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大解脱经》

第36课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央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而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锕灿吐协么多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坚坚拉香擦洛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内钦热卧贼诶央堪色 自大圣境五台山

将华特吉辛拉耶拉门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晋美彭措雅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恭杰多巴颇瓦辛吉洛 证悟意传求加持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现在我们讲《圣大解脱经》。

刚才说了,我身体也是比较正常,希望不要到处传来传去,又去打卦、放生,这些是我更不高兴的事情,希望没有必要故意做这些事情,大家应该很好地闻思,这个很重要。

前面已经讲到:文殊菩萨问释迦牟尼佛:“如果众生因为狂惑迷乱的心造了恶业,怎么知道自己灭罪?”佛陀回答说:“最好的灭罪相当于以闭关的方式一样,在一个小屋子里面闭关,有人在闭关期间专门讲忏悔的意义,然后烧香,以各种供养迎请诸佛菩萨,在他们面前忏悔。在忏悔的过程当中僧众要和合,还要在七天七夜当中一日三时念经,昼夜六时供养忏悔。”前面大概讲这些内容。

每个人肯定有各种各样的罪障,这些罪障有些是无始以来造的,有些是今生现造的,不管怎么样,在诸佛菩萨面前很好地忏悔也能得清净。

很多人也知道忏悔的方式,但因为自己业力深重、烦恼深重,忏悔的时候没有按照四对治力进行忏悔,自相续当中的罪业没有真正清净,很多验相没办法出现,会有这样的。

我们那天说念忏悔还有《普获悉地》,很多人可能也没有念,当时讲《入大乘论》的时候要求每个人祈祷莲花生大士,《普获悉地》也要念。因为讲密法也好,讲这些大乘法也好,其实法很甚深,包括金刚道友之间团结和合,很多方面不一定做得很好,因为这样的原因,可能个人也好、集体也好也会出现各种违缘,所以当时要求大家念金刚萨埵心咒,可能很多人没有这么重视。

关于忏悔,现在这里也在讲,不管是讲密法、修密法,或者自己听密法,有时候没有真诚地忏悔,罪障也是很严重的,所以在这里今天也有比较好的忏悔方式。

前面说昼夜六时,比如说如果是白天六时、晚上六时,共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分为两个小时,就是二十四小时。当然作为欲界的人可能要睡觉、休息,这些都是需要的。还要承侍敬重诸佛,还要念诵,念诵什么呢?


称是经中诸佛菩萨。十二部经名号。

称念佛经当中所说的佛的名号,还有诸菩萨的名号,十二部经的名号,要念三宝的名号。

下面讲了十八种“心心”,这里的“心心”,是指每一个念头念念不忘、念念生信。藏文当中“心心”翻译成很诚挚、真诚的心,也有这个意思。这里说,我们如果闭关七天、修行七天,整个过程当中很精进地,不是光是开七天的法会,乃至念一个小时,心诚很重要。


心心不乱。心心不错。心心不异。心心时进。心心日进。心心生信。心心欢喜。心心相次。心心相续。心心深重。心心不离。心心思罪。心心念佛。心心念法。心心念僧。心心念戒。心心念舍。心心念天。

1、心心不乱:首先是心不散乱,心不乱。一会想这个、一会想那个,一边念经一边生嗔恨心,一边生嫉妒心,这样的话心心都是散乱的,念念都在散乱;

2、心心不错:心不错乱,你修什么法,包括我们刚才修七日的别解脱忏悔法,上下也好,前后也好,不错乱。不能念的时候先念回向,后念皈依,这也是不行的;

3、心心不异:心一直专注在佛上面、法上面、僧上面,不是口里面念诵,心里面想着上网或者做什么其他的,眼睛看电视;

4、心心时进:念念都有进步,每一个时间、每一个小时都有进步;

5、心心日进:每一个修法日日都有进步,以前古人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说什么好像心心都没有进步,每一个小时都有退步,每一天都退步,一年比一年差的话,那修行确实是特别不成功的;

6、心心生信:每一念心都能产生信心,对上师的信心,对佛宝的信心,对法宝的信心,对僧宝的信心,对八正觉、四圣谛产生信心;

7、心心欢喜:这七天大家以欢喜心念诵,并不是很痛苦的,一直特别地苦思冥想、很伤心地念,不是这样的;

8、心心相次:相次,每一个修法按照次第,先皈依,然后发心,然后念仪轨、名号,最后做回向;

9、心心相续:相续,不间断。藏传佛教很重视开法会,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开一座法会有头没有尾,有尾没有中间,整个仪轨不好好完成。包括我们现在上课的时候,按理来讲从“桑巴ra”开始,一直到最后《普贤行愿品》结束是一个完整的回向和完整的修法。包括念诵,念一个《普贤行愿品》到了中间又要出去办事,这样是无头无尾的。相续尽量每一座不间断,有些人做得很好,有些人做什么事都不完整,造恶业非常完整,所有的贪心、嗔心、语言、行为全部都完整,但修行很难完整;

10、心心深重:修行过程当中很重视、殷切,不是轻浮的、轻飘飘的、走马观花就完了,不是这样的;

11、心心不离:每一个心不离开上师三宝,或者仪轨的内容。比如念修金刚萨埵,那时时都要观,要么观自己的业障,要么观本尊的发愿,要么观众生的苦恼等等;

12、心心思罪:同时,我们在忏悔的时候要一直思维自己能想得起来的罪业,想不起来的、无始以来的罪业要念念去思考。

下面是经常说的“六随念”,《亲友书》等很多论典里面都讲过。

13、心心念佛:经常观想佛;

14、心心念法:经常忆念佛法;

15、心心念僧:一直忆念僧众的功德、僧众的恩德、僧众的力量;不是念念都是僧众的过失,这个人如何如何,这个人也是什么,一直依靠僧众造罪,不是这样的;

16、心心念戒:念念不忘戒律,不管是别解脱戒、菩萨戒还是密乘戒;

17、心心念舍:舍,在这里主要是供养、布施的意思;

18、心心念天:天,在这里主要是指本尊,比如说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或者护法神的加持,不是光是天神。

以上加上六随念总共有十八个“心心”,这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我也希望,如果自己有信心的话,把这个单独抄下来,贴在什么上面,不管自己开法会也好,听课也好,讲课也好。

其实我们很多人修得不好的原因,最主要很多法变成了形式化、形象化,法根本没有融入心。如果法真正融入心,不至于学了没有任何作用,不可能的。法一定能改变相续,只是我们自己没有很好地去习惯,法就是法,人就是人,法根本没有融入自己的心,在这种情况下法肯定起不到法的作用。

这里讲了:只要有一个比较切实的修法的话……有些修了多少多少年,闭关多少多少年,念了多少多少的咒语,但心相续没有一点一滴的进步,甚至可能越来越严重。主要是,前辈大德们最重视的,法没有融入心,法融入心真的很重要。其实法有这个能力,如同前两天讲的一样,佛法没有主人,谁精进、有信心可以得到;但是如果你没有,虽然法没有主人,你也得不到。


是人如是读诵。如是礼拜。如是至心。如是忏悔。从初一日。至第六日。复以香泥涂地。复以香水浴身。烧种种妙香。深心供养。以此至心。是人忏悔。震动十方。

是人如是读诵。如是礼拜。如是念诵,包括《圣大解脱经》,一方面诵经、诵佛号,一方面礼拜,如是至心。如是忏悔。应该以这样非常真诚的心,念念、每一个心都特别真诚,如是忏悔。从初一日。至第六日。这里的“初一”是从闭关共修的第一天开始,直到第六日。以香泥涂地。以香水浴身。烧种种妙香。深心供养。以深心供养诸佛菩萨。以此至心。是人忏悔。 震动十方。以此至诚的心忏悔,震动十方,感天动地。这里的“震动”不一定非要像地震来了一样,但是所有的十方诸佛菩萨都已经了知你真诚的、忏悔的心,然后赐予加持和净罪的安慰。


我于尔时。与无量无边恒沙诸佛。无量无边恒沙菩萨。随其音声。入其室内。与作证明。如是七日。定得灭罪。净除罪业。决定无疑。

当时佛陀讲,我在这个时候与无量无边恒河沙数的佛,还有无量无边的恒沙菩萨,这里“恒河”后面的“河”字不用,藏文也没有。当时佛陀是这样讲的:我在此时与恒河沙数的佛陀,还有无量无边恒沙菩萨。当时释迦牟尼佛说,如果你们非常真诚地在自己的小屋子里面好好忏悔,我跟无量无边的佛和无量无边的菩萨一起,随着他的声音,入于其室,与作证明。其实有时候开法会和祈祷确实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我们在经堂里念诵,释迦牟尼佛和诸佛菩萨按照维那师和僧众念诵的声音,入于闭关修行的地方。

以前乔美仁波切说,虽然有些上师不是佛,但是他讲大乘佛法的时候,诸佛菩萨可以融入他的身体予以加持。我们一般普通的人开法会、自己闭关七天,这样的时候,你如果有特别真诚的心来祈祷和迎请,那么诸佛菩萨,包括释迦牟尼佛,他跟无量诸佛菩萨一起入于这个人的屋子里面,与作证明。

如是七日。这里七日,刚才是从一日到六日,最后到七日,是一种定数。这个时候,定得灭罪。到了七天,这个人的罪业得以清净。我们开金刚萨埵法会也是念七天,最后一天念《药师经》。包括学院,有些法会是两个七日,有些是一个七日。前辈大德很多都是禅七、佛七、药师佛七。

七日我也不太清楚,但应该是天地运行当中非常特殊的一个规律吧,其他宗教,一个星期也是一个周期,也是七日;《阿难入胎经》也是以七日、七日为单位,七日以后孩子身体有不同的变化,十个月以后降生;中阴身也是七七四十九日,也是有七日的运行。

所以,我们修行或者做什么事,一般来讲“我要闭关七天”,或者两个七天,三个七天。以前古代高僧大德也是传法七天、共修七天、闭关七天,还有其他相关的利益众生的事都有七日的定数。如果修七日,罪业一定会得以清净,这也是一种闭关方法,同时我们也知道怎么修行。

净除罪业。决定无疑。这几个字不用。藏文也是前面。

所以知者。凡夫之人。未合真谛。当取梦相。若见一梦。即灭一逆。见此五梦。即灭五逆。

所以知者。凡夫之人。未合真谛:这里说,凡夫人因为没有证悟真谛,那我们这样忏悔,怎么知道自己的罪障得以清净呢?

当取梦相。如果通过梦相来观察也可以知道罪业清净没有。

若见一梦。即灭一逆:如果见到一个罪业清净的梦,那说明五无间罪当中的一个无间罪能清净。

见此五梦。即灭五逆:如果见到五个梦的清净相,那五逆全部得以清净。

下面讲五个梦,如果通过忏悔,罪业得到清净也有不同梦境的相。当然,有些经论当中也在说梦,有个别梦也不是真正能作为参考依据。比如四大不和的梦,可能是做恶梦,但也不是很真实,不用在乎。

比如说晚上被盖掉下来了,当时做梦好像掉在水里面,很冷,但这些一般很多是四大不调的梦,没什么可说的;还有一种梦叫“先见梦”,因为白天一直想一件事情,晚上就会反复梦见,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个也是不灵的,这也是比较虚假的;有一种梦叫“善恶梦”,也叫“天人梦”,这个比较准,你造的业、你发生的一些事情,可能以善或恶的形式出现;还有一些托梦,个别比较准,个别不准。所以,不能完全相信所有的梦,也不能全部都不相信,做什么事不能完全断定。

就像梦参老和尚,看他的故事,确实他一生当中许多事情都是以梦来确定。刚开始去出家的时候连寺院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梦里面引他到那个地方去,后来确实那里有寺院,就出家了。他以前是军校的人,天天拿枪杀人的人,后来把枪换成了念珠。后来出家、入监狱,他一生当中有好几个梦。当然这是比较特殊的大德,一般来讲,很多高僧大德有梦来指引他未来的人生,这个确实也会有的。

下面讲,如果罪业清净,将会有五个梦:


是人其夜。梦见自身。欲渡大河。上大桥行。当知是人。定得度脱。

第一个梦,如果这个人在晚上梦到自己的身体去渡过大河,大河上面有大桥,在大桥上面行走。人生当中的违缘,经常梦见水、出现水灾。如果梦见自己想要渡河,河上有桥,而且从桥上度过,说明这个人罪业清净;


其人或时。梦见自身。人与洗浴。天雨其身。当知是人。定得清净。

第二个梦,有时候梦见自己或者其他人对他进行洗浴,或者天雨降临在他身上。一般修行当中沐浴是很好的清净罪业或者开智慧的梦,好多文殊菩萨、地藏菩萨的修法当中也有,洗浴是很好的梦;当知是人。定得清净。


其人或时。梦见自身。入沙门大会之中。入次而坐。当知是人。真佛弟子。

第三个梦,有些人梦到自己的身体入于沙门大会,入于一些僧众、居士,或者出家人的团体当中,按照次第而坐,当知此人成为是真正的佛弟子;


其人或时。梦见自身。入塔寺中。见好大像。及见菩萨。当知是人。得正(法)门

第四个梦,藏文当中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人梦见自己入于佛塔或寺庙当中,见到很庄严的佛像和菩萨像,“大像”是指佛像的意思,藏文当中是入于寺院见到佛像、菩萨像、上师像,则此人入了正法的门。藏文中有个正法。


其人或时。梦见自身。自得果食而食。当知是人。还得果报。

第五个梦,梦见自己得到苹果、梨子等果实,或者茄子,茄子是不是果?……确实吃一些果实还是比较好的梦。那么当知是人。还得果报,藏文当中是“得功德果”,比如说善趣的功德、人天的功德,如果你晚上梦到各种果实或者花,或者别人给你灌顶、传法,还有看到阳光、彩虹,有很多瑞相、禅定,这些都是业障清净或者修法成功的梦。

以前唐代时有一个和尚叫僧定,还有一个和尚叫昙荣,他们分别梦到很多吉利的相,尤其是梦到七尊佛,最后见到释迦牟尼佛,得到加持和智慧,后来他们都得授记,将来成佛,号普明如来、普宁如来,也有这样的。历史上,有很多高僧大德在梦里得到诸佛菩萨各种不同的加持,有些是白天时真正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

那天我去道孚玉科,那里有我以前认识的华诺喇嘛,是法王最早期的弟子。他不是大德、堪布、活佛,但是他们都说,他最后接近圆寂的时候,心特别欢喜。有一天,他说法王来接他了,已经见到了,让他别哭。他还要求他们把他的钱都拿来,他们就把他的钱放在他手里供养,他就跟法王说:我现在身体病成这样,也老了,您好像跟以前一样,没有怎么老。我今天见到您,特别高兴,我要供养您。过了一会,他又说,现在好了,法王来接引我了。再过一会,他就圆寂了。

有时候信心比较大的话,在梦境或者白天的景象当中,或者最后离开人间时,都有非常有意义的事。那个喇嘛的形象经常在我眼前浮现,他的脚很不方便,但圆寂的时候很吉祥。早期不像现在,现在学院的人那么多,谁都不认识,以前只有几百人,经常在一起。

所以,修法如果修得比较深,心也清净,不管什么样身份的人都会有结果的。这是讲到忏悔的一种方法。

佛告文殊师利。若有比丘。比丘尼。菩萨。清信士女。沙弥。沙弥尼。失心错乱。身犯如是。一一禁戒。如是忏悔。若不灭罪。无有是处。除不至心忏悔者外。

佛继续告诉文殊师利菩萨:如果有比丘、比丘尼、菩萨、清净的优婆塞、优婆夷。清信士女,士是男士、女是女居士,有信心的男士、女士,或者善男子、善女人,还有出家众中的沙弥和沙弥尼,这些四众弟子,如果在各自的人生当中,失心错乱,因为当时没有正知正念,没有很好地对治自己的烦恼,失去了自己的真心,发生错乱,身犯如是,如果身体犯了这些相关的戒律,一一禁戒,四根本戒中的杀生、邪淫、偷盗、说妄语,有些可能犯了很多,有些犯了个别戒。

如是忏悔。若不灭罪。无有是处。如果按照上面所说的闭关方式,七日中依靠《圣大解脱经》的法门来忏悔,那不灭罪是不可能有的,决定会灭除一切罪业。

除不至心忏悔者外,除了个别三心二意、根本没有认真忏悔的人除外——有些人说这句不用,不过藏文当中也有,应该可以保留。意思就是说,上面的这种方法,不管你四众弟子犯了任何戒律,都有清净的机会。

末法时代,不管出家人、在家人,不犯任何戒律很困难,除非个别人的前世因缘非常好,福报特别大,再加上所处的环境、自身修养等各方面特别好,也许尘垢不染,特别清净,一直到死。但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违缘非常多,顺缘方面少之又少,用这种方式来忏悔也会得清净。

文殊师利问佛言。世尊。行此法时。得多人不。佛言。一人以上。二十人以下。行此法时。亦勿曾念诸余经典。

文殊师利问佛言。世尊。行此法时。得多人不。文殊菩萨问佛陀,要修这个法,开法会或者闭关时人数大概是多少呢?

佛陀告诉文殊菩萨,一人以上,二十人以下。以前学会也是二十人左右,人太少的话,可能自己比较昏沉,不好好修行,没有正知正念;人太多,则烦恼多,也不好管理。一般来讲,念修的时候,一人以上、二十人以下,这样比较适合。当然如果各方面管理得好,人多一点也没什么大事。以前佛菩萨眷属也是这样,修这个法时,一般人数是这样规定的。

行此法的时候,不要忆念其他经典,这是专修。我觉得可能是对初学者吧。作为初学者,如果你一会念《华严经》、一会念《法华经》,心比较散,要一心一意专修。

汉地开法会时,除了这个修法以外,连其他课诵都不准;藏地也有这种情况,包括修大圆满的时候,断除九种事,断除身语意的九种行为,心必须很专注地修这部法门。说法不同,

当然也有一些从广义来说,正在修的时候不要念其他的,座间或者不是正修的时候,在其他的时候,你念其他的经典、念自己的课诵,也不会有什么大的矛盾。


从此悔已。后更莫造。是名悔法。应作是念。我等今者。如死还活。我当持戒。我当精进。我当读诵大乘方等。是人尔时。应作是念。从今日始。坚持禁戒。愿如金刚。

这样忏悔以后,不要再造,这叫真忏悔,是名悔法。

应该这样想:因为以前造了很多业,现在相当于如死还活,好像从死里逃出来一样,我以前造的业太可怕了,自己没办法容忍自己,从现在开始,我真的从死里复活了一样禅宗经常讲,前念迷惑为死,后念觉悟为生。所谓的生死,前念迷惑的时候,可以称之为死;以前都是以迷惑而来,后念——今天我觉悟了、我知道了,那这个时候,我就开始复活了,重新生活。

从现在开始我当持戒,有些人以前真的非常放逸、经常造业,是无恶不作的人,但后来依靠善知识,依靠一些法,完全把以前的恶业全部断掉。尤其是藏族,在以前的一段时间里,尤其文革期间,每个人都造了很多罪业,谤法、谤僧,甚至摧毁三宝所依,但后来有些人真的特别后悔,想好好忏悔,终生修《圣大解脱经》、百字明。

如果我们有这么大的精进,那就像四对治力里面所讲的一样:我现在开始持清净的戒律,我现在开始好好精进,我现在开始读诵大乘方广经典。在那个时候,这个人应该这样念:从今日开始,我要持清净的戒律,心宛如金刚,永不会被摧毁。

是人作是念时。维摩大士。复与无量菩萨。立其人前。为作时证。大德普贤。为作羯磨。大德迦叶。与作依止。佛告文殊。是名灭罪。是名解脱。是名具戒。是名得住。

如果真正能这样念,那维摩诘居士等无量菩萨可以现在他面前为其作证,大德普贤菩萨作为他的见证的羯磨师,大德迦叶尊者作为他的依止师。在忏悔的过程当中,依靠以前的发愿力,维摩诘居士也会加持你,也会对你忏悔清净方面加持和垂念。有些根基比较好一点的人,可能会现前,亲自能看到,如果没有,在你的梦境、在你的觉受当中,也可以见到。在这里,一个是维摩诘居士、一个是普贤菩萨,还有迦叶尊者,这些圣者对你的忏悔进行羯磨、作依止,或者作见证。

佛告文殊菩萨,这才叫做真正的灭罪;你真诚地忏悔,也可以叫解脱,从罪里面得到解脱,临死的时候根本不用害怕,自己有生之年中,该忏悔的已经忏悔好了;这可以叫具戒,以前因为忘失,造了很多业、破了很多戒,后来好好忏悔,所以可以说具足戒律;是名得住,他已经得到安住,本来可能会下堕,没有什么希望,死了以后、闭上眼睛以后,肯定只有堕入无间地狱、阿鼻地狱,但因为死前忏悔,依大乘方广经典的加持力,即生当中获得解脱。

一方面,我们在世间经常犯戒律,犯下面所讲到的各种各样的罪业,特别可怕;但另一方面,我们遇到了三宝,遇到了大乘方广经典,遇到了释迦牟尼佛,应该是不幸当中的万幸,像《菩萨璎珞经》中说,上等者在诸佛菩萨面前受持戒律;中等者可以在人前受,在善知识面前受;下等者如果条件不具足,一千里之内没有法师,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佛菩萨像前受戒。就像《三戒论》当中讲的,严格来讲,需在人前受戒,如果实在找不到善知识,按照龙猛菩萨甚深见派的观点,也可以在三宝所依面前受持。


尔时世尊。复告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言。若有犯四重八禁。六法十戒。三归五戒。八禁十善。一一戒律。乃至五逆。及谤方等。除一阐提。若不忏悔。发露诸罪。其人命终。决定必堕。阿鼻地狱。

这个时候,佛又告诉文殊师利菩萨,如果有犯比丘的四重罪、比丘尼的八种重罪、正学女的六法、沙弥的十戒、在家人的三皈五戒,还有八关斋戒,没有受戒的犯了十善,这些一一戒律,乃至造了五无间罪、诽谤方广大乘,这些除了一阐提以外,如果不忏悔、不发露,命终必定会堕入阿鼻地狱。除一阐提,如果是一阐提,想要忏悔,也很困难。

刚才讲的出家、在家的这些人,如果没有很好地发露忏悔,在命终的时候一定会堕入阿鼻地狱。我们自己忏悔很重要,如果没有忏悔,当了一辈子佛教徒,最后还是堕入阿鼻地狱,很可怕的。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阿鼻地狱。唯愿如来。为一切众生。说其因缘。形状大小。受报。劫数多少。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陀:为什么名为阿鼻地狱?阿鼻地狱的因是什么,缘是什么,形状大小是什么样,还有受苦的时间要多少个劫。苦乐受报,阿鼻地狱可能没有乐吧,可能是有时候痛苦稍微减轻一点。藏文当中有没有“乐”呢?没有说“乐”,说到了异熟果报要受多长时间。痛苦受报,阿鼻地狱的乐确实很少的,应该没有。这个看一下,没有“乐”应该好一点。

佛告文殊。快哉快哉。快问是义。谛听谛听。及诸大众。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开分别。云何名为。阿鼻地狱。

佛告诉文殊菩萨,快哉快哉,你问得非常好,问的意义更好。谛听谛听。及诸大众。善思念之,你们好好地听、好好地听,所有大众好好思维它的意义。吾当为汝。广开分别。云何名为。阿鼻地狱。我就可以对你们分别广讲,什么叫阿鼻地狱。

下面阿鼻地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都比较好懂。有一部《佛说三昧海经》,里面的说法很多都与此非常相同,只不过表达方式的广略上有点不同。还有汉地其他佛经,所谓的阿鼻地狱,翻译的时候都比较相同。


阿鼻地狱。阿者言无。鼻者言间。间无暂乐。故言无间。阿者言无。鼻者言遮。阿者言无。鼻者言救。阿者言无。鼻者言不动。阿者言极热。鼻者言极恼。阿者言不闲。鼻者言不住。不住不闲故。名阿鼻地狱。阿者言大火。鼻者言极热。猛火入心故。名阿鼻地狱。

阿是没有,否定词;鼻,间,无间,没有一点间隔,没有一点快乐。藏文中说非常痛苦、再也没有办法受折磨,也叫无间,也叫阿鼻地狱。

阿者言无。鼻者言遮。第二个方面,阿是无,鼻是遮,没办法遮挡。感受痛苦的时候,在其他地方,还可以保护一下、遮蔽一下;但此处没办法,直接要感受。

阿者言无。鼻者言救。阿是无,鼻是救,无可救,没办法,谁也救不了。众生业力现前的时候,佛也救不了,佛的加持也是微弱的,没办法。

阿者言无。鼻者言不动。阿是无,鼻是不动,没有任何的动摇,没办法动摇,你的痛苦谁也没办法,直接、不间断,死了又活、活了又死,谁也没办法改变的意思。

阿者言极热。鼻者言极恼。阿是极热,鼻是逼恼,非常酷热、非常痛苦。

阿者言不闲。鼻者言不住。不住不闲故。名阿鼻地狱。阿是不闲,鼻是不住,不闲不住,一点空闲的时间、一刹那的空闲时间都不会有。像复活地狱、黑绳地狱,阎罗卒离开的时候,至少也是有一点凉快、有一点快乐,但阿鼻地狱日日夜夜无有任何间断。

阿者言大火。鼻者言极热。猛火入心故。名阿鼻地狱。阿是大火,鼻是极热,猛厉的火入于自己的心,也叫做阿鼻地狱。

阿鼻地狱我们在学《金刚经》《正法念处经》等好多经典当中,确实也是有非常多这样的阿鼻地狱。我们如果不注意,犯了前面所说的谤法等,那一定会堕入阿鼻地狱。

自己现在是得人身的时候,有这个机会时,要很好地忏悔,否则像历史上有些……我看过《高僧传》,汉地有“三武一宗”灭佛。以前南北朝时,周朝灭佛的皇帝周武帝,说起来很容易,“为了百姓的幸福,我下阿鼻地狱没事”。他当时喊的口号真的很接地气,是为了老百姓。因为当时如果打仗,好多出家人也不方便;种庄稼时,又好多人去出家了……也许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拯救老百姓的工业、农业——工业,当时倒是没怎么发达。当然,任何一个政治事件背后肯定有不同的背景。最后用他的语言说:出家人是我们很多方面的违缘。当时以儒教为主、道教为辅,所以必须遣除佛教。短短时间中,四万多座寺院全部被拆毁,几百万的出家人全部被强迫还俗。不知道他后来有没有堕入地狱,当时他很年轻,三十五六岁的时候,在路上突然暴死、得病而死,下场特别可怕。

所以,人有权利的时候、有地位的时候、有能力的时候,可能会喊口号,“没事,下地狱就让我下地狱,你们不用下地狱。我为了拯救社会,为了……我要摧毁佛寺、赶走僧人”,尤其是不信因果的人,口头上说起来特别好听;但实际上,在因果面前,谁都没办法逃避。

阿鼻地狱,有个别的学者性的,他们对地狱里面或者饿鬼或者天堂方面有点反感,不太相信,但不相信也没有什么理由,没有正确的科学依据,他找不到“地狱不存在、天堂不存在、饿鬼不存在”的依据,他最主要的依据是“我不太相信”。但是我们不太相信的事情还是比较多的,我们也不太相信月球。其实,因为自己没有机会深入研究,这样一来,对地狱这些稍微深一点的道理,有些并不是特别了解。

有些人想:为什么佛经一会讲地狱、一会讲天堂、一会讲甚深空性?为什么跨越那么大?原因主要是闻者不同。

我们以前讲过,佛经可能并不是像现在我们讲《宝性论》一样,一层一层地剖析,不是这样的。佛经中,佛陀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回答,一会讲地狱、一会讲三宝、一会讲甚深了义的决定法,这是因为当场的所化弟子们的情况不同,在佛陀面前抛出了不同的内容。

同样,有时候在讲座当中,根据不同的人的问题,给他回答的内容,可能也有显宗的、也有密宗的,也有其他世间的知识,中间跨度比较大。这是闻者不同

佛教为什么造论?按照佛经里面所讲的,次第性地、深入浅出地变成论文,这叫做论。但经不是这样,上下的次第没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当场发生的事情,阿罗汉当下就记住了,后来以不忘陀罗尼记在文字上,是这样的一个现象。


今天大概介绍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

附原文

圣大解脱经ཐར་མདོ།

卷 下


称是经中诸佛菩萨。十二部经名号。

心心不乱。心心不错。心心不异。心心时进。心心日进。心心生信。心心欢喜。心心相次。心心相续。心心深重。心心不离。心心思罪。心心念佛。心心念法。心心念僧。心心念戒。心心念舍。心心念天。

是人如是读诵。如是礼拜。如是至心。如是忏悔。从初一日。至第六日。复以香泥涂地。复以香水浴身。烧种种妙香。深心供养。以此至心。是人忏悔。震动十方。

我于尔时。与无量无边恒沙诸佛。无量无边恒沙菩萨。随其音声。入其室内。与作证明。如是七日。定得灭罪。所以知者。凡夫之人。未合真谛。当取梦相。若见一梦。即灭一逆。见此五梦。即灭五逆。

是人其夜。梦见自身。欲渡大河。上大桥行。当知是人。定得度脱。 其人或时。梦见自身。人与洗浴。天雨其身。当知是人。定得清净其人或时。梦见自身。入沙门大会之中。入次而坐。当知是人。真佛弟子其人或时。梦见自身。入塔寺中。见好大像。及见菩萨。当知是人。得正门其人或时梦见自身。自得果食而食。当知是人。还得果报。

佛告文殊师利。若有比丘。比丘尼。菩萨。清信士女。沙弥。沙弥尼。失心错乱。身犯如是。一一禁戒。如是忏悔。若不灭罪。无有是处。除不至心忏悔者外。

文殊师利问佛言。世尊。行此法时。得多人不。佛言。一人以上。二十人以下。行此法时。亦勿曾念诸余经典。从此悔已。后更莫造。是名悔法。应作是念。我等今者。如死还活。我当持戒。我当精进。我当读诵大乘方等。是人尔时。应作是念。从今日始。坚持禁戒。愿如金刚。是人作是念时。维摩大士。复与无量菩萨。立其人前。为作时证。大德普贤。为作羯磨。大德迦叶。与作依止。

佛告文殊。是名灭罪。是名解脱。是名具戒。是名得住。尔时世尊。复告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言。若有犯四重八禁。六法十戒。三归五戒。八禁十善。一一戒律。乃至五逆。及谤方等。除一阐提。若不忏悔。发露诸罪。其人命终。决定必堕。阿鼻地狱。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阿鼻地狱。唯愿如来。为一切众生。说其因缘。形状大小。受报。劫数多少。

佛告文殊。快哉快哉。快问是义。谛听谛听。及诸大众。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开分别。云何名为。阿鼻地狱。

阿鼻地狱。阿者言无。鼻者言间。间无暂乐。故言无间。阿者言无。鼻者言遮。阿者言无。鼻者言救。阿者言无。鼻者言不动。阿者言极热。鼻者言极恼。阿者言不闲。鼻者言不住。不住不闲故。名阿鼻地狱。 阿者言大火。鼻者言极热。猛火入心故。名阿鼻地狱。