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释》第四十三课

(此听打稿仅供交流之用)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此外,阿底峡尊者说:“以邪见不证真义,

如果我们有邪见的话,肯定没办法证悟真正的意义。

因此详察真义。”

用智慧来观察,胜义谛和世俗谛的真相。

又言:“修方便自性,修持彼智慧,彼速得菩提。”

如果修方便五度的自性,还修持智慧波罗蜜多,这样的话,这个人很快就获得菩提。

“殊胜智慧即是不执一切。”

《前行》当中专门讲我们的六波罗蜜多,比如说一个人讲经说法的过程当中,六波罗蜜多全部都圆满。后来引用了米拉日巴的教证,六波罗蜜多全部都是不执着,都是空性的,以三轮体空摄受,也有讲的。

并说,如果证悟空性,则其中可涵盖六度的修法。

证悟空性的话,那六度就比较简单了。如果没有证悟空性,其他修六度不一定很圆满了。

博朵瓦格西也如此讲过,并引用《般若摄颂》的教证说:实际上一切波罗蜜均可摄于修学智慧度中。

其他布施、持戒等这些波罗蜜多,这些都叫六波罗蜜多,但是这些最后还是要摄于智慧波罗蜜多当中。

智慧般若蜜多没有的话,前面五度如盲,都没办法。

衮巴瓦尊者说:“智慧根本即是观自心。”

五波罗蜜多摄于智慧波罗蜜多,智慧波罗蜜多最后还是要观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如果已经通达离戏、空性、光明的话,那波罗蜜多就具足了。

这些言教宣说了需要修空性,证悟无实是最胜的智慧,方便和智慧缺一不可,需要俱全。

很多大乘经典当中真的这样讲的。

大悲心和智慧缺一不可,就像是飞禽的翅膀一样,如果一个有了,一个没有的话,没办法在解脱的空中翱翔,没办法的。

最初,闻慧极为关键,

广闻博学是很重要的。

对此阿底峡尊者说:“未证悟实相之前,需要闻法,因此要听受上师的窍诀。”

你看这里讲的,我以前也是对这个注释里面的个别教证,自己背诵,自己一直关注。所以这个教证,我以前刚来的时候一直很重视的。

你没有证悟实相之前,像一地菩萨那样的证悟之前,你还是要在其他的善知识面前听闻佛法。所以上师的窍诀不能缺少。

我们有些人听了五部大论以后:“我再也不用听了。”自己好像已经整个有学道全部都已经毕业了一样的感觉。

其实也不是这样的。很多前辈的这些大德们都是一直不断的闻法。有些当中不是讲了吗?说三地菩萨的话,他还是要越过火坑,去苦行求法。

所以说我们连一地菩萨,连暖、忍位可能还没有得到。只是学了几部论典,自己已经傲慢得,在善知识面前不学,自己觉得自己已经证悟了。

这真的是一种增上慢也好,或者邪慢也好,或者说是一种我慢,好多慢都具足了。

我是特别想你们在座的各位,还是要听听法。我们现在这里的这些堪布堪姆们面前,并不是说我面前听,我面前听也可以,不听也可以。但是以后如果死了以后:“噢,那个时候没有听。”

人就是这样的。人在的时候,大家都不一定很重视,如果不在的话:“噢,那个时候,唉呦,可惜了,那个时候应该可以听这个,应该可以学这个。”

所以我们有机缘的时候,不管是哪一个善知识面前,应该自己多听一些法。而且听法的话,一个法听好多次也可以。越多的话,对你的收获是越大的。

还有在不同的上师面前听也可以,法师面前听也是可以的。如果自己的心清净的话,我觉得包括我们这里面跟大家说的各位堪布堪姆,应该是具足这方面讲课的条件。

所以说自己应该观清净心。如果清净心没有的话,不管什么样的上师,在你面前显现的话,都是一种邪见的因而已。

你看这句话:“没有证悟实相之前要闻法”,这个大家要记住。

确实闻法不应该有满足感。我们有些堪布堪姆的话,在闻法方面还是很精进的。虽然自己有什么学位这些的,但是在别人面前很谦虚的。多听一些,没有得过传承的得个传承,没有得过法的得一下,得过一次以后还在听。

你看上师如意宝的传记里面,他都是在别人面前听过那么多次的《入行论》和《佛子行》。我觉得《佛子行三十七颂》那么简单,像法王那样有智慧的人,还要听那么多次,为什么呢?

有时候大家也是应该知道。闻法的话,可能听的越来越多,对你的相续越来越有改变的作用,这样的。

大瑜伽士

应该是阿底峡尊者的上师达玛饶杰达,可能是他。

他是这样说的:

这样教诲:“诸位尊者若想成佛,不经过广泛闻思犏牛背上所担负的经论,而仅仅在巴掌大的范围内闻思,无论再怎么隐居修学,终将一无所成。”

这个大家知道吧,跟无垢光尊者的观点是比较相同的。

你如果真的要想成佛的话,那你至少是熟读犏牛背上背的经论。

犏牛是牦牛当中最能驮东西的,好几百斤应该是可以的。在牛里面,犏牛是最有力气的,像大象一样。一般普通的牦牛,可能是背二百斤,那犏牛应该三四百斤都可以的。

我看我们每个人都看一下,你听的法有多少本?要不要犏牛?你可能听《大圆满前行》一个,《入行论》一个,《修心七要》一个。不用犏牛,在一个小小的书包里面装的话,你自己背上都不用背,随便手里带着的。

但是你自己还傲慢:“我已经听过的《大圆满前行》了,我已经学过了《中观四百论》和《入中论》,其他都没有学过。但我觉得够了,我觉得已经不错了。多学还是分别念增加。我已经够了。”

其实这仅仅是巴掌大的范围里面闻思,可能这是一种比喻吧。你所学的经论是很少很少的,很少很少的。那你怎么样隐居也好,怎么样给别人说的话,可能不起作用。

真的,前辈的很多大德都是认为还是要广闻博学。不能只学一部经,两部经:“我学过净土五论就可以了,我念个阿弥陀佛就可以了,我念个禅宗的《血脉论》就可以了。”

我去年遇到一个居士,他说:“我现在《血脉论》学完了,再也不想学了,可以了。”我说你是不是着魔了?我也没有怎么说,有一次在电话里面。

普穹瓦尊者也曾指出:“有些人打开书本放在枕边,说这是我们要学的,却从来不看,反而自我安慰说:只要心里赞叹就可以,佛法有什么不懂的呢?”

现在有些人真的这样的。

或者是在上师面前皈依了,从来没有听过一部完整的论。真的,现在的佛教徒很多都是学识不够。

你看我们这里稍微喜欢闻思的人都知道,你学了《入大乘论》:“哇,这个也是很好,应该要学。”学了《中观》,学了《因明》,学了《俱舍》:“哇,这个应该学。”自己觉得没有学的话,自己很愚笨,很蠢的,这样的感觉。学了以后感觉完全都是不同的。

所以说,我们有些人在自己的课桌上随便放一本书,两本书。有些佛教徒是这样的,只有一本书。有些佛教徒连一本书都没有,一年一本书都不看。这些是形象上的佛教徒。

确实什么都不学,什么都不修,戒也不守。这样的话,说是佛教徒,但实际上没有佛教徒的味道。

绕瓦尊者

是不是卡饶瓦,藏文我没有看。

曾经这样说道:“未成佛前学无止境,成佛时方完结。”

我们有些已经成佛了,不想学了,对吧?哈哈。已经早就成佛了,而且成佛很多年了。现在好几年都是没有闻思,应该是成佛了。我们学院里面都有好几个佛陀。

再者,佛子无著仁波切本人也说:“无慧不入解脱道,当知二谛之奥义。” “如是布施等五度,至彼岸皆观待慧,

五度也好,慧度也好,都是观待智慧。

诸法许为正觉道,故当修学智慧度。”“有义四摄成大利……”

应该是爱语等四摄。

前面绕瓦尊者是夏绕瓦尊者。

尊者也发愿修学三慧并实地修持。

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