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诲甘露明点》讲记
(听打稿,供交流)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今天我们讲法王的《教诲甘露明点》。法王如意宝应该是89年的时候,当时在学院给僧众造了这么一个《教诲甘露明点》。主要是讲我们学院当中闻思修行人的一个底线,也就是说最起码的条件。
我们每一个僧人,很高的境界确实有点难,很清净的戒律也是有点难,得到更高的智慧也有点难,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对大多数人来讲,确实要求太高了不一定做的到。因为凡夫人都有一种共同的习气,不一定全是做得非常如理如法。
因为法王早期对学院的戒律也好,智慧也好,还有人格,要求是比较高的。但后来眷属越来越多,在这个时候稍微有一点宽松的环境,我们接下来看的时候也会知道。
而且法王当时要求,凡是我们住在学院当中所有的人都要背诵,还要修行它的意义。不仅是学院的人,还有听他的教言、依教奉行的这些人也要背诵和身体力行。当然背诵的话,八个颂词,对很多人来讲没什么问题,除了80岁以上的人有点困难。
我也希望我讲完了以后,这两天你们也应该背下来,这也是一种缘起。
法王如意宝当时要求你背下来的话,肯定对你的相续是有利的。现在我们背《四百论》、《中论》、还有因明,这些确实对大多数人来讲有困难,当然有一部分人背诵、修行都很好。
这部论分为初善、中善和末善,三个方面。
初善分为论名、顶礼句。
首先论名:
《教诲甘露明点》
法王对他的心子们,对他的弟子们做一个非常殊胜的教诲。这个教诲用比喻来称呼它的名称,也就是说甘露明点。
甘露,大家都知道,天人的甘露抹到身上的话,身上所有的病全部都消除。还有天人的甘露得到以后,不会死亡等等。
所以说是甘露的明点,甘露的精华,甘露的醍醐,最精要的——意思是说法王的教言也是很精炼的。
这是他的题目。
接下来第二个是顶礼句:
一经耳中闻其名,久藏内心愚痴暗,
能永除者文殊尊,洒下吉祥之花雨。
这个名字一进到谁的耳朵当中,那么无始以来很久隐藏在内心当中的贪嗔痴等五毒的黑暗,因为听到文殊菩萨名字的原因,能永远的遣除。
确实我们在座的各位也是应该经常祈祷文殊菩萨,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经常念“嗡阿Ra巴匝纳德、嗡啊ra巴匝纳德”,或者顶礼文殊师利、顶礼曼殊室利。还有些人经常念《真实名经》、《文殊赞》、《文殊大圆满》,这些都是与文殊法门有关系的。
我原来写的五台山的介绍里面,前面很大一个篇幅都是讲到,文殊菩萨的名字谁听到以后有什么样的功德,谁与文殊菩萨结缘,哪怕我们平时在书里面放一个文殊的相,离开去到哪里的话,带一个小小的文殊菩萨照片。
其实现在照片是很方便的,以前没有的话就小唐卡或者说是手画的这种。现在我们确实很方便的。
我们原来去五台山的时候,当时可能有几百个人,我给每个人都是给了一个好像银子做的文殊菩萨的小小的像。有些人第二天就扔掉了,有些人好像现在还保存着。凡是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文殊菩萨的加持,对自己闻思修行各方面都是有非常大的利益。
尤其我们经常把法王如意宝与文殊菩萨无二无别的方式来祈祷,无二无别的方式来求悉地,这样对自己带来很大的利益。
这里法王说,文殊菩萨的名字,听到以后,我们隐藏了多生累劫的这些障碍愚痴全部都清除。
所以法王当时祈祷文殊菩萨:您应该对我们这些有缘的弟子们洒下吉祥的花雨。
以后谁忆念文殊菩萨,谁去顶礼和祈祷的话,那相续当中所有的愚痴黑暗都会遣除,并且在生生世世当中不离开文殊菩萨智慧的光芒。而且弘法利生方面有前所未有的一种助力,一种力量——因为文殊菩萨利益众生是很厉害的,他有不共的力量。
另一方面法王祈祷文殊菩萨,凡是对这个法门结上善缘的人都要好好的给他祝福祝福,给他赐予吉祥的花雨。
那么我们也算是一种因缘,大家都是遇到了这个法门。法王如意宝任何的论典前面要么顶礼文殊菩萨,要么顶礼麦彭仁波切,这个是比较多的。我们学过的很多论典也是这样的。
以上是初善,初善分两个方面,一个是论名,还有一个是顶礼句。
第二个是中善,分为略说和广说。首先是略说:
人格贤善戒清净,善学无垢智慧处,
善缘者乃诸佛子,是我究竟心友伴。
这句是这部论的一个归纳,先略说。
那这部论里面讲了什么呢?人格贤善,戒律清净,还有善学无垢的智慧处。也就是说人格好,戒清净,还有具足无垢的智慧,这三个。
那么这三个如果具足的话,这样的善缘者实际上是所有三世诸佛的好心子。
三世诸佛也喜欢这样人格好、戒律清净、有无垢智慧的人。
法王说,也是我的究竟心友伴——我最好的朋友、我最好的弟子,也是我最好的伴侣。
法王在这里说,如果谁人格很好,戒律也很清净,智慧也是非常不错,这样的一个有缘人就是佛的佛子,也是我最究竟、最亲密、最好最好、最可靠、最信任的弟子、心友。
你看法王这里也说是心友。法王一般对弟子们说,是用一种很谦虚的语言,这是我的好友,我的同事,我的心友,也是心子。意思说这就是我最好的心子——是佛的佛子,也是我的心子。
所以不仅仅是法王,我想应该后来的高僧大德也好,堪布堪姆也好,很多人对自己的弟子,如果具足人格,具足戒律、具足智慧的话,那应该是他最好的弟子。
这是略说。
下面是广说,分三个方面,第一、人格贤善;第二、戒律清净;第三、善学智慧。
首先是第一个、什么是人格贤善。
我们说起来很简单,人格好、戒清净、智慧无垢,就这三条。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确实大家都可以想象。首先第一个什么是人格贤善?有时候屠夫、打鱼的这些人都觉得自己很善良,自己人格很不错。包括一些天天杀生的这些人也觉得自己是。可能有一些战争狂妄者,这些人也可能觉得他是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什么什么的。
我以前也遇到过很多人,都是不同行业的。他们的手段很恶劣,可是他们觉得自己是很善良的人,自己的职业非常崇高,有这样的人。有些可能确实也不太明白还是怎么的。
我希望我们也看看。我们很多人,你觉得你自己的人格怎么样?“我的人格很不错的”,可能每个人都会这么想。我也这样想,我的人格应该是可以的。但如果按照法王的要求,你的人格贤不贤善?再看看。
首先第一个,人格贤善。
人格贤善是为何?意乐纯洁无谄诳,
秉性善良情意长,心胸宽广学识博。
人格贤善还是不容易的。现在各个国家也是很重视人格教育,人格在我们佛教当中也是很重要的。正因为这样,比如说我们《二规教言论》、《君规教言论》、《萨迦格言》、《水木格言》。包括汉传这边,《弟子规》、《论语》、《孝经》,还有《千字文》,很多很多做人的教言。因为做好人,我的人品不错,人格不错,到底人格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要广说的话,就要学我刚才讲到的这些论典,可是我们也抓不到重点。你看那么多的论典讲了那么多道理,这些都是人格教育。从现在世间角度来讲,也有很多的格言,包括现在网络上很多人每天都是讲,他们讲的口才也是很不错的。所以这些都可以说是一种人格教育,可以这么说。
但是在这里是归纳讲的,我刚才不是说:底线。人格善良的底线是什么呢?
第一个、意乐纯洁。有些人心里杂染特别多,特别复杂,负面的情绪、负面的思想无不齐全。意乐纯洁是心很纯洁,很单纯,并不是跟这个生邪见,跟那个生嗔恨心、竞争心、嫉妒心,不是这样的。意乐很清净的。有些人是真的,可能是后天的原因,还是先天的,心很清净,特别单纯,也没有什么烦恼。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无谄狂。谄曲,大家应该知道的,就是表面上一套,背后一套,不管是语言也好,行为也好,有这样的谄狂、谄曲。要没有谄曲,人很正直,做什么事情应该是,除非可能有些时候,比如说我们上面说什么,你原原本本说的话,有些地方不一定很方便,那么这个可能不是谄狂,应该是为了方便。除此之外,有些人,尤其是现在我们所谓的一些商人,非常的谄狂,根本不会对你讲一个真话。接触一段时间的话,不会信任的,这种人没必要接触很长时间。
所以人格当中,第一个要心地纯洁,第二没有谄狂,应该是非常正直。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秉性善良。我们从小都是看人的性格会不会善良——从小都是很善良,连小虫都不会杀,不要说危害任何人了。他的天性可以看出来,“三岁看老”,孩子很小的时候基本上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很善良的人,这是很复杂的人,这是很麻烦的人。”心上面可以看出来秉性善良。
当然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善良。善良和不善良的界限,我们大家都知道:会不会害众生。不管是当面、背后、直接、间接,如果害众生的话,肯定不会善良的。不管跟你的亲朋好友也好,怨恨的敌人,如果你的语言,你的性情是害众生的话,那肯定不是善良的人。
第四个、情意长。并不是说今天换一个上师,明天换一个弟子,今天换一个道场——天天都是换来换去、变来变去。在这个道场里面待两天,在那个道场里面待几天,这说明是情意不长。如果情意长的话,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你的朋友也好,你的爱好也好,你的很多都不会有变化的。情意长也是一个人格好的说法。
两三个月当中跟这个人特别好,再过两三个月跟那个人很好,过一会儿又跟这个人好,一辈子不知道换了多少个朋友。这样的话确实是情意不长。
如果真正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人,可能十几年、二十几年前那些关系很好的人到后来也不会换,不会吃甘蔗一样——吃甘蔗是刚开始很甜的,吃着吃着最后就没什么味道了,很苦了。不是这样的。
这些大家其实都明白,但是我在这里也稍微讲一下。
第五个、心胸宽广。心胸宽广不是斤斤计较,一会儿生嗔恨心,一会儿又太开心了,就像春天的天气一样变来变去,不是这样的。心胸宽广是心里什么都能接纳下来。不说我们佛教徒,我也经常接触那些世间人,有公务员、医生,这些人当中有些是很羡慕的,确实他们心里面特别包容,自己也不会很烦恼,也不会给别人添很多麻烦、痛苦,不会这样的。一般心胸宽广的人,自己一辈子都很幸福。
可能这也要有福报。有些人可能自己天生特别计较,心很窄。如果心很窄的话,那空间和时间也是特别狭隘。
最后一个、学识广博。最好是广闻博学,不然一个孤陋寡闻的人,什么都不懂的话,到时候什么叫做人品,可能他都不知道。
城市里面的人虽然是很广闻博学,但是可能在山顶上的有一些愚笨的人、从来没有学过的人,可能因为天地广阔对他带来更多的一些跟学识相通的一些资源,也有可能。
这六条,大家也可以观察一下。我自己也在观察。法王如意宝说一个我的好的心子,第一个是人格贤善,人格贤善并不是人很善良。它只是其中一个,还有心胸宽广、智慧渊博、意乐纯洁等这么几个,那这些我们自己具不具足?自己也好好的观察一下。如果不具足的话,看怎么办?其中具足哪几个?我刚才分析了六条,你如果具足三条的话,人品一半好,一半不好,可能还不能说人格贤善,因为百分之五十。如果你四条已经具足,还有两条不具足,努力的话,基本上做人应该是可以的。如果六条都不具足,好像法王如意宝说自己一样,自己啥都不具足的话,那你可能做人确实很差的。如果做人很差的话,那学佛是在这个基础上嘛。
不管我们《胜利道歌》也好,法王在其他的教言当中都讲人格。像法王那样讲人格的人在高僧大德当中是很罕见的,正因为这样,法王的弟子们,当然人格不好的也可能会有,但是多多少少重视人格教育,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刚才广说当中的第一个,人格贤善已经讲完了。第二个讲戒律清净:
戒律清净复为何?出自所有诸经论,
一切取舍护如眼,于此浊世虽艰难,
三戒各自教轨中,直接障碍终成就,
诸根本堕不染心,一切时分当精进。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戒律清净?其实戒律清净,出自各种,比如说大乘小乘律仪的经典当中,大乘菩萨乘的经典当中,还有密宗的续部、论典,这些里面讲到的所有的戒律取舍一点都不违犯,像守护我们的眼睛一样来保护戒律,在这个五浊恶世是非常难得的。
你看阿底峡尊者,别解脱戒和菩萨戒应该守得很清净,到了密乘的时候也犯了很多的戒律。但是他没有过夜,每天都拿着一个木质的曼茶盘供曼茶,忏悔。
我们在座的各位也不容易,比如说像小乘出家的戒律,比丘有252条,比丘尼有360条,沙弥也有很多,什么30个戒条,10个戒条。居士的话也是三皈五戒等等有很多。别解脱戒是这样的。
菩萨戒的话,大家也知道,八种堕罪,48条恶堕等等。见派和修派的堕罪和轻罪的界限也不同。
密乘的话,就像我们《三戒论》当中讲的一样,成千上万、无数无边的戒。
如果所有的这些戒律全部要守持的如理如法的话,在这个浊世是非常难。我觉得法王造《教诲甘露明点》的时候还算好一点,那个时候还没到网络时代。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拿着手机,各种各样违背戒律的因缘纷至沓来,守护戒律的因缘少之又少。现在守戒更是困难。
我们原来跟一些道友也是说过,我们当年出家的时候还算可以,当时年轻的时候没有各种各样散乱的因,幸好是好好的闻思过一段时间。如果我们现在出家的话,看到外境那么复杂的话,也不一定变成一个出家人。
所以法王当年说,所有三个大戒律守护得特别好的话,是有点困难的。对每个人来讲,刚开始出家的时候,刚开始受菩萨戒的时候,刚开始得灌顶的时候,自己也是很想变成一个特别清净的修行人,可是在现实生活当中也犯了很多很多的罪障。
法王说,如果末法时代,所有的这些戒律守的特别特别的清净,就像以前的那些高僧大德的律师一样的话,很难的。那怎么办呢?不守戒还是怎么的?法王在这里说个底线。
也就是说,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各自的教轨当中,所讲到直接障碍最终成就的——别解脱戒当中如果犯四根本戒的话,那就得不到自宗所讲到的果位。菩萨戒当中如果犯了愿菩提心或者是行菩提心的根本戒,也是不能获得菩萨的果位;密乘戒也是最根本的,比如说14条根本戒,或者《大幻化网》讲的5条根本戒,如果这些根本戒犯了的话,那就没办法获得成就。障碍终的成就,最终的成就。
所以这样障碍终成就的根本堕罪,不要跟你的相续杂染在一起,你的相续当中不要被别解脱戒中犯四根本戒染污、不要被菩萨戒破坏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堕罪阻碍;密宗最起码的,《大幻化网》当中的五条根本戒,这些如果没有跟心相续杂染在一起,为了到达这样的一个境界,一切时分都精进努力的话,你也算是清净戒律。
这是末法时代一个修行人的界限,这个是很重要的。确实在末法时代,所有的戒律清净有一定的困难,但至少是,如果住在学院当中,或者自己要好好的修行,你作为一个在家人的话,那在家的根本戒条不要违犯。如果是一个出家人的话,那至少根本堕罪不要染上。菩萨戒也是一样的。
如果这样的话,在末法浊世的时候,这叫做清净戒律。虽然你什么堕罪、轻罪这些不断的犯,但是因为大的罪业没有染上,因为这个原因也可以叫做是清净戒律。
所以怎么说呢,门槛就降低了。
人格的话,那人格教育有那么多,但是前面讲的这几个具足的话,已经算是你人格贤善了。戒律也是那么多,三戒的戒律那么多,但是如果你没有犯直接障碍解脱的根本堕罪,那其他的罪业,通过诵戒,通过忆念忏悔,通过四对治力忏悔也是可以忏悔的。所以你也可以称得上清净戒律。
这是第二个。
那么第三个,什么是无垢智慧?
无垢智慧又为何?是于真实教言处,
日日精勤闻思修,依彼速疾得菩提。
我们般若学得很好叫无垢智慧,中观学的很好叫无垢智慧。还是,我把科学都精通了,天文学,或者说我们现在的AI学的特别好,或者说是一些工程,包括世间当中有这么多有漏无漏等的智慧,那到底什么是无垢智慧?
可能世间一个讲数学的人认为,数学学的好,可以走遍天下,应该这是无垢智慧;学化学的人他觉得化学学的很好,这是无垢智慧。我们五部大论当中的中观班认为中观学的很好,是无垢智慧。现观班觉得现观很重要,等等等。
但这里法王说,什么是无垢智慧?其实是对真实的教言处——对自己解脱有关的,高僧大德和诸佛菩萨等真正对自己解脱有相关的这些教言的处呢,日日都是精勤的闻思修行。
这个门槛就比较低了。比如说我每天都是看一看《直指心性》,我每天都在看一看《入菩萨行论》,稍微听一下,稍微思维一下,稍微修行的话,这就是一个无垢智慧。
这里的要求并没有说:“啊,你中观必须要开悟,大圆满的觉性必须要通达。”没有这么说。
与解脱真正有关的教言,像麦彭仁波切的教言,或者说是无垢光尊者的教言,或者汉传佛教中很殊胜的这些教言,你每天都是不断的看一下,然后去闻思修行。
闻思修行我们前面也讲过,最好是在上师面前听,自己思考,再去修行。有些人现在在学院当中有机会闻思修行,但如果你没有机会,其实现在是真的,我觉得听闻佛法因缘还是网络时代特别的方便,你带个U盘,这里面有多少个课程全部放在一起,一天听一节课的话,这也是一种闻思修行。你边听边思维,边串习的话,其实一节课里闻思修行都可以具足。
《山法宝鬘论》里面讲兼顾闻思修行的道理,就像是牦牛吃草的时候,边吃边嚼边吞,三个可以同时进行。所以我们一边听,一边思考——上师讲的是什么,自己不断的串习,哪怕是这一句话好好的串习,这就是闻思修行。
第三条的话,对我们要求是比较低。像我那样的,要求太高的话,受不了了。确实,人格教育那么多;戒律清净,戒条是那么多。一学戒的话,大家吓一跳,不学戒,小僧人很快乐,一学戒很痛苦的。做也做不到,不守也不行。闻思修行也是这样的,每天要背多少多少论典……。
其实闻思修行真的是这样的。我们这里,比如说讲《前行》讲的很好的,《入行论》讲的很好的,或者说某一个论典讲得很好,实际上你到城市里面去的话,你可以变成一个三藏法师了。因为下面只有这个空间,比如说你讲《前行》,如果一辈子给很多人讲个《前行》——我们这里光讲个《前行》可能也不算什么,大家都知道,我会讲《前行》的话,可能不算什么。但是你到一个边地的地方,你会讲《前行》的话,那对当地来讲,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大法师。
比如说以前,初劫的时候,粮食没有什么的,但是饥饿的时候,哪怕是一斤粮食,他不会饿死,非常关键。
我在外面的时候这种感受很强烈的。确实我们学院当中的这些人,如果人格很好、戒律清净,刚才讲的人格应该是可以的,比较善良的法师应该能做的到。戒律的话,四根本戒如果守不了的话,别说一个出家人,一个居士也根本算不上,这种人肯定是没有资格。如果有了这两个基础,你每天都是爱好闻思修行,而且你在这里待了三年、六年、七年的话,那就学了几部论典。你学一个《中观四百论》,学的很好的,但是外面不一定有人听。你学个《量理宝藏论》,别人也不一定听得懂。你学个《现观庄严论》……,所以五部大论不一定有市场。《前行》对未来有市场,你们五论班不要不高兴。你说:“我是某个佛学院来的,要不要给你讲个《中观根本慧论》?”“《中观根本慧论》是什么?我可以听听。”然后就听。“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啊这个法师是不是疯了?我们明明看到有来有去,有生死。”他第一句话就这样说。所以一个走,两个走,最后全部都走了。有这个可能性。
原来我们学院当中办过一个活佛班,法王在世的时候。今天我们还在谈。这个活佛班后来办的比较失败,因为活佛有点傲慢嘛。后来我们对这个堪布说,现在只剩下你自己一个了。一个个都不想闻思,慢慢都跑了。这算是我们原来学院当中的班,不算很成功的。
我们如果到外面去第一个给大家讲中观应成派的观点,这样的话可能受不了。所以我们如果去外面弘扬佛法的时候,一定要先讲非常简单的,比如说像这个《教诲甘露明点》,大家都能接受,不会很害怕。你能守的话最好,四根本戒实在没办法的话,那你戒酒可不可以?不要杀生可不可以?不邪淫可不可以……。一点一点的上来,到一定的境界,或者是打好基础以后,你再去弘扬,就比较有市场。
所以我们在座的各位,自己学会观察很重要的。不然一辈子学中观,下来第一个就给他讲《中观根本慧论》的话,我觉得有点受不了。这方面大家也应该注意。《中观根本慧论》受不了的话,《现观庄严论》更不用说了。
那是不是不学呢?不是不学,要学的。我们这里除了学这些五部大论以外还有什么,要么学习,要么修行,要么利益众生做事情,除此之外我们这里也没有什么。你天天都是享用三宝的财物,什么闻思修行都没有,清净戒律也没有的话,那可能在这里没有必要,应该到社会上去混的话比较好一点。
学是肯定要学的,但是你去弘扬的时候,你不要认为你自己的境界马上让别人接受。现在很多人都是,好像觉得自己学过以后,别人的根基根本不看,这是一个大的歧途。这方面一定注意。
所以法王在这里给我们讲了一个比较低的界限,三种,无垢智慧、清净戒律和贤善人品。这三个已经讲完了。
下面是末善,分为此论的功德、回向善根、造论后记,三个方面。
首先、此论的功德是什么呢?
未得妙道初学者,盲修伪装成就者,
自诩擅讲少数者,见此则如药除毒。
这里有几种人。
第一个是未得妙道的人。他从来没有学过佛法,没有得到真正解脱道,或者是没有入佛门的这种人。
第二个是初学者。虽然已经进入佛门,但是初学当中的初学,小学一年级的基础。刚来、刚皈依、刚发菩提心,什么都是新鲜的。那种也是初学者,他相续当中邪知邪见比较多。
还有一个盲修瞎练,伪装成就者。自己修行很不好,但是他还是伪装自己是大成就者,有神通,胡说八道。或者自己从来没有修行,认为自己是一个修行者。
还有自诩擅讲。自己认为自己讲的特别好,夸夸其谈,特别好;自以为自己是大法师,自以为自己是很了不起的讲师、学者。
这些人,刚才有未得妙道者、初学者,盲修伪装成就者、自诩擅讲者,这四种人,这四种可能算是少数,可能个别少数——这些人如果看到了《教诲甘露明点》这部论典的话,对他们应该是触动很大的,应该是刺激他们的。
为什么呢?比如说未得道者,他看到这个:“哇,原来‘道’应该是这样。”原来有一大堆邪知邪见的人,原来的邪见马上就没有了;初学者也好,盲修瞎练者也好,擅讲者也好,这些人看到以后,原来自己都不具足——盲修瞎练的人给他讲这三个基本的条件,也许他三个都不具足。这三个都不具足的话,那你还有什么成就?不可能的事情。一个特别爱讲法的人,如果看到这部论典:“噢,我只不过是夸夸其谈而已,实际上我连清净戒律和贤善人格、无垢智慧都不具足。”自己特别惭愧。
在这个时候,就像一个妙药,清除所有的毒性。
如果毒性存在的话,它就害人害己。但是依靠一个特别好的妙药,把毒性全部消除了,那就万事大吉了。
同样的道理,法王说,我的这部小论典的话,世间当中很多修行不好的人,在别人面前装模作样的这些人,一看到这部论典之后,对他们来讲利益是非常大的。
其实不仅仅是他们,我们这里很多人,我自己认为也是像初学者一样,看到这里以后自己也觉得有点惭愧,连这三条都不具足;有时候觉得以后注意的话,应该还是有点希望。不管人格也好,戒律也好,还是智慧的话,基本上我们每个人还是有希望的,并不是没有希望。
否则的话,你看戒律要清净,那么多的戒条。人格贤善有那么多的人规教言;还有无垢智慧,有显宗密宗,光是密宗的话,那事部、行部、瑜伽部等等等等,确实有点可怕。
但是这样的三条的话,凡是我们想学的人,好像有一点希望。戒律上也是,最根本的没有犯的话,基本上可以活下去的。那么人品也是这样的,这六条如果做到的话还可以的。那无垢智慧更容易,每天都是对真实教言处稍微闻思修行,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应该会的。
所以说也给大家有一种安慰,也带来了一种希望,带来一种欣慰,应该可以这样说。“啊,我们如果努力的话,按照法王的这些教言,应该是可以的。住在僧众当中也可以的,以后去弘法的话,也应该可以的。”这是一个最低的、最基本的要求。
当然有些人,你再怎么讲也可能无所谓的。包括刚才盲修瞎练者,或者说初学者、邪见者这些的话,你给他看《教诲甘露明点》的话,他就没啥感觉,甚至可能去诽谤。这是另外一件事情。一般来讲,稍微有一点良知的人,他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个意思。
那么第二个、回向善根。
此为自心得串习,亦为利益诸心友,
以清净心所说善,愿众生同文殊尊。
法王最后做回向的时候说,这部论也是一方面为了自己的心,对这三条重要的教言继续串习。
其实这是法王谦虚。法王的人格、戒律、智慧的话,不用以这种方式来串习。我们也知道他是一种谦虚。
也是为了利益我们后学者、追随法王的这些弟子们,那么他是以非常清净的心,说了这部论。那么善根回向给所有有缘的众生,愿所有的众生跟文殊菩萨一模一样的,获得智慧本尊的果位。
第三个、造论的后记。
具八吉祥数之此偈,
前面算了一下,应该有八吉祥数。
请住于解脱大密光明身之寂静处
这是我们佛学院的另外一个名称,解脱大密光明身的寂静处。因为这里有很多虹身成就者,光明身。
那么居住在这里的:
僧众为主想依我言教奉行之诸位背诵词句,法义入心。
要求背颂以上的词句,同时法义融入自己的心。
土蛇年(1989年)
1989年3月份。90年之前,法王应该去灌顶,去北京佛学院,那个时候。
三月十六日,阿旺罗珠宗美造。
2023年5月18日译于喇荣。
我应该是这段时间翻译出来的。那么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还是,能背诵就好好的背诵,实在不能背诵的,要求自己多多的看。
好,这也是跟法王结上善缘。
(师最后念藏文传承)
法王晋美彭措 造
索达吉堪布 译
一经耳中闻其名,久藏内心愚痴暗,
能永除者文殊尊,洒下吉祥之花雨。
人格贤善戒清净,善学无垢智慧处,
善缘者乃诸佛子,是我究竟心友伴。
人格贤善是为何?意乐纯洁无谄诳,
秉性善良情意长,心胸宽广学识博。
戒律清净复为何?出自所有诸经论,
一切取舍护如眼,于此浊世虽艰难,
三戒各自教轨中,直接障碍终成就,
诸根本堕不染心,一切时分当精进。
无垢智慧又为何?是于真实教言处,
日日精勤闻思修,依彼速疾得菩提。
未得妙道初学者,盲修伪装成就者,
自诩擅讲少数者,见此则如药除毒。
此为自心得串习,亦为利益诸心友,
以清净心所说善,愿众生同文殊尊。
具八吉祥数之此偈,请住于解脱大密光明身之寂静处僧众为主想依我言教奉行之诸位背诵词句,法义入心。土蛇年(1998年)三月十六日,阿旺罗珠宗美造。
2023 年 5 月 18 日译于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