊,或者胖子、矮子、高个子等等,以缺陷来称呼是不合理的。或者修行方面,比如说这是破誓言的人、破戒律的人、破见解的人等等,这样的称呼也是不合理的。即使别人有这样的过失,你也没有必要在公众场合当中,或者在别人面前说这种过失,这是非常不好的。

我们有些人真的不知道是什么前世业力,也不是管理者也不是辅导员,然后经常一开口就说别人的过失,这个修行不好、戒律不清净,那个的脾气不好,说起来好像只有自己像佛一样,其他众生都像魔一样看待。其实这是不好的,如果自心清净的话周围的对境都是清净的;如果自心不清净的话,可能就觉得只有自己是好人,除此之外全是坏人。这也是自心的一种投射,自己的心是什么样,自己外境的显现也是如此。

第四个,全莫思他过。我们不能总是思维别人的过失,别人这里不合理、那里不合理。我们经常说的“别人的脸上有虱子也看得出来,自己的脸上有牦牛也看不出来”,有这种说法。别人有一点点过失就开始吹毛求疵,鸡蛋里面找骨头;然后自己有天大的过失也不会外露,其实这也是不合理的,不是修行人的行为。

第五条,先净重烦恼,先应该清净自己最重的烦恼。有些人可能贪心非常严重,欲望很大,干了很多坏事;有些人嗔恨心非常严重,他发脾气的时候整个须弥山有时都会动摇,这样就是嗔恨心非常重;有些愚痴特别严重,特别愚笨,特别特别愚昧无知;还有些人嫉妒心严重、傲慢心严重或者狡诈的行为特别可怕等等。

我们着重先要铲除自己这样的烦恼深重。比如说嗔恨心非常严重的话,就把所有的修行法要对治嗔恨方面,比如说学《入菩萨行论》的安忍品,还有《学集论》里面也有很多教言;如果贪心非常严重的话,那像《宝鬘论》或者《入菩萨行论》第九品当中的有些教言来进行对治。所以我们要观察自相续当中的烦恼哪一个是最可怕的。

也可以这么想:我这个人,本来修行还是可以的,但是因为我嫉妒心太强了,我对谁都看不惯;或者我的傲慢心太可怕了。有些人是:我五毒齐全,我是五毒的一个很好的袋子,我的肚子里面全部是贪嗔痴慢疑,而五种智慧我一点也没有。自己这样观察自己,哪一个烦恼严重就去对治和清净这个烦恼。

第六个,断一切果求。断除对世间的一切希求,什么希求名闻利养、希求健康快乐。为什么呢?因为大乘佛教里面,对今世也好、对来世也好,如果我们没有带着众生的话,那这是错误的追求。即使你想获得解脱,自私自利的解脱在大乘佛教里面是不赞叹的。

所以今生当中你的名声、财富、健康也好,来世你的天人、人间的福报也好,你自己想要得到美好的话,这种如毒一样的自私自利的心是不被认可的,而应该要追求利益众生的心。所以要断除这样的果。

第七个,舍弃有毒食。有毒药的食物谁都不敢食用,一食用肯定无法消化,最后毁坏生命;同样的道理,自私自利的心在大乘佛法的修行中是最可怕的。

有个毒药叫做哈喇毒药,这个哈喇毒药身体一旦接触马上身坏、心坏,全部都毁坏。同样不管是听经也好,或者讲经说法也好、转经轮也好、拿念珠也好,如果自私自利心非常重的话,那所做善根就像《般若摄颂》里面讲的,是“杂有毒的食物”一样。所以我们应该断除有毒的食物、有毒的自私自利的心。

当然我们作为一个凡夫,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心也是办不到的。有些经典当中也讲,就像不净粪本来就是有臭味一样,凡夫地的时候自私自利心是俱生的方式存在的。但是我们通过学习大乘佛法以后,可以减少自私的心。有些特别自私的,通过大乘佛法的学习,能减少或者慢慢慢慢消失,当然并不是听了一堂课就马上没有了,不是这样的。

所以有些特别自私的,利他心一点都没有的,这样的修行要改变,这是第七个法。

第八个法,莫学重义气,不要像世间人一样特别重义气。

我们经常说的护亲灭敌是一种世间的规则,世间对怨敌要报仇,对亲人要报恩,什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以前我们两个小和尚在经堂门口打架,然后我用念珠打在他们身上,好像重了一点,我很后悔。后来那个小东东——不知道现在他在哪儿,他当时说“今天在堪布面前我不敢打架,但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到时候……”真的世间是有这样的。

前一段时间看到新闻里面,好像有一个13岁的孩子,他的母亲被邻居的三个男人非常残忍地杀掉了。后来过了22年,那个孩子长大之后,他有机会报仇的时候,把那三个男人同一个时间当中全部杀了。22年当中他一直耿耿于怀,最后把他们全部杀了,后来他也被判了死刑。很多学者和一些辩护律师,大家有些觉得不应该判死刑,有些说应该。但不管怎么样,他22年的仇恨一直在心里面,也没有人受报,也没有人解决这个案子,这样到了最后,开始有这种特别不好的恶性循环。

当然世间法来讲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少数民族,认为报仇是非常好的一种事情,是一定要报仇的。但我们通过大乘佛教的学习,发了大乘菩提心的话,那你的方式要改变。不要像这样,以前别人对我怎么怎么样,我一定要报仇——报恩是可以的,尽量不要报仇,《弟子规》当中怎么讲的大家也应该清楚。所以“别人对我不好,我一定要报仇”,这不是大乘佛教的理念。我们不要跟世间人一样,一定要有一种突破,应该对世间法的规则有一种超越,这样才是大乘佛教——当然世间也有不同的规矩。

第九个法,莫发粗恶语。平时交谈的过程当中不要说粗语,不要谩骂别人,不要以恶口骂人。有一些语言特别难听,不管你什么身份,你如果在众人当中说出一些特别难听的语言,一方面可能语言对别人的攻击也比较大;另一方面,确实也间接说明说者的人品和人性特别粗暴野蛮,能看出来。

所以我们应该经常说一些温和的语言。净土教言的注释里面,喇拉曲智仁波切说了很多粗语的过失,讲了很多的公案,你们应该也记得。

第十个,勿候险阻处

有些人受到别人伤害的时候,可能暂时不会报仇,一直等机会,一旦因缘成熟就会进行报复——就像世间人,路比较好的地方让他直接过,有人想找他报仇的话,会在路非常危险的地方等着他,然后跟他决斗,有这样的规矩。同样的道理,我们有些人可能表面上非常好,但实际上你的不满情绪在某一个时段可能会爆发出来。

以前文革的时候,有些高僧大德的弟子也站出来批斗他,说是以前你对我如何如何不好……确实我们很多人也是这样的,可能有些领导他的下属平时非常听话,但一旦上面发生一些事情的时候,那下面的人就开始站出来了,这就是他们要找的机会。

但实际上这种做法,从大乘的修行人来讲是不应该的,这是世间的一种做法而已。当别人遇到一些困难和危机的时候,你应该更加地重视或者帮助他,这才是真正修行人的行为。

第十一个法,莫刺要害处。不要刺伤要害地方,不管用语言还是用其他方法。别人本来遇到一些困难和痛苦,你还故意揭露别人的过失,或者是用语言来击中要害,说一些特别刺激人的语言来打击别人;或者像对一些非人,用一些猛咒——猛烈的恶咒开始诅咒……不管怎么样,每个人应该用爱心、信心、欢喜心来对待;而不是因为你口才很好,经常谩骂别人,或者别人最软弱的地方你用最尖锐的语言来进行刺激,让别人遍体鳞伤非常痛苦。尤其现在这个时代当中,很多人是玻璃心,如果你语言有点不当,很有可能他因为没办法承受,最后选择自杀,那你一样有杀人的过失。

所以我们在世间当中说话,应该最好用一些文明、温和的语言来沟通。当然特别的时候可能也需要一些特殊的语言,在不同的一些场合当中,如果不用一些比较特殊的语言,好像非常软弱无力的样子,那别人也不会把你放在眼里,有些人就会对你进行歧视和侮辱,有这样的可能。

今天的内容多一点,但应该可以,有些人讲课四个小时都可以讲。我也不会讲那么长时间,对吧?

下面讲犏载莫移牛。

犏牛所载的物件,不要移到黄牛身上。好像有些译本当中是“犏牛所驮负的行李不要移到母牛、奶牛上”,有这样的译本,但这种说法可能不对。犏牛一般有公牛也有母牛,主要用于耕耘。你们可能知道,它的牛角是那样的(上师比划),身体比较纤长,尾巴也是长长的那种。黄牛和其他牦牛身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不能直接耕耘,耕耘的话基本上不听话。一般在牛里面,犏牛叫做牛王,它的价值也是很高的。

这里意思就是说,犏牛驮载的是它的责任,没有必要转移到别的牛身上,别的牛也不一定能撑得起,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自己负责的就应该好好地去承担,没有必要推到别人身上。我们有些人做事情,成功的话,“这是我做的、这是我做的!”事情不太成功的话,“这不是我做的,应该是他做的。就是他!就是他!”

现在我们这里有很多人让我签字,我也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主要是让我背一些黑锅(众笑)。因为现在很多人比较聪明,明哲保身,一旦遇到什么……包括我们现在世间当中的有些领导,很多事情都推推推、一直推,不愿意承担;稍微有一点贡献的时候“这是我做的、我做的”;不是他做的也会说“我也参与到里面的”;事情稍微有一点受关注“这个跟我没有关系,应该是他吧,这不是我签的”……有各种情况。

所以一般来讲,自己该承担的应该有胆量承担,不应该推到别人身上。推卸责任的行为实际上是不合理的,大乘佛子应该有担当,应该有这种心量。我们不是要代众生的苦吗?应该自己承担的重任如果你没有去承受也是不合理的。这是第十二个。

第十三个,不好强争先。像我们世间当中,比赛的时候,大家都会争强好胜,争先恐后地去争、去抢、去夺;但实际上,对于我们世间当中的名声也好、地位也好、财富也好,对于这些不应该特别地去抢、去竞争,这样是不合理的。

本来我们人需要有一种竞争心,正当的竞争佛教也是不会否认的,但是为了自利损害他人,以这样的一种心态去争夺、去竞争没有多大的实义。

第十四个,断除诸邪命。邪命当中有邪见,断见常见;也有邪修,邪命的修行;还有邪行,邪的行为。在生活当中应该断除这三种邪命为主的一切名闻利养,等等。

第十五,天莫沦为魔。本来是天人,如果你去供奉的话他会赐予福德,如果你没有很好地依止,他可能会变成魔来危害你。我们修行正法也是这样的,如果如理如法地修我们会获得解脱;如果我们没有如理如法地修,就像帕丹巴尊者讲的,正法没有如法而修反而成为三恶趣的因。这也是很可怕的。

我们有些人依靠正法最后自己堕落了,比如说诽谤三宝,自己法没有入于心、心里面入了魔;本来是天人,但是最后变成了魔鬼;本来是正法,给我们带来快乐、断除痛苦,可是你没有好好地修,像破誓言,或者造各种恶业,最后变得非常可怕。这是第十五个。

誓言当中最后一个,为乐莫求苦。我们为了自己的安乐不要让别人痛苦,也就是说我们的快乐不能建立在众生的痛苦上面。

有些人可能自己的敌人受到一些违缘很开心;有些人自己的施主如果生病的话觉得自己可能会有一些好的机会就很开心;有些人竞争对手死了的话特别开心;有些人竞争对手生意不好破产了就特别特别开心……

实际上我们的快乐不应该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别人的痛苦自己应该尽量地去承担、承受。即使自己没有能力,也应该尽量去感受,或者回向,或者发愿,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以上总共有十六个法。有些注释当中是把前面三个总义分开,就有十八个,是吧?如果没有分开的话就是十六个法,这是讲的誓言。我们修行需要这些誓言,自己也应该好好地观察一下。

接下来讲学处。誓言和学处,一般来讲密宗的誓言,显宗的学处。但实际上我们前面是誓言,发誓愿的意思;发了誓愿以后,下面在实际行动当中有这些学处,也就是有这些戒律的意思。

总共有22个法,如果22个法讲完了的话我们就可以休息,这个没有结束之前你想休息也没办法。如果想休息的话可以睡懒觉,我是允许的,但是我等一会有一个方法……

首先第一个,诸瑜伽摄一。这里的瑜伽是平时的威仪,平时我们的行住坐卧,包括吃饭也好、睡觉也好,所有这些瑜伽、所有这些日常行为。“摄一”就是修大乘佛法修心法门的人唯一要有的利他菩提心。白天也好、晚上也好,吃饭也好、走路也好,跟别人聊天也好,时时都挂在心上,时时都挂在嘴上,时时都要落实在自己的行为上。身口意身体力行,全部摄在这上面,这样就是大乘佛教。

第二个法,遇违缘修一。修行过程当中任何的违缘、病魔、怨恨的敌人,或者一些鬼神,或者我们平时情绪比较波动、痛苦,凡是我们人间有什么天灾人祸等等,遭受各种各样违缘的时候,你唯一地修一个法,修什么法呢?也是利他菩提心。

病魔来的时候,想这些病魔是希望得到快乐,我痛苦没什么的;别人对你诽谤,对你做一些不合理事情的时候,你也发自内心地想,虽然今天别人害我,但这跟我的前世有关系,希望他过得很快乐……

我们很多人经常在生活当中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顺,遭受各种危害的时候心里就这样想。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初后行二事。初指的是早上,早上起来的时候心里要发愿,我要好好地发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然后白天所作所为当中也不离这样的发心和行为;晚上睡觉之前也要想,我今天做的事情当中有没有违背这两个菩提心?如果有的话励力忏悔,没有的话对自己点赞,“我太棒了,我今天一天做的全是利益众生的事情,我现在离成佛不远了。我应该好好地吃一顿!”(众笑)自己对自己应该有一种安慰、赞叹。

所以早晚都要有这种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第四个法,二境皆应忍。遇到了两种对境,也就是逆境和顺境,这个时候应该能安忍。

如果我们遇到逆境,比如变成穷苦潦倒、病魔缠身,或者说是损害名声等等,凡是世间当中各种各样的遭遇,你一定要能忍受。这些都是如梦如幻的,没有什么的,虽然我今天遇到这样的痛苦,但是跟昨晚的梦没有什么差别,再过几年以后这些逆境全部都没有了——这样来修安忍。

遇到顺境,比如你美名远扬、身体健康、财富圆满,应有尽有——有些人说“我现在太幸福了,我现在要钱有钱,需要什么都有”,但是这个时候你不能太自高自大,不能太张扬。很多人在逆境当中能忍,在顺境当中可能会产生各种傲慢心,最后失坏自己。以前一些恶世的时候,有一些修行人遇到最大困难的时候他都能忍下来,后来得到自由,各方面的资源都很好了,但是这个时候他的修行反而容易损坏。

所以我们不管是在快乐的时候或是痛苦的时候都要坚强,不能快乐的时候就特别张扬……有些富贵的人做什么事情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然后痛苦的时候又特别伤心、特别伤感,不应该这样的。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其实都是如梦如幻的,没有什么的。在这个世间当中,快乐也是待不了很长时间的,痛苦也是待不了很长时间的,我们有时候真的要想:快乐、痛苦都是没有什么实质的!

……今天我讲得会不会太广了?不会啊?(众人鼓掌)

第五个,舍命护二事。就是舍命也不舍弃总的誓言和别的誓言,总的誓言就是前面讲的别解脱戒和菩萨戒、密乘戒,别的誓言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十六个法,十六个誓言。

第六个法,当学三种难。就是应该学习三种难。三种难是什么呢?就是刚开始的时候认识烦恼很难,然后中间对治烦恼特别难,到最后消灭烦恼也很难。所以我们刚开始应该认识烦恼的本性,中间进行对治,最后断除所有的烦恼。

第七个法,取三主要因。修大乘菩提心的时候要有三种主要的法,这三种主要的法是什么呢?第一个是给自己宣说慈悲菩提心的善知识,这个是不可缺少的;第二个就是自己的心对大乘佛法方面要有信心,要堪能;第三个就是你要修菩提心的话一定要有顺缘,吃的穿的等等,就是要因缘具足。

这三个法是主要的因缘,如果其中一个没有的话可能修菩提心的机会都没有。比如说没有很好的上师的话你不会修;有上师但是没有信心也没办法;有上师和信心,但是你的生活资具顺缘没有,住处也没有、吃的也没有、穿的也没有,虽然菩提心很殊胜,但是最后还是不得不离开。我看有些道友确实很想修行,但是福报不够……就是福报不够!唯一就是福报不够,但那也没办法。要有这样三种主要的因。

第八个法,修三无失坏。意思是要修行菩提心的话就有三个不能失坏的,第一个是对上师的信心不能毁坏。如果对上师的信心坏了的话,菩提心是修不成的,整天都是生邪见、产生嗔恨心,连念上师瑜伽的时候也没有办法。这样的话,上师是三世诸佛的总体……

以前一个独觉还是什么,他跟上师有矛盾,然后跑到青海去了,在一个山洞里面准备住下来修行。他也懂一些道理,“哦,我要修行,要修上师瑜伽。”然后忆念上师的时候,有矛盾的上师在眼前显现出来了。他心里想:“这样观修有矛盾的上师肯定得不到悉地。”后来不得不离开了。有这种说法吧,法王如意宝经常讲。

所以第一个是不能舍弃对上师的恭敬心。第二个是对大乘佛法的信心不能失去、不能失坏,如果信心失坏的话也没办法的。第三个是对整个佛教的戒律誓言威仪不能失去,这也是修行当中很需要的。

第九个法,成就三无离。就是身语意都不能离开善法,身体经常行持磕头、转绕、供养等善法;语言的话念咒语,经常诵经、背诵等等;心的话就是日日夜夜修菩提心、利他心、慈悲心。这些都不离开,这叫做三不离。

第十个法,于境修无偏。就是修无偏的大悲心、平等心,意思是什么呢?这个境就是有情的对境和无情的对境。

有情我们知道是对所有的众生要修大悲菩提心,那无情怎么修悲心呢?就是对无情也不能有嗔恨心啊!有些人特别特别生气的时候,把所有的气撒向无情的对境。现在有些嗔恨心非常严重的,把手机摔在地上,或者是把气发泄在门上,把门摔得“啪!啪!”的。

其实现在很多人主要是跟电影和电视学成坏人的,真的!因为电影、电视里面,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好、男女之间的关系也好,稍微有点不对的时候就开始搞各种各样非常愚痴的行为,然后现在很多人在现实生活当中也这样做。其实真正稳重的、有涵养的人,生气的时候——凡夫人有时候是会生气的,但是没有必要无情法上面还要进行惩罚。我们佛经里面讲的“对木烬也不要生嗔恨,否则果报无量”,它的异熟果报是特别可怕的。所以这里说的是对有情法和无情法,不管是对什么,对众生也好,对无情法方面也好,都不能产生邪知邪念、嗔恨心、恶心、发恶愿。

有些人特别生气的时候……我看现在汉地很多这样的,西方是不是这样?可能也是吧,不知道是不是……凡是家里吵架的时候,把所有的东西扔来扔去——那有什么用?这些东西也没有惹你,对吧?现在电影里面很多人就是把碗、把各种各样的东西全部打砸抢,这就是很多人的一种表演,人生当中的表演。

其实我觉得凡夫人生嗔恨心是肯定有的,但是你生嗔恨心的时候没有必要把自己的这种“修行境界”推到无情法上面。推到无情法上面的话,可能更是一种愚痴的现象,我是这样认为的,对吧?

所以对各种对境都不能这样,应该修无偏的平等心。

第十一个法,遍且深修习。其实跟前面的意思基本上是一样的,就是对无情法和有情法修大悲菩提心的话,要普遍地修,不是在这里修,那里不修,不是这样的,对所有的有情无情都要修。而且修的时候要非常深入,而不是表面地修一个平等心,不是这样的,确实是发自内心地对所有的众生都有平等心。

当然完全的平等心是有一点困难的,但是当你不高兴的时候,自己应该有一种控制能力。很多学大乘佛法的人,自己都已经失控了,自己没有控制能力,其实这是很可怕的!我去过很多监狱,监狱里面的大多数人都是因为烦恼没有控制最后犯了法。那地狱里面肯定更是这些人了,地狱里面失控的人更多!因为监狱里面只是被发现的人关在里面,还没有被发现的人也没办法关的。所以我们一个人最大的错误是什么呢?就是不能控制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是最大的一种毛病。

所以这里说要深入地修行,深入地修什么呢?就是对无情法和有情法不要产生极大的、严重的烦恼,最好应该对他们有无边的菩提心和慈爱心。你看以前高僧大德的修行,因为他的慈悲心感化,山里面所有的植物都念金刚橛的这种“嗡班杂 格勒格拉雅吽 啪的 ”,整个山河大地都在异口同声念这样的咒语。所以如果是一个修行很好的人,有情和无情法都可以感染到善法;而一个人心特别恶的话,那有情法和无情法会感染恶法,这也是自然规律。

其实《修心七要》应该特别能对治我们的烦恼,所以我们学习《修心七要》的话,很多人可能觉得“堪布是不是天天都在骂我?”我其实没有针对任何一个人,但是如果这里面的很多教言入于你“伤口”上的话,这也不是我,应该是恰卡瓦格西,是他“骂”你的,因为我只是把前辈这些高僧大德们的语言重复一下。

其实我自己也修不好,里面的很多话也是针对我自己的。我自己看的时候有时候也觉得很惭愧,给大家讲这样甚深的法,我好像也确实不具足这样的条件。但不管怎么样,即使是盲人,他拿着灯的话虽然自己看不见,但是别人也许依靠这样的灯光就能看到路,这也是《华严经》里面讲的。所以说也只有这样。

因此,我们学了这个法以后,看看对自己的这些烦恼能否控制?这是第十一法。

第十二个法,于厉境恒修,在严厉的对境面前要恒时修慈悲菩提心。

这里的严厉有几个方面:一个是自己的竞争对手,经常损害你的一些……好像有一些注释里面讲“业力众生”,是什么呢?就是你有一些恶缘,经常你们两个之间扯不清,一直没完没了地纠缠着,就是跟你有一种恶的业缘——业力人,这是一个严厉的对境。还有一种说法,严厉的对境就是自己的根本上师、父母,还有对自己有恩德的长辈,等等,这些也是非常严厉的对境。还有就是一些长期的病人、圣者,包括一些说法师,就是经常宣说佛法的这些人,也是严厉的对境。

把他们作为对境的话,自己不应该有害心、嗔恨心,应该经常修慈悲菩提心。如果把他们作为一个严厉的对境,然后自己产生了恶心的话,那自己今生来世都不会有快乐的。所以对于严厉的对境要长期修慈悲菩提心。

第十三个法,不依赖他缘。这个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修行过程当中,有些人顺缘具足的时候,修行特别精进;恶缘具足的时候,修行就有借口了,就不去修了。

有些人因为身体不好,因为天气不好,因为心情不好,因为环境不好,因为太忙了,因为最近事情太多了……有各种各样的情况,这个时候,往往都是修行不好的。顺缘具足的时候,天气也好、心情也好、吃得也特别特别好,什么工作压力都没有,那个时候特别精进。这样的话,这个人就是随着外缘的,外缘稍微有一点不好的时候,修行就抛之脑后;违缘不太具足的时候,好像自己修行还可以——这种人其实修行不好的。

按理来讲,真正修菩提心的人,不管是任何的外境下,外缘不管是身体不好、心情不好或者说环境不好、最近吃得不好,各种各样的情况对他的修行是不会有任何障碍的,都是持之以恒、夜以继日地修,根本不会受丝毫的影响,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不依赖他缘!而我们很多人是依靠于外缘的,外缘条件好的时候才会修。其实以前很多大德的传记里面,他们的修行比我们现在难多少多少倍,真的是……我们现在,我觉得如果自己身心堪能的话,应该是有很多顺缘的。虽然每个人都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琐事、烦恼的事情,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总的来讲,只要自己有信仰,有这方面的因缘,自己能控制自己的话,应该各方面的因缘还是有的。但是如果你一直依赖于外缘的话,那修行永远都不会好,所以不能依赖于他缘。

第十四个法,今当修主要。无始以来我们流转在轮回当中,现在获得了暇满的人身,我们一定要修行。那修行的话,为今生的修行重要还是为来世重要呢?为来世重要。为自己修行重要还是为他人修行重要呢?应该为他人修行重要。那这种修行是修其他的法重要还是修菩提心重要?修菩提心重要。菩提心有一些理论的修行和窍诀的修行,哪一个重要呢?应该是窍诀的修行重要。所以,以前的佛经里面很多的教言,龙猛菩萨、无著菩萨还有寂天论师,他们在不同的论典当中都有叙述;后来阿底峡尊者、仲敦巴尊者,他们是以窍诀的方式来修的。

所以我们现在修菩提心真的是很方便的,我们有特别好的修行方法,仅仅看这个《修心七要》,我想一个人如果修行真的好的话,都已经可以了。就像开车,专门有一个说明书一样,你看了的话,修菩提心的方向很明白的。而且这是高僧大德们一直传到今天的,还是有窍诀性的。佛法倒是遍于整个世界,但是真正修菩提心的窍诀,有没有你们可以看看。现在这个世界上,你们自己也看一看,整个显宗密宗的经论……所以修菩提心的窍诀是很重要的,对吧?!

第十五个法,不颠倒是非

这里有六个颠倒:一个是安忍颠倒。有些人该忍受的时候不忍受,不该忍受的时候忍受,比如看连续片,两三天不吃不喝。包括我们有些修行人,听说修行很差的,背一部论典都很难,然后看世间的这些特别有兴趣,很有耐心、韧性,不用吃、不用睡觉的,这叫做颠倒的安忍,知道吧?或者做一些世间各种各样没有意义事情的时候,特别能忍受。这是第一种,安忍颠倒。

第二个是意乐颠倒,就是对善法方面一点兴趣都没有,就像饿狗面前放青草一样,一点兴趣都没有;但是对世间无有意义的一些事情特别有兴趣,特别有欢喜心。

第三个叫做品味颠倒,对闻思修行佛法的甚深美味一点都品尝不到,对一些世间八法也好、五欲六尘也好,对这些就很愿意品尝。

第四个叫做悲悯颠倒,对真正苦行的、修行的、在山洞里面闭关的,对这些特别好的修行人产生悲悯心,“哇,这个人很可怜啊,那个出家人好可怜啊……”然后对真正被业和烦恼束缚的、造恶业的、整天都是杀生的人,就觉得“哇,他挣的钱很多啊,很不错啊!”这就叫做是颠倒的悲悯。

就像以前米拉日巴尊者,他苦行的时候七位美女就对他说:“你这样可怜的人啊,世界上都是没有的。”然后米拉日巴尊者说:“你们这些可怜的人啊,世界上是没有的。”米拉日巴传记里面好像有个特别好的对歌,就是互相开始宣说。实际上众生真的是很痛苦的,应该对他们产生悲心是对的。

第五个是营求颠倒,就是对相熟的这些人,不让他们求正法,让他们整天搞一些世间法、追求一些世间法。有些有能力的人,身边的人不要整天让他们造堕落的因。有些上师身边的人,也是做跟解脱没有关系的事,整天都是忙这个忙那个,我觉得也是营求颠倒。作为弟子,应该是做闻思修行佛法相关的,或者是利益众生相关的,除此之外一些没有实义的事情,不应该特别注重。

最后一个叫做随喜颠倒,比如敌人遭到了危害就兴高采烈,“哇,我的对手今天倒霉了,太高兴了!我们应该庆祝一下!”原来“911”的时候,很多年轻人都是,“哇,太高兴了!”有这种恶心、害心,这样并不是很好。即使是你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些对手,他在遭受一些痛苦的时候,你心里也应该默默地发愿:“虽然他对我不好,但最好他不要遭受这个痛苦,愿他获得快乐。”我们内心要这样发心。不然我们凡夫人有些看起来好像很慈悲,但是心很黑的,对吧?就像我们昨天讲的一样,自己应该知道,自己是最清楚自己的。表面上拿着念珠、拿着转经轮,一直“嗡玛尼叭美吽、嗡玛尼叭美吽……”然后内心当中对这个也恨、对那个也恨,口是心非,这是不合理的。这也是一种随喜颠倒。

以上四种颠倒都是不应该有的。

第十六个法,不时停时修。我们修行的时候不应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好好修一下,然后明天就不修,过一段时间又开始修一下。其实细水长流,恒常修一个法的话会有力度、有进步的。我们有些道友刚刚出家的时候,两三天根本就夜不倒单,特别精进,早上三点钟起来;再过了一段时间,再过了几年以后,一点精进都没有了。其实真正的修行,一定要恒常。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恒常,而不是短短的时间当中就立竿见影,不是这样的,应该有恒常心。其实世界上最伟大的这些人他们都是有恒心、有耐心的。所以我们修行不能一会儿修、一会儿停、一会儿修,不能这样,应该长期地修行。

第十七个,当坚定而修。“当坚定”就是我们修行一直要有一个非常坚定的意志,持之以恒、不松不懈,不是短短的时间当中坚持,不是这样的。自从你发菩提心之后,自从你皈依佛门以后,一直要往这个方面努力。我经常看到一些道友,他们十年前、二十年前就是很努力的,现在还是这样。有些可能还是福报有关系吧,一直不会退心、不会失去信心的。这是很重要的,这是坚定而修。

第十八个,以二观察解。意思是观察自己的我执,观察自己的烦恼,有二种观察方法,这样来解读;或者是观察自己粗大烦恼的阶段,还有观察自己细微烦恼的阶段——到底有没有烦恼,通过观察以后慢慢慢慢发现,发现以后进行对治,对治以后消灭,这样获得解脱,应该以这种方式来修。

第十九个,不好大喜功。这个好像藏文里面有不同的版本,一个是不自怨自艾,可能这个意思也比较通;但是也有一部分版本里面就是不好大喜功。

不好大喜功,就是不应该自己做了一点功德就到处去宣扬、炫耀,然后自己赞叹,别人面前经常去邀功,经常说自己的功德,不应该这样。

或者说不自怨自艾,修行也好、利他也好,其实是你的职责,不应该说别人,“为什么你们不理解?我如何如何辛苦啊,为什么你们不关心我?不关注我?……”修行过程当中,很多人认为是“你应该对我怎么怎么”,其实这是很不好的,你自己应该要建立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行为不管是利他也好、修菩提心也好,你自己发的愿,你自己发愿该做的事情,不应该抱怨别人、不理解别人,甚至特别不开心。整个修行过程当中不应该有这种自怨自艾或者说是抱怨别人的心态,应该是自己能承受一切的一种心态,这才是修行圆满。

所以这个“不好大喜功”应该这样来解释。

第二十个,不暴躁易怒,在修行过程当中不应该暴躁易怒。有些人平时行为都是文质彬彬的,但是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就暴跳如雷,表演各种各样的行为。其实佛教徒应该尽量对治自己的行为,尤其是出家人,如果在不同场合当中穿着出家人的衣服,然后在别人面前破口大骂或者说一些话,真的会让其他的一些非修行人、非出家人对佛法的信心很快就失去。

作为一个居士也是这样的。所以这种暴躁易怒真的是很可怕,如果一个人在公众场合当中特别地表演自己的这种行为,从此之后别人对他的看法也会一落千丈。平时认为这个人应该是修行人,结果一次的行为……其实人有这个毛病,一次好的行为别人可能会对他有好的看法,但不一定改变很大;一次不好的行为,别人对他的看法可能就从根本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会被这样看待。所以情绪特别容易变化的人,尽量控制是很重要的。

有些注释里面讲,我们人不应该变成卫藏的厉鬼一样。卫藏的厉鬼是什么样的呢?当地的老百姓稍微做一点事情的时候,这个厉鬼就马上生气、马上激怒、马上让他们遭受各种不快乐的事情。所以《前行》里面不是也讲了嘛,他的忍耐比嫩肉还脆弱,特别脆弱的。就像现在的有些年轻人一样,说一句话做一点事情……也许他有原因,但实际上这种原因特别简单,就是非常简单的一个因缘,就可能选择自杀、选择特别不明智的行为。所以说这种暴躁易怒真就像卫藏的厉鬼一样的。

第二十一个法,不喜怒无常。我经常说我们人不应该像春天的天气一样,一会乌云密布,一会万里晴空。万里晴空的时候笑逐颜开,开心得不得了,就像天人和天女一样;一旦乌云密布的时候,变成什么样都应该清楚。所以像春天的天气一样的喜怒无常很不好的。

最后一个,第二十二个就是莫追求声誉。不管做什么事情,真正的修行人是不追求名声的。虽然有名声很好,也许它能利益众生,也许它能做成很多事情;但其实名声也是一种虚名,如果你没有这个功德,如果你的功德配不上,那这种名声也是虚妄的。所以我们有些人自己内在的功德不具足的话,没有必要外面一直追求一些虚名来养活自己、充实自己,这是非常没有安全感的一种行为。

所以说作为一个修行人,他一般不会特别地追求名利,就像前面讲的一样的,特别地道的,尤其是修菩提心的人,好像不会把自己放得特别高。这一点跟其他有些宗教和其他有些世间的信念是不同的,有些人觉得自我不重视的话,尤其是西方有些人,认为以自我为中心才是成功之母。但其实我们对自我太重视的话,给自己也带来无穷的烦恼和痛苦,对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世界也是不利的。你看现在全世界的很多国家是非常自私的,领导也是非常自私的,那么里面所有的人们也是非常自私的话,最后我们活在这个地球上不一定有安全感的。这一点凡是有智慧的人也可以推出来,这种推理非常简单。

以上已经讲了二十二种修行的学处,接下来是后面的结文。

将此盛五浊,转为菩提道,窍诀甘露藏,乃传自金洲。

五浊恶世的时候,将恶缘转为菩提道用的方法就是特别殊胜的一个窍诀,像甘露经藏一样。甘露谁饮用的话,都能断除所有的病困和痛苦。

那么我们这个五浊恶世的时候,依靠阿底峡尊者的这个窍诀传下来了,在这个世间当中真的能将违缘转为道用。而我们其他的修行不是这样的,其他的修行出现违缘的时候大家真的把它看成是违缘;但是像这种窍诀当中,当你出现违缘的时候,违缘越来越多,你越来越开心——“哇,我现在修行肯定很成功!”而其他人不是这样的——“我现在违缘很重啊,你加持我啊!”其实对修菩提心的人来讲,违缘是不怕的,违缘越多的时候就像火上加油一样,燃烧的火焰也越来越高的,那修行就越来越成功。

这是来自于金洲大师的传承——是阿底峡尊者和金洲大师的传承。

由昔修业醒,自众信为因,能轻苦讥毁,请调我执教,今死亦无憾。

因为前世修行的善业苏醒了,以自己众多的信心为因,能轻毁所有求法过程当中的痛苦、讥毁、毁坏,请到了能调伏我执的教言。也就是说,我们这个修心教言《修心七要》,是格西他通过自己的福报,通过自己的信心,通过自己的苦行,才得到断除我执的这么好的一个教言,所以如今死亦无憾——得到这个《修心七要》,即使明日死的话也不用遗憾。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面讲的,过一段时间我们再学一下,虽然这句话还有不同的解释。所以我们听到了《修心七要》的话,那何时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因为这里面确实有特别殊胜的修菩提心的教言、违缘转为道用的教言、大乘佛教学处的教言、大乘佛教的前行和正行的教言。

所以我们这次短短的两天——实际上是两节课吧,我也是根据前辈大德们的言教,给大家传授这个法。希望大家铭刻于心,然后在实际行动当中尽量地、力所能及地做饶益众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