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大解脱经》

第35课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央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而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锕灿吐协么多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坚坚拉香擦洛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内钦热卧贼诶央堪色 自大圣境五台山

将华特吉辛拉耶拉门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恭杰多巴颇瓦辛吉洛 证悟意传求加持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下面我们讲《圣大解脱经》。这个《圣大解脱经》很殊胜。我想很多道友应该,就像那天有道友说的,《入大乘论》会不会是有《圣大解脱经》那么殊胜?《圣大解脱经》以前也不知道,学了以后才知道这么殊胜,我也感觉这样的。 以前也是读过《圣大解脱经》,但是也没有想到这么深奥,这么有意义。

藏地也好,汉地也好,应该在早期的时候,包括王宫里面,很重视。在藏地现代确实《大解脱经》也是特别的重视。比如说人死了以后,专门念这个经,有一些罪业深重的话,专门给他刻在石头上,或亲人对他单独念诵,或请这本书在家里放三宝所依等等,传统一直是没有间断。

而汉地来讲,因为中间历史是不断的变化,一段时间我们看出来,很多的历史资料中非常重视,上上下下很重视。但是在一段时间中确实基本上隐没在灰尘当中,没有怎么重视。甚至可能有人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特别殊胜的,这么一个《大解脱经》。所以汉地一般来讲,人人皆知的像《金刚经》、《维摩诘经》、《楞伽经》这些经典,其他有个别经典虽然非常殊胜,但可能因为时代的不同,人们的重视度、视线也有一些转移。这样以后,在一段时间中可以说这部经典很可惜的就一直放在藏经楼当中。基本上是无人了知的。

这次我们通过弘扬的话,相信以后不仅仅是印几本书流通一下跟大家结个缘,我想很多人也有讲经说法的机会。我也希望这次听《大解脱经》的这些人要有弘扬的发心,以后不管其他的多种文字和语言也好,还有我们自己熟悉的这些语言文字,一定要弘扬。在寺院中、在道场里、在居士的团体中、甚至有些学校里面,以后对这里的完整的内容或者片段的内容弘扬、流通、广弘,这个很重要。

正式宣讲

今天紧接着讲。前面讲到了报佛的八大恩德,报佛恩,然后善见王子等等也是赞颂了本师释迦牟尼佛,也就是佛、如来的十种名号,前面已经讲到了这些。而且依靠这种大乘经典能入菩提的门。这以上这样讲的。

佛告诸弟子。有罪欲忏悔。当如善见王。礼是三世佛。十二部尊经。诸大菩萨僧。一一心礼。亦如遭我想。值我想。见我想。见一佛想。二佛想。十佛想。见百佛想。千佛想。万佛想。亦如见无量佛想。如是一一心礼。是人福德无量。


今天讲到,佛告诉诸弟子,如果罪业愿意忏悔的话,应该像善见王子那样。这个应该是释迦牟尼佛。佛告诉现场的弟子说,如果你们要真正想忏悔的话,像善见王子他们三千个人。间接也告诉我们,你们要想忏悔罪业应该像善见王子学习,他们是我们忏悔的榜样。他们是怎样呢?

他们是礼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佛,顶礼十二部经典,还有顶礼诸大菩萨僧众,也就是说,顶礼三宝。他们忏悔的时候,要先一一的顶礼三宝。然后顶礼三宝的同时,一一心礼,心也在礼,身体也要顶礼。

心里面怎么想呢?亦如遭我想。值我想。这个心字去掉了,但是藏文中不用去。想的时候,就像遇到我一样,就像找到我一样,藏文当中“找”和“值”只有一个,没有两个。有的话,印度版本当中有吧。意思是说,找到我,遇到我,碰到我,肯定这么想吧。还有就是见到我想

这是佛陀说的:我们要顶礼三宝,顶礼三宝以后,忏悔的时候,虽然佛陀当时是在,现在已经涅槃了。现在我们这么心里这样想,我们已经真正遇到了佛陀,真正见到了释迦牟尼佛。忏悔的时候自己可以想。

乃至见到一佛,释迦牟尼佛。或者两个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然后十个佛,十方的佛。见到一百个佛像,一千个佛像,一万个佛像,乃至一直见到无量的佛像

我们顶礼和忏悔的时候,有时候是三十五佛忏悔文、八十八佛忏悔文,千佛名号而忏悔,有各种佛名来进行忏悔。如果能一一观想,我遇到了三十三个佛,我见到了八十八个佛,用心来观想。

这样以来,这个人已经得到了无量的福德,福德无量。对礼佛也好,忏悔也好,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功德。

我们千万不要学了一点中观,懂得一点禅宗,世俗所有的福德都不承认,这是一个非常不合理的一种行为。 所以上师如意宝的弟子既不诽谤福德资粮,也不诽谤智慧资粮。智慧与福德双运双修,这是我们传承弟子的一种特点。像有些只重视世俗福德粮,根本不会修空性。有些只是说一些空性比较高大的词,除此之外,不重视世俗的福德资粮,这是肯定不合理的。


灭除生死重罪。阿僧祇劫中。不堕三恶道。安住于佛道。决定无有疑。是故悔诸罪。至心谛信之。定得灭重罪。


所以如果我们这样观想佛陀忏悔有无量的福德。可以灭除生死的重罪,在阿僧祇劫中,不堕三恶道,无量的劫当中。

我们今生好好的忏悔,有遇到这样的佛法,而且眼耳鼻舌身都有,念诵也会念诵,虽然不是特别的聪明,考试的什么都想不起来,有点懵懵的,平时自己觉得还可以,哪怕考试时自己比较熟悉的字都不会写,想半天。尤其是年龄稍微有点大,越来越有点模糊,好像在眼前出现迷迷糊糊的,盖住了自己的智慧,然后对自己有点抱怨心,最后交白卷。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张铁生交白卷的一个事例,知道吗?年龄比较大一点的都知道是张铁生。

如果好好忏悔,虽然智慧不是特别好的,但是有些人信心很不错,所以今生有机会,从无始以来,从小到现在的罪业在诸佛面前有忏悔的这种机会。这样的话,在无量的阿僧祇劫中,不堕三恶道。而且可以安住于佛道当中。时时都是不离开佛的光明和智慧。

决定无有任何怀疑,遇到“不堕三恶趣”,这是佛的金刚语,没有任何怀疑。

是故悔诸罪。至心谛信之。有些说“诸罪”有些字不用,但是有的话都可以,因为都是五个字。所以要忏悔这些罪,必须要有至心、谛信。这样的话,定得灭重罪

以前民间“信则有,不信则无”,有些只要你有这种信心,天神出现,没有信心的话,不会出现。民间也许可能反方面的一个说法。但实际上确实有了信心,诸佛菩萨也会加持。如果没有信心的话,那怎么样也是得不到任何的感应。所以你只要至心、谛信,要有虔诚的心、恭敬心和欢喜心,这样的话,那这些罪业也是一定得到灭尽。

就像《万善同归集》也是说:“然诸福中,忏悔为最。除大障故,获大善故。”就是说这个所有的福德当中,会真诚的忏悔是最重要的、最好的,因为这样的忏悔我们相续中大的障碍也可以除掉的,我们该得到大的善根和智慧、力量,也能得到的。所以忏悔的作用非常大的。

上师如意宝也特别重视忏悔,所以一般我们每年都是念金刚萨埵四十万遍来忏悔。以后不管是你能开这个法会还是不能开这个法会,但自己尽量每年都做一些忏悔。如果有信心,经常在诸佛菩萨面前忏悔,这个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的忏悔得到特别多的一些智慧也好,灭除多的罪障。这是在这里,佛陀讲了这样一个忏悔的重要性。

尔时。善见王子三千人等。俱发声言。以偈赞佛


这时善见王子三千人,异口同声的发出这样的,他们也是很了不起,就像《七句祈祷文》是五百个班智达,《文殊礼赞》也是五百个班智达异口同声发出来的一样,下面的这个偈颂也是赞叹佛陀的一个偈颂。这是三千人同时发出来的赞佛偈。

你们方便的时候做赞佛的歌,歌词是谁做的呢?可以说释迦牟尼佛还是善见王子?然后曲是谁做的话,到时候看看,唱的话,我来唱。(笑)可能没有人听。听了一句以后,嗯,就不行。确实这个是金刚语,赞佛,佛陀的功德全部讲的很好。

世尊大慈悲 释种大法王 处众师子吼 普摄诸众生

视众如一子 无彼亦无此 以见无上尊 是故今敬礼


世尊是具有大慈大悲的,他的种姓是释迦族的大法王。他在所有的众生当中,像狮子王一样。主要意思他证悟空性的智慧来发出这种无我的声音,然后普摄所有的众生。摄众生的时候,所有的众生就跟自己的亲子罗睺罗一样的。没有分别,这是他,只是我,此和彼的分别没有,所以应该见到这样无上的尊者是佛陀。所以我们今天值得顶礼。

佛陀的这种慈悲心在人世间确实是无与伦比的。一般世间人当中,再有伟大的心,悲心也好,爱心也好,好心也好,但是真正遇到自己的身上的时候,还是有亲怨和辨别,包括佛陀的这些教言对所有的众生直接的,无有任何的保留的去分享。

就像《大庄严论经》说:“外道秘法,不示弟子,如来不尔,大悲平等,而无偏觉,等同说法。”外道的秘诀和密法,他一般来讲不会给弟子分享的,包括我们现在有些科学家,他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告诉别人,包括我们现在有些医学也好,文学也好,很多自己内部的秘方不会给别人传的。那如来完全是不相同的,以大慈大悲心,以平等心,无有任何偏堕的心同等的给众生说法。包括我们佛教当中最殊胜的大手印也好,大圆满也好,只要对方的法器如果是合理,他能接受,所有的众生都可以分享。

我们佛弟子也应该是这样的,不能偏向自我,也不能偏向其他的,应该在某种意义上,条件具足的尽量的分享给大家。如果是通达了平等,体验平等,那没有这些执着。

像《毘婆沙论》也是说过,有一次,释迦牟尼佛住在鹰鹫山的一边,然后提婆达多住在另一边,但是提婆达多经常头痛,实在没办法,阿难告诉佛陀。这个时候,佛陀在山的那边,把象鼻一般的手以神通的方式伸出来给提婆达多加持,说谛实语:“提婆达多虽然经常害我,他跟我的罗睺罗没有任何差别。如果我这样说的话是真实的,希望提婆达多的病马上好”。这样一说谛实语的时候,提婆达多的头马上好了。

所以说佛陀确实把所有的众生看成自己的亲生之子一样的,用慈心和悲心来维护。虽然我们每个人还没有达到那样的境界,但至少自己作为一个佛教徒,遇到任何一个事情的时候,不害任何众生,尽心尽力饶益所有的有情,这就是我们一个佛教徒的原则。原则不管当面也好,背面也好,不害任何的众生,这个很重要。因为佛陀他是这么的伟大,他传承下来的教法也是同样的,传承的上师们给我们都毫无保留的传下来了,可是我们得到的时候,我们自己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这是看每个人自己修行的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应该要观察自己。

这个是礼佛文,也是比较好的,有两个颂词。

《圣大解脱经》的赞佛文还是很好的,不是有些人用自己分别念写的,分别念些的不一定有加持。这个应该有加持。如果你们做成歌词的话,到时候给我,我可以给你发在微博上给你宣传宣传。

尔时。佛告善见王子及以三千人等。若能如是。发露忏悔。不覆藏罪。是真菩萨。汝于来世。必得作佛。


这个时候,佛告善见王子及以三千人等如果能如是发露忏悔,而且不覆不藏,这是真正是菩萨。如果我们毫无任何的隐藏能忏悔,三十五佛忏悔这样讲的,不覆不藏是很重要的。那么你们这样忏悔的话,未来必定是成佛的。

这个时候,佛继续告诉众生


复次善男子。于我灭后。有能真心礼是十方诸佛。十二部经。诸菩萨僧者。是名报三宝恩。即灭十恶五逆及谤方等。


诸善男子,于我灭度以后,真正有真心,有些说是至心,藏文中是真诚的心,不改也可以。如果是有真诚的心礼十方佛,还有十二部经,还有所有的菩萨,意思是说:以真诚的心顶礼三宝,这个是真正报答佛的恩德。

我们经常早上起来的时候也是礼佛,晚上睡觉之前也礼佛,如果身体不是什么生病可以这么做。我以前也说过很多次,很多时候,可能我们因为自他的烦恼,因为各种原因,最后真正实现的也不多。最为一个佛教徒,很虔诚的一个人来讲,整个一天的生活都不离佛的光明,很重要的。时时刻刻都是经常处于一种修行、处于念佛、念僧,六随念的状态是最好的。

如果我们经常礼三宝的话,灭十恶五逆还有以及诽谤大乘佛法的这些罪障。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顶礼三宝,依靠佛的加持和智慧,我们做的十恶五无间罪,还有诽谤大乘的这些罪业,方法最好是用忏悔的方法,依靠佛的智慧来,并不是用水来洗的,这种是不合理的。

以前《杂譬喻经》当中有一个婆罗门的家庭,可能他自己已经死了,母亲和孩子独自生活。孩子长大以后问母亲:“我父亲的种姓是什么?我的事业是什么?”母亲告诉孩子:“你的父亲一日三次在恒河当中沐浴,这个是你父亲的事情。”孩子很聪明的,也有佛缘,他问:“这个什么目的,天天在恒河洗,什么目的,为什么这样?”母亲说:“因为净除罪障,获得大神通,这样的一个目的。”孩子说:“可能有点不对。如果真的这样,恒河北边的牧民经常把牛渡河要到西边去,南边去,晚上又赶回来,(这样的话,可能是恒河的上游来讲的,不然的话,恒河下游特别大,现在牛也没办法度过的。)然后天天这样过来过去,可能牛也清净罪障了,因为天天在洗浴;还有恒河里面的鱼鳖,这些也经常处在里面,它们会不会也这样的。有点不对的。”

这个时候,母亲说:“你是怎么想的。”他说:“我听说有个释迦牟尼佛,我们去见见他的话,可能会更好一点,觉得用八解脱水洗掉自己相续中的垢染,这个是可能是合理的。”后来他带着母亲去见释迦牟尼佛,见了之后,这个儿子就出家了,得阿罗汉果位。后来他又回来给母亲说法,母亲都获得须陀洹果位。

世界上的各个宗教忏悔的方法不同,印度教有印度教的,包括现在的基督教、罗马教、犹太教,每一个教忏悔是很重视的。我以前在一个学校讲过各种不同的忏悔方法,但有些说人是有原罪的,有些说没有原罪,但不管怎样忏悔都是很重要。

(没有电了是吧?还是可以正常吧?)

我们应该是通过这种方式忏悔,一个是报答三宝的恩德,一个是自相续罪障都能遣除。

灭是罪已。应以须陀洹得度者。授与须陀洹果。应以斯陀含得度者。授与斯陀含果。应以阿那含得度者。授与阿那含果。应以阿罗汉得度者。授与阿罗汉果。应以辟支佛得度者。授与辟支佛果。应以菩萨得度者。授与菩萨果。


这些忏悔完了以后,该怎么做呢?不能光得到享受,得到快乐的果再也不理众生了,不应该这样的,那个时候开始应该以自己成就的境界饶益有情,怎么饶益有情?

可以以以须陀洹得度的众生,给他授与须陀洹果,因为众生的根基不同。

有些以斯陀含果得度的,施予斯陀含果位,也就是一来果。刚刚的是预流果,这个是一来果。应该以阿那含,这个是不来果,给他授与阿那含果。以阿罗汉得度的众生,应该是给他授与阿罗汉果位。还有些是以辟支佛得度的,这些应该是授与辟支佛的果位,应该以菩萨得度的众生,给他施予菩萨的果位。

我们应该应机施教,得到忏悔了罪障,自相续有点清净,自己有智慧有能力的时候,不要一刀切。我就是大乘佛法,以后给你们只讲大乘佛法,我从来不讲小乘法的。这样不行的。有些确实是小乘根基的。你这样的话,有小乘根基的这些众生就失坏了,没办法的。或者我只学小乘的,对大乘不感兴趣的,如果自己真的没有境界的,那没办法的。一般来讲,你得不同的果位应该给众生讲不同的法。和我们平时一些聊天,随顺众生很重要的。有些人自己喜欢净土宗,其他一讲起就根本不理他了,有些只喜欢密宗大圆满,其他谁都看不上的。你的境界可能是真的大圆满、大瑜伽士的境界,特别了不起,看你眼神都是很特别的,但是其他的众生都不一定是像你这样有这么高的境界。

所以这些众生,你应该不同的众生有不同的相应法。甚至有些修行人,我也理解,因为常年坐在寂静的地方,只有佛法方面的一些兴趣,其他的世间方面的任何一句话沟通的能力都没有。当然你如果自己住在山里面,就无所谓。如果你去世间中弘法,在社会当中去混,光你相续中的境界不会随顺别人还是个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有些人说自己脸色比较黑的时候要入乡随俗。有些是以自己皮肤的颜色来随顺藏族人。这个还是比较特殊。但我们还是用佛法来随顺众生,可能是更好的。

开玩笑,有时候我是说别人。我看应该可以说的。今天还有一个人:你可不可以用我的名字来说一下,批评我一下,我想观察一下我的安忍。要不要说呢?等会。

今是经中诸大菩萨摩诃萨。得一生实相。皆由礼是十方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二生法界。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毕竟智。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悟第一义谛。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首愣严三昧。皆由礼是三世诸佛。

如今这些,《圣大解脱经》当时应该还没有出现真正的经,经典中提到的这些菩萨摩诃萨很多都是依靠,前面说的礼三宝的也是一个最好的方法,也有说是其他经典提到的菩萨摩诃萨,包括得一生实相的。

《大般涅盘经义记》是隋朝大德慧远所造的这里讲到一生实相,就是他在一生当中就证悟了最究竟实相的开悟者,这个菩萨就叫一生实相开悟者。一生实相也是礼诸佛菩萨而得到的。

还有一些菩萨得二生实相,得二生法界,也是《大般涅盘经义记》所说的一样,过了这一生以后,第二世的时候证悟法界的意思,都是礼三世诸佛而得到的。

菩萨得毕竟智,指的究竟智,像十地末尾的智慧一样,这个也是礼十方三世诸佛而得到的。

还有菩萨是得证悟第一义谛,就是最高的胜义谛,这个也是因为礼三世诸佛而得到的。

还有些菩萨是得首楞严三昧《楞严经》中也有讲到,去年讲《维摩诘经》的时候也提过,在其他的一个经典中也提过,楞严三昧能通达万法的实相,所有的罪可以无有挂碍。

《佛说华手经》中云:“有三昧名首楞严。于一切中为最胜。因以净心故能得。通达十方无罣碍。”意思是在所有的禅定中首楞严最殊胜,首楞严在三摩中最胜,《首楞严经》最胜的原因也是这样的,但是他是以清净心能通达十方,所以没有任何挂碍。

这个也可以称为楞严三摩,得楞严三摩的菩萨也都是因为礼三世佛而得到的。

或有菩萨得虚空三昧。智印三昧。皆由礼是三世诸佛。

还有菩萨得虚空三昧,是指的证悟空性。就像密法当中讲到的专门观虚空,最后通达万法如虚空的境界。以前《般若摄颂》等很多经典也有这个教证,作为菩萨应该万法观为虚空,一般无有滞碍,无有实体。

《增一阿含经》中说,有一次佛在给孤独园的时候,见到了舍利子,见到舍利子后问:“你今天为什么诸根清净?气色很好的。”舍利子说:“我最近修虚空三摩地。”虚空三昧:万法如虚空一样。这个时候佛陀就赞叹他:“善哉,善哉,你能这样修,这是所有修法中最殊胜的。” 三时观为虚空一样,或者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果能这样,所有的苦也好,乐也好,最后一切的一切都通达为虚空。

佛陀说:“我以前在菩提树下修行的时候,当时我发现众生为什么不得解脱而沉溺在轮回当中,后来发现这些众生因为没有通达虚空藏三摩地,正因为这样他们没有得到解脱而流转于轮回当中。”

平时大家禅修的时候也应该经常观空性,观空性的话虚空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比喻。我们学《法界宝藏论》的时候处处都在讲虚空,虚空应该是在学《法界宝藏论》时候最喜欢的。虚空应该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以前禅宗的大德们也是这样,大圆满的大德们也是这样,包括我刚才引用的《增一阿含经》,声闻乘的有些修行人也是依靠虚空而开悟。

所以我们世界的所有一切法,对一些修行好的人来讲,有福报的人来讲都是修行的一种助缘。对没有福报,业力深重的人来讲,不要说虚空,连善知识《般若经》大圆满的法也许也是产生嗔恨的因:这个法本怎么会这样呢?这个人怎么能经常给我这样?整个显现都变成了怨敌,包括一个非常殊胜的道场:这个人很复杂,这里很脏,这些周围的人特别的讨厌等。整个人的状态还是很有关系的,归根结底还是跟福报有关系。

我总觉得每个人修行好不好还是跟福报有一定的关系,有福报的话好像修行也顺利,心态也很好,哪怕是遇到再大的违缘,这个违缘到最后一看也成了顺缘,修行的一种助缘,会这样。如果福报没有,自己的前世业力比较重,哪怕是再好的善知识,最殊胜的三宝所依的话,也许对他来讲不定真正有利。

虚空三昧也是一种禅定。这个虚空三昧,一些有部宗的经典,或者大乘经典,其实主要是观自己的心。就像《金刚经》里面讲到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其实这样是一种虚空三摩地,我想这个每个人都应该可以。

像西方人最喜欢禅坐,茶余饭后哪里都有,好像麻省理工大学学生的走廊上很多人都坐禅,他们还是挺有意思的,不知道他们观的是虚空还是其他的东西,反正在走廊上很多人都打坐,也有黑人,也有白人,什么样的都有。

还有智印三昧---智慧相印,都是以前礼三世佛而来的。

或有菩萨得不退忍。如法忍。如法界。皆由礼是三世诸佛。

或有菩萨得陀罗尼。大念心。无碍智。皆由礼是三世诸佛。

或有菩萨得师子吼三昧。金刚三昧。五智印三昧。皆由礼是三世诸佛。

或有菩萨得平等三昧。大慈大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行。皆由礼是十方无量三世诸佛。


还有菩萨得到不退转的这种境界。

还有如法忍,还有如法界,意思是说得地以后这种法忍,法界忍,这些像法界一样的境界都是因为礼三世诸佛而得到的。

还有一些菩萨得陀罗尼,大正念的心,还有得到无碍的智慧,都是因为礼三世的诸佛而来的。

还有菩萨的空性的三昧,还有金刚三昧,不被摧毁的三昧。还有五智:大圆镜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性智等这些五智印的三昧,皆由礼三世佛。

还有的菩萨得平等的三昧。还有的得大慈大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的行为。菩提是指的果位。佛陀的这种行为皆由顶礼十方三世诸佛而来的。

这些所有不同的境界的来源皆由顶礼十方三世诸佛而来的。我们也要学会经常礼佛,这一点汉传佛教很好,他们大概在早上四五点钟左右就开始边唱边礼佛,对礼佛非常重视。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而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狂惑心乱。造作恶逆。云何自知。而得灭罪。

这个时候文殊师利王子菩萨摩诃萨就对佛陀说:“很多众生烦恼很重,心很野蛮,心特别乱,这个原因是造了很多的十恶五逆等等,云何自知而得以灭罪?” 藏文中是自作,这里是知应该也可以。这些众生是这样野蛮,造作各种各样的罪,那么应该怎么造作才能灭罪呢?怎么自己知道也是可以的。怎么知道才能从中解脱呢?才能灭罪?

文殊师利代表众生问如何灭罪,这一部分主要讲怎么忏悔。

佛告文殊师利。如上所说。若人闻是方广经典。及闻十方三世诸佛名。十二部经。诸大菩萨。心生欢喜。无量信敬。书写受持。读诵通利。

佛告诉文殊师利,这前面也有说过,如果有人把大解脱经的经典,还有闻十方三世诸佛的名号,还有其他的十二部经,诸大大菩萨,听到这些后,对它们产生欢喜心。

然后以无量的信心和无量的恭敬心,书写还有受持,受持是自己受持,经常戴在身上,经常书写手抄,读诵就是直接讽读、阅读的意思,诵是背诵,藏文中“呼”是读的意思,经常阅读的意思。诵的话是念诵,一般背诵、讽诵,通利就是精通、通达的意思。

这部经典又要念又要写,又要受持,又要背诵,又要通达。那这样的话,要做什么呢? 下面讲大乘经典的一个专修,就是闭关七天的一个“禅七”。刚才文殊菩萨问到怎么修呢?修法就是要先修一个闭关房,在这里修七日就可以。

空净之处。净治一室。香泥涂地。以好幡盖。庄严其内。先烧好香。然后请佛。不问多少。香水洗浴。着净衣服。一上厕一洗浴。安置宝座。久修是经。


就是要先在一个清净的地方修一个小房子,如果自己有的话也可以,如果没有,在一个玻璃房,或者弄一个小佛堂都可。

香泥涂地。 以前古代的时候,皇宫专门在泥土里做成香泥,包括藏地也有当时一些郡主他把他的皇宫会用比较特殊的浆做香泥,香泥涂地,就是把这个地弄的香香的。

然后就用幡盖做庄严,然后烧好香。

再请佛,在佛堂中迎请佛陀,一佛也可以,二佛也可以,十佛也可以,百佛也可以,千佛也可以。

如果要修这个法可能在整个闭关房要做好,包括我们开法会的时候,我们的经堂也有很多人做庄严,世俗的这个善根很多人还是比较感兴趣,发心人员,有些考试挺好的,有些考的不是很好,在这些方面还是比较可以,考试好的也比较可以。

反正最好是开法会的时候不要到处化缘,因为这样影响不好,我是始终不赞叹,不管是做任何的善事,如果自己有福德做一点可以。但不要做这些:我们这么开法会了,买花的钱不够了,你可不可以做一点功德,如果可以的话我要不要把我手机的二维码发给你?如果可以的话,到时候我买花、买灯、买香。买这个那个的,方便的时候我也可能喝一点咖啡,吃一点披萨。开玩笑,应该不会吧?不然这个过失很大的,这个方面一定要注意。

先请佛,然后用香水做沐浴,也是穿着清净的衣服,然后自己上厕所,沐浴,藏文中也是这样的,如果要闭关这些都要解决,开法会也是这样,然后安置一个宝座要久修是经,修这个《大解脱经》也可以。

了知法相。无人我见。请命令上。分别称扬。

修这个经还要了知法相,这个法相是什么?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寿者相。刚才安置法座,这样的实修可能一般会有二十个人左右,不能有太多的人。

这里讲到请命令上,藏文中汉文比较难懂一点,意思是说当时要请示一个人上法座,因为刚才讲到法座已经准备好了,意思是说如果要七天禅修,屋子已经全部准备好了,佛也已经做了迎请,供品也已经做好了陈设,自己身上里里外外也做准备。

一般藏地也是这样,开法会的时候,包括出家人也穿的最庄严。以前我后面有个叫拉嘉喇嘛,现在他已经圆寂了,每次开持明法会的时候他就会拿出他糕儿皮的嘎让,藏地的古代都是这样,开法会的时候,包括出家人,他会穿最好,最干净的衣服,一方面是供养诸佛菩萨,一方面形象上更加庄严。

这个时候请一个人上法座。让他分别称扬宣讲,讲:这次的法会怎么样,修什么样的法,念什么样的经,有如何的功德等,在这个时候给大家讲清楚。

烧好妙香。一心除乱。正忆正念。一心念佛。是诸行人。和合为上。

真正法会开始的时候,烧好妙香,然后一心除乱,尽量把各种各样的贪嗔痴,嫉妒、傲慢等,各种各样的烦恼全部除掉,正知正念,全部一心开始念佛、念法、念僧,是这样的修行人,应该以和合为上。在开法会的时候一定要团结和合。

若不和合。嗔恚诤讼。不名忏悔。嗔恚俱怀。与道相违。


如果在这样禅修的七天,跟这个不和,跟那个有嗔恨心,跟他有各种不同的争执,这个就不叫忏悔,还要造罪,是很可怕的事情。

尤其是在道场当中,如果要住在道场中,尽量不要有是是非非。我经常这样想,作为出家人,或者修行人其实没有什么事,可能只是自己的分别念而已。世间人可能是你要杀我的父亲我要杀你的儿子等,有事实上的事,比如你抢了我的财产,没有任何的理由把我的钱吞了,那我肯定不会服你。世间上是真的有一些事情。但一般的道场当中:你跟上师太近,我却没有;法师对你太关心了等。尤其是女众,很多事其实根本不是什么事。或者是当时吃饭的时候你没有理我,所以我觉的你对我有意见,我们要不要真的谈一下,你过来吧。有时候我看你们真的是很重视,并不是很大的事情:为什么那天我过去的时候你要瞪我一眼?你凭什么这样?我平时对你很好,刚来的时候我对你如何如何的好,你这次为什么这样?

其实如果这样,嗔恨心还是很可怕的,这样并不合理。

《中阿含经》中云:“嗔者不知义。嗔者不晓法。无目盲闇塞。谓乐嗔恚人。”意思是嗔恨心的人不知道法的意义。而且就像没有眼睛的人,以盲导盲,所谓这样爱嗔恨的人跟这个没有什么差别。

我想大乘佛教是特别包容的思想,小小的事情根本不会放在眼里,就像佛陀所说的那样,如果真的像提婆达多一样,即使天天害我,我还是会把他当做修安忍的方法,更何况是其他的这个事情那个事情还当做一回事。

有时候我觉得我们修行人最不成功的最主要的是嗔恨心,这个一定要注意。尤其是在道场当中,道友之间不要有什么争论,如果真的要有什么争论,那在清净的道场最好不要呆下去。好像去年的《善生经》中也讲到,如果有争论的地方要离开一百由旬,当时算了一百由旬是多少公里?是六百公里?这里到康定是四百四十公里,如果有争论到成都应该好一点,不要在这个之间呆着。


想念大乘。思第一义。七日七夜。不得眠卧。


要修行应该怎么样呢?今天稍微把这个地方讲一下,这里有闭关七天的一个修法,修的时候要思维大乘的教义、修菩提心,还要思维第一义的空性,时间是七日七夜,现在学院很多的法会都是七日七夜,这个当中不得眠卧。

刚开始有些修法真的是这样,多芒寺的修行院,这几年都是这样,他们都会修七天的不睡觉,腰带也不松。那天我遇到一个堪布,他说很难受,确实很难做到,带他们的那个堪布以前也在学院呆过,最后他在山上住茅棚,也是要求比较严,他自己也是这样,自己也跟大家一起修。

刚开始就要斩断我们的分别念,很用力,很勇猛的修,如果这样修到后来稍微对法的苦行,其他一般的打坐不是很难。包括汉地的高明寺,以前也很猛烈的,听说有些正在修的过程中如果有些死了也不理,直接把尸体踢到座位下面,其他人继续修行,有这样的说法。

一般来讲修行不精进的人,有些比较懒惰,贪恋世间比较重的人,这些人坚持不下去,然后就离开。真正想修行出离轮回的人,刚开始就会以特别猛烈的修行方式,在七日当中不得睡眠。这个还是很重要。

以前《诸集要经》中讲过,有一个叫波拘罗,他在八十年当中从来都没有睡过觉,也没有靠过什么东西,在八十年当中,一直很精进。

还有有些经典当中也讲过,以前的波罗奈国,当时师子国那边,有个沙门发愿,如果没有得成就之前一直走行,一直经行,后来他脚都破了,有些吃血的飞禽也跟着他,后来过了三年,他就获得了解脱。

还有一个沙门他发愿,在一个草皮坐垫上,如果没有得到成就,他就不起座,不睡觉,如果特别瞌睡的时候,就用一个比较长的锥子,插自己的身体,身上流血,慢慢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得到了成就。

通过历史上看,我们对法必须要苦行,并不是因为没有电,然后就早一点睡觉,今天已经考试完了,明天下午两点钟的时候还可以睡觉。这种心态,稍微松一下,稍微紧一下,这样的心态确实对成就还是会有影响。

真正的修行人,应该很努力,应该有一种非常强大的心,不管怎么样,在没有得到成就之前我也要做苦行。我们刚来的时候这种苦行的心很切,但是慢慢慢慢我都倒下去了,但是后来也确实因为生病,身体不行,这个也有一定的原因,所以没有成就也是怪各种疾病。

应该七日当中不睡眠。

一日三时。读诵是经。日夜六时。烧香供养。礼拜忏悔。

就是白天两个小时两个小时的算,晚上也是两个小时两个小时的算。

现在有些法师带着这样修的时候,他们大概晚上睡三个小时或者四个小时,也不完全睡,稍微坐一会然后又开始念经、禅修一直这样。如果谁有点稍微打瞌睡,禅师就会过来打他,呵斥他。所以邪见比较重的弟子,爱睡觉的人,最后都坚持不下来,最后离开,也有这种情况。藏传佛教当中有,汉传佛教当中也有。这个也很重要。

一日三时,读诵是经,日夜六时烧香、供养、忏悔、礼拜等。

要么讲到这里吧,本来安排这段讲完,好像时间有点不够。

所以真正忏悔,以后我们其实有这个机会。比如说金刚萨埵法会的时候,在这七日当中,我们不敢说一点都不睡觉,但是在这七日中用来好好的忏悔,如果有这么一个方法,也算接近我们这里的打坐方式。


今天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

附原文

圣大解脱经ཐར་མདོ།

卷 下

佛告诸弟子。有罪欲忏悔。当如善见王。礼是三世佛。十二部尊经。诸大菩萨僧。一一心礼。亦如遭我想。值我想。见我想。见一佛想。二佛想。十佛想。见百佛想。千佛想。万佛想。亦如见无量佛想。如是一一心礼。是人福德无量。灭除生死重罪。阿僧祇劫中。不堕三恶道。安住于佛道。

决定无有疑。是故悔诸罪。至心谛信之。定得灭重罪。


尔时。善见王子三千人等。俱发声言。以偈赞佛

世尊大慈悲 释种大法王 处众师子吼

普摄诸众生 视众如一子 无彼亦无此

以见无上尊 是故今敬礼


尔时。佛告善见王子及以三千人等。若能如是。发露忏悔。不覆藏罪。是真菩萨。汝于来世。必得作佛。复次善男子。于我灭后。有能真心礼是十方诸佛。十二部经。诸菩萨僧者。是名报三宝恩。即灭十恶五逆及谤方等。灭是罪已。应以须陀洹得度者。授与须陀洹果。应以斯陀含得度者。授与斯陀含果。应以阿那含得度者。授与阿那含果。应以阿罗汉得度者。授与阿罗汉果。应以辟支佛得度者。授与辟支佛果。应以菩萨得度者。授

与菩萨果。今是经中诸大菩萨摩诃萨。得一生实相。皆由礼是十方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二生法界。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毕竟智。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悟第一义谛。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

首愣严三昧。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虚空三昧。智印三昧。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不退忍。如法忍如法界。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陀罗尼。大念心无碍智。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师子吼三昧。金刚三昧。五智印三昧。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平等三昧。大慈大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行。皆由礼是十方无量三世诸佛。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而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狂惑心乱。造作恶逆。云何自知。而得灭罪。佛告文殊师利。如上所说。若人闻是方广经典。及闻十方三世诸佛名。十二部经。诸大菩萨。心生欢喜。无量信敬。书写受持。读诵通利。空净之处。净治一室。香泥涂地。以好幡盖。庄严其内。先烧好香。然后请佛。不问多少。香水洗浴。着净衣服。一上厕一洗浴。安置宝座。久修是经。了知法相。无人我见。请命令上。分别称扬。烧好妙香。一心除乱。正忆正念。一心念佛。是诸行人。和合为上。若不和合。嗔恚诤讼。不名忏悔。嗔恚俱怀。与道相违。想念大乘。思第一义。七日七夜。不得眠卧。一日三时。读诵是经。日夜六时。烧香供养。礼拜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